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1
关键词:历史文化人文思维;日语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
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偏差,甚至误解;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按照母语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交流运用不得体、不恰当,甚至语用错误,造成沟通失败。纠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死记硬背和套用语法规则上,缺乏对于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的了解,使其语言只是停留在学习语言的层面上,未真正理解语言的涵义和应用。
从以上调查资料来看,外语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很必要,也很关键。在进行外语教学中,应把教授语言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用途,做到正确和顺畅表达交流。
1 增强课程标准意识,重视历史文化人文意识的教学与应用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做了以下规定:
从以上课程大纲和课程要求来看,每一项都有关于“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综合文化素养”的要求和规定,可见外语教学中,目的语国家的人文教育很关键,即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凸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俊森教授在2011年9月-10月对985大学日语专业近10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1、毕业后在工作中或学习中感觉最重要的是什么:
2、假如你现在才进入日语专业学习,你希望日语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什么(共136人作答):
可见日语教学不只是书本上的外语知识,还应该具备充足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特别应关注“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道德涵养,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为此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打破外语工具论,消除有“语”无“文”的现象,增加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此,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外语教学,要把教授语言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外语教学中应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培养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尤其是对学生比较感兴趣和敏感的话题,进行必要的积极引导。外语教学是系统工程,其中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之大,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教师高度重视,树立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实践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2 调整课程教学思路,塑造历史文化人文意识的教学环境与实践
外语人才培养中历史文化人文知识作用和意义之大,要求学校和教师调整课程教学思路,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在教学中的意义,塑造良好的历史文化人文教学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两者应相辅相成,贯穿始终。
1、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重要任务。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突出新颖、生动、深刻,把历史文化人文知识和词汇结合起来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词汇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词汇学习也是异文化学习的过程。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习和理解文化差异,只有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词汇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2、语法的学习最枯燥,为此在人才培养中对于语法的学习更应该下大功夫,在人才培养中要打破以往的单调的、枯燥的、呆板式的教学方法,注意归纳语法中反映的历史文化的语言规则,在语境中学习语法。
3、听说教学是直接涉及跨文化交际或模拟交流的活动。因此更应该侧重导入历史文化人文知识,从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精选有关听力、会话材料,精心设计话语任务,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特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4、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要渠道,同时外语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为此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历史文化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注意策略和方法,注意阅读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等问题,注意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的历史文化背景,布置对文化理解和比较任务,检查阅读完成情况。特别注意对文化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内涵和本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5、其他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历史文化人文思维。除了课堂内的人才培养,还应注意课外的其他语言实践活动,这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直观理解和认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的活动,同时也是检验和实践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最能展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第二课堂的内容、形式可多样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可开展日语语音大赛、朗读大赛、美文大赛、配音大赛、书法大赛、话剧大赛、日语知识大赛、演讲大赛、卡拉ok大赛、日本文化体验、日本企业文化展示等等。但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注意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错误的认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感受、体验语言的真正魅力。
3 结语
外语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外语工具论,应该具备充足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历史文化人文素养,增加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才培养才不失偏颇,有助于学生立足社会和
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编,《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日语教育与日本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年第2辑,陈俊森:“试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5、舍恩著,夏林清译,《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2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礼仪素养 缺失 原因 对策
礼仪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优良传统,古训“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与人,不失言于人”,教育人们要有礼貌,不能粗暴。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礼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也将一个人礼仪素养作为衡量其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高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青年人才,其礼仪素养教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
(1)缺乏课堂礼仪。高职生课堂礼仪的缺乏表现在不按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尊重教师备课成果等方面,有一些学生还会在课堂上顶撞教师。
(2)缺乏尊师礼仪。在高职院校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高职生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在进出教师办公室的时候不敲门;和老师谈话的时候不会使用礼貌性的语言。
(3)食堂礼仪缺乏。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在就餐结束之后没有随时收拾餐盘的习惯。会将垃圾随地乱扔。缺乏基本的用餐礼仪。
(4)缺乏宿舍礼仪。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起床之后没有随手叠被的好习惯。很多高职学生在军训后就不再严格要求自己。晚上就寝熄灯之后,一些高职学生会在宿舍走廊里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他人作息。
二、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导致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缺失。一些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其在为人处事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体谅。加上一些高职生家长不注重自己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2)基础教育中礼仪教育的缺失。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缺乏礼仪方面的教育,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生将时间大多用在应对考试上.忽视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素质的培养,由此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另外,在基础教育中,教育人员过多将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成才的唯一标准。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关注。
(3)高职院校礼仪课形式化严重。高职院校的礼仪课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和接受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导致高职礼仪素养教育如空中楼阁。很多学生会很快忘记所学的课程,无法将礼仪理论应用到个人实际生活中。
三、高职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实现策略
(一)提升高职学生礼仪意识
高职学生提升礼仪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的教育不是以行为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礼仪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为此,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训练。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内在思想意识的培养。因此,高校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提升是个人发展的一种需要,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礼仪素养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另外,高校还需要将礼仪教育引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为此,也要求教师具备R档睦褚撬匮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论,通过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并逐渐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礼仪素养教育的同时。也需要以自身行为和品德力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二)引导高职学生陶冶自己的礼仪情感
在掌握了礼仪知识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礼仪知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层面,即提升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自觉性,能够在心理上认识到尊重他人、礼貌对人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这种礼仪。陶冶高职生礼仪情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道德功能。提升学生的礼仪意识,需要让学生懂得礼仪是一种内在道德要求,外在表现为行为规范。礼仪素养的形成需要学会处理内在礼仪和外在礼仪的关系问题。第二,教师需要将礼仪教育和思想道德素养有机结合。第三,通过艺术文化陶冶学生的礼仪情感。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价值取向,这种个人倾向会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良好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文明习惯。为此,礼仪教育中需要教师将艺术文化和礼仪情感教育有机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赏电影名片、欣赏诗文等将礼仪认识内化为一种重要的情感素养。
(三)礼仪课程的开设要注重实践性
高校礼仪课程的开展需要关注礼仪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礼仪素养教育和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尽可能淡化礼仪理论的学习。具体表现为根据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来确定礼仪课程学习方向,提升礼仪教学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3
关键词:礼仪文化 播音主持 影响
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员,其仪表要端庄、大方,举止要庄重、文雅,谈吐需文明、有分寸。而这一切皆离不开平时对自身礼仪文化方面的修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统宇认为,传媒的影响,归根结底并不是‘媒介’的影响,而是‘人’的影响。播音主持文化也存在一种‘话语霸权’,掌握和操作这种霸权的人的礼仪文化素养,从根本上决定了播音主持人员文化的品位和水准。”归根结底,传播媒体的文化品味是由“人”决定的。由此可见,礼仪文化对播音主持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一、礼仪文化影响播音主持个人魅力
作为一名传媒大学的学生,笔者曾多次接触过来我校招聘毕业生的招聘人员,他们在确定最后招聘人选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那就是看参加应聘的人员有没有“自己的声音”。他们解释说,现在的传媒平台并不缺少专业知识掌握很好的人,缺的是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和特点的人。现在媒体急需大量优秀的能够发出自己声音的诸如体育类、财经类、新闻类、评论类和法制类优秀节目主持人,当然,这类媒体的播音主持是竞争的热门,前来应聘的人员挤破了门槛,但是往往一拿出是否“有自己的声音”这个标准一衡量,很多人就被排除了出去。我们说,他们之所以没能应聘上岗,并不是他的专业知识学的不好,如果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话,也是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播音主持的,但是会出现新闻播的不精,主持做的平平这样令人不愿看到的现象。在现代媒体中,一个没有“自己声音”的播音主持,往往只能做一些缺乏水准,不能给人留下多少印象的娱乐类节目主持,他们似乎做什么都行,但做什么都没有特点,缺乏“不可替代”的鲜明个性。
笔者认为,这些人“没有自己的声音”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礼仪文化素养。我们说,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有过硬的播音主持知识和技巧外,他还需要具有必要的礼仪文化修养,凭借这种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文化底蕴打造个人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现代媒体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而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正是基于这点,奥普拉・温弗瑞说:“我必须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话”强调的便是个人魅力。个人魅力是个人学识和思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只有具备了“个人魅力”,受众才可能在成百上千的主持人中锁定“这一个”,只有受众锁定了“这一个”,愿意与主持人交流,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才有可能产生,否则“千人一面、千人同声”是难以对受众产生吸引力的。
二、礼仪文化影响播音主持的气质
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播音主持,其个人气质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媒体上却大量充斥着缺乏个人气质的播音主持,有的主持人靠别人的绯闻、隐私来博得收视率,这样的主持其实表现出的是主持人个性气质的完全缺失,这样的节目不仅不专业,而且也是非常低劣的。我们讲,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其主持节目过程中的礼仪文化不仅仅表现在主持人的容貌上,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在主持人独特的个人主持气质上。而主持人个人气质的形成离不开礼仪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厚礼仪文化素养的主持人是通过高水平的谈话交流来突出节目的宗旨和精神的,这是节目有意义和有礼的总好体现。对礼仪文化素养理解教好的主持人,其节目主持气质往往更加吸引观众,这样的节目主持人较多,比如张越主持的《半边天》、王志主持的、《面对面》、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杨澜主持的《杨澜工作室》等。可想而知,气质对播音主持来讲是多么的重要,而礼仪文化素养则是影响播音主持气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礼仪文化影响播音主持人员的人文修养
说到底,一档节目的质量到底如何,最终把关的还是“人”,而作为节目播出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主持人,其自身的人文修养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这个人除了具备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系民众的情怀和为群众说话做事的胆识。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明确其“、人民的喉舌”的地位,要承担起政府和民众间“沟通桥梁”的使命,成为民众的“代言人”,而不仅仅是凭借拥有的话语权“娱乐”或者“愚乐”受众。那么,播音主持的人文修养哪里来?笔者认为,播音主持的人文修养离不开平时礼仪文化的熏陶,礼仪文化的修养是播音主持专业人员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礼仪文化影响播音主持终身的发展
礼仪文化可以塑造播音主持高尚的人格,从而影响播音主持终身的发展。专家们曾经指出,“决定一个播音主持人最终能走多远、能达到何种高度的核心素质”是“思想人格素质”,人格的塑造有赖于主体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作为人的发展底蕴,礼仪文化对播音主持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实中那些播音员主持人漠视民众的生活冷暖、简单地把职业化的微笑等同于亲和力表现就是缺乏礼仪文化素养的表现。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是心系受众,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时流露出来的真情人性,绝对不是“做”出来的。在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人格魅力决定着播音主持到底能走多远,而高尚人格的形成,离不开礼仪文化的积淀。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重视礼仪文化修养,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播音主持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其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礼仪文化修养不仅能够使一名播音主持给公众以可亲可敬的信任,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并对自身的终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0.
[2]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20.
[3]刘佩华.中外礼仪基础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4.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学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朱颖(1978-),女,浙江桐乡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商务礼仪。(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5-02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注重。“高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职业性”,主要是指高质量的职业素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人格修养和行为道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商务礼仪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行业中必备的礼仪礼节,催化学生高素质的养成,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运用当前社会上较新的企业资讯及商务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企业之间“无鸿沟”;并邀请企业负责人、本科学院老师、外教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或是承担教学上某个技术模块某一章节,将兼职教师的教学落到实处,这种全新的尝试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智力的提高,而是方法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中“渔”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情商,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
1.礼仪是贯彻“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后,能提高情商,能以感恩的心态和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适当的方式来化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此,礼仪又是人际交往间的“黏合剂”,它让校园中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少了一些指责和推诿,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与道德上的支撑,使社会沿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是用人单位迫切的需求。据调查,有86.4%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有79.6%的企业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但道德的缺陷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3.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手段。要在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前列,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十分关键。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积极探索“能力本位、多方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业务精、外语强、素质好”的应用型外语、外贸人才为培养目标。而要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谈吐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职业化的办公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商务礼仪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就是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因此,职业技能只是职业素养的一个方面。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显性职业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外在表象,如形象、谈吐、知识等,它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而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它是显性职业素养的内在驱动。
1.高职课程设计必须适应企业文化的需求。示范高职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普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考虑较少。很多高职学生学术上比不过本科生,职业素养上与中职学生无异,对企业来说他们就像是“半成品”。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训力度不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我们的课程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怀有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专业课应该有机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从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途径来看,几乎都是利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教育”,欠缺针对性和专业性。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职业素养的学习跟系统理论学习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在教专业课时没有好的切入点灌输职业素养教育,致使职业素养教育失去了专业课程这一“肥沃的土壤”,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有余而个人素质不足,从而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与课外教育建立起全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长效发展机制,也可以缓解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培养之间的冲突。
三、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商务礼仪”课程突出“国际贸易”的行业特性,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用技能培养为宗旨,课程设计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工学结合,注重课程设计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采用工作岗位逐层递进、工作任务逐个对应的学习方式(具体分解如下图):
1.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活动,能了解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程序,熟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各项技能,熟练掌握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养成在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及表情传达对他人礼貌和尊敬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胜任岗位任职要求。此外,还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出色的时间管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由于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商务礼仪课程与就业辅导相连接,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能直接走上社会,与职业环境“零距离”,因此,将商务礼仪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按照目前高职“2+1”的教学计划,上完该学期后,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开始顶岗实践,故在教学安排中增设“应聘礼仪”和“职场交际礼仪”等环节,每周4学时,一学期共60学时。
四、商务礼仪课程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新模式
1.项目承载实体。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商务礼仪课程以真实存在的“杭州鼎翔通讯器材进出口公司”为项目化平台,全课程按照职业成长线路分为六大模块(职业形象设计、语言与交际、接待与拜访、商务活动、职场礼仪、涉外商务礼仪)及12个子项目(鼎翔公司新职工见面会、鼎翔公司客户洽谈会、鼎翔公司2009年尾牙、电话通知鼎翔公司面试人员、鼎翔公司上门拜访客户、鼎翔公司参加2010年秋季广交会、鼎翔公司新项目签约会、签约仪式晚宴、鼎翔公司2010年度招聘会、分角色模拟鼎翔公司一天工作、鼎翔公司与法国老客户巴黎世家新品谈判会、应邀至美国总公司商务交流)。从“新职工见面会”为第一个项目,整合了“仪容仪表设计、站姿、坐姿”等课程第一章节内容,到“工作出色应邀到美国总公司进行商务交流”的最后一个项目,融合了“国际商务交流”这一商务礼仪课本中最后一章节的内容,以公司业务发展的递进为主线,贯穿13个项目内容,将情境模拟法、案例导入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轻松运用其中,使学生上课便如置身于真实商业活动之中,学生的角色也转换为商务工作人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实际运用能力。
2.团队优化师资。由企业负责人、本科学院老师、外教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或是承担教学上某个技术模块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企业负责人、外教等实行“红绿灯”多元化教学方式。“红灯”指企业兼职教师,代表着严肃、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内容中主要教授应聘礼仪、办公室礼仪等章节为主,现身说法,告诫学生哪些是职场“雷区”。“黄灯”指本科院校教师、外教,代表着智慧、温暖。本科学院教师主要教授商务谈判礼仪的章节,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课堂教学给高职学生吹来了一股不同的风,众多同学反映本科老师的上课风格让他们久久难忘;外教是我院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商务礼仪课特别邀请的,由于专业背景的原因,该门课为双语教学。“绿灯”指本专业任课教师,代表着宽容、自由。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气氛融洽,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
3.实战训练技能。我们采取了“内外联合”的实战技能培养方法。对外,借助校企合作企业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向企业无偿提供新闻会、新产品推广会等商务活动的工作人员,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机会,又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对内,把握学校举行校园活动的机会,如校庆三十周年大型典礼、校园文化节、与美国XX大学联合办学签约仪式等活动,提供现场接待、摄影、翻译等工作人员。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正因为有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职业素养,毕业生供不应求,招生分数线连年稳居全省前三名。
4.立体评价体系。要使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积极的方向运行,必须建立商务礼仪专业的职业素养体系。该体系的目的是在商务礼仪课程中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要结合企业的认可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该评价体系应具有预测、诊断、反馈等功能。该评价体系以职业素养的融合与实施过程为主线,贯穿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全过程。此外,还结合其他三种考核手段:认知评价、行为考察、项目测试。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的教育是贯穿课程始终的,结合我们体会的教育创新,今后的商务礼仪课教学工作,需要更多的授课教师进一步开阔思路、解放思想,弘扬“教育创新”精神,提升真正惠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及理念,使商务礼仪课的课堂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职业素养的理念有机融入课程中,着力构建一个商务礼仪课程学导式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利华.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探索,2010(10).
[2]颜莉红.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3]史锋,张徽.商贸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5
摘要: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如何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礼仪 大学生礼仪教育 重要性
一、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1道德与礼仪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对于自己就有着一定的规范与约束。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根。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的外化,而这种内在更多的则体现在人们学习、工作的与人交往中。礼仪是一种由心而生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典范表率,更表现为一种容貌和风度。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类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德是自我的教育,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不仅仅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拥有一个平等交往的机会,更是健全人格的表现。对于社会来说,徳比智往往更为重要。
1.2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人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1.3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
大学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想要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就不能放弃礼仪教育。社会是一个存在教育,而进入社会的基石便是“成人”。“成人”,便要懂得礼义廉耻,便要学会尊重宽容。社会需要交流,没有对自我的梳理,就很难融入社会。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仪更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艺术。在当代社会,交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
科技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近,但是正是由于各种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即时的交流和沟通被人们所忽视。手机短信代替了问候与祝福,网络文学也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交流与沟通似乎更多了机械化的冷漠。生长在新媒介下的大学生们,或许早已习惯了面对电脑屏幕,对扑面而来的小社会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
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礼仪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能够让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正视自己和他人,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得当的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如若不能顺利的与人沟通与交流,则有可能会对自我认识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二、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现状和原因
2.1长期的应试教育过多的强调成绩,而忽略了礼仪的重要性
可以说,学校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输着“礼仪”的营养。从小学到初中的课本上更多的是礼仪的典范。由于进入了初中以后,升学的压力使得学校不得不把中心放到应试教育上,在中学的6年,学生们由于学业的压力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去,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没有过多思考和感悟。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中,长期的应试教育忽略了礼仪素养重要的核心教育。
2.2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下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确使得社会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但是也正是因为此,父母多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无理由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成长缺失。骄纵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家庭是启蒙教育的摇篮,它远比学校的教育要重要。但是正因为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2.3大学生忽视、轻视礼仪教育自身修养
大学生的成长是伴随着时代的巨变的,当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大学生们在自我意识中便有意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排斥的倾向,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和放荡不羁。这就使得大学生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大学就应该是一个随意、散漫的环境,在大学里就无所谓校规校纪,甚至觉得放荡不羁才是大学生的特质。在课堂上,大声喧哗,随意进出,把和老师顶撞当做是个性。
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当代大学生自身修养不高等等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
三、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1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大学礼仪教育应该更加的多样化,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可以开设礼仪的必修、选修课、定期的进行礼仪文化的展演、举办礼仪文化节等等。礼仪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须的,缺失礼仪的人将会无法立足于社会。
礼仪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生活的实践。大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和理论,应该融入环境自如的运用礼仪。这就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设礼仪讲坛,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性,给大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风采。
想要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的氛围。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的,学校里的环境总是在不停的熏陶着或是改变着大学生们。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会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才能对礼做到由内而外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到礼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礼的内涵。
3.2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相较于孩子则是更为成熟的个体,他们所能反映出个体在社会中的不同特点。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往往会被孩子进行模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积累。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能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爱,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尊重则同样是首位的。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于自己的尊重,父母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在家庭教育当中,相互尊重是教育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这当中,孩子不仅能够收获经验更能学会尊重。
尊重是礼仪的重要原则,在尊重中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家庭作为最好的课堂,更应该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创造一个平等、自律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榜样作用下健康的成长。
3.3大学生加强自我意识,对礼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礼仪作为珍贵的中华瑰宝,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传承的责任。 继承和弘扬礼仪文化,首先就应该加强自我认识,提高对礼仪的认识。大学生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有着高雅的气质和潇洒风度的人总是能够获得他人欣赏的目光,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可以消除胆怯增添自信,使自己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应对自如。
礼仪也并不是片面的交际手段,礼仪是一个内心的修养,是良好道德的外化,同时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内涵,塑造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们不能一味的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养对于步入社会而言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会有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的时候不适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各种场合的礼仪要求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认识以及对礼仪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提高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谭昆智 齐小华 马志强,现代公共关系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6
关键词:礼仪 空乘人员 职业素质
本文主要以空乘人员礼仪修养为中心结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经历谈谈礼仪对空乘人员的影响。
前言:
空乘服务作为一个特殊而又严格的服务性专业,它不同于其他服务性行业(比如酒店,商场等),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出现,对航空运输特别是中短程航线的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服务的竞争。空中乘务员工作是客舱服务,高质量的客舱服务,成为航空公司对外展示公司形象,吸引顾客最好的窗口,在空乘人员服务过程中,基本的礼仪和素养的好坏对航空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礼仪的基本知识
礼仪的概念: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人对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貌、主动、热情、细心成为服务礼仪的代名词,同时服务企业要求服务更加细化,具体,讲究个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礼仪对空乘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不仅要具备良好身体素质而且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由于空中乘务工作是在飞机上工作的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服务的对象,都是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习俗、性格和语言等背景.这就要求他们应具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礼仪修养可培养学生如下心理品质: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在客舱服务和生活中既充满活力,又心态平静,言行规范,举止得体,既能充分认识自己且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公众意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计划和步骤较切合实际。意志坚韧,并善于自我克制。人格健全,有鲜明且较完善的个性。豁达宽容,自尊尊人,言行一致。乐于交往,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个人行为同组织行为和公众利益能协调一致。在复杂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现代礼仪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现代礼仪教育是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出发,教会学生讲究仪表美、仪态美和言谈举止美,符合空乘专业未来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美的情感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仪表美,仪态美,言谈举止美的感受力,鉴赏水平和创造能力。
2.有助于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这是空乘职业对学生主体品质的一种重要要求。良好的礼仪品质和形体素养,能够使个人在与别人沟通、合作时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加速信息传递,快捷地进行团队性合作,获得社会的认可。比如飞机在空中飞行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或者出现机械故障等原因需要紧急迫降时,这是空乘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包括她们和旅客之间的配合特别重要,而且这种合作是确保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航空公司的损失。因此,现代礼仪的教育,是空乘专业学生构建自主与合作的精神品质的基础所在。
3.礼仪有利于空乘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日益渗透,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与认同,他们都比较热衷于西方文化,更原意去了解它们,比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在国际航空运输中,空乘经常面对外国人,如果她们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她们能够更好地和国际旅客进行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得到他们的认可,同时也提高了她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2]
四、礼仪在空中乘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沟通作用。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言谈,得体的举止可以使空乘人员和旅客进行成功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2.协调作用。礼仪是社会活动的剂,它对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礼仪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是尊重,尊重可以使旅客在心理需要上感到满足,愉悦,进而产生好感和信任,有利于空乘人员服务工作的开展。[3]
3.教育作用。礼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高尚美好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方式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使得遵守礼仪的人客观上起到榜样的作用,使旅客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改正缺点,端正品行。
4.美化作用。礼仪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礼仪讲究和谐,重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使美好的心灵与美丽的外表,优雅举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空乘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和美好的风采,让旅客有种美的享受。[4]
结语:
空乘人员的整体素养,不单具有扎实航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美丽的外表等,更应该在她们的一言一行中透露着一种优雅的规范的礼仪,同时又为通俗中的内在和外在的综合气质涵养的升华。
空乘学生礼仪的提高在学校要加强模拟情景教学和实践训练,比如:在学校模拟舱中完成一次飞行过程全面服务的情景设计,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才能真正让礼仪成为空乘学生中的一种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谢苏,姚虹华 空乘礼仪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3(1)
[2]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