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和谐矿区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77-02

近年来,我们新阳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十精神为指导,精心部署,整体推进,用企业文化打造了高标准文明煤矿,构建了文明和谐矿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文明煤矿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提出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建设思路,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平安和谐矿区的总抓手,作为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始终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投入保障到位,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矿党政领导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形成党委搭台、行政唱戏、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按照“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化,项目推进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具体事项个性化”的要求,制定出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创建措施,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重担。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我们先后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理论研讨会,制定创建目标,理顺创建思路。印发《培育选拔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矿方案》、《山西省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标准》、《新阳煤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下发《创建全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矿规划》、《精细化管理定标实施细则》等创建文件,编印《企业文化读本》、《企业文化探索》、《员工行为规范》、《各区队岗位标准集》等企业文化资料,制作企业文化专题片和多媒体课件,组织职工认真观看学习,营造浓厚的氛围。

三是保障投入到位。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和奖励基金,先后投入了180多万元,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硬件设施投入。设立文化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企业文化建设,配备专职人员,购买档案柜、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设专人收集、管理企业文化档案,共有文书档案、图片档案、声像档案、荣誉档案等60余卷,区队看板管理32块,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依托载体,稳步推进,培育特色企业文化?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依托制定愿景目标、理念渗透、行为养成、精细管理、考核激励五项载体,激发全员热情,凝聚职工力量,加快创建步伐,促进矿井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是制定目标愿景,激发企业活力。目标愿景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旗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确立建设“全煤示范矿”的目标愿景,吹响了向文明和谐矿区建设前进的号角。按照大愿景统领小愿景,小愿景支撑大愿景的要求,我矿逐步建立矿、区队、班组和个人等目标愿景,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保证的四级愿景体系,达到了整体围绕大愿景去奋斗、团队围绕小愿景去努力、个人围绕自己人生目标去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理念渗透,形成思想认知。要实现目标愿景,就得有先进的理念作灵魂。我们围绕矿愿景目标,通过挖掘、提炼,确立“依法治矿、科技兴矿、民主办矿、富民强矿”的办矿方针,培育“只争第一、勇创一流”的员工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矿电视站、黑板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对理念的灌输,增强企业理念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切实让职工入耳、入脑、入心,使企业理念植根于每名职工的内心深处,理念已升华为自觉行为。

三是实施精细管理,提升管理质量。我们从规范职工行为入手,制定岗位标准,走动式管理标准,采用“日考核、周讲评、月奖惩”的考核办法,建立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的绩效评价和首末位员工班前讲评等激励机制,实施现场巡查、周期恳谈、走动式管理等配套检查细则,让干部做到按制度严格管理,职工做到按标准精细操作,达到了规范作业程序,细化岗位标准,转变队伍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四是狠抓行为养成,塑造良好形象。我们开展了以“6S”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养成,建立党员责任区和文明行为示范岗,制定文明行为规范66条,编印成册,成立督导小分队,对员工进入岗位到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都制定了严格具体要求。员工都能够按照“6S”标准,规范言行、在岗位随时将使用过的物品整理归位,打电话三声铃响,必有应答,提机说“你好”,放机讲“再见”。强化准军事化训练和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整齐划一,提升职工执行和服从意识,锻造职工顽强拼搏、勇创一流的坚韧意志,形成了穿矿服、唱矿歌、上下电车排队、就餐排队,领交矿灯排队,上下罐排队,行走排队等良好的文明习惯。

五是狠抓考核激励,鼓足员工干劲。围绕“严细管理、狠抓落实、认真考核、奖惩兑现”的工作要求,制定企业文化考核办法,每月考核一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制定走动式考核标准,明确了走动区域,走动频次,走动地点,做到管理无漏洞,走动无盲区,现场无隐患,作业无违章。让工作中责任心强、积极性高、创造力活跃的员工,在物质上受到奖励,精神上受到表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三、立足实际、创新整合,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

我们借鉴学习,消化吸收、结合实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创新整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管理水平相结合,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企业管理相结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为企业提供不竭动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力保证,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一是抓制度建设,规范矿井管理。制度化管理是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我们坚持发现一个问题,制定一项制度,规范一方面管理,堵塞一方面漏洞。坚持能执行的就制定、制定了的必须执行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形成了具有超化特色的制度化管理模式。

二是抓安全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加强现场管理,狠抓责任落实,实施质量标准化、安全三项评价、预测预报、安全目标管理等手段,形成“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区队具体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每月组织安全质量标准化“红黄旗”评比,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票否决制,获得红旗单位进行奖励,黄旗单位进行罚款。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

一、要抓好理念文化的建设,大力弘扬核心价值理念,使之内化于心,增强队伍凝聚力

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相关利益多方化和员工成分多样化,如何协调各方和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发展理念,是企业凝心集智聚力的思想基础,必须加快培育。要建立核心理念,必须上下结合,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提炼确立。其要义在于把企业的发展与各相关方和有关的个体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员工用卓越成就和真诚行为回报各方,实现发展共赢。同时,还要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提炼出企业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和各个专业方面的管理文化,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发展理念体系。

为使这一理念体系落地实施,真正内化于人心,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一是要建立组织保障,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和不同阶段的工作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做到规范化。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要制作企业文化手册,每个员工人手一册。通过企业内部刊物、文化墙、网站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尽快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宣传输送到每个员工的视觉和思想意识中去。要组织员工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大讨论和企业文化建设答题竞赛活动以及歌唱司歌大赛,在全体员工中引起强烈共鸣。三是要强化示范引导。要注重从企业文化视角发掘和总结先进典型,通过演讲会、公司文化宣传专栏、公司网站及编发《优秀员工事迹选编》等多种形式,对在公司各项工作中追求实现企业价值理念,做出优异成绩的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广泛宣传,使广大员工从中受到熏陶和感召。四是重视在新员工中进行灌输与推广。要对公司新招收的大学生和聘用人员上入厂前的企业文化教育课,对新设立的机构要举办学习班,强化企业文化的培训和企业经营理念的灌输。

通过持续深入的普及教育,使企业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各利益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要抓好制度文化建设,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使之固化于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从本质讲是管理文化。为了使追求卓越、真诚回报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贯彻落实,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推行卓越的绩效管理准则,全力打造与企业理念体系相适应的先进的制度文化。

要加强对绩效管理准则的宣传贯彻,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绩效管理模式,要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价,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从领导、战略、顾客、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成果等方面构建具有股份制企业特色的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模式。不断推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抓好行为文化建设,深化达标实践活动,使之转化于行,提高队伍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理念最终都要落实在实践上,融合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为文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为了使企业文化理念和卓越绩效考核管理落实到员工的实际工作岗位中,使之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就要制定一整套企业文化落地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落地实施方案去实施。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广泛深入开展“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班组”为主体的达标实践活动。要将不同岗位、现场及班组职责编印成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操作便利的操作手册发给员工,供大家学习和贯彻执行。对重点岗位和现场,要指派专业人员跟班指导,各车间和班组或生产线都要建立标准化岗位和现场示范点,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努力使员工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树立优质化工作的良好行为,全面提高员工的岗位执行力。

要狠抓各项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考核激励和典型示范。对不同岗位、班组和现场要建立不同的考核办法,责任到人,做到日日有记载、周周有考评,月月有奖惩、年年有总结。把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月度绩效奖金的依据,年度考核与年终单位评先进、领导个人奖励挂钩。促进员工照章操作,执行到位习惯的养成,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执行力。

四、要树立团队意识,努力营造和谐氛围,促进企业文化上升到较高层次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3

二、煤化企业实施安全文化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就我国现行煤化企业实施安全文化战略实践进程不难发现,其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力度需科学强化、整合力量应进一步扩充、企业文化安全发展建设平衡性应继续完善、继续广泛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等问题。

第一,脱离实际问题。在强化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基础上,我们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然而目前许多煤化企业却始终停留在文化孤立、欠缺实践活动自律性、安全管理同实践相脱节等现状。

第二,思想不到位、创新机制滞后问题。随着国企体制改革进程的日益深入,煤化企业在崭新发展形势下唯有创新安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营造全员安全文化理念才能令企业永葆青春。然而在现实管理中煤化企业却呈现出思想不到位、创新机制建立滞后等问题。

第三,安全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问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深远长期的系统任务,需要广大企业员工、领导干部、各职能单位与基层部门的共管齐抓,并形成一股合力,然而现行煤化企业文化建设中却呈现出安全文化游离于,变为一种纸上谈兵,没有充分整合发展的不良状态。还有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定格后却仅仅令其作为一种宣传口号,没有付诸实践、令企业文化安全建设有失平衡性,对专业队伍人才的培养、发掘欠缺深入性,需进一步强化。

三、煤化企业科学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第一,整合发展,精细化构建并全面推行安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煤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行需要量化与标准化工作体制的科学规范,因此我们应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全面构建整合性安全文化标准工作管理体系,依据简化、实用、高效与创新原则,打造精细化企业管理模式,注重其合理接轨于现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进而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科学目标,令管理制度有形化、整合化,成为企业全员自觉执行与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我们应树立高起点、高标准目标,注重建设学习型企业,依据行为养成、理念渗透、塑造环境、推进管理等实践途径制定企业的各阶段运营管理目标,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宣传手段,例如网络、杂志、报纸、媒体、企业宣传栏、广播站等手段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声势,提升企业全员自觉塑造特色安全文化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企业舆论氛围。实践管理中我们应积极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广纳贤才、培养专业人才,落实走动式动态管理模式,确保煤化企业向着精细化管理方式合理转变。

第二,从实际出发,打造煤化企业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安全是企业长久发展之本,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将安全文化作为发展主线,打造煤化企业全员安全理念、生命至上的工作意识,构建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管理体系,从实际出发加强基本功、基层与基础建设,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安全行为专项训练,基于员工弱项、专业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令其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全面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的以人为本构建原则。各职能部门应深入班组展开安全文化教育培训,走品牌发展之路,树立员工榜样形象,令其走进各个岗位做示范教育、经验传授,与其他员工分享卓越、精优、安全、高效操作管理办法及创新实践成果。同时我们应在企业更深更广层次全面开展标杆式、标识编码管理,做到班组集中进行环境、安全隐患整理,帮助员工梳理情绪,推行先确认再操作的细化实践生产技巧,将安全确认制度合理纳入企业安全质量考核体系中,与煤化主力部门开创基层、凝聚力、基础、管控力、执政力与创新力培养的试点建设工作。

第三,强化自律,开展规范养成建设,推行千分制考核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应时时刻刻渗透养成规范管理思路,采用千分制考核从标准上岗、下岗、精神文明、职业道德、安全工作质量、纪律遵守等层面实施动态考核、量化管理、公布结果、群众监督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业绩优良、低事故率、守法遵纪、规范科学生产施工的企业员工,同时对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戒警示,进而起到良好的鞭策、鼓励效果,令安全文化建设成为煤化企业一种常态机制,在强化员工自律建设、辅助监督管理中真正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服务形象;产险;企业文化

一、服务形象构建的含义

(一)服务形象构建的意义

“服务形象”是一种接受或接触服务的受众对于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的印象、认知、看法的综合体,本质是对服务品质的一种期望性的认知。[1]服务形象构建工作的意义在于,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努力使服务受众的实际感受接近、符合甚至超过这种期望性的认知,进而推动品牌的持续发展。对我们而言,公司建立的良好服务形象,增进了公众对锦泰的认知;增进了合作伙伴对锦泰的认同;增进了客户对锦泰的认可。

(二)服务形象构建的外部受众与内部对象

由于服务形象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服务形象本身其实来自于接受或接触到我们服务的各类外部人群的实际感受中。服务形象构建是建立在内部服务体系基础之上的,我们提供服务的设备设施、提供服务的流程、提供服务的人员以及我们服务的外部宣传广告都应是构建服务形象的载体。

二、服务形象构建的模块

服务形象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内外部的制度措施,提高受众对于服务形象的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联想识别,从而形成受众对于品牌的共有认知以及良好的品牌联想,进而形成品牌的服务文化,最终推动品牌持续发展。[2]总的来说,服务形象的构建应该有以下主要模块:

(一)构建服务形象的“视觉识别”

统一的外在形象让客户首先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服务的专业性。统一的服务VI视觉识别让客户能够直观的辨识出服务场所,服务人员及服务产品。所有的服务大厅采用统一的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包括服务制服、铭牌标识、业务单据、宣传册页等),使客户能够快速识别各柜台职能和相应服务人员,根据业务项目顺畅地选择使用相应业务单据或者服务设施。统一的服务设备设施是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的必要物质准备。对产险公司而言,车险查勘员驾驶统一查勘车、身着统一查勘服到达现场时,客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查勘员,查勘员则可以通过统一的专业查勘设备展开查勘服务。另外,通过准备少量贴有公司Logo或宣传语的矿泉水和现场急救包等,还可为客户提供一些事故现场的“增值服务”。

(二)构建服务形象的“行为识别”

统一的服务礼仪规范和作业标准流程以及服务品质监督机制能够从制度上保证服务产品具有稳定的服务质量。例如,对于产险公司的车险查勘员而言,在事故的查勘现场往往存在类似服务情境。例如,在发生三者人伤事故时,事故双方的情绪一般比较激动,客户和三者都对于查勘员的服务抱有期待,查勘员到达现场后,如何跟客户得体的进行沟通无疑是重要服务细节:

首先在符合服务礼仪的前提下向客户问候并表明身份“**先生/女士,您好,我是锦泰保险的查勘员,本次案件由我为您服务。”同时,向客户出示工作证、递上矿泉水并适当安慰客户的情绪:“**先生/女士,请问是否已报交警,请您描述一下事故的经过好吗。”如果三者仍在现场,同样按照上述标准向三者出示工作证、递上矿泉水并适当安抚伤者情绪:“先生/女士,您好,我是锦泰保险的查勘员,负责本次案件的查勘工作,请您配合我们事故调查”。当然,查勘员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服务流程。例如,三者有外伤正在流血但专业医护尚未赶到,此时查勘员可以用急救包内物品对客户进行简单的现场包扎,这个举动虽然与客户本身不直接相关,也不代表我们对客户或者三者的赔付承诺,但是却让三者获得了良好的服务感受和尊重,有助于在可能的后续理赔中使三者在情感上配合人伤查勘。统一的服务礼仪规范和作业标准流程是服务形象构建的制度基础,属于外驱力驱动下的服务行为,目标是保证在客户服务中不出错。

(三)构建服务形象的“理念识别”

“服务理念”是服务形象构建中相对难以“掌控”的部分。所有的服务根本上都是由具体的服务人员来提供的,服务人员由内而外的良好客户理念可以作为一种内驱力保证在客户服务中始终追求客户满意,是服务形象构建的精神基础,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到了文化建设的层面。对于我们产险公司而言,从服务理念上,“对客户所遭受损失的同情”也有理由成为保险企业服务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随时与客户遭受的各种损失打交道。长此以往,有可能形成像公立医院某些医护人员那样的职业性冷漠,对患者的病痛甚至身体的创伤没有情感上的感性怜悯,只有职业上的理性检查,这也是公立医疗行业服务形象上曾广受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对于此,产险公司建立一种对客户遭受的损失“感同身受”的服务理念有其现实意义,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服务的流程和服务人员的行为及语言上均应对此有所体现。

锦泰所推行的“人伤案件管家式服务”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理念,遭遇三者人伤案件往往是最令客户头疼的,客户不仅面临经济赔偿,还可能因为卷入赔偿诉讼而耗费大量精力,造成极大精神压力。而人伤管家在服务视角上有所前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人伤治疗情况,协助进行伤残鉴定,陪同诉讼等,从维护客户利益的角度出发,全力帮助客户处理三者人伤案件,为客户减少了很多流程上的不便,也减少了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服务理念”是服务形象构建的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内驱力驱动下的服务行为,目的是保证在客户服务中不断满足客户的期望,甚至通过优质的服务超越客户的期望。[3]

三、服务形象构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最终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出来的:对内,指导员工的言行;对外,引导客户的选择。保险企业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服务文化,而所谓的“服务形象”实际上就是服务文化的载体,也就是保险企业文化在服务方面的外延体现。从这个角度上说,服务形象的构建和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指导了服务形象的构建,使服务形象不断的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服务形象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重要载体,将企业的价值观通过服务形象这个平台全面的展示出来。

产险企业通过构建良好的服务形象,将在提高受众对服务形象的“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的基础上,促进受众形成良好的服务认知和服务联想,从而帮助企业建立优秀的服务文化,进而推动企业乃至产险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03).

[2] 张奇.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J].建设科技,2005(Z1).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5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联系入手,简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协同构建的意义,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构建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的思路,以帮助提高企业价值。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知行合一

2014年IMF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反映出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地位的不断提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单纯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也使得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血汗工厂、环境破坏、资源瓶颈、非法用工,企业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注入企业文化理念当中,并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履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转型。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概述

20世纪80年代,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它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越密切,企业越容易实现商业目标。基于此,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赢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还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尽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除了对股东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义务外,以利益相关者为对象,包含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企业文化正式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80十年代的日美管理比较研究。通常人们认为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特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产生巨大影响,因而企业文化也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可以用“知行合一”来表述。具体地说,“合”体现在认知的层面,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成为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在行为层面,通过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丰富企业的行为文化,从而避免把企业文化当作“花瓶”。“一”体现在“以人为本”。建立起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短期利润价值的企业文化。实现从单一的组织(经济价值)到员工、顾客和社会(社会价值)协调发展。

1.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构建

图一中,O (Organization)代表以组织为本的企业价值观,H (Human)代表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完全以组织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强调个人的目标让位于组织,当组织目标与人的目标不一致时,组织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使人的目标服从组织目标,企业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完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H强调以社会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满足社会人的目标来实现组织目标,企业追求的是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两种情形都是非常极端的,在O 和H 之间还存在多个层次价值观,文中所说的“以人为本”不仅是以个体人为本,而是以全体人为本;不是以暂时利益和局部发展为本,是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为本。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分为三个层次,以员工为本、顾客导向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这些价值观表现为以人为本和以组织为本的组合。从O到H,以人为本的成分逐步增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观念更加强烈。企业是否遵循以人为本以及实现以人为本的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企业的动机和行为是由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的需求决定的,即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决定了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程度,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实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行为方式。

(1)以员工为本,是因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规律、新的经济制度,这一切使得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未来的关键是多样性、灵活性和以顾客为导向。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因此从物质转向人和智力资本。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赢得人力资源,唯此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以员工为本,企业首先要将员工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其次,通过给员工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智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束缚地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

(2)顾客导向,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服务顾客的思想,通过产品向外扩展,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从员工扩展到顾客,形成“顾客至上”的观念。“顾客为本”作为“以人为本”的思想的扩展,首先,企业必须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认识到企业生产什么的决定权不是在于企业自己,而是在于顾客。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顾客永远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为此,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企业的经营活动要符合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以顾客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标准。其次,满足顾客的需求。一方而,由于社会发展要借助物质产品的消费来实现,因此,企业不仅要研究顾客己经表现出来的需求特点,还要重视那些未被顾客认识的产品的开发,以帮助顾客挖掘他们的潜在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人的深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以使顾客能够利用有限购买能力,满足更高层次需要。

(3)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在企业价值观中,除了以员工和顾客为本的观念,还要有对社会的进步负责的社会责任观。企业在创造利润、为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面对多重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安个的产品和服务、遵守商业道德、支持慈善事业、捐助公益活动、保护自然环境等。早期企业立法上强烈的个人本位主义,使人们在对公司的认识上一直停留在把企业看成仅仅是股东们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组织体。因此,追求股东们利益最大化也就成了企业的惟一目的,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时,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负担。然而,如今企业在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和最重要的经济力量的同时,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目标。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更是企业现实发展中的迫切要求。

2.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构建

企业生产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合理的利润。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指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另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则基于对企业产生与性质的分析得出了企业“是不可超越逐利边界”的结论。可见,对经济利益的重视在企业价值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企业价值观只是重视经济利益,或者把经济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企业必须重视的经济利益,这是企业保持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相应地,一个把社会责任写于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会表现出超越追逐利润以外的行为。“ 高瞻远瞩公司(Visionary Companies)追求一组目标,赚钱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见得是最重要的目标。不错,它们都追求利润,但是它们同样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种核心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只知赚钱的使命感。但有趣的是,高瞻远瞩公司要比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的对照公司赚更多钱。”它们是指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考虑很多超出经济利益本身的责任、义务、信誉、声望等等,并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所以,企业的价值观中,就不能仅仅把企业当作获得经济利益的组织,还要充分体现企业发展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意义。这种经营活动表现出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的行为主要有:

(1)对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的遵守。包括遵守法律、现存规则以及国际标准,防范腐败贿赂,遵守道德行为准则问题和商业原则。

(2)对人的责任的尊重。包括员工安全计划,就业机会均等、反对歧视、薪酬公平等。

(3)对环境的责任的承担。包括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

(4)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区服务行动的一部分。

当然,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国家使命和政治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今天,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进程中,企业面临诸般“两难”选择,究竟如何权衡?如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企业必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以超越短期利润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是负责任的企业,才能使企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口碑,提升企业软实力。企业在长期摸索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同时,应将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的融入其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行为两个层面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周祖城.企业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樊耘,顾敏,汪应洛.论组织文化的结构[J].预测,2003(1).

[4]周勇.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伦理基础[J].企业研究,2003(11).

[5]朱文敏,陈小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战略性公关的基点[J].当代财经,2004(8).

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内部沟通 重要性 原则

一、文化与企业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精神文化的多元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甚至不同的企业,除接受大文化的精神影响外,一般都拥有自己特殊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

精神文化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积累的经验的凝结和升华。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对社会和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社会、组织和每一个都需要精神,都需要精神支柱,人们离不开精神文化就像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一样。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交通通讯的发展,世界范围的文化开放交流越来愈向着大范围、远距离、深层次、高成效方向演进,而且势不可挡。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以文化的传播沟通为先导的。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即使自己得到发展,又保持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共同推动人类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文化的一些思想观念已经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并且不断涌现出成功运用文化管理企业的经验。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内部沟通的重要性

无论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生产,市场营销方面还是财务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人来经营管理,企业收益的效 果取决于企业人员的积极性的激发与发挥。生产力来自内部,尤其是内部的人。企业内部沟通良好与否事关公司的气氛,员工士气,影响组织效率,进而影响生产力和生产率。

企业内部沟通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员工“团队精神的形成”。企业要把每一个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员工的心凝成一股绳,让他们有劲往一处使,每个人都要有“团队精神”,视同事犹为自己的家庭成员等,若要形成这样一个团结的集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良好的沟通,不断的交流,互相的取长补短,慢慢的感悟,细心的领会等活动,才能使个人服众集体,个体融入团体中来。

2.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与心理需求。员工工作于企业之中,他们不仅仅需要领到工资,还需要得到同事的尊重,理解,他们希望与企业荣辱与共,为企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这种境界的前提是他们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充分的沟通能够促进员工与企业在参与交往活动中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缩短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实现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3.有利于员工为企业集思广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将企业的发展思路,经营状况中的有关情况及问题公开,透明第公示与员工,通过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充分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原来的不良情绪以及与企业的背道而驰彻底转变,从而对工作投入热情,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的心理,积极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集思广益,为企业的发展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4.有利于员工转变观念增长知识。当企业的沟通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形成一种健康开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企业中的各阶层人员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学习与了解,及时地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使企业的发展不再停滞。在沟通与交流中,学习了新的科学知识,掌握了时代前沿的信息。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内部沟通的原则

1.双向沟通,信息互动。双方在沟通中要不断变换位置,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流形式,它可以反映人的认识活动,沟通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要不断有新的知识与内容,否则,便无内涵与意义。

在沟通中要及时反馈信息,接受者对获取的信息会进行感悟与理解,然后在通过一些方式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传达给对方。因此,沟通是无止境的。

2.协调性原则。在人际交流中常提物以类聚,人们往往倾向于有好感的人的观点与意见,人与人之间两心相悦,才能产生吸引,才能使沟通有事丰功信的效果。如发表意见者能吸引大家传递信息,说服大家改变观点,从而达成共识,如在发生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双方的沟通需要寻找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得方法与途径,双方做出必要的妥协与让步,改变不适当的态度,改善不协调的状态,才能消除紧张,两方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