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体育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1
关键词: 几丁质 体育 应用
1 几丁质研究的意义
1.1几丁质的由来
几丁质(chitin),又名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自然界中几丁质大多是与各不溶于水的无机矿物及蛋白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软体动物的内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之中。几丁质的化学结构与纤维素非常相似,故又称为动物纤维素。由于它是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化学稳定性,天然无毒,使它在工业、农业、医药、国防、体育、食品、化妆品、环保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被医学界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要素”。
1.2几丁质的研究概况
由于几丁质特殊的生理机能不断被发现,引起全球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重视,每年有关几丁质的开发的论文上万篇,全世界从事几丁质开发的企业已达上千家。几丁质的研究开发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科技领域和获利颇丰的新兴产业,几丁质的研究开发及其商业产品已出现了全球竞争趋势。但是调查表明,有关几丁质在体育中的应用的研究并不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对几丁质认识的深入,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几丁质产品在体育领域中问世。
2. 几丁质在体育中的作用
几丁质其产业渗透性之大,应用领域之广,获利之丰厚均超过其他资源产业,预计若干年后将形成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几丁质在体育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2.1治疗体育创伤
体育运动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经常会出现各种疲劳和伤病。实验证明几丁质具有免疫活性,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促使机体细胞生长,调节凝血功能,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软骨,预防组织粘连,促进骨修复,修复神经缺损,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强化人体免疫等功效。
在新型卫生敷料中几丁质也大有作为。几丁质能制成可吸收手术缝纫线、人造皮肤、止血棉、止血纱布、过滤材料等。这种敷料用于体育运动中的创伤、手术后创口、体表溃疡、烧烫伤等可促进创面愈合,有消炎除臭,抑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作为能够快速消炎止血的最佳产品。
如果几丁质产品能大量投入生产使用,它将给饱受体育运动创伤折磨的运动员带来福音。
2.2健康食品
临床人体试验证实,几丁质会改变血液中胆固醇组成,增加HDL降低LDL,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预防高血压、脂肪肝,降低油脂吸收,相对降低热量吸收,有利于减肥。几丁质与膳食纤维的结构相似,有促进排便,预防大肠癌等功效,所以在减肥过程中是不错的营养补充物。如果对几丁质进行开发和研究,对于运动员来说,将是今后最好的健康营养食品之一,将会显著地增强运动员体质,提高成绩。
2.3体育服装
当今竞技体育服装科技化已成为重要趋势。目前国外已有许多高科技含量的运动服装应运而生。如:奥运会出现的鲨鱼皮游泳衣,澳大利亚运动员使用的速达服,美国长跑运动员使用的强力袜等。这些新式竞技服装都运用了新型材料和高科技手段,从而保证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良好发挥。
目前我国在竞技服装的科技开发上还较落后,进口服装又不完全适用于我国运动员。如: 2000年奥运会我国选手不适应鲨鱼皮游泳衣。而在同年5月,澳籍选手索普已使用这种新式泳装创下3项世界记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基本上选手都选择了鲨鱼皮游泳衣,而我国选手吴鹏还不适应鲨鱼皮游泳衣。面对我国在竞技服装科技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加大竞技服装的研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表明,几丁质无色、无味、无毒、耐晒、耐热、耐腐蚀、不怕虫蛀,具有许多天然的优良性能。通过特殊的化学方法对几丁质进行改性,制成纺丝液,用常规纺丝方法制成具有抗菌性能的几丁质/粘胶共混人造纤维。该纤维除了具有粘胶纤维的优良性能外,还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第一,纤维具有低刺激性、高保湿性、柔软性、细菌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生物降解性,因此纤维能以其更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功能投入到内衣面料和服装面料的生产中。
第二,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改性成分具有微细的小孔结构,有毛细管作用,吸收的汗液可以迅速散发,使细菌不易附着滋生,从而增强了它的抗菌作用。
第三,纤维的染色性能得到改善,由于在稀酸溶液中改性成分带正电荷,可以提高阴离子染料上染速率和固色率,对日晒牢度和水洗度有所改善。织物在印花染色后再涂上一层含几丁质的固色剂,可使织物不褪色,改善色调,提高染料的附着牢度。
第四,纤维织物的抗折皱性能得到提高,由于改性成分增加了纤维无定形区的强度,故织物的抗折皱性能大大提高。
如果利用几丁质的特点,研制成体育运动服装将有广阔的前景。
2.4环保产品
几丁质是一种环保纤维源,它除了优良性能外,而且不怕虫蛀和碱的侵蚀,可生物降解,有望成为塑料的替代物。在体育创伤中,用几丁质制作的卫生产品,方便实用效果好,废弃后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因此用几丁质制成体育运动用品, 既环保,又牢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产品。
2.5资源开发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资源的快速消耗,开发资源是当务之急,几丁质是未来市场的重要能源之一。几丁质每年自然界合成资源可达20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目前所知完全可利用的几丁质至少也有几十万吨,但是现阶段已利用的仅仅为几千吨。分析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可能就是该物质的制备提取过程的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有关人士进一步地开发和研究,使几丁质为体育事业服务,让它真正成为人类取之不竭的生物资源。
3. 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从研究还是实用角度,几丁质的应用前景已渐成气候,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高科技带来的新技术让几丁质更有用武之地。但目前国内几丁质产品并不多。考虑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对几丁质产品的研究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可以确信,几丁质化学的蓬勃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给体育事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奕.几丁质、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58~60
[2] 谷晨.竞技运动服装的科技化趋势.体育科学,2002,(1): 69~71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2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体育经济 经济增长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更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体育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休闲体育概论
1.体育休闲的作用
体育休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并举的手段。体育休闲重视人与自然的结合,它是在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之外,强调参与和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现了人类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从事体育休闲可以使人在趣味无穷中发展个性。趣在于情,江南水乡的柔美之情,万里海疆的壮丽之情,广阔草原的豪放之情,雪域高原的神秘之情……都会在体育休闲中得到加深。在名山大川之中,可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得到彻底的放松,彻底的解放。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体育休闲之中。
2.体育休闲经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需要。参与体育活动,既强身健体,又放松身心。“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快速发展,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体育赛事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休闲市场空间巨大,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体育休闲经济已成为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世界已经出现过4次分别由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经济变革的浪潮。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未来15年内,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以会展、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艺术欣赏、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即第5次浪潮。休闲产业会在2015年前后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50%的份额,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的体育休闲活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是对体育生活方式最好的一次推广和普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以体育休闲为核心的市场,蕴藏的潜力就超过数千亿元,这是权威机构在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进行体育市场在考察后所下的结论。
四、休闲体育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0000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可观的。具未来学家预测,2015年前后,部分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英国为例,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是24亿英镑左右,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5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极大地刺激了旅游、航空、水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的销售。
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的创立者”的朱树豪,通过在深圳建设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度假村项目,仅仅6年就赚了38个亿。精明的商人早已盯上了体育休闲这个黄金产业,搭上体育休闲产业这班车。如果放眼于机动车类运动、登山设备专营店、滑冰、滑雪一类新兴的体育休闲项目,也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体育产业总量目前仅有数百亿元人民币。现阶段中国体育的消费需要和能力仍处于积累阶段,预计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消费能力会实现加速释放,中国的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五、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体育产业结构单一,门槛过高的问题,价格过高让一些消费人群有心无力的问题,再如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中体育竞赛表演业所占比例较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各种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指定产品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欠缺的问题。好在2008年给了我们一个超级的巨大舞台,既给了我们开拓的机会,也给了我们改正和发展的良机。
六、结语
体育休闲已经大踏步地走进中国民众之中,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已经尝到甜头,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购物为一体,具有体育特色的产业已悄然兴起,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体育休闲开始成为百姓的时尚消费。
参考文献:
[1]崔庆霞:浅谈我国休闲体育[J], 中国市场, 2007,(52)
[2]张智辉:北京奥运会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7,(04)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3
(一)优化城市软环境
一项大型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会吸引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生活及习惯的参加者、观看者和旅游者,这就要求举办城市必须大力发展各种民俗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发展,加深不同民族、种族、文化及社会等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联系与友谊。可见,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可以更好地展现举办城市的整体风貌、市民精神,对于当地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等都将发挥很大的助推作用。
(二)推进城市再就业进程
一项大型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解决和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还可以为200km范围内的地区增加无数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秦皇岛市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在拉动城市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是因为,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相应的带动了就业及其发展。
二、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对城市文化的推进作用
(一)提升城市的形象
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宣传作用与效果都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秦皇岛市举办国际龙舟比赛,要积极借助赛事的吸引力,充分利用电视转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秦皇岛市的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等新闻媒介,都可以及时地把体育赛事的具体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如今,一些城市更是把举办各种大型民俗体育赛事作为城市营销的有效手段,在逐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特色、民俗以及形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增强民众凝聚力
任何一项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其举办城市都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化、艺术及民俗表演,通常都要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演艺明星等到场助阵,以期达到吸引更多游客、观众的目的。我国各地为了迎接各地游客、观众的到来,都纷纷加强对本地居民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交、礼仪、文化及民俗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做不仅促进了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及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各种文化、民俗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必将极大地激发地方民众的骄傲和自豪感,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及活动自身的意义及作用。
三、大型民俗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推进作用
(一)促进城市旅游快速发展
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比如,F1落户中国以后,在2004年到2010年的比赛活动期间,吸引了近10万国内外游客,加之每年举办一次车赛,这些都可以带来10亿元的旅游消费。每当举办F1体育赛事,使方圆200km以内的旅馆、景区及餐馆等几乎爆满,由此可见,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旅游业无疑是巨大的拉动与助推。而在秦皇岛市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可以使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也能对秦皇岛市的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带动零售餐饮全面发展
在秦皇岛市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可以促使该市星级旅游景区、餐馆等餐饮业先后推出一系列的优惠酬宾活动,并以此来招徕顾客。这对于成千上万的外来参赛者、旅游者及观看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福音。这样一来,秦皇岛市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必然使得了该市的旅游餐饮业日益火爆起来,也大幅度拉动了其他各种商品及服务的逐步攀升。
(三)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知道,举办任何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往往都离不开电视等媒介的支持、配合和参与。由于现代电视转播、网络技术等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得了大学民俗比赛的现场、信息等能够随时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积极参与其中。而利用电视转播、网络技术等及时转播大型民俗体育赛事活动、信息,在插播广告后还能获得数额不菲的收入。此外,也可进一步提高厂家、产品及服务的知名度,进而逐步扩大产品销售的数额,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如广州市举办九运会以来,该市的房地产上升了40%以上。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4
论文摘要:阐述我国竟技体育职业化、院校化发展的动因,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促使现代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使得竟技体育自身价值进一步提高,竟技体育又逐渐渗透到国家普通高校和专业体育院校中,得到蓬勃的发展。随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竞技体育管理主体,改变了过去由政府部门单一管理主体的模式,出现了职业化、院校化等共同发展的竟技体育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体育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体制由原有政府型逐步向“政府一社会”型发展,最终将转变为完全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一种模式。近年来,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出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之势,出现了多种不同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及相应的多元管理主体。笔者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以此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社会学依据。
1、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动因
1.1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我国加人WTO,对外开放进人新阶段,表现为由政策性开放走向制度性开放;由局部的开放走向全方位的开放;由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开放走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全面的产业开放。体育事业在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中属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范畴,那么在这种改革趋势中,对我国体育体制中原有的一些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体制就必定也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具体到现行竞技体育体制而言,只有对其进行改革才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选择,并将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来看,我国的体育事业长久以来一直是“政府管理型”体制,顺应政府职能转变,近年来体育系统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严格地说,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方面,改革的力度、深度还未能触及竞技体育体制的根本。从长远看,为了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能够尽快地走出改革带来的负面震荡,作为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就应尽早地让竞技者事业的相关资源进人市场,只有这些资源在市场的运动时间越长,才越有可能实现均衡、合理的配置;而体育主管部门则需为这种竞技体育市场化发展制定规则,并为之服务。
1.2商品经济体制下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
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世界文化的大交流。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单一的奥运会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出现了许多单项体育项目逐渐向职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足球世界杯赛、国际汽车一级方程式大赛都已成为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运动。国家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政府导向作用、各种媒介的广泛宣传,使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体育就是竞技的单一观念,将竞技与休闲、娱乐、健身有机结合,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中去,将体育的竞技、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和社会时尚。因此,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竞技体育队伍的职业化,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竞赛组织运营的市场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社会现实。
1.3人们体育消费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前20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主流目标,已进人了迅速提升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产活动方式的变革将使体育的功能、形式和内容都随之发生变化。体育的性质发生改变,各国都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以促进休闲运动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开始了5天工作制,每年的“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都有利地推动体育消费的发展。
我国城镇居民收人的迅速增长,使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摆脱了以生存资料为目的的生活理念,群众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体育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强。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增长率随家庭收人、个人收人的增长呈总体上升趋势,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职业竞技体育市场的开发集聚了经济能量和社会消费的基础。
1.4职业竞技体育市场的逐步开发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娱乐、休闲形式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随着体育产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市场的主客体出现,体育健身、竞赛表演、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用品等体育市场应运而生,其中与竞技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技体育的巨大市场和经济价值正在被开发和利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也通过市场开发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政府之外的发展资金,缓解了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职业竞技体育市场的不断开发亦将进一步巩固和推动了职业俱乐部管理主体的发展。
2、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的动因
2.1“院校化”是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之一
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结合有着历史渊源,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将体育与教育结合在一起。纵观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必须同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素质(包括体质)等相关因素的普遍发展相协调。竞技体育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客观上要求竞技体育应以经济、科技、文化为基础,走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道路,将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立在融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体育普及为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实现竞技体育“院校化”。
2.1.1“院校化”是实施“科技兴体”的一项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出于我国体育科研机构分散、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导致科学技术与体育运动实践难以紧密结合,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充分发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和体育院校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建立科训一体化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可以有效解决优秀运动队科学训练的集约化管理问题;体育技术市场培育问题;重点训练基地和优秀运动队的科技建设问题;高水平、适用性强的科技成果开发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问题;以及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水平问题。因此,竞技体育向“院校化”的战略转移,将会极大地调动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的科研力量投人到竞技体育战场,并会给高等院校各学科教师带来更多的直接为运动实践服务的机会,切实解决和突破一些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2.1.2院校运动员已成为竞技体育领域的生力军
我国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国家为探索一条培养有文化的高水平运动员之路,加速奥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解决在役和退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问题,决定在原国家体委直属的6所体育院校创办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实施“亦读亦训”的培养方针。随后经原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科学论证,将运动训练学专业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本科教育正式专业,实行全国招生。各体育院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迅速组建了竞技体校和运动训练学系,将竞技体校的专项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专业办学进行了有机结合与衔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本科一条龙的“亦读亦训”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后的20多年,各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学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竞技运动项群,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重竞技项目,上海体育学院的摔跤、拳击、武术、击剑等项目,武汉体育学院的水上、武术项目,沈阳体育学院和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冰雪项目发展迅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亚运会、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争光。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全国57所高等院校内试办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队以来,到1990年已正式成立了田径、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5个单项体育协会。CUBA联赛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内已形成巨大的影响,近一两年来,大学生足球联赛也在迅速推进,其它项目如跳水、艺术体操、拳击、健美操等也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发展前景广阔。另外,一直以来作为奥运金牌榜上金牌大户的中国跳水队同清华大学的联姻,成为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代表。
2.1.3“院校化”可为运动员“二次就业”打下择业基拙
竞技体育“院校化”是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工程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省、市运动队的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大多数由劳动部门分配到企事业单位,从事非体育性质的工作。随着我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大批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运动队,成为运动队在编制、资金、住房等方面的巨大包袱。面对已走到尽头的统分政策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专业运动员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尽管一些优秀运动员退役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但在人数众多的运动员队伍中只是凤毛麟角。同时,竞技体育向“院校化”战略转移,也可为广大现役运动员获得学历教育和文化知识提供了机会,使运动员在从事专业训练的同时接受较系统的高等教育、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退役后可在较宽范围内就业,不仅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改善优秀运动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心理素质和思想修养,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2.2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推动高校管理主体的发展
2.2.1高校进入高水平竞技体育行列的主客观条件
由于国家的长期投资,高校积累了开展竞技体育训练所需的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和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体育教师两种资源要素,使高校承担一部分竞技体育训练任务成为可能。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对外交流的层面趋于丰富,国际间的交流增多。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重返奥运会,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手段,更广泛参与到国际竞技大舞台上。然而,繁重的竞技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财政压力,使得体育部门单独承担国家竞技体育任务的困难程度加大。与此同时,教育部门本身也面临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种国际高校竞技体育交流的需要,这种形势也促使了教育部门应尽快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参与国际竞争。
从1986年4月一1987年,原国家体委陆续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4个有关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法规文件,并正式批复了清华大学等51所高校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院校,把培养高水平的运动人才,组队参与国际竞赛和体育交流,提到了高校体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规划》颁布后,使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目标明确针对奥运争光战略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2年3月教育部又给6所大学下放专业设置权力,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均给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的保证和宽松的环境。
2.2.2高水平竞技体育文化价值增强了高校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
竞技体育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效的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也是社会大文化中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精神,通过开展竞技体育活动,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比赛当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而竞技体育文化的精神能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体现出来,正确地引导体育文化活动,以使校园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竞技体育同时又是提高大学知名度的一种手段。竞技体育管理走向多元化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政府积极支持、鼓励普通高等院校以自身实力建立相应的竞技体育项目。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普通高等院校竞技体育得到充分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大幅度的提高。在此情况下,普通高等院校所承办的CUBA联赛、大学生女足联赛、清华大学跳水队等竞技体育得到社会媒体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同时众多商家对CUBA联赛的赞助也充分体现了其商业价值增强。社会各界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广泛关注,无疑是对竞技体育的又一管理主体—高校加大体育工作力度注人了活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之间也产生了从生源到就业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各高校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各高校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实力,广泛宣传自身的办学理念,提高社会知名度,因此,竞技体育给高校提供了一个媒介和一个充分展示、宣传自己的舞台。
2.3体育院校的管理主体多元角色地位
2.3.1办学职能的逐步转变
高等体育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为主要办学职能的教育机构。体育院校调整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单一系科院校,1980年全国体工会提出“创造条件,把体育学院办成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后,原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先后成立了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体系相结合的试验田和三结合基地的试点。各体育院校积极探索“亦读亦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的高水平运动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的环境下,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体制改革,对原属体育院校只保留1所,其他院校下放到地方,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地方政府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各体育院校为适应不同阶段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确立了以体育教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特色,服务全国,服务地方的办学指导思想。
2.3.2发展竞技体育是突出办学特色的要求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对直属体育院校进行体制改革,已下放的原直属体育院校面临着全国体育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又要面临国际体育教育机构进军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我国体育院校由于发展基础的原因,过去更多地强调和突出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对行业专业性特点重视不够,而与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资的办学力量相比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体育院校要跨出以师范教育为基础的办学模式,把体育院校办学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自己在体育领域的主力军作用,《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给体育院校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突出以体为本、办出竞技体育特色,是体育院校发展的需求。
2.3.3发展竞技体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体育院校仅有北京体育大学是部属院校,而其它院校均为地方所管辖或以地方为主的共建院校。因此,体育院校面临着既要承担国家奥运任务又要为地方体育事业服务的要求。从体育院校竞技项目设置目标重要性的调查可以看出,体育院校运动队项目的设置,主要考虑因素是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最高目标制定和实施全运会及大运会目标。
在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强劲发展形势面前,体育院校事业发展面临着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因此,从体育院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来看,在加强体育教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人才培养的同时,体育院校应十分强化其竞技体育功能,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为提升所在省、市竞技体育竞争实力作出贡献。以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对体育院校办学的支持,同时瞄准奥运会这一最高目标,强化造就“国字号”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和输送力度,进人国际竞技舞台和竞技市场,提高国家投人比重,在认真履行既为地方服务又为国家作贡献双重职能的作用下,充分体现体育院校的办学性质与特色,促进体育院校整个事业的发展。
3、结论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5
【关键词】竞技体育;伦理;利益;价值
伦理道德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反应,是在一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竞技体育伦理是伴随着大众体育向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并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是人们在竞技体育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伦理和价值标准。
1.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伦理概念界定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超越人类自我极限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由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组成,这两部分虽然都是以身体联系为基本手段和方法,但是他们的对象、目的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力又有本质的区别。大众体育强调健身和娱乐;但是竞技体育所强调的是胜负的法则和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竞技体育概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体育的组成;训练、比赛;发挥人体极限运动能力,挑战自我;创造优异成绩,夺取胜利。[1]
2.当前竞技体育伦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功利性,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些运动员、教练员、组织管理人员违背竞技体育伦理精神,不择手段提高运动成绩,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2.1 挑战极限威胁运动员的身心底限
人类通过竞技体育不懈追求的目标是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全面的发展自我,不断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不能忽视的是,超越极限会造成机体的机能与竞技能力之间的失调,使整个机体和心理引起紊乱。就在北京马拉松赛猝死两人后不久,肯尼亚人切雷诺紧接着倒在雅典的马拉松赛场上,在同一天的澳大利亚铁人三项赛上,一名37岁的运动员也在铁人之争中扑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隐蔽性强的伤病也很多,特别是体操运动员,如局部负荷过重,易损伤关节,这可能导致在10-20年后患关节病。
2.2 重复单一枯燥的训练
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劳动从体力向脑力转化,在劳动者中出现了脑力劳动者为典型的运动不足。另一方面,对运动充分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而言,要想在竞技体育中获得胜利,不仅要有技能的竞争,还渗透着技术的竞争。在技能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资质相当的条件下,从小别无旁骛的人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丁俊晖就是典型,这个从小就一心一意打斯诺克的青年,拿下了中国第一个斯诺克世界冠军。而在学业方面,他留下的空白同样令人惊讶。在某项技能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为了追求运动成绩,竞技体育的技术竞争也愈演愈烈,甚至不惜采用伤害运动员的技术和手段,这显然也有悖初衷。
2.3 兴奋剂和高科技运动装备的滥用
近年来,兴奋剂的使用在竞技大赛中层出不穷,田径、游泳等对身体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赛场更成为兴奋剂的重灾区。兴奋剂的使用不仅欺骗了观众,而且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其造成使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患糖尿病、心脏病概率增加。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因为使用非法药物与方法会让使用者在比赛中获得优势,公平竞争意味着“干净的比赛”,正当的方法和光明磊落的行为,使用兴奋剂既违反体育法规又有悖于基本的体育道德。[2]另外,竞技体育中的不公平还体现在高科技的应用上,运动成绩的提高离不开高级专业装备的辅助。但是,高科技应用到什么限度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当今,竞技赛场上出现这样一个趋势,即运动成绩的取得越来越违背了不借助外力的本质,如果两个身体天赋和训练水平相当的运动员,采用更高科技装备的那个肯定获胜,甚至实力水平不高的运动员也能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高科技装备的使用造成新的不公平,年轻运动员在没有取得好成绩之前得不到大公司赞助,贫穷国家运动员也没有财力购买高科技装备,他们在同发达国家和已成名的运动员同场竞技时取得超越变得更难。
2.4 竞技赛场被政治势力和民族主义者利用
和平年代,竞技体育赛场被誉为“不流血的战场”,其成为继政治,经济,文化后又一个各国家或民族展示自身实力的舞台。世界各大体育组织,如奥委会、国际足球联合会、国际田联等,把摆除政治势力的干扰作为自己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这是一个几乎不能实现的目标。重大赛事的举办无外乎在大国中的大城市举办,他需要大国的支持与配合,对大国有极强的依赖,正基于此,竞技赛场容易被大国政治摆布。另外,由于大型竞技赛事的高关注度和世界影响力,这给某些小国和种族主义分子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舞台,他们利用体育赛场打标语、喊口号,宣传种族优越论或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如2012年英国奥运男足三、四名决赛结束后,韩国运动员朴种佑打出“独岛是我们的”横幅。这些都与竞技体育和平、友好、交流的伦理精神相违背。
2.5 故意曲解规则、规避规则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精彩和正常秩序,并维护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但规则很难做到完美,因为他是随着赛场上的新问题而不断修正的。另外规则对道德层面上的问题也很难起到作用。如伦敦奥运羽毛球赛场实行小组赛制,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利用规则故意输球,违背了竞技体育全力以赴的精神。足球、篮球赛场规定不能恶意侵犯对手,这样假摔、造犯规便成为每一个职业运动员的必修课。另外,运动员的改年龄问题,改职业问题如体操运动员把年龄改大,国青、国奥运动员把年龄改小,职业运动员做假大学生身份等现象时有发生。
3.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解决
竞技体育伦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合理的竞技体育伦理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体育道德评价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个体内心活动等方式,对体育运动主体的行为、品质和动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和褒贬态度。竞技体育中技术运用的合理的体育道德评价机制,包括竞技体育中技术运用的基本伦理评价标准的确立,评价客体对评价主体道德权威的认可,评价客体的确认等等。尊重生命、增进健康、扩大参与、公平竞争和促进和谐等伦理准则应成为基本的伦理评价标准。[3]任何对此违背的行为都应该被视为竞技体育中技术运用的不道德行为。树立严格的体育道德奖惩机制,对正当应用体育技术和不断开发体育技术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和组织参与人员要予以精神的奖励和物质的肯定,对不道德的技术运用和开发行为主体实行制裁,包括罚款、禁赛甚至驱逐,这是伦理制度保障的最后关卡,也是对竞技体育主体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伟,魏万珍等.体育道德论[M].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6
1研究背景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趋势对实体经济具有巨大影响。金融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关注二者的分离,并研究分离原因,试图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实体经济不仅影响金融经济水平,而且影响金融经济质量。此外,金融经济靠实体经济来支撑。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柱,金融经济就无法平稳发展,无法促进经济发展[1]。(2)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反作用力。从某一方面来说,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金融经济源于实体经济,金融经济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金融经济主要是通过贷款、投资券等一系列方式来促进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造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3.1两种经济发展不均衡
两种经济之前是互补的,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且分离的趋势更大。这一现象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由于这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同,金融经济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如果长期按照这种形式发展,金融经济将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分配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出现,最终导致大量资本流向金融经济市场。此外,实体经济对金融经济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被大大减弱,发展经济所需的基本动力和创造力不足,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2]。
3.2相关制度不健全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关经济制度不完善。由于很多国家逐渐取消了对金融经济相关制度的控制,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得国际资金流动性增加,同时大量的资本进入金融经济,使国内外的贸易总额增加,在引入大量国外资本的同时,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应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3]。因此应该结合当前形势,根据金融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
3.3经济度量不准确
经济度量是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和实际发展情况。然而,随着金融经济不断发展,实体和金融两个经济体开始分离,对经济的计量明显不准确。以金融市场为例,有很多资本家利用市场价差来获取利润。大量资金逐渐流入金融市场,提高了市场上金融产品的价格。影响金融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中的利益,而不是实体经济。由于金融市场上很多活跃的资金和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与其真实的价值不对等,使得金融经济出现了表面繁荣的虚假现象,因此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就容易被忽视。此时,经济度量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经济总数值不能确定。
4规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办法
4.1利用宏观政策进行调节和控制
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轨现象严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要想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稳固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节。要想使宏观政策在调节和控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金融和实体经济不协调问题,就要注意以下3点。①明确二者的关系以及各自所处的地位,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金融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②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促使实体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反过来也会使金融经济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③整治市场秩序,政府部门起带头作用,通过颁布政策和法规达到约束和规范的目的。
4.2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脱轨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比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慢,导致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的出现,其根本解决方法是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力度。而阻碍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资金筹集方面。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筹集不仅成本高,而且筹集渠道少。因此要想使实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采取一定措施使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提供保障,而且可以在降低资金筹集成本的同时提高收益,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速度。②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中,弥补其在发展方式上的不足。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支持性举措,可以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帮助,使得实体经济发挥出原有优势。
4.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政府应该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使实体经济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为两种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放宽货币以及信贷政策。为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这些制度中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放宽货币以及信贷政策可以使金融经济支撑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速度,比如适当下调贷款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
4.4促进金融经济自由化发展
由于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发展更快,因此要加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度。在两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统筹兼顾,在加大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金融经济达到自由化发展。在金融市场领域,应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减少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管控,最大程度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