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托管班的可行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托管班的可行性范文1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教师资源
优势:
1、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多年的办学实践与人文积淀,使教师在新课改的教育实践中,积极转变观念,潜心钻研,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全校教师充分意识到,只有立足课堂,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2、骨干教师队伍日趋成熟。学校开展多层次的结对拜师活动,为教师搭建不同层次的发展平台,从不同层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加速了教师的成长步伐,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3、校际合作交流常态化。借助托管资源,建立了与海南中学两校互动的校本研修机制。学科对学科,年级对年级,互帮互学,获得双赢。两校教师共同参加课改实验基地和兄弟学校的重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举措,交流针对性教学材料。推进了校本研修互动机制运作的常规化和“主动有效”课堂的实施。
不足:
1、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差异。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但部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不重视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受主客观因素限制,学校缺少县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2、教师发展不够均衡。自觉性高的教师与主动性有待提高的教师并存,成熟型教师与缺乏经验与方法的教师并存,创新意识与愿望强烈的教师与重短期效应靠经验处于较保守状态的教师并存。
3、个别学科的团队教研能力不强,研讨氛围不浓。组长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有待培养和提高,研修管理机制需要健全和完善。
4、国家基础型课程已能按照上海市课程计划的要求执行,但对照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学校三类课程体系门类和科目不够丰富,教师缺乏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和尝试,有待培育教师教学研究文化自觉的态度和能力。
(二)学生资源
优势:学生来自农村,比较朴实,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不足: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整体下降。由于地处城区边缘,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相当数量的家长外出务工,优质生源流失严重。我们的生源中,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长文化水平很低(家长的学历都在初中及一下),农民进城务工后家庭教育出现缺位现象,特殊家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和水平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习习惯不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业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
(三)地方资源
优势:学校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卫村和开发中的崇明新城,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开发及课题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凸显了学校和地方特色。
不足:地方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力度有待提高。应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交流,为拓展型课、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开设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发展目标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一方面学习实践,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容方式,另一方面结合学校地域文化、教师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努力建设以学生健康发展和现代社会需求的符合学校校情和生情的课程。积极夯实基础型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地制宜开发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在分析学校情况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设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建设学校的课程文化。
(二)教师发展目标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识优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会教学,能教研的师资队伍。教师基本功扎实,学科知识丰富和完备,能有效地解读和整合教材,面对不同的群体能因材施教,教师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能力,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探究型课程的指导与管理能力有较大提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有在区域层面有影响的教师。
(三)学生发展目标
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有所长(zhǎng)。
“学会做人”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懂礼仪、懂感恩、讲诚信、能抗挫,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向着自己的追求奋勇前进。
“学会学习”即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刻苦的品质。不断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尤其是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使学生愿学习、会学习、乐学习。
“学有所长”即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得到生动活泼地成长。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多样性原则:坚持以上海市课程标准为课程设置准则,兼顾以学校办学目标、特色要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科目设置力求丰富多彩,可供学生充分选择。
2、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和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建设、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
3、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校本课程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实践课程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课程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4、可行性原则: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农村托管班的可行性范文2
1、加强##县城社区警务建设是加入WTO后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入WTO后,大量的农村人口将会向##县城集中,人口集中带来##县城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导致安状况更加复杂,刑事犯罪更加猖獗。公安机关只有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警民携手,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加强##县城社区警务建设是改善警民关系的需要。密切警民关系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根本方略,但是目前警民关系仍存在许多不协调、不衔合的因素。因此,要把密切警民关系作为警务改革一项目标,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强化社区服务?社区警务建设应运而生,它正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载体。
3、加强##县城社区警务建设是警务社会化的需要。警务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充分调动社区治安防范力量共同参与治安防范,实现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区警务建设以社会人力资源为警力的后备,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范,是提高自防自治能力的有效途径。
4、加强##县城社区警务建设适应派出所警务工作前置化的需要。派出所警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就是要实现警务工作的前置化。这就要求派出所要以强化社会面控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各项治安管理规范化建设,科学地构建新型社区警务管理体制。
二、##县城推行社区警务的有利条件
1、##县城社区建设为推行社区警务提供了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城以居委会为依托,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改革和完善社区组织,拓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治安,改善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功能,推进社区建设。居民与社区关系逐步密切。社区警务作为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方式,已能够得到县、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2、##县城社区警务具有较强亲和力。##县城是一个县、镇双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明显城乡结合特点,其地缘和业缘关系融为一体,开展群防群治和为民服务工作具有更好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易拉近警方与群众的距离,推行社区警务不但顺其自然,而且具有更大的组织和动员潜力。
3、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为推行社区警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根据“文明安全片区规范化建设意见”,##县城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安全文明小区建设的内容及量化考评标准、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小区内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强化小区内的人防、物防、技防,为社区警务建设奠定了基础。
4、多年实施“片警制”有利于群众接受社区警务建设。近年来,派出所划分警务责任区,将警务工作前置。特别是开展了“双评”(评满意派出所和不满意派出所)活动、“双创”(创等级派出所、创满意派出所)活动,以“知警率、熟悉率、满意率”作为考评派出所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杠杆,促使责任区民警围绕“让群众满意”这一主题,走街串巷,上门服务,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群众已习惯有事情找责任区民警。而且责任区民警在长期工作实践中获得宝贵工作经验,能够很快适应社区警务工作,可以说,开展“片警制”为社区警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县城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社区警力不到位。派出所及其社区民警是社区警务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目前总体警力不足,大量民警身处机关,从事所谓“务虚性”的工作,使得原来就极其有限的警力不能沉在第一线,派出所民警所占比例较低。另外,社区民警除了管好辖区内工作外,还要参加派出所的破案、治安巡逻、值班、重大活动警卫等任务,牵扯了社区民警的精力,社区民警存在着任务过多、负担过重问题。
2、民警素质不到位。以警务活动社会化为特点的新型警务机制,对民警传统的思想观念、业务素质和工作协调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区民警既要是“外交家”,又要是调解员,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社区民警的担子更重了、素质要求更高了。而目前警务区民警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要求,有的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区基础工作掌握不好,社会治安资源组织不起来,各种关系协调不好,这就迫切要求社区民警提高理论水平、协解能力和实战经验。
3、基层警务基础社会化程度不到位。一是##县城的城市化程度较低,小区与民房交错建设,物业管理、安全小区建设相对弱化,有的##县城甚至尚未划分社区;二是群众的意识不到位,有的对花钱买平安不理解,不愿意花钱组建治安巡逻队,有的自扫门前雪,不愿、不自觉参与维护社区治安;三是依靠的治安社会资源还较单一,单位、小区保安没有足够配置,退休职工等群防群治力量没有很好利用,更多的还习惯依靠辖区内的治保会、居委会。
4、经费保障不到位。大多数##县的经济欠发达,县财力不足,每年县财政对公安经费的预算均偏紧,同时由于开展创等级派出所、等级刑警中队、等级看守所活动投入大量的经费,造成公安经费困难。同时,采取“谁受益,谁出钱”原则,利用社会资金来维护社区治安的做法也存在问题。从组建社区巡逻队经费收取的情况来看,很多群众还不理解,不愿出钱。因此,社 区警务建设需要规范化警务室、组织治安巡逻队、配置效能工具等所须大量费用对经济欠发达的##县来说很难到位。
5、管理机制还存在差距。##县城派出所虽然实行“片警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社区警务是一项新的警务战略,与“片警制”还有较大的差距,对县局及派出所管理水平、考核办法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目前,虽然也建立一些评估方法、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但仍不够规范、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社区警务建设的成效。
四、##县城社区警务运行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根据中小城市推行社区警务的经验,结合##县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在##县城推行社区警务应把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实行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明确社区民警的责任,采取点、线、面、网、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提高群防群治能力。
一是抓点。就是要抓好警务室和治安卡点建设,实施“扎袋”式的静态管理。社区警务室是使社区警务扎根社区实现警务活动社会化的小“平台”,是使警务室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有形载体和社区民警开展工作的坚实平台,确保民警沉得下、留得住,群众找得到、方便办事。社区警务室的建设,不但要根据社区的划分,统筹安排,而且要兼顾适应性和灵活性,合理部署。可以综合考虑社区类型、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数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一区多警的配警模式。社区民警的工作任务要进行分解细化,制定明确的工作指标和考核细则,要通过实行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警务室的阵地和窗口作用,成为治安防控的“据点”、便民服务的窗口。
二是布线。主要是以开展“平安路段”、“放心路段”建设为载体,实施动态管理。对社区的重点路段、多发案路段加大治安巡逻,消除治安“盲区”,减少发案。可以采取“三个层面”的立体巡逻方式。第一层面是以巡逻大队为主的重点路段、易发案路段的巡逻;第二层面是以社区巡逻队为主的社区范围内的巡逻第三层面是以保安、治保积极分子为主的小区内的巡逻。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定点巡逻与临时线路相结合、三个层面交叉巡逻等方式。泰宁县公安局采取的方式是对城区治安巡逻队进行重组,把交警管理下的12名效能协管员纳入治安巡逻队伍,扩大巡逻队员,并从巡警、交警、刑警、城关派出所4警中各抽调1名骨干充实到重组后的巡逻队中,将巡逻队员分成4组,每一组巡逻队都由一名民警带队负责,实行点面结合,24小时不间断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接受群众求助,制止扭送街面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控面。主要是以居民住宅区、内部单位和商业网点为主要范围,实施“篱笆工程”、“紧固工程”为载体的封闭和半封闭管理。主要是采取物防、技防、人防的“三防”措施。对条件成熟的小区,要成立物业管理部门,并由物业管理部门参与社区安全管理,加强社区硬件安全措施、物业保安队伍建设。每户居民也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自觉落实“三防”措施。社区民警要发动各方力量、组织社区资源,加强社区防范;指导单位、居民开展自防。同时各社区民警要从每个社区的各自治安重点、难点问题出发,对社区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掌握犯罪的特点、规律以及社区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重点整治,督促物业管理部门及居民落实防范措施,减少滋生发案的条件。
四是建网。就是积极推进各项警务工作向社区延伸,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群防群治工作。要自觉把社区警务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社区建设轨道,把落实社区警务措施纳入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强化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把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强化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拓展社区治安资源,统一组织和协调实施社区警务防范措施,重点抓好六支队伍建设,即:治保信息队伍、治保会调解队伍、社区保安队伍、暂住人口管理队伍、治安积极分子和帮教队伍的建设,从而依托群防群治网络,延伸和扩大防范工作的覆盖面。社区民警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利用民智、民资和民力,实现各种防范力量的自供、自养、自管和自治,通过发展保安等形式,把社区各种专业的、义务的、志愿的治安防范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各方面力量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策应、防范方式上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社区防范格局,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