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1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2-0057-05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反映出当前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再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治理成效甚微,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水质恶化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发生根本转变。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是外部性,水环境产权界定不清的情况下,便会出现私人排污成本外部化。因此,对于水环境治理,通常的思路是将环境成本内部化。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谁污染,谁治理”,由企业自行承担治污成本;另一种是“谁污染,谁付费”,企业通过交易将污水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处理,并支付治理费用,此种方法又细分为两种方法――基于庇古税理论的排污费征收和基于科斯产权理论的排污权交易,前者为行政手段,后者为市场机制。然而,以上方法均是基于末端治理,并未直接解决水环境恶化的根本问题――产业发展方式,使得水环境治理具有局限性。因此,水环境治理的根本出路是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所谓“生态化”并非等同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等具有生态效益的技术改良,而是基于生态经济学理念的生产方式重构。
一、水环境治理的困境
(一)水环境治理困难根源在于生产方式落后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落后、低水平的竞争策略、分散无序的产业布局,这些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源,而且提升了水污染治理的难度与成本,制约了我国水环境治理的成效。
1.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从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属于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实施的是比较优势战略(林毅夫,2005)[1],由于技术与资本相对匮乏,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包括低价格管制下的水电煤等能源资源和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全球化进程看,中国企业以委托加工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只嵌入了全球价值链的原材料供应、初级产品制造、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以生产低端、初级、廉价的初级加工品为主,且面临“低端锁定”困境(时磊,2006[2];卢福财等,2008[3]),产品档次低、附加价值小、环境污染严重是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例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印染、化工、畜禽饲养业等传统的耗水、排放行业集聚了大量落后产能,推行水环境整治前的2013年,纺织、造纸、化工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8.2%,但三大产业废水排放量却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65%。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严重扭曲了经济结构,使生产扩张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不断凸显,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2.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企业治污能力与动机双重缺失。中国的区域经济呈现出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特点,尤以浙江块状经济为甚,例如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一个县域工业园的年产量能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在这些块状经济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集聚了成百上千的企业(很多只是家庭作坊),而且初级加工制造品差异性极小,同质化特征明显,企业只能依靠降低成本来获利,薄利多销成为无奈选择。在低层次过度竞争条件下,企业既无治污动机,也无治污能力:一方面,竞争逼迫企业不择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甚至牺牲长期生态效益,以换取短期经济利润,从而产生大量水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本就处在微薄利润或者盈亏平衡点附近,水环境治理很容易对其造成成本冲击而破产,导致企业对治污力不从心。这种“竞次策略”又导致政府在环境规制中面临“两难境地”,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地方政府往往会不顾环保约束而与企业合谋(袁凯华等,2015)[4]。因此,发达国家企业为了躲避本国严苛的环境管制,倾向于将污染密度较高的产业与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节约治污成本。一旦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就会逼走这些企业,目前已经出现国际投资转移至中西部乃至印度、菲律宾等成本更低(包括资源要素成本、环境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地区和国家。
3.产业布局分散无序,治水陷入“不经济”困境。与大气污染治理不同,水环境治理需要依托网络型管道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特性。一方面,污水处理行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被治理的企业越集中,越能获得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网络经济特征,需要以上下游企业集中生产为前提。因此,区域范围内的集中生产、集中治污,才能体现出治水的“经济性”。然而,我国诸多地方产业却布局分散,管道建设滞后,治水难度较大。例如浙江省,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和个体厂商)分散加工为主,省工商局注册登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430.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97%以上,大量小企业又分散在各个乡镇。“小而散”的企业格局形成了众多零星的污染源,阻碍了水环境的集中治理,增加了治理成本和难度。低成本加工和小规模经营的家庭作坊和个体厂商,在水污染治理领域既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又没有成本优势。即使是政府或第三方治理,分散的产业分布也大幅降低了水环境治理的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因此,大量中小企业呈分散式分布,既增加了水环境治理的成本,又不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循环化生产,使得水环境治理陷入“不经济”困境。
(三)摆脱“竞次策略”,实现价值链上的合作共生
产业生态化意味着市场机制从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向合作竞争转变。在经济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呈现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这种分散无序的竞争以追求低成本为手段,忽视环境保护、破坏生态环境、违规偷排是必然结果。产业生态化所构建的产业生态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共生性,企业之间通过物理交换或能源传递,以及知识、人力和技术的交换而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在共生网络中,企业不再是恶性竞争状态,而是在经济价值上共创共享、在利益上互补互惠的企业耦合,不仅包括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交换,而且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学习机制等全面合作。在生态化的产业系统中,企业不再靠资源粗放利用、违规偷排污染环境等手段实现自身成本下降,而是通过获得循环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降低整个工业系统的生产成本。
三、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需要从三个层面推进:其一是微观层面,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实现清洁化生产;其二是产业园区层面,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集群的生态化重构;其三是宏观层面,加强静脉产业培育,推动园区之间、以及社会整体的大循环。此外还需要构建一套有效的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旨在处理并利用好政府与市场的力量。
(一)强化微观企业的清洁化生产
清洁生产是末端治理的最早替代方案,基本思路从“末端治理”转向“过程管理”和“源头削减”,是一种预防机制。清洁生产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绿色产品设计,另一个是清洁生产过程管理,要求企业改善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战略,但核心仍然是生产工艺的提升,因为绿色产品需要以清洁生产技术为前提,比如采用更易降解的原材料、设计更加环保的技术零部件等。为了实现清洁化生产,政府规制行为需要从排放标准的制定转向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如生产工艺与装备、废物回收利用、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产品和环境管理等指标制定相应的标准要求。这是一种倒逼机制,一方面,企业必须改进生产工艺,达到相应标准要求,才可进行生产活动,不达标的企业将受到惩罚或取缔;另一方面,清洁生产的实施将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尤其中小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冲击,从而削弱竞争优势,企业唯有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创新,不断降低清洁生产技术成本,才能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也推动了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此可见,清洁生产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对节能减排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将产生影响(韩超等,2015)[8]。
(二)推动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
循环经济是企业清洁生产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拓展,从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转向企业间共生发展。基本思路是对自然形成的分散在各乡镇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进行产业链的生态化重构,通过产业链的“补链”、“补网”形成相互关联、互利共生的链网式结构,构建循环封闭的生产系统。就水污染治理来说,生产污水和废水的减少与处理要以集中处理为基础、网络化管道设施为条件,这都为企业在园区内集中、互联、循环提供了市场需求与物理条件。然而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存在只注重循环、不注重经济,陷入“循环不经济”困境,降低了园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仍然是初期阶段循环成本偏高,给园区和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冲击。因此,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循环效率,以循环经济抵消技术成本冲击,另一方面要激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降低循环技术生产成本。
(三)加强生态产业链中的静脉产业培育
静脉产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循环经济园区并没有融入独立的静脉产业,而是在动脉部门内部进行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再利用(张霜等,2013)[9],例如A工厂的废水恰好可以供B工厂生产之用,这样就避免了A厂将废水直接排出,直到废水利用到无可利用之时,再经过处理后排出到自然界中。也有一些企业承担了静脉部门的角色,如利用垃圾发电的生物质电厂。静脉产业实际上是将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的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加工分解效率更高、服务范围更广的独立产业,它的任务是将废弃物再资源化,即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加工分解成新的资源,反馈到工业生产中,承担了人体血液循环中静脉的角色,也称之为再生资源产业。静脉产业有利于经济系统整体的大循环,促进动脉产业的物质减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排放减量化,是企业“共生”关系的核心环节,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脱钩的关键。我国静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认识上不足,产业化水平也远远不够,现有的水资源再利用企业也存在政策扶持不够、回收网络不健全、技术落后等问题,在静脉产业培育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促进静脉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实现动态产业与静态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构建有效的倒逼机制与激励机制
产业生态化需要借助与平衡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建立有效的政府倒逼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之所以需要倒逼机制,是因为在环境成本外部化的条件下,企业没有治污动力,存在转型升级惰性,即使设定了排放标准,只要排污罚款成本小于治污成本,就会导致环保约束软化。政府的角色就是以法治和规则为基础,为经济活动划定合理的生态边界,制定环保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加强环境监测,提供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建设,杜绝企业的污染寻租行为,对企业的环保标准形成硬约束,倒逼企业在设计、投资、生产、排放等各环节注重生态效益。但是,行政化手段治水并]有解决治污的内在动力问题,目前各地治水也是以政府行政化手段为主,不仅政府负担较重,也不具可持续性。因此,还需要尊重和依靠市场力量,通过市场机制的利益调整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将水环境治理的成本与收益传递给企业主体,以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主体从“倒逼”转型升级变为“主动”转型升级,从“谁污染谁付费”转变为“谁环保谁受益”,进而形成水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J].产经评论,2005,(11).
[2]时磊.制造业技术“低端锁定”和升级困境的摆脱――Lucas“人力资本”模型的修正与深化[J].中国经济问题,2006,(5).
[3]卢福财,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
[4]袁凯华,李后建.政企合谋下的策略减排困境――来自工业废气层面的度量考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
[5]张宇,蒋殿春.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1).
[6]刘伟明.环境污染的治理路径与可持续增长?押“末端治理”还是“源头控制”[J].经济评论,2014,(6).
[7]张红凤,周峰,杨慧,郭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3).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2
关键词:浙江省 “五水共治” 管理机制 经验 启示
一、浙江省“五水共治”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浙江省核心河流、湖泊等污染日渐加重,出现一系列水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比如,钱塘江水污染事件,其无污染情况日渐复杂化。随之,境内多条核心河流已成为“病河”,比如,钱塘江、苕溪,浙江地势又比较平坦,境内河流较多,水流速度并不快,存在较高的污染物交叉污染风险系数,导致浙江省水环境不断恶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经济发达的大省之一,浙江省水污染日渐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河流、湖泊方面的水污染,阻碍该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如何改善并提高浙江省的河流水环境以及生态现状已成为浙江省重大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政府部门根据各方面情况,提出了“五水共治”这一重要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嘉兴”为例,在“五水共治”作用下,嘉兴市河流水环境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河流水质明显提高,河流各方面已达到考核标准,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在其他地区水环境治理方面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二、浙江省“五水共治”管理机制的经验及启示
(一)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有着明确的水环境发展规划,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并不是一件易事,长期性、艰巨性是其显著特征,也就是说,短期内其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治理水污染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地区水污染具体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思路,动态控制水污染源头的基础上,科学治理水污染。在治理“点、面”污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多方面作用,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合理化处理,但河流湖泊属于复杂化生态系统,如果有污染物进入,污染物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其“迁移、转化”也复杂化,也就是说,即使外源污染物得以有效控制,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便会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污染源,严重影响水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在治理污水过程中,浙江省应用“五水共治”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身水污染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解决河流湖泊水污染问题的同时,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促使地区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恢复河流湖泊的同时,构建“生态、健康”型河流,将“五水共治”管理机制变成一种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二)应用协定水污染排标准
在“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浙江省需要根地区发展情况,应用协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合理定价地区水污染排放,明确地方政府部门、地区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单位在地区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方面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权利、职责。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政府部门要根据地区水污染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职能,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促使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单位积极以及主动参与到污水治理中,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三)注重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浙江省必须注重水环境质量的提高,要通过不同途径借助多方力量共同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以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现状为基点,构建合理化的社会各方参与机制,要借助多样化渠道,比如,手机、网络,加大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各方全方位正确认识生态环境,意识到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的必要性,强化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同时,浙江省需要构建合理化的举报制度、处罚制度,包括专门的监督以及处罚机制,有效解决各类水环境污染是问题,比如,乱放垃圾、企业偷排,准确把握地区水环境具体情况,尤其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借助多方面社会力量,优化利用科学技术,采用多样化手段提高水环境质量,比如,注重绿色能源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优化,发展集约化养殖、构建绿色农村等。在此过程中,浙江省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构建合理化的河流湿地,最大化地区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等,进一步提高地区水环境整体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浙江省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五水共治”管理机制作用下取得的成效,要总结水环境治理经验,根据得到的启示,制定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科学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提高水环境整体质量等。以此,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现状,促使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具有姣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梁永红.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浙江省“五水共治”和农业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和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15,(09).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3
但是调研发现,目前五大水库的水质状况不够稳定,尤其是水体氮磷含量偏高,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不容乐观,水源地上游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溪道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滞后,使水环境治理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1水源地水环境现状
1.1水源地概况
宁波中心城区水源地主要为奉化市亭下水库、横山水库,宁海县白溪水库,鄞州区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等5座大型水库。五大水库基本情况见表1。
1.2水环境现状
(1)总氮含量。根据宁波市水利局公布的水质监测数据(2005-05—2010-12),当总氮指标不参与水质评价时,五大水库水质均优于Ⅲ类;当总氮指标参与水质评价时,各水库水质均劣于Ⅲ类,有的甚至达到劣Ⅴ类。水源地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也说明总氮为主要污染物。五大水库总氮含量变化情况见图1。
(2)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库富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关系见表2。从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分值可以看出,水源地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基本都在中营养程度以上,且月、季变化较大,部分月份已经有轻度富营养化现象。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见图2。
2污染源分析
为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目前五大水库流域内已经基本没有工业企业,但是水库上游以农业、生活旅游、畜禽养殖等为主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治理,成为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
2.1农业面源污染
五大水库流域农业种植以茶树、毛竹、花木和果树为主,农业种植中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些库区乡镇为了增收,大量砍伐树木、毁林开垦,用以种植花木。期间大量施用富含氮、磷的化肥和除草剂、杀虫剂等,同时苗木的频繁移植容易导致地表,加剧了水土流失,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随之流入附近溪道和水库,对饮用水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2生活旅游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乡镇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部分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系统的排水管网和配套的管理措施,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就直接排入附近溪流,并最终排入水库。宁波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垃圾运输成本较高,加之监管不到位,偷倒垃圾现象比较普遍,对库区水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库区水源地一般自然环境优美、水力资源丰富,源区乡镇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益,无序开发农家乐、漂流、山地户外运动、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对入库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3畜禽养殖
近年来为保护水库水质,宁波市对水库流域内的畜禽养殖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仍存在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基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有些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水,更有甚者将鸭群散养在河道中。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很高,直接排放会对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五大水库污染源分类统计情况见表3。
3治理对策
3.1种植业污染治理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库区内花卉种植面积;鼓励竹制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通过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竹木的使用量和附加值;利用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在远离水库库区的村庄适度发展生态型休闲旅游,实现水库水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2)加强化肥施用管理。加强农田养分管理,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时间和土壤选择施肥品种和确定施肥量,调整氮、磷、钾比例,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来源;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采取轮作、等高耕作、套种和混播、覆盖耕作、深耕、收割留茬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3)农业病虫害科学防治。加强病害测报工作,提高测报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用杀虫灯、诱芯诱杀害虫等环保除虫害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选用抗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采用轮作、间混作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推广“精、准”施药技术[2]。
(4)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地保护力度,强化林政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延长一般用材林和兼用林的砍伐周期,防止盗伐、滥伐等违法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防范工程建设,如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等;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通过建设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涵养林的功能等级,发挥其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综合效益。
3.2生活旅游治理
(1)为克服水环境治理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扩大融资渠道,比如充分利用世行贷款,将资金重点用在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水库流域内生活污水面广、分散、排放量相对较小等特点,污水处理工程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对多数水库流域内的农家乐、漂流等旅游项目,要切实加强监管,并且严格执法。要按照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源区旅游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源区旅游产业发展,倡导和鼓励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以达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旅游业规范、有序发展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
3.3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
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小型规模化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实施关停或搬迁;对于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养殖场,应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牧结合方式,通过将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沼气等途径,切实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
4结语与建议
宁波市在中心城区五大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强化落实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措施,在改善源区环境、提高水源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饮用水源保护目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饮用水源安全还面临潜在威胁,表现在水库上游以生活、农业、旅游等为主的污染源未得到系统治理,水库水源水质中总氮含量偏高,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宁波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4
“在潮南,我们看到了练江污染整治的曙光和希望。”近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实地考察后,对汕头市潮南区练江整治思路、举措和取得的初步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
病入膏肓、水质劣Ⅴ类长达18年之久、一度被称作“死河”的练江,迎来了整治的曙光。
治水先治脑
真正重视,真抓实干,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练江全长约72公里,流经揭阳、汕头两市三区,其中汕头市潮南区境内约30公里。练江整治曙光缘何首现潮南?面对记者的提问,潮南区区委书记陈武南开宗明义地说,地方治水要摒弃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上游不干下游没法干,二是认为没钱没规划没法干,三是认为事情太多太复杂矛盾太多没法干;必须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力所能及把自己区域内污染源管住,把清污、截污做好。
2011年5月,陈武南从汕头市纪委副书记走马上任潮南区区委书记,当时潮南区还是制假贩假、涉枪涉爆、维稳的重点管理地区。面对各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抓稳定、正风气、搞建设、编规划、闯新路”的工作思路和“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创新管理”的工作任务。
在陈武南看来,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政府要做政府的事,社会风气搞好了,环境治理搞好了,企业自然会发展好。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等任务,都与环境治理有关。老百姓最关注什么,政府就要干什么。
陈武南强调,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其他各项工作,政府管理都要说到做到,而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正是因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企业整治、环境执法等各项工作才得以有效推进。全区共关停取缔了139家小土染企业,并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做好132家限期整改排污企业的专项治理。2014年以来,全区共立案环境违法案件151宗,处罚金额785万元,实施查封扣押26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1宗,追踪刑事责任5宗,各项执法工作走在汕头全市前列。潮南区不仅在全市率先开出5张封条,而且对内对外一视同仁执法,行政或刑事拘留本地业主多名,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针对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难题,潮南区坚持“事在人为”的思路,及时调整镇、村(居)主要领导,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征地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帮助项目所在村(居)解决100多亩的村集体建设用地及村民宅基地等用地指标,确保3座污水处理厂顺利开工建设。
“领导干部就是要想办法、出主意、攻难关、解难题,否则干嘛叫你当领导。”正是在这样责任与担当下,全区上下不等不靠,无怨无悔,全力推进练江整治。
治河先治涌
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增强人民群众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
蓝天白云下,一池清水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也令人心情格外舒畅!池塘边上富有粤东特色的民居古朴而整洁,人们围着池塘或散步健身或休闲品茗,好一幅怡然自得景象。
这是记者在峡山大溪桃溪村见到的一幕。面对千头万绪的整治任务,潮南区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将老百姓最身边、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整治的“突破口”“先手棋”,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步骤,有序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2014年底,潮南区投入资金2913万元,在陈店溪口村等13个农村寨前池等水域投放安装净化装置76台(套),水体水质明显好转,周边群众十分满意。
2015年5月7日,潮南区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将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作为“重头炮”。按照“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年半一大变”的部署,对全区总长约1050公里的894条大小河涌沟渠进行清障、清淤、疏浚和污水治理,努力实现“污水无直排、河面无垃圾、河道无淤积、两岸无违建、河水不黑臭”的河涌整治目标。
在河涌整治专项行动中,潮南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区委书记、区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村(社区)两委干部分别担任894条河涌的河长,建立“一条河涌、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在各条河涌河岸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制”告示牌及河道管护责任牌,方便公众联系,接收社会监督,积极推进河涌整治行动。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2.37亿元,整治河涌628公里,拆除河涌两岸建筑220处,清淤清障约221.9万立方米,打捞清除漂浮物24.59万吨,河面基本消除垃圾漂浮物,部分河道水体逐步变清,河道行洪能力明显提高,今年4月23日24小时内降雨量在120~195毫米,全区都没有出现内涝情况。河涌整治初显成效,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为实现河涌整治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潮南区又启动了水环境生态修复,并把峡山大溪、司马浦截流等11条污染严重的主要河涌作为整治重点,实行挂图作战。今年2月23日,通过公开招投标,峡山大溪董塘桃溪桃陈沙溪流域水环境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协议,这片长3.5公里、水面面积达91778平方米的水域,最迟3个月亭前肚断面水体消除黑臭,半年内董塘―沙溪支流水体主要指标达到V类,一年内桃陈河段水体消除黑臭目标。根据整治效果,潮南区今年下半年将在干流6.7公里、支流59公里长的峡山大溪全面实施以截污为基础的水环境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峡山大溪作为一条‘小练江’,全面探索练江污染治理的系统模式,通过‘官产学研紧密合作’,明确党政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责任和任务,指导、支持技术机构找到解决练江污染治理中具有抗洪水冲击能力的生态修复方案、河流底泥消解和无害化处置以及没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建立水体自净系统等治污的技术难题,并通过探索由社会机构专业运营管理河涌,从中找到系统有效解决练江流域河涌治理的措施和经验。”陈武南告诉记者。为了把峡山大溪这一个治水示范项目做好,潮南区公开征集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方案,并专项委托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峡山大溪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评估。华南环科所水环境中心主任曾凡棠也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潮南不仅愿治水而且会治水,其治水步骤、思路、方法体现了系统治污的理念。“而且,这种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群众环境改善的成就感、获得感,从而调动他们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环境治理不再是政府唱‘独角戏’,形成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5年7月24日,一场名为“练江整治在行动”的公益音乐会在潮南区党政综合办公用房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潮南籍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贤达纷纷慷慨解囊,现场踊跃捐款。各位乡贤在原先认捐67宗公益项目捐赠资金9109万元整治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再襄善举,又现场认捐项目57宗、资金逾1.52亿元。
各镇(街道)、各村(居)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动村民自筹资金参与练江水治理。胪岗镇胪溪居委理事会原先对开展河涌整治并不支持,但在看到整治逐步带来的变化后,主动捐资200万元帮助砌筑石篱、绿化;峡山街道泗联居委西埔村甚至出现了低保户强烈要求捐款参与整治的感人场面,全村260户村民户户捐款、人人出钱、个个出力。
治污先截污
下定决心,啃“硬骨头”,“多快好省”推进治污基础设施建设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想实现练江水质全面、持续好转,必须下定决心,加快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啃下截污的“硬骨头”。潮南深谙此道,并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多快好省”地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2014年10月29日,日处理1000吨的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两英镇风华村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4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计划2017年投入试运营,届时将消化掉该区每日产生的800吨生活垃圾,为沉重的练江减负。为化解“邻避效应”,潮南区敢于创新,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选址难题。即从全区额外增加的垃圾处理费中,划出专款用于补偿项目所在地周边群众。除了参照高速公路补偿标准征地外,还为项目所在地村民缴纳医保社保,为当地修建道路、修筑桥梁、建设校舍,给予农民公寓用地指标和工业用地指标等政策优惠,从而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加快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内衣制造、纺织加工是潮南区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其配套的印染工艺产生的大量废水却是练江污染的罪魁祸首。按照“进园一批、淘汰一批”的治污思路,潮南区将建设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将目前暂时保留分散在外的132家印染企业整合全部搬迁入园,统一生产,统一治污,统一监管。目前,园区首批募股方案已通过,首批募股资金6亿元已缴纳到位,园区“六通一平”工作也在顺利开展,确保2017年完成首期工程建设并搬迁首批企业入园。在园区建设中,潮南区坚持“政府不与企业争利”和“企业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原则,让企业自己成立协会、组建股份制公司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园区,充分调动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5
非常高兴受建设部汪光焘部长的委托来参加*年*市建设工作会议。这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建设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建设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同时对*市长期以来对建设部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来,*每年的城市建设投资都达到一、二百亿,每年都有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特别去年完成了256亿的城建工作量,这在全国的特大城市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些年来,*市十分重视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每年都有新进步。以前,*给人们的印象是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建设管理差。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彻底改变,*已经是一座美丽、繁荣、蓬勃向上的城市。去年*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桂同志在报告中作了很好的总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象*这样一个特大城市,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帐比较多,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确实不容易。*大学城被建设部授予*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珠江和河涌治理成绩突出,被建设部授予“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去年*的水环境治理成绩突出,省、市领导带头畅游珠江,这表明珠江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带动表率作用。经过总结,*创建了很好的工作机制,就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市建委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种工作机制保证了治理成效,保证了工作成果。真正体现为老百姓办实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模式、建设事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科技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
我这次来参加*市的建设工作会议,汪光焘部长还交给我两个调研任务:一个是*的“数字市政”,我们认为*做得很好,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下午我要到市政园林局去开座谈会,研究如何推广。另一个是*地铁建设,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创新了工程管理和技术模式,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短短几年,*的地铁通车里程达到了116公里,从原来零的起点,发展到现在与上海、北京并驾齐驱,发展非常快。这个也要认真总结,准备在全国推广。*的城市建设之所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认为这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为目标,高度重视建设领域的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奋斗的结果。我在与*建设领域的同志打交道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大家都有积极向上的劲头,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一种为人民把事情做好的决心,还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每年约有1600万人进入城市。党的*届六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他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城市发展中要重点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发展的模式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城市建设发展要由过去摊大饼的模式转变到集约化、资源节约型发展,注重城市发展的内涵,注重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立足中国国情,研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解决薄弱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城镇化发展要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这与过去完善城市功能的提法不同。城市建设要防止贪大求洋,要突出特色,认真处理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风景旅游资源利用的关系。要注重解决城市综合管理“瓶颈”,注重解决城市病,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食品安全在我们城市建设中就是要解决供水水质安全的问题。锦涛同志的讲话指明了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明确了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重点,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如桂同志的报告也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也是落实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和工作部署。
水环境治理显成效范文6
关键词:水利;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Jinghai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is in traditional irrigation works to the contemporary irrigation works, and the crucial period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o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to advance my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problem that needs to solve in future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十一五任务的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又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河道水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农业节水项目区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其中,水利在经济、社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当前,静海县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时期农村水利发展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把民生水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我县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水利支撑,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县农村水利现状
静海县地处九河下梢,有18个乡镇384个行政村,是海河流域南部水系洪水汇流的主要缓洪区和滞洪区。流经我县的一级行洪河道有6条,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子牙新河;二级河道2条,即黑龙港河和青静黄排干。全县建有国有扬水站24座,设计能力352.3立方米/秒。大Ⅱ型水库1座,蓄水能力1.8亿立方米;6条一级河道沿河闸涵84座,大洼闸涵59座。全县有干渠36条,总长度522公里。支渠386条,总长度1030公里,初步形成了调蓄结合、排灌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渠渠相通、站站相连的水利格局。全县共有4个洼淀,即东淀洼、文安洼、贾口洼、团泊洼,是国家防总确定的蓄滞洪区,面积达1284.8平方公里,占全县毛面积的90.8%。担负着保卫天津市和津浦铁路汛期安全的重要使命。静海境内地形低洼封闭,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汛期雨水集中。由于这些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我县历史上多次遭受洪、涝、旱、碱的危害。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县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和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到2010年底共完成投资2亿元,全县建成30处集中供水厂,铺设管道6800公里,安装水表14万块,新打机井30眼,新建管理房8500平方米,使全县17个乡镇,344个村、 13.6万户、41.4万人饮用水不方便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实现城市化。受益农村居民供水时间达到24小时,农村居民生活饮水实现城市化。二是节水灌溉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发展“设施农业,水利先行”的思路,遵循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推广管灌、半固定喷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等精准节水新技术。重点建设了“一河两路”即南运河两侧特色农业种植区,西台路两侧蔬菜大棚区,津涞路两侧林地经济种植区。2010年投资1738万元,先后完成了台头镇一堡、姜家场、独流镇团结街、良王庄乡府君庙、王口镇东岳庄、梁头镇孟庄子等节水项目区25处,新打农用深机井39眼,铺设管道223公里,新增节水控制面积2.7万亩。三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稳步推进。结合我县迎丰渠改道及大邱庄周边地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共投资15733万元,先后实施了生产河加宽加深工程、青年渠、迎丰渠、港团河、七排干、王口排干、南运河城南段等重点污染河段的清淤治理工程和大邱庄雨季应急排水工程,开挖干渠77公里,清淤扩挖土方361.1万方,提高了河道灌排蓄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环境。四是全县防洪标准不断提高。近年来,加强了防洪工程建设,以行洪河道险工险段为重点的除险加固工程体系建设五年共投资1869万元,重点对独流减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马厂减河险工险段进行治理,使我县行洪河道抗御洪水能力得到提高。加快防洪撤退路建设,五年来,共投资4194.5万元,兴建防洪撤退路23条,总长度为62.1公里。为蓄滞洪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有效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县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我县的大部分水利设施为六七十年代建设,到现在均已破损严重,许多设备已经无法使用,一些机电设备为国家淘汰产品,急需更换。二是水土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三是水资源短缺。我县近年来连年干旱,境内河流干涸,工农业缺水严重。缺水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加强,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四是农业用水节水水平不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速度和标准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一些客观因素,但主观原因占主导地位,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利的重要地位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对水利在解决农村民计民生问题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水利基础设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稳定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我县财力困难客观存在,对上级资金的匹配落实起来相当困难,不可能对水利有较多的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收还不高,农民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难度大。农村水利公益性强,投入收益低,很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县虽然成立了城司做为城乡建设的融资平台,但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并未形成。水利建设资金短缺成为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最大瓶颈。
3、水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较多,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污染反复问题特别突出。
三、对策与措施
水利工作要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利在经济社会中的保障作用,就要按照静海县确定的“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的奋斗目标,结合水利实际,突出发展民生水利这个中心,以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务一体化相结合,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两城、三区、六园”的重点产业政策相结合,与水利机制体制创新相结合,与提高水利的整体素质相结合,加快实施饮水安全、节水农业、基础设施、水利环境治理等关系民计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在今后几年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配合县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发展,加快微喷灌和节水项目建设,在“一河两路”形成三个规模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即南运河两侧特色农业种植区,西台路两侧蔬菜大棚区,津涞路两侧林地经济种植区。
二是农村集中供水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现农村饮水城市化,打造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一流、服务至上的农村供水集团。
三是推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将大邱庄及周边地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实现污废水再生利用。
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措施。
1、完善农村饮水供水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按照《静海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动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厂规范化管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设施优势,千方百计拓宽供水市场,盘活经营,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水质更优,水压更稳,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供水、用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加大科技投入,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因村制宜,实施磁卡表,远程抄表等技术应用的试点,逐步实现抄表、缴费、管道维护现代化。三是加大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值班制度,建立专业维修抢修队伍,建立限时维修制度,保障居民用水。
2、加快农业、工业节水工程项目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我县节水规划,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落实。围绕我县设施农业和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行林地经济微喷灌技术等农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做好农建工作和农业节水项目区建设,在2011年增加蓄水能力90万立方米,新建节水项目区32处,新增节水控制面积2.1万亩。加快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抓好污水处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二是加快工业节水项目的建设。在用水大户推广水循环设备,采用节水器具,提高中水利用率。三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打井审批、取水许可制度,对地热、矿泉水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并采取节水措施,逐步减少开采量,有计划地进行深机井回填。
3、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发挥水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能,全力做好污染河道防治工作。加强对污染河道排污点源的调查摸排,严厉打击向河道非法排污、私设排污口门等违章行为。加大对水环境污染案件的处罚力度,坚决封堵河道内的排污口,严禁向河道排污,确保河道清淤工程成果。
4、抓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紧完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团泊水库浚深改造、河道水环境治理和西钓台扬水站更新改造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加大工程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一要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四制”和“六制“。二要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三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地搞好招投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