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的总结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1

1、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2、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2

一、不打无准备的仗,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充分的阅读准备,能够让学生“抢跑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缺乏立体、严谨的思维习惯,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准备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长期的阅读准备习惯(词汇累积;句型摘抄;优美文段记录)、掌握快速的阅读准备技巧(如:找标题、找关键词、找关键句)。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在开展阅读学习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阅读需求,做好阅读准备: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的是“finding way”这个主题,于是笔者先让学生复习、学习与方向有关的词汇:“right”、“left”、“east”、“west”等;接着笔者让学生温习祈使句:“Excuse me,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等;最后笔者让学生积累表示地点的词汇:“station”、“cinema”、“park”、“hotel”等。经过这样的准备,学生已经基本具备顺畅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了。能读是会读、想读的基础,做好阅读准备是学生一切阅读活动的开始,教师应当十分重视。

二、不走无目的的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任务

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难度逐渐加深,不仅词汇量增多,语法难度增大,而且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文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与条理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割,分阶段、分时段地进行阅读,促进自身阅读效率与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 A Unit 5 《Going shopping》这篇文章的阅读时,笔者围绕大纲知识点引导学生制定了这样的阅读任务:先让学生从文段中找出一句跟“going shopping”主题有关的句子,有一位学生找的句子是:“I want you to go shopping with me today.”接着笔者让学生从这句话中尝试分离出句型成分,学生几个人一组讨论之后回答:“其实是I wantto do sth 这样一个句型。”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句型;学生再思考,随后回答:“I would like you to do sth这个句型跟它很相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知识点,在知识点分析中得出概念,在概念的探究中温故知新,层层递进不断积累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最终提高阅读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每学必疑勤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总结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春期是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自我逐渐发展并成熟,已经具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学生阅读总结的技巧(如以What、When、Where、Who为主线,建立思维结构导图),及时进行阅读总结。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3

(1)激发阅读兴趣,了解阅读策略

首先,教师给学生介绍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

其次,教师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新进展情况。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再次,通过开设课外阅读讲座,举办课外阅读报告会,一方面让学生开阔了阅读的知识视野,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外阅读的策略:制定阅读计划、构建阅读结构、循序渐进、打好阅读基础、选择课外读物、调动阅读情绪、做好读书笔记、利用工具书等。

(2)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教给学生选择方法

阅读最忌乱翻乱看。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当前社会上各色书刊报纸名目繁多,其中不少书籍文章粗制滥造,内容极不科学,如随意乱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吸收错误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选取优秀的书刊。课外阅读的读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习指导类,这类书与专业学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其针对性比较强,如《中学生作文大全》《中学生英语指南》以及与各科有关的复习资料等;二是扩展知识类,这类书虽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图解当代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三是历史故事类,这类书能使我们增加历史知识,了解风土人情,如《史记》《资治通鉴》《世纪图志》《千年图志》等;四是文学艺术类,这类书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丰富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感情,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五是生活指导类,这一类书籍能帮助我们增添生活乐趣,如《生活知识大全》《摄影技巧》等。为了巩固专业,我们可选择学习指导方面的书;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我们可选择文艺类或生活类的书;为了拓宽知识面,我们可选择故事类和知识类的书。

(3)制定阅读计划,实施阅读活动

在选择了阅读读物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名称、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课外阅读内容、实施步骤及安排、课外阅读的预期成果、参考资料等。学生自己拿出阅读设计方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根据阅读要求、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设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设想,充分讨论,相互启发、补充、修改和完善。

阅读方案设计较为合理后,学生开始从事阅读活动。首先,各个阅读小组应聘请阅读指导老师,以获得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便于各个小组进行课外阅读。其次阅读时要做好比较详细的阅读记录,最终汇总成为阅读成果。

(4)处理阅读结果,撰写阅读报告

对于获得的阅读成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综合、总结,提取有用的资料作为阅读报告写作的材料。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报告。阅读报告包括课外阅读的提出、课外阅读的过程、读书的数量、读书的种类、书籍的来源、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困难、课外阅读在课余所占的时间、课外阅读的书目以及最喜欢的书目、课外阅读的感受、效果、课外阅读结论和自评总结等几部分。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4

贝尔特・莫里索有幅著名的画作名为《阅读》,画作的内容是一对母女在窗户边就着柔和的光芒读书的情景,于是世界上有了威尔逊的名言:“书籍是孩子通过心灵感受世界的窗口,不仅意味着他们将拥有丰饶的知识,还意味着幸福与快乐。”小学阶段是孩子凭借书本沟通大脑逻辑与情感中枢的最佳时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育人”与“乐读”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育人”的意义。作为必修课,课外阅读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领域,在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同时,还构建起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有助于孩子形成早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判断意识。阅读以文字为基本形式,广泛的阅读量是小学生训练语言和摄取信息的前提条件,其表意作用是通过阅读中自然蕴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长期的、稳定的刺激。该过程中孩子会持续地关照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自我思想道德体系和审美情趣,而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往往伴随其一生。因而,开展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提升知识含量,还能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培养他们的自省和深思习惯,这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乐读”的意义。富斯德说过,阅读即乐读。这里的“乐读”有两层含义,一是乐于读书的意思,二是指阅读的最优价值是给阅读者带去享受。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属于儿童教育的范畴,近几年来国内外最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无不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幸福。孩子的记忆是灵活而敏感的,一部英国童话《哈利・波特》便倾倒了全世界少年的心,更别提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意境优美的诗歌散文、激荡人心的英雄传说。丰富的、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学在尊重孩子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还给孩子自发自主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旨在珍惜和创造阅读的快乐以促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完整、和谐。

二、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实施策略

1.读物推荐课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到课外。推荐的读物可以是内容的介绍、篇目的推荐和书刊的推荐;形式上可以是学生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分散推荐和统一推荐相结合。它的教学流程应根据学生的的阅读情况和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我校的洪秋丽老师上的推荐课《城南旧事》,大体教学流程是: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②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③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城南旧事》让学生猜书名、介绍作者、了解大意,再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等,激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此时老师顺水推舟地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的理由,再提示可阅读的途径,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迁引向课外。

看了流程后,我们知道:洪老师是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胃口吊起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达到推荐的目的。她的流程是按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这三个阶段中最主要的部分:赏析片段,激发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可简介全书内容,也可播放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

2.阅读欣赏课

阅读欣赏课主要是就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进行欣赏、评析,有点类似于“百家讲坛”。着重介绍名家眼中的作品形象,对作品片段、取材、任务、情节的评价,结合教师自己的看法进行品析。也可以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其教学基本流程为:经典再现―表达情感―评价优点―畅谈心得。如一位老师执教的《蝴蝶诗人》,便是带领孩子赏析金波爷爷童话作品中想象的魅力;另一位老师执教的《青铜葵花》又让学生感受曹文轩作品中那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深刻而独特的意蕴。

3.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思路,建立明确阅读目的、浏览阅读、详细阅读、思考阅读、总结阅读的步骤。我们以李白最简短的《静夜思》为例,在明确阅读目的阶段,一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比如,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而教师也要对李白的生平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相关故事趣闻等;在浏览阅读阶段,学生迅速地概读《静夜思》,明白《静夜思》的内容是作者在望月之中思念自己的家乡,进而在详细阅读阶段具体到阅读每个词、每个句子、体会诗人清新朴素的笔触和表达情感的真实自然;在思考阅读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相应的词语能不能替换,替换后效果有什么变化等;最后的总结阅读阶段,学生在充分理解该诗的内容与思想主题后总结阅读经验,比如,哪些地方该重读,哪些地方该缓读,有没有好词佳句可以供自己写作之用,哪些音节要注意,避免在以后阅读时读错。

第二,教师完成了学生阅读思路的指导后,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时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发音,包括根据情节的起伏掌握阅读速度。在详细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比如,在文章中做记号,分别勾画作者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不同内容;运用工具书完成对重点词汇的解释和注音工作,在有深刻感想的段落中批注所感所悟等,通过比较阅读、分解阅读、联想阅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手段拓展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阅读指导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将阅读时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规避学生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比如,要求学生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毫无限制地放任学生自由散漫,因而阅读方法中应该包含着对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使学生阅读更有效率。

4.读书交流课

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课型。这类课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评论。具体步骤是:百家争鸣―表演展示―竞赛评比―总结表彰。如学了《草船借箭》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然后上了一节《我和三国》的读书交流课。在课上,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拟几个问题互相提问,以达到对内容的基本了解;然后进入“群英聚会”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辩论;接着让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有的讲了一个小故事,有的做了读书手抄报,还有的绘出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地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教师总结了读书的方法,并评选了读书之星。这样的读书交流课,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又能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阅读方法。

三、课外阅读课的学科整合方案

1.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为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在语文课外阅读如火如荼的同时,我校数学组提出了数学课外阅读的要求。他们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数学阅读材料在课上渗一点,方法上采用:讲一点开头、讲一个小故事、讲一点精彩的内容等,然后介绍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课外阅读。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时,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学习不到知识的问题,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2.课外阅读走进音乐

现在的学生喜欢书,喜欢课外阅读,喜欢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妙。咱们音乐教师何不顺应学生的喜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走出单一、枯燥乏味的乐理教学和技巧训练,让课外阅读走进音乐学科,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

那么音乐学科怎样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呢?课堂上可以讲一些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如歌曲《小红帽》的创作背景故事或一些作曲、作词家的音乐轶事,这样学生在寻找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很多音乐知识、历史故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是给学生一段音乐,请学生自己去配上一段合适的诗或短文进行朗诵,要求音乐和内容、语速要协调,如给他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在配文前,必须了解音乐的写作背景、音乐的描写情景和作曲人的生活体验,再去寻找合适的短文,进行配乐朗诵。

教学有定法,而阅读无定法,课外阅读的学科整合不能笼统实施,它需要建立在不同学科的特性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彭海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J].小学教学参考, 2010(25).

[3]沈佐明.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J].学周刊,2013(16).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5

一、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调查结果表明:表明的现象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如何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

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怎样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 推荐书目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课外阅读的总结范文6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