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1
0 引言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数学为大众”的口号,倡导进行“大众数学”教育,即人人学习和使用有用的数学,让数学走进大众,使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数学成为一种使人人都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1]。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目前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独立学院已成为“大众本科教育”的重要承载体和生力军,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的教学,尤其是基础学科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其传统的应试型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为导向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1 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1 当前高校数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近代数学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数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理论上更加抽象,方法上更加综合。新的数学分支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另一方面数学的理论、方法已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众多的交叉学科。大量新的数学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行政管理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数学的发展也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广泛被使用。计算机软件包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和数字计算的速度。这些都冲破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改变了人们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和使用。总之,新的形势就是数学变得更深刻了,更有用了,更能用了。
1.2 当前应用型高校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①课程设置死板,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应用型高等院校数学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老三篇: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几乎60年经久不变的内容基本上是数学专业学习内容的压缩。反映现代数学及应用的内容很少。②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学技术无用武之地。(这是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只教“老三篇”,用黑板和粉笔往往比使用多媒体的效果还佳。)课程多是片面强调数学的形式化、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强调推理和解题技巧,数学思想讲得少,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缺少数学应用的讲解和训练,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教学没有和目前多种多样的数学软件包相联系。③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存在问题。教学效果的检查主要是看应试成绩,只看题做的如何,不考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能力和用数学方法与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看考研的及格率。而考研的内容与对应用型本科生的要求并不完全符合,考研成绩的好坏不足以作为评价本科教育好坏的重要凭据。这一标准加重了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端。④没有因材施教。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的大众教育阶段。研究型高校依然“我行我素”始终在延续着精英教育,众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则成了大众教育的主要承载体。发生了根本改变的学生现状一方面与早应改变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另一方面又与精英教育的模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各应用型高校本应重新找准各自的定位,根据学生情况发生的转变,改革旧的教育模式,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但是很可惜,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没有顺利完成及时的再定位和改革,仍沿用原有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与精英教育时没有差别,甚至应试难度还有提高。这就使原本存在的数学教育上的问题雪上加霜。不能因材施教是其中的根本问题。
所以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在数学教育教学上相比更需要改革。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高校,其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数学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独立学院一应俱全,且更有甚者。因此,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2 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2.1 “新三篇”的概念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提出应用型高校数学教学“新三篇”概念,即“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建模”,为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提供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不求知识的全面系统,但求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适当降低传统“老三篇”中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且增加应用性知识的比例,改变过去基础性过强而实践应用性偏弱的状况。
“基础数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高等数学,第二部分为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老三篇”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其思想和精髓应作为课程内容。因为要介绍“应用数学”和“数学建模”,课时又不能大量增加,故“老三篇”就要压缩。其中《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一个学期,《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一个学期。《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突出讲述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如极限、微分、积分、级数和微分方程等;强调数学思想,如使用极限的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等,并注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中的线性代数主要讲述线性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及应用;概率统计主要讲述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应用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及思想。基础数学主要讲思想、讲概念和主要的结论及应用,通过简单的例子说明问题。
“应用数学”可包括差分方程、数值计算、运筹学、对策论、多目标决策、图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近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些内容及应用的实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建模”以数学实验为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数学软件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新三篇”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即数学是有用的,是能用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淡化推导和计算技巧的原则 扩招以后,大批按原来精英教育的标准上不了大学的学生涌进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受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数学上的创新人才。目前,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借鉴甚至照搬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模式。但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照搬传统的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必然不适合,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不懂数学,大批学生数学不及格以致不能毕业成了很普遍的现象。结合学生状况及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应强调对体现学科思想的重要概念、结论的理解以及数学的应用。课程应淡化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而将这一部分交由相关数学软件来实现。要把数学尽量变成让现在的学生容易接受的,简单又有乐趣的课程。因此“基础数学”课程教材在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上,首先采用常规的、基础的例题介绍基本的知识点和简单的计算,而对复杂的、涉及较高计算技巧的问题,则直接运用一些数学软件来求解,这样学生可以从大量繁琐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通过数学软件化解过难过繁的运算,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软件。
2.3 与数学软件相结合的原则 钱学森教授1989年就指出了计算机对数学教学的深刻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与数学家也都指出要培养一代创新人才必须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计算机是数学教师的得力助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软件将成为人们学习数学时必不可少的工具。独立学院更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许多数学软件都具有强大而完备的计算功能,数学课程所涉及的绝大多数计算几乎都能通过数学软件来迅速求解,且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数学软件还能以更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如利用数学软件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在数学教材中可以绘制出丰富有趣的曲线和曲面,利用彩色的图形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使数学课程的内容表达得更全面、更直观、更清晰、更易懂,将重要而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和思想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为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基础数学”课程应体现数学软件与数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当然我们也必须十分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过分地依赖数学软件,在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部分,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利用书面作业进行练习,比用计算机更为有效。关键是要做到两者恰当结合和相互促进,才能充分发挥数学软件对数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2.4 课程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数学实验的思想 通过数学实验可化解知识难点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
数学课程中涉及众多抽象的定义、定理,依靠逻辑而不是观测结果作为其真理的标准。但同时也不排斥使用观测、模拟的手段作为发现真理的手段[3]。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借助数学实验,让学生去探索、学习和发现数学规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使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4]。比如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一直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难以掌握的部分,在介绍多元函数极值时,可先用数学软件画出函数①z=x2+y2;②z=-■;③z=xy的曲面图形,让学生分析三个函数在点P(0,0)的函数值与点P领域内其他点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再结合一元函数极值的概念,推广出二元函数极值的概念。为求二元函数极值,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函数在点
P(0,0)的偏导数得到求可疑极值点的方法,再用数学软件画出这三个函数在点P(0,0)附近的等高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在两个极值点附近,等高线是封闭的;非极值点附近,等高线不封闭。由此得到从图形上判断可疑的极值点是否为极值点的方法。最后再介绍一下极值点的充分条件定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发现数学规律,验证和巩固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再是老师的满堂灌,重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此,“基础数学”课程结合数学实验也是舍去了繁琐、冗长的理论推导,认识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的好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虽然也都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但是一般都是在大学三年级单独开设,单独开设使得数学实验课程只能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贡献不大。而在“基础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实验,可以使数学实验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常态。
不少人认为只有传统的数学教学才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数学实验将背离数学的本质,使学生失去了重要的数学训练机会。不可否认,现代计算工具的运用导致了部分心脑计算功能的退化而使人们更多的依赖于计算工具,但如果人的智能转向更高层次的开发,这部分的退化则并不是那么值得令人担忧[5]。事实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能促进其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数学素质的形成。
2.5 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数学的应用说到底就是运用数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领会数学的有用性,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数学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在“基础数学”课程中应尽早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再结合“新三篇”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自觉地运用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助于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3 结语
为了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在数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做了可以借鉴的大胆尝试,已经完成了《基础数学Ⅰ高等数学》和《基础数学Ⅱ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两本教材的编写。但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数学发展的形势,适合人们对数学新的需求和利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现状的数学教育之路,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任重而道远。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2
关键词:心理学钢琴演奏心理素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伴随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具有独特韵味和魅力的一种乐器形式。基于世界角度而言,钢琴也是当下一种学习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及最为普及的一种与其类型。然而大多数初学琴者,此外,还有诸多长期化致力于钢琴演奏事业的音乐家,当他们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也会存在各种突发性的心理障碍。因为在钢琴演奏中,需将触觉、视觉、运动觉及听觉进行充分利用,还要利用自身娴熟的技巧,将艺术情感完整且不间断的表达出来,所以演奏者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因素和钢琴演奏效果联系分析
钢琴演奏在内容方面主要包含有艺术情感表达及技能认知的诠释,而演奏者技能能力的提升及娴熟程度,往往和自身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之间往往呈现出相应正比关系,然而基于艺术情感相应表达来讲,则需要演奏者在相应演奏时,在优质的心理素质方面更应该切实具备。针对心理因素来讲,其内容主要包含有性格、直觉能力、情感、注意力、感知及想象力等。所谓钢琴演奏实质则为演奏者自身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一种真实表达,所以,其和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及精神情感之间存在诸多内联。与此同时,钢琴作为一种具有单一音色的一种器具,其任何音均来自于其本身的固定化的发生装置所形成。而琴梭的运动方式、附加在各琴弦前的琴键及各音的琴弦则决定了钢琴声源响出的条件,而对钢琴音色变化控制所具有的基本手段,则为控制触键的力度及速度。此些具有细微性的技术形式,均要求演奏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更为优质的心理素质。如若在演奏当中没有把控好或在心境上没能做到放松、平和及健康,则即使演奏者具有比较娴熟的演奏技术,也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演奏效果。
1.优质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分析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具有极深境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奏过程中应努力做到音、手及心的有机融合。其不仅要求演奏者在动作上要敏捷和准确,还要具有良好的空间知觉及想象能力,此外,在音乐意蕴的领悟把握能力及音质的敏感性方面也要与之具备,致使音乐能够有感于心,并且运用自身手指技巧,将所要表达的因素诠释出来。针对优质的心理素质来讲,其通常为具备丰富化情感的集中展现。就钢琴演奏来讲,其将往往是将音乐艺术给与深层传播,且将其中蕴藏情感进行深刻表达及展现,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在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采用获取更为优质的演奏效果,与此同时,促使听者与演奏者之间形成深层共鸣。
2.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创新意识激发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钢琴演奏来讲,其除了要对作品技巧进行合理把握之外,还要将作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图进行充分传达,同时也是对作品所开展的第二次创作过程。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演奏能力,还要具有鲜明特色的风格。当演奏者在演奏当中发自客观真情,对自己所演奏内容认真聆听,并对其中内容進行及时调节和反思,才能提升演奏质量及效果。
3.平静的心态乃是对技巧准确把握的关键
在实际钢琴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手指的力度,还要在弹奏的节奏方面进行把握,如若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出现内心不安、情绪激动及心情浮躁等状况,则难以对演奏技巧进行合理把握。
4.身体素质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保证
就钢琴练习而言,其不仅是一项体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当我们面对无数次反复练习时,如若演奏者不能保证具备健康身体支撑,则其在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也就难以实现。在实际舞台演奏过程中,并且基于体力及精神双重方面的综合压力下,如若良好的身体条件不能拥有,而是让自己长时间处于不适状态,则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很难进行接收,也很难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去挥动弹奏的手指。另外,没有充沛的体力,也不能对那些大型作品给与驾驭,仅仅单纯的多练,在弹奏时放开速度,或者排练连续不断,是自身思想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此外,在体力方面也不注意保持,当真正开始正式表演之时,则自身身体往往处于心浮气躁、麻木及疲劳状态,此状况不仅造成难以达到平常练习时的水平,还会造成在具体的精神层级方面出现过度紧张状况,因此,只有在健康身体的状况下,才能促使演奏中心理压力的因素减少。
二、良好演奏心态调节及培养的方法
1.针对反复的练习要有顽强的毅力
就钢琴演奏在把控来讲,其实质则为一个充满循环且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此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往往需要使自身处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状况,并投入到相应的反复练习之中,此外,还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勇敢的面对舞台表演,当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演奏时,特别需要在应变能力要迅速而灵敏。而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情况,对演奏过程造成干扰,比如在弹奏时出现一个键不起来,或者是在演奏过程中将其中的一两个音漏掉等,而这些均会一个演奏者造成考验,需要演奏者拥有坚定的毅力,在思想集中的状况下继续演奏,不受突如其来的事件造成影响。
2.对每一次小型表演人很对待
演奏者一般情况下,均会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此时,我们需要做好充足准备,对于各种挑战进行认真把握,还要善于运用平常心去感受并领悟其中的真谛和意义。真正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及做好最坏的打算的准备,以此在今后步入大舞台时能够得心应手。
3.以平常心向强者予以请教
正所谓知识无国界,而艺术更是如此,在实际钢琴学习时,要有一个敢于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和心态,正如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钢琴学习时杜绝封闭学习,要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吸取练习和演奏当中所出现的教训,将自身心态给与摆正,真正做到稳健求知和努力联系的效果。此外,如同钢琴学习那样,演奏者也要在心理素质方面予以具备,并且在长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当中不断提升。4.在演出前做足准备,实现心理负担缓解
所谓“艺高人胆大”,演奏者在实际演奏当中,不仅在演奏技术方面要熟练掌握,还要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思想予以体现,同时也是心理压力减少的基础标准。在演奏准备时期,演奏者需要对任何音符及动作均认真对待,此外,还要对每一段乐思及每一种技巧进行认真思索,做到切实的掌握和充足的准备。从以往演奏者经验可知,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较多会出现把握不准及出错状况,并且在演奏之时还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及失误状况,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台下练习阶段下大力气,在熟练程度上要做到满分,并且在所演奏的作品环节还要正切做到心知肚明,此要求不仅对演奏中的意外及错误在发生几率方面予以减少,还可对自身的心理负担给与减轻。在演奏前的几分钟要进行合理抱我。在上场前应使自己安静下来,多做深呼吸,促使自身呼吸处于均匀状态,从中获取一种不仅镇定,并且还充满平和的心灵支撑;或者在相应意识的指引下,对手指肌肉方面的运动惯例予以运用,从而实现刺激大脑的效果,恢复圣经调节功能。比如将手指动作及力度方面的相应深触键方法进行加大,促使触键感在控制力及准确性方面增强,将大脑的相应兴奋度减缓,是演奏者在反射功能上得以恢复。将速度逐渐加快,还要让手指能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有序的跑动,实现放松度及灵敏性的提升。将心理压力给与一定减轻,将紧张情绪给与缓解,促使演奏者在演奏技术及水平方面更好的发挥。当在台上时,要对自己的实力给与相信,因为在台上所存在的紧张感,主要由于对自己的实力过度担心所致,所以,要灵境思索和认真对待,多给自己加油和打气,真正做到自信的演奏。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3
2、《看透人心的110个技巧》,作者:陈泰先。
3、《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李柏曼。
4、《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
5、《读心术》,作者:清闲丫头。
6、《微表情读心术全集》,作者:琇樱。
7、《瞬间看透身边人》,作者:王超。
8、《方与圆》,作者:丁远峙。
9、《心理学与读心术》,作者:晨曦。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1.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此时的抽象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阅读教学集听说读写于一身,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阅读教学类型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的声效和图像,高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语言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中段的学生正处于转折期。因此,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最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又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沿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2.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双基”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是集体授课,受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并且计算机上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化解课文教学难点,降低认知坡度。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如教学诗歌,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后学以致用,掌握如何欣赏诗歌。如果单纯使用苍白的语言讲解,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设相关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和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5.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我问学生:“这样美的春天我们都能感受到,为什么文中用了‘触摸’这个词?”学生出于好奇心,很快地阅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内容。
6.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火烧云》一课,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状、颜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得仔细、描绘得细腻。然后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4―6节的写作结构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7.运用信息技术,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慧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OL].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5
关键词:阅读;信息输入;语言学习;学习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87
一、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进行阅读的训练。这是因为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例如在我们熟知的雅思及托福等考试中,阅读就占了很大比重。究其因,阅读属于语言信息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学习语言时,就要通过扩大书面文字信息量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领悟力。
二、英语阅读的理论问题
依普通心理学的观点:信息的输入是通过人的外周感受器如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味觉分析器、触觉分析器等来完成的。这些感受器直接受刺激而产生兴奋,经过转能作用,从而把信息传向中枢,而阅读则主要依赖于视觉分析器。视觉分析器主要包括视网膜、视觉传导通路和大脑皮层枕叶视区。当你看到某个单词的时候,视觉传导通路则快速将信息反馈到大脑皮质的神经中枢,从而我们才能对所看到的信息做出反应和思考。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下产生的,知觉与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性质;知觉过程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和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前者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后者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又常体现于上、下文效应中。
阅读主要依靠视觉感受器输入语言文字符号,并对其进行解码,获取信息,尤其是语篇中作者表达的主要信息。卡罗尔在《语言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下列人脑在获取文字信息进行加工的工作模式:
根据这一模式我们知道:阅读是对外表视觉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用眼睛的移动,注视和回视获取直观信息,所以其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视觉感受器,同时要依赖于抽象思维,所以阅读具有自律性及可预见性。
阅读是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能帮助学习者通过文字材料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并能扩大词汇量,提高识别技能(即辨音、词汇、语法、语义、语境等知识),减少理解中的语言知识障碍,有效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样,阅读是从语言的认知向语言的运用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文字读出来,而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把作者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也不是一种被动的机械行为,而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构成的主动、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
从以上对阅读所做的分析来看,我们知道阅读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把握其性质的同时,也要弄清阅读在信息输入时所产生的障碍有哪些,这样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阅读的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三、阅读过程中常见的学习障碍及对策
1. 语言知识障碍。这里指文中出现的较难的词汇、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根据卡洛的模式,语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阅读时被截获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阅读者的语言知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辨认视觉信号输入的基本手段。语言知识的缺乏或不足会影响和阻碍阅读技能的发挥。
如笔者在阅读Guy Cook和Barbara Seidlhofer 合著的“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一书时,感觉很难理解,书中生词较多,加之对语言知识了解少,所以即使借助词典,也对文中的含义把握不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阅读要有梯度,先阅读相关书籍,进行递进阅读,先获得足够的语言知识,再进行必要的目标阅读,难度就没那么大了。
2. 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问题。首先,“阅读后留下的心理痕迹往往是语言的意义或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考洛斯洛,1996 )所以语言形式必须与意义结合在一起,才能留下较深的记忆;其次,语言材料不可避免的包含了相当部分的异域文化的内容。这里受文化干扰较多的理解发生在语篇上,即语篇的语境中心所包含的副语言(paralinguistic)和非语言(nonlinguistic)信息所以我们在理解时要从作者的角度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所阅读的内容。减少理解的偏差。如我们初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时,若对其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少,读起来会非常吃力。这时,我们必须先了解其文化背景,做好读前的准备工作,再重新读,感觉就不一样了。
3. 受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制约与控制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让我们的学习和目标起了“过滤屏障”的作用,根据需要,感觉记忆对信息进行取舍。如在进行限时阅读时,很多学生总是先看文章后的要求是什么,再回头去读,这时他所获得的信息只是与要求有关的内容,而全文的大意却抓不住。读后只是感觉一片茫然,这就会影响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阅读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要进行整体阅读的长期训练,效果必会大大提高。
4. 阅读者的阅读技能、技巧等的影响。不同的阅读者在阅读同一材料时,眼睛移动的速度、注视的距离及回视程度的差异,都因个人阅读的能力的强弱而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我们加强训练,多阅读,比如首先从趣味性强的文章入手,培养阅读兴趣;然后找一些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进行训练:有必要每天都安排一定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练习。这样连续三四个星期,每天安排15-20分钟,你绝对不能中断你的练习,最好找一个不易受干扰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临睡前的那段时间。这样坚持下去,你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都将会大大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言学习信息输入的不可分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同时想要对阅读内容快速做出回应,将其变成一种习惯,也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训练,让大脑神经在不断的刺激下,将这种刺激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那我们获取的信息量会是无穷尽的。因此,注重培养英语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遇到障碍时,静心钻研,终会在英语的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杨连瑞,汤威雄,胡士田.英语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3] 佘广安.阅读的心理机制[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7(12).
心理学与读心术范文6
一、认识自己,树立理想
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够客观的给自己确定奋斗的目标,才能够清醒的去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去奋斗。这样自己的理想才更有可能实现,才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只能让自己苦恼或者郁闷,也容易让自己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奋斗的毅力和决心。因此必须真实的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断的进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认识高考、明确目标
具体点说,认识高考,最低要求就是我们同学要见过高考试题,成套的高考试题,并且要知道以我现在所学的知识,我应当能做那些题,而实际上我会做那些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的。因此我建议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关注高考。我们老师也是一样的,记得去年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四中的全体教师就一起做了一次高考试题,我希望我们同学也要这样,及时的关注高考。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如何搞好数学的入门学习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①做好预习。课前进行多次阅读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力争在老师讲新课前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果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在老师讲课中去解决,提高听课质量。②要学会听课。对于自己在听课过程中一下子不能明白的知识,可以通过举手让老师再进行一次分析讲解,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以备在课后去进一步弄明白;对于自己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如果老师没有解决的话,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请教老师解答,当天的东西当天就必须全部消化掉,不要遗留下来。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果一节课都是老师讲的话,课堂气氛也是很闷的,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是很低的。因此我提倡课堂大家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解题思想,供大家一起研究,这样可以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④重视课后的巩固。高中数学的知识很多,并且不像初中数学那么浅显,而是有很多的内涵,如果不能进一步挖掘其内涵,那么只是掌握这个知识的表面。我们应该把知识串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明白那些知识在运用,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⑤要学会做题。所谓的学会做题,就是要有选择的做题,不是盲目的拿过一套题就做,那样有时是费力不讨好。而选择对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什么样的题是我们要选择的那?高考是全社会都关注昀问题,所以高中的练习也特别多,有些学生买的资料也很多,于是如何利用资料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展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成为学习的关键。我觉得题目要多看、多想,看资料中的解题方法,这样就可以借鉴更多的方法。⑥重视每一次测试。对于每次的考试试卷,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对于在考试中丢分的题目,我们要找到丢分的原因,并做出相关的措施,找到问题的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是我们要进行考试的目的,其实有的同学现在总是讨厌考试,老师一说考试就皱眉头,其实你是错误的去看待考试了,我们老师考试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个同学能客观的检验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解决问题,不断进步,最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个才是我们考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