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1
关键字:一年级新生 转化 语文
对于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基础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异,客观上给一年级新生的转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一生中系统学习语文的开端。语文既是这一时段学习的主要课程,又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故而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怎样尽快让学生学语文入门,就成了从教者竞相探讨的话题。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一年级入门。
一、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初入一年级的新生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思维还较弱,容易被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加上拼音教学又极其枯燥,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这是拼音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刚开始学习拼音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了,所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很松懈,觉得拼音很简单,此时我在教学的时候就花了大量时间设计各类的活动让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拼音,如摘苹果、青蛙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等等。在后面学习复韵母的时候难度加大了,我就采用将单韵母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加深记忆,然后通过儿歌、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一个半月下来,在活泼生动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孩子们对汉语拼音的掌握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二、多种渠道掌握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的重点。1个半月的时间学习拼音,接下来的主要就是识字了,这对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要求是很大的,同时也给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在学习鸟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图形,看看鸟的样子,记住鸟的中间有一点那就是鸟的眼睛;比如在学习束的时候可以利用猜字谜的方法:“一中人”,着三个字结合起来就是束;比如在识字的时候让学生给“飘”换一换偏旁,变成“漂”等……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利用多种渠道让学生识字,让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后,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姓名中识字,如认识“紫”的时候,学生就会从我们的“徐紫嫣”的名字里找到,然后请紫嫣来解释他是怎样记住的,将他的方法教给大家;在学习语文园地四的时候我就利用街道上的广告牌来引导学生识字,如永丰超市、滨海医院、湘满楼……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趁机引导他们在逛街、超市的时候都可以认字;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时候,如门、窗这些实物我会引导学生在实物上认字,同时扩展教室里你还认识什么。此外,平时我会让同学之间互相做字卡识字,将优秀的生字卡片贴在后面的展示墙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多加赞赏,这样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一颗颗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激励学生离开课堂后仍有识字的主动性。使学生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吸取各种信息,拓展想像的空间。
三、培养书写习惯,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都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一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一提醒立即能做到,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忘了。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抓写字这方面多下工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无时无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四、指导朗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在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要求学生发音准,不会念错,不会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要注意不可唱读。还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朗读还得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准课文的语调。因此我会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引导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会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年级学生很喜欢看简单的一些课外书,他们喜欢的很简单也很直接,不需要求知欲、好奇心的诱导,只需要激励性的评价和阅读形式的趣味性。因此我在开学初选择了绘本给他们看,刚开始我选择了《小心大野狼》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他们如何看绘本,后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慢慢地,我引导学生看一些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孙悟空》等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在孩子们看完了之后就让他们自己去书吧里借书,看书。这样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情绪非常高涨,课外阅读量也大大加深了。同时,我还会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知识。如一年级下册全班都报名参加了班级的“讲故事比赛”,赛场上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有趣的故事,赛后孩子们看课外书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汉语拼音、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五方面的学习方法,掌握他们的知识规律,让学生更好踏入语文学校的门槛。
参考文献
[1]曾小琴.例谈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苑荟萃-2011年23期
[2]周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年9期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2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大家而言,读书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呢?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又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引领,使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1 故事,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礼物
相比其他年级,一年级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刚入学那一个月的时间是学习拼音。孩子缺乏阅读所需要的识字量,即使是看着拼音拼读的能力也不强。于是笔者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讲故事就是架起学生通往阅读的桥梁。一开始是以学生的倾听为主,交流为辅。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在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拼读工具后,可以在半扶半放中阅读故事,并重视学生倾听效果的反馈。笔者采用根据故事情节设计问题组织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表达的意思,培养阅读能力。如给小朋友讲故事——《老鼠送礼》时,故事中写到“老鼠见猫动了心”,笔者就及时提问:你从哪个动作看出猫动了心?学生能结合猫“舔了舔嘴巴”这一动作,走进猫的内心,从而读懂故事意思。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使学生兴味盎然,老师再适时地通过评价进行激励和引导,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
2 经典,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载体
我校编了《经典诵读》这本校本教材,笔者就以此为依托,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经典似一股清泉,似一阵清风深深融入孩子心田。例如:《三字经》行文简短,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很适合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阅读。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自创了“快乐学习方法”。即让学生随时随处诵诗句,轻轻松松读经典。笔者在教室里推广了“击掌游戏”,把“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自编成《三字经》里的句子。还有采用“温故知新”法:即利用早晨、中午的“经典诵读”时间,先把学过的内容有计划的集体诵读一遍,再学新的内容。
3 点拨,发展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真正实现诗意的、率性的阅读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在学生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后,一年级下学期就要逐渐放手,让学生自由飞翔在课外书籍的蓝天里。这时候,特别需要老师巧妙的“点拨”。这个“点拨”可以是针对题目的,也可以是关于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的,比如《济公活佛抢新娘》,笔者就问学生:凭你的经验,你见到过和尚娶媳妇吗?学生说没有。老师欲擒故纵:稀奇稀奇真稀奇,今天故事里的和尚竟然抢新娘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经过这一点拨,学生就会带着好奇读起来,再来个结果追问,学生必然七嘴八舌。这是一次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4 推荐,让孩子接触好书的最佳途径
鲁迅先生的话一点也不陌生,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低年级如果死盯一本语文书,那么孩子的所得也就非常有限了。事实上,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好书的自我判断能力是很差的,如果没有指导,那么《喜羊羊与灰太狼》《奥特曼》《蜡笔小新》《机器猫》……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就会占据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推荐好书,则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对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一本共同的好书。那笔者就为他们在浩瀚的语文杂志中,挑选了带有拼音的《七彩语文》和《新语文阅读》。有了这两份共同的杂志,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利于辅助学生阅读。
其次,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一年级下学期为例,结合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探母》,可以恰时推荐《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之类的书。再有像《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这类故事性强,能和语文的教材沾上边的,笔者都会积极推荐。而在面对农村孩子书籍来源不足的现状,笔者通过图书漂流的方法,做到好书共享。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接触好书,阅读好书,从好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5 比赛,展示孩子阅读成果的最佳平台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3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 兴趣培养 课外阅读 每日一练
阅读教学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又是阅读的结晶。儿童在6—8岁时,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黄金时期,刚入学的儿童对她身边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已具备了把所见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把握住语言思维发展的最佳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协作的兴趣。
一、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写一句话。
在学习《一只小蜻蜓》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学习《猴子捞月亮》一文后教给学生“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命题方法;学习《雷雨》后,教给学生“文题点明所写景物”的命题方法。同时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到大量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写作。
二、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增强了阅读兴趣。
2.摘录妙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3.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4
【实践者】:刘碧娟;汪清;黄雪琴;李思琪;李姗姗;陈桂姣。
【问题的提出】
2009年,国家总理曾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朱永新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习惯》。台湾的赵镜中先生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乐趣。”新版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激发他们对书的热情,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让他们与书相伴呢?这就使得 “情趣阅读”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年级组的老师提炼了“情趣阅读”的内涵,即引导学生读书,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
【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问卷调查,确定书目
1.问卷调查。学期初,我们全组老师在多次的学习和讨论后,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间、家长的态度及建议几方面着手,制定了“阅读调查表”,发现家长们都愿意孩子们参加阅读活动,认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2.确定书目。有了家长的支持,但是让学生们读什么,怎么读?老师们就开始着手查资料,在共同讨论研究后,确定了阅读书目,并针对班级特点和学生的个人爱好,把阅读书目分为“年级必读、班级必读、以及个人自读”。
3.设计方案。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但是可塑性很强,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学会积累的习惯,同时又要间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于是,我们按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了《我爱读书》的小册子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很多行为仅凭一时兴趣,很难坚持做好一件事。可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让学生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评价,更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只有家长督促到位,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我们在家长会上就如下几方面与家长进行了沟通:
1.阅读的意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经历“自主—自觉—自由”阅读阶段后爱上阅读,为他们的快乐人生奠基。
2.知晓目标:在一年级,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主动拿书读的习惯;扩大知识面,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3.保证时间:为了让学生们真正阅读,老师每天都会布置阅读作业,希望家长不要把这项作业当成可有可无的弹性作业。
4.及时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的字不多,应该根据所读书目选取拼音读本;他们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太少,但是爱问问题,想弄明白书中内容时,家长应该及时予以帮助。
三、讲究方法,情趣阅读
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指引。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具体来说,采用的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情趣阅读。
1.“精读”指的是关注课堂教学,即利用课文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常规的语文知识点训练,练习朗读,培养学生的基本的阅读能力——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和学习积累词语的能力;结合经验及生活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等。
赵镜中先生认为:语文老师教课文时,应该带领学生学会在知识的迁移中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内注意培养自己“教阅读”的能力。在“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们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课前,全组老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上课时,老师们听课,提出建议,又付诸于实践,实践后写教学反思。如此几个来回,我们的收获是:①“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学生学习阅读,教师首先得在平时细读文本、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爱上阅读;②虽然学生年纪小,但适当的同桌、小组间的合作阅读,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展示与检测的合作学习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能力;③给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定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以及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能力。
2.“泛读”则关注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同时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学会感激,懂得热爱生活,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位,打下文化底蕴,为人生奠定幸福基石。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
(1)“亲子共读”, 让读书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全组老师讨论设计了《我爱读书》的小册子,确定书目,设计积累方案,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的特点,每天把课外阅读当作一项作业布置下去,“读200字或者课外阅读20分钟”。从数量,或从时间上予以规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积累。
(2)“蒙学诵读”,利用早自习背诵《弟子规》、《声律启蒙》,每周一节课查漏补缺、适当讲解、检查背诵等。
(3)“师生同读”,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适时的指导,对于年级和班级必读书目,采用“读书会”的形式,两周一次进行全班讨论,如读完《木偶奇遇记》后,设计一些思考题,采用读书会的形式在全班进行讨论,再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
(4)“畅享绘本”,利用绘本资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两周一节课,先讲两遍后让学生复述,并能口头回答老师提出的2、3个问题。这样,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快速搜集信息、分析综合信息的思维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学期,我们还借助家长力量,充实了绘本的内容和形式,如“帝企鹅”就是把绘本与传统的“听故事”相结合起来,让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
(5)“同伴分享”,采用“故事表演”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分享读书的乐趣。
这些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四、多样竞赛,活动推动
“行成于思毁于随”,要让学生保持长久的读书热情,必须有活动的推动。
1.拼读比赛。在小学低段,拼音能够辅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2.特色小报。我们把语文课与品生课内容进行整合,如 “走进春天”、“奇妙的桥”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画和写中提高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上交小报后,同学间互相欣赏,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阅读喜报。每周,各班会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或者老师的检查,或者家长统计的字数来颁发“阅读喜报”,以此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4.读书节活动。学期末,年级开展“经典伴我行”的读书节活动,学生们在朗诵、吟诵、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明白了古诗、《弟子规》、《声律启蒙》、成语故事、《木偶奇遇记》等。不仅可以读,可以背,还可以唱,可以表演。读书节活动结束后,学生读书的热情更高了,对书更感兴趣了。
五、定期调查,及时调控
每个孩子的起点以及阅读能力不一样,为了避免在一年级就造成两级分化现象,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刚开始,我们把阅读要求定得比较高——学生能够大量识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明白文意等,在采访家长和跟踪调查部分学生后,我们就对这些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而是采取“因人而异”、“分层达标”的原则,这样反而让读书不再浮躁,更多学生的读书热情、读书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
【研究成果】
“情趣阅读”活动开展了一年,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们真的爱上阅读。
1.主动阅读。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94%的学生每天都能够主动阅读半小时以上;有92%的学生喜欢阅读见到的各种文字(如广告、标牌、电视字幕等)。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布置、家长的监督外主动阅读,这需要学生的阅读热情,需要他们对书的兴趣,初步达成“情趣阅读”的目标。
2.增加识字量。全年级两次尝试“不读题的考试”和“互相欣赏同学办的小报”,发现学生的识字量远不止一年级规定的识字量792字;68%的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甚至30%的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2000字以上。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5
【关键词】阅读习惯 兴趣 指导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1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0-01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对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7岁左右的一年级学生而言,要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渐渐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挖掘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课题。因为不管是年龄因素、心理状态,还是实际的认知能力,都会对一年级学生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天地。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针对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并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班级推广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对一年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很容易形成大家一起阅读的局面。但在推广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让目标更好地引导行动。笔者推广阅读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得让学生首先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阅读期待。通过阅读期待,学生就会通过阅读来进行自我探究式阅读,并激发学生体验和求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迈进阅读大门的愿望与行动的目标。
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例,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特意选用绘本图书作为入门之用。绘本里的图画美轮美奂,每页的字句不多,且带有拼音,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富有趣味。绘本很适合师生共读,边读边议,慢节奏地一页一页地看,学生这样看书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很轻松,很容易会产生阅读期待。绘本的封面设计往往别具匠心,如《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一书的封面,画了一只穿着破烂衣服的刺猬。看完图画,再读读封面上那几个字“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图文结合,意思简单明了,学生就发出一片会心的笑声。虽然没有人能估计到一本绘本的影响力有多大,但它足以影响人的一生或者某个习惯。但班级阅读活动如果只靠一本本绘本来激发阅读兴趣,力度不够,必须要确保足够的阅读时间,因此开设读书课成了最好的选择。每逢周四上午的语文课就是我们班的读书课,在这节课里,除了会背诵上周的诗歌,会有学生站出来读书给大家听,会分享这一周的读书心得或者共享自己最欣赏的一本图书。渐渐地,这节课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课,也是纪律最好的课。自从有了读书课,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明显高了很多。有时候,看到学生们利用课间活动的十分钟,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看图书。一个学期下来,图书角的七十多本图书已经被学生“啃”完了,有的书还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事情比看书更让学生高兴的。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将阅读延伸到家庭,让父母陪着一起读一些有趣的书。由此可见,充分挖掘学生的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以班级阅读活动为主要载体,培养并增强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措施。
二、加强对一年级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一方面是因为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阅读方法,产生持续性阅读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尽快尽早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要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好阅读活动,要利用好时机,用心去跟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有一次,安排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看课外书,一分钟之后开始有一个声音在轻轻地朗读课外书,紧接着出现两个,三个……听,这声音真美妙啊!我旋即脱口而出:“读书和看书是不一样的,读书是用嘴巴放声朗读文章,可以把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别人。但看书是用心朗读文章,用心体验文章的世界。”这是我自己阅读书籍的感受,我不仅指导学生感受朗读与默读的区别,也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学生。对于一年级学生,在阅读时与其长篇大论地介绍阅读方法,不如实实在在地传授做法,告诉他们一些阅读书籍时的细致感受和具体做法,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喜欢跟学生一起阅读,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学生阅读的方法,把我做旁注、附注的方法也告诉学生,如在什么地方有疑问,阅读以后感觉是怎么样的等,慢慢的学生也会跟着教师来做,并经常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师生有互动,而且学生之间也有互动和交流,学生就能尽快尽早地养成阅读习惯。
不仅如此,阅读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书读了不少,时间也费了不少,可是读过之后却没留下什么印象;即使当时觉得很有收获,过些日子,印象却又模糊了;等到写作需要时,想又想不起来,找又很难找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读书时动了笔墨,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年级学生,只要求动动笔,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写读后感,一两句话就够了,也可以模仿刚读到的文章写一两句话;还可以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以养成读书必动笔墨的习惯为主。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更专注于阅读,减少受外界影响的几率,提高阅读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形成合力,并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种子深入到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之中,让阅读之花在文学修养这片绿洲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张红侠.与阅读共舞,伴着书香成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4.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6
一、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从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内写一句话。在学习《一只小蜻蜓》-等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
二、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
(二)摘录妙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三)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常说口里顺,常写口不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学到了写作方法,如何才能变为自己的能力,写日记是最好的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想说的用一句话写出来,逐渐到写一段话,二年级开始,我要求学生写命题日记,扩大日记范围,可写人、记事、描写景物、动物,心得体会等。几类日记变换着写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日记还要及时评改,发现好的予以鼓励,并提供给全班同学评论或抄在墙报上供大家欣赏,哈经常评选优秀日记,真正使写日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