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竞技体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1
一、根据主题需要,设计区域类型
我园一直以来都使用着主题课程,在主题课程中,一般都采用集体式教学模式来跟进主题。而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善主题课程,关注主题目标下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创设,更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求,设计相应的区域活动内容,包括区域活动的数量、种类、形式等,并预先设定好区域活动目标。随着各种主题不断开展,区域活动的种类和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其中大多数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还有的是通过幼儿的独立创造,新建构的。这些区域的产生,与主题相辅相成,促进了主题活动的更好开展,幼儿也通过区域活动更好地认识了主题的内容。例如中班《小小班表演家》这一主题为例,我设计的是欢歌KTV、贝贝舞蹈室、靓靓造型屋、表演梦工场、梦想T台秀五个区域。对于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探索,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会不断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重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多样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活动主题的实现,材料的有效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趣味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进行“家乡的竹子”主题活动时,根据这一主题可设一个“竹艺轩”,在这个区域里,老师提供各种形状的竹子,形成了一个由材料库、生产部、装饰部、包装部、销售部及展示厅等所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的区域里,区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有效。孩子随自己的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有的孩子在生产部制作工艺品,有的孩子对做好的工艺品进行涂色装饰,有的孩子进行外包装工作,还有的孩子对成品进行销售……我们把幼儿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相互联系,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效的、富有趣味性的区域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主题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区域活动的充分利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扩展
往往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很多小朋友对于主题内容的探索与操作总是意犹未尽,还有很大的尝试兴趣与需要,如果区域设置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正好可以满足幼儿,使主题活动可以继续延伸,也使区域创设有了更深的意义。如主题活动“打电话”中,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小花猫打电话》的故事,并讨论了打电话时需要注意的礼貌用语,还有玩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由于集体活动的时间有限,小朋友们总是表现出意犹未尽,如果老师把这一活动内容延伸到区域中,请小朋友继续探索怎样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并且互相交流讨论当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可自由畅想、体验主题活动内容,感受学习带来的充与快乐。
四、捕捉幼儿问题生成主题
在区域活动里,孩子是动态、灵活可变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能力等进行活动,经常在老师预设的活动内生成新的探究内容,这也是极其考验教师的敏锐性和观察性的,需要教师的发现并支持。例:在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中绘画“我爱我家”,幼儿只从自家房子或家具摆设上来表现主题,没有把爱的情感表现出来,即未达到主题活动目标,于是我们继续引导幼儿去看,去感受,并在区域中新增了“亲爱的妈妈”“相亲相爱”等,让孩子在不同的区域中发现、感受父母的爱、家的温馨等问题呈现。我们的活动设计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参与,积极配合我们收集主题所需要的材料,根据活动需要家长们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能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孩子的语言,记录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在游戏中感受快乐!所有的活动都是紧密围绕主题目标中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而创设了区域活动。
五、重视经验的分享与活动的评估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环境下,如何充分挖掘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极为关心的话题。主题背景下幼儿区域活动的教育形式能充分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较好的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工作不足之处,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建议,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
基于主题背景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发展需要结合幼儿教育课程中具体主题内容,确定主题背景,制定区域教育目标,再根据目标投放合适的区域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活动期间以分组和个体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进行幼儿自由探索、自主选择、自由交往的学习活动。基于主题背景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现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主要教育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暴露的问题
(一)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作用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幼儿教师逐渐形成一套规律性教学方式,并不认可幼儿园区域活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尤其一些较为传统的幼儿教师无法接受区域活动的无序式课堂教学,更为注重集体教学,导致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际应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认识上的不足极大的限制了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甚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区域活动和普通的课外活动混为一谈,没有正确设立基于主题目标的、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活动^域。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效率低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是一项极为关键且较为复杂的工作。材料不足、不符合主题目标等问题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普遍存在。受到幼儿园机构规模、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许多幼儿园为区域活动的准备的材料极为有限,供自主选择选择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并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多样性需求。且活动材料不具备多层次性与探究性,不能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与周围环境展开充分互动。材料投放率低最终导致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工作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不充分
在区域活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对幼儿需求没有认真加以考虑,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不能有效展开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以及兴趣差异很大,设计的活动没有关注这些差异性,很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不能完全跟随老师,影响活动质量。
(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缺乏评价机制
总结评价是每一个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许多教师在活动后草草收场缺乏完整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评价结果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所以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更是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不负责的否定与批评,将会极大的打击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弱化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三、基于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充分认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的活动”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便是主题背景下背景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提高对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的认识,将课内外行为、教育技能、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认真负责的投入到区域教育的工作中,重视其教育价值。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有利于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许多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对幼儿生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方式,让区域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孩子成长的摇篮。
(二)重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幼儿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载体便是活动材料,使操作材料有效的为教育目标的完成而服务是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所投放的材料应结合幼儿的需求,尽量吸引幼儿且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具有层次感以及探究性。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场地有效利用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场地应该注意动、静区域的合理分配,软硬环境要科学分割,尽量避免互相干扰。
对活动的有效的评价交流不仅能使活动成果得到客观体现,也能使幼儿获得充分感情表达的机会。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可以从教师、幼儿、家长等不同的主体来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更具备客观性与公正性,教师也能对幼儿个人认知有一个更充分的把握。在一些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教学中,以家长日或者开放日的形式适当邀请家长参与,给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状态的机会,并予以评价,提出适当建议,可以有效促进区域活动教学的改进工作。幼儿之间的互评与自我评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幼儿培养总结自己的习惯,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应适量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
四、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共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基础环节,为幼儿后续教育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区域教学活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而活动开展过程中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教学质量收到影响。基于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区域活动教学、有效投放活动材料、引入科学评估机制,从而确保区域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建枫.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1,(08).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3
关键词:空气泡沫 二次采油 搜集率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的快速、稳定的发展,相对应的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需求更是十分的紧迫。但随着传统的老油田的中、高渗透储层原油产量的下滑,低渗透储层在我国石油工业中的地位相对应的也就越发突出,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如何高效经济的开发低渗透油田已关乎到石油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一、低渗透油田的空气泡沫驱油的技术现状及优点
我们这里所说的空气、泡沫驱技术指的是可以极大的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技术,该技术革命性的将空气和泡沫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基本上来说综合了泡沫驱与空气驱的优点,所以具有成本低,增油明显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非均质严重、高含水、大孔道或存在裂缝的油油田。用空气作为驱油剂,泡沫作为调剖剂,本着“边驱边调”的基本思想,所以该技术具有调剖和驱油的双重功能,并且很好的解决了空气驱“气窜”的缺点。空气泡沫驱油的技术把空气作为泡沫和气驱的一种气体资源,所以原料充分,甚至说是取之不尽,且成本低廉,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的价值。
1.空气、泡沫注入情况
我们这里结合泡沫优选实验的成果,现场试验采用泡沫配方为0.5%BK-6+0.05%(BK)-51复合泡沫。实施过程中气液比例为3:1,所以在配注过程中应根据井口压力变化适当调整配注量。时间上面做到注入空气、泡沫液流量每2h录取一次;配水间的管压也应做到每2h录取一次。对做到对油井定点监测,监测套管气含氧分析,含氧分析我们常用用便携式监测仪来测控并且基本上每4h就监测一次,然后我们将套管气点火放空燃烧。每5d取气样一次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做到了解低温氧化反应情况。并且日常的维护上面每天由抽油工定时计量油井产量,实施有序泵油,同时要求驻点人员对泵前、泵后油井进行跟踪计量,每周要安排技术人员和抽油工至少对油井各取样化验1次,同时对含水率变化较大油井做到加密取样、化验。
2.低渗透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优势 同其他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相比轻质油田注空气技术有以下明显优势:
2.1首先气体对储层的伤害更小,这样就可以解决一些水敏性油田的开发问题。
2.2其次油田注空气对比其他手段具有环境的污染小特点,可以缓解环境压力。
2.3空气可以注入到像水无法注入的低渗透油田中,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困难的问题。
2.4空气的原料来源广,基本上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气源丰富,特别适合缺乏水资源地区的油田的开发。
2.5在使用注水开发后期,当我们采用注空气方法利用气体重力去分异操作的话可以明显的改善油层低渗透部位的开发效果。通常我们在一些正韵律油层上部,用注空气开采的话可以做到用水驱难以驱动的部分剩余油的开发。
2.6因为主要的设备仅仅是空气压缩机,并且空气还是免费的,所以注空气的操作费用比较低廉(国外现场试验资料报道注入成本约为0.018美元/立方米)。
3.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的技术优点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适用的油田种类、成本低、范围较为广泛、安全可靠,深度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非均质严重、高含水、大孔道或存在裂缝的油田,综合以上的优点基本上是相对其他手段的一种较廉价、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之一。空气泡沫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密度低和弹性高,并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大,空气泡沫的粘度也将随之增大,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调整高低渗透层的流度差异,做到高低渗透层能同时推进的效果,实现地层等流度驱替,进而提高波及体积,最后延缓气体突破的作用。因此,当我么使用空气泡沫驱油法时,可以有效的改善空气驱易气窜和波及体积小的缺点,因此这是一种十分有发展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二、空气泡沫驱油机理研究之注空气(LTO)提高采收率机理
一个油田总采收率可分解成几个独立作用的因子,即
ER=EA·Ev·ED
式中 EA一一面积扫油效率;
Ev-垂向扫油效率;
ER-总采收率;
ED-波及区的驱油效率%。
这里的面积扫油效率是指被注入流体侵入的部分油田面积,确定面积扫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的非均质性、流动状态、流体的流度K/u、油田开发的范围和注入流体的总体积。垂向扫油效率是指部分被注入流体扫过的垂向面积,其是油层的重力分离程度和垂向非均质性的主要函数。这里的驱替效率指已被驱替过的扫油区中流动原油的百分比,它是流体粘度、注入体积和岩石相对渗透率的一个函数。注空气采油法能够做到大幅度的提高驱油效率ED 和垂向扫油效率EV。。
1.影响轻质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
1.1烟道气驱;
1.2由于CO2的溶解,原油粘度也会相应的降低;
1.3原油中的轻质成分被烟道气提取;
1.4注气使油田压力上升,从而加快原油生产;
1.5在某种条件下,烟道气可能与原油发生混相;
1.6烟道气(部分由于N2,多数是CO2)来使原油膨胀;
1.7生产后期热效应可以用来提高采收率(让集油带到达生产井);
1.8同样对于水驱后的油田,注空气会有双驱作用,提高采收率。
2.对不同的油田,各种驱替机理的作用是不同的。空气驱采油的机理主要包括:
2.1维持和提高地层压力;
2.2原油汽化产生的驱动效应;
2.3促使原油膨胀达到驱动效应;
2.4做到高温高压下超临界蒸汽作用;
2.5烟道气对原油的重力驱作用;
2.6烟道气对原油可能产生的混相作用等。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4
黑龙江省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较多,幼儿园数量大幅增长,农村学前教育备受重视。在黑龙江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遴选出12 个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 000万元; 确定2014 年学前二期改建项目92 个,总资金21 564. 27万元; 2015 年学前二期改扩建项目101 个,总资金23 735. 0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8 162. 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 572. 28万元。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是当前改变小学化倾向,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
二、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 一) 宏观制度不完善和财政保障不到位
1. 宏观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 1) 政府责任框架的法制建设滞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内容不明晰,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何时服务、如何服务等原则性问题缺乏统一规定,各级政府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出台政策,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强。由此也导致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往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2) 政府间责任划分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导致各级政府无法有效落实服务责任,反映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即出现各级政府责任不明、重心过低等问题,不利于各级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2. 财政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发展动力充足的经费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就农村学前教育而言,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保障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障碍,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根本的发展动力。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始终是优先将经济资源投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明确将其财政保障重心归于基层政府,使其原有薄弱的财力雪上加霜,无力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甚至难以兑现教师工资,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 二) 农村幼儿园教师力量薄弱、待遇偏低
幼儿园教师的职称与其自身利益直接相关,黑龙江省农村教师和园长的专业职称级别较低,基本为小学一级,拥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晋升机会不多; 被聘用的教师每月工资1 000多元,而且没有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无法享受正式教师相关待遇,严重降低了职业吸引力,客观上影响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补充,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2. 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过低
无视当地自然资源的存在,较少或者不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是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农村幼儿园玩教具设备十分匮乏,除经费不足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很多幼儿园没有认识到玩教具设备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不知道玩教具在农村有更多的来源。事实上,农村有很多可利用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却未能得到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重视和使用,影响着幼儿获得实践经验的能力。
3.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严重
( 1)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理念仍然滞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理念不理解,简单地认为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习识字、算数、拼音几种知识,是为上小学打基础。( 2)在学前教育管理上,公办幼儿园、学前班由所依托的小学或中心校管理,缺乏适宜的幼儿园管理机制; 而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提前进行小学的教育。( 3) 在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来自有编制的小学教师; 民办幼儿园教师大都不具备专业资质。( 4) 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学前教育必备的材料设施、玩教具等。
三、主要对策
( 一) 强化政府职责和规范化管理
1. 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针对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应努力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 应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农村幼儿园规范化发展。
2. 健全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和问题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直接相关。必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幼儿教师的进修、培训、教研、课程资源开发、工资待遇、奖励补助等提供有力的保障,应确保专项经费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除在每个乡镇建立公办优质的中心园,应继续利用小学剩余校舍,改建、扩建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积极鼓励经济强村( 镇、企业) 投资兴办幼儿园; 鼓励村村联办、村企联办幼儿园。同时,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家长科学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力争让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发展。
( 二)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1. 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职员工管理
( 1) 应严格贯彻2013 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 暂行) 通知》精神,按照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及时核定并逐步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 县人事和编制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指导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补充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情况的动态监督。
( 2) 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准入制度,实现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全面推进园长上岗培训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 要把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并适当向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 公办幼儿园应公开组织考试,择优录用在编教师。
2.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农村幼儿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免费培训特别贫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针对性,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3. 建立城乡之间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选用园长和教师,把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城乡教师对流计划; 选派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以挂职的方式进行交流; 选派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培训。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学;体育游戏;设计思路;组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28-01
如果说体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照顾绝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而进行的锻炼身体大骨骼关节和大肌肉群机能的泛化健体活动,那么体育游戏则是注重个性张扬,允许自由发挥,不求一致发展的侧重锻炼幼儿小肌肉群以及身体局部机能和关节精细动作等幼儿健体活动;如果说幼儿园体育活动没有竞赛属性,因而不具有胜负输赢的特点,不需要经过太大的努力,不必花费太多的气力即可普遍达到健体的目的,那么体育游戏则更多地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也就是说体育活动相对只有锻炼的属性,而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趣味和竞技的属性。从某种层面上看体育游戏更像是能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的综合课程。因此,体育游戏应遵循下面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
一、体育游戏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
体育游戏应设有发展幼儿灵巧机能的内容和机制。这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爬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动作的整体形态还显得较为笨拙。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从而形成正确、合理的动力定型。
灵巧性原则要求体育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机动应变的可行性存在。如一般运动类体育游戏那种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
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等。
二、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
体育游戏过程要能够让幼儿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同时还应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幼儿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幼儿积极开动脑筋,以最佳的方式完成游戏,这就是贯彻智慧性原则的基本含义。体育游戏也只有体现出较多的智慧性,才有可能显示出较多的趣味性。而“好玩”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讨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种体育游戏只有一种完成方法,就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体育游戏,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三、体育游戏必须坚持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较多的竞技性、趣味性,除了能发展、完善幼儿精细动作和局部机能之外,更能在心理上使幼儿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或失败;或欢乐,或痛苦;或希冀的实现,或期望的落空。这其中就有一个如何促进幼儿心理成熟与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之所以说体育游戏更像是一个综合教育课程,是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对幼儿进行多重心理素质培养和个性调教的过程。
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自信、自强品质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体育游戏或者说一个能较好地体现教育性原则的体育游戏应该既能表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为此,在设计体育游戏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不搞单一的个人项目的游戏,也不搞纯粹的集体项目游戏。换句话说,所有表现个人技能的游戏最好都用组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能显示个人的价值,又能体现集体的力量,使幼儿在获得成就感(或产生失落感)的同时又能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强大,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等等,以利于互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四、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幼儿竞技体育范文6
论文摘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了竞技体育与人社会化的关系,得出竞技体育活动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学长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戴维·波普诺在《社会学》中写道:“社会化就是一个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通过社会化,社会文化才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而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人格、自我、角色借用。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然经过一定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
社会化从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开始,并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它不仅仅指“生物人或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个人适应生活的整个过程。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从而逐渐学会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最终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而体育活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能促使人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特别是竟技体育活动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同时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这种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从而使我们发现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现代社会中,竞技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重要,它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引导人们融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给少年儿童分配社会角色,并提供尝试各种机会,促进个性的形成和人格健全发展。
2、社会化内容与体育社会化的功能
2.1对杜会化内容的不同理解
社会化是个人必须的,站在不同角度对人的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解: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部分。从而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里社会化实际是一种文化内化进程。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习的文化模式。人类行为是由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从人类最初期行为来看,婴儿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与他人的早期接触中形成的。因此,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为儿童的人格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做了准备。
从社会结构来看: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承担一定的角色。按照乔治赫伯特·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他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在第二阶段中:“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3种不同形式:模仿、嬉戏和群体游戏。这里嬉戏阶级实际上儿童装扮角色,角色借用指人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位置的角色活动,但并不真正理解所借用角色的意义,却开始重视他人的要求从而为熟知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更好担当角色转化奠定基础。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基本冲突。因此他强调在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基础和情感的力量,他认为儿童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人格终其一生而不变。虽然受到以后许多人的批评,但我们认为他所强调儿童在家庭中社会经历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正确的。同时他认为人格的形成是“本我”、“自我”、“超我”3个部分协调均衡的发展,一个人才能保持正常和健康。
从以上不同分析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社会化的内容
2.2.1传授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
人的社会化从婴儿时期开始,家庭承担重要责任,不仅包括基本生存的知识技能,而且还有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不仅促使儿童健康成长,而且使社会文化、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2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构成特殊个体鲜明特征的思想、情感与自我观念的特殊模式。“自我”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艾里克·艾里克逊认为人格发展8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种认同危机产生,对此处理得好会产生稳定的认同,形成完整的人格。这里显然把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但实际人格形成受家庭和社会两个最重要方面的影响,使人的社会化过程复杂和多元,从而使人的性格多层次、多角度。
2.2.3形成良好社会角度
社会化的内容使教育社会成员按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仅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康的互动。
2.2.4教导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社会规范,用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社会良好的运行,因此社会化过程也包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如风俗、习惯、法律等。
2.3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竞技性。所以体育最早起始于劳动中,形成于文化的交流中。竞技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就带有祭礼性质,但已具有民族节日竟技性质。由宗教习俗的催发、文化交流的需要和城邦力量的显示,形成古奥运会。这样竟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对儿童来说不仅使他们学习到互相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完善人格和道德问题的判断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内化竟争的意义。
总的来说,竟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人竟技体育的社会化阶段。指青少年通过各种社会影响,认识竞技体育,产生兴趣,加人其中。
第二阶段: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指青少年通过参加竞技体育,在身、心、群诸方面发展起来为日后进人社会打下基础。
2.3.1通过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
在婴幼儿教育期间,家人用练习坐、爬、站、跑等基本身体活动;在少年时期,各种游戏扩展孩子跑、跳等各种能力;青年时期,不仅发展了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对健康形成良好的态度。因此:“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泉。”这些早期有益的训练,为他们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竞技体育对儿童社会规范形式的影响
竟技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和频繁的人际交流,是它的鲜明特征。虽然竟技体育活动的规范具有强制性。但毕竟通过游戏、娱乐和运动体现出来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又不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由于规范培养使少年儿童进入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化过程。因而各种体育竟赛活动可以视为对社会法规和伦理道德学习的模拟过程。
而且儿童对体育竟赛中竞技有一个较长的接受过程,早期(幼儿期)在集体游戏中各自做一些独立玩耍而已,不注重其他。中期(5岁左右),对竟赛中活动游戏规则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拒绝变更游戏规则。后期(10岁左右)开始了解规则真正意义。开始重视相互尊重和合作的价值,使游戏和比赛更为公平。开始协商游戏变更规则,一旦竞赛开始,绝对遵守规则,因为这是他们协商、自治的结果。
2. 4竞技体育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特别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竞技体育活动,使儿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特别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表现之一,也是一个人成材的需要。因此竟技体育活动的良好协作关系有利于培养以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伙伴关系。
2.4.1竟技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的心理影响
竞技体育活动,增加了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了距离。中国的乒乓球外交不仅打开封闭20年的中美外交上的隔阂,也开通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体育也是人生友谊使者,不仅增进人的相互了解,而且改变人的个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它是青少年儿童的重要社交场所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技体育活动不仅改变、调整人的良好心态,同时也可以缩短人际交往距离,为现代人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渠道。
2.4.2竞技体育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合作被认为是当代社会最有价值的社会化行为之一。因为现代社会要获得成功必须相互协作,同时由于社会文明发展,而隔阂的产生,使合作遇到最大障碍,因此合作能力既是参加竞技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社会型能力。如足球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其成员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发挥。所以经常性参加各种竟技体育活动,既加强了个体的合作意识,又有利于个体团队精神培养。
2.4.3竞技体育易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竟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既是体育运动的特征之一,又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就是竞争的体现。而竞争的过程是他们身体素质、各方面知识、能力的自我展示。而这种竟争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之上。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不讲门第、不排尊卑;最讲法制、不循人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以“公平”为原则,是人的社会化形成的良好途径。
2. 5竞技体育对社会角色的影响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有关的行为期望和规范,对某种角色的承担,都要外显这个角色的特征。因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而竞技体育活动,为学习社会角色提供有利条件。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如足球比赛,每个队员分别承担前锋、后卫、守门员等各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定权利和义务。每个角色有获胜的权利,也有遵守体育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义务。
获得角色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体育活动中,通过承担各种角色的经验,不仅提高和增强体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个性的发展。有时在比赛中,有意让某人担当超出其本人能力的角色,不仅提高本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且促进个性发展。社会角色是完成社会活动必要的社会构成。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对人的社会化意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也使儿童体验到通过个人努力不仅可以成功扮演角色,从而体验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竞技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3.1竞技体育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的人格的盆要方式
以身体健康为目的,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在当代社会化过程中,体育是克服现代文明病侵扰,恢复人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后,因文化而获得的高雅,以及经常出现的因文化而导致的畸形,使人类脱离自然。在人们与自然疏远的过程中,受损失最大的是人体运动。其结果造成人的片面和非协调发展。而竞技体育能使人身体和精神全部参与运动,充分体验到人体运动的乐趣,为造就完善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途径。
3.2竟技体育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必须具备良好社会环境。而竞技体育对维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竞技体育是集聚社会力量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容易为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和信仰的人们普遍接受,为不同的人提供发挥精力的业余活动场所,减少和避免人们把精力用于危害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3.3竞技体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各民族的文化、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竞技体育总是和国家民族的礼仪庆典活动同时出现。升国旗、奏国歌,还是点圣火、发誓言、敲钟、放鸽群、撒鲜花、授勋章,虽然表面形式相同,但文化内涵千差万别。大型竞技体育活动还要进行团体操、音乐舞蹈表演,这一点与古代竞技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十分相近,有渊源关系,如奥运会开幕式,融人主办国的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使人产生认同感和‘.自我”感,这一点是其他社会活动无法比拟的。
3.4竟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影响
体育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道德又是一种对青少年影响至深的职业道德。竞技体育所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都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而竟技体育推崇的公正、竞争、协作、团结、诚实等道德观念正是人的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对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重要影响。可见,竞技体育活动所传递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些潜在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
3.5竟技体育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社会的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在社会化过程中,现代化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现代人要求的社会性格与竞技体育所提倡的观念是一致的,因此,用竞技体育来培养社会成员或未来社会成员的现代意识和心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活动往往容易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结论
(1)竞技体育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竞技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2)社会化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格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3)竞技体育对社会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4)通过竞技体育的社会化,青少年从身体、心理、群体等方面发展起来,为进人社会打下基础。
(5)竞技体育对竞争、合作、人际关系产生作用影响人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