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1

怎样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完成好思想政治课指导学生“知、情、意、行”的任务,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支持教师为言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策动活泼;有趣。如结合第五册中《节约水电》一课,在课前让学生做个“小小侦察员”,找一找周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电的现象,作好“小记录”,结合浪费水电的现象教学,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学习后,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小专员”活动,每人找阵地专门负责节约水电,并写好“小报告”。结合〈家乡巨变〉这一课,组织学生参观镇容镇貌,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一次调查,调查自己家乡十年变化,这一系列社区实践活动,化抽象的书本知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深切感受祖国在前进。

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尊敬老人〉学完后,可以创设情境;路遇老人。老师扮演路上的老人,路遇学生后即兴做出各种表现,测试学生的行为。由于刚刚学文明理学生一般都能表现出尊敬老人。对于有些学生下意识做出的一些不尊敬老人的举动,则展开讨论,让他们明白尊敬老人要发自内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真实教育,做到以理服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重在以理服人,在《诚实守信》一文中,学生提出了“在现实社会,老实人往往会吃亏”的观点,并举出事例说明,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斥之为“无理取闹”而是正视事实,肯定这位学生说的是真实情况,也肯定他爱动脑筋,积极参与,但要告诉他:现实中,诚实守信的老实人更能赢得他人尊重,失小得而得大成,并发动学生收集诚实守信使人获益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实来证明。通过真实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2

【关键词】德育教育,诚信,责任心,就业能力

按照社会的需要,针对某种职业的特殊要求进行的专门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它培养的是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合格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才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进行教育改革,尤其是加强德育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心理由思想品德与知识才能两方面构成,即德与才。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合格品,而不是无德有才的危险品,或有德无才的废品。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品德是灵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积累起来的品质。要完善思想品德素质,就必须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心所在,所以我认为诚信、责任心和良好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精髓。

一、诚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正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殊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就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道德教育课程要与专业结合。高校中课堂教育是德语教育的主要渠道,只开设独立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不够的,必须结合相关专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以强化信用是职业生命的观念,使大学生将“诚信为本”,理念转化为职业操守的观念,提高职业责任感,增强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高校可充分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和一切精神文化产品,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使教育更加形象化、科学性、趣味性。与此同时,要注意开着诚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采取演讲、知识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开展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职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信用是市场经济的规则。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行为准则。当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如教会他们怎样与别人建立互信关系,怎样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与对手的竞争中遵守诚信规则,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能够适应各种社会职业对道德素质的要求。

二、责任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强调对青年进行责任教育,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提升整体文化素质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责任心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高校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让大学生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的作用,让责任意识注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灵之中,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

(二)营造大校校园责任教育文化氛围。营造大校校园责任教育文化氛围也是责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如果弥漫于校园的舆论氛围和为多数人认同的行为原则是和谐的、健康向上的,那么生活在这一文化共同体中的个体,将受益无穷。可以说,为大学提供和谐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氛围是二十一世纪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进行责任教育的前提条件。

(三)加强法制教育。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人们逐渐成为在市场经济当中追逐独立的个人利益的个体。个人在成长之中,个人主义也在发育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法律和个人的权利结合起来,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就业能力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高职德育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德才双兼”是企业吸纳人才的通行标准。

(一)培养与时俱进的择业观念。择业观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能力上的综合反支撑位映。良好的择业观念必须是顺应时代要求、价值取向与社会利益一致、具有广泛性和可调试性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成为时代的主弦律。职业不分贵贱,工作地点不分优劣,不论我们怎样选择,所就职企业只要因应市场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我们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展示自身价值了。

(二)培养正确的从业态度。劳动者要具备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倾向于革新和变化,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普遍的信任感,信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之原则等基本素质。因此,培养正确的从业态度,是德育教育中学生品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应当着力塑造学生的敬业精神、爱业情感、勤业行为,为社会输送更多品质合格的人才。

(三)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高职教育要面向企业用人的需要,强化对学生的科技道德和经济伦理教育,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培养遵纪守法、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优良职业道德,为学生顺利成为合格企业员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积极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人生动力、实践动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表现。创业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是实现就业的最高境界。高职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部怕牺牲敢为天下先得精神,献身事业和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淡泊名利、不折不挠和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作为德育教育必有内容。

总之,新世纪高校德育教育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要抓好以上几个方面,才能切实落实高校德育建设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并且在教育方式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高校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校德育教育重中之重-诚信教育.韦丽华.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4(3):57-59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3

【关键词】儒家文化;班级建设;和谐班级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应试教育中,社会、学校、家长看一个学生是否成才的依据多是成绩,多数学校把升学率看作生命线,结果大多数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道德底线和文化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影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模式发生一定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他人缺乏关心和理解,缺乏感恩意识,缺乏协作精神,意志薄弱,自身封闭,气量狭小。

那么,学校文化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养成应从哪里找到切入点呢?笔者认为应从儒学中找到渊源。

二、课题实施的基本内容

1.和而不同、平等包容的伦理道德原则

孔子把“和”与“同”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人格的标准,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就是“以他平他”,强调平等、平衡、包容。“和”在待人接物中表现为“和气”,在成人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上表现为“中和”。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之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同学师生之间,对自己要谦卑,对他人要尊重。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关爱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和谐班级。老师理解家长,家长敬重老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校内校外各种关系和谐融洽,构建和谐校园。

2.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社会交际思想

孔子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这对于今人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儒家还倡导诚实守信的处世规范,《礼记 大学》中所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言行一致,忠于自己的诺言和义务。

3.孝悌和睦、勤俭忍让的家庭亲情理念

“孝”即孝敬父母,“弟”同“悌”,指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以及对待他人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在家庭,学生要孝敬父母长辈;家长爱护尊重小辈,宽容爱仁,共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勤俭,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懒惰相对的勤劳和奋发,苦干实干,自强不息;二是与浪费相对的节俭,即人们珍惜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以德服人、躬身笃行的为师从教风范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和学习,主张尊师重道。在和谐班级的创建中,教师做到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为人正直正派。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坚守情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勤奋向上,全体师生都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研究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1.文化环境的创设

利用校园橱窗、楼道厅堂、学校刊物以及教室布置,营造浓厚的儒学氛围。楼道大厅,教室墙壁可张贴儒家为人处事、求学励志名言警句,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开辟儒学文化展示室,组织学生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儒学漫画创作等形式去深入认识儒学。并借助视听感悟,组织学生观看儒家经典故事片段、于丹讲《论语》等录象,要求学生看时做好笔记,看完之后写观后感,及时交流心得体会。此外,推行富有特色的仪式礼仪,如入学仪式、周一升旗仪式、特定节日礼仪(“爱校日”、“感恩日”、“敬贤日”等),在仪式礼仪的设计与运行中合理渗透儒家文化精华。还可举办儒学文化周,组织“《论语》学习标兵”、“儒雅型教师”、“涵养型学生”的评选。通过校园整个文化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儒学熏陶、感染作用。

2.专题活动的开展

通过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深深体味活动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中国传统节日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再加上社会环境的渲染,以及学生对之有着强烈的期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容易触动学生敏感细腻的心弦,演绎出美妙的教育旋律。我们可以结合传统佳节开展主题活动,如清明、端午、中秋、元宵节,讲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源,以及节日期间拜访的礼仪和蕴含的意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感受那些隐含在思想深处的民族文化元素,从中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和仁爱之心。比如春节贴对联的风俗,我们可以通过讲习对联文化,既能让学生欣赏文字形式之美,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现在国内越来越流行的母亲节、感恩节等都是极具德育价值的“洋节”,我们也可以“洋为中用”,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与父母互通书信,增进了解。在节日当天,可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活动中让学生回忆与母亲之间的难忘经历,激发起学生心灵深处对母亲的深深眷恋感激之情。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父母的压力,学会体谅父母,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穿插一些亲子活动,如《考孩子》、《才艺大比拼》、《认孩子》、《妈妈的手最温柔》,通过活动情景的设置,使学生在参与、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从而使这种感恩意识永远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就能让节庆日也散发着德育的芬芳!

作为教育工作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传统文化精髓进校园、进课堂、进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建和谐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修铁著.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中致公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雷夫・艾思奎斯著,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4

所谓诚信,首先是一种规范。“诚”是一种真挚、诚实的内心态度,侧重于指人的道德品性和道德境界。“信”是指自己的外在言行,侧重于自己在周围人们心目中是否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别人是否信赖自己。诚信是将内在与外在结合起来,立足于规范自己,面向他人,在人际关系中讲诚实,守信用。其次,诚信是一种制度。诚信作为人们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算稳定,持久而有力量。第三,诚信是一种人格。从根本上说,诚信是一种人品的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法国学者蒙田说: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的部分”。缺失诚信就无美德或真正的道德。因此,诚信必须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位。

一、诚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是职业劳动者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有益于社会道德价值的准则体系。它是职业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准则的总和。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将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道德准则传授给职业劳动者,并落实到职业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活。诚信作为职业生活中的一条基本道德准则,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教育职业劳动者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忠诚于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忠于自己所属的职业团体,信守该团体的原则规范与理想目标。事实上,只有付出真诚,才有可能自觉地把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全身心地融于其中。职业道德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规范是“爱岗敬业”,如果员工缺乏诚信,不是真心诚意地把所从事的职业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或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是难以“爱岗”,也不会“敬业”的。

其次,诚信也是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条基本规范。在现代社会里,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是有区别的,但有两条规范应是相同的,除“爱岗敬业”外,另一条就是“诚实守信”。在职业生活中,作为职业劳动者,诚实守信既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任何人的职业活动都离不开社会、他人的支持与合作,也离不开必要的人际交往,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过程中,诚实是道,行道多助,失道少助;不诚实之人虚伪狡诈、不守信用,因而不可能取信于人,最终必定孤立无援、寸步难行。此外,创业也需要付出诚实的劳动与艰苦的努力,任何事业都是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创业的成功就是诚实劳动的结晶。因此,诚实守信是每一个职业劳动者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至于企业或企业的经营者,就更应该以诚取信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企业或企业的经营者只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一个企业或企业的经营者缺乏诚信,搞欺诈或虚假经营,甚至搞假冒伪劣,它是难以在现代社会中长久生存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诚信也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应将诚信纳入职校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体系之中,并作为重点传授给学生。

二、诚信是职校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性与道德境界,又是一种必备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有效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应该成为职校生的修养、求知与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它是职校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1、诚信是职校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

首先,诚信要求职校生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全面客观地审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与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与暂时的失败与挫折。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职校生过于自卑,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部分学生在顺利时飘飘然,遇挫折时又一蹶不振,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不甚成熟外,也是他们诚信修养欠缺的表现。

其次,诚信要求学生们在待人接物上以“仁、信、善”示人,遵守原则和信义,无私于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备了诚信,就能够做到心情坦荡,就能够唤起爱人之心,人与人之间就能够彼此信任,友好沟通。从这个角度讲,诚信构成了人类社会和谐有序的信任与安全机制。职校生要融入社会,立身做人,就必须努力加强自己的诚信修养。

2、诚信是职校生求知的基本要求

首先,诚信有利于端正求知的态度。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诚信的培养能使人“尚真”、“求真”,而且在具体的行为中表现“真”。而求知就是为了了解、掌握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它其实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一句话,诚信有利于端正学生求知的态度。

其次,诚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求知风气。诚信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脚踏实地,有真言、真心、真行,反对欺诈和虚伪;诚信的修养就是要克服浮伪习气,培养诚实、务实的品德。因此,诚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求知风气。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职校生在求知过程中缺乏毅力与吃苦的精神,只想找捷径,混日子,混文凭,或投机取巧,只求一知半解,或舞弊抄袭,弄虚作假等。这些不良学风与学生诚信修养的欠缺也有一定的关系。

3、诚信是职校生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

有诚信方有德,无诚信则无德。诚信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具备了诚信,就能够发掘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使其真心向善;就能够使他们自觉地将其道德之知付诸于道德之行,从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因此,诚信是职校生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根本。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欠缺、公德心不足、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脱节现象,与其诚信修养的欠缺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三、加强职校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信是职校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道德失信现象,因此,加强职校生的诚信,并努力探索其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职校生诚信意识

一般来说,道德意识起源于人的道德情感,有赖于人的道德意志,落实在人的道德行为之中。因此,培养职校生诚信意识,关键是发掘其内心对诚信的情感,磨练其对诚信追求的意志,并将获得的诚信意识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如为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学生签订“考试承诺书”,增强诚信意识;针对不文明陋习,可举办“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的签名活动。

职校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其诚信修养的自觉性,这种修养的自觉性主要体现在:将诚信当成一种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加,并形成诚信修养的较为完善的心理机制,使诚信由外在的他律化为内在的自律;在诚信修养的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有效地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慎重选择教育内容

对职校生进行诚信教育,其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因此,一方面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能搞“大一统”、简单的“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加强时效性与实效性,要选择那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范例去启发、引导学生,而不是“老调重弹”。同时,学校还要将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公德、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遵纪守法、校规校纪的教育相结合,培养职校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效果。

3、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教师的师德及其行为模式对学生的诚信修养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现实中,要提高学生诚信修养水平,教师首先就应该成为诚信的坚守者、监督者与传播者,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增加情感投入。只有让职校生在情感上真正认同、接受教育的内容,他们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去体现诚信,道德教育的成效也才能得到最终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道德教育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要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工作者者之间心灵的互动,而不是局限于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板起面孔训人。

5、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诚信教育活动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精心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诚信教育活动。如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故事、典故等,通过征文、表演、诵读、辩论、演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可邀请社会上有关诚信的典型人物、先进人物来校为师生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让其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还可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的活动为契机,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充分发挥橱窗、黑板报、广播电台、校园网等宣传媒体,有机地安排教育活动。

6、重视学科教学渗透。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知识的道德教育功能,将诚信教育工作者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如政治课、职业指导课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理科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这些对职校生的诚信修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注重形成教育合力。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造成部分学生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言行的根子主要在家庭和社区,因此,学校通过开家长会、教师家访、走向社区、邀请社会人士座谈等形式,主动与家庭、社区联系,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尤其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5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主张营造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社会环境,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诚信教育、管理和大学生诚信自身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

诚信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互不欺骗、信守诺言,最终的结果就是言语和行动的高度符合,这是社会赖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诚信行为,也影响到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大意义在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需要。1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新时期的大学生受过多年的正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应普遍较高,但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利益和物质的过分追求使得一些大学生逐渐淡薄了对诚信的坚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考试和学术研究中的诚信缺失

首先,考试作弊愈演愈烈。部分大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疏于听讲课后又懒于复习,更有甚者,抓住学校管理上的漏洞逃课旷课。平时学习不用功必然导致考试时的手忙脚乱,于是,作弊便成了这些学生通过考试的重要手段。“学不用精,会抄就行”已经成了某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对待考试的真实写照。

其次,学术造假屡禁不止。部分大学生对待学术并不热忱,写论文、做研究总是抱有完成任务式的不负责态度。有的学生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为了完成任务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拼凑论文、不进行实地调研、实验而假想编造数据,这样的情况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

2、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当代的大学生要面对的社会状况复杂而多变,部分大学生对利益和物质的过分追求使他们迷失自我,甚至丧失了道德底线。比如,有的学生急功近利,在争取奖学金或竞选学生会干部的过程中不遵守规则,结帮成派,拉取选票,实行不正当竞争;有的学生言而无信,借同学朋友的钱不归还。这样不重承诺、诚信缺失的现象在校园里泛滥,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人冷漠,缺乏责任感,彼此间无法信任,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2

3、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一点主要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种行为:首先是故意拖欠学费,部分高校学生并不是家庭真正困难的人,他们不交学费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为了追求享乐,肆意消费,或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或为谈恋爱满足虚荣而挥霍了。其次是骗贷逃贷,某些学生为了骗取助学贷款而伪造困难证明,拿到款项后肆意消费,贷款到期又不主动归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3 。这种畸形现象造成现在不少银行在进行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保守迟疑态度,连累到许多真正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难以获得助学贷款。这给学校办学,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践证明,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不是仅靠某一方面就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连接和相互配合。

1、营造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社会环境

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是如此,因此,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建设所必需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其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以诚信为核心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伦理道德体系。只有当诚实守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失信行为才会受到强烈的公众谴责,失信者才会付出极高的道德成本。4 再次要发挥法律的支撑作用,在法治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通过法制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某种程度上的失信行为不仅缺德而且违法,从而使他们树立法制观念,促进其诚信习惯的养成。通过一系列全民诚信教育,打造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根本所在。

2、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作为多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各类教育教学中去。

第一,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例如“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资助政策,同时还能让广大师生了解到部分同学因违约失信的行为要承担的严重后果。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诚实守信的必要性。5

第二,加强教育者的诚信管理。首先,教育者要从思想观念入手。对诚信问题有高度重视,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课一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是要在课堂发挥教学的作用,把诚信道德的内容分解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其次,教育者作为实施者,要起着以身作则的作用,本着以诚实为本的精神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再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从内心具有诚实的精神,不断进取,告诉学生在学业上不弄虚作假,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本事,学到真知识。

第三,加强大学生自身诚信建设。诚信缺失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将来发展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形成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础和保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完善这方面的机制,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诚信档案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为诚信承诺书,由大学生与所在院校签订并要求学生认真遵守。二为电子诚信档案,包含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建立诚信档案还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诚实守信知识竞赛范文6

工作要点:

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团的意识

1、加强班主任队伍2、建设。让班主任都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学生,3、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他们当好班级的小主人,班级集体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充分发挥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教师导护值日、团班干部值日岗、班级值周班等制度,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以育人为根本,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继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同时继续组织对学生的国防知识教育。

6、开展心理教育。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7、抓好主题教育。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美化班级环境。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