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1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团。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2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部分指出: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课外阅读方面做了阅读总量的规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实现课外阅读方面的目标呢?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
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③ 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 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 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
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 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3
“网”开一面的课前准备:百花齐放的盛景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第一步――整体的阅读时,教者通常让学生通过泛读去初知课文大意,掌握课文面貌,对课文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有文章背景与作者的介绍,字词的教学,泛读的指导,文章插图的观察等。可是,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小学语文课文中所发生的背景及相关情况,对作者的主要介绍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经历与思想状况都不够熟悉。此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利用计算机网络直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自由查找与本文知识相关的链接资料,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他们不仅获取了课文概貌等有关感性知识,而且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如《长江之歌》一文,教师为课文设计的专题网站中的专题网页设计有:长江资料篇(文字介绍长江发源及流经区域的概况、长江人物风情短片等链接)、作者篇(作者介绍及歌曲欣赏链接)、长江赞颂篇(古今中外的赞颂长江的文章链接)、课文学习篇(生字词、重点诗句链接)、我赞长江篇(网络BBS),提供连结英特网的百度等搜索引擎。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学生浏览长江资料篇、作者篇、 长江赞颂篇的网页内容,学生发现与本课知识相关的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从网站上搜集信息。特别是对课文初读时,对相关内容理解的不同层次、不同观点的留言,使我重新发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获取知识的方式。课后反馈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有了对诗的充分理解,对诗的朗诵也融合了自己的所体验到的情感。特别在我赞长江篇(BBS)中留下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发自肺腑的赞叹……
一“网”情深的课堂教学:争奇斗艳的美景
在课堂教学中,新的课程理念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自由地交流与沟通。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分析阅读,通过精读,掌握重点词句,分清文章层次,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分析文章写法,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较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深入地探讨、研究“怎样写”。于是,教师利用网络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在这上面,让学生去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并且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发表意见,对老师的观点也可以进行质疑;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他们真正的观点后并给予他们忠告和建议。
以《访环保专家方博士》为例,在学生产生了关于“水”的深层的思考后的“一吐为快”需要被激发起来后,让他们通过键盘开始把义愤、忧虑与思考这种内化的情感语言写到BBS留言版上。教师要求他们把自己写好并已修改好的文字,利用网络的点播功能把这些作品上传到每台电脑上,并且可以用笔名,由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由于是在网上交流并且用的又是化名,同学们都比较放得开,连平时最腼腆的学生也可以做到自由畅谈。网络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
一“网”无前的课外延伸:锦上添花的愿景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整体的教育水平不断上升,有关部门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着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样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难度加大。下面来探讨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表达能力,语文素养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有了长足的提高。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学生在学习需求和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当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倾吐心声、吸收优秀思想的机会,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自己进行对话,并且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的航向,实现生命的蜕变。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促进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阅读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主动学习,课业负担较重,教学效率也随之低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呈现出师尊生卑的现象,阅读教学更是硬性的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来执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个性化阅读注重个性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发挥自我,表达自我,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来诱发学生深入阅读、增强自我情感体验的欲望和兴趣。如:笔者在教鲁迅的《祝福》阅读内容时,让学生分析、讨论并阐述“祥林嫂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被社会害死的;有的说是被自己的愚昧无知害死的等等,这样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不仅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2.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美读鉴赏与文本对话,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品出文本的某种“味道”,但理解不够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肯定存在的。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讲解,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个性化见解产生和深化的主要方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切忌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自己无所事事。教师要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深入学习小组,及时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综合分析,及时精讲点拨,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拓展课外延伸下的创造阅读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激发学生从课堂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如《兰亭集序》的学习,王羲之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何一契”,“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课堂上学生已经理解了作者的人生无常之感,时不我待之叹,那么我们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呢?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思考,这样课堂就延伸到课外了。
另外,要充分利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名著导读,以此为线,使学生系统地涉猎中外名著,在获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的愉悦的同时,实现课外延伸下的创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
4.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
评价通过把握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帮助教师决策,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学的评价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作为科普说明文,内容很简单,但具有明显的说明文特征。因此,对说明文的特征考核就成为其评价主要方面。对于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为人物、情节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既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而且评价不是教师所特有的,不应完全有教师掌控和衡量,而应该适当给予学生阅读评价的权力,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个体互评等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点评。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吗,明显提升,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培养个性阅读的兴趣。
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阅读教学计划,诱发学生自主的融入阅读教学中,进而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倡导其个性化的张扬与发展,最大限度的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沈红旗.以深度阅读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J].现代教学,2009,(11).
[2]李统仓.新课标让学生思维放飞——谈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7,(16).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可行性;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进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而言,很多素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且都是通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议定,蕴含的知识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社会、哲学、心理以及人文等。例如,《司马光》的故事,蕴含着“遇事沉着、机智”的道理;《王二小》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扁鹊治病》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方能及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教师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很多的。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成型,而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一言一行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情感丰富的案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性格,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根本上讲,诗歌是情感最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意蕴的丰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情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歌,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功不可没。例如,在诗歌《微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在古诗《鸟鸣涧》《暮江吟》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总的来讲,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其次,在散文、童话、寓言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中,无论是散文、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课文《落花生》一文中,教师应当通过文章的对话形式、所蕴含的道理等,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懂得如何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在寓言故事《东施效颦》一文中,教师应当结合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人应当有自我意识,不能盲目地效仿,坚持自己正确的,就不会随波逐流。不同的故事,都蕴含着不一样的人生哲理,只要教师积极挖掘,定能找到很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素材。
(二)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当将教学的重点和眼光拓展到课外,引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首先,在延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因素,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应当以寓言、儿童读物和童话故事为主体,如《三毛流浪记》《三字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丛林故事》《中国古今寓言》《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极具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通过阅读素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6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对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发散思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
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猜测,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订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