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地环境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1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筑面积以内的环境保护一定要做好,建筑面积以外的工厂尽量维持原状,防止该地区环境污染附近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控制、合理的废物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等,减少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周围的环境。施工企业建立在项目经理领导、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部、材料部门、质量部门、等)在环境保护的管理系统。
二、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准备详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计划,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混凝土施工计划,同步与工程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建设认真的做好建筑面积和生活营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该地区附近的区域。
1、采取措施来防止公害和污染。项目在开始工作之前,详细的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环境保护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声污染,事先通知,随时通知施工进度,并建立投诉热线,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影响到建设工作,优先考虑以防止污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材料在公路和水路运输的工地现场,时间的选择和安排人员清楚;污染引起的施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他们。
2、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开挖过程中要预防和控制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尽可能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施工开挖中,地表土壤和砂卵石层可以直接使用矿山机械,通常用于岩石开挖。施工凿裂法尽可能使用凿裂纹方法适当辅以钻探和爆破方法施工,湿作业尽可能减少产生灰尘的速度。凿裂纹和钻井施工采用湿作业尽可能减少灰尘;水泥、粉煤灰渗漏的预防措施过程中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保持良好的密封,密封系统从罐车卸到储罐,储罐应安装报警,所有出口与袋式过滤器,并定期检查密封性能和维护;混凝土搅拌系统防尘措施。搅拌混凝土应该安装除尘器,除尘设施在地板生产过程中同时操作使用。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和法规,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机械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泄漏的汽油、柴油、机油、确保进气和排气系统,运输车辆和工程机械,使用高质量的燃料如0#柴油和无铅汽油,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混凝土、压载和其他分散建设道路和现场工作区域。保持道路平整,排水畅通,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水除尘,道路洒水每天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得少于2次,建筑区域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物质。因为工作需要,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预防措施,在实现。
3加强噪声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选择施工机械及工具。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需要使用的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和司机,混凝土振动棒和其他工程机械噪声监测,机械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修理或交换,直到满足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加强交通噪声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速,喇叭声音,避免交通噪声污染的影响在敏感地区,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减少噪声。混凝土和砂浆搅拌机的合理安排,如机械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气压缩机及其他工程机械的高噪音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工作;如果无法避免打开操作,应建立隔音、隔声屏障,或减少施工噪声;使用阻尼代表大型设备振动,为了减少噪声源;加强设备维修和维护。
4、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根据设计和合同的要求。不因堆放、运输或临时建筑的数量占据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建设工作表面土壤妥善保管、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的表面或覆土;建筑活动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其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的植被和其他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不是砍滥伐树木,不破坏草地等植被等;进行土石明挖和临时道路建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不稳定,滑坡、崩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管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存储和使用废弃的压载水,防止弃渣块河,水沟,如通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5、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地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砍伐树木在建筑工地外,在施工过程中,全体员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知识,注意保护动物和植物资源,尽量减少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创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没有野生植物的狩猎和日志记录,没有任何建筑面积水域捕捞水生动物;发现建筑区域内外在使用的鸟巢的或动物巢穴必须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工地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存,建立必要的栅栏和保护;项目完成后,去除有必要保持设施施工临时设施,清理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及其附近的建筑垃圾,环境恢复。
三、结束语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2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控制
1 概述
基于城市环境工程特点,污染治理是城市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做好污染治理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服务。但是结合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在具体的污染治理中,为了达到治理目的,总体成本支出较大。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效降低成本,就要立足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对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并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还要在污染治理中做好成本核算,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能够得到全面下降,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效果。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城市环境工程应将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
在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由于污染种类较多,在具体治理中,如果不按照污染的种类进行治理,将会使污染治理出现多方冲突的现象,不但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会增加污染治理成本。因此,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对污染进行合理分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城市环境工程应把握污染治理的分类
考虑到城市环境污染种类较多,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这些污染在治理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其成本支出也是比较大的。基于这一现实,只有对污染治理进行正确分类,并按照污染类别进行统一治理,才能达到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因此,应对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
2.2 城市环境工程应按照污染治理类别集中采取措施
对城市污染治理进行准确分类之后,应按照污染治理的类别,调配相应资源,实现对污染的集中治理,既提高污染治理的整体效果,又能够做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达到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因此,按照污染治理类别集中采取治理措施,是降低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的关键,对城市环境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 城市环境工程应提高污染治理的系统化
对城市污染治理而言,由于污染治理分类明确,在具体的污染治理中,只有将污染治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才能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城市环境工程应提高污染治理的系统化,保证污染治理工作能够在明确的制度和规范下进行,并对污染治理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提高治理效果。
3 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提高针对性
考虑到城市环境工程中污染治理的实际难度,在具体的污染治理中,应抓住典型污染治理案例,对其污染治理过程和成本控制方案进行深刻剖析,吸取成功经验,提高城市污染治理的整体效果。因此,城市环境工程只有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才能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为了有效分析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的成本消耗,应选择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得出污染治理的成本构成,为后续污染治理的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达到合理管控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
3.2 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积极调整污染治理措施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成本分析,在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相关的污染治理成本得到了明确,这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成本模版,使污染治理工作的每一个项目成本都得到了细化,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成本分析,按照降低成本的原则可以适当调整污染治理措施。
3.3 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把握正确的污染治理原则
虽然污染治理成本是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但是污染治理质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所有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都是要以保证污染治理效果为基础的。因此,在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应把握优质化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保证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染治理在质量和成本控制上都能达标。
4 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做好成本核算
基于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实际,要想在具体治理过程中降低治理成本,就要根据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的实际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严格执行工程预算,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对污染治理流程进行分析,做好工程预算
为了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的总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污染治理工作中,应对污染治理流程进行有效分析,掌握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内容,并根据治理内容做好工程预算,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满足成本控制需要。
4.2 加强工程预算的控制,对于超预算项目要加强审核
为了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工程预算的控制,对于超预算的项目要加强审核,确保工程成本能够在预算之内得到有效压缩,提高成本控制效果,达到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提高污染治理实效性。
4.3 掌握污染治理的方法,准确核算治理成本
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应对污染治理工作内容和污染治理方法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核算污染治理成本,保证污染治理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污染治理的整体效果,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因此,准确核算治理成本是关键。
5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污染治理是城市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做好污染治理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服务。但是结合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在具体的污染治理中,为了达到治理目的,总体成本支出较大。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效降低成本,就要立足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对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并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还要在污染治理中做好成本核算,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能够得到全面下降,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恩山.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陈钰泓.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如何降低成本[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薛珊珊.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及成本控制方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于波.城市环境工程控制污染治理成本的必要性[D].厦门大学,2014.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3
关键词: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BC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3-02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在目前环境治理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分析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特别是作为我国污染物排放重点领域——工业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不仅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而且能为改进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成效。本文拟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看成一项投入产出活动,采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提供参考意见。
一、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主要是利用线性规划来对决策单元的各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主要包括CC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等。而CCR模型和BCC模型只能用于相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效率比较,因此属于静态效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主要是用于不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比较,评价研究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细分变化原因,因此属于动态效率分析。由于CCR模型中未作凸性限制,而采用规模报酬固定假设,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决策单元(DMU)的生产过程都处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所以本文采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分别研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
(二)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工业环境治理投入越大,产出即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因此,本文拟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为产出指标。相对应的,投入指标也应该是相对数,本文采用的投入指标为工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和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2005-2010年上述投入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集为样本,研究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在此基础上,把工业环境治理看作工业企业的一项投入产出活动,利用DEAP2.1软件中的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对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综合评价。
二、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静态分析
(一)纯技术效率
表1显示,从华东地区各省份的比较来看,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江苏、福建和山东四个省市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连续6年都为1,说明位于当前技术条件下、不考虑规模因素,这些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即这几个地区利用现有技术能力很强,在现有生产规模下所投入的工业环境投资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浙江省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在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均为1,说明这些年技术效率有效,6年的平均值为0.898,处于华东地区的中游。安徽和江西的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华东地区最低的,6年的平均值仅为0.594和0.556。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不够好,需要依靠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效果。从整个华东地区来看,2005-2010年平均工业环境投资纯技术效率为0.864,小于1,这意味着整个华东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
(二)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反映了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环境投资的增加对产出或收益的影响情况,是衡量投资规模的安排适宜与否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整个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79,比较接近于1,即总体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规模效应。其中,上海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规模效率是最高的,除了2009年为0.895外,其余年份均达到1,说明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投入产出规模最为适宜。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979、0.949、0.927和0.926,都接近于1 ,说明这些省份的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偏低。福建和山东的规模效率平均值仅为0.695和0.691,说明其工业环境投资治理呈现投入产出规模不合适,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
(三)综合技术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的大小不仅反映利用现有技术的有效程度,而且反映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快慢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0年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整体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747,表明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仍存在25.3%的投入资源浪费,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投入产出在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具体到各省市,上海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是最高的,接近于1,显示其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最优。其次是江苏和浙江,分别为0.926和0.826。而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因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偏低,而导致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相对低下。
三、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动态分析
(一)华东各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看,表4显示2005-2010年整个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2.8%,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了6.1%,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为6.4%。从各省市来看,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提高最多的是福建,提高了23.5%,主要是技术效率得到16.8%幅度的提高。其次是江西、山东、安徽和江苏,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均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7.7%、14.8%、12.5%和12.4%。最后是上海和浙江,分别为提高6.4%和3.8%,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基数较高,导致增长幅度较小。说明随着国家和地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各地区都加大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升,从而使得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从技术效率指数的角度看,福建和江西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6.8%和11.3%;山东、安徽和江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7.8%、5.6%和5.5%。说明在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方面,相对于上期技术效率水平,这些地区2005-2010的技术效率从动态看是提高的。上海的技术效率指数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上海的静态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各年的值均为1,所以动态技术效率指数不变。而浙江略微下降了3.2%,说明浙江的技术效率略微下降,一般可通过管理者提高技术能力予以改善。而技术效率指数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技术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华东地区各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均大于1,表示这些地区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也表明这些地区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使环境治理效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规模效率指数来看,除了浙江省外,其余省份的规模效率指数值均大于1,显示浙江省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技术变化指数表明的是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从技术变化指数来看,2005-2010年,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的变化指数都大于1,其中浙江技术变化指数最大,其值为7.2%,说明其技术创新方面做得最好。整个华东地区的均值达到6.4%,表明华东地区工业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华东地区各年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各年的变化情况来看,2005-2006年华东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了18.1%,技术效率增长6.8%,技术变化指数为10.6%。2006-2007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增长28.7%,技术变化下降了10.2%。2007-2008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变化增长20.8%,技术效率下降了2.6%。2008-2009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下降6.8%,其中技术效率下降3.7%,技术变化下降了3.3%。2009-2010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2.3%,其中技术效率的贡献为4.2%,技术进步的贡献所占的比重较大,贡献率为17.4%。从平均值来看,全近年来要素生产率指数增加12.8%,其中技术效率增长6.1%,技术变化指数为6.4%。说明华东地区各省市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日益改善,而效率的提高是依靠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
尽管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金额逐年增长,但是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环境治理投入的规模效率接近于1 ,因此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产出也会有效增加,即环境治理的效果就会越好。对于规模效率比较低的省份,要改进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结构。
(二)促进环境治理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技术进步是提高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有效手段。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资金在工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为了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可以出台相应技术驱动的政策和标准,加大对环境治理高新科技研发的鼓励,并增加创新资源的投入等等。
(三)有重点地提升环境治理投资管理和决策的薄弱环节
如前文所述,对于技术效率比较低的省份,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因此,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经验,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控制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以最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 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刘 英.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281所乡镇卫生院效率分析[D].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生院,2011.
[3] 聂华林,陈绍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0(4):5-8.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4
关键词:水污染税;硫税;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24-04
一、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现状概述
从行业上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污染主要涉及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采选和冶炼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业、火力发电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从介质上看,污染主要为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欠发达地区云南省为例,2012年云南省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3 780.32亿元,在省内三次产业中产值最高。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高速发展的工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水污染
以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为例,2005—2012年,云南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3.29亿吨增加至4.45亿吨,年增长率为4.41%,呈上升趋势,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具有类似变化规律。
(二)大气污染
云南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5 444.2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2年的14 799.34亿标立方米,增加2.72倍,年均增长率为21.48%,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2011年中上下波动,并在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跃升;工业粉尘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在2005—2010年中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2012年,云南省18个主要城市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值评价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3%以上,与2011年相比有所上升。2005—2012年间,云南省在昆明、安宁、玉溪等主要城市检测酸雨。由于各年选择的城市数量不一,本文定义当年检出酸雨的城市占被测城市的比例为酸雨检出率,作为衡量云南省酸雨变化趋势的统计量。
云南省的工业产业布局似乎与酸雨区域的分布相似。2012年云南省酸雨区中的四座城市:安宁市、个旧市、昭通市、楚雄市,均是工业城市。工业污染是造成安宁、个旧、昭通、楚雄等城市大气污染,进而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
2005—2012年,云南省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从0.467万吨增长至1.61亿吨,年均增长率为30.59%,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具有相似变化规律,从2005年的35%上升至2012年的48.28%,已接近废弃物产生总量的五成。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量即处置量和贮存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工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硫酸矿烧渣等矿渣、盐泥、污泥、废塑料、橡胶碎屑、玻璃废渣等建筑废材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会使当地土壤、空气、地下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二、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主要原因
(一)老工业企业生产技术设备陈旧、老化,污染物处理设施不健全、不规范
由于历史原因,云南省早期发展的工业多为依托资源生产的重工业,这些建厂多年的工业企业使用的生产线陈旧、老化,缺乏或不具备规范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和技术,污染物中的可利用副产物未能得到有效回收,有毒物质也未能得到无害化处理。部分企业虽然引进了生产治污设备和治污技术,但很大一部分被新扩增的产能消耗掉了。
(二)部分工业企业选址分散难以管理,违规污染现象严重
欠发达地区工业行业中的一些资源型工业企业以近资源开采地为选址原则,多分布于深山、深沟中,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符合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处理和运输使得企业短期成本增加,而该类工业远离城市,极易发生企业为降低环保成本而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简化污染物处理流程,闲置环保设施,甚至偷排乱排污染物的行为。
(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曾经的“中国锡都”个旧、“天南铜都”东川等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工业发展历程中未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矿渣等工业废弃物。历史遗留的工业废弃物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易发生泄漏和化学分解,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空气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三、国外环境税治污经验借鉴
(一)环境税
1.水污染税
2.硫税
3.固体废弃物填埋税(见下页表3)
(二)治污经验借鉴
水污染税的计量分为指标计税和评价计税。荷兰将水污染指标作为计税依据,即指标计税,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对指标,实行差别税率;而德国根据废水有害性计税,即评价计税,统一税率。荷兰的水污染税申报由污染企业自己进行污染检测,再由相关政府部门抽样控制,节约报税成本,提高报税效率,督促企业自觉减排治污。德国还规定只要污水经使用后其毒性未进一步恶化的给予免税,鼓励企业在水力采矿及冲洗矿产品时适当使用污水,增加水循环效率,减少中间净化成本。
国外的硫税分为直接环境税和间接环境税。直接环境税根据SO2排放量征税,适用于易于检测排放量且排放量大的企业,如火力发电厂等;间接环境税以使用燃料中的硫含量计税,适用于需用含硫燃料的企业。设计起征硫税的SO2排放标准,超标的征收硫税,未超标的免税,激励企业为减少燃料成本、达到环保目标而不断改进工艺和更新设备。
英国、挪威、丹麦对民用、商业、工业废弃物征收固体废弃物税。按垃圾重量或可回收程度计税,税收按填埋税和焚烧税两种形式征税,填埋税高,焚烧税低。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再循环再处理使用效率,以替代垃圾填埋。
四、欠发达地区开征环境税启示
(一)水污染税
以排出的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废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为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定。企业根据生产情况上报未处理污水中的可回收副产物种类,环保部门评定企业副产物回收利用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由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减税;对自行处理污水的企业,按污水处理程度由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免税;对循环使用工业废水,提高废水利用率的企业,地方税务机关给予免税;地方税务机关将税收收入以赠送污水治理设施、补贴污水处理研发资金和培训环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形式返还企业;地方税务机关对偷排、偷放污水的企业实行双倍税率。
(二)硫税
由于欠发达地区早期工业发展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选址分散工艺落后,难以检测工业排放废气的各项指标,环保部门按企业含硫燃料使用量计算进入生产环节的硫总量,以此为硫税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准。由地方税务机关对使用低硫燃料的企业按照每吨燃料成本的增加额进行补贴;对自行减少含硫燃料使用的企业,给予减税;对采取措施处理含硫废气的企业,按废气处理程度给予减税或免税;对偷排偷放超标含硫废气的企业实行双倍税率。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税
对需要填埋处理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征税,以废弃物重量为计税依据,由环保部门核准。对历史遗留的工业废物堆放地,明确产权,由地方税务机关向产权所有者征收该税,对自行处理废弃物,减少填埋,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的企业,地方税务机关按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比例给予减税或免税,将税收收入以赠送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补贴回收处理研发资金和培训环保设备管理人员的形式返还企业,扶持和奖励进行再生资源研发的企业和机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建设和发展固体废物再循环、再利用项目;环保部门根据堆放地环境情况进行污染评级,若未达无害化处理标准,地方税务机关对堆放场地产权所有者实行双倍税率。
以上三种税均列入严格监管范围,由省级环保部门持续监管,一年一查,接受群众上访举报,三年内无违规记录的再向地方税务机关申请恢复原税率。
参考文献:
[1] 陈少英.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10.
[2] 武亚军,宣晓伟.环境税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
[3] 周柯.生态环境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 粱本凡.绿色税费与中国[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中图分类号:P3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提出,我国在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这一点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中也需要有所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1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内容
1.1水资源调查
在我国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生活用水紧张、水污染等问题,改善供水、提高水质至关重要;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还有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问题;有些城市还有地下热水、温水、矿泉水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问题。因此需要开展深层地下水供水水量与质量的调查评价,开展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地质调查,提交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以及工业用水与城市生活用水预测建议预案。掌握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埋藏补给条件。掌握地表水分布、水质、水量和污水排放的影响等。
1.2解决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地基选择和布局规划
包括住宅区、交通建设、桥闸涵洞的地基选择和布局规划。提交城市地下空间可利用程度以及地下工程对地面沉降、地下水影响的报告,为城市向高、大、深方向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解决地壳稳定性、活断层、基岩调查、第四纪地层内选址等工程地质、地球物理、构造应力分析等问题。
1.3地质灾害调查
查明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情况,并提出应对、防范措施。预测和模拟各种灾害一旦发生对城市不同方位的建筑物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和强度,对城市地壳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1.4污染范围、深度和强度的调查及其堆放和治理措施
开展适宜于生活和工业固体、液体废弃物处置场地和地质条件的调查与评价,查明垃圾填埋场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和趋势。分析填埋场产生的淋滤液对土壤、地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潜在威胁。评价污染的可能性并作出预测,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1.5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业地球化学调查
开展表层土壤和岩土体地球化学背景及地质环境污染状况调查,进行水、空气质量评价。查清城市及周边地区和潜在城市化地区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及污染现状和趋势,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农业区划提供地球化学背景资料。建立城市地球化学数据库,提交城市污染主要原因与治理建议,农业区划和生态种植建议以及地方病防治建议。
1.6矿业城市地质调查
与矿业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寻找新矿源、矿山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置、采空区的恢复和复垦、矿业城市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调查和治理措施、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等。要综合调查和评价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地热、地下水资源以及各种地质灾害,提高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程度,提交矿业城市矿产资源数据库和开发利用报告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报告。
1.7城市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与成果三维可视化建设
利用数字模拟、数据库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建立城市地质可视化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各专业数据的科学管理和有机集成。通过图形图象方式形象地表达城市地质构造单元的时空分布和各种地质参数,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岩土工程、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环境生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地质信息服务,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1.8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综合研究和总结
综合城市地质调查资料,针对现有城市发展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潜在城市化区域未来建市规划提出完善优化建议。在国土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工作区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规模、布局和城市建设规划布局,为规划提供依据,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规模与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发展潜力相适应,探求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和布局,提出合理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
2.1地质工作的布置思路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按区域布置城市地质工作,应先布置东部城市地质工作,然后逐渐向中部和西部推进,以求得城市地质工作与全国经济区带国土规划相结合,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提供城市地质工作服务。根据城市所处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安排城市地质工作重点、工作手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要以资源能源开发建设为主,在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应围绕城市由资源型向综合型转变;自我服务型向区域中心型转变;矿区型向生态型转变;工业型向高科技型转变部署和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在同一个区域,城市地质工作的部署应按先中心城市后一般城市,先超大型城市,然后依次为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小城镇的顺序部署城市地质工作;在同一个省,应按先省会城市,然后依次为地级市、县级市、小城镇的顺序安排城市地质工作。
2.2按地质问题分类部署地质工作
针对不同城市类型、不同城市功能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城市面临的不同城市地质问题安排各自地质工作的重点、手段、工艺流程和方法去解决各自的城市地质问题,去满足不同城市对城市地质工作的不同需求。如在矿业城市,城市地质工作就要为防治采矿形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和寻找接替资源,解决“四矿”问题服务。就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群来说,城市地质工作应先由城市中心或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向城市边缘、潜在城市化区域扩展,在对上述区域进行详细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城市群的城市地质工作。城市地质工作要分步骤地进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地质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并将综合研究贯穿始终。第一步是全面收集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有关城市地质状况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筛选,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第二步是针对该城市的各种城市地质问题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进行综合研究评价,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地质灾害预防提出建议,以优化规划方案;第三步是建立防灾减灾预案和数据管理预报机制,建立多功能的国土资源监测系统。
3地质工作预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工作预期可产生如下社会经济效益:一是为国家区域经济布局、城市布局与改造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地学依据,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对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区划、国土整治、土地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三是查明城市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发生机制和规律,在城市建设中防灾减灾,减少不合理建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四是旅游资源的查明和开发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五是查明环境污染的原因,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六是为矿业城市寻找接替资源,为解决“四矿”问题,为矿业城市发展和转型,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七是为城市军事设防提供地学依据,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战时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八是为国家合理进行工业布局和推进国家城市化提供地学依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结语
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工作和地勘行业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切入点之一,属于区域性、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当今,中国地质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其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将推动其快速发展。地质工作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必将发挥出突出的作用。同时,对已经实现了属地化管理,正在向企业化经营转型和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地勘单位,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2]曲焕林,程莉蓉.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问题[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周起业.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6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 has constructed a large number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however,the constructionis essential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ydropower projects have a larger and longer disturbance to the environment . In a general sense,influence includes immigration on the sediment and river; on climate,hydrology,geology,soil,water,fish and biological species; on the heritage and landscape and th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have become a Water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of the important work.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48-01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然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较大、时间较长。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等。扰动区(特指工程施工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常发生根本改变,难以自我修复,必须加以人工措施促进其恢复进程。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扰动区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与施工,才能保证恢复进程的顺利进行。[1]
1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②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③地裂缝勘察评价;④泥石流勘察评价;⑤区域地面沉降勘察评价;⑥岩溶勘察评价;⑦采空区勘察评价等七项勘察内容。[2]
其次,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工程环境进行特殊土影响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六项内容:①黄土湿陷性;②红粘土分散性;③软土的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不均匀性;④新近沉积土、混合土、填土欠固结、欠压密、高压缩性、结构不稳定性;⑤自然条件变化和各种工程活动影响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化;⑥膨胀岩土的胀缩性等。以上各项环境岩土工程的勘察内容,都与地质灾害的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点
2.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是所有评估体系中最为复杂严谨的一种,具有以下几项特点:[3]①建设用地范围大:包含了枢纽区、库区、场内公路区、建筑材料区、弃渣场区、生活区等。②包含工程枢纽多:不同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现状需要分开评价。③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场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等,环境地质条件评估普遍在中等――复杂之间,因此总的环境地质条件应评估为中等――复杂。
2.2 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①调查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形成原因和主要作用因子,对其稳定性进行现状评估;②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对主要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其危险性和可能对拟建工程产生的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3地灾评估与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区别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地灾评估不能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要严格区分地质灾害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别。目前,各类工程地灾评估所涉及的灾种通常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相关的六种灾害。除此以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些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均不作为地灾评估的灾种。[4]
4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评估与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密切相关。地灾评估必须建立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面的地面调查,必要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开凿了大批隧洞,这些隧洞工程的兴建,使其固有的环境地质平衡条件发生改变,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的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甚至发生地质灾害。例如:隧洞工程所引发的淹没与浸没、进出口边坡稳定、隧洞涌水、围岩稳定、岩爆、高地温、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隧洞废渣排放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5结语
要“发展经济”必须大量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少修甚至不修水利水电工程。针对这一矛盾问题,本文科学论证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重要性。地质灾害评估代替不了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环境地质勘察的评价工作。工作人员应严格区分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别,同时也要对工程地质问题中涉及工程安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巨大的、不属于地灾评估内容及范围的不良地质问题,在评估报告中进行初步评估,指出其危害之处。探讨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环境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措施建议,也将成为地灾评估和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共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永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8,27(1):56-58.
[2]陈丽晖.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J].云南环境科学,2008,24(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