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稿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播音主持稿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播音主持稿件

播音主持稿件范文1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实践教学 模式探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传媒产业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传媒产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量。然而,我国的传媒教育却明显滞后。单纯依靠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所各类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方向,涵盖了本科、专科、中专等各个层次,与此同时,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数年间迅猛增长,由此也带来了教学班级结构日益庞大,生源更为多元等新课题。这就使高等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现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并寻求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早由原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理论体系――“中国播音学”,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而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方向)的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理念、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继承但没有完全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模式,而是发挥自身特点,根据办学条件形成了与地方院校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不仅偏离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身所特有的教学规律,也导致了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成为了地方高校传媒类院系发展的瓶颈。因此,对现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专业技能引导、检测和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拓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未来发展道路,充实和完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理论体系,更对地方高校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增强院校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地方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应当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众多院校的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大课讲授、小课训练、课余巩固"这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大课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大量的小课训练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1.保证小课训练课时量。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本应1:6的大课小课比,已经被压缩至1:2甚至1:1,这样的大课与小课的比例严重影响了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地方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至少1∶4的大课与小课的比例。

2.拓宽专业技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传媒产业当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高,“采、编、播”一体化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学会“说话”――符合传媒生态的播音与主持,而必须具备传媒行业对于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专多能。因此,在确立了“一专多能、专业共享”的主要思路后,即整合中文、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资源共享,以此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适应传媒行业要求的能力。

二、拓宽实践教学的载体

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本依靠课堂、实验室、实验器材等,对于硬件投入的需求较高。传媒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附加值、高产出的行业,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属于传媒产业中的一个环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特定的演播室、演播厅、语音训练室等实训场所,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受到财力、师资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效。因此必须结合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

1.充分依托有形载体。教学工作离不开课堂,实践教学同样如此。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同时,将课堂延伸至校园,不受教室规模的限制,拓展至诸如舞台、操场、兄弟院校和广播电视媒体等。这样的教学延伸,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仅能够将教学空间得到延展,而且能强化该专业学生的表现心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与兄弟院校的专业交流及向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实践学习,对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2.积极拓展无形载体。教学空间的拓展对于突破教学设施的限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积极拓展教学的“无形载体”同样对于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无形载体”,即将课堂延伸至各类型的比赛、演出等校园活动中去,通过“以演带练”、“以演带学”,“以赛带练”、“以赛带学”的方式,既契合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强烈的表现心理和表现欲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得专业实践教育在演出、比赛当中能够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产生丰富的实践教学成果。

(1)专业演出带学。积极开展各类型演出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融实践教学于其中。

首先,进行短剧演出。通过对经典课本剧的挖掘、编排,以及自主编创新剧目,形成了具有校园影响力的话剧作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奠定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好的专业保证。

其次,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对于舞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舞台的锻炼,对与舞台又充满畏惧感。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开设舞台表演课程,因此就使该专业学生真正登上舞台之后,容易忽略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要领。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登台次数,增加舞台经验来消除这种不足。

(2)专业竞赛促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更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校园也不应该将竞争拒之门外。因而,开展朗诵、演讲等大赛,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实力能够在竞争中得到体现,同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促使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水平看齐。

(3)专业平台提升水平。实践教学如果仅仅依靠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无法取得较好成果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之外,需要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工作。

目前,高校内大都办有校园广播站,且是各高校的主流媒体之一。这一平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实践条件。在这一平台上,实践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应用,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锻炼技能,凭借通过广播站这一平台能将自己的技能充分发挥。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枯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过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建立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多以考试卷面成绩为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多是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不客观又缺少科学性。对于该专业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使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评价其学习成果,高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评价体系检验其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改变单一的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该专业实践性较强,作为一门“口耳之学”,专业能力不能靠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要多元化、多角度地进行考查。而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例如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等专业课程的考核,采用在现场规定时间内播报新闻、制作节目等形式进行较为妥当。

2.综合考评方式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单纯通过期末考核,不能体现学生平时上课表现。除了闭卷考试外,还通过将学生日常课程的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小课表现等方面因素汇入综合考评的范围。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如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现场出境采访等课程的考核中,采取现场实践考查和递交完成作品等方式作为成绩评定依据;在广播电视节目赏析、电视节目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等课程中,采取针对课程相关内容的具体理解和在学生观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提高、创新等方面考查。在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更加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学生主动学习成果在学习成绩中的比重。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转换。在专业性强的实践性课程考评中,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成效进行考评,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专业,制作较为专业的广播和电视作品。通过学生平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和成果,如外场主持、媒体实习、参加主持人大赛、广播剧比赛等,根据相关反馈,如比赛成绩、媒体口碑、证书等,依据级别不同,给予不同等级的成绩。

4.通过举办活动检验专业认知水平的提高程度。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与各种传播媒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言行、仪表都应当恰如其分,符合所处场合的氛围和所应具备的礼节。因此,服饰搭配、仪表仪态、谈吐风度等都是组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成绩的因素。通过课堂讲授基本知识,然后举行相关演出,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的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

总之,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业界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应当顺应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导向,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姚喜双.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9,(6).

[3]毕一鸣.主持艺术的新视野――传播学视野中的主持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播音主持稿件范文2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播节;主持技巧

民生新闻广播节目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民生新闻的广播能够丰富人们的认知,为人们带来一些更加接地气的新闻信息内容。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了解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信息技术以及媒体技术对民生新闻广播发展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民生新闻广播主持人员的数量在减少,同时收听民生新闻广播的受众也在减少,导致民生新闻广播的发展效果不理想,和预想的情况不匹配。广播电视节目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结合听众的喜好及时做出改变与创新。在广播电视节目改革过程中播音主持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影响新闻的播报情况还会影响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效果。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新闻主持人应该及时了解听众的需求,只有对听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更进一步获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主持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主持技巧,了解到自身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自己的价值,从而能够促进民生新闻主持效果的提高,加速民生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闻主持的具体特点民生新闻是一种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闻素材,并且需要从普通人民群众的角度来对新闻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民生新闻本身所体现出的新颖性特点,从而能够将其传播给普通的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更加快速、全面地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因此,民生新闻在具体的传播以及报道方面所应用的语言和题材都要体现出更加平民化的特点,从而能够和群众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更加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另外,民生新闻本身还体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在民生新闻方面播报一些周边地区的新闻会更容易吸引人民群众,收获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民生新闻的真实性是提高听众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广播主持人应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主持人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新闻的来源进行核实,确保获取新闻渠道的权威性,而不是道听途说,对于来源不清楚的新闻坚决不能报道。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主持人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掺杂自己的个人主观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现在大多数人都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压力较大,平时工作的时间长,休息的时间比较少。考虑到这一点,民生新闻广播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语言技巧,选择丰富的新闻内容,以简洁的语言进行输出,这样可以使听众更容易接收新闻本身想要传达的观点。想要让听众聚焦于广播电视,主持人应该利用简洁且生动的语言进行新闻的传播,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听众,还能突出节目的特点。实际中,民生新闻节目的种类比较丰富,要求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具备更加独特的主持风格才能够受到受众的喜爱,使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受到受众的欢迎。具体来说,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来讲解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特点,给受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新发展背景下,互动性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展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在播报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互动。这种互动性主要体现在播音主持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打电话、写信等互动方式已经被市场摒弃,微信、微博等新的沟通平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些平台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对于信息索取的需要,还能结合技术发展的特点,与时展相一致。除此之外,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需要具有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其传达出的民生新闻内容树立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民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新时代背景下新闻播节主持技巧分析

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任何主持节目的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一些突况,在此基础上要求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具有基础性的职业素质以及能力,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灵活应变,这也是民生新闻广播主持人在主持过程当中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性能力。在此基础上,首先要求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具有良好的自信心,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时不要紧张,提出有效的处理策略,冷静地处理问题,并寻求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方式。实际上,和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广播媒体会体现出更好的优势,因为如果是电视媒体的直播,市民观众会直接看到这些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导致主持人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如果是民生新闻类的广播节目,人民群众则仅仅能够听到主持人的声音而看不到画面,因此在发生一些突发的应急事件之后,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压力相对来说会比较小。除此之外,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感染能力,使他们能够基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来感染听众,使听众完全沉浸在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营造的声音氛围中,积极解决一些突发事件及问题,同时也不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口语化能力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开展基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呈现,要求民生新闻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在所主持的节目中重视口语的使用,为群众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然的状态,从而能够使节目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的方式会促使主持人以及群众产生情感共鸣,使群众对主持人所报道的信息产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与此同时,由于在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中受众不会看到主持人的主持状态以及面部的表情,就会使受众更加专注于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如果主持人的语言太过于刻板、严肃,可能会导致听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高,使其兴趣下降。针对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受众来说,主持人的语言状态会和主持人的具体形象密切相关,通过一些口语化的语言,能够促进新闻主持人以及受众之间的交流,使听众对新闻主持人更加青睐,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听众对于新闻广播类主持节目的收听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和听众之间进行及时互动,了解到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老百姓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在收听节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及时互动来使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了解到受众的不同看法,帮助受众解决问题,从而能够促进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生新闻广播节目本身涉及到的内容丰富,具体的内容也存在杂乱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广播主持人进行语言方面的技巧强化,针对不同地区的民生新闻内容,需要主持人采取差异化语气和态度,对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播报,让听众能够对具体的新闻事件产生更全面的理解。与此同时,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需要掌握整个新闻节目的语言流程,对其进行更加客观的理解。在民生新闻广播节目开始时怎样去引入话题是需要重视的关键性环节,在开场时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就应注意言辞,通过适当的暖场语言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促进听众注意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采取提问的表达方式来提高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的兴趣得以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话题方面的有效衔接,通过话题的衔接来使整体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主题内容得到丰富,体现出良好的主持效果,体现出节奏感。因此要求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之前能够对新闻节目进行梳理,了解到不同新闻话题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使新闻节目之间进行衔接。除此之外,在每一部分的民生新闻内容报道完毕之后,注意收尾工作,使听众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帮助听众快速进入下一个收听阶段。因此,要求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主持人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技巧,使整体的民生新闻广播效果更加良好。提高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广播节目行业方面的竞争相对来说比较激烈,各种不同形式的民生新闻节目之间相互竞争。要提高民生新闻广播节目本身的吸引力,占据良好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专业的新闻广播节目主持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整体的广播节目具有更良好的品牌效果。要求主持人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域方面的优势来打造出具有地理特色的民生新闻广播节目体系,促进民生新闻广播节目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在各种广播节目中脱颖而出,具有独特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新闻受众。掌握好节奏不同的民生新闻广播主持人其播音风格不同。在播报新闻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注意节奏问题。节奏直接影响到新闻播报的质量。根据调查可以发现,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节奏,通常要以每分钟300字左右的速度进行播报,听众也可以很好地接受这种速度。对新闻播报的整个过程进行整体性把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播报过程中播音主持人不仅要注重语速还要把控好节奏。

注重新闻播报中语气的调节

主持人在准备主持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对整个新闻重点部分做好语言表达的训练工作,这对于主持人阅读稿件的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主持人既要迅速理解稿件的内容还要在播报过程中进行语气的调整。主持人对稿件进行理解之后可以引入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很好地形成属于自己的主持风格,从而使新闻发言更具有说服力,听众对于新闻的接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注重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