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外阅读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1
一、课前准备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是首要的。首先要让学生通读小说,了解小说的故事梗概,可不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有个大致的印象就可以了。揣摩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读主旨,可以通过做批注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理解。
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老师就要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第二要有可探究性,难度不能太大,也不可太简单;第三要围绕小说教学的核心内容来设置问题。教师每天抛一个小问题,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写在练笔本上,教师要批阅,将观点深刻,文笔流畅的习作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以便引领、促进其他同学的思考向更深刻的层次迈进。具体到这两篇小说,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1、自读《城南旧事》,分组研讨:
(1)小说内容组:梳理概括情节,点出精彩片段。
(2)人物研讨组:研讨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形象特点,围绕一些思考题展开,例如“‘我’(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秀贞到底疯不疯”、“思康三叔为啥不回来娶秀贞”、“小偷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兰姨娘和德先叔会过得很幸福吗”、“兰姨娘真的想嫁给英子的爸爸做小老婆吗”、“宋妈为啥不和她的丈夫黄板牙离婚呢”。(制作PPT)
(3)主旨挖掘组:围绕本文的主旨是“乡思”还是“离别”准备自由发言。
2、自读《呼兰河传》,分组研讨:
(1)小说内容组:梳理概括情节,再现精彩片段,例如“大泥坑”填上为啥这么难”、“冯歪嘴子自由恋爱招谁惹谁了”。
(2)人物研讨组:研讨小说中的重点人物和群像的特点,围绕一些思考题展开,例如“呼兰小镇的人都有人性中的哪些缺陷”、“有二伯性格为何如此怪异”。(制作PPT)
(3)主旨挖掘组:围绕“小团圆媳妇之死谁之过”准备辩论。
(4)写法探讨组:围绕茅盾的评价“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进行写法方面的探讨,拟好发言提纲。
二、课堂交流
(一)课堂交流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去讲,而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中展示自我,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可以生生互动。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见文末)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见文本)
注意:1.《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以“离开”为主线,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谁离开我(讲故事、理情节,);离开我的这些人都是怎样性格的人(人物性格分析);为什么离开我(主旨探讨)。
《呼兰河传》的教学设计主要以茅盾评论《呼兰河传》的话语为推动课堂各环节进展的线索。找到一条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很关键,一旦找到,操作起来也很有效。
写法的探究,学生很难把握到,所以在《城南旧事》中没有涉及。
注意2:当学生用ppt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时,主讲人要与同学互动,对于讲的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老师要做补充,补充时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等方式进行。对于讲得精彩独到处,老师要给予表扬。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课本剧、片段演读、朗读等。
注意3:探讨主旨时,要启发学生多角度解读,对于误读我们要及时纠偏,比如有个同学解读《城南旧事》就说作者在宣扬一种宿命论,老师马上追问:你怎么理解宿命论?然后引导同学梳理人物命运,兰姨娘还是能够抓住人生命运的契机,勇敢的走出去,摆脱命运桎梏的束缚,走向美好的未来。很显然作者还是给这些人物留有亮色的。并不全是宿命论。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2
因此,在首遍阅读把握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我引领孩子进行了细致的“复读”之旅,咀嚼纯美的语言艺术,揣摩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让作品成为“语言增值”的教科书
(一)在摘录中鉴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感悟能力,或批注赏析,或置换比较,或朗读体悟,然而,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却很少看到这种“言语自觉关注”的姿态。我们只有将课内的得法与课外的阅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课外阅读的质量。为了能有效地促使孩子对语言进行理解和鉴赏,“复读”初始,我要求每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按照章节摘录精彩段落,并写上自己的赏析,赏析字数不限,底线是不能写“太优美了”“太精彩了”之类空洞的话。为了激发兴趣,增加个性元素,可以在文字旁配上一些简笔画,呈现文字情景。每章节阅读结束后,在小组内交流,择优“集锦”,请电脑兴趣组的同学精心设计成图文并茂的“《草房子》阅读赏析报”,打印“发表”。有了底线的保证,有了精品的引领,自觉关注语言、赏析语言的良好阅读风尚便悄然形成。以下是几段学生的赏析:
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暴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能发出金属般的响声。
赏析:这段话是作者对茅草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这似乎已经不是茅草了,而是铜丝,是金属。这样的草房子比瓦房更坚固,比金属更纯美。这样华贵的草房子下就上演着一幕幕纯美的故事。(作者:赵宇辉)
一个孤孤单单的影子。来了一阵风,桑桑眼见着自己的影子被扭曲了,到了后来,干脆被揉皱了。
赏析:桑桑本来想让杜小康尝尝被别人冷落的滋味,可最终伙伴们却将他抛弃了,深夜滞留在一副空棺里。而伙伴们却聚于“红门”热热闹闹地吃着柿饼。而桑桑的失落、愤恨、委屈都融进了这个被扭曲、揉碎的影子里。(作者:繆小雨)
(二)在交流中提升
如果说摘片段、写赏析是一种草根式赏析,而组织孩子进行专题讨论,则将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引向纵深。
1.在描写细腻处揣摩
我们常会用“美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传达对生活的感受。而在曹文轩的笔下似乎没有他描写不出的声音、形象,他的文字总是那样富有张力,把生活的质感“穷尽”无遗,这应该归功于他长期的文字锤炼和敏感多思。扣住这些描写细腻、精当之处,细细体味,对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生:“他往教室走来了,热气透过口罩,来到寒冷的空气里,就变成清淡的蓝雾,在他眼前飘忽不定。而当蓝雾飘到他的睫毛与眉毛上,凝起一颗颗清凉的细小的水珠时,她觉得格外的舒服。”读到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样的情景太熟悉了。冬天的早晨,我们讲话或者呼吸的时候,总会看到升腾的热气,尤其是在阳光下,就更加明显。这些情景我们看到了,却又把它给忽略了。但是曹文轩叔叔却能敏锐地抓住这些生活小细节,并且准确地描述出来,可见他的感受能力很强。
……
师者言说:一部好的作品不在于它有多深刻的主题,而是在于它对生活逼真、细致的反映。好的语言具有复印功能,能把生活的状态复印出来,散发给每一位读者。正如曹文轩所说,细微之处深藏大义。
2.在表述含蓄处揣摩
与科学语言的直接、明快不同的是,文学语言常常较为迂回曲折,使文学作品具有一种含蓄、深邃之美,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破译语言密码,揣测作者创作诉求的过程,亦不失为一种探寻美、体会美、回味美的过程。
生:“它飞的样子很奇特:往前一蹿一蹿,每一蹿都有力而迅捷,并且是不住地往高空蹿,像多枚火箭,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黑点。”桑桑是蒋一轮和白雀的信使,这里明是写鸟,实际上是在写桑桑的心理。“往前一蹿一蹿”就像是桑桑想看信的念头在不断地生长,已经超出他的理智。“多枚火箭”可见他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已经是无法自我抑制了。
……
师者言说: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美,文学作品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同学们能读出其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说明能力已经在阅读中提升了。
(三)在诵读中内化
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摘抄后便“大功告成”,束之高阁。缺失了“内化”这一环节,语言就不能真正纳入学生的语言系统。语言是一种艺术,而语言的内化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种熏染的艺术。我认为“熏染”的最佳途径就是诵读,因此,我在早读课上开辟出专门时段,让孩子朗读书中的精彩段落,并且要求熟读成诵,孩子们一遍遍地抚摸语言的节奏、质地,久而久之,小说中弥散出的唯美、典雅的气质就会浸润到孩子们的言语生命之中。
当孩子们满载着唯美的语言观看《草房子》电影时,有些失望了,原著借助文字构筑了美轮美奂的诗意世界,但影片直观的画面远没有文字的表现力丰富,大大限制了人的想象。也正是这一体悟,更提升了孩子们诵读作品语言的兴趣,他们在文字的表述中尽情地挥洒想象力。
二、让作品成为“写作提升”的练兵场
“提高写作水平”是小学课外阅读的一项目标和追求,对于像《草房子》这样精致的作品来说,更应该发挥这种功能,将阅读与写作“联姻”,让作品成为孩子提升写作能力的练兵场。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3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努力探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下面是值得借鉴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荐优秀读物,介绍主要内容
例如,教完《孔明借箭》后,学生对孔明的神机妙算深感佩服,于是我趁机介绍《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并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三国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喜爱课外阅读的学生纷纷给出了答案:“空城计”“三英战吕布”“七擒孟获”等。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致大增,达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2.以教师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例如,我讲述了自己初中时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至今仍印象深刻,书中一一介绍了无穷大海中的各种鱼类、植物,以及地中海下的神奇隧道等。结果,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争着要借《海底两万里》。
3.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殿堂
我找来一些名人撰写的关于读书经历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利用名人效应,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例如,我读到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一套名著作的前言,马上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个教育家的阅读经历,激起学生对阅读这个美好天地的向往。
4.提供优秀的阅读平台,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果没有优秀的适合学生的读物为载体,学生是不可能喜欢上阅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这个优秀的阅读平台。
前年我到一个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支教,我积极地在班级里开展读书活动,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全班学生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一个男生在作文里写道:“以前我很讨厌读书,可是当我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之后,我发现原来书里有这么多有趣的内容,从此我爱读书了。”
二、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书籍阅读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过:“如果我建议,我建议去读经典,经典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充满前人的智慧。能成为经典的必是好书。”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书目和新阅读研究所在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经典书籍能够成为小学生的精神支柱,能够让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很乐意地去当这位引路人!
三、教给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方法
1.学会精读
我经常为学生开设阅读赏析课,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
2.学会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并教给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文积累。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人物、事件、语言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确保读书时间
我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保每天认真阅读30分钟以上。我还利用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日积月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提供课外阅读的展示平台
1.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摘抄的优美词句、读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或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这个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非常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言时常常博得同学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一批喜爱阅读的优秀学生带动起全班同学的阅读热情,阅读的浓厚氛围就建立起来了。
2.开辟“好书推荐”专栏
我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由教师或学生在该专栏张贴推荐内容,专人负责审核,要求把所推荐书籍的大概内容介绍出来,若附上推荐理由则更好。这样,班级里关于阅读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我在每一学期的期中和期末阶段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一批优秀的“读书笔记”亮相于全班学生,给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全班学生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引言:长期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等。即使是阅读赏析,也只是“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等。这样学生只能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种问题,至于体悟作品的思想意蕴,体味阅读乐趣和整体上把握材料中的各种问题就成了海市蜃楼了。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高考“指挥棒”使得很多老师把阅读和语段训练划了等号,常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干训练内容,学生必然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对待阅读,就使得读书本应具有的启迪心灵、感悟人生、陶冶情操、获得美感的特点荡然无存。当前的语文教学虽然较之于以前的模式化教学有所改观,但一些教师的精细化讲析仍占去了大半课堂时间,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时间独立走近文本,这也就剥夺了他们的个人话语权。学生的讨论又往往流于泛泛,且往往只局限于部分思考比较活跃的同学,这就使不少学生很淡漠地对待语文阅读。而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则是一种把阅读的独立自由权、解读自完全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不拘一格的抒发个性化独特阅读体验的教学方式。正如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的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得到了。”而目前的语文课堂的大致程序是:介绍作者、背景,划分段落层次,总结中心思想,领会写作特色。这种教学环节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它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弦。而批注评点则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直接对话,是兴之所至、随感而发的个性化解读,是对文本由品味理解到联想认同甚至到批判重建的过程。特别是批判重建层面,学生的眼光至少是平视的,抛开顶礼膜拜的心情代之以从容淡定的目光,保持着独立的判断和思考,真正实现“站”着读书而不是“躺”着仰望。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整个过程,阅读所得才能真正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并逐渐培养起阅读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有足够的宽容,在学生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学生兴趣的差距。其实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教师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比如说漫画和通俗小说,一般教师都认为是垃圾书,但是这却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品种,而且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也未尝没有帮助。有一个事例可以表明,1990年和1991年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了“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测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阅读书刊是什么呢,就是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第二,教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学生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四十本或者八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再比如,“学长学姐讲故事”活动,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讲故事,同时促进两个年级学生的阅读。再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到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第三,不要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课堂上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读的文学作品,初中生不再把阅读当成一种爱好,原因首先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提供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对孩子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诱导,当然也有纸质体的阅读不像其他媒体那么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尊重孩子自身的阅读选择就更为重要。
三.提高阅读效率的方式方法
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标地读,带着疑问去读,关键在于多思考,多理解,多联系,如有必要,读后尽量把精华抽出来,重新梳理思路,编排目录,注意学后反思,学以致用。以上适合专业性强、知识体系完整、信息量大、有思想深度的经典书籍。对于难度小,价值一般的书,应找准目标,进行选择性的跳读,对自己有用的加以精简、反思即可。有的学生阅读速度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当阅读的目的变为查阅某一特定的资料或信息时,阅读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此时的阅读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于将要出现的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个较低的辨识水平。总之,要教会学生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给自己提出问题来实现。如阅读前可以明确写出这次阅读的目的。将阅读同已经拟定的结构化知识框架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确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如果阅读前对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揭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等等有明确的概念,则阅读的目的定向和阅读速度的分配就不再是问题。
四.结语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鼓励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创新阅读,从而领悟到不同于他人的文章内涵,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淑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新课程学习(下),2011
[2] 郑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5
一、融入现实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的确,生活即语文,唯有生活才是写作的本源。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而没有生活做根基,作文就是文字的简单堆叠与罗列,空洞且乏味。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有了细致的观察,才会发生真实的体验,写作自然就会有内涵,有张力;而缺失对事物的直观或理性认识,就让学生描写、抒情甚至议论,这样的“创作”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学生定会感觉无内容可书,无情感可发,也就毫无兴趣可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唯有细致地观察与发现生活,真实地触碰与体验生活,我们方能掌握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累积丰盈的写作素材。如此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文字才会生动而备具感染力。在十余年的教学历程中,我一直都很关注学生们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引导他们把青春投入生命,把灵感融进生活。
在教学《石榴》时,我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搜集有关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的生长过程和相关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拿出实物让学生深入观察,加深印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掌握了描写事物的简单方法。于是在写作时,学生们就不再是那么“苦不堪言了”。
二、引发想象思维,丰富作文内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和音乐创作一样,写作也需要灵感,而灵感往往脱胎于想象。故而,对于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时常设置激发灵感的情境,让学生释放自己,敢于想象,从而丰富作文内涵,提升作文品位。
其实,在我们朝夕品阅赏析的文本中,有些篇章表层虽已收束,但深思却意蕴悠长,往往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发人深省。此时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发学生思维,便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捷径,而作文水平的提升也不再是艰难之事。
七年级上学期有一次习作(续写《皇帝的新装》),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图片或课件来展示可爱的物件或形象的动画,以此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再请学生小组合作确立关系来编写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充实,更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别有一番“甜”滋味。
三、自主积累素材,提升语言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量的积累方可促成质的提升。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感叹我们过得太平淡,没什么好写的。其实不然,生活本是美好的,有太多太东西值得我们探究与发现;有更多精神等待我们发掘与传扬。只是我们大多处在生活的边缘,“过”得尚不深入。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不能缺失了阅读,而作文教学更脱离不了它。没有足够的阅读,就不会有新鲜的生活借鉴;没有充实的阅读,也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累积,写作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明确了目标与要求。这就提醒我们除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充盈知识储备,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促发写作灵感,让写作水到渠成、自然流露,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课堂开设专门的作文阅读指导课,学生订阅专业的作文阅读赏析书目,班级开设专属的作文习作展示角,班内组合专一的作文兴趣小组,班上设置专属的流动书屋,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学生大多自觉性不足,这就需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适时地引导与指点,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去领悟,去积累,增加知识储备,充实语言词汇,让作文生动起来。
营造民主氛围,融洽师生感情。人以和为贵,学习也需求“和”。如今的课堂已经是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舞台。教师也悠然一变,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新课标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与和谐,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合作的精神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信任与关爱,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教师如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与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就会使他们满怀信心并乐于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诚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而富有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沟通,乐于交流,敢于俯身,走近学生,倾听学生。
课外阅读赏析范文6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教师也提升了小说教学的意识;小说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占据较大,而小说教学较比其他题材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小说鉴赏能力,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改革,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小说教学 策略
初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内容较多,导致语文小说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同时小说语文教材,涵盖着一定的精神培养作用;我国对于小说教学的研究一直都有没停止过,这也为当代小说教育理论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就需要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构建高效课堂。
1.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概述
小说作为启迪、引导思想精神的文学作品,可以促进学生价值观、人身观等三观的培养,以及文化底蕴、艺术思想的提升。小说可以全面的反应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发展的过程,对此其容量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小说情节、人物等,能够起到熏陶等作用。学生对于的小说的阅读赏析为也能够达到创造性、理性的认识。其教学意义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形象与想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拉近师生距离等。
小说篇目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16.6%,七年级的小说教学侧重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八年级侧重知识结构的掌握、九年级侧重鉴赏方法的掌握;但实际教学现状为学生对于小说教学与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小说阅读时间少,以及时间安排不科学。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材内容不明确、应试教育观念严重、课后指导过于形式化等原因。
2.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2.1明确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的阅读意识,给予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指导,继而引导学生善读善写,提高学生的修养;其次,合理的使用教参,加强常识介绍,像小说的文化背景等;加强教参内容的理解性重建;突出文章重点和难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面开花,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人物分析、情节分析上灯,继而引导学生全方位看待小说人物、情节。
例如,教师在讲解蒲松龄的《山市》时,教师可以围绕“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悠忽”时间词语进行情节分析,让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挑选出表示山市变化快的时间语,然后结合文章进行阅读,准确找出山市的初生阶段(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发展阶段(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阶段(既而风定天清……遂不可见)的描写段落;另外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文章会出现略写和详段等问题,既而更好的掌握文章思路、内容、重点等。
2.2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提出、分析问题;其次,注重学生阅读动机的而培养,继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另外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不为学生进行问题答案设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本文理解、资料收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作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时,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对生命的见解等,让学生意识到宝贵生命的价值以及虚度年华的悔恨等;再引入文章的同时,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小组讨论学习时间,采取双师的教学方式,讲解文章内容,从保尔身上学到的精神等;或提问班级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等;最后让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该部小说以角色扮演、舞台剧等形式进行改编排练,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更精、更加实用的语文小说知识。
2.3注重课后指导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小说讲述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小说,实现知识拓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小说《喂―出来》内容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科幻小说《海王星上来的人》《我,机器人》等,提升学生的精神寄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定时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笔记,检查学生文章批注、摘抄等收获,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出合理的评价、纠正,继而完善课堂教学。班级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积累。最后加强学生文学创作的鼓励,积极发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继而更好的保证小说语文的教学。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的分析,发现教师在做出教学观念、模式整改的同时,学生也要做出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技巧、扩大阅读面、纠正错误观念等改变,做到师生共同努力,继而更好的落实小说教学工作,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