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誉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誉的价值范文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除了包括品德、责任与业务技术外,还应体现独立、客观和公正的思想。其中对委托人的责任和对与同行的责任需要备考虑其中,只有承担了这一责任内容,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廉正诚实、执法守法,才能在复杂的审计实践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讲究信誉。
1、审计诚信与会计诚信
为了明确会计视角下审计的诚信价值,首先要区分审计诚信与会计诚信,并对两者的关联和相互融合机制进行分析和研判。首先,两类审计的主体不同。审计报告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给出的,因此审计诚信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并对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负责。对会计诚信而言,有广义与狭义的分别。在广义会计诚信范式中,涉及到会计信息报告中的所有诚信问题,其中就包括审计诚信;在狭义层面上,会计诚信涉及到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以及在这一层面上产生的诚信问题。因此,会计诚信以单位负责人为主体,会计人员置于企业存在契约,与报表使用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契约关系,于法律关系也不涉及。可是,在现代企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行为起着主导作用,会计人员对上级采用服从态度,与道德相比,诚信是次要的要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审计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组成部分,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要求,但会计诚信仅处于企业诚信的层面。但是,即便如此,审计诚信和会计诚信之间还是存在紧密关联――会计诚信的程度对审计诚信会产生直接影响,较高的会计诚信通常与较高的审计诚信相契合。
2、审计诚信是审计主客体相互选择与检验的结果
无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来自于何种层面,都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产生直接影响。而在由此而生的重复博弈中,部分利益相关者会因会计信息失真从中受益,一些利益相关者会因此而利益受损――这是个典型的零和博弈。从这个角度讲,审计诚信是审计主客体相互选择与检验的结果,在任何社会实践中,都无法保证企业或者被审计单位的全部利益相关者利益达到最大,“帕累托最优”状况在这一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因为,要想为审计活动提供价值,交易主体各方都要拥有共同利益。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利益的获取要大于成本的投入,超出的部分要能够满足人们交易的根本动机。这是因为,只有当交易主体各方都拥有了共同利益,才能在博弈中形成合作,才有机会与动力信任对方或者获取对方的信任,才能确认对方可以为自身带来长期收益。这样一来,利益的一致与相似性最终导致了交易的形成与审计诚信的发生,审计诚信价值的也因此得到了确认与提升。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诚实守信的人更易获得其他人的信任,也就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经济交往的机会,其财富也会因诚信价值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在审计活动中,诚信能够提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和业务收入,在降低交易成本、费用的同时,提高获利空间。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工作的主体,在委托审计市场中如能因良好的诚信而获得威望,便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多主动,其财务利益会明显增加。
3、诚信能确保会计审计质量
审计作为会计的延续,在会计信息流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地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信息的提供者诚信缺位,会计信息就会出现失真的可能,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构成明显“挑战”――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之间因合谋、造假抛弃审计诚信原则的行为就会成为可能。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诚信为立业之本,缺乏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诚信的审计,就会丧失存在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大的时代变革之中,各类体制的转轨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使得各类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显现,审计诚信也遭到了极大威胁。比如,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中介机构,为了揽取更多的审计业务,就有可能在监管缺位的状况下,有意迎合被审计单位和评估方需求方的要求,也会处于对非法利益的追求,主观上通过高估或低估,出具虚假的验资证明文件以及会计审计报告,以此获得超过其既定范围的利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为了获得眼前利益的做法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与企业的长远利益,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不利。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诚信缺位不但得到了大多数被审计人、单位的默认,甚至还得到了人们和社会的鼓励与认可――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纵容任何危险的行为都会使社会置于危险之中”。
二、审计诚信价值缺位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在当前时期,审计诚信价值的缺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信息的不对称。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之后,日渐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向分离,其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在进行审计活动时,所有者和经营者就很汗提供对称性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向处于劣势的一方(比如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信息,这样一来,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成熟,传统的会计运作方式需要做出必要改变。但当前的会计制度还相对落后,在审计时间中难免会降低审计价值。
2、主观原因
当前,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推行,是的企业对财务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相应要求,会计从业者、注册会计师们,除了要更好的掌握会计、审计等理论知识外,还要在技术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水平,以满足审计工作的现实需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一些企业忽略对审计人员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和再教育,相关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操作时,极有可能由于自身原因而使审计价值“大打折扣”,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失误和损失。此外,身处信息时代的审计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审计人员或者注册会计师无法应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处理审计事务时,就极有可能将关键审计数据暴露在他人视线中,为不法分子窃取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条件。
三、会计审计信任机制的重构途径
1、将诚信建设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优化结合起来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还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的关键角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但是,以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这种“重要角色”与时代的进步并不相符。为此,需要将诚信建设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优化结合起来,以消除因政府失信行为而产生的示范效应。而在规范政府行为的过程中,要使之充当审计行为的监督者和协助者,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之上,在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的同时,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审计行为进行指导和指引。当然,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使审计行业能够在提升自律性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与舆论的监督,全面弥补社会公众对审计期望的差距,使审计行业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2、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审计失信者要加强惩处力度,减少社会对审计守信者的侵害和不公众待遇。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道德选择的思路,保证审计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诚实守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续签合同、扩展合作范围等方式,在新闻媒体宣传的同时,不断提高其声誉;对诚信水平较低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通过“负激励”措施,让社会公众能够对其行为进行监督,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还应保护守信的注册会计师,使之在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享受优先政策;对能够努力工作、诚实守信的管理单位(比如地方政府)要放宽其权限减少限制,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审计氛围。
3、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为了从根本上重构审计诚信的风气,除了要在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通过换位思考,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对审计诚信的动因进行分析和研判。通过降低诚信选择的成本权重,增加诚信收益的砝码,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和制度的威慑力,在监督和管理中,提高失信成本。这是因为,提高失信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失信的期望收益。但需要认识到,在失信成本结构中,惩罚力度与不诚信时被发现、受到惩罚的概率都应保持较高水平,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为此,需要提升监管者的监管力度与监管能力,对那些影响重大的审计案件,要对其进行持续关注和严肃处理,对那些职业道德低下、诚信水平不高的审计人员,要坚决终止其执业资格,终身禁入审计行业。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审计工作独立性
信誉的价值范文2
一、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机制
(一)信托创新产品的名义价格
1、信托创新产品的定义
信托产品是指信托机构经研发设计而推出的面向市场营销、具有信托特征的金融产品。按信托本旨,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受益人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但是在实务操作上,信托机构创新了这一业务。信托机构往往是先行设计具有一定交易结构、运用目的与管理方式的信托计划,然后再在信托市场上面向投资者销售。投资者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一定的资金或财产交付信托机构处置与运用,并指定受益人,签订信托合同,形成信托关系。因此,信托机构推出的信托计划实质上就是面向市场营销的信托产品。这样,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实际上是信托产品的发行人,委托人实际上是信托产品的购买者,即投资人。受益人是信托产品投资收益的享有者,可以是委托人本人或其指定者。
信托产品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财产信托,也可以是资金信托。可以是单一信托或集合信托。单一信托是指信托机构接受单个委托人委托,依照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单独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这里,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已经明确了委托人,信托机构依据市场规则收取相应的信托报酬,其交易价格由受托人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没有确定的定价机制。集合信托是指信托机构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信托机构自行设计管理运用方式,需要面向市场销售的集合信托产品。为简便起见,下文所称信托产品均指集合资金信托产品。
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信托产品的所有个体都具有差异性特点。不同信托机构推出的信托产品都有不同的项目载体,或者具有特定理念的投资组合,而且任何一个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都有其个性特点,例如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的不同匹配安排。而且,制度规定,同一信托机构不能就相同运用范围的信托资金分别设立集合信托计划,所以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完全相同的信托产品。信托机构即使是对其它信托机构的创新产品进行采纳,其推出的信托产品相对于已经存在的信托产品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信托运用范围或交易结构的差异),可以认为任何一个信托产品都是创新产品,尽管其实质性创新内容有多寡之别或创新价值有大小之分。
2、信托创新产品的名义价格
信托产品交易中的各当事人都遵从经济人假设,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受托人在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资金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扣除本金后的增值部分称之为信托资金运用收益,其与发行总额的比率即为信托资金运用收益率。受托人在发行和管理信托产品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并且受托人需要提取一定的信托报酬。信托产品收益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和受托人报酬后,剩余收益即为受益人收益,其与信托产品发行总额的比率即为受益人收益率。一般可将信托受益人收益率称之为信托产品收益率。
受托人与委托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创新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如果风险收益相匹配,受托人才会推出创新产品,委托人也才会购买该产品。既然是可销售的商品就必然有一个交易价格问题。从理论上说,信托产品的交易价格取决于信托产品的内在价值。信托受益权是一种财产收益权,与股权类似,信托受益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将受益人在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为现值,得到的就是信托产品的内在价值。信托产品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理论上的交易定价就应当越高。但是,未来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不是确定的,只能进行预期。因此,信托产品收益只能是预期收益。
按照制度规定,信托机构在销售信托产品时不得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也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事实上就是规定不得明示或暗示信托产品销售价格。但是,信托机构在设计信托产品时,一定要对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作出预测,并设计相应的风险与收益交易结构。委托人从自己的角度对信托产品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便作出购买与否的决策。信托机构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风险与预期收益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信托产品的定价,这个价格可以称之为信托产品的名义价格。因此,可以将信托产品的名义价格定义为一定风险条件下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的倒数。
(二)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信托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发行与管理费用、受托人报酬等。
1、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率
信托创新产品一般以确定项目作为载体或以一定投资理念引领的组合投资,其资金运用预期收益来源于项目收益或组合投资收益,收益的决定性因素是项目或组合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匹配结构。具体来说,与资金投向、资金的运用方式、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期限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信托资金的运用方式。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资金运作模式有多种类型:贷款类、股权运作类、融资租赁类、受益权转让类、证券投资类、资产证券化类以及综合利用各种模式的组合类投资模式等。从理论上讲,所有的信托产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股权投资,代表所有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投资方式,如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受益权投资等。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可预测。预期收益与信托产品本身的收益模式、特点及风险密切相关,风险越高,预期收益率越高。另一类为固定收益证券,代表未来收益确定的投资方式,如贷款信托、融资租赁信托、固定收益分红投资信托等。其预期收益是确定的,但也有一定风险,如融资者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一般地,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要高于固定收益证券类信托产品。
其次是资金投向。信托业的营业范围非常广泛,贯通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三大领域。信托产品可以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证券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从2002年7月18日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出台以来,信托产品的发行已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大类行业中的16个。不同行业的收益结构各有特点,例如证券市场与房地产投资的回报模式与特点是截然不同的。风险越大的行业或投资领域其预期收益越高。
第三是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与期限结构。从理论上讲,一般地信托发行规模越大,信托产品本身抗风险能力越强,而且,信托产品发行量越大,形成的规模效应越大,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信托产品期限结构来说,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显然,信
托期限越长,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
第四是风险控制方式。信托产品都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例如,信托产品不仅有来自投资项目本身方面的风险,同时还有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如在信托期间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变化引起的市场波动风险等。当然,信托产品最大的风险还是信托项目本身的管理运作和信用风险。投资者承受风险就需要一定的风险补偿。因此,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地要高于同期国债和银行存款利率。不同的风险承受需要不同的风险补偿,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风险越高,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越高。信托作为一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风险控制是信托业的第一要务。
因此,为了控制风险,取信于委托人,信托机构在设计信托产品时,一般要提供相应的信用增级方式。信用增级方式有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内部信用增级的方式主要有优先/次级受益权结构、抵押与质押担保、受托人信托报酬担保方式;信托创新产品的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很多,政府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方式,其中商业信用担保又有保险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担保、投资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等多种方式。
信托机构在信用增级的产品结构设计中,通常根据创新产品本身的风险特点决定采用内部信用增级还是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有时则是多种信用增级方式混合运用。在组合信用增级的产品设计中,一般包括2~3项风险防范措施。采用组合信用增级方式的原因表现为两个方面,呈现两个极端:一类是单一风控措施无法提供保证,不得不增加多项措施,该类产品本身风险较大;另一类是单一风控措施已经可以满足风险防范需求,但信托机构为提高产品信誉等级,增加了其它的一系列措施,该类产品本身风险较小。例如,在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同时,由保险公司提供受益担保等。在某些信托产品的创新设计中,信托机构没有附加风控措施,即不提供特定的担保方式,这些产品实际上是以信托机构本身的理财能力和信誉提供信用的,在市场上享有的高信誉就是信托机构的信用增级资本。
信用级别越高,信托产品风险越低,其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相应也就越低。一般地,按照信用增级逐级减弱的方式可以归纳划分为五个级别,即政府与银行信用担保、商业信用担保、抵押与质押担保、受益权分级和没有特定担保,也就是信用增级级别逐级递减、风险逐级升高,相应地,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应提高。当然以上的信用级别的划分是一种经验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具体的产品信用增级有不同的特性,需依具体情况确定。
当然,影响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受托人市场品牌形象与资金管理运用水平、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影响等。
2、信托产品费用
创新产品在发行与实施环节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产品创新设计费、发行营销费,以及产品管理、运用与处分费(如托管费、律师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收付费、清算费)、产品税费,还有其他产品应付费用等。按照规定,信托存续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从信托财产中支付,列入当期费用。受托人以固有财产先行垫付的,受托人有权从信托财产中优先受偿。受托人因违反信托合同导致的费用支出。以及处理与信托产品无关事项发生的费用不列入信托产品费用。一般地,信托产品相关费用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少。
3、信托报酬
信托机构发行信托创新产品一般以收取信托报酬或佣金的方式取得信托收益。信托报酬的收取方法有按固定比例和浮动比例提取两种方式。为了取信于投资者,同时也为了在信托产品取得超过预期收益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多数信托产品采取累进浮动信托报酬提取方式。受托人采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累进浮动信托报酬提取方式,是指受托人设立了一个一定预期收益率标准水平作为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f临界值,如果到期实际收益率低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报酬;高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委托人分成。这种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交易结构设计无疑有利于降低受托人的道德风险,提高信托产品信用等级。
(三)信托创新产品的定价机制
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减去信托产品费用和信托报酬,即是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对信托资金运用预期受益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由于信托费用与信托报酬是可预期和可控的,其他所有影响因素,如信托产品资金投向与运用方式、产品规模与期限结构等,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纳为风险因素。也就是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信托产品的风险。对信托产品的定价就是对信托产品的风险度量。所以,如何对信托产品进行风险定价成了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信托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以一定投资理念引领的投资组合,在产品设计时就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另一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即信托产品由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而成,例如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另一类信托产品是以一定项目作为载体,由于项目的不可分性,无法明确地区分项目的无风险和有风险资产构成比例,如房地产资金信托产品。但是可以将其看成一个风险资产。由于市场上有很多金融替代产品,受托人和委托人在评价一个风险性信托产品时有一定的替代产品可供比较,例如与无风险的国债投资或银行存款相比较。选择风险高于国债投资和银行存款的信托产品就会要求高于国债收益率和银行存款的风险补偿。这样,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等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信托产品风险补偿。
无论是股权类投资还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可以假定受托人和委托人是理性的。受托人出于自身利益与信誉,其在设计和发行信托创新产品是审慎的,委托人购买信托产品也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发行人在设计推出某一信托创新产品之前,一定经过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慎重进行项目选择或投资组合设计,并且有一定能力与资源对信托产品进行管理、运用与处分。而且,发行人对信托产品的不确定性有一定评价,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相应防范与保证措施,如信用增级的交易结构设计等。因此,信托产品具有一定的收益保障。但是,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托产品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高风险事件发生,导致信托产品出现损失,从而可能导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低于无风险收益率;当损失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信托产品就会出现负收益,即信托本金损失。由于按照规定,在受托人没有违背信托合同管理运作信托资金出现损失时,其损失部分由信托财产承担。这就意味着受益人不仅可能得不到预期投资收益,委托人的投资本金都有可能发生损失。
因此,受托人从发行和供给角度会对信托创新产品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基准是市场其它可供选择的金融替代产品,因为选择其他产品具有一定的机会收益。受托人推出一项风险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信
托创新产品,其定价标准是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失去发行其他替代产品机会收益的风险溢价。同样,委托人从投资和需求角度评价信托产品,选择风险超过无风险投资的信托产品,其预期收益就是有固定报酬的无风险投资和预期报酬不确定的风险补偿共同构成,信托创新产品供需双方对于风险评价如果达成一致,就会形成信托创新产品的均衡价格,信托产品才能以均衡价格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市场出清。这样,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等于受托人和投资者共同认可的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信托产品风险补偿,这就是信托产品的定价机制。
二、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模型
(一)信托创新产品风险定价模型
现将信托机构发行的信托创新产品模型化,假定:
1、存在一个受托人(即发行人),受托人在信托产品市场上推出一个信托创新产品P。
2、存在两个时期,T=1,2,任一时期只有一个信托产品P。为方便起见,假设贴现率为零。
3、存在两种类型的非中介经济体:P和D。P是人格化的信托产品;D是委托人(即投资者),假定该信托为自益信托,委托人与受益人为同一人,该产品的所有委托人集合D为{d1,d2,……dn}。P与D不能直接交易,而必须通过受托人进行交易。
4、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为rm,市场无风险资产报酬率为rf,信托产品风险溢价为v,风险评价系数为r。
从上节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机制分析可知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rm是风险v的函数,即rm=f(v)。因为任何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应该等于无风险报酬加上风险补偿溢价,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rm=r1+λ ……………………………………(1.1)
用图1.1可以说明这个公式,用横轴表达不同信托产品的风险,将不同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表示在纵轴上。于是,可以得到信托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线,其斜率为风险评价系数λ。如果信托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信托产品受托人与委托人的信息是对称的,他们对特定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是一致的,即对一特定风险的信托产品有一对应确定的风险评价系数。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受托人和委托人对无风险资产的选择和评价也是一致的。因此,对于某一特定信托产品而言,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评价是相同的。同样,对于不同风险的信托产品有不同的预期收益率相对应,所有保持均衡的信托产品都一定落在这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可以称作信托产品的市场线。
但是,信托产品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对于信托创新产品,受托人与委托人面对的是一个垄断的市场。信托创新产品是有特异性的,即使是信托机构采纳其它机构的创新,其信托产品也有不同的特点,没有任何两个信托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信托创新产品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尽管对于确定的信托创新产品本身来说,其风险v对于受托人和委托人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对于具有特定风险v的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λ是不同的,委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r要高于受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入。,也就是说,委托人相对于受托人认为信托产品的风险要更高一些,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线的斜率更大,相应的直线更陡峭。有以下理由支持这种假定:
1、信托产品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托创新产品受托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处于相对信息优势地位,而委托人则处于信息相对劣势地位。
2、从理论上讲,如果信托创新产品产生风险,而这种风险并非受托人违背信托合同而导致,那么产生的损失将有信托财产本身承担,也就是由委托人而不是受托人承担。因此,对于信托创新产品的风险承担,委托人要高于受托人,相应地,委托人对于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λd要高于受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λs。
另一方面,对于受托人而言,除了和委托人需要对信托产品共同的风险v进行评价以外,受托人还需要承担额外的信托创新风险。因为,任何信托创新产品都存在创新设计和发行失败风险,例如信托产品销售没有达到设定的信托计划成立所需要的最低发行额而导致发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者需要承担所有相关的费用,包括信托产品设计费用、发行费用(宣传、营销,以及律师、会计师等中介费用等),支付已交付资金的委托人在产品发行期相应的利息损失等。因此,发行者因为承担了额外的费用和创新风险,因此需要相应的创新风险补偿vO。由于创新失败所导致的费用损失是可以相对准确预测的,因而相应的创新风险补偿vO是一个常量。
这样,可以得到在垄断条件下的受托人和委托
场,市场上有多个信托机构同时推出多个同质的信托产品,那么信托机构将会获得行业平均信托报酬,即信托机构的利润为零。但是,在垄断的信托创新产品市场上,信托创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往往和预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异。由于不同的信托机构在管理、运用信托资金的能力不同,或者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变化,使得这些信托机构管理的信托产品实际收益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率。
对于高于预期收益率的信托产品,受托人可以按约定的方式对于超额收益部分进行分成,可以获取超过行业平均报酬的超额利润。对于实际收益率低于,的信托产品,受托人将会对应减少信托报酬,其收益将低于行业平均报酬。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托创新产品的垄断性,信托产品的发行额是受限的。因此,垄断的受托人往往会降低对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即以低于,的预期收益率向委托人销售,从而提高信托产品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额,以此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分成。这种收益分成所创造的额外收益便是受托人的垄断利润,也可以说是信托产品的创新报酬。
(二)对供求风险评价均衡的动态分析
信托创新产品需求与供给的风险评价曲线代表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最优价格选择,它们在r*上相等表明了双方的行为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信托创新产品,该点的均衡有一动态变化趋势。
由于信托创新产品是非同质性的,每个不同的信托产品均有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具有不同的风险测度vO如上文所述,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信托资金投向、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产品规模与期限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方式等。下面主要就影响单个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因素对均衡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1、产品规模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越大,信托产品本身抗风险能力越强,信托产品风险V*,越小。而且,信托产品发行量越
大,形成的规模效应越大,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受托人来讲,规模大意味着管理运作难度加大,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提高,斜率λs和λd变大,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如图1.3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规模具有正向关系。
信托规模扩大,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沿横轴向原点移动,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
2、期限
对于信托创新产品的期限结构来说,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信托期限越长,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受托人和委托人来说,其要求的无风险报酬越高,也就是r,f变大,截距r,f和r,f+vo变大。如图1.4所示。rs和rd曲线向上平移,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反之,期限越短,r,f越小,rs和rd曲线将向下平移,r*下降。即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期限成正向关系。
信托期限越长,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不变,rs和rb曲线向上平移,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
3、信托产品资金投向
信托产品资金投向对预期收益率也有较大影响,风险越大的行业或投资领域其预期收益越高。一般地,如果是投向高风险行业,如股票市场,信托产品风险V*提高,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提高,斜率λs和λd变大,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如图15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资金投向的风险程度成正向关系,风险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
信托创新产品资金投向风险越高的行业,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越大,v*,沿横轴离开原点向外移动,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
4、资金信托运用方式
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将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归纳成两类,一类是股权投资,一类是固定收益证券。显然,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相对于股权投资来说,相应风险较小,信托产品风险v*降低,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相应降低,斜率λs和λd变小,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如图1.6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的风险程度成正向关系,风险越小,预期收益率越低。
5、风险控制方式
信托创新产品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方式,信托产品的风险保证系数不同。信用提高级别越高,保险系数越大,相应风险较小,信托产品风险v*降低,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相应降低,和图1.6类似,斜率λs和λd变小,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新的平衡点,r*,比r*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信用提高的程度成反向关系,信用程度越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越低。
当然,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产生影响的其它多种因素,如受托人市场形象与品牌、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形势等都会对信托创新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风险评价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均衡点的移动。总之,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归纳为信托创新产品风险,风险越高,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越高。
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的风险越低,信托产品自身风险V*,越小,V*,沿横轴向原点移动,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新的平衡点k,比k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
(三)信托创新产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自2002年7月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创新产品发行以来,至2005年12月底共有1655个信托创新产品被推出。本文对这1655个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研究,观察各影响因素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程度。经过分析筛选,选取了这些产品当中数据齐全的1302个产品作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实证模型。
选择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解释变量,它们分别是:
r――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
r1――取与信托产品相同或相近期限的国债利率为无风险收益率;
Q――信托创新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T――信托创新产品期限(年);
U――信托创新产品资金运用方式;
I――信托创新产品资金投向;
V――信托创新产品信用提高方式;
构造模型如下:
r=Co+C1rf+C2Q+C3T+C4U+C5V+C6I+u…--…………………………………………(1.5)
由于r,rfQ、T是符合条件的定量数据,这里需要
对只有定性数据的U、I、V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样本数据表(略)。
对于U,取风险相对较高的股权类投资为U=1,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为U_2;
对于I,从经验和实证角度,按风险逐级增高的方式将所有信托资金投向行业划分为四大类别:交通领域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及其它领域(教育、农林牧渔、批发零售、文体娱乐、卫生环保、旅游等)、房地产和金融业,分别令I的对应值为1、2、3、4;
对于V,根据对样本数据信用提高方式的统计分析结果,信用提高等级分别按以下顺序递减:政府与银行信用担保、商业信用担保、抵押与质押担保、优先/次级受益权分级结构和没有特定担保等五个等级,分别用1、2、3、4、5予以表示。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试算,因共线性原因,剔除了变量rf和I,得到:
r=(3.857+0.059Q+0.121T-0.4271n U+0.4561nV)×100%………………………(1.6)(22.89)(2.43)(3.90)(-2.39) (5-37)R2=0.289,DW=1.649
该方程中t检验值(括号中数字)都通过了检验。T、Q和lnV值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预期收益率r与期限T、规模Q、风险V成正比,期限越长、规模越大、风险越高,相应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对于资金运用方式,由于取风险相对较高的股权类投资为U=1,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为U=2,因此lnU的参数为负值,说明风险由高到低的资金运用方式与预期收益率成反向关系。这样,T,Q,lnU和lnV的参数估计量的符号都对应了前文的解释,有切实的经济意义。可以将式(1.6)作为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市场决定模型。
假定信托机构预期报酬为几,预期报酬率为π。信托产品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为C,总费用率为c。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收益为Rp,资金运用收益率为rpo那么,信托机构获得的信托预期报酬为π=Rp-Rm-C,Rm为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信托机构要最大化几其可能的途径是增大Rp,缩小Rm和CoRp由信托产品风险等因素决定,对于确定的信托产品,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Rp是该风险的一个对应值。而且对于确定的信托产品,C也可以认为是确定的。因此,缩小Rm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信誉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核心价值 危机预警 预警体系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是蕴涵在高校图书馆事业中的职业理念和理想使命的精神结晶,它受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制约,并隶属于社会文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体系。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即存贮文献资源和为读者提供情报服务,平等获取信息和保障知识自由,信息素养教育和阅读学习平台,尊重读者权益和传播人类文明,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1]。高校图书馆危机预警是其危机管理的关键步骤和重要过程,把危机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预警体系就是其子系统。预警是建立在已有的规律和新观测到的征兆基础上,兼顾已有情况的发展和新情况的出现,通过系统缜密的分析,对危机程度做出预报。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正面临着复杂的、潜在的、严重的危机,这些危机的根源直接关乎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并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构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本文试图从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入手,构建科学的预警体系,作为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危机问题的战略方案。
1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资源基础与危机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见图1,箭头指向服务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教高〔2002〕3号)明确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泛在图书馆方向发展,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给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接踵而至的挑战,图书馆人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环境下积极构建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重塑适应泛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应当从资源入手,积极提升适应泛在信息社会大趋势的学科情报服务能力。
我们的危机何在?由图1可见危机主要源于资源。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包括馆舍、设备、环境设施等)和软件技术(包括管理软件、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为信息资源的存放运作及情报人员的工作和读者的造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为读者与用户(高校教师、大学生、其他用户)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上述的条件与资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1892-1972年)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的:“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as his book)、“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has its reader)、“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工作,是否适应或满足了当前环境下的各类需求?那些没有满足的或者不能适应的要素很可能就是我们面对或潜在的危机。美国著名危机管理学者巴顿(Barton)指出:“危机是指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的产品、服务、资产和信誉造成巨大的损害”[2]。所以,面对危机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并实施高效预警。
2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理念与预警要素分析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秉承图书馆为读者所建、为读者所用的宗旨。一切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创建一流的阅读环境,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为读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6个方面(见图2),其中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是基础,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关键,管理体系是保障,服务体系是宗旨。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如图2所示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有机体。根据对图书馆所存在或潜在的危机进行分析,“书是为了用的”已经出现尴尬,比如有些只顾评估达标而购置的复本量高、利用率低的图书资源,开架程度及开放时间有限而产生的资源利用不足,馆藏布局及馆址位置欠佳而造成资源利用不便,文献资源标引有误产生的搁置资源等;“每个读者有其书”还未实现,比如因读者准入制度过严而使不少群体被拒之门外等;“每本书有其读者”也未实现,许多珍贵书籍因缺乏切实有效的信息服务营销策略而被闲置;“节省读者的时间”存在的危机是综合性的,包括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技术滞后、信息资源不足、管理体系低效、服务体系被动以及人才资源流失等系列预警要素造成的资源利用不便等。为此,笔者列出了高校图书馆预警要素,如图3所示
3 高校图书馆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信誉的价值范文4
一、解放学生
――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我国的中小学创新精神和能力之所以落后,与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各种束缚有直接关系。传统教育只用“分数”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在这把尺子面前学生自然被分成三六九等,为迎合这把尺子,学生几乎完全放弃了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的机会,夜以继日地固守着教材和习题,我们怎能希望这样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人的发展应当是自由的,要培养创新人才,学校教育必须要给学生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由和空间。
首先,学校要创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影像、报栏,展现新时代,新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新探索,新发现,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激发学生成才的激情,打破与抛弃单调的、封闭的、死气沉沉的校园生活。
其次,要勇于构建宽松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真正承认学生的成长差异,观察并鼓励学生潜藏的不同能力,培养内心情感丰富,知识面开阔,思维灵活,爱学习,能进步的学生,是我们的最大追求。
再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来说教育不是也不能是包办,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代替学生回答,更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坚决摒弃“一言堂”,摒弃“满堂灌”,所有教学过程都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让学生识记,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并不断修正结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教师需要做的只是适时点拔,智慧的引领,恰当的鼓励。一切的包办、代替,任何的越俎代疱,只能使学生的心智弱化。
二、解放教师
――挖掘教师的教育智慧,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没有创新的教师很难会有创新的学生,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熏陶和感染。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一个只会用习题逼学生的教师,一个两只眼睛只盯着分数的教师,他越努力就越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他越勤奋就越使创新教育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首先,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人的基本品质,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实践活动,每一个教师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思路,解放教师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让他们相信自己,让他们深信,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其次,化简纷繁复杂的教师评估体系,从“控制”到“解放”,很多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被学校的条条框框给抹杀掉了,教师常常是“五花大绑”的工作,“戴着镣铐跳舞”。这样不但泯灭了创新的意识和行为,反而增加了些许厌恶和疲倦。
再次,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立足于世界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个学校,一个教师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出色,也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照本宣科的教师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是最不称职的教师。
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教师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照本宣科。教师具有挑战权威结论,挑战传统的做法的精神,他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不会是人云亦云,在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和推动下,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索精神,创新个性,创新人格才会逐渐形成。
作为学校要放手让教师探索,不短视,不功利,不惟分数论,让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成长,成长为大教师,成长为专家型人才。
信誉的价值范文5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要点上。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
第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从而会对企业发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员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
第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第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他虽然会被动地被迫执行命令去干这件事,但他并没有内在的积极性,因而不一定会干好。所以,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去从事某项活动,就要首先让他在理念上认同这件事。所以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就会直接涉及企业的活力,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通过文化理念和观点的突破,实现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路径探讨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第一,企业领导者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担当文化创新领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正如我国着名企业家张瑞敏在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首先,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将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其次,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第三,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用于企业发展,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第四,双眼紧盯着国际、国内各种信息,紧盯着市场需求,大脑中要能及时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文化的推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即采取诱致性变迁的方式,就是指基于员工自愿支持的观念更新与行为模式的转变。除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会议以及其他各种舆论工具。
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往往会在下级组织招致变相的扭曲或其他阻力,况且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而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必须通过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予以强化和保障,使之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另外,也要注意精神激励的重要性,在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自我实现的评价将压倒其他因素。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信誉的价值范文6
摘 要 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的新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大,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主要对新企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最后肯定了新准则总体来说有利于会计信息价值的提高。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是在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做出的一次重大改革,顺应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结果,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已正式建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积极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较大,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如何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背景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会计信息价值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的积极影响
1.新会计准则更加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特征。其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信息真实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东西的质量,并被验证且不具偏向性。而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决策相关。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决策有用,那么自然要求这种信息与该决策相关。不相关的信息是谈不上对决策有用的。
新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39个会计准则中86次出现“可靠”二字,表明新准则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倚重,力图将企业操纵利润的可能空间压缩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有利于逐步改变过去准则制定过于偏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忽视资本市场其他投资者利益的思路,从倚重国家信誉来获得社会公众信赖,转变到依靠理论依据、技术性与公允性来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保证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
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它突出了报告对决策的有用性,彰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2.新会计准则遏制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
新准则加大了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企业在利润操纵中往往倾向于利用缺乏公允性的关联交易,将利润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新准则对关联方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扩展,包括了一系列对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三大类。且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都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属多层投资控制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底级企业。此外,关联方发生交易,取消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重大交易须同时披露交易金额和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对未结算项目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新准则一方面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将以往较为概括的要求明确化和具体化,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三、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消极影响
1.新准则在内容上不是很完善
新准则强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确定了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比较全面的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由于对是否认可公允价值、全面收益及资产负债表观,准则未能就这三个理念做出明确的回应,准则实施者会利用不同准则规定,创造条件迎合自己中意的规定,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时创造条件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需要历史成本时又将之操纵为另一经济行为。
2.新准则的实施难度较大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的空白,如企业合并、股份支付、政府补助、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弥补了这些会计漏洞,为中国会计实务规范做出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新准则的技术难度系数加大,从而导致实施难度加大,如购买法、计税基础、资产组等,除了计税基础外,大部分是与公允价值有关。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难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