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环境治理总结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乐陵市;污染;美丽乡村建设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资源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我国作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随着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但在前期经济发展中,牺牲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将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忽略了农村水环境治理,导致占全国面积百分之九十的农村被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容忽视。农村水环境治理也被提上日程来。据环保局最新统计,我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1.2亿t,生活污水达80多亿t,粪便总量25万t,但这些污染物都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被排入周边的生态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危害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引发了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1]。其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农村水环境带来的污染更是不可逆的,很难治理,形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活,作为新发展地区,乐陵市的污水排放现状与山东大部分乡村地区都很相似,因此本文以乐陵市为样本,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举措。

1乐陵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1.1乐陵市水环境污染现状

1.1.1污水组成粪便排放、厕所污水、化肥排放、日常洗漱污水、厨房污水等共同组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其中日常洗漱污水和厨房污水统称为灰水。厕所、畜舍产生的粪尿废水统称为黑水。黑水和灰水共同组成了农村地区污水,其中黑水的有害成分含量更高,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2]。

1.1.2污染现状(1)生活水污染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如今,大部分农村都已经开始使用自来水,而随之增加的也是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思想传统,没有接受过太过程度教育,很难形成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加上污水处理站、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立并不完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着水污染的程度而不断恶化,到目前为止,农村地下水水质已经被严重恶化,异味很重[3]。(2)污水处理模式目前乐陵市在农村地区对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而乐陵市的处理主要是利用沼气池技术。在对农村水资源利用的调查中,主要是以“—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模式为主。以“单建池”模式、“生态家园”模式和“猪-沼-果”模式为辅。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这种技术就被称为沼气池技术。

1.2乐陵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水污染治理主体缺失,角色不明由于乡村政府各部门互相推诿,使得当前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成为了一句空话,只是一项应付上级检查的遮板而已,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加上农村水环境治理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乡村政府一般资金匮乏,连自身经济发展都难以为继,更遑论大规模投入资金到水环境治理中来,不仅见效慢,而且耗费资金量也难以承受。

1.2.2环保资金投入不够,治理设施落后由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迅速,农村发展停滞,因此农村与城市发展很不均衡,二元化现象严重,城市水环境污染得到改善的同时是农村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大规模资金都投入到了城市水污染治理中,农村水污染治理的资金就很难申请到。而财政资金的缺乏给农村水环境治理带来了根本上的阻碍。

2改进乐陵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

2.1发挥“政府”和“市场”力量,共同治理农村水环境

要想充分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不但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还要发挥市场自我调整作用,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两手发力,共同治理,针对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特点,针对性的解决污染源小而多、污染源广而分散的问题,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中总结出适合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发挥政府的宏观治理,调动农民的自我治理积极性,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科学治理。

2.2探索河道整治“市场打包”的市场化模式

将农村河道整治与市场化模式结合起来,成立共同运行机制,让政府建立“以河养河”“以堤养河”“以塘养河”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将产出的经济利益用在河道污染治理上,实现农村河道污染治理的市场性、长期性管理。而且,给予河道承包者相应的权利,比如给予河道承包者河道两侧土地的使用权,让河道承包者通过水污染治理的模式获得经济利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1)“以河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包河面漂浮垃圾、藻茎、水花生清理的保洁工作,还要进行河道清淤、河岸植被保护等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就可以在合同期内获得管理河段的养殖权和水产所有权[4]。(2)“以塘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担河道清淤、保洁、河岸生态建设等工作,相应的,完成这些工作就可以获得鱼塘使用权及水产所有权。(3)“以堤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担河道保洁、清淤、岸堤植树等工作,相应就可以获得河堤植树权及树木所有权。(4)“以地养河”模式:这种模式下,河道承包者需要承包河道清淤、保洁工作,还要承担沿河农田的征用补偿,相应的,可以获得征用地植树权及树木所有权[5]。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2

我国目前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环境治理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并对造成环境水污染存在的原因做了具体介绍,从而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建议。我国目前水污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治理控制制度不完善,水环境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快,无法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两者无法相协调等,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我国水污染治理,坚持分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对区域治理各个部分内容做具体介绍,制定流域水污染治理发展战略,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89(2):1-6.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质;重要环节

1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

杭州西湖是国际著名的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景区以其秀美的山水、璀灿的历史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全国最佳风景旅游区。近三十年来的西湖水环境治理,特别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对于西湖的保护、西湖水质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西湖水环境治理的实施,各种工程措施、管理制度的落实,群众保护西湖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近十年来西湖水质不断提升。2000年,西湖水体年均透明度仅有50厘米,夏季西湖外湖的水体透明度仅有30厘米,而2012年西湖的水体年均透明度已提升为83厘米。西湖水体质量的迅速提升,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创造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2湖泊治理的四个重要环节

西湖作为一个城市湖泊,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环境负荷不断增强的不利因素下,这几十年来成功地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使得西湖水质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这在国内湖泊治理中是不多见的。总结西湖治理的经验,我们认为西湖治理成功地把握湖泊治理的四个重要环节:截污、疏浚、引水、生态治理。

2.1沿湖的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湖泊治理的必要措施。西湖作为一个城市湖泊,紧邻城市,沿湖的人口密度较大,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沿湖商业经济的开发,所产生的污水也随着增加,如果污水进入西湖,西湖水质将迅速恶化。在1981年和1982年春季,西湖水曾经变黑发臭,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之后的几年中,沿湖铺设了污水管道,使得沿湖的污水管网在沿湖的道路建设中不断完善起来。目前沿湖宾馆、饭店单位的污水都被接入污水管,沿湖已经没有污水直接进入西湖。2003年开始,每年对西湖上游的农居点进行整治,农居点污水管网的建设,也都对西湖水质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西湖清淤

由于西湖是一个浅水湖泊,随着船只的航行,会引起底泥的搅动,而西湖底泥含有丰富的氮、磷,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在国内其它湖泊中是没有的。因此,对西湖水体来说,西湖底泥就是最大的污染源,清除底泥对改善西湖水质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999年至2003年,西湖实施了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这次疏浚工程共清淤342万方,采用吸式疏浚方式,吸除50厘米表层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淤泥。2003年大规模西湖疏浚完成后,使得西湖水深平均达到2.27米,西湖水质有了跳跃式的质的提升。

2.3西湖的引水

西湖引水最初是1983年提出的,由于1981年、1982年春季西湖水质一度恶化,相关部门提出用钱塘江水引入的设想。开始是用赤山埠水厂的水作为试验引入西湖,试验引水的结果对西湖水质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86年建成了西湖引水工程,选择钱塘江较好水质的时间引水,每天引水能力30万方,西湖的引水入口在小南湖。但引水工程在运行的十多年中,由于受钱塘江水质变化的影响,可引水天数逐年下降。2003年西湖综保工程对西湖引水工程进行改造,在引水管线上建设预处理装置,使引入西湖水先进行沉淀处理,保证进入西湖的水透明度在120厘米。引水量也加大至每天40万方,建成6个西湖引水的进水口,9个西湖出水口,建设了总长3222米的配水管线,改造后的西湖引水工程使西湖水质有了进一步保证,引水的流场更加合理。据统计,2003年西湖引水改造后,每年向西湖引入经过处理、透明度在120厘米的优质水1.2亿方,相当于西湖水每年更换10次,这对以后几年西湖水质的逐年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种植水草,生态治湖

2003年实施的西湖综保、西湖西进工程,新开挖了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恢复西湖300年前的水面范围。在新拓展的湖面沿岸种植了60多个品种的水生植物,希望通过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建立良性的湖泊生态系统。西湖湖西水域,由于引水的良好作用,水色较清,给湖中的沉水植物生长创造了很好的光照条件。2005年,湖西水域的沉水植物开始萌发,面积逐年扩大,并向西里湖拓展。目前沉水植物已遍布西里湖,主要品种有大茨藻、苦草、金鱼藻、黑藻、菹藻、弧尾藻等。沉水植物的生长,净化了湖区的水质,现在西里湖水质是所有湖区中最好的,即使是在夏天,水体透明度都达到200厘米。

2011年,在湖西水域种植沉水植物10万平方米,2012年在北里湖沿岸种植沉水植物2万平方米,水生植物的生长,使原来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转变成为草型湖泊,湖泊开始进入健康的生态状态。

3结束语

总之,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从整个城市水环境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因素相结合,从综合方式考虑,以达到水环境的最优管理和运行。

参考文献:

[1] 水文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1-01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湿地生态公园;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生物净化污水

1 工程概况

五家堆湿地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部的滇池流域盆地,东经102°38′~102°48′,北纬24°56′~25°08′之间,其南邻滇池北部的草海岸,西与大观河共用堤岸、东面和北部为市区。公园绿化面积32112m2,拱桥四座,平桥两座,木栈道327m,通透式围栏140m,公园游路637m,湿地公园57亩(38019m2)。

2 工程建设总结

2.1 立项背景及建设内容

五家堆处原有的几口池塘(总面积约18000m2),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致使池塘内垃圾遍布,有害植物(如水芹菜、水葫芦)丛生,池水发黑发臭,蚊虫滋生。对原有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态修复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丧失了水体的净化和过滤功能,影响了进入滇池的水质。

根据现场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池塘进行清淤、清除杂草、修复堤岸后,结合五家堆村民房拆迁后遗留的空地,建设形成高品质、高质量的湿地公园,在公园水体中培养了完整的生物食物链,净化了污水。

2.2 工程效益

本工程实施以后,减少了大观河周边地区向河中排放污染物,使大观河水质普遍达到Ⅲ~Ⅳ类,恢复了大观河河水自身的净化功能。改善了大观河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了滇池水污染治理。此外,五家堆湿地公园建成后,该地区绿化率大幅度提高,以花、草相结合的绿化带配以清澈的河水,使工程区在视觉上达到水清、岸绿的效果,使居住环境得到美化,提高了民居住质量,同时改善了城区及周边景观环境。

3 水质处理方法

五家堆湿地公园在建设和管理湿地中,在公园水体中培养出了完整的食物链,发挥了生物进化的作用,即:污水污染物(有机物)菌类、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清水。大观河和五家堆村落进入湿地的生活污水每天近10000m3中的污染物,成为了公园水体中的食物链底层营养物,在短时间内,污染物被菌类、藻类吞食,而菌类、藻类又被轮虫和水蚤的原生动物吞食,原生动物则被鱼虾类小型动物吞食,水体中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最终的结果是公园水清澈见底,可见度可达数米。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确保了每天将进入公园水体的10000m3的污水转化为合格达标的清水。

五家堆湿地公园水体处理主要依靠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主要完成净化污水作用的微生物,其食物链金字塔可表示如图1。

公园水体中出现完整的食物链,既弥补了湿地治理微生物食物链不健全,水体净化缓慢的缺陷,又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食物链不尽完善的问题,使公园水体水质普遍达到III~IV类。

五家堆湿地公园采用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水体水质良好,公园水塘水体中色度、浊度、悬浮物浓度以及有机物浓度均大大降低,氨氮、总磷和有机物浓度等值均较低。相比其他湿地系统,它增加了水体中完整的生物食物链,比其他湿地水处理效率更高,处理后水质更佳。传统的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微生物均很少能到达原生动物,而五家堆湿地公园水体中的微生物食物链还可上升至后生动物,因此,比传统的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水质更佳。五家堆湿地公园水环境整治系统具有工程投资低,耗能低,运行管理要求低,是一种高效、简易、低耗的值得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

此外,随着昆明气象温度逐渐升高,微生物活动更加频繁,繁殖速度加快,水环境整治效果还将更好,水质还会进一步改善。

图1 五家堆湿地公园水体中的微生物食物链金字塔

4 水环境治理创新点

(1)五家堆湿地公园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湿地+培养微生物食物链的处理系统处理城市和河道污废水,不仅满足了对城市污废水有效处理的要求,还有助于改善当地的居住环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五家堆湿地公园在建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时,注意培养完整的生物食物链,此举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污水深度处理阶段,很好地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水量以及浓度的变化,处理后的水体水质更好。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5

【关键词】:滨水景观、滨水功能、水环境提升、荔枝湾

【 前言】:千年西关,风情万种,古有谓:“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广州荔湾区就是因荔枝湾的美丽景致而得名。荔枝湾可远溯到公元前206年南越王时期,为南粤千百年来著名休闲之地,也是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所在地。

而自上世纪中后期开始,因水质不断恶化,荔枝湾被迫以石板覆盖为道路,栖身于荔枝湾路下。荔枝湾也因此失去往日的风采,众多历史记忆、民俗传统也随之淡淡远离人们的视线。2009年,在广州 “宜居城市”建设和“文化引领”的发展战略引领下,荔枝湾迎来复兴发展的契机――荔枝湾及周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展开。目前,荔枝湾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并向社会开放,每天接纳游客超6万人,并被誉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1荔枝湾涌规划设计思路浅析

荔枝湾整治工程贯穿全程的基本思路就是从前期策划入手,总体谋划全局,采用以策划定规划,以规划定方案、以方案定实施,“三步走”的基本设计思路,在总体定位和目标的指引下,保证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又确保了落地项目的实施效果。

1.1前期策划阶段

首先,本次荔枝湾环境提升的定位就不是项简单的环境整治工程,而是从城市的角度入手,以补充与完善旧城区的城市功能为出发点,以提升景观品质为主要手段,最终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实现了城市本土传统文化的回归。因此,在规划范围内,通过相关现场的实际分析,结合城市发展诉求,项目定位为打造融自然与城市功能相融合以传达本土丰富文化内涵为主旨的文化休闲区。同时,在区域层面,远期考虑荔枝湾自身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联系作用,将荔湾湖公园,大地涌、沙基涌与珠江等水系联通,形成展示整个传统街区功能和特色的完整的滨水空间体系,同时,以荔枝湾复涌为契机,串联整个荔湾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复兴,共同构筑荔湾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区域,最终带动整个荔湾旧城的发展。(图1)

图1 荔枝湾规划总平面图

1.2方案规划阶段

其次,在前期策划明确总体目标与策略的基础之上,将规划理念落地,并通过方案推敲项目实施效果是本次方案阶段的重点。因此,根据前期策划的总体定位结合现状的自然人文条件,荔枝湾的整治规划方案以水环境治理为出发点,以城市历史保护与功能更新作为重点,以人居环境改善作为目标,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全面的综合整治。近期通过规划河涌揭盖、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历史建筑修缮与改造、景观环境整治,光亮工程等一系列实施性项目,保证规划愿景的实现。

1.3工程设计阶段

众所周知,广州是岭南文化最具代表的地区之一,而荔湾又是广州岭南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无论是建筑还是景观处处都留有传统岭南文化的痕迹。因此,在实施的具体设计中如何既能满足新时期市民的活动的功能需求,又体现传统岭南文化在新时期的景观特色成为本次工程设计阶段的重点。本次荔枝湾涌的整治在工程设计阶段主要从以下两点凸显规划主题与定位:第一,通过景观功能的重新植入,唤醒空间功能。不但维持现状生活商业相融的街区氛围,更激活了许多岭南传统文化活动;第二,将岭南传统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之中。深度挖掘荔枝湾本土文化特色,运用景观设计手法,将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抽象提取元素与符号(满洲窗、窝耳墙、西洋山花、门券廊柱等)以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融入设计中,并通过现场实地勘测结合翻查历史资料,从建筑材料、装饰、色彩、门窗等多种要素完整真实的还原历史景观风貌,在广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重现了传统岭南生活的公共区域,使传统的岭南园林在新时期得以重生。

2荔枝湾涌实施效果评价

2.1岭南文化新名片

荔枝湾整治一期工程在2010年亚运召开前完工,开放后的荔枝湾涌在当时立刻掀了一股“西关寻根”游热潮,每天接纳游客超5万,在“看亚运、游西关”活动中赢得各国来宾的称赞,二期工程也在2013年全面对市民开放(图2),并被誉为“新羊城八景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文化新名片”。

图2荔枝湾鸟瞰实景

2.2人水共融,促使岭南西关文化重生

本次工程实现了城市历史保护与更新、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改善三者结合的全面提升。不但解决了最初的水环境问题,更是通过景观功能的重新植入,塑造了文脉与水脉交织的滨水景观空间(图3),使西关民俗文化得以复兴。百年泮塘龙舟、粤菜、粤剧、画舫(图4)等均渐渐得以重生,激活了如泮溪酒家、广州酒家、宝生园等数十家百年老店,居民生活环境与休闲商业氛围融合,唤醒了岭南水城文化的重生(图5)。

图3文塔广场夜景实景 图4廊桥画舫实景

图5水岸实景

2.3以线带面,带动荔湾旧城共生与复兴

以荔枝湾揭盖复涌为契机,以线串点,联点成面。通过联通荔湾湖公园,大地涌、沙基涌与珠江等水系,形成完整的水环境体系。同时带动整个荔湾旧城如逢源大街、恩宁路、昌华苑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并与荔枝湾共同构成整个广州岭南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域。

3水环境提升普遍问题

滨水空间是城市最具识别性和整体感知意义的要素,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许多城市水环境面都面临着重新整治提升的问题,成功的滨水空间升级建设,在城市的空间整合、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水环境及滨水空间在整治提升的规划或设计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单纯就整治做整治的传统“穿衣戴帽”,犹如隔衣瘙痒只解决了形象上的问题,对于滨水功能与文化考虑欠佳;缺少链接意识,将水环境提升只作为了单一工程,未能将远期的发展建设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带动作用形成整体考虑;缺少细节的雕琢,未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形成景观同质化等,诸如以上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和重视城市水环境提升的设计思路。

4水环境提升思路探讨

4.1整体谋划思路

在整体思路方面,应从前期策划入手,整体谋划全局,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周边建设及后续的衔接等问题,保证水环境工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首先,在前期阶段,应结合城市发展诉求明确工程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其次,在总体定位和目标的指引下,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保证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并精雕细琢完善每一个设计细节;最后,还应统筹考虑周边发展以及远期建设内容,使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形成互补与互动,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4.2多专业综合思路

在设计思路方面,应突破传统就整治做整治的单一工程思路,在注重美学形象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滨水的使用功能和文化传统的复兴。因此,水环境提升要综合考虑水质改善、城市历史保护与更新以及人居环境提升等多方面问题。作为设计主体,应统筹考虑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专业因素,将多专业全面综合到整体设计中,保证前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更要保证实施建设的效果。

4.3功能提升思路

将“治水”与“营水”结合,重点关注水环境的功能提升,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两个方面。(1)生态功能:生态修复应作为水环境提升的首项工作,修复生态水质也是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如沿河截污、疏浚河床、引水净化、生物净化等技术措施,都可实现水质的生态性修复,同时,还应尽可能联通周边水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2)城市功能:注重历史保护与城市功能的重塑,结合城市规划要求,赋予建筑和公共空间新的使用功能,使历史建筑在新时期重新活化利用,滨水空间重新焕发活力,街区场所精神得以延续,最终使得城市文化在滨水地区得以复兴。

4.4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细节往往决定了建设的品质,城市滨水景观不单单是看得见还要摸得着。因此,以精细化、品质化的设计理念,以工匠精神对景观细节进行雕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元素以景观设计手法,重新融入景观塑造中,形成具有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组织、最具活力的城市开放性滨水空间、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沉淀。

结语

自古以来,城市因水而兴,无论临江沿海,还是滨河环湖,城市都会依赖一定范围的水域发展。当代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在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各层面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水环境提升的思路研究,对加强滨水城市的环境品质与竞争力,建立特色分明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赖寿华、袁振杰,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 规划师, 2010(12)

[2]. 麦丽莎,广州荔枝湾的兴衰浅析,广东园林, 2011(08)

水环境治理总结范文6

非常高兴受建设部汪光焘部长的委托来参加*年*市建设工作会议。这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建设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建设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同时对*市长期以来对建设部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来,*每年的城市建设投资都达到一、二百亿,每年都有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特别去年完成了256亿的城建工作量,这在全国的特大城市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些年来,*市十分重视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居环境的改善;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每年都有新进步。以前,*给人们的印象是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建设管理差。但是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彻底改变,*已经是一座美丽、繁荣、蓬勃向上的城市。去年*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桂同志在报告中作了很好的总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象*这样一个特大城市,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帐比较多,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确实不容易。*大学城被建设部授予*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珠江和河涌治理成绩突出,被建设部授予“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去年*的水环境治理成绩突出,省、市领导带头畅游珠江,这表明珠江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全国树立了很好的带动表率作用。经过总结,*创建了很好的工作机制,就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市建委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这种工作机制保证了治理成效,保证了工作成果。真正体现为老百姓办实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与此同时,*在城市建设模式、建设事业的增长方式,建设科技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经验。

我这次来参加*市的建设工作会议,汪光焘部长还交给我两个调研任务:一个是*的“数字市政”,我们认为*做得很好,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下午我要到市政园林局去开座谈会,研究如何推广。另一个是*地铁建设,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创新了工程管理和技术模式,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完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短短几年,*的地铁通车里程达到了116公里,从原来零的起点,发展到现在与上海、北京并驾齐驱,发展非常快。这个也要认真总结,准备在全国推广。*的城市建设之所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认为这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为目标,高度重视建设领域的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奋斗的结果。我在与*建设领域的同志打交道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大家都有积极向上的劲头,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一种为人民把事情做好的决心,还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每年约有1600万人进入城市。党的*届六中全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他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城市发展中要重点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发展的模式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城市建设发展要由过去摊大饼的模式转变到集约化、资源节约型发展,注重城市发展的内涵,注重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锦涛同志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立足中国国情,研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解决薄弱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城镇化发展要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这与过去完善城市功能的提法不同。城市建设要防止贪大求洋,要突出特色,认真处理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风景旅游资源利用的关系。要注重解决城市综合管理“瓶颈”,注重解决城市病,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食品安全在我们城市建设中就是要解决供水水质安全的问题。锦涛同志的讲话指明了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明确了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和重点,完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如桂同志的报告也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也是落实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和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