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1]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因此,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与内容中可以看出,环境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又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课程设置及其问题

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设置在艺术类院校或者是建筑类院校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里,也有些在设计学院或者建筑学院里,但总体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教育,一般在大一进行,所设课程基本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美术史类等基础课。第二部分是在大二期间,进而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的课程有设计原理,设计概论,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室内设计原理,世界建筑史等,还有相应的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 up等。第三部主要以专业设计课程为主,以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干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训练,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设计案例的实训之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基本是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与总结。[2]

笔者从自身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认为,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课时整体安排的前松后紧。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里,大一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课,具体的设计专业课和相应的技法培养都集中在大三期间,并延至到大四上半学年。因此,可以尝试将大二的一部分设计史论课调到大一,例如设计概论,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世界建筑史等。这样以来,重要的专业课在大二期间会有更多的课时来完成,让大四的学生将所有的时间放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与就业等问题上,使得在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得到平衡。其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大一时期的素描与色彩基础课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因为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造型基础,那么他们更需要的是从美术的思维向设计的思维转换,以及开始接触自己未来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把重心放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的课程上,同时在保留美术史论课的同时,增加设计史论的课时,并可以尝试开设有关艺术市场与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努力指出方向。再者对于三大构成,雕塑基础,美学概论等设计基础课与理论课也是个难点,这些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停留于表面,很难将其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计实践运用联系起来,比如雕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雕塑技法,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去理解和认识雕塑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应该学会怎样运用雕塑的元素去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需要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专业,而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学校,而学校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生边做兼职边上课,结果会耽误学校正常的理论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对于环境艺术教育,我们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就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增加实践的环节,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国内院校设置环境艺术课程的基本模式,各个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综合类大学在科学与艺术结合方面会有优势,各个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强项开设有关特色课程。

三.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国内大多数院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的教育也非常全面,但其中缺乏技术层面的内容,比如:建筑技术与施工,建筑构造,材料与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由于环境艺术学科与建筑学方面的学科紧密相关,学生未来也主要是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因此,环境艺术专业也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层面知识和实践作业能力,但我们的环境艺术教育在着重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时候忽略了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在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会充分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创意,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算本末倒置的,因为更好的驾驭技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创新性思路。此外,新技术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刺激设计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实践与创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一定要加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会让他们的设计更为合理而不乏新意。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那即便是有了很多好的创意,但是与实践不合拍,无法实现,那就会失去创意的价值。[3]就目前中国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来看,环境艺术教育依然只注视艺术教育,而缺乏技术知识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不学习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并且对于建筑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也很缺乏。虽然环境艺术专业从表面来看归为艺术类文科,但其学科的特点证明了技术性层面的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这个学科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设计学科是一种在技术和生产基础上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4]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调整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大其中技术层面的教育的比重,将技术知识的培养与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在加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有研究性质的实践课,例如对新装饰材料的认识和运用,对专门的施工工艺的了解,对家具设计中工匠们手工艺的学习,这样学生们毕业后就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并能走在行业的前沿。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数院校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论文主要强调其中的两点,提出现阶段国内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的现象。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比较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育,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我们得知创新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设计创新而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3]李朝阳.也论室内设计教育之“隐形的翅膀”[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7-218.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室外设计 环境 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第一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在社会上,在专业里经过十年多的历练后,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出我的看法,希望将来能对这个专业的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的人士有所裨益,有所借鉴。

环境艺术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从百度百科上查,你会惊讶地发现,“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而且它的内涵非常宽泛。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很难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义,甚至于这个专业的人也对如何定义这个专业,向别人解释这个专业感到苦恼。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多指的是室内设计,而后延伸到室外领域,也指室外设计。它的叫法很多,有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后来也有叫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的。从这些叫法和所涉及到的内容来看,环境艺术具有其狭义的一面,它的概念就是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但同时,环境艺术还有其宽广的内涵。环境是个非常大的概念,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来看环境艺术,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P.Dober)对环境艺术是这样定义的。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作为第一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而且,作为试验田,学校的老师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各种渠道出发,希望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把第一届办好,把头开好。所以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丰富的。首先,作为建筑学院里头的科系,我们要学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其次,作为艺术类进来的考生,我们还要学习艺术方面的东西;除此之外,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涉及到的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也要学习。而且,从这个专业角度来看,这个专业又能进一步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室外环境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多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学习素描、水粉、钢笔速写、超写实、艺术概论、陶艺、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画法几何、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等等再加上一些文化课和选修课。但我们只有四年的时间,每个课程我们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学一点,所以我们学到的东西每样都要浅一些。后来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同事学友,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个专业在某些学校是有开五年的。个人觉得五年的时间就比较好,像建筑学的课程就可以多开一些,专业基础就好一些。到三年级下学期,再学本专业的设计。而事实上,建筑学我们只学到两年级。

从学校毕业后,我主要从事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也学习了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所以在专业课上,我还建议学校多开设一些植物方面的课程,像植物花卉学、植物配置、植物病虫害学等,这样这个专业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就非常完美了。当然开设植物课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西北地区的植物品种要比华东、中南、西南、东南等地区要少很多。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一、建筑师;二,室内设计师;三,景观设计师。而我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从刚毕业当助理工程师配合设计师工作到自己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或制作景观施工图,十年下来,感触颇深。这个专业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俗话说建筑师是个“杂家”,而景观设计师同样也是个“杂家”。建筑需要的知识面主要是纵向的、深度的,而景观需要的知识面则更多是横向的、广度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它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作一个设计,需要了解水文地理、地质地貌、天气气候、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社会等各行各业的内容,才能有所兼顾的控制好一个设计。单从设计本身讲,又需要了解设计学方面的知识。光设计学方面就有很多设计手法、技术需要掌握。而方案设计方面又分小区设计、公园绿地设计、广场设计、办公环境设计、街道设计等设计类别。

这个专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专业,它需要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完善它。而时下有些单位并不看重它,因为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它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玉不琢,不成器。”这个专业的从业者更需要花费些时日来雕琢。某些用人单位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想在短时间就看到环境艺术专业从业者的业绩,其结果很可能是失望的。任何一个专业从产生、发展到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国外的景观设计发展了几十年,而我们只发展了十几年。多给这个专业一些时间,相信这个专业的从业者在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后,会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走出新的风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素质教育状况分析

如今社会,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更高的精神需求,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美。在这种社会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对于当前高校设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要重视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要重视实践教学,要不断拓展环艺专业的外延以谋求专业的新发展。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招,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相应也就增多了,而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无疑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这两个内容的实现,需要建立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以实践课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应实行阶段性教学,而阶段性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前后之间有很强的承接性,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就会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也就无法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注意建立与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实践课教学体系,通过参加实践教学的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性认识,达到理论创新的效果;另外对社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进行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等。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建立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模式。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始终处于前沿位置,所以合理安排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内容中还要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根据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后期针对性专业教学。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通过课程设计中的综合设计实践,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

设计艺术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环节,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便缩短“虚拟设计”与“实例设计”之间的距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实践交流基础,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习、课程参观实习、毕业实习、参与科研等。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接轨,帮助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法,实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设计教学中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富有创新意识的专业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通过大力加强和提高专业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还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学好本领,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在动态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适应新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2]高庆喜.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枣庄学院学报,2006,(4).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设置

目前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建筑群体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些建筑群体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需要随之提高。人们审美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对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对其层次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这样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高等院校必须顺应时展对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全方位系统的改革,主要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取等方面来进行,从实际出发,培养综合素质,建立以设计、施工、管理为主,与此同时不断拓展外延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在社会中体现出专业素养,在上岗后的动手能力强,再经历一段时间的历练,必能成为室内设计、施工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型人才。

1针对性进行课程设置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起步虽然比起其他专业来说晚一些,但是发展非常快。按照社会实际、专业技能的需要,这个专业的课程应该做出调整,应重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现在所做工作中所用到的主要课程以及必须用到的课程依次如下:CAD、室内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常识,充分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建筑学科对这个专业的影响。社会上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主要需要三类人才:一为设计型人才,即我们说的设计师。这类人才需要有很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要有丰富的艺术修养以及足够的业务沟通能力。这里所说专业知识不仅包括室内设计,还包括建筑设计甚至展示设计等各方面,属于综合型人才;二为表现型人才,即我们所说的绘图员,或者插图师。这类人才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设计软件,还要有比较好的艺术修养,能够理解设计师的构想然后表现出来;三为施工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便要求对材料的掌握程度要透彻,精通施工。在目前社会,施工管理人才大都不会画图。

根据以上三类不同型人才需求,对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1)设计部分要加强理论教学,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精通一两门计算机软件,以适应社会上的需求;(2)施工技术部分要让学生多进实验室,以操作为主,加强动手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管理部分调整相应内容,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加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毕业出路增加筹码。

2重新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

很多学生认为速写等基础课可以减去一些,可有可无,然而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速写、手绘草图这样的基础课对他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更有部分认为影响很大,这些基础课十分重要。对于这些基础课以及制图等专业基础课,毕业生认为,这些专业可能在工作中并不直接用到,因而感觉没用,实际上这些基础课在设计中有着潜在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些课程是对设计思维、理念的培养。有毕业生认为,花在这些课程上面的时间可以再多一些,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计算机操作上,因为提高并丰富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而简单地操作能力可以在实习期间就能够很快学会,甚至在工作初期就能够在课外完成。

在校期间的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并不到位,对概念的理解也很模糊,至于怎样去实现更不清楚,老师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多进行灌输。而在专业课方面更应加强,决不能只表现在表面上,会几个简单的软件和几个简单地操作,而必须注重对学生专业设计思维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效果可能比较慢,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却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不断变化。

3重视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绝对不是一门死学科,不是课堂上教学了学生就会应用,如果只是改变课堂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实际中的需要。因此,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是大趋势。这就要求专业课必须联系社会实际,这是一个重要举措。为严格保证实践的落实,学校可以与当地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建立合作基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课题,以实际成果完成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当程度上突出了实践教学,促进了能力的提高,相信学生经历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后再走向社会便会如鱼得水般顺利,轻松应对社会实际工作。

这种实践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懂得专业知识,更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初步形成新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拓展环艺专业的外延

在当今社会,有一种工作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室内室外效果图制作工作。这为该专业的发展又指明了一条出路。既然市场上有这个需求,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便可以适当进行考虑。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园林设计等新兴方向,这也应该我们的注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各种各样新颖的环境小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边缘不断延伸,其实拓展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风水学、美学等,像这些方面都应该都可以得到拓展外延,来谋求专业自身的发展。

5总结

总之,各高等院校应做出尝试,对学生多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设计思维的培养。应该提供相应方面的新材料供学生们去了解、学习,教学生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努力拓展专业外延,挖掘新的发展点,比如展示设计等等,这样可以让这个专业有自身发展的新出路。相信环艺专业在将来一定会有质的突破和飞跃。

参考文献:

[1] 解勇,聂松,范云鹏.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美术之友,2009,6(27):2325.

[2] 袁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3(27):4448.

[3] 宣炜.关于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1,5(15):3940.

[4] 朱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0,8(30):1416.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教育现状 教学改革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倡行,高校中有以培养多样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的,亦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这些培养人才的目标与不成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 导致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专业名称混杂、师资结构不完善、阶段式的授课方法、基础课教学与设计课教学完全不对接、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的脱节、传授不求过程只求结果、学生思维的孤立片面、设计意识与社会脱轨、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靠理论知识是无法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的,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实践观念,瞄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市场要求,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操作能力,才能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1.提升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严重脱节的现象十分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点:一是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二是缺乏师资力量,即便是开设了专业理论课,也大多是由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设计课的教师来替代,没有专业理论指导的设计。在教学实力上也存在不小差距,缺少对应的实验室和材料室;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单一地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方法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2. 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应实施以培养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设置以设计课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将并列课程通过设计课为主线连接起来,小课程融于主干课程,根据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地融合在设计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将这些并列课程循环、渗透,把所有的课程细化和分解地整合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次性集中完成,按照设计的方式科学地进行有机的组合。

整合的方式会把分散的课程相对集中,既提高了时间效率,又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性,使学生能够在接受设计基础的教育时,就建立了整体性、一贯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符合设计艺术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避免学生孤立地去接触一门学科,达到让学生学会设计、驾驭设计的教学目标。

3. 建立授课新形式,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直接利用设计公司现有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及设计成果,将其融入教学;其次,设计师长期工作在设计第一线,这使得他们的授课形式将有所突破,再次,年轻教师需要全程跟踪教学,迅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能力、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 真正做到“ 学、研、产”一体。在授课过程中, 以资深设计师带动学校的年轻教师。资深设计师作为课程导师,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内容、作业形式及授课方式,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和评分总结亲自授课;而年轻教师则需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技法训练及上课过程中全面辅导。这种授课形式能充分利用资深设计师的经验而又不过多占用他们的时间, 也能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年轻教师。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希望打破高校课堂教育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模式,充分发挥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老教师和资深设计师的教学能力和设计经验,带动年轻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打包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设计教育的整体性;强化真题真做,或将已有的题目虚拟化,向研究性发现发展,并让学生在设计第一线进行实习,与设计企业一线设计师直接沟通交流,在设计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 顾湘东.用“系统方法”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J].装饰.2006(3).

[2]?弗兰克·惠特福特.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6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特点模式探讨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现代设计逐步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设计人员不断增加,设计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设计教育因此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一些困惑与忧虑,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到教学体制的改革,从大规模扩招到教育质量的下滑,从教师水平的下降到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这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重视最后的效果图。将效果图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评定核心,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衔接和完善的阶段成效。其结果是,学业完成后学生仍然不太会实际操作设计课题。到了工作岗位后,在面对设计任务构思时,只能习惯性地从网上或进口资料中吸取点“改良”的养分,“炮制”出的效果图始终脱离不了原本的设计风格,更谈不上挖掘设计创意的潜力了。

在我们的设计教育与实践中,设计所蕴含的科学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再加上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致使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还依然停留在艺术的形式美感和表现技能的层面上,停留在个人情感的宣泄上。“设计与纯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艺术院校背景的设计学生更应该清醒地认识这点,教育方式也得尊重这一点。培养设计师跟培养艺术家是不同的。”①由此导致了许多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一般,不少设计变成了大众无法理解而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明白的枯燥定义。而一个优秀的设计是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对设计项目深入研究、透彻理解,对客户及社会大众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等努力的结果,使设计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呈现在社会大众和消费者面前,并且是用最易于感受的方式,在诉之于理智的同时诉之于最普通的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感官与情感。使设计这一“高级又通俗”的东西,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把高级的信息内容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社会大众。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融多学科、多领域并与人们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新兴边缘学科。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范围涉及城市设计、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以及有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环境艺术设计如何以艺术设计学为主体,结合多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内容,强调“渗透”与交叉,形成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新思路,这是一个新的定位问题。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国内学校的实际操作各不相同,还无统一规范。同时,国际上亦无“蓝本”可以参考。国内最早的几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体的学校,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脱胎于“室内设计专业”。观察国内该专业设置的初期,几乎都是对“室内设计领域”的延伸。时至今日,很多内容尚在探索之中,有待研究深化。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再探讨

目前,不少专业院校正进行着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从培养目标到教学理念,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形式。不少专业院校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和特色,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及趋势,积极探索和及时总结,在教学中将“景观—建筑—室内”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通盘考虑,力求整体推进,并在教学与实践中逐步完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探索,以产、学、研的实践道路培养21世纪设计专业的实用人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办学模式,其成效显著、特点鲜明。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再塑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是以人为本,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就是以育人为本。高等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才培养是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第一职责。自古以来,教师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化成天下。学校不是企业,学生不是生产工具,也不是产品,更不是商品,他们是将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因此,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看成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以及在“艺术”和“设计”中,创造是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充分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并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启学生的创造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在注重原理性教学基础上,采用更为开放的授课方式,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拓宽视野,融会贯通,强调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

设计办学产业化及教学实践市场化,是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校办设计公司,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道路。打破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概念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的进程来展开教学,注重课程的实验性和原创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出去,在真实的市场背景中进行实践教学。如广州美术学院的集美设计公司,不仅在全国设计院校率先创建了一个设计服务品牌,更重要的是为本校的教学提供了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对社会和市场,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迅速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同时,引入“适量理论授课+课堂讨论+设计研究”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设计过程的教学,并建立了新的设计作品评价体系。

此外,增设设计研究所、设计工作室,深化教学实践内容。设计研究所是工作室的高级发展阶段,承担着设计、教学、科研三项重任,它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向高、精、深的专业方向发展,还能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研究与开发当前国内外的最新设计课题。在课题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成为设计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

3.师资结构双轨制

在师资结构上采用双轨制,提倡教学观念的转变,强调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增设系列讲座,间接获取广泛的实践经验。吸引企业人士来支持设立冠名系列讲座,以社会的人才为资源,在聘请讲座教师的传统观念模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人士来校讲学,为设计学院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教学观念、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思维以及新鲜的市场活力。全方位的系列讲座,能够使学生获得很多在实践点和教学基地中学不到的实际经验,如工艺流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材料分析、客户沟涌、协调组织、管理经验,成本预算等。这些系列讲座与对话能够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起到很好的铺垫与引导作用。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体系仍处在探索之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恰如其分地融合起来而不失偏颇;如何保证学生在坚实的学术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打破课堂的局限,引入更多实践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的。我们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套路,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实践与市场相结合,开发更多教学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