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提升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1

关键词: 就业问题 职业指导教育 研究成效

近年我省大力开展“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加强学校与园区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本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随着学校与本地园区企业对接的深入,一些学生出现了不愿选择在本地企业就业、看不起基层的技术工作岗位和动辄辞职走人的现象。我们发现,部分班级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班主任在就业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这部分学生在企业表现出的就业心态、工作业绩和工作稳定性均普遍优于其他学生,得到了企业的好评。按常理,人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都应该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为什么许多学生不愿选择在家乡就业?中职学生本应该将企业大量需要的基层技术工作岗位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起步点,可是为什么一些学生看不起基层的技术岗位?在就业过程中接受了职业指导教育的学生,为何会比其他学生普遍做出让企业更满意的工作业绩、有更高的就业稳定率?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花大力气探索和研究。

一、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淡泊,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非常淡泊,凡事都只从个人利益考虑,稍有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既不爱岗,又不敬业,怕苦怕累。他们向往的工作是:工资高,工作轻松自由、没有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舒适,上司和同事对自己客客气气,出了差错也不会挨骂受罚,等等。企业是创造财富的地方,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使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个刚出校园、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怎么会对企业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在与企业管理人员交谈中我们发现,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是否服从公司管理在企业心目中是第一重要的。

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对这个单位看不上,对那家企业不满意,有时被某企业录用了,又觉得后面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就业机会。有人听说某某同学就业的单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的好,就急着跳槽。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家公司的优势,总喜欢拿自家公司的不足比别家公司的优点。实际上每家公司的条件、待遇都不尽相同,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比如电子行业、服务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的工作都各有特点,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发展潜力和收入待遇都有不小差异,既然自己选择某一行业,想学会这门技术谋生或创业,就应该经得住艰辛和考验。

2.盲目从众心理。一些学生就业时存在“跟伴、随大流”的心理,实际上这是年轻人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学生来学校读书时就是如此,喜欢邀伴一起来学校读书,在学校里希望他们能同班、同寝室。就业时也希望这样,几个好朋友能进同一家企业就业,有些人甚至宁愿放弃自己进更优秀企业的机会,也要到有好朋友做伴的企业就业。还有一种盲目从众的情况:一批学生在某企业就业,其中某人因自身原因要辞职,又不想独自一人离厂,便设法鼓励其他同学与他一同辞职,这就导致多人集体辞职现象。这不仅造成用人企业对学校学生产生不良的印象,而且事后学生常常后悔莫及。

3.不珍惜第一份工作。走出校门迈向社会是学生期盼许久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对自己人生第一次的就业机会是非常珍惜的。但一部分人并非如此,他们对自己的第一次就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能因试用期工作不努力被公司解聘,或因一些小矛盾便轻易辞职,也有人轻信他人信息,辞职后想去找更好的公司,甚至个别人想“轻松挣大钱”,结果被传销机构骗去做传销,等等。

4.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在学校里要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进入公司就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学校里学生出点差错,老师总是以教育为主,会给学生许多改错机会。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一切以创造经济价值为前提,没有足够的人力监督和教育员工,对员工的过错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纪律。学生在学校中常见的违纪行为,如:迟到早退、不按时就寝、寝室卫生脏乱差、饭菜乱丢乱倒、说话不讲文明,以主打架斗殴、偷盗行为,等等,都可能受到企业的处罚,甚至被解聘、开除。

5.怕苦怕累,缺乏上进心。虽然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大多都有要认真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心态,但有些人常常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工作辛苦一点就喊苦叫累,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甘落后,缺乏上进的勇气。没有奋斗的目标,上班没有激情,热衷于打桌球、上网玩游戏聊天,日子是得过且过。长期如此,个人的事业发展自然是一事无成。

6.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现代社会,处理好工作、生活中与周围人员之间的关系,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学生在就业中因未处理好这类关系,导致每年都出现离厂的情况。有些学生抱怨:企业主管对别的同学还好,对自己的态度却很差,动不动就责骂,有时大家一起出了工作上的差错,挨训斥的总是自己,别人可能没事,等等。这些学生总是抱怨自己受到不公,从不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7.其他问题。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工作不按公司操作规程操作出现的安全问题,轻信他人言语而上当受骗,缺乏与教师、家长联系,等等。

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为研究在就业过程中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状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在结合分析历年积累的资料的基础上,制订出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实施计划。从本校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几家企业中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8名实验班学生接受职业指导教育,32名非实验班学生不接受职业指导教育)。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就业状况都不是很满意,普遍存在就业理念、职业道德素养、择业观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社会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自身因素。

针对影响学生就业状况的学生自身因素,研究小组与用人企业管理层沟通,共同制订出校企联合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实施方案,由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实施职业指导教育。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在就业过程中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研究对象,他们的就业理念明显更新,工作业绩有了明显提升,普遍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他们的具体表现归纳如下:

1.更新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懂得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这些学生意识到,无论在本地企业还是在外省企业就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他们在就业工作中不再浮躁和迷惘,能静下心思考自己的未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明白要“先立足、后立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道理,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机会懂得珍惜。许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纷纷制订了奋斗目标和奋斗计划,并表示要力争逐个完成、实现,通过积累一个个的小成功,最终获得事业的大成功。例如有一名数控专业手的男生,给自己确立的十年奋斗目标是创办一家自己的小型机械加工公司,为此他制订了这样一个奋斗计划:在就业的第1—2年基本掌握机械加工的操作技能,第3—5年学会编程、维修等核心加工技术,第6—8年了解原材料的采购要领,摸清产品销售渠道和技巧,与客户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第9—10年利用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金,做好筹办自己公司的各项准备。力争用十年时间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确定了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奋斗目标,又有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这些学生工作的心态就比以前稳定多了,对工作岗位也不会太挑剔,他们觉得无论什么岗位都值得自己去学习和做好。如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业绩自然就得到较大的改善。

2.遵守规章制度,端正工作态度。有了正确的就业理念,有了自我奋斗的目标和计划,工作态度就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些学生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待工作的态度由以前“不愿干、被动做”逐步变为“愿意干、主动做”,认真努力工作会获得好的工作业绩和回报,进一步激发工作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工作与良好回报的良性循环,使得学生进一步增强了自信,更加能够吃苦。在工作中,当面对艰辛和困难时,他们通常会通过良好的自我激励克服这些困难。当然,部分学生的工作状态会因信心不足而出现反复,会发出一些消极言论或出现消极怠工情况。对于这些学生,研究小组成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介入,给予合适的引导和鼓励。经过自身的思想斗争,大多数学生都能激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实现奋斗目标。

4.用人企业对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有了更多期待。由于职业指导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工作业绩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使得企业对加强职业指导教育非常认可,并有了更多的期待。企业管理层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力度,并希望研究小组教师对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开展这类教育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如何利用职业指导教育解决学生在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次研究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认同,但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我们将思考在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将研究重点放在进一步更新毕业生就业理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争取将来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曾谷松,李恒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指导的操作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段玉强.走出校门前的一堂必修课.中国经济出版社.

[4]黄邦华.就业与创业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

[5]王志洲,李树斌.职业生涯规划.人民邮电出版社.

[6]吴增强.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8-6.

[7]席翠平.做好现在的工作.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2

关键词:审计人员,职业素质

2010年9月9日,国家审计署对外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又一件大事”。 新准则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审计准则》专门强调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职业道德。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审计准则》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仅就新条件下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审计人员现阶段职业素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由于审计工作情况复杂,审计项目推陈出新,审计人员自身结构也较复杂,导致目前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出现很多问题。

1、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低

主要表现一是基本业务能力低,如:在于对政策法规理解运用上,容易出现取证不充分或不相关。专业知识匮乏,不懂审计专业技术和方法,不清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抽样方法,还有就是相关知识贫乏,缺少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些就可能导致引用法规不准确,处理处罚不适当,对于一些复杂的会计舞弊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再努力也很难查处。二是审计职业专业化程度不够,多年来审计领域还没有达到应该有的专业地位,有财会人员、有行政人员、有管理人员似乎都可以从事审计工作,但从现今审计工作看,有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还有对大型企业集团年度经营状况的审计,甚至还有环境审计;从审计企业类型看,既有工业交通企业,流通企业,还有金融企业和新闻单位等等。不够专业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大,审计数据的可信度的降低。三是审计技术和方法运用能力差。在现实生活中十分缺乏能具备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撰写报告、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审计人员,再加上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全新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如电算能力,网络数据管理监测能力,更加稀缺。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必然使审计行为效率低、质量差、风险大。如容易忽略非财务指标、经营风险等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因素。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有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的态度、能精通业务、实事求是、注重修养、清正廉洁、保守秘密。由此可见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是综合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但是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不能抵御各种干扰的,被领导和人际关系所左右的,工作粗犷不够细致的,缺乏团队精神的,走过场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利益、权力等的驱动,审计人员,利令智昏,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的,与被审计单位作交易的,盲目确定审计项目的,越权审计的。诸如此类,层出不穷。这些人为职业道德因素必然招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二、审计人员的培养建设

1、审计人员的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审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审计主要与获取有关财务制度和单位或企业的财务记录中的信息。审计人员简单说就是审计机关或者其他审计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专门人员。由于审计的目的,是对任何实体的财务资料进行独立审查,核查提供合理保证报表是否存在有无重大错误。由此审计人员一是要具备相关的经济、财务、会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制度、会计资料的会计核算等等了然在心;二是要具备审计专业领域知识和审计技术技能,熟悉审计取证所涉及的查账法、财产清查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还有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等。三是要具有一定相关领域知识,以及相应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如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人际冲突、人际沟通的方法,询问中的面谈技巧,函询中的集体询问和个别询问结合技术,鉴定中邀请有关专业人员运用专门技术确定识别的能力。而且近年来,审计已经开始面对包括非金融学科领域,如信息安全系统的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政府机构和一些非营利组织(NGO),对进行绩效审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现在审计专业人员还需要在安全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环境审计专业,绩效审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2、企业审计人员的培养建设

早在2009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就联合了审计机关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指导意见。但是在日常审计项目的实施不仅在人员数量上常常捉襟见肘,质量上与期望值也差强人意。人力资源,人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发展的瓶颈,由此可见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建设是整体提升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培养建设精通审计业务的专才

审计工作在社会分工中已经开始从一个职业分工的工作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其最大的特征和标志就是如今的审计工作是一个需要极高的知识程度和特殊的技能的专业化工作。也可以说,专业化是审计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1】

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知识,还要了解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查账能力至关重要,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账表、凭证中把问题抓住,少走弯路,查深查透。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基本素质能力和特殊素质能力,基本素质能力包括:智力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智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以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技术运用能力包括审计技术、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能力。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整体判断能力。

这就也要求审计人员要去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不仅仅会使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学校里没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积累提高。如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打交道,需要检查和评价他们的工作,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报告给他们及其上级有关部门。这就会存在着潜在的各种矛盾,人际冲突,也就必然需要熟练的协调能力,适应的表达和应变的能力。

此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素质能力,具有对事物的认知力,包括洞察力、全局观、前瞻性等,良好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如发现问题,取舍、整合、决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等。由此看见,只有专家型的专门人才,才能适应审计工作深层次发展的需要!【2】

2、培养建设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审计人员

优良的职业道德是任何一个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基础。审计人员是审计活动的主体,代表着审计监督的权力。也就意味着审计职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高于一般社会公众的要求的职业道德素质。这种职责道德规范在本质上决定了审计工作是具有独立性、权威性、规范性的特点。作为审计工作人员首先应当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热爱祖国,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人民生活的幸福而不懈努力。人生价值理想是崇高理想的具体化,审计人员只有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理想,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是非感和荣辱感,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才能坚持自尊、自律、自爱的原则,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高度统一,实现自我完善。

其次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操行,良好的品德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根本,只有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才能将自己所具有的潜能有效发挥出来。“才,德之资也;德,才之帅也”。也可以说品德操行决定了审计人员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去工作。审计人员只有保持良好的品德操行,才能不为他人意志所左右,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才能保持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这是审计人员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审计权威性的重要保证。

最后审计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把“廉、俭”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有愿意以自己的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不求回报的精神,有宽厚诚实,待人真诚,做事坦荡磊落的品格;有勤奋坚忍,做事积极努力,有耐心,有毅力的品性。认真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信仰,切实过好名利关、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

只有培养具备这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审计人员才有可能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能适应当前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审计的目标。

三 结束语

总之,对于一个现代审计从业人员来讲,具备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只是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还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职业道德素养,做到既是精通审计业务的行家里手,又要懂政策,讲方法,借用审计长刘家义用的四组词“查账高手、计算机强手、分析研究能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因此只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提升,纺织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

一、校企合作提升纺织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一)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业系大学生职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1、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业系10级和09级大学生职业意识调查情况显示,在校部分学生职业理想的主观与客观认识不一致,理想与现实矛盾,提高他们的专业自信心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回答"我想干什么"这个问题,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学生,占10级被调查人数的82.2%,占09级被调查人数的58.3%。有18%~42%的学生的职业意识存在认识上的问题。

(2)回答"我能干什么"这个问题,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占10级被调查人数的68.7%,占09级被调查人数的45%

(3)回答"我想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共同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学生,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5.5%。

(4)想干本专业的学生百分比高于我能干本专业学生的百分比,反应了在校大学生对干好本专业信心不足。

2、从三明职业技术学院08级纺织工业系毕业生就业后,第一年离岗现象也说明了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纺织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性。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出现离岗换工作现象,调查发现较严重的情况如劲霸(中国)经编有限公司去21人剩6人,福建三明旭达有限公司去6人剩1人,福建东龙针织有限公司去6人剩3人,泉州龙兴隆公司去14人剩5人。

(二)福建纺织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福建纺织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的问题。一线员工严重短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技术骨干队伍不稳定,互相争夺人才,导致流动性大,忠诚度低。管理人员期望值高,企业难以满足其晋升心理需要,工作的积极和创新性与企业的要求不相应。

(2)在福建三明市的尤溪纺织集群和永安纺织集群中,有的企业缺工高达20%,有的企业因为找不到工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开工,有些企业因相互争夺人才出现恶性竞争,有些企业通过增加技术工人的劳动强度来解决技术人员不足问题,企业年轻工人的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精神比不上老一辈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

所以,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共同解决纺织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可行性。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 sychology) 是最近十年兴起的一股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致力于研究正常人类的积极情感、优良品质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以促进人类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幸福、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更加积极有为、进而促进人类种族更好地进化繁衍。积极心理学目前有三个明确的研究方向,一个是研究人类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幸福、满足、快乐、希望、好奇、幽默、谦虚等等;一个是研究人类积极的人格,包括自尊、努力、勇敢、正值、善良、热情、关爱、感恩等等;还有一个是研究积极的人类组织系统,包括良好的社会制度、优秀的企业组织、和睦的家庭等等。 [1]

(一)利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人类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1、塑造具体企业文化特质的大学生人格,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

纺织业不论在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 目前都属于不被社会看好的行业,所以面对这样的就业状况,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就无法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特别在顶岗实习阶段,调查结果有10%左右的学生无法适应工作想离岗或改行,毕业三年后,在一线工作岗位的有5%~7%的学生会跳槽或改行。90后出生的大学生,能够吃苦耐劳的人相对减少,追求时尚前卫、休闲和娱乐相结合的生活目标的人相对增多,他们向往的是"快乐赚钱,赚钱快乐"的工作环境,纺织行业很难符合他们的工作价值观和心理需要,加强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就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2、利用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人类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包括幸福、满足、快乐、希望、好奇、幽默、谦虚等,以及"人类积极的人格",包括自尊、努力、勇敢、正值、善良、热情、关爱、感恩等,培养积极情绪和体验,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开展积极心理教育能够促进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从多渠道开辟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在短时间能够有效的对接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为大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尽快适应期工作环境的有效手段是接受积极的心理训练,把企业对新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训练进行创新引入到校园,走进课堂,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她会弥补理论说教空洞、抽象的不足,又能够克服校园学习生活养成的单纯宽松的行为习惯,去掉书生卷气,培养现代企业员工的严谨规范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充满竞争与创新,危机与压力的生存工作环境,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世界财富》一书中把各类组织在美国社会进步中的速度比喻为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的时速, 他认为如果说企业每小时100 英里 ,那么学校教育只有每小时 10 英里。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有知名文化:如"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文化、"创造未来"的松下文化、"智慧地球"的IBM 文化。华为的 "狼"性文化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直接的应用。

(三)结合福建省纺织业优秀企业文化,开展积极心理课程训练能够使其了解并更快地适应新纺织业工作环境。

福建南纺集团的"团结、勤奋、严细、创新"的企业精神,福建凤竹集团的"凤竹"图形标示含义为"专注"。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宗旨"诚信经营、稳步发展"是公司的经营宗旨,像海天的IT团队,华纶公司的"提高能力、营造和谐、争创效益、全面进步"的宗旨,田龙以"市场先导、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等等,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包涵着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只有积极的人格特征才能为个体提供稳定的内在动力,企业发展过程也是以人文本,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过程的过程,运用企业文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具内在的内在的依据。

三、运用积极心理提升纺织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实施过程

(一)实施内容

1、强化积极的职业生涯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体系。

作为在校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企业文化了解甚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知有所偏差,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我能干什么"和"我会干什么"同时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只有占调查对象的56%。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今后能够干好什么工作认识不清,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职业目标就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的动力。

2、形成正确的职业自我意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就业过程中有10%~20%左右的学生无法根据就业后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职业意识和职业价值是引导职业发展的方向,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只有明白了"我会干什么"和"我能干什么"才能正确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克服遇到的困难,实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3、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生涯理念。

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班级的学生职业意识差异比较大,09服装设计班100%的学生在"我想干什么"答题中,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我能够干什么"选择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占82.6%,课题组认为这与教师、辅导员在课程学习中较关注专业思想教育有关,总之,只有汲取各种知识和素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专业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侧重加强某些实践能力锻炼有助于提高就业的适应能力。

4、强化积极心理训练,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知行统一","知难行易"指的就是在做中的"知",而不是指只停留在认知的"知",所以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统一",就必须在训练中"学"与"做",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对关系职业发展的关键心理品质问题和职业能力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实施步骤

1、一年级时,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福建纺织业的企业家、技术骨干、劳动模范、工作出色的校友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和个人成才的经历的等,使学生了解纺织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个人的专业发展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挥社团、党、团组织的作用,以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在训练和活动中让学生感悟, 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2、二年级时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专业发展领域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利用网络平台了解企业组织系统的技术、管理和文化,与企业员工沟通交流,修订、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锻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3、三年级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强化积极心理训练,积极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针对性地进行积极心理品质训练,例如融入企业人际活动,与企业的有关人员的沟通交流,适应纺织业的工作环境、上班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创新性解决技术问题等,实现顺利走进职场,成为具有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品质的纺织行业的优秀员工。

(三)实施重点,以积极心理训练形式为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心理品质。

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协作沟通

创新进取等纺织业关键的职业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比较缺乏需要强化训练的职业素质。针对性的开展适应纺织业工作性质的心理素质教育,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教育手段,但更离不开积极心理训练课程的开设,在各种艰苦和压力大的行业,加强心理训练已经成为造就企业员工队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如把心理训练引入开发销售员的潜力,对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军事化训练等等。

1、训练内容:

(1)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协作沟通和创新进取等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等。

(2)追求成功的意志和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等心理品质。

2、具体训练过程分为:

(1)组建团队。

学生和企业员工共同组成团队,在组建团队之初,要求认真学习、了解本专业企业优秀企业文化,如: 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团队中,建立具有本专业企业优秀企业文化的队名、队歌、队旗和队训等,有队长和教师和队友共同策划在训练项目中实施企业文化。

(2)项目训练,实践感悟。

结合专业工作的特点确立训练内容,把专业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融入项目训练,训练地点和场所可以设在学校、工厂、公司和部队等,特别是在职业场所把职业技能纳入训练项目,把劳动技能竞赛结合起来是最好的训练手段和办法。心理拓展训练, 注重学生自我体验, 通过训练及时引导, 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道理, 最终让学生掌握学习迁移能力, 将拓展训练中的收获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 使其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2] 。

(3) 分享训练成果,总结交流提高。

为了达到训练的效果,对每一个训练项目完成的情况及时加以总结经验队友进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在老师和企业员工的指导下,加强训练直到完成训练目标,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才能够磨砺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教师 职业素质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08-02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人,高职院校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然而,近年来高校扩招的结果是:高职高专考生入学的成绩分数越来越低,还有一些是从职业中专单独招生的学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都有所下降,自主学习能力也不高,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高职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在每一年的毕业季,笔者都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以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95%以上是企业的操作岗或一线维修技术员岗(以工科类高职生为例)。在这些毕业生中,有1/4以上的学生在一年内更换了两个以上工作单位,他们跳槽的原因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工资太低、工作太累、工作环境太差、工作时间不规律、伙食太差、经理脾气不好、工作内容没有技术含量、离家太远、或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等;在工作中稍微有些不如意就选择辞职回家或跳槽走人;总认为我还应该得到更多,而没有想想我能付出多少?我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吃苦耐劳、从基层做起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认真的工作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技术基础,是任何岗位必备的条件;眼高手低、心态浮躁是一些毕业生的通病,开始毕业实习就怀念学校的一切,没有做好当职员的思想准备;如何缩短高职生从学生到职员的心理过程,是高职教育应该努力探讨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应将企业文化及管理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以管理职员的方式管理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学生以职业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加快学生的心理转变过程。具体而言,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管理

(一)课外管理

刚刚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有一些不适应,他们从高中生的严格管理到大学里相对松散、自由的管理,会有许多不适应。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可能通宵玩电脑游戏、看或玩手机游戏,晚上不能好好休息,白天整个人都感觉很颓废,上课就会迟到、旷课、到教室上课也是一直睡觉,学习的意识就越来越差。因此,加强学生宿舍管理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如限时用电,定时断网线等(宿舍管理措施在此不做论述)。通过设置学分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及各种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电脑游戏或中转移出来,增加学生社会经历、锻炼身体的时间,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管理方式中有些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管理方式,学生会有抵触情绪;应注重方式,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二)课堂管理

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大学里的学习及生活与初中或高中比较,会松散与随意很多;如果教师放任学生的课堂管理,旷课、迟到的学生就会增多,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知道,很多课程可能不好学或不喜欢学,但这都不是旷课、迟到的理由,所有的事情能不能做好,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教师每次课都应点名考勤,让学生适应企业员工所要遵守的企业规章制度,对上课看手机、睡觉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警告及处罚。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厌学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人生中有许多事情不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自己及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必须要完成,这是工作任务。教师应督促学生将课堂当成职业的工作现场,把同学当成同事,把教师当成上级,把学习专业知识当成工作任务来对待;教师每次讲课所布置学习的内容,把它当成任务来掌握完成,只要有认真努力的态度,总会有相应的学习收获;严格的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改革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掌握好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优化做减法

强电专业的许多课程比较抽象,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高职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教学内容要做减法,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有些理论推导过程不要过多的纠缠,以免学生理解困难而产生厌学的想法,重要的结论及概念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而有些内容太难,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且实际工作中不常应用的,就不要讲授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这部分内容应简单易学,还要有学生动手实验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容易掌握,学生有成就感就愿意学习。第二部分为专业技能知识重点掌握内容,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理论及动手操作部分都会相对复杂,并加入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内容。第三部分为专业技能提升内容;这部分内容很接近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企业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式做加法

针对学生素质整体下降,为减少学生在教室上课时玩手机、睡觉现象,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或许是很好的方法,但在实验室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在线互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PPT模式;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及学生自由讨论时间,每节课针对两个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提问,师生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讨论问题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由学生自己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实验及实训时学生可两人自由组合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相互评价,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

(三)教学评价多样法

改变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方式,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笔试成绩外,还可以有实验成绩,课堂提问成绩,作业成绩,平时的课堂迟到、旷课、玩手机的情况,同学对相互间的协作进行评价,也是评价学习成绩的内容,就像企业考核员工的方式一样,多种评价方式,可主动或被动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高职毕业生(强电专业学生)的第一就业单位95%是企业或公司的一线操作岗位或维修人员,一线的工作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都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教师的实践经验及企业的工作经历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也应定期去企业锻炼,或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革项目。经过企业的锻炼,对企业工作的要求、形式、环境、内容有所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可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如果高职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可能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会比较枯燥,还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些错误概念,或不当工作理念。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特别是在实验课时,以电机电气控制课程为例,在做电动机运行控制实验时,有些学生没有严格按规范接线,比如绿色按钮停止、红色按钮起动这种错误,每个接线端子上接3根以上的导线错误,接线时的导线太长,容易产生短路故障等等;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纠正,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工作习惯。

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应把做实验当成是在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也要注意自己及学生的着装是否符合企业工作环境,不应穿裙子、吊带衣、短裤、高跟鞋、拖鞋,还应把头发绑好,不要披头散发,特别是女教师和女学生要注意;这些着装在许多企业的工作环境是不允许的,在学校的实验场所也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因为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可能产生伤人事故,为了安全的原因,在实验室也应禁止这些着装;教师要以身作则,按企业的工作方式管理自己及学生。

四、小结

把教师和学生当作企业职工管理,把学习当成工作任务来完成,通过学生管理、教学方式改革、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措施,使学生尽快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职工的角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传金.关于职业学校教师责任问题研究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1(3)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5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职业素质;提升策略

一、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关系到学校整体风气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要从整体上提高教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全体教职人员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学生、奉献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信息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而且关系到高校信息决策的水平。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推进高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其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使高校内部收入差距日趋明显。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比如,在观念上强调个人意识,追求个人利益和重视个人价值;在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用金钱来衡量自己工作的价值,把名和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思想上,缺乏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对自己的得与失斤斤计较;在业务上,缺乏钻研业务的干劲,不思进取,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仅能够使之确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进取、服务学校、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而且有利于部门形象的提升,使档案管理在办学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有效地发挥出来。再次,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档案管理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信息时代,档案的载体形式、种类、数量、用途和管理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的“书写”技术、存贮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在行政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档案文件的数量在日益增多,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少量的声像档案向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档案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所不曾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档案的用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时代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归根结底是需要有能力、有知识来解决这些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挑战、抓住这些新机遇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北华大学为例,虽然档案管理人员不少,但是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员不多,鲜有精通档案管理业务者。就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来看,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4.1%,本科学历占40.7%,大专学历占39.4%,大专以下占6.8%。这说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表现为缺乏创新意识,理论水平不高、学术意识不强,很多高技术和现代化工具使用率不高,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在民办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在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只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两人(资产管理处一人、校长办公室一人),其中一人只经过简短的培训即上岗,另一人自上岗至今未曾经过任何培训,仅仅通过师徒式的传授就上岗了。在其他高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当中,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占40%,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占50%,毕业于档案管理专业、受过系统教育的不足10%,即绝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导致了高校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是短期内能够得到迅速提升的。其次,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外语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多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外语读写能力,因此涉及外文档案的时候,或者手足无措,或者需要借助翻译来进行,使学校的很多外文档案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一些档案,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使泄密风险大增。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改变了档案的存储和读写方式,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信息化技能。但是以北华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由于档案管理者知识结构老化,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由此可见,高校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三、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思路

首先,高校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尽快熟悉、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工作,可以定期去兄弟院校进行参观学习,使其专业素质在学习中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高校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在职进修,扩大岗位培训的范围和内容,使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高校特别要扎实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记的不记、不该听的不听。2017年秋季开学伊始,齐齐哈尔大学以校史馆面向全校开放为契机,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选送一批年富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修档案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极大拓展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空间。不仅如此,齐齐哈尔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每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揭短,形成了人人熟知档案、人人善用档案的良好态势。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高校内部,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看起来不如教学、科研工作重要,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其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建立竞争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产生危机感、紧迫感,不断激励档案管理人员“自发、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高校要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定和业务考核过程中向档案管理人员倾斜,调度其工作的积极性。对那些业务成绩突出、职业素质高的年轻档案管理人才,学校主管部门要采取低职高聘的方式大胆提拔任用。高校要想方设法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提供拴心留人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再次,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应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与地方图书馆、博物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2017年秋季学期伊始,齐齐哈尔大学组织档案馆、学校办公室的档案管理人员到齐齐哈尔市档案馆开展交流活动。为了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双方联合举办了岗位技能比赛,高校与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同台竞技,相互取长补短,极大地激发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职业技能的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对于处于办学发展关键期的高校而言,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有效发挥档案作用的关键。因此,高校要下大力气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上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好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

参考文献:

[1]李光泉.档案工作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461.

职业素质提升范文6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讲,学生普遍存在没有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存在懈怠和盲目的现象。尽管有一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是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总体来讲,学生个体发展不够均衡。

1.2教师方面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在最近几年,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但是在中职教育中不管是在改革进度方面,还是在效果方面均不够良好。具体存在下面一些问题方面:教师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普遍采取“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实训教育力度和机会,由此致使学生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此外,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需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1.3学生的就业形势方面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具有更加宽阔的就业范围,比如说会计员、管理人员、出纳员等等。但是,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能够找到与自身会计专业相同的工作,可以说人数非常少,最根本因素在于中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与社会单位的需求存在一些差距。

二、中?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策略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中职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在自身的发展规划中纳入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着重培养教师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坚持实施专兼结合的教学策略,除了培养一批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还可以到企业中,聘请一些技能专业强,又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才,来到学校中对学生进行讲课和实训讲解。并且,中职学校应当提升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吸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性与合理性。此外,为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大培训力度,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师更加及时的了解社会职业教育发展动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出符合时展的综合性人才。

2.2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

相比较而言,绝大多数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中小型企业就业。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一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工作岗位做到全面分析,了解其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然后结合具体的考察结果,对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调整,以此使教学更加适应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占有比例适当降低,对实践教学提高重视程度;并对教学范围进行适当拓展,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法律常识、税务知识、社交礼仪、办公软件使用、以及物流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在课程设计方面,依旧需要遵循中职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所以课程设计必须基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合理调整。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必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中职院校可以对会计职业进行合理分类,构建有效的会计职业标准,基于此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其次,根据职业资格考试明确对应的课程教学,确保学生均能够获取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

2.3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大量的技能性和专业性的综合人才,以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重视程度。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构建了较为完整可行的教学实践体系,并且在教学内容中明确了一些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以后的教学规划中,中职学校应当继续努力,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以重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比如说,学生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掌握珠算和手动点钞;针对于学生的考核,例如某一门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相对应的技能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比例和操作技能的比例合理进行分配。此外,中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会计技能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调动竞赛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

2.4校企联合,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现如今, 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均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会计实训室,所以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学校必须合理运用。不仅于此,中职学校有必要拓展方式,加强与社会中企业构建长久的合作关系,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依旧迅猛,很多企业逐渐扩大发展规模,并且有更多的新兴企业成立。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锻炼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前适应社会工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