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老人托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1
这次搬家一点没累着,不用自己收拾。搬家公司先在旧家给逐一装箱打包,小东小西装好,床垫用毯子裹严实,家具大的拆开、小的捆扎好,仔细装车运去新家。然后根据要求一点点在新家复位。这边那边给弄得妥妥的。
我很不相信生活中居然有这样的奇迹出现,就去当面问。朋友说:是在青岛的搬家公司,韩国人做的。把家交给这家公司,你就等着回新家睡觉吧,一点心不用操,按车收费也不算贵。并且他忘记收起来的钱,人家也发现并还给他了。
这样的好事怎么我们没遇到?还是有这样的公司我们不知道?管它有没有先给生活提个建议吧。
生活建议一:搬家公司代客打包收拾
这样免去的不只是劳力,主要是劳心啊。想想,家里那种种的杂乱无章,谁爱收拾啊?有人替你收拾了,打理的井井有条,那感觉是超级棒的。不过,这之前也还要自己把细软收拾停当,早点放好,别丢三落四的。
生活建议二:托管中心多功能
前一时,女儿的小伙伴做了个托管中心。电话叫我给她的小伙伴做个小培训。
因为他们要为托管的孩子读绘本,需要有点专业水准。
坐下来一聊,可不得了,这家托管中心不是单纯看会儿孩子,给家长腾个空儿,而是想做很细致很系统的社区服务呢。
目前的托管孩子,长,可以月托、年托;短,可以仨俩小时。托管的专业培训是多方位的,服务人员多才多艺和蔼可亲,看到那个环境和人,恨不能我也被托管才好呢。
是的,社区的临时托管有很大需求。不仅是孩子还有老年人和生病的人,不仅送去托管中心,还可以到家照看,并且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做,放心。虽然价格比市场的家政稍贵些,但临时用很方便,尤其对于下有子女上有老人自己压力山大的中年人,托管中心会有很多雪中送炭的服务。
我那天是为托管中心培训员工在微信公号读绘本,这样接受托管服务的家长可以用这些阅读来为孩子做睡前故事。靠这样的延伸服务来植入新的教育理念,真是不一样的托管。
之前我们在欧美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家里临时有事可以请社区的人来钟点帮忙。小夫妻想有个二人世界,也请临时托管来家里照看几个小时。看来,我们的生活也有了类似的服务,尤其进入社区的各类托管,实在是大有可为的。
和女儿一起长大的这位小伙伴博士在读,没有找工作,而是一头扎进社区服务社区,知道社区也可以做起点很高的事儿,并且应该有很多托管延伸的空间。
看起来,“托管中心多功能”这个生活建议,对于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很实用。
生活建议三:废品收购站+跳蚤市场
每家每户,家里的家什现在更新的越来越快啦。家具、家电都在更新。很多还不旧也没有坏的东西怎么办?
前时收拾旧家什,请收废品的来。结果那个老哥不但不给钱还要30元,说你这些东西不值钱,我白跑一趟当然要收费了。
又气又急又笑,当场给了30元让把那些东西拉走,想:如果有大型收购站,加上跳蚤市场,定点上门收购,然后进行筛选分类多好。
那样大家可以到跳蚤市场去选去淘宝,生活有意思多了。很多东西还废物变宝。朋友去欧洲,每次都会逛跳蚤市场,淘到有历史的油画、老银器、老手表、中国瓷器。
我们被加速更新的生活中,废旧物质当做垃圾处理一定是不应该的。因此迫切需要更好的渠道来处理家庭生活的旧家什旧物品,也需要出售很多小东小西的跳蚤市场。
给生活提建议,是需求也是市场。
这些建议是平时过日子需要的,有些并不刚需,但很提升生活品质。比如搬家的升级服务,实在很棒,我们会从搬家一次累成狗中解放出来;而托管服务如果触角延伸且服务专业谁家都会需要。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2
【关键词】农村养老服务 空巢老人 社会养老 诸暨市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空心化”,农村家庭自助型养老服务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使得日益高涨的养老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在这一背景下,养老服务社会化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最佳途径。近年来,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浙江省诸暨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这一主题,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理念,不断探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社区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确保广大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考核。从2007年开始诸暨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一系列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民政、财政、卫生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机关各部门和镇乡(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其次,多途径保障养老服务机构的用地。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采取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用途,依据养老服务机构具体类型,参照成本逼近法等方法进行地价评估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鼓励用地单位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房产和土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村级建设留用地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最后,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并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予以减免照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养老服务补助。即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空巢老人,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据笔者调查,2012年7月牌头镇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合计332户、467人、总金额111103元,遍及全镇27个村。根据年龄和困难程度的不同,最低每月补贴100元,最高每月补贴426元;对集中供养和散居代管的“五保户”、失能或半失能的空巢老人每月给予580元的供养补贴,分别补贴给敬老院或代管的农村社区,分两次发放,集中供养的年初第一次发放100元,年中再发放余下的480元;散居代管的年初第一次发放250元,年中再发放余下的330元。位于西山下村的牌头镇敬老院是由镇政府按每位老人每月580元补贴给敬老院,用于老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开支;另外还有由老人自我支配的补贴,每人每年200元,是由镇政府通过银行打进老人自己的帐户里、由老人自我管理的。①二是建设资金补助。对新建(改建)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根据面积、设施、功能等情况,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1~3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三是床位设置补助。从2012年起,市财政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对用房自建床位数达到50张以上,取得各项资质并有50%以上床位投入使用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数一次性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补助;对租用房屋且租用期5年以上并取得各项资质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每年1000元的补助,连续补助3年。四是政府购买服务。诸暨市对空巢、高龄、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实行政府埋单,自2010年4月“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仅5个月时间,已有32位无生活来源、无子女、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享受到了由政府埋单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为他们每人每天出资10元,购买相应的服务②。
社区推动,探索“银龄互助”居家养老新模式
诸暨市现有农村社区502个,至2010年底“星光老年计划”覆盖率已达100%,同时,每个村都成立了“农村老年协会”。在社区的组织和推动下,依托“农村老年协会”和“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在服务中心(站)里,设有食堂、卧室、娱乐室、电影室等,面向全村老年人开设,每个老人都可以在那里接受“日托”式养老服务;通过银龄互助、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市财政补贴、镇街配套、福彩公益金资助、村集体资助、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融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有钱办事。③
地处诸暨南部的王家井镇,是典型的“空心村”,这些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呢?2011年4月,诸暨市首先在王家井镇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推行“家庭照料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者帮扶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模式,在每个村设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行政村拥有老年活动室,使农村老年人和城里老年人一样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如新旭社区有60岁以上的老人312人,点全村总人口的20.3%,已有287名老人成为村老年协会会员。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一支3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中既有村干部、党员、留守妇女、民兵,也有不少“年轻的”老年人。志愿者分头与村里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结对,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帮助,其中身体残疾或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是帮扶的重点。在“银龄互助”模式中,志愿者们经常上门探视结对的老人,定期为他们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机构托养,市场运作,走社会化之路
为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与养老机构资源利用率不高、微利甚至负债运行之间的矛盾,诸暨市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并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走“公助民办、公建民营”的社会化发展之路。
知名民营企业接管敬老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是诸暨一家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的知名民营企业集团,2011年,接管了店口两家敬老院,改名为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店口敬老院。这所敬老院是由海亮集团投资2000万元修建的,主体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户外花园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共有70个标间,面积都在30平方米以上,可同时容纳140名老人。2012年9月19日,店口镇首批22名“五保”老人正式入住。
民办养老机构托管公办敬老院,实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档次化。诸暨市富润老年康乐中心是由诸暨市人民政府和富润集团共同投资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2003年7月1日,正式落成启用,从2007年开始,康乐中心通过与镇乡(街道)协商洽谈,以协议的形式陆续托管了五泄、草塔、街亭、陈宅等10多家敬老院,挂牌市老年康乐中心分院,在继续照顾“五保”、“三无”老人的同时,吸收自费老人,这些受托管的敬老院中,自费老人比例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共计150人左右。在这种模式下,敬老院运营实现了规范化、档次化,把其成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服务模式由城市延伸到了农村,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社会化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公办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托养中心,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和范围。随着社会老人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逐渐增多,乡镇(街道)敬老院主动转变观念,利用闲置床位主动接收社会老人自费老人,积极实行服务对象公众化。在保障“五保”、“三无”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闲置床位满足社会老人入院养老的需求。如山下湖镇敬老院实现了向山下湖老年托养中心的转型,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服务,入住五保老人20人,接收社会老人22人,实现了面向全区域的托老服务,使敬老院在走向社会化的路子上迈出了新的步伐。④
(作者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MZLT079TJ)
注释
①根据笔者在牌头镇西山下村敬老院调研时,与该院院长及工作人员座谈交流时的访谈记录整理。
②钟宏娇:“政府埋单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诸暨在探索这样的养老模式”,《绍兴晚报》,2010年9月11日。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3
关键词:老有所为 城市社区 接触点 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49-03
1 概述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面对这一形势,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必须要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而落实“老有所为”理念,应该让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贡献。
不同于以往主要运用于企业或品牌产品的经营概念中的接触点概念,此处用接触点概念来探索以老有所为为基础的新的适老服务形式。接触点概念并不是特指“接触”,而是广义上人与整个服务系统的互动。接触点是互动的每一个点,可能是内部与外部的,或可视的或不可视的。接触点在服务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连接服务流程中各部分的重要节点。从接触点入手对“老有所为”进行设计,无疑是对城市社区适老服务新的探究形式。
2 社区“老有所为”设计机会缺口分析
2.1 社区老年人生活情况分析
UCD (user-centered design)是建构关于生产适合用户需求的,并能对用户有效的和可用的产品系统。运用UCD的思维方式对老年人用户进行研究,以城市社区老年人为整个研究的出发点展开调研。期间,将会运用群体文化学将传统的研究方法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用来观察记录,并分析社会状况。从而寻找设计接触点,再由接触点来找到设计的缺口和机会。
笔者选取了城市社区50位健康老人为调研对象,3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55-64岁有21位,65-69岁17位,70岁以上12位;41位表示身体健康良好,9位患有常见疾病身体欠佳;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有14位,中学程度有23位,小学毕业的有8位,其他5位没有接受正规教育。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调查走访这50户社区老人家,得到一定的数据和资料,选择性的列出了5位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情况、职业、每天的日常生活情况等内容(见表1)。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社区老人大部分的生活范围较窄,一般都是在社区范围内活动。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生活圈子大,生活内容相对丰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生活圈子比较窄,大部分局限在自己的家和社区中,最多也就是在社区周围活动。因此,对于社区老年人来说,社区对他们的生活来说是很重要的场所,也是接触点的主要发现场所,因此社区开展一些针对于他们的服务十分必要。
2.2 探寻“老有所为”接触点和设计机会
对前期调研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采用面向对象的任务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建立老年人用户使用产品的生活场景,由对老年人生活场景的建立,分析了老年人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通过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进行归类和划分,分析出了几个主要的接触点,如图1所示。以老年人为圆心,以社区生活为圆周,得到了社会和社区,社区人和社会人士几个主要的接触点。社会人士和社区人又分别分为上班族、儿童、孕妇和其他老年人。对这5个接触点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设计突破口。见表2,列举出了10个老有所为社区服务的设计机会。
2.3 筛选“老有所为”接触点的设计机会
上述得到的一些社区服务设计机会,需要进一步对其从开发的时间和财力、开发的可能性、潜在的需求规模、潜在的创造力和团队成员的潜在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筛选。笔者通过构建机会权衡矩阵(见表3),分别由研究小组成员4人进行打分,每一列代表一个接触点设计机会,每一行代表相应的各个接触点设计机会的不同准则。每个机会的衡量准则分为由1(低)到3(高)不同的级别,每个准则的重要度也分为1(低)到3(高)不同的层次。得到的相应的机会值分别与准则的重要度相乘,然后将得到的每个机会的总值进行比较,得分较高的3-4个机会将成为筛选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机会。据此,最终得到了4个最优的设计机会,分别是机会1、机会3、机会4和机会6,以下将由此展开深入分析,对“老有所为”适老服务模式进行多元化探究。
3 “老有所为、老有所慰”的接触点服务模式设计
在老有所为的服务模式设计中,用户体验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策略开始聚向用户体验,而不再局限于硬件和实体。而其最终的表现形式也不单单只局限于硬件和实体的展示,而是对整个服务流程的设计与阐述。硬件和实体只是整个服务流程的一部分,或一个具体的接触点。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设计流程,更能凸显接触点的潜在价值。
3.1 社区“拼桌行动”服务设计
现今社会,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饭不好做,也不值得做,这就造成了一些独居老年人平时吃饭凑合的现象,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营养的摄入,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饮食。由此,凸显出了“拼桌行动”服务系统的重要性。
根据之前分析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的接触点,最终设计出了“拼桌行动”服务系统。“拼桌行动”就是由社区提供场地,参加这一“行动”的老年人每人在自家做一道菜,聚在一起就能够凑成很丰盛的一桌菜,图2是“拼桌行动”的整个服务流程图。流程图运用研究和设计有效交互的系统化方法-PNC方法来表达和创建,这里,图中的服务提供商是指服务提供者,包括社区和老年人;顾客是指服务的接受者,即社区老年人;独立交互是指社区老年人独自执行的部分,即在自家做一道菜;直接交互指的是老年人之间见面共餐的交互过程;图中的交互则是除非直接交互外,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交互的部分,这里是指涉及与线上信息进行交互的步骤,例如在线或电话预定的部分。
在此服务系统中,社区为老人们提供线上服务系统(含网络与终端设备)。参加拼桌的老人可以在线上自己今天要做的菜肴,自己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浏览别人的信息。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选择自己今天将要拼桌的对象,双方在线上确定好拼桌时间。等快要到约定好的时间,各自拿着自己做好的一道菜去社区提供的拼桌地点一起共进午餐;吃完饭之后再各自拿着自己的餐具回家。整个线上服务系统也由社区提供,老年人可先在线上自愿组合,预选自己想要拼桌的对象及要品尝的菜肴。在拼桌现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拼桌对象或变更拼桌对象。
在这个服务系统中还会给拼桌的老年人一些时髦的头衔,头衔取决于老年人拼桌的次数。拼桌的次说越多说明那位老年人的人气越高,手艺越好。例如头衔分别可以是美食达人、金厨达人、御厨达人等等。头衔在增加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为选择拼桌对象的时候提供一定的参考。每个月评选出来一个最佳拼桌对象,得到此头衔的老年人社区会给予相应的奖励,等等。
“拼桌行动”在解决了老年人日常饮食问题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降低了他们的孤独感。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可以增加邻里之间的情感。
3.2 社区“以老育小”服务设计
根据之前分析老年人和儿童之间接触点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家庭,双方都要上班,小孩子的照料存在问题。由于居住空间小,没有力怯把孩子的爷爷奶奶从老家接来照顾小孩,也没有条件聘请住家保姆照料,父母只能把孩子托付给一些早教机构。但是,一些早教机构可能并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安全问题、教育问题都让父母对一些早教机构产生不信任感。有的家长没有办法,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社区“以老育小”服务系统的建立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社区负责统计可以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情况,并把他们的信息到社区提供的社区线上服务平台上。需要照看孩子这项服务的父母可以在线上选定自己心仪的照顾对象,并且在线上或线下联系对方,双方达成共识之后,相互约定好照看周期与时间段。在约定好的时间点,孩子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同社区的老年人家里,由老年人来照顾孩子。当家长下班后,再把孩子从老年人家中接走。照看孩子的劳务费可以定期通过线上支付给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并可以对其服务进行评价。与“拼桌行动”类似,系统也可以评选出育婴达人,并开展育婴经验交流。图3描述了“以老育小”服务系统流程。
在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和我国香港,社区均设有由社会工作者担纲的儿童照顾和活动中心。在当下中国,则迫切需要相关的服务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缺。“以老育小”服务系统以社区为平台,在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可以缓解一些健康“空巢老人”的孤单感,身边有孩子陪伴,也会多一些快乐,同时满足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两方面的需求。
3.3 社区“帮饭”服务设计
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反映了现在年轻一代真实的生活。在很多大城市中,外来上班的人数占城市中上班族的很大一部分。这些外来人员平时很少自己做饭,更难吃到可口的家常菜。一是没有时间去外面吃,二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三是外面的饭菜再怎么好吃,都没有在家里的那种温馨感。另―方面,有一些“空巢老人”平时孩子都不在家,吃饭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孤单,空有一手好厨艺无处施展。
分析老年人和上班族之间接触点,寻找设计机会,最终设计出的社区“帮饭”服务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图4,社区收集一些可以提供这些服务的老年人的资料,例如擅长的厨艺、菜肴、风味、价格等信息到服务系统线上平台,并附上图片。需要此项服务的年轻人事先通过线上与提供服务的老年人联系,双方达成共识之后,约定好“帮饭”时间。年轻人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到老年人家中就餐。社区为“帮饭”服务系统提供支付终端,年轻人用“帮饭”系统中专门支付卡支付相应的费用,老年人有专门的刷卡机。
社区“帮饭”服务系统的建立,在“老有所为”的同时也方便了年轻人,既解决了年轻人的饮食问题,也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3.4 社区“宠物托管”服务设计
现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宠物,有的还不只一只。但当主人出远门的时候,对这些宠物的照看就成为了问题。―般人都是选择寄放在朋友家,来回接送很是麻烦。一些人选择寄养在宠物店,很难保证宠物能得到好的照顾。一些人干脆选择把宠物直接锁在家中,―天两天还可以,时间久了就不行了。
分析老年人和上班族之间接触点,发现了老年人和社区家养宠物之间的设计机会。图5所示流程图提供一种社区“照看宠物”服务的思路。社区把能够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的资料到社区服务系统上,有宠物的主人需要这一服务时就可在线上查找到可以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双方在社区提供的线上服务系统中达成共识之后,再约定好需要老年人照看的数目、时间段和一些具体的问题。根据自己的要求,双方找得到可以合作的对象。所需要交付的费用也由双方去谈,宠物主人提前线上支付费用。在约定好的时间就可以把自己的宠物送到老年人的家中。服务完成之后,再把自己的宠物接走。
此服务系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有所为”的需求,还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对于一些自己养宠物的老年人来说,也具有―种趣味性。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4
摘要:本文从社区“专属、休闲、居家”的特征定位出发,分析其特征定位对应的产品需求、设计要素和表达目标,重点从社区规划、居住空间、材料设备、园林景观四大方向的多个主题展开,通过分析、比较、归类、列举等方式,来阐述该特征定位是如何展现和渗透到社区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最后通过对养老社区的产品研究和设计,营造和倡导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养老生活方式。关键词:养老社区,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规划设计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当前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缺口越来越大,众多新型的养老社区如雨后春笋般、争先入市的情况下,合众优年社区通过是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实现“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等定位特征的养老社区。
通过对产品设计的思考,结合后期国际先进的服务管理经验,倡导人们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的转变,让养老从“安身养老”变为“活力养生、健康享老”。开启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并协助社会逐步接受专业化养老的观念。
1 开发养老社区的背景分析
1.1 中国老龄化趋势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目前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六十岁以上老人有1.89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7%,占全球老人总数的五分之一。据预测,中国发展至2030年时,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赶超日本(25%),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1.2 新型养老社区的产生
目前社会主流养老有三种模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因为4-2-1的家庭结构现状,子女闲暇时间大都周旋在各自的子女之间,无暇顾及老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社区养老方式也面临政府推行力度不足、资金短缺的现状;而机构养老又面临供给严重短缺、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因而目前的社会化养老短期内也不能真正解决养老问题。
随着养老市场缺口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们追求高质量的夕阳生活,社会上许多地产商、保险、金融等民营企业看准了养老的巨大商机,纷纷投资建设高品质的新型养老社区。因为这种新型的养老社区不仅硬件环境好,在软件服务管理上又周到、专业和人性化,所以将是未来中高端养老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如目前中国市场上较成功的新型养老社区主要有“北京东方太阳城社区”“武汉合众优年社区”、“泰康之家.燕园”、“上海亲和源”等。
2 项目概况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由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全资打造的一种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即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专护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
武汉合众优年社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后官湖区域,紧邻知音湖大道,目前建成并运营的一期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万m2,主要分为独立生活区、协助生活区、专业护理区、三大主题会所、健康医疗中心及商业配套。
其目的是建设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和“居家感受”特征的养老社区,给老人提供一种“居住在家中、生活在社区、服务于机构”的养老方式,其根本理念是,从被动型、托管式养老,向自主型、享老式养老观念转变,开启了一种有居家感受的、新式的、积极的养老方式。项目一期总图。
3 项目定位概述
根据前期市场调研,锁定市场和客户人群为生活在武汉及湖北省范围内中高端社会阶层中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其不同的身体状况,总结以下特点和需求如表1。
4 基于定位的设计探索
4.1 社区规划
(1)园区现状分析
245亩的园区范围呈梯形状,原状地形地貌丰富,有一定的高差但是不大,位于园区南北中轴线是最高脊,主要现状水体集中在园区中部和东侧沿街区域。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
1)中心池塘位置居中,具有很强的可达性和较高的景观价值。同时沿街湖区又有很好对外展示面。
2)基地内的景观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现状,体现自然感。
3)南北中心高脊线和两个池塘将园区可分为四个小区域,可以灵活布局不同的功能建筑群,同时最高脊线是视觉最高的景观轴线。
4)场地微地形丰富,有助于打造休闲、轻松的园林景观。
(2)功能布局
社区主要功能包括:独立生活区(含分时度假公寓)、CCRC专协护区、中心会所区、展示中心区。基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结合各功能区的关系,遵循“价值最大化”“适老专属化”“配套核心化”“园区休闲化”的设计原则,来确定公共空间和建筑群体的布局,其核心目标是为了设计出具有“老年专属”“休闲度假”“居家感受”特质和特性的老年社区。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建筑体量,全区分为五个组团区,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之间相互关
联又互相独立,其中中心会所区是核心。
2)园区组团和建筑平面以及道路系统布局时尽量自由和灵活,增加休闲园
区的感觉。建筑组团布局采用围合或半围合式,增加安全感和居家感。
3)园区南北最高脊线可以作为园区景观大道,串联五个组团和各宅间步。
道,形成完善的布局系统,同时有机地分隔不同功能的建筑群落。
4)展示中心(医疗中心)布置在东侧沿街,结合现状湖景,作为人行出入口,作为整个项目的地标展示区。
5)中心会所环湖布置在用地中心,全方位服务于各区域,再作为老人聚集焦点的同时,也奠定了开创积极生活方式的基础。
6)独立生活区布置在景观资源良好的西侧区域,以中心会所为界,分南北区域布置。
7)CCRC区布置在价值低洼点,成建筑群集中布置,同时在基地东侧临路50m范围内设有密植的树林屏障。
(3)交通流线组织
社区总体布局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中心湖区和沿湖区向外发展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系统。这套系统有效地将各个次级邻里空间与公共中心区以及中心景观区整体结合在一起。
道路设计中分为三个级别:自由流畅的社区南北景观大道、曲径通幽的组团步行道和自然轻松的宅间小道形成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在交通组织和管理上,遵循了“人车分流”“适当的路长”“幽美的路线”“适老的高差”等原则,通过各级道路系统可至各功能区,充分实现了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趣味性及安全性,增强了社区的“专属性”和“休闲感”。
(4)建筑风格
合众优年社区的生活特质定位为“休闲、缓慢、软性、品质、享受”,因此,建筑风格选取的目标为。
1)为老人创造一种回归自然理想、充实快乐的环境氛围。
2)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对产品差异化的心理需求,使老人感觉到“进入自然,融入乡村,体验自由”的品质化社区。
3)消除CCRC社区、社区医院冰冷的医疗建筑氛围,体现休闲、浪漫、温暖的气息。
而英伦风情的建筑,其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挺拔的烟囱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应用,充分诠释出英伦建筑所特有的庄重、古朴。同时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丰富的建筑形体与建筑表情,能使整个社区显得生气勃勃,情调盎然。
4.2 居住空间设计
切合社区 “专属、休闲、居家”的主题定位,在建筑空间设计上除了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外(此处不详述常见的无障碍设计点),分别从以下各方面进行体现及突破。
(1)注重户型的健康性设计:平面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南向或南北通透的布局,保证南向的卧室和起居室,同时各空间“全明化”,以享受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保证交通空间的畅通性和便捷性:减少行走的距离,加强户内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3)按需分配空间尺度:如老年住宅重点空间呈现“五大一小”即:卧室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交通空间大,阳台大,起居室相对要小。如卧室考虑到老人分床睡的特点,进深要增加;厨房和卫生间考虑轮椅的旋转,比一般的厨卫要大1-2m2;考虑到老人的日照休闲、轮椅回转、种植花草,阳台进深不小于1.8m。
(4)适当安排空间组合:如将餐厅和厨房就近组合、卧室和卫生间靠近设置、起居室和餐厅临近连通、起居室和大阳台的相连布置,同时各功能空间考虑轮椅的旋转半径,以提高老人生活效率、减少行走距离,保障安全。
(5)无障碍特殊细节的考虑:包括门口一侧预留400mm的空间,便于轮椅老人开门时接近门把手;入口玄关要考虑轮椅的放置空间;厨房采用U型布置,增大行动空间;考虑设置储藏收纳空间等等。
(6)室内风格上力争体现温馨、亲切、稳重的特点,打造休闲的居家生活。
4.3 材料设备设施的选取
材料和设备设施的选取是体现适老化、休闲和居家感最直接的一面,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而他们的选取更需要研究和慎重。社区除了考虑一般的和常见的无障碍设计外,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细节”。
(1)急救呼叫系统
在居室和公共活动的各主要空间内均设置急救呼叫系统,均采用拉绳式,放便不同状态下使用后,服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拉绳采用红色,更醒目。
(2)材料
1)考虑到老人的感官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在专协护区的公共活动区域的地面,选择耐脏,花色均匀、颜色温馨的地毯,不仅脚感舒适,视觉稳定,更主要的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硬质地面的走动带给有助听器老人的听觉刺激。
2)在专护和失忆区的休息沙发选择上,不仅两侧要有扶手、同时沙发的面料也选择聚酯和化纤混合的“油棉布”,是防止老人大小便失禁带来的清洗困难。
(3)卫生间
1)卫生间坐便和淋浴均设置安全扶手,防止起座和滑倒,淋浴设置座凳。
2)卫生间的淋浴区域,考虑的安全和空间的局限,设置浴帘+橡胶隔水条,该橡胶隔水条专业定制,防止水四处漫流,同时也为了轮椅能推进去。
3)专业护理的卫生间浴缸采用步入式浴缸,专业定制,以满足老人行动不便的困惑。
(4)家具
家具选择的原则,除了能展现“休闲和居家”的感觉,还应注意安全型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实用性。
1)餐椅的选择上考虑老人起身的需要,两侧需有硬质扶手;同时考虑老人吃饭时移动座椅的方便,椅子前腿上定制小轮,如下图所示。
2)独立老人居室的家具采用藤状家具,保证桌椅无锐角,既满足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休闲感。
(5)门窗
1)户门:考虑到坐轮椅老人的需要,户门设置上下两个猫眼,方便观察。下猫眼高1米,上猫眼高1.5米左右,门把手采用无锐角的长把手,便于老人手腕用力。同时门口设置搁物板,方便老人临时搁物。
2)卫生间门:为保证老人在使用卫生间期间发生意外时门能够打开,所有卫生间门均为外开设置。
3)外窗:为了避免老人发生危险,但又要保证自然通风,外窗开启扇采用限位器,限定开启30度角。同时为了老人能够坐在轮椅上观赏外景,卧室和客厅的外窗距地600mm高,同时设置防护栏杆。
(6)标识:在标识设计上,力求“简洁、醒目”,尤其是带有字体的,统一将字体放大处理,包括电梯操作按钮和园区、户内的导向标识。尤其是电话不仅考虑到号码的放大和清晰,同时设置了6位常联系人的头像,方便一键按拨。
4.4景观设计
合众优年社区的景观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景观的功能设置。景观环境是养老生活需求的一种载体,主要承担“养生、聚众、休闲”三大功能,重点体现“适老和休闲”,为老人提供景观观赏、闲聊、运动、散步、发呆等活动场所,并追求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自然式景观。
(1)养生: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调节温度湿度,营造舒适的小气候;植物种类上选择 释放氧离子、负离子的养生植物;外观上选择果色艳丽、花朵芬芳或叶形奇特的植物,功能上选择了常见、易活类的药用保健植物。
(2)聚众:园区景观结构上分为庭院花园、组团花园、中心花园三级花园,通过南北景观大道、健康步道、宅间小道把整个社区串成整体。
1)庭院花园:作为大家庭、温馨的室外公共客厅。打造院落式的环境,形成围合感和醒目的单元入口,设置能遮阳的休闲场所,林荫场地、阳伞、花架满足聊天、下棋、打牌、发呆、观鱼、养花、养鸟等功能。
2)组团花园:作为小聚众,小众兴趣的聚集场所,满足兴趣活动、器械健身、散步、休息等活动类型,设置木工房、花房、温室药用植物房、蔬菜种植区(含工具房)、门球场、林荫健身场。这些功能构筑物同时也具备休息点的作用。混凝土渗水砖步道,局部可形成纵向波浪形的小起伏,每个组团的步道自成环路。
3)中心花园:大聚众,热闹温馨的小镇中心,能贯穿会所,使中心花园与会所形成整体,提供包括集中晨运晚锻炼、垂钓、聊天、赏景、大型集会、文化展示等在内的活动内容,形式自由灵活,亲切宜人。
(3)休闲:主要体现在社区氛围的营造上,采用自然式的布局手法和自由的景观形式;各式植物组成群落、阳光、草坪、水流、可采摘食用的果树蔬菜等组成轻松的自然环境;设置如蔬菜园艺、门球等有趣的活动场所和完善的休息点,保证能让老人在室外环境中不劳累,随处都有座椅;设置多级游步道设置,给予老人多种选择,短距离、长距离都能及时返回,道路铺装以混凝土渗水砖为主,构筑物以木质为主。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5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大部分的煤炭经由铁路源源不绝运到这里,再经过翻车机、皮带机、装船机等一条龙作业装船后,由水路运至长江下游沿江及华南沿海。
退休在家的港务局员工张兴昌老人见证了30多年来南京港的逐步繁荣,不过这些繁荣在他身上也留下了印记,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一些当地俗称“港口职业病”的症状自退休以后就一直缠绕着他和他的同事。在那些日子里,南京港务局下属的江北医院因为对职工的优惠条件。成了他们看病时的首选。
就在4年多前,老张所在的南京港务局进了城市医保的名单,因为可以报销的医院不再受限制,同事们都转到更远更大的市立医院去了近在他家门口的江北医院因为竞争加剧,又没有上级单位资金的支持,情况越来越糟糕,但他为了图路程方便,还是经常到那里瞧瞧小病。其实在他看来,去老的江北医院看病,只是无奈的选择,尽管他害怕有一天这家小医院会突然关张。
这样的担心在2006年春天突然冰释了,老张发现这里变了模样,不仅门面和带有天井的小院被装饰一新,原来的半条小过道现在辟出了一部电梯――尽管这只是一座4层小楼。
“原来还以为看病的药费要涨价了,去了一问才知道没有什么变化。”老张告诉记者。唯一不习惯的就是,现在装修完了,大家都抱着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在当地也可以看作是地标一样的医院,有时候还会有几句抱怨,几乎都忘了这里几年前还只是一个破旧的小医院。
一切变化始自2005年秋,南京港口集团公司与台湾明基电通签订了一纸托管协议,自此南京港务局下属的下关区港口医院和一江之隔的浦口区江北医院,都先后被纳入明基医院体系之内。
基层医疗的命运
这一纸协议,还改变了年届64岁的老医师王定国延续近半个世纪的人生轨迹。
本来已经退休的他现在又重操旧业,每天乘坐简陋的轮渡往返于南京下关区港口职工家属楼和隔长江相望的浦口区一个毫不起眼的医疗服务点之间。他和两名护士要为附近2000多户居民、近两三万人群解决当地常见的多发病、港口职业病以及老年慢性病,有时护士人手不够,他还需要亲自上门去探视“家庭病房”,这一片儿地面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被称为“马自达”的三轮摩托车。
2008年5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浦口跃进新村职工住宅区的这个医疗服务点。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曾是港务局第三港务公司的卫生所,最繁忙的时节有20多名医护人员为港务公司职工提供福利医疗。不过在后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中,效益下滑的卫生所成了港务公司的包袱,2000年前后被南京港口集团下属的港口医院收回,当时在港口医院任职的王定国被派到这个卫生所担任定点医师,一直干到了退休年龄。
“我到浦口的时候这里还很荒凉,(港务)局里没几个人愿意来,一直到现在浦口也不算热闹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附近港口、钢铁和化工国企的退休职工和他们的家属。”王定国告诉记者。
就像所有大型国企医院一样,港口医院在此后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也陷入了困境。港务局政企分离后成立的南京港口集团,曾考虑将港口医院股份制改革、出售或者交给地方政府,但因经营不善一直都不顺利,其下辖的许多卫生所也深受影响,一度连工资都不能及时发出。
直到2005年9月,由主管部门牵头,港口集团和明基集团洽谈合作并签订托管协议,后者前期投入3000万元资金,情况才总算暂时稳定下来。这次托管将浦口跃进新利的卫生所也纳人其中,并扩建为当地社区医疗服务点,今年3月正式挂牌。
“(港务)局领导找到我说是要返聘,签了3年的合同,还是在这个地方,拿的工资比以前还高些。”此前,王定国的诊疗室也被耳目一新。这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微型”医院被分割为三大间,分别作为中西医诊断室、治疗输液室和西药房,面积比以前大了将近一半,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个病人。
“(浦口)这个地方很贫困,常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上门看病的大多是慢性病人、老年病人。当初开通医保而这里又很破旧时,能跑的病人都跑了,但还是有些人来,因为消费能力受局限,他们只求医生输液,或看好小毛小病就行了。”王定国说,基层医疗其实往往是人们最需要的,但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正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国内众多大中型医院和医院管理机构以“对口支持”的托管方式将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收入囊中。“这种‘托管’的核心意义在于:它从具体操作上摸索并完善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当前‘医改’课题中,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上述教授表示。
医院托管的初衷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大致可分为三级,一级为乡镇医疗机构,二级为县、区级医疗机构,三级为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具体形态又包含医院(一、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职工医院、防治所、保健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等。
南京港口医院,原来是长江航运下属的一个卫生所,草创于1958年,经过逐渐扩充成为长江航运医院。后来隶属于南京港务管理局,并在1985年改名为港口医院。
2002年第一次全国医疗体制改革扇动之后,过去的公费医疗改为医疗保险,大部分国有企业员工都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实现了“企业办社会”的分离。到了2004年,港务局职工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公立医院看病,仅仅位列二甲的港口医院显然无法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三甲医院竞争,再加上地处偏僻落后的下关区,来港口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少,据说当时“在港口医院13层的住院部大楼里,每天的病人还不如医护人员多”,200多个员工的医院每天只有5个门诊,很多医疗设备因利用率太低只好封存不用。
“由于是非营利性质机构,医院的隶属单位港口集团无力也不愿再投资对医院进行改造升级,即使这样,集团每年还要弥补医院所产生的巨额亏损。”曾在港口医院服务20多年的副院长周立群向记者透露。
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似乎只有被太医院或医院管理公司托管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社区老人托管范文6
1.1“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黄石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格局,但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实际需求[8]。在居家养老方面,已经于2013年4月开通了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热线“12349”[9]。在社区养老方面,在有条件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使老人在子女上班时能够得到照料,下班后能回家享受天伦之乐[10]。截止2014年5月,黄石市民政局关于养老机构具体情况见表2。
1.2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黄石市目前已有的老年人健康服务机构有下面几种:①综合健康服务机构。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26个,病床13220张,卫生人员19719人。每千人口病床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4张、1.93人和2.82人。②老年病防治医院。5个城区(包括开发区)各确定了一所老年病防治定点医院。③老年病专科。在7家综合医疗机构设置了老年病科。2013年7家医院老年病科有床位341张、医护人员152名、住院病人6409人次。④健康体检中心。全市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转变健康服务模式,开展了健康体检业务,17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还设置了体检中心。2012年我市第1家专事为中老年人健康体检机构成立。⑤老年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内科领域的各种老年病,并实施老年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做好老年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开展老年心理学研究等。
1.3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形式①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点。如在市福利院设立医务室,提供驻点医疗卫生服务。该医务室占地面积340m2,配备有内科医生4名,护理人员2名。2013年度门诊治疗4950人次,急诊治疗245人次。②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市中医院与金山老年公寓签订分阶段健康服务协议,华新医院与南岳社区养老院签订自助医疗协议。③启动试点托管工作。2014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确定胜阳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澄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多家老年公寓签约,共计管理服务300多名老年人。
1.4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配套政策在养老资金投入方面,落实了货币化养老服务补助投入、高龄老人生活津贴资金、城乡养老保险机制,2011年—2013年省级财政投入城区居家养老和福利机构营运建设资金643万元。市级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补贴投入250.67万元。近年来,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较少,多是利用城区旧厂房、旧办公用房等发展养老业。
2黄石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
2.1医养结合服务供需不平衡,现有机构和服务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2.1.1缺乏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性质的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床位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未达标,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床位21张,离国家目标每千名老年人35张~40张有一定差距。而且从表1可以看出,黄石市老年人口数和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会逐年递增。如果不增加养老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这种供需不平衡在未来几年会进一步加剧。从医院的角度来看,符美玲等[11]研究发现,“长期住院”(住院时间超过30d)病人往往因疾病康复支持治疗需要、暂时未找到符合继续治疗的机构或者出院后家庭、社区无法提供后续支持性治疗等种种原因,符合出院标准而不愿出院。目前黄石市也存在老年人长期滞留医院、挤占医院床位的现象。建立具有养老和医疗服务功能的医养院,是今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12]。
2.1.2城乡之间、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只有部分五保老人住进敬老院或福利院。由于农村敬老院经费紧张、服务质量较差,闲置床位较多。在城区,一边是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一边是不少老年人找不到地方养老。公家办的一般人进不去,私人办的费用又承担不起[13]。
2.2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够
2.2.1医养结合配套的财政、土地规划等政策情况不少养老服务设施虽然地处城区,但由于用地限制,缺乏扩建或改造的余地,导致出现床位少、空间少、入驻需排队的现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郊区的养老机构存在入住率低、效益低等问题。民办养老服务项目土地取得成本过高,入住门槛也相应提高,影响了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根据湖北省推进服务于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工作的要求,相关场地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但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有限,无法确保符合要求的房屋和场地。
2.2.2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能力欠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养老机构所属的医务室医疗水平低,且缺乏医保政策支持。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紧张,诊疗任务重,加之医患关系紧张,诊疗存在医疗纠纷风险等原因,缺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
3完善医养结合的思考和建议
从调查结果看,黄石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口基数大。由于老年人患病明显高于全人群的患病率(老年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2倍),且患病往往多病并存,疗程长、预后差,对长期生活护理需求大。由于人口寿命普遍提高、长寿老人相对增多等原因,失能老人数量增多。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及养老观念的变化,独居等老年人越来越多。靠子女来照顾失能老人、完成失能老人的医疗和养老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医”。
3.1突出养老事业的公益性,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
3.1.1合理规划布局在规划新建养老院或医院时,应提前布局,合理规划,让每所新建的养老院附近有一所与之相对应的医院。便于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角度看,推进医养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临近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开通急救通道。
3.1.2对医养结合机构实行税费优惠和金融支持适当减免医养结合机构的相关税费;服务机构用电、用水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价格收取;向非营利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扣除;在政府扶持和优惠政策上与政府服务机构同等对待;允许投资者提取合理收益等。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
3.1.3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土地在建设养老机构或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规划居民小区时,预留空间和场所,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3.1.4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允许其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并在符合要求的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审批,解决养老院内看病不能纳入医保的问题。
3.1.5构建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医疗需求大,基本医疗保险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需要通过多层次的保障方式弥补[16]。如建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扶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通过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对现有的医疗保险进行补充。
3.2积极引导,整合资源,发挥不同类型机构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推进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老年病院、护理院或康复医院。目前大型综合医院床位紧张,乡镇、社区忙闲不均,一些厂矿医院和卫生院依矿而兴、因资源枯竭而服务对象减少而导致生存困难。将生存困难的卫生院改造成护理院,酌情实行整体搬迁,并改造成老年病院、护理院或康复医院。不断完善这些新型医疗机构的管理。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示范作用,鼓励公立医院举办集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实行双向转诊,在大型综合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派出老年专科医生、糖尿病、高血压等专科医生、护士定期到养老机构会诊、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附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周边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农村养老福利院等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服务。鼓励、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医养结合服务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