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体育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体育制度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1

关键词:体育市场化 制度规制 改革

引言

体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正越来越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体系的传播。与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和目标相一致,我国体育领域也正亟待制度改革、路径创新,体育市场化是建设体育强国,放大体育关联效应的根本改革方向,也符合我国确定的发挥市场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改革方向,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多。当前我国的体育发展正处于从计划模式(举国体育)向市场化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满足基本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如何实现市场化、实现“行政管体育”与“市场办体育”的分离成为体育改革的突出难题和重点。

我国体育制度演变、特征及体育发展空间

(一) 我国体育制度阶段性演变及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制度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滕占强,2013)。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国家施行计划经济体制,统揽体育资源分配,地方政府被动接受中央政府统一计划安排,“举国体育”是其根本特点,较少考虑体育投入产出问题。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底初,我国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改革有所进展,体育部门明确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改革方向,体育事业也有了突破性进展。第三个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改革,以“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为核心”为目标,更加明确体育的主要任务,体育组织架构更加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当前,体育领域即将面临第四个改革阶段,以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为基本导向,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随着时间变化,我国体育制度演变与体育发展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见表1)。

(二)我国未来体育发展潜力与空间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体育需求更加多元,迎来巨大发展空间。一方面是体育市场潜力巨大。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另一方面是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体系空间巨大。当前国际体育主要是西方话语体系,多民族、多元化的体育生态趋向单一化,而这显然不符合体育发展客观规律,多元化发展是体育发展的最终状态。我国体育话语体系正在逐步树立中,且我国体育发展特征与西方大有不同,能够融合多元体育文化,在体育大国的基础上,未来增强体育国际话语权,促进国际体育多元化发展存在巨大空间。

然而,与巨大的体育市场发展前景相比,我国当前仍然突出以行政主导,政府管体育、政府办体育的模式与改革要求是不相互适应的,尽管已采取多种措施,但效果甚微,这就要求分析当前体育发展模式的弊端和未来改革的路径,本文即试图从政府制度规制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政府体育制度规制现状及特点的理论分析

(一)体育行政审批权未充分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育局保留9项行政审批权,但仍然保留大型赛事审批权。该项权力直接涉及深度市场化,影响甚大。首先,政府以“看得见的手”影响本可以由市场来调配的资源配置,在制度上形成垄断和办赛“门槛”。在体育赛事需求迅速扩张的条件下,抑制了市场主体的办赛可能性,使得体育消费呈现“哑铃”型,即一端是成本较高的大型职业赛事,一端是完全免费的群体活动。大量中小型成本的赛事由于办赛“门槛”被放弃,而这正是体育产业中实际参与人群最广泛的领域。其次,围绕体育赛事审批而引发的管理费或审批费的收取和使用容易成为“寻租”空间,赛事管理缺乏规范和透明度,随意性较大。

(二)体育资源资产经营及再资本化未充分改革

政府对体育资产包括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国家投入培养的运动员、体育项目品牌等有形与无形资产拥有产权。在传统体育资产产权制度下,行政权与所有权合一,从而体育资产权属缺乏人格主体,体育资产如何保值增值成为沉重问题,如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品牌经营、体育明星经营等资产无法保值增值甚至亏损(成会君,2005)。一方面,体育资产与其他类型国有资产一样,政府部门是把国有资产当做实物形态来保护它、维护它,注重实物形态,控制资产本身,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思维模式,而忽略了市场经济注重价值形态,调节资本的巨大效应,因为只有资本的运动及其扩张而不是实物形态的规模扩张,才能实现价值保值增值(文宗瑜,1996)。另一方面,按照资本效率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的要求,在国有体育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落实明确的投资主体,建立更为有效的委托--关系,从而盘活国有体育资产,使体育资产存量以资本形式流通起来,实现国有资产再资本化,这在我国体育资源资产经营中还少有尝试。

(三) 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市场秩序构建

地方政府竞争对市场秩序构建至关重要,本身也构成参与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同时其行为通过影响要素流动及相关市场主体的行为来介入市场活动(周业安等,2004)。在体育市场的竞争中,政府竞争反映在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等横向和纵向竞争。特别是在纵向竞争中,上级政府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赛事资源、体育人才和设施资源等相关资源分配来调控地方政府的行为,另一方面设置一系列绩效考评制度来约束地方决策。地方政府为达成目标 , 一则通过和上级讨价还价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二则通过各种手段和其他地方政府竞争,以获取更多的资源流入。如果地方政府技术、制度安排面对市场的能力有限,在上级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采取非市场竞争手段(如地方保护主义),甚至可能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以及对上级政府进行欺骗。这些手段显然会扰乱整个市场秩序。另外,政府拥有的体育资源、行政资源相对较多,还可能通过行政手段等直接限制或打击民间的竞争对手。

(四)体育行政管理与监管机制缺失

首先是政府行政管理权限缺乏监管机制,各级体育组织权责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当前的体育管理具有较强的行政垄断特点,体育部门同时承担了审批、执行、监督、评价职能,决策权力集中而缺乏监督,如我国的体育行业协会只是行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在运动员资质管理、决定权、违规违纪处罚权、赛事的组织、管理权、联赛的所有权及收益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排他性特征,与国际体育行业协会有着明显不同。运动员、俱乐部、企业主体等基本没有话语权。其次是体育管理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刘志民等,2009)。我国体育领域中利用的法规很少,主要有《宪法》、《体育法》等相关条文以及行业管理法规、制度条例共同组成,多为行政法规范畴,监管力度有限,而民事、刑事法规中的相关法律条款在体育领域中应用还不广泛,从而在调节行政办体育、管体育,社会办体育的各种矛盾中缺乏有效监管。

体育市场化改革路径的建议

(一)试点审批权限下放,由点至面探索改革

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有利于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调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双方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主体活力。可以先行试点下放审批权限,渐进式推动市场化改革。体育系统相对于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在结构上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单一性和相对的封闭性,有利于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对其他领域的影响较小。可考虑将办赛审批权限、运动员和体育资产管理与经营权限在一定层度和部分领域率先下放,积累经验,科学评估,成熟一批推出一批。

(二)率先放开中心城市改革,由发达至欠发达区域逐层改革

市场化改革要落实到具体区域,首先可落实至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特别是作为第一梯队的国家中心城市。东部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经济中心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都相对较高,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区体育市场已经较为发达,在多个体育领域和项目上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改革的成本相对较小。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还较弱,对于支撑体育发展的保障能力等方面还不足,且市场活力、商业化需求较东部地区滞后。因而,率先放开中心城市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市场化改革,再逐步推向中西部地区可能是适合的改革路径。

(三)率先推动优质体育竞技资源的全面市场化、职业化,释放辐射能力

当前,体育各细分领域全面市场化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率先推动能够获得丰厚市场回报的竞技体育领域,如大型赛事足球、篮球、网球等主流项目改革,以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为主要目标,减少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行政干预,赋予社会组织充分的组织权限和规则制定权限,以职业赛事、国际赛事为纽带,吸引国际高端体育要素如人才、中介经纪企业、营销机构等广泛参与,释放竞技体育的辐射能力。

(四)主动培育市场主体,由行政约束转向政策制度激励

未来应着重转换观念,积极扶持和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和经营,要重点培育体育实体机构如职业俱乐部、单项赛事组织。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体育营销网络,培育体育中介、体育经纪、体育科研等主体。重视新媒体时代的体育全媒体体系的构建,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平台作用,提高我国体育的话语权和舆论主导劝。

(五)推动经营模式转变,实现市场化运作

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盘活资产效率,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摈弃传统的政府投资、经营、管理的“一条龙”模式,大力推进政府为辅、社会为主的开发运营模式如BT、BOT、BOOT等,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促进体育资产资源的再资本化。摈弃只限于做大规模、做强形态的实体体育资产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体育资产的货币化、证券化、股份化、资本化,组建体育市场相关公司化运营机构和集团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

参考文献:

1.滕占强.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2.何玲等.浅谈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

3.吴周礼.政府职能与体育市场化问题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4(5)

4.张贵敏.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与行政干预的若干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R].2011.4

6.《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7.成会君等.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8.文宗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再资本化[J].经济研究,1996(12)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2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治疗 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大量饮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表现为运动、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紊乱,面色潮红或苍白,呕吐物或呼吸有明显的酒精异味,部分患者血压低,四肢湿冷,呼吸缓慢不规则,严重可出现昏迷,甚至导致中枢麻痹或心脏抑制而死亡。如能及时救治可挽回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 2008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3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54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

1.2 诊断 分期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内科学[1]有关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及分期。35例均符合,兴奋期8例,共济失调期22例,昏迷期5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5例(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等),合并血压下降者1例,合并外伤者3例。

2 治疗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酒精中毒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较多,而自己又不能有效排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尤为重要。

2.2维持循环功能 建立静脉通路 补充液体,促进排泄,必要时给予速尿,昏迷病人插尿管。

2.3 洗胃 对于饮酒6小时以内的中、重度患者洗胃效果非常好。但是洗胃是一项侵入性有创操作,对患者的口腔、胃部均会造成很大的刺激,一次洗胃相当于一次急性咽炎,急性胃炎。因此,要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脏病、深昏迷、休克的患者禁忌洗胃,若患者可以配合饮水、催吐者可以不洗胃,对于躁动、兴奋的患者若必须洗胃一定要做好制动措施,以保证安全。 2.4 解毒剂的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显下降,使患者快速清醒,是目前治疗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2].

2.5 胃粘膜保护剂、保护肝功能药物的应用 临床常使用维生素6、奥美拉唑、肝泰乐等药物。

2.6 并发症的处理 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止血、制酸药物,血压下降者予以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3 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血糖。

3.2 注意保暖 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皮肤湿冷,体温低,末梢循环差,有甚者寒战,发抖,尤其是洗胃后的患者。因此,保暖尤其重要。可以加盖衣被,应用热水袋、电热毯,提高室温等措施。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温,增加患者舒适度。

3.3 确保患者安全 对谵妄、躁动患者要专人守护,加设床档,以防止坠床。

3.4 心理护理 进行健康宣教,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关心、安慰,倾听患者诉说,让其发泄心中的郁积、不满。

4 结果

3例合并外伤者清创缝合后数日痊愈,一例血压下降者经观察2日后出院,其余33例均在24小时内痊愈出院。

5讨论

一次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可出现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对此类患者,加速排除体内酒精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3]。同时,正确的救治及护理措施能减轻酒精对患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3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3

关键词:酒精中毒;急性;护理;救治

【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71-01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当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一种饮酒所致的精神和躯体障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交际、生活压力的增加,酗酒者屡见不鲜,急性酒精中毒成为急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0例,经积极治疗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急诊科收治入院的酒精中毒患者90例。 其中,男 66例,女 24 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1.5岁;饮白酒 59 例,啤酒 26 例,红酒及其他5例,来院时间为饮酒后0.5-3h。诊断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①过量饮酒史;②呼吸和呕吐物中浓烈的酒味;③急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④辅助检查;⑤排除其它气体及药物中毒的可能[2]。

1.2 主要临床表现:轻度中毒55 例,表现为头昏、乏力、自控能力丧失、欣、言语增多、颜面潮红后苍白、呼吸带酒精气味;中度中毒 19 例,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躁动复视等;重度中毒 16 例,表现为沉睡、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昏迷、二便失禁、瞳孔散大。

2 抢救措施

2.1 嘱咐家属陪同,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2 持续低流量吸氧:酒精中毒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麻痹,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导致脑缺氧。因此均给予 3~5 L/min 的持续低流量吸氧[3]。

2.3 维持循环稳定,如持续监测患者血压、脉博、呼吸、心率。

2.4 催吐、洗胃。先将头后仰并偏向一侧,然后应用压舌板刺激咽喉催吐,对于催吐失败者可视病情给予洗胃处理。

2. 5 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纳洛酮,首剂量为0.8mg,对于重症患者0.4mg/h持续泵入。乳酸明显增高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500mL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血压低者给予多巴胺10~15g/(kg·min)静脉滴注;血糖偏低者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快速滴注;急性胃炎给予西咪替丁0.6mg静脉滴注[4]。

3 护理措施

3.1 迅速清除胃内存留酒精。 对神志清醒的患者采用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减少乙醇的吸收,已经呕吐者一般无需催吐或洗胃。在操作过程中因应尽量取得配合,因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昏迷患者应托起下颌以避免舌根后坠或呕吐物坠积,以防阻塞气道。

3. 2 纳洛酮催醒。 纳洛酮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药物,可以使患者快速清醒,且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对轻度中毒者予纳洛酮0.8~1.2mg加5%葡萄糖20m,l静滴,平均清醒时间40分钟;重度中毒者给纳洛酮1.2mg加5%葡萄糖500ml静滴,另外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30分钟1次,平均清醒时间2~5小时。

3. 3 严密观察病情,保证患者安全。酒精对机体有直接毒性,神经系统和心脏首先受累,对大脑损害尤其严重,每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楚,瞳孔是否放大或缩小,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5]。另外对于烦躁不安,过度兴奋或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由专人护理,尽可能安排在较独立的房间,采取保护性措施。

3. 4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饮牛奶及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免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在保护胃黏膜的同时增加排尿,促使体内酒精的排泄。

3. 5 心理护理。许多患者酒醒后常因饮酒过度带来的不良后果表现为后悔、郁闷,同时又担心家人埋怨,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心理状态,细致观察,分析原因,因势利导,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做好调养精神与生理的指导[6],鼓励积极配合治疗。

3. 6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过度饮酒对身体的危害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指导一些解酒常识;此外醉酒者在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基础上,醉酒容易促发一些有违法行为,如打骂人、斗殴、交通肇事等,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较大。

4 结果

90例患者经确诊后视病情轻重给予催吐、洗胃、吸氧、保暖、输液等对症救治与治护理后无明显并发症及脏器损害,抢救成功率为100%。

5 结论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酒精(乙醇)一次饮用大量的酒类饮料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大致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催吐、洗胃、保暖、输液,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纳洛酮催醒,处理并发症等是抢救护理急性酒精中毒的重要措施,经过积极救治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韩素霞,张德梅,王立红. 急性酒精重度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 现代护理, 2011,8(9):113-114

[2]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4:983

[3] 王海峰. 急性酒精中毒 528 例临床分析[J]. 医护论坛,2010,17(36):174

[4] 叶生乾. 72例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1,2:685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造 精度加工 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54-01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对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完善,才能提高市场占有量,才能扩大公司的效益。先进的制造技术是生产出质量上乘产品的前提,一个公司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才能在质量上有所保证。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创新、对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精度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状况下,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行业内部的效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然而,也不是尽善尽美,它在精细加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一阐述。

(1)在相应的加工过程之中,绝大多数所采用的方法都是近似加工法,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技术不够精细,这样一来,那些近似传统的或近似的刀具轮廓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2)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中,主要是通过机床来使得相关的工件成形的。这样一来,机床对工件质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机床的精度必须有较大的保证。而我国现在的一些机床都较为传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加工的工件不够精细,可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3)对于我国的刀具以及夹具来说,它们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精度仍有欠缺之处,这样一来,生产出的产品难免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4)导致相关的机械产品存在缺失精细度问题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工艺系统受力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这样一来,在工件的切削过程之中,就很难对其准确度以及热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生产出的产品出现误差在所难免。

2 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2.1 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对机械制造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需要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面一一阐述。

(1)需要对加工原理所造成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加工运动所造成的误差以及刀具轮廓所造成的误差。

(2)在相应的机械制造的过程之中,主轴的回转、导轨、传动链以及切削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对于这些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

(3)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状况以及磨损的现象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4)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因为受热而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它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工件发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

(5)需要对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在相应的切削过程之中,受力点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以及切削力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

2.2 面向未来市场

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创新,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以及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精度机械制造的技术的原型是传统的制造技术,它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精度机械制造技术。这种制造技术既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精华部分,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进行一定的融合,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在目前状况之下,实现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必须要牢牢的抓住市场的需求,将发展目标瞄准在市场之上,进行技术创新。

2.3 研究工业应用技术

对于精度的机械制造来说,它其实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本身的制造过程之外,它还包含了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的开发以及工艺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多项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能够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整体。因此,实现对于机械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创新需要对相应的工业应用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将研究的结果与本公司的风格以及特点进行结合,以此来促进技术的创新。

2.4 提高驾驭生产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精度机械制造技术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来说。因此,我们不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训。只有对其驾驭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进行提高,才有可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实现对于企业人员技术能力的改革,促使公司获得更好的效益。

3 结语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

机械制造精度的加工技术的提高对我国国家工业技术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对企业、行业以及国家效益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程度上的作用。应当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促进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的提高,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机械加工误差的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5(4).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5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委托关系逐渐形成,为了保护所有者利益的财务监督应运而生。有效的财务监督可以调节委托双方的利益冲突,实现有效财务监督的关键问题在于财务监督主体的职责履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监督主体的道德。本文从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培植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惩戒机制以及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提升财务监督主体伦理思辨能力、优化财务监督社会环境、建设廉洁文化等方面着手,阐述了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培植的机制与路径。

关键词:财务监督主体 道德培植 机制 路径

监督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财务监督是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监督需要建立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之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也就不会产生和存在监督,财务监督正是为了解决委托矛盾而产生的。按照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主体是参加一定的实践,进行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活动的人,那么财务监督主体是指所有者或代表所有者利益的人或人格化的组织或单位。

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培植机制

(一)目标机制

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按阶段对其进行分解、跟踪和调节,使之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分地区、分阶段、分岗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和若干具体方案以及分解落实的计划,从而形成科学的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纵横沟通的目标网络体系;其次,要通过道德建设内容划分和建设手段的配合运用,主要环节的监督检验以及其他形式的有机结合,尽量保持道德建设的最佳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消除道德建设与目标的偏差;最后,要研究制定对管理系统和管理者目标完成情况的检验标准与程度,实行定期评估、奖惩兑现。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制度中一种积极的约束,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财务监督主体自身目标和企业目标的融合,从而有效地激发财务监督主体的行为。为了保证财务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企业财务监督主体的报酬应由企业所有者支付,而不是人支付;同时为了调动财务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他们的报酬结构应该包括固定工资和收益分享两部分,固定的工资确保财务监督主体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收益分享可以促进他们关注企业业绩。同时,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中应当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对财务监督主体进行职业评价,并进行备案、联网登记。

(三)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对财务监督主体来讲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只有将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有机结合,才能够更有效的激发财务监督主体的行为。在监督机制的设计中,应注重微观监督与宏观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融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间并购市场等监督形式于一体的监督机制。应出台相关法规,促使股东投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增加经营失败、财务监督失效的成本;逐步形成财务监督主体的竞争机制,使所有者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合格或者优秀的财务监督主体。

(四)评价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是实现有效财务治理的前提,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合理的业绩评价。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监督主体绩效评价机制,注重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引入资本保值增值率考评企业的短期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现值÷期初所有者权益;引入所有者权益价值指标考评企业的长期效益,在进行比较时可以与本公司历史水平、目标水平比较,也可以与同行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要注意保证评价机构的独立性,执行评价的费用和报酬应有所有者支付。此外,为了避免人和财务监督主体合谋粉饰企业财务报告,可以在评价机制中引入财务监督主体职业能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五)惩戒机制

惩戒机制是对财务监督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等方面实施相关的惩戒措施,也是一种被动的外部约束机制;建立惩戒机制是规范财务监督主体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构建惩戒机制的过程中要注重行为惩戒和职业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财务监督主体的违规成本。要加强对财务监督主体的检查,但更关键的是要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问题进行处罚,杜绝查而不纠、查而不惩的情况。同时,对违规财务监督主体的惩戒不仅是对具体违规行为做出相应的惩戒,还应该视情节轻重,考虑吊销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备案等职业惩戒措施。

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培植路径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财务监督队伍,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要注重财务监督道德的学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要从会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抓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要注重财务监督道德的职业资格入职教育。在取得财务监督职业资格证书时,要开设财务监督课程,在该部分考核合格后,才能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使财务监督职业资格具体化、人格化。要注重财务监督道德的继续教育。财务监督主体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在组织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

(二)提升财务监督主体伦理的思辨能力

人的选择中既有积极的价值也有消极的价值,但这些价值都会于无形中渗透到人们的行为之中,使人们做出的选择倾向于某些方面。人们对行为的选择过程就是伦理思辨的过程。一般来说:“选择高尚的动机,一般就会导致高尚的行为;反之,就会导致不良甚至邪恶的行为。”所以,培育企业财务监督主体的道德伦理,首先要提高其思辨能力,以使其能够更加合理的把握自己的行为。拉尔夫•波特将道德分为定义、价值、原则和忠诚四个方面,将其用于财务监督主体道德伦理思辨时,定义表现为财务监督中的控制事件,如筹资、投资等具体决策活动;价值即财务方面的价值观,如企业财务监督的目标等;原则则是运用的伦理原则,它用来帮助进行行为选择;忠诚是服务的对象,忠诚是最为重要的,冲突往往发生在忠义的权衡之上。所以,培育财务监督主体道德伦理,必先培养其忠诚度,必须以国家、企业的整体利益为中心,这样才能耦合多种不同的价值判断,避免道德伦理冲突。

(三)优化财务监督的社会环境

财务监督主体既生活在企业财务领域,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社会、心态、风气、风尚对财务监督主体冲击很大,因此,营造出高品质的财务监督主体的职业道德,优化财务监督行为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首先要在行业中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并对用人机制实施监督。具有良好职业判断力的财务监督人员是行业的宝贵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聘请财务监督人员时,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是一个有良好职业记录的人,而不能以是否配合作为选择标准。同时还要重视舆论作用,在财务领域要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净化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财务监督环境的软约束和硬约束双管齐下,从而为财务监督营造出纯洁、透明的大环境,使财务监督主体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

(四)建设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凝结在行为中的知识、信仰、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通过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队伍的价值导向、制度建设、文化活动等方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行业内部形成荣耻价值判断。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建设财务监督主体廉洁文化,有助于强化他们的道德观、责任感等思想认识和精神,而这些正是企业有效运行和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培植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使财务监督达到“无制而自治”的效果。

(五)提升财务监督主体的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是以内心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范。财务监督质量的高低,财务监督信息的真实性,财务监督对协调委托关系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务监督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财务监督主体必须在职业生涯中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把履行财务监督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修养,而要实现这种道德修养的提升,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和相关激励机制的保障。企业财务监督主体要“慎能、慎欲、慎微、慎省”,要把国家、社会公众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在一个人单独处事、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在微除、小处自律,从微处小处着眼,积小德成大德。企业财务监督主体要采用“自我解剖法、自重自省法、自律慎独法”等加强自我教育,对本职工作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解剖、自我反省,随时警醒、告诫自己,警钟长鸣,认真找出自己的缺点、差距,敢于做到是非观、价值观、知行观的自我斗争,以崇高的职业道德理念、信念激励自己、教育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六)构建财务监督主体道德的整体系统

构建财务监督主体道德的整体系统首先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即道德的准则、行为及其意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它是财务监督道德系统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的行为和习惯,财务监督主体道德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培养高深的道德情感,即财务监督主体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没有高深的道德情感,就很难进行财务监督主体道德的提升;再次,要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即对道德义务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对职业的理想目标的坚定信仰,这是道德的核心内容。一旦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他就不仅会无比热爱本职业,还会增强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识,从而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即财务监督主体在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引和约束下所具备从事财务监督职业时始终自觉遵守规范的行为习惯。它不仅是道德系统的重要环节,也是终极目标。只有当财务监督主体在做本职工作时把职业道德当成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时,财务监督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从而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实现财务监督主体的职业自由。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建设活动

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财务监督主体道德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加大对财务监督主体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注意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职业道德模范评比,举办职业道德演讲、论坛、征文、展览及知识竞赛等活动,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

其次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建设的新经验,探索财务监督主体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努力营造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郝艳敏.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2.刘树清.多元化投资主体企业财务监督研究―上市公司财务监督现状及改进建议[J].理论界,2009.7

3.李敬国.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与制度设计[J].经济师,2008.8

4.乔世震.最新《企业财务通则》讲解与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竞技体育制度范文6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我国温室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温室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中小农户温室种植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设施农业的现代化应用技术普及较为缓慢。本文对温室环境系统特点和控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PLC为控制核心提出了温度环境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为相关工业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PLC技术;温控系统;智能控制

一、引言

我国的温室自动控制相关系统化研究起步较晚,设施农业面积占世界设施农业的70%,人均面积为268m2,仅次于西方农业大国。我国设施农业经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投入人力物流及相关政策导向,于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才进入设施农业高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及特点规模化和集约化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1、目标设计

控制目标设计是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控制目标将直接决定控制系统针对的服务群体、推广应用应用成本,是后续控制措施、控制方案、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的根本,起着纲领性的作用。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杨凌农业示范区小型农户的需求特点本系统的设计需求为控制系统精度高、控制功能灵活、可扩展性强、人机界面友好、简单可靠的一种温室控制系统。本文研究一款一般设施农业种植户、中小农业企业用得起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在选择温室环境控制对象时,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利用PLC技术实现逻辑控制、组态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界面、高精度传感器及通用电气设备,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闭环控制。

2、措施设计

控制措施是实现控制目标的具体手段,为了实现温室大棚内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参数的智能调控的控制目标,设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具体措施设计如下:

(1)土壤湿度控制措施

采用滴灌+喷灌方式实现。具体到温室大棚中,如果有作物分区种植,可根据作物生长具体需求分别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分作物(分片区)分别采用滴灌或喷灌,正好可以发挥PLC输入输出易于扩展、程序方便修改的优势。

(2)空气温度控制措施

采用通风+加温方式实现。即温度高时采用通风方式降温,温度低时启动加温设备加温。

在温室建设中根据大棚规模面积、作物经济型选择合适设备。

(3)空气湿度控制措施

采用通风+喷灌方式实现。即湿度高时采用风机通风方式排湿,湿度低时利用喷灌设备喷雾增湿。

(4)光照度控制措施

采用红、蓝两色LED补光灯带实现。灯带红蓝光配比根据作物需要现场选配并安装敷设。

3、温室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根据要实现的控制功能,设计的控制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处理模块、触摸屏、植物保温灯、植物补光灯、喷灌泵及设备、滴灌泵及设备等。其中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等传感器为系统提供温室环境参数信息;MCGS触摸屏做为人机操作界面,实现参数的调整和监控;三菱可编程控制器(PLC)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系统中有5个被控设备:植物保温灯、LED植物补光灯、通风风扇、喷灌泵、滴灌泵。

基于PLC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具有自动补光、自动滴灌、自动喷灌、自动保温、自动通风五大功能。系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运行模式,在手动模式下,可手动拨动开关实现补光、滴灌、喷灌、保温、通风的功能;在自动模式下,系统可由PLC控制,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要求实现自动补光、自动滴灌、自动喷灌、自动保温、自动通风的功能。

该系统由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处理模块、触摸屏、植物保温灯、LED植物补光灯、通风风扇、喷灌设备、滴灌设备等组成。植物保温灯用于提高温室环境的温度,当温室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会自动开启,从而提高温室的温度;LED植物补光灯可在夜晚为温室农作物增加光照时间,加快其生长速度;通风风扇在温室环境温度超限或湿度超限时开启,可起到降低温度、湿度的作用;喷灌设备在空气湿度低于下限时开启,可增加空气湿度;滴灌设备在土壤湿度低于下限时开启,可增加土壤湿度。

系统中使用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环境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室环境中的光照度信息。系统的控制核心是FX2N-32MR三菱可编程控制器PLC,用于处理从传感器采集的温室环境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信号,完成相应的运算和处理;MCGS触摸屏是人机交互界面,不仅可将控制系统的如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各种的信息显示在触摸屏上,还可以由用户自由设定温室环境的空气温度上下限、空气湿度上下限、土壤温度上下限、土壤湿度上下限等环境参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过程,并分析了控制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控制目标是实现温室大棚内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度等四个温室环境参数的智能调控,实现这四个环境参数智能调控的措施是滴灌、喷灌、通风、加热和补光等五项。

参考文献

[1]高职富.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市场,200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