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1
论文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学院引入了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应当是高职院校全部教育教学问题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两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内涵边界不清晰,目标定位不明确,造成教育工作者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迷茫、观望和无所适从。社会上曾经流行的一句话“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现实。因此,在实践中只能采用撒“大网”的方式,面面俱到,使得职业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结果收效不好,挫伤了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又出现了另一个倾向——撒手不管,“素质教育是个筐,框里可装可不装”,人们把素质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显然,这种做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背道而驰。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主要以“德、能”为主导,有94.9%的调查对象认为,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注重实际能力,90.3%的调查对象认为注重品德。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学历三个因素上。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社会经验,动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几个方面。调查对象选择的比例分别是66.0%,65.8%,64.9%,63.4%和63.3%,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毕业生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不相匹配。①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能”主要是实践的技术技能,“德”主要是职业素质,如沟通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吃苦精神等。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德”——即职业素质的要求,2009年2月,学院引入“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技术、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教学环节。
将“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其本质是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一是使学生能做到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习惯,二是使学生具备阳光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让他们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二、职业化培训的实践
1.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引入现场“5s”管理
学生职业化培训的精髓就是将“5s”理念充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5s”即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isu)、素养(shitsuke),因为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为“s”,故称为5s。它起源于日本,近年来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盛行,它是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最终提升人的品质。
首先,学生一进校,就要求学生对寝室、教室的物品进行整理,辨别哪些东西需要保留、哪些东西必须丢弃;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寝室日常物品的摆放位置,确定最科学、最合理的摆放方案,即完成整顿。在清扫阶段,按照各班的实际要求和“5s”的标准,对所在寝室和教室进行彻底的清扫,并建立打扫细则。在打扫的基础上每天利用科学的、省力的方式进行清洁并随时保持,让寝室、教室一直处于明亮、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时,把寝室、教室的做法全部移植到实训室、实习车间。素养是“5s”的最高目标,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工作环境,养成员工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形成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工作中的规范规程意识,最终通过人的内化,提升人的品质。
2.寝室、教室、实训场地、实习车间物品、设备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运用工效学的原理,通过调整物品的放置位置,做到取用方便,一目了然,减少多余动作,减少往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使生活、生产现场有序化、文明化,进而提高人的品质。
学院在定置管理方面作了以下工作:在学生寝室,制定了门的顺时针、逆时针推拉标识,电灯开关、风扇控制开关,清洁用具放置处,毛巾、脸盆放置处,漱口杯,牙膏、牙刷放置处,香皂、洗面奶放置处,洗发水放置处,洗涤用品放置处,水桶放置处,鞋子放置处,电源插座等明显的标识,让学生按照所贴标示进行摆放,使杂乱、无从整理的寝室变得干净、明亮、整齐,并且把物品的主人是谁也都标示得清请楚楚。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1)让其他人进入寝室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寝室物品的格局,并迅速的找到所需物品。2)有利于培养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在教室除了对电灯、风扇标示了具体控制开关外,还用黄色胶布将座椅的摆放位置进行固定,让学生座椅摆放整齐有序,不管从教室的哪个角度观察,都能看见座椅行列分明。每间教室的前面张贴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大大的词组,让学生身在教室也能感觉到规范化管理,通过各种标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
在实训室,实习车间,设备、工具、图纸、标准、相关资料按规定的位置有序摆放,存取方便,各种标识牌美观齐全,各种标线色泽分明,工作区、学习区一目了然,与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理念相一致,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充分的职业化情景,为标准化作业提供了软实力的支持,实现了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双重功效。
3.教室与实习车间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通过看板让学生们了解班级状况,小组情况,营造竞争氛围,形成有形或无形的学习、工作压力与动力,有利于班级工作与学习的推进;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学生们能学到他人好的方法和技巧;展示改善成果,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学生看板分为两种:一种是团队看板,另一种是班级看板。团队看板是由该队学生自己通过制图软件制作而成,该看板要每月定期更换,主要展示该队学生培训成果和风貌。班级看板包括班级职业化培训管理制度,每周国家、学院的重大要闻,学习园地,本期进程表,本期课程表,还有每周考评与每周评选出的团队之星照片和评选理由。通过这种班级看板规范张贴,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促使后进的学生积极跟进。
4.学习型团队管理班级
学习型团队建设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进行管理,每个团队由8~10名学生组成,组建团队时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自主选举队长和制定队名、队歌、队训和共同愿景。
列队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训练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学生们严格按照职业化培训的作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行进,在行进途中要求学生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同时,每天进行3次团队展示,团队展示时要求学生们声音洪亮,朝气蓬勃,展示学生们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并形成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
5.每日的“good and new”活动
每日的晚自习,学生们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教室开展“good and new”活动。每天晚上派出一个队的学生逐一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内容涵盖自己当天开心的事、新见闻,新思考,然后由班长进行总的点评,并在当天晚上由所有班干部一起评选出当晚的“good and new”明星,并在看板上公开表扬。开展“good and new”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大家每天多想开心的事,忘掉烦恼,培养阳光心态;通过讲述一天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新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每天上台脱稿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胆识,培养自信心。
另外,利用周末时间,由班上的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实施班级活动,学生们在班级活动中举行深度会谈,强化沟通协调能力。要求每一次活动都要写计划和活动后的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并通过总结,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职业化培训的效果
学院职业化培训从2009年2月开始在水动专业试点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年头,走出了一条以“职业化”培训体系为载体,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实施后,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班风、学风明显改善,敢于吃苦,勇于担当。水动092班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一年后,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形式管理班级,班风、学风明显改善,团队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善,顾全大局,共同进步,该班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你追我赶,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学习上刻苦努力、实习中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承担最困难的工作。班级理论学习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逐步提高,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该班有14人次不及格,第二学期减少到3人次。学生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人次明显增多,获奖项目多达90多项。
团队合作意识、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形成。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班级活动、队列行进、团队展示,通过生活物品、实习设备的定置管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们养成了内务整洁、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做事有规范等良好习惯。过去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现在所思所想、处理问题,一切从团队出发。过去是物品随意堆放、行为散漫,现在是整齐有序,讲求科学,树立效率意识,与现代企业要求团对协作完成工作,标准化、集约化管理相适应。
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通过两年来的“good and new”训练,接受培训班级的学生从刚开始进校上台的胆战心惊、语无伦次、不敢正视学生逐渐转变成自信、语言表达丰富、说话逻辑性强,并能很好的控制讲台,发生突发事件也能应对自如。该班进步最明显的就是一位来自贵州的学生,刚到校时,他性格内向、普通话不好,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性欠佳,站在讲台上很拘谨。但是通过一年多的“good and new”训练,现在他不但在普通话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能够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good and new”必须要讲述自己的新鲜事,学生们创新意识逐步建立起来,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有序的生活,按规则行事,不随心所欲;负责任的工作,按规程作业,从小事做起;勇于吃苦,敢挑重任,形成团队合力。我们看到了经历“职业化”洗礼的学生,逐步向职业人靠近,正在走向职场,走向高品质的人生。
注释:
①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的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李代培,程儒松.工业工程技术在理县红叶二级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运用[j].四川水力发电,2006,(06).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2
所谓产业化,我理解为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大并逐渐使产品成为必须品;行业有可标准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并有足够的产品配套能力;有可大规模销售的渠道;从业的各类人员量大并比较容易招到。消费品和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大抵都需要这些要素,服务业的个性化略高一些,但都是建立在标准化上的个性化。
我们来看管理培训市场:
第一个需要探讨的是客户需求是不是越来越大,培训会不会成为客户的必须品?从表面上看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是无庸质疑的,但这种肯定的答案对培训公司来说是无用的,我们必须要搞清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培训无非是教授知识和教授技能这两个作用,教授知识这块,绝对是必需品,但又存在着充足的替代品的,书籍和学位教育满足了大部分获得知识的需求,留下的是相对于某个阶段的"新知识",给市场上的培训公司一些空间。而教授技能这块才是培训公司的生存领域,虽然也有很多书籍,但看书与参加培训对技能的掌握来说是有天壤之别的。
那么,我们看到市场上的培训公司也确实是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那么这一领域客户到底需求什么? 我认为最大的需求是基本技能的培训,是在学校里无法学到同时又有经验因素在内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在技能方面的培训支出是必要的。有5大类基本技能是必须要通过培训来实现的:把产品生产好(质量控制类),把产品买出去(营销销售类),把服务作好(客户服务类),把成本节约下来(税务筹划和采购),作个合格的企业人(职业人素质团队建设等),这5大类是企业需求的必须品,企业必须要让员工在培训中获得别人传授的间接经验,结合员工自己的直接经验,使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并产生或提升行动力进而获得绩效。
其次一个较大的需求,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开阔事业,交流经验的需求,这部分需求一般用专业论坛或专业研讨会的形式来满足,但已经不是必须品了,消费的偶然性很高。
我们再来看一些所谓高端培训,如一些国外大师的演讲,各种提高领导力的由海外引进的一些高价课程,这些培训提供的是面向企业少数人的,很难衡量培训效果的技能,对于企业来说,只能说是奢侈品。
目前提供奢侈品的公司一般是比较大或比较有实力的公司,而提供必须品的公司反到都比较小。
这就是制约管业理培训产化的第一个因素,在企业大量需要的培训必须品领域,缺少规模供应,缺少产业化的投资。 是不是由于投资者没有意识到呢? 不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它几个制约因素,使对此领域的投资带不来规模效益。
第二个制约因素,产品的标准化困难,多少成分标准化,多少成分个性化,是个很难确定的问题。
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培训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必须要针对企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服务。这本没有错,但这种追求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客户对培训前的访谈和培训后的跟踪的服务流程越来越重视,实际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加上太多客户的具体内容,这就导致一次培训的成本在不断加大。行业内还有一种现象:培训教师难找,要求要有深厚的行业经验、要有深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好的讲课水平,(我常常觉得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讲课呢?) 一些在大公司工作的职业经理人或咨询师成为了兼职的培训讲师。但由于他们本身并不是教师,每次培训下来得到培训公司固化的内容很少,这样就导致培训公司只能作他们的中介,而不能或很难自己生成教材。所以很多公司经营了几年,仍然是中介公司,全无自己的产品。
拿国外培训产品直接来用,也是一种方法,但如果不能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践结合,培训仍不会受到欢迎。
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思考:针对某个行业或某类规模或某类特性的员工,有无标准化培训内容的可能,我觉得是还是有可能的,但是问题是如何作出来?也与第三个制约因素有关。
第三个制约因素,产品生成的要素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以知识为基础以经验总结为主导的基本技能培训,有几个要素:产品生成者本人,目标客户和销售渠道。产品生成者本人,必须要对自己将要提供的服务有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再加上与培训的对象教学相长,才能不断充实和优化培训内容。有几类人是产品提供者:
1)学院派教授,名校教授频频出席一些论坛和高级培训班,但他们提供的还是以学者的眼光进行的一些经济现象的总结和分析,对企业高管开阔视野还是有些帮助的,但基本无实战意义。而且教授们也不会去生成专门的面向企业的教材。
2)兼职的职业经理人 这些人由于在著名公司的专业岗位上,会很受学员的欢迎,但本身不是教师,一般不会有充裕的时间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专门系统化的整理。
3)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这类讲师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咨询意向客户,那才是他们的黄金客户,所以咨询师的讲课往往侧重在咨询过的案例上进行分析,也不会专门准备课件更不会去持续优化讲课的内容。
4)一些刚离开岗位的职业经理人,这类经理人普遍成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咨询公司,希望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转化为服务,他们经常会给企业讲课,但曾经沧海难为水,很多人已经根本看不上培训的收入了,没有意愿把自己的培训产品生成的更好。
5)大企业的培训讲师,近年来很多大企业培养了自己的培训讲师,但由于商业因素,这些人虽然会作一些产品的生成,但很难向企业外的市场提供服务。
总之,我们看到产品生成最主要要素—讲师,对生成培训产品的兴趣并不大。难道培训公司不能主导生成吗? 你看上面哪类人是现在培训公司可以养的起的,既然雇不起,就只好做短期内成本效益比最佳的事—培训中介。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产品生产者对生成专有的培训产品兴趣不高呢?
第四制约因素 没有有效的渠道
培训公司的业务模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内训,一种是公开课,前几年当市场是供不应求时很多公司是靠公开课完成了原始积累。内训是目前一些中等规模以上公司普遍采用的培训形式。
先说公开课(包括一些研习班)公开课满足中等以上企业内部一些不成规模的培训需求,如专业度高、学员面窄的课题,或满足中小企业的培训需求。操作一次公开课需要几个步骤:课题策划-教师选定-课程包装-宣传推广-招生-课程实施等多个环节。目前很多培训公司对外宣称自己专作内训,不作公开课,实际的原因是无法克服公开课操作过程中的两个风险。一个风险是课题的选择往往存在偏差,经常是上次办班还能招到很多人,这次就招不到几个了。另一个风险就是推广的风险,必要的广告支出是要有的,否则,只在老客户中招生很难保证数量,如果不进行招生推广就很难知道课题到底是否适合客户,但推广后如果不合适,则广告支出和相应的人力支出已经进行,这些支出都不会很大,但对目前业界普遍的小公司来说,也是一笔比例很大的支出。这种不确定性阻碍了很多公开课的开设。
再说内训,内训市场竞争得更加激烈,对客户的承诺越来越多,而价格却在不断走低,特别是今年,原来的一些培训大户像家电 通信服务和制造 证券和银行的日子都很难过,对培训支出明显减少。作内训需要的是顾问式销售,这样的人才成本都比较高,规模很大的公司都承担不了几个这样的销售人员,更何况小公司。内训公司的低销售力和高成本,导致扩大规模很困难。
对于自己有某一专业产品的公司来说,在负担产品开发的同时,再去作为自己的产品作一个渠道,无疑需要更大的成本,一般也无这样的实力。
大规模销售才能带来大规模生产,培训产业环节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渠道环节配置,必然导致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最终无法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培训产品。客户无法形成习惯性的购买,管理培训市场的总量起不来,则自然没有资金愿意进来。
以上四个因素的循环导致管理培训市场产业化困难,没有规模经营的公司产生,目前所谓的规模公司也都不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培训市场的这种现状呐?
第五制约因素 理念 从业公司面对巨大的市场,却缺乏坚定的经营理念和准确的定位。
在经营培训的国内公司中很少有把培训当作一个长期经营的产品的,这与外资培训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企业更重视培训后带来的其它生意机会,这必然导致对培训本身的投入和开发不足,很多公司是想进来捞一票,一看捞不到转身就走,反正也没有什么大的投资,目前比较知名的几家公司,深入了解后,他们最终的企业目标很多都不在培训市场上。这种在巨大市场空间面前的动摇和漂移是导致管理培训产业化困难的根本原因。
突破:
要突破现状,在这个市场上需要两类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一类是渠道公司,一类是自有产品公司。
在这里要强调渠道与中介的不同,渠道是大规模销售,提供的是一种必然的稳定的和可持续增长的成交,而中介提供的是小范围偶然性不一定持续的成交。渠道公司不仅是销售培训,更加要根据对市场反映的直接了解,参与产品的策划和包装,为上游公司提供准确的市场反应。市场上要一批专门从渠道中获利的公司,才能把蛋糕越作越大。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3
滂沱的大雨挡不住前进的脚步,炎炎的烈日晒不退学习的热情。伴随着风雨和雷电,我们学校2021年暑期培训拉开了序幕。怀着不安与期待,我,作为一名教育人,毅然踏上了征程。经过紧锣密鼓的培训,我的彷徨,我的不安,已消失了大半,我的期待却更胜从前,这是对未来的期待、对职业的期待,我期待着站上讲台,千锤百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英语教师。我对此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听讲座,学知识,得升华。
7月15日培训启动仪式上,董事长对教育思想,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做出了详细深刻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高技能、高水平、高业绩的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让我明确了即便前路荆棘丛生,也要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成为一名有位、有知、有为;无惧、无畏、无贪的三高教师的目标与信心。铸师魂,培师德,精师业,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在团队指导合作中不断成长、成熟、成功。在校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电蓄能,整装再战”的专题讲座中,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平台的重要性;我更为能进入学校,在学校这个强有力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群体。“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法”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确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于我未来的教师生涯有着规范和警醒的作用。“教育部五项管理规定”专题讲座,更给我们今后的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学校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讲座,让我认识了学校教学特色中重要的一环,更让我体会到了学校在教育事业上的真心和用心。
学校特地聘请了谭贤政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关于中小学生职业道德的专题讲座,让我体会到学校在教师成长上的用心,身在此处,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谭教授的语言艺术与班级管理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的东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我一生的信条。
接下来两天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专题讲座,让我感受到“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以爱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观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细心耐心,科学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班主任教育艺术;创建一个温情的班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需要严慈并施,带着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二、学理论,重实践,严要求,备课试讲要过关
三段式,六认真,教师功在课外,利在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师精讲要清晰,学生活动要充分,课后巩固要扎实,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给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作为一名新老师,难免彷徨无措。我该怎么办?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个环节要怎么设计?这个知识点该不该在这里讲解?……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我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的课堂设计有太多太多的缺失与累赘。在彷徨无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组内成熟教师的不断指导纠正让我安心,也让我一点点成长。尽管我在微课试讲中表现有所欠缺,尽管我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我的确一点点在成长。我相信,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在初中英语组这个大家庭中,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能稳步飞进,层层递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化 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解决好这类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因此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文化水平高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总书记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做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必须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教育部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党和政府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让我们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辅导员的职业化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上岗、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使辅导员职业同样具有身份认同感。高校辅导员成为一种职业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职业化让辅导员获得职业归属感,对工作更有信心、责任心,使辅导员职业朝着“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1.1 辅导员职业化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在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很不明确,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又是行政工作人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角色定位也很模糊,被看作是大学校园里的“走马灯”。很多辅导员感到自己成了管理员、服务员,尽管从早忙到晚,但自己都不知干了些什么,结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没做到位。因此,很多辅导员只是把辅导员这份工作当做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阶段,过几年就转行。职业化会使辅导员获得职业归属感,消除了辅导员没有出路的忧患。辅导员职业化后可以把自己侧重和擅长的专业当成终身追求的事业,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使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使辅导员不断向专家型发展。所以说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辅导员职业化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辅导员要求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由于“非职业化”,让辅导员感到专业归属不明确,难以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同时理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不主动或工作效果差。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影响着辅导员本身的知识储备和提高,势必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职业化让辅导员明确了职业方向,并按照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自我提升,掌握更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工作中更有激情。
1.3 辅导员职业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化”,导致辅导员普遍认为个人发展空间小,辅导员队伍流动性过快,学校不得不重新选留新的辅导员来充实队伍,维持正常工作。如此快的流动性容易导致对学生的教育、指导、辅导等各项工作缺乏连续性,而且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互不熟悉,无法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因此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队伍实行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形成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辅导员选拔、培养、管理、考核体制和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2.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2.1 加强专业化培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辅导员的理想信念、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加强专业化培养,着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辅导员是高校教学科研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只有进一步加大专业化培养、培训力度,形成科学的“养用机制”,才能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2 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目前教育部在全国已批准建立了二十多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专门负责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等,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了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其中,岗前培训重在应知应会的通识教育;日常培训重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专题培训重在通过开展研究型学习,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职业化重在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各辅导员培训基地和各高校每年必须开展一定学时的不同类型的培训,辅导员每年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统一培训。通过开展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实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2.3 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使用,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在组织发展、干部任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方面向辅导员倾斜。提高学生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辅导员的归口和管理,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有效建立辅导员的工作阵地。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辅导员的发展和待遇直接挂钩,发挥奖惩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4 为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要改变辅导员工作临时性、过渡性的心态,建设一支职业化骨干队伍,必须做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必须结合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为每一位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引导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带头人”。
3.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3.1 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体现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高等学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他们应是一支政治强、理论强、业务精,能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职业化队伍。要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格者,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完善和发展。
3.2 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辅导员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辅导员要通过提升思想素质、丰富知识底蕴、增强社会责任、发掘自身潜力来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通过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包括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政策法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工作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由于面对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对辅导员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只有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工作艺术和技巧,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通过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辅导员在实践中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实践养成健康的人格特质,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实践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实践提升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再次,辅导员要明确工作方向,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剖析自我,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发展自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4.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前景。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生导师。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他们是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社会各界的认同也表明了辅导员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这支队伍的特有优势,辅导员的工作经历让人终身受益,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给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辅导员工作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7.6
3 候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2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职业化农民 基本着力点
一、职业农民的内涵分析:
1.对职业化农民的诠释
(1)职业化农民是指经农业职业技能专门鉴定部门鉴定认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一种职业的人员。
(2)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比较。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两者的具体差别主要有:1)传统农民是“世袭”的,具有强制性;而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自我选择的。2)传统农民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难以流动;而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流动。3)传统农民对于经营素质、科技知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
二、农民职业化的条件
(1)实现农民职业化的基础是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职业产生的条件是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前提就是规模经营。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土地能够自由流转和整合。随着农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和农业税赋的免除,应该说,目前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条件基本成熟。
(2)实现农民职业化的核心是劳动者素质达到职业化的要求。当务之急是改变现有农民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这需要政府拿出一个长期计划,制订相应的导向政策,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者从事农民职业。
(3)实现农民职业化的关键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化。小农经济模式的长期存在是实现农民职业化的主要障碍。农业事实上极富投资潜力,关键是寻求到适合的投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是各种资源的优势组合,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培育多种模式的职业农民。
(4)实现农民职业化的动力是新的农业服务体系和模式的建立。农民职业化目标的实现,意味着生产社会化和分工具体化成为行业中的主流,也意味着新的服务体系和模式的建立。职业意味着分工,分工意味着协作,协作意味着对服务的依存和依赖。
三、职业化农民的培育
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和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1.机制构建上,建立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准入制度
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只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才能使职业农民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农民,使职业农民真正成为一种高层次、有身份的职业,形成发展农业有前景、学习农业有希望、投身农业有前途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改变人们的择业行为,增强职业农民培育的吸引力;只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才能具备有效的抓手,才能使农民培训的目标更清楚,从而彻底改变普惠式的农民培训方式,才能使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政策更具针对性。
2.培育重点上,坚持培训提升、引入培养、职业教育并重
要按照培训提升一批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入培养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培育一批后备职业农民的思路,强化职业农民主体培育。
(1)在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培训提升一批职业农民。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过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分类培训。培训对象上,重点培训农(林、渔)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家庭农场、农庄、农产品加工户、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服务组织骨干以及回乡创办农业产业和外出承包土地的各类人员。
(2)引入培养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针对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农业从业队伍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制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就业创业,改善职业农民队伍的文化结构,实现职业农民的高智化。组织大学生农业就业创业培训,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采取低税甚至免税政策,各级财政统筹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大中专毕业生农业就业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就业创业的基本生活费、社会养老保险、农业自主创业项目补助、农业创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补助。
(3)加强职教为职业农民培育提供长期保障。针对当前农业后继乏人的现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从源头抓起,以加强职业教育为重点,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后备人才培养。
3.发展环境上,着力强化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保障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尽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限制条件的政策,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户口性质划分,加快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管理制度配套改革。
(2)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土地规模经营是职业农民产生、发展的基础。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向集约化发展。
(3)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工商资本参与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要构建职业农民的信息和信用档案,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职业农民自主创业的信贷支持。
(4)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参照工业企业劳动用工标准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完善农业企业与就业的农业劳动力之间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职业农民收入与其认证等级挂钩制度;参照工业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标准,建立由个人缴费、企业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曹明贵,盛正国.新农村的制度建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3.
职业化素质培训范文6
一、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充分认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职业化建设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需求
从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历程来看,人口计生工作经历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三个发展阶段。由“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但拓展了工作职能,更需要职业化的转型。30多年锻炼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人口计生队伍,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计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决定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黑龙江省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转型提升”过程中,已经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依据国家的要求拓展职能、创新创优,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方向,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懂业务、善宣传、 会管理、爱群众的干部队伍。
(二)加强职业化建设是提升人口计生队伍综合素质的保证
各级人口计生服务机构人员长期工作在基层,我们感到,他们虽然有着熟练的基层工作经验,但缺乏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人口计生队伍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队伍的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队伍综合能力不高。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五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贫乏。省人口计生委通过与党校、南京人口学院、哈医大等院校以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历学识教育虽然给予了各级人口计生服务部门知识补充,但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广泛开展队伍职业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变队伍知识结构,弥补专业的缺失。
(三)加强职业化建设是推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履职能力,我们认真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要求,认真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按照申报和推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在穆棱市、宁安市、东宁县、富裕县4个工作基础较好的市县,作为国家级试点市县;确定尚志市、桦川县为省级试点市县。各地认真组织,分级负责,积极组织试点市县开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加快队伍职业化建设进程,实现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工作提质提速,为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我们必需自觉地把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摆上战略位置,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突出重点难点,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扎实推进。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保证队伍职业化建设顺利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省人口计生委成立职业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人口计生委主任贾玉梅任组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等日常工作。积极争取党委与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着力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注重机制创新
按照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机制。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向全社会招聘急需人才;二是创新职业保障制度。形成关心、爱护人口计生干部的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三是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建立和完善考核、评审制度,实行执业资格、资质准入制,逐步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付酬、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
(三)要强化考核评估
省人口计生委将队伍职业化建设实行指标量化,省人口计生委将加大对全省职业化建设的组织力度、经费扶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加强对试点市县的指导,总结经验,整体推进,力争到2012年全省职业化建设能取得明显成效。
三、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人口计生队伍
队伍职业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当前,我省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职业化建设的总体布置,以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为机遇,以入职认证为突破口,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稳定机构和拓展职能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三定”方案的要求,在保持机构队伍稳定基础上,严格职业准入制度。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法规,进一步规范人口计生工作者准入程序,统一县、乡、村三级人口计生工作者选任标准,从学历和任职资格等方面提高职业准入“门槛”。主动指导各市、县抓住 “三定”机遇,千方百计做好三件事。一是要拓展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规范纳入本级“三定”文件。二是增加内设机构、保证人员编制。省设立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指导各市县在机构改革的 “三定”中,确保单独设立行政编制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要抓住计划生育协会“入序参公”的契机,尽快解决市、县(市、区)计生协会列入群团序列管理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今年,全省各级事业单位将进一步深化以全员聘用、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要科学设置岗位,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强化事业单位职能,支持、推进和保障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二)以“增强服务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公共服务网络的网底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基层。要进一步实现“稳定机构队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群众需要、推动事业发展”目标,加强村(居)计生服务员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工作重心下移。要组织开展村(居)计划生育专干工作的专题调查。研究制定加强村(居)计划生育专干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总结推广计生专干“四制”的聘任制、职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资格认证为突破,进一步提升职业化水平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省全面落实人才培训计划,开办多种培训班、进修班,今年培训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人员3000多人,有96人参加了国家级的培训,送医疗单位培训900多人,通过培训增强了一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家人口计生委经劳动保障部批准设立了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推进队伍职业化的总体要求,组织试点市、县人口计生专干认真学习国家人口计生委统编教材,作好生殖健康咨询师(助理咨询员、咨询员)职业资格考前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发证等前期准备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建立资格认证体系,每年实施系列培训计划,今年我省四个国家级试点县计划参加考试人员为494人,今后还将按比例递增。以人口计生系统职业培训体系为主渠道,建立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认证体系。我们按国家人口计生委的统一要求,积极做好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考试的试点工作。今后,随着国家人口计生系统相关职业逐渐成熟,主渠道的职业认证体系将从生殖健康咨询师资格逐步扩展。为我省人口计生专干培养更多的职业准入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