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环境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环境治理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1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加强领导,把安全检查荼做细做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二、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1、按照上级要求,对我校安全工作和周边玩具进行认真排

查,把问题找准找透,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2、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分步进行治理。

3、认真加强门卫管理,落实门卫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封闭式管理,坚坚决决制止任何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校园

4、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实行教师全天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学生打架斗殴、爬高上低做危险玩具,玩危险玩具等不良行为。

5、搞好学生路队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玩具,严防交通事故发生。

6、坚持教师值班领导带班制度,认真搞好夜间护校活动。

7、修善学校西边的四间房子,作为教师的住处,暂停使用前排房子。

8、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尽早拆除重建前排9间d级房屋,彻底清除安全隐患。

9、认真排查学校周边安全状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10、与村委会、派出所搞好联防联控,及时互通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校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2、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不管其他工作如何,只要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坚决一票否决,不准评先,扣发绩效工资历。

3、对安全工作要经常检查,认真总结,并将此做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2

在当前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的素质与过去相比都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由于他们极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而很多高职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价值观也不到位。比如当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而且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还有一些学生具有很强的“反抗意识”,这就给高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就需要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德育管理工作当中,控制学生的内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开学生的“心结”,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开展引导和教学工作,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比如对于一些学生的“过激行为”,在开展德育管理时一定要进行引导,而不只是批评教育,这样会逐步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解决教育环境不利影响

从当前高职德育教育的整体环境来看,尽管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环境不优的现象,比如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老师整体素质不高,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缺乏对德育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其管理目标只是保证学生“不出事”,特别是很多教师的管理模式不科学,学生不愿意接受;再比如当前一些高校对德育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到战略举措,没有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是高职教育教学的补充,同样不利于提升德育管理水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将德育管理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要打造优秀的德育管理工作队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创新等方方面面下功夫。

三、解决文化环境不利影响

在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全球化、现代化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整体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图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交织,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崇尚民主、自由,但却没有把握好度;再比如很多高职学生崇尚金钱、物质,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的学生思想观念消极等等,这就形成了文化环境的多元对立,对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这就需要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当前的文化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创业创新“双创”教育的研究力度,着力解决多元文化对立的现状,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四、解决社会环境不利影响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高职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十分发挥的情况下,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高职学生极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道德素质下降,比如很多高职学生对网络社交平台倾注了过多的精力,这不仅影响学习,而且网络社交平台鱼目混珠,极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展高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社会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比如要将“网络道德”融入到德育管理工作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再比如还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宣传活动,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德育管理工作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多元化,要想使德育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定要适应环境发展需要,深刻认识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影响德育管理工作的环境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几个方面都会对高职德育管理工作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德育管理工作成效。

作者:李萍 李俊峰 沈应兰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数学教学; 环境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XJK013BZXX0280).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重要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不仅拓宽了人类关于智力的概念,并揭示了人的智能发展最初以身体潜能为基础的,“但最终却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成立“学习共同体”,建立真诚平等、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拥有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小学课堂是学生自我认知智能发展的初级群体,师生关系是学生面对的主要社会关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对师生关系的认知,源于他们的课堂感受.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他们是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个体,尊重他们的课堂权益,才可能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同步健康发展.

(二)成立“学习共同体”,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往环境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交往”意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让师生之间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如学生以3-4人一组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每组选一名“辅导员”进行平时活动的组织,“辅导员”每月由小组成员自己进行推选更换,老师参与活动的指导与监督.这样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彼此渗透,互相融合,使学生个体能够发挥特长,承担角色,彼此间取长补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协变共生.

二、利用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创设和谐的家校合作教育氛围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一个成功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的家庭.可见家庭参与对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充分发挥沟通与桥梁作用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二)加大家长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1.成立班级数学教育委员会

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数学委员会,让“数委会”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一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定期把学校以及班级教学的目标和活动通过“数学会”告知所有的家长;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等,这样通过“数委会”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2.开展“数学大讲堂”和“家长进课堂”活动

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请在数学方面有专长或有独特见解的家长对学生进行“数学大讲堂”讲座,还可定期请对教学有兴趣的家长进课堂给学生上课,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提高家校合作力度与效度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教师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畅通家校沟通平台,如建立班级QQ或微信群,定期上门或打电话家访等等.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表现出的诚意与良苦用心,以及平易、谦和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这样会深深感染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工作的热情.这样,教师实施教育的效率、效果便大大增强,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营造书香底蕴的校园文化

小学时期是儿童从游戏为主的朦胧期向以学习为主的责任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较为关键期.一名学生从早到晚,要有近八小时在学校学习生活,那么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绝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所能替代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教育性、审美性和渐进性三种功能.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随时可见、可读、可听、可思、可做、可想的书香底蕴浓厚的校园文化对于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可塑性极大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和摇篮.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创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智能情境,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和发展个性.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4

现时代的中职生是一群走在潮流和思想前沿的青年,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和接纳能力;各种新时代的网络手机软件,正铺天盖地的席卷着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微信以其独到的个人魅力,得到了中职生的青睐。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手机装有该软件。

一、微信对中职生的影响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这种软件的推出除了满足中职生追求新奇的特点以外,更具有丰富其社交内容、 拓展其社交范围以及快速便捷的传达社交讯息等积极影响, 这些影响吸引更多的中职生加入微信队伍中。

2014年1月28日,微信升级为5.2版本,Android版界面全新改版。现在的版本虽有20多种功能,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广泛应用的功能有:朋友圈、语音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群发助手、微博阅读、游戏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1)丰富学生社交活动量

微信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自身诸多功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微信备受中职生瞩目的原因。在新媒体不断更新的今天,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出现很多新的模式。以前纯粹靠“自来熟”的方式,越来越不被现在的学生所认可。微信当中的“朋友圈、私信功能、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就彻底改变了学生们的交往方式,扩宽了学生的社交链。在这个平台中,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学习、生活多层次的需求。

(2)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

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不断填充正能量的功能,也是学生为之青睐的原因。

在微信的微博阅读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博内容。微信开发的这些功能也恰当好处的勾起学生对学习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这里还可以随意交流,各抒己见。

(3)丰富学生个人情商量

“扫一扫”“微信支付”“嘀嘀打车”这些功能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微信带给他们的时代的气息。现代企业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不断知识更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微信的版本升级频率,正好能满足学生对社会的顺应程度。

二、微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影响

微信同样对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具有以上影响,但是怎样利用这种新平台管理教育学生,是对我们中职院校教师的新挑战。

(1)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需求不协调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年龄在35岁以上,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固定老套的模式来开展工作,往往忽视新媒体的应用。班主任(辅导员)还善于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往往与学生交流机制滞后。这样持续下去,只会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交流越来越少,不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陈旧,不愿意接受社会新鲜事物。部分教职人员喜欢独处,往往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教师还喜欢职业性的批评教育他人,使之最后这些人与社会格格不入。

三、微信环境下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想更好的融入学生,融入社会,必须要时刻与学生、社会零距离接触。由于在校学生微信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只有积极有效的运用微信,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微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推进自身工作创新、实现工作效果优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微信平台的关注与建设,积极的将微信“朋友圈”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中,以更好的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开展的活动影响和覆盖更多的学生,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借助微信平台提升个人魅力

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跟学生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课下还可以通过微信多关注学生。中职在校学生,常常习惯将自己一天的喜怒哀乐记录到微信当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举措来分析,进而更好的互动。如果学生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以在评论当中增加鼓励语言,或者习惯性的给他一个“赞”。

(3)借助微信平台提高专业素养

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自身衡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沟通。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5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有效率; 复发率;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investigated by retrospective inquiry, includ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and recurrence rates of medica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erve block were 76.12%,87.50%,81.58% and 26.87%,30.43%,15.79%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hree methods of treatment. Conclusion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an be obtaintd by the treatment of medica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erve block,but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effective rate; recurrence rat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疾病。该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及老年人。但是对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为主要体征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预后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为该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男性77例,女性51例,年龄分布在35~79岁,平均60.55岁,其中小于40岁者8例, 40~60岁者32例,60以上者88例。128例患者中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病史者109例,其疼痛部位:左侧48 例,右侧60 例,双侧疼痛1例(右侧第Ⅱ支与左侧第Ⅱ、Ⅲ支),第Ⅰ支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9 例,第Ⅲ支疼痛16 例,第Ⅱ、Ⅲ支疼痛70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 例,19例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的疼痛特征。

1.2 诊断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诊断依据疼痛部位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同时结合三叉神经疼痛性质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方法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3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类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类,分别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手术治疗三类。通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比较

转贴于

2.2 患者治疗复发率分析

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三种方法治疗8~28个月后,其复发率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复发率比较

2.3 患者治疗满意度分析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果见表3.表3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在1934年Dandy[1]提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的概念,后来Jannetta[ 2 ]等提出“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 comp ression,MVC) ”的假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且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三种:①药物疗法:临床通常采用两种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一是可以增加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神经细胞高频放电,二是可使脑干以上的有关疼痛结构的突触传导降低,从而达到镇痛效果[3];②神经阻滞治疗:根据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采用相应的神经阻滞,如眶上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上颌神经阻滞、下颌神经阻滞、半月神经节阻滞等达到镇痛效果[4,5];③手术疗法:常用的开颅手术为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6]。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较高,平均有效率接近90%(89.84%),而且平均复发率低于30%(24.22%)。虽然三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但手术治疗和神经阻滞疗法有效率相对较高,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相对较低。本研究只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满意程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三种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46.09%,35.94%和17.97%.所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可以根据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复发率和患者感觉的满意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Dandy WE. Concerning the Caus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J]. Am J Surg, 1934, 24(6):447455.

[2]Jannetta PJ. Arterial Compression of the Trigeminalnerve at the Pons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J]. J Neurosurg, 1967, 26(1): 159162.

[3]薛庆澄. 神经外科学[M]. 第1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79.

[4]王占.甘油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11.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6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以网络和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自身存在的特点给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丰富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但有效引导学生思想的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限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微信、QQ、博客、论坛等新媒体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逐渐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高校辅导员可以将重点的教育内容灌输到网络教育中,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将先进的思想灌输到客体中。与此同时,网络几乎集合了所有媒体的优势,无论是音频,画面,载体,都将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生动而实体化,使对象接受的效率达到最高。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无限制性与多样性,一些落后腐朽、片面浮躁的思想和文化也乘机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肆传播,给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的各类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易使处于心智成熟初期阶段的大学生产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这就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考验。

2、新媒体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但也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持续关注学生的QQ、微信、微博等动态更新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学生所持的态度。另一方面,当学生处于迷茫阶段或者在思想上出现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匿名向辅导员提问,或者给辅导员留言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这样,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更为自由平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辅导员在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研判网上学生思想动态,成为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迎接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1]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

1、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从“事务型”转变为“学习型”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离不开许多日常性的事务,但辅导员如果仅仅只沉浸于完成事务性工作,则会丧失总结、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可以始于日常事务,但不能止于日常事务。[2]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学习,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要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会并善于利用新媒体,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再次激发对于日常事务的兴趣,促进自身对于新情况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充实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高校辅导员需加强新媒体文化素养,提升自身应对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强、局部放大效应明显是高校学生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3]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综合运用讲座、实践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开展培训工作,帮助辅导员不断进步,提高辅导员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自身要与时俱进,学会并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新媒体真正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切忌浮于表面。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要切实提升自身媒体文化素养,首先要能够正确解读、批判吸收、有效传播媒体信息,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鉴别真伪、分清是非、因势利导,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和的发生,最终达到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此基础上,高校和辅导员需要主动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保持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持续关注,针对其反应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做出回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升应对能力。

3、高校辅导员要能够在服务中管理学生,形成科学的工作方式

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双方其实都是独立人格的交往主体,因此,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沟通模式。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通过QQ、微信等平台同学生交流,区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模式,交流过程中辅导员无法通过表情、语气等判断学生的心理情况,这对于管理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辅导员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调整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建立更为科学的育人模式。在服务中管理学生,让其感受到平等与尊重,逐步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主动寻找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留言等逐层渗透,充分利用新媒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此外,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积累的经验对学生开展管理、教育、服务工作。这样有时在处理问题时难免表现得过于主观化,这就使得对于问题的处理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可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此,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工作方式的系统化、科学化培育。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的辅导员未能把握好尺度,没有看到经验在遇到新的情况时的局限性,没有达到正面教育的积极效果。“实践出真知”,我们不否认对于教育实践总结所得的教育经验,但是高校辅导员需要仔细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经验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把握教育规律,让经验升华为科学,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新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邹金铃.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5.65-66.

[2] 陈勇,吕娜,李胜,陈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2.137-139.

[3] 信玲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长江丛刊,2015.34.136.

[4] 张代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2.20.48-51.

【作者简介】

彭晓蓓(1982.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