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1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
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青少年,就能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课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我们自身的失误。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
二、书籍是“自我教育”的老师
伟大的作品能引起心灵震荡,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只有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
三、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相当多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我采取的是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渐渐地,学生不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还从中获得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从而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认识到语文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学生品尝到了乐趣,对课外书籍产生了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我再慢慢加入一些内容比较全面、说理比较透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完成阅读积累,增强语感能力
好书是人生事业的忠实伴侣,每天阅读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年读24本,一生读1000本或者超过10000本,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方法,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认真看书学习”“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一旦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这种习惯必定伴随他的一生,给予他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五、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
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阅读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就是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听客”或“看客”,消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外阅读的性质就决定了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老师即使“欲讲不休”也只能是“鞭长莫及”。无论是“喜欢一份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还是评《读者》演讲,推荐文章和选抄文章,都突出一个“自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决不替代学生,老师只做一个组织者和参谋者。
六、指导联系课堂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的方法,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2
一、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能力的强弱。阅读理解能力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基础能力。
首先,良好的自学习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养成两种习惯:第一,静身习惯。青春期的学生,决定了他们在心理上充满好奇,在行为上表现为好动,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静身习惯,即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与身心规律去坐着学习的习惯,阅读首先需要学生们能够坐下来,而且能按照一定的时间长度坐下来,这样才能把阅读进行下去,慢慢地在静下来的氛围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第二,修心习惯。如前所述,学生们由于个性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多动浮躁的现代文明,使得他们难以真正沉静自己。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身心修炼的过程,能让学生们静下好动浮躁的心,让他们在所阅读的知识中自觉地提升个人的内在素质。
其次,良好的积累习惯。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学生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也就会学习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第一,积累感兴趣的知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尽管学生都会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只有在教师正确引导且得到持续成长的知识基础上,才会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并成为他们今后人生成长的动力、特长或爱好等。第二,积累疑难的知识。无论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阅读过程中,人们都会遇到各种疑难知识,学生都会遇到各种疑难知识,这些知识处理的结果影响着学生学习进度与兴趣等,一些学生会因此受挫而丧失信心,大部分学生都会继续努力积极探究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阅读科普类书籍时,很多科学知识是学生们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尽管他们会留有很多的疑问,但却会在朦胧的掌握中积累那些琐碎的知识。
再次,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阅读与理解难以分开,但没有阅读就没有信息接收,也谈不上理解。阅读中产生的各种疑问、质疑与好奇,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深入思考中锻炼两种能力:一是分析能力。此能力是广大学生们的基础能力之一,通过阅读的积累会让他们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尽量地运用起来,加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社会现象等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在规律性的思考中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推动自己的学习。二是解决问题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与生活中,为以后的每次学习做好积累,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实现个人创新和优化组合。例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会唤醒自己的知识积累记忆,并靠自己解决相关的各种疑问。随着这种能力的积累提升,会使学生在阅读量的增加中实现能力的累积提高。
二、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阅读指导不仅需要与学校的图书存量结合,也需要和学生的家庭情况与个人情况结合,这其中不仅有时间的选择,也有学生的个人阅读能力问题,要根据他们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培养。
首先,定向阅读指导。受学生的基础所限,学生的阅读会有一些问题,特别是选择读物不当,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困难,这显然会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而,阅读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开展定向性阅读,是当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步骤。
阅读能力定向。即把学生按照学段进行分类,对他们加强相关的阅读指导,让他们按照个人实际开展阅读。当然,针对当前在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例如外语的学习就会涉及外文的阅读,古代文言的学习就有相关关于文言文的阅读等,其中,文言文中还有古典诗词等,其中有些虽然难以理解但却琅琅上口,学生学习的兴趣则不同,因此,教师要加强方向拓展与指导。阅读读物定向。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教师可以指定具有阶梯难度的读物,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那些较为浅显的故事性的读物,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拓宽学生阅读读物的范围,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得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类型的引导,避免他们过于专注于某一种类型导致的知识面狭窄等现象。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学生阅读类兴趣,即不过于干涉或打扰他们阅读兴趣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拓展指导,除了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类外,还要加强科普、艺术、历史等类型书籍的阅读。
其次,定量阅读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处方式的阅读指导,通过量的提高来提升其阅读能力。其一,阅读的字数要求。即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基础,对其每天课外的定姿坐时间都加以限制。因而,要从学生阅读的速度上来测算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根据其身心成长规律制定学生的阅读字数,不同的学段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二,知识种类数量。当然,在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也不可能单纯地局限在一类书籍上,例如只专注在文学阅读类,可以适当地根据学生能力和成长需要,在书籍的种类上适当地拓宽。其三,书籍本数。这与学生阅读的速度以及读物的难度有关,相对难度大的读物,在阅读时相对较慢,简单或感兴趣的读物则会很快地完成阅读。因此,教师要在学段规律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书籍存量的情况、学校学生总数针对性规定学生阅读的量,按照每周、每月等来加强考核与指导。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3
语文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就是阅读。阅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接受文字信息的、复杂的思维过程。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进行想象、联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对一个人思维的发展,对一个人思想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本身对学生的学习,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应该理清课外阅读与考试的关系
阅读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阅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增进学生的情感;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只要书读得多了,写起文章来有如神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同样是说阅读对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对作品本身思想的理解作用。因此,合理的课外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然有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况且,现代考试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阅读本来就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写作,更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较大比重,而写作本身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语文的课外阅读对于考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认清阅读与考试之间的这种关系,不要因小失大。
二、强化学生的主题阅读意识
在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更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以上都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
三、教师要正确选择课外阅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一些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甚至是学生的唯一阅读来源。因此,语文课外阅读教材建设就显得极为关键。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的建设理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展现时代的气息。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既保留传统的经典又能增添时代的色彩,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然而,当前的语文教材却远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高中语文教材建设是改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之一。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的选择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大更新频率,缩短更新周期,并尝试开发使用多种教材,使教材多样化,尤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方面要紧随时代的潮流,尊重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喜爱的作品。教材的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自主性阅读的开展。
四、结语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与一般阅读所不同的是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实践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它不仅应该包括上述阅读的内涵,而且还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所需要的阅读技能为重要任务,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
【参考文献】
[1]朱文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本[J].新课程(教师版).2007,(06).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4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才能在阅读中有体验和收获。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方式要灵活多变,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推荐,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推荐读物时,可以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以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2.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叶圣陶、老舍、冰心等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变“怎么读”为“我会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后,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收效甚微。因此,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选择时,要把握“趣”“适”“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多方面、多个人、多种体裁的作品,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进行广泛性的阅读。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报。另一类恰恰相反,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度”。
三、利用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阅读,变“我会读”为“我爱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就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各项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5
一是学生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购买中外名著等课外读物的学生很少,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
二是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其作用,藏书少,开放时间短,学生想读书却没书读。
三学校没有安排阅读指导课,学生读书没方向,没目标,更没有人去肯定、鼓励。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贫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我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生就是幸福的一辈子”的理念,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坚持阅读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它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人获得新知,能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大力度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指明方向,定下目标,多读好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
1.向学生推荐好书,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师课内阅读指导只要得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就会受益。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养成默读、速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
3.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摘抄好词好段,反复阅读,能提高语感,增强才智。我指导学生坚持写读后读,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如果能加大阅读量,那学生阅读面肯定得到拓宽,阅读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时,会不断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优秀的选文多是节选名人名篇,不完整的故事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上老师的鼓励引导,学生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完整部书。
四、适时的表扬肯定会让学生阅读兴趣更持久,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6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眼界,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受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学校和家庭的忽视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环境,但由于中招考试的压力的增大和学习科目的增多,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上的缺乏,将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用到学习其他的科目上,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阻止,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课外阅读的方法的缺乏
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让他们一点的指导,很容易是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生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经统计调查大部分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读书,也不清楚对于不通体裁的书籍要使用不通的读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无用功。
3、学生意志力淡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涌入,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我意识不强,阅读经验和知识有限。对于课外阅读的内容上良莠不分,很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同时对整本课外书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耐心,缺乏专注力,影响阅读的效果。
提高初中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阅读,求知欲有所提高。教师在这方面要进行因势利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被认同,欣赏,尊重的心理需求。适当的满足其需求,可以加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文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的小故事,例如在讲《丑小鸭》时,涉及一些安徒生相关的其他童话故事,让学生课下进行阅读,这样通过课堂的有关介绍,引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名人赏析”“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课外读书成果分享”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对于课外阅读量多,成果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同时促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乐趣,使得他们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教师和家长的熏陶感染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和家长的榜样力量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更多一些关爱,让学生感觉到足够的关注力,同时用自己博学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去感染学生,他们会愿意在课外进行阅读。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注重自身的阅读素养,提高自己的阅读涵养,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阅读占了语文教学的半边天,对于课外阅读教师恰到的方法指导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的课外阅读量专门做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完成这个阅读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的,较难的内容教师应该教学生精读,通过通读,复读,细读相结合循环阅读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评价能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法,比较法,反复吟诵法等,让学生揣摩文本的奥秘,体悟其思想内涵。而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可教学生使用略读的方法,学生先阅读作品前的序文或目录,查阅经常的段落,进而把握全篇大意,得其要领。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不同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能促进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落实。
2:圈点勾画和阅读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边阅读,边圈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精彩段落和内容,加深印象。“发现学习”布鲁姆提出,发现并不只是限于找寻人类从未了解的事物,而应该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和自我的直接对话。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自主性。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阅读体验。这样也让学生在体会文本的过程中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
(三)利用元认知策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