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环境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1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加强领导,把安全检查荼做细做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二、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1、按照上级要求,对我校安全工作和周边玩具进行认真排
查,把问题找准找透,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2、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分步进行治理。
3、认真加强门卫管理,落实门卫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封闭式管理,坚坚决决制止任何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校园。
4、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实行教师全天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学生打架斗殴、爬高上低做危险玩具,玩危险玩具等不良行为。
5、搞好学生路队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玩具,严防交通事故发生。
6、坚持教师值班领导带班制度,认真搞好夜间护校活动。
7、修善学校西边的四间房子,作为教师的住处,暂停使用前排房子。
8、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尽早拆除重建前排9间d级房屋,彻底清除安全隐患。
9、认真排查学校周边安全状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学校安全隐患。
10、与村委会、派出所搞好联防联控,及时互通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校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2、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不管其他工作如何,只要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坚决一票否决,不准评先,扣发绩效工资历。
3、对安全工作要经常检查,认真总结,并将此做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2
为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的领导,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股长、队所所长为成员的环境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集中整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工作,为整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1.取消占道摊点、店外经营现象。督促校园周边沿街店面墙内经营,取缔店外及在街上占道(含人行道)摆设的摊点。
2.整治、规范管理流动摊贩。重点是前进小学、南二中、钟灵街小学等学校周边的流动摊。
3.纠正规范乱停乱放车辆。劝导市民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停放点内。
三、多管齐下,全力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校园门前的脏乱差现象一直是学校和家长的心头病,各种摆摊设点,违章占道,车辆阻塞交通,乱停乱放车辆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市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我局深入现场调研,制定安排整治方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重点管控,联合执法大队、学校等召开多次会议,各学校明确一名分管副校长和一名联络人员,加强与联合执法大队各执法中队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各学校周边存在的城市管理具体问题,与各执法中队制定具体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多次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始终维持城市管理高压态势,确保整治成果;在南一中、二中、前进小学、钟灵街小学等中小学周边,针对早、中、晚,无证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我局打破常规的执法作息时间,采取守点、巡线、集中整治等措施,对不听劝阻的无证商贩坚决打击,依法收缴其违规经营物品,使学校周边环境干净、清爽、有序。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区政府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精心做好高考、中考期间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工作,给广大考生营造了一个舒适、有序、安静的考试环境。
四、加大宣传力度,力求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达到实效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问题;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首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都得到了改善,比如,教学培训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增加了心理环境优化的设施和条件,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正在建设中等等。最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监督机制。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没有完善心理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方向,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开展已久,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针对心理环境优化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充足,理论基础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的开展往往滞后于真正的实践活动,这是阻碍心理环境优化的重要原因,没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开展实践活动时往往带有盲目性,而且,不能促使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另外,利用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反馈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心理环境优化没有形成系统的工程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缺少心理环境的优化目标,心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尚不明确,就匆忙地进行实践;其次,在优化的实践过程中也没有注重合理的安排,使得其有效性不能达到正确的发挥;最后,采取的具体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里环境优化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在实际中却被分开进行,大大削弱了优化的力度。
3、心理环境的优化没有结合实际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心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在心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存在两种极端认识:第一,认为没有任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将职业教育从高等教育中分裂开来,错误地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共性;第二,将普通高校的经验或措施直接运用在高职院校中,忽略了两者之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区别。这两种错误的认识都是心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造成的。
4、心理环境优化缺乏有效的评估措施
在我国,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的成效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评估工作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评估的内容却很难包括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因素,没有成立专门针对心理环境优化的评估措施。另外,由于心理环境优化工作十分复杂,没有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无法缺乏统一的指标,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无法估计心里环境优化工程的成果,更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反馈,最终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开环系统。
二、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们建立以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环境是在高职院校中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保障,优良的心理环境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大有裨益,是进行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由以上论述可知,我国的心理环境优化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心理环境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十分必要,通过调查分析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认识心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思想认识是认真工作的前提。在开展心理环境优化工作之前,首先要认识到其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环境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心理环境优化工作。通过学习有关心理环境优化的理论,真正地了解其内容,重点掌握其内涵,注意将与心理环境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通过深入学习心理环境优化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以更加认真、仔细的态度去实施心理环境的优化工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完善与心理环境优化相关的理论
在我国,心理环境优化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完善的理论作为支撑,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的展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改进措施来完善相关理论:第一,鼓励国内学者积极参与到研究心理环境优化的工作中来,使其充分认识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以及目前理论尚不完善这一事实,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心理环境优化的理论体系;第二,提倡学者认真学习现有的相关理论,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合适的地方,对于现有的理论进行不断的整理和研究,为发现新的课题提供契机。
3、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心理环境优化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环境的优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优化工作,例如: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充分掌握心理环境的内涵及作用,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体会其真正的内涵和必要性;第二,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心理环境优化的现有理论,将这些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同时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教学经验,真正发挥心理环境优化的作用;第三,学校应该为心理环境优化提供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定期开展研讨会,归纳总结心理环境优化工作的开展效果;第四,提高社会对于心理环境优化的重视程度,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4、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心理环境优化的工作中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心理环境优化提供保障:第一,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心理环境优化提供物质基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新颖特色的社团活动,可供借阅的图书资料,先进的试验设备等等为心理环境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硬件资源;第二,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一种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心理环境优化工作的进行。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心理环境的优化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之一。
5、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估工作
一项完整工作的开展,不能缺少评估这一重要环节。评估工作是检验心理环境优化工作进行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能帮助评估工作成果,而且可以指导参与者及时发现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从而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合理、有序地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应该做到:第一,明确评估的标准和条件,心理环境优化工作的效果很难以量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增加了评估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从心理环境优化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作用来评价工作的效果;第二,应该在心理环境优化工作中引入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办法,使得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在心理环境优化工作中的职责,明确自己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9出版)
[2]张秀荣、韦磊、 王鸿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出版)
[3]《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9出版)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4
现时代的中职生是一群走在潮流和思想前沿的青年,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和接纳能力;各种新时代的网络手机软件,正铺天盖地的席卷着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微信以其独到的个人魅力,得到了中职生的青睐。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手机装有该软件。
一、微信对中职生的影响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这种软件的推出除了满足中职生追求新奇的特点以外,更具有丰富其社交内容、 拓展其社交范围以及快速便捷的传达社交讯息等积极影响, 这些影响吸引更多的中职生加入微信队伍中。
2014年1月28日,微信升级为5.2版本,Android版界面全新改版。现在的版本虽有20多种功能,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广泛应用的功能有:朋友圈、语音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群发助手、微博阅读、游戏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1)丰富学生社交活动量
微信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自身诸多功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微信备受中职生瞩目的原因。在新媒体不断更新的今天,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出现很多新的模式。以前纯粹靠“自来熟”的方式,越来越不被现在的学生所认可。微信当中的“朋友圈、私信功能、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就彻底改变了学生们的交往方式,扩宽了学生的社交链。在这个平台中,可以满足学生们对学习、生活多层次的需求。
(2)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量
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不断填充正能量的功能,也是学生为之青睐的原因。
在微信的微博阅读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博内容。微信开发的这些功能也恰当好处的勾起学生对学习求知的欲望,学生在这里还可以随意交流,各抒己见。
(3)丰富学生个人情商量
“扫一扫”“微信支付”“嘀嘀打车”这些功能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微信带给他们的时代的气息。现代企业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不断知识更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微信的版本升级频率,正好能满足学生对社会的顺应程度。
二、微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影响
微信同样对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具有以上影响,但是怎样利用这种新平台管理教育学生,是对我们中职院校教师的新挑战。
(1)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需求不协调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年龄在35岁以上,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固定老套的模式来开展工作,往往忽视新媒体的应用。班主任(辅导员)还善于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往往与学生交流机制滞后。这样持续下去,只会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交流越来越少,不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思想陈旧,不愿意接受社会新鲜事物。部分教职人员喜欢独处,往往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教师还喜欢职业性的批评教育他人,使之最后这些人与社会格格不入。
三、微信环境下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想更好的融入学生,融入社会,必须要时刻与学生、社会零距离接触。由于在校学生微信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只有积极有效的运用微信,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借助微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推进自身工作创新、实现工作效果优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微信平台的关注与建设,积极的将微信“朋友圈”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中,以更好的关注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开展的活动影响和覆盖更多的学生,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借助微信平台提升个人魅力
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跟学生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课下还可以通过微信多关注学生。中职在校学生,常常习惯将自己一天的喜怒哀乐记录到微信当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举措来分析,进而更好的互动。如果学生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以在评论当中增加鼓励语言,或者习惯性的给他一个“赞”。
(3)借助微信平台提高专业素养
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自身衡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社会沟通。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5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有效率; 复发率; 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investigated by retrospective inquiry, includ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and recurrence rates of medica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erve block were 76.12%,87.50%,81.58% and 26.87%,30.43%,15.79%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hree methods of treatment. Conclusion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can be obtaintd by the treatment of medication,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erve block,but the longterm effect of the three treatments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effective rate; recurrence rat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疾病。该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成年及老年人。但是对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为主要体征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一直是医务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预后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为该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男性77例,女性51例,年龄分布在35~79岁,平均60.55岁,其中小于40岁者8例, 40~60岁者32例,60以上者88例。128例患者中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病史者109例,其疼痛部位:左侧48 例,右侧60 例,双侧疼痛1例(右侧第Ⅱ支与左侧第Ⅱ、Ⅲ支),第Ⅰ支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9 例,第Ⅲ支疼痛16 例,第Ⅱ、Ⅲ支疼痛70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 例,19例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的疼痛特征。
1.2 诊断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疼痛,无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诊断依据疼痛部位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同时结合三叉神经疼痛性质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方法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3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类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类,分别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手术治疗三类。通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比较
转贴于
2.2 患者治疗复发率分析
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三种方法治疗8~28个月后,其复发率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复发率比较
2.3 患者治疗满意度分析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果见表3.表3 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在1934年Dandy[1]提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的概念,后来Jannetta[ 2 ]等提出“微血管压迫(microvascular comp ression,MVC) ”的假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根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且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三种:①药物疗法:临床通常采用两种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治疗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一是可以增加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神经细胞高频放电,二是可使脑干以上的有关疼痛结构的突触传导降低,从而达到镇痛效果[3];②神经阻滞治疗:根据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采用相应的神经阻滞,如眶上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上颌神经阻滞、下颌神经阻滞、半月神经节阻滞等达到镇痛效果[4,5];③手术疗法:常用的开颅手术为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6]。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较高,平均有效率接近90%(89.84%),而且平均复发率低于30%(24.22%)。虽然三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但手术治疗和神经阻滞疗法有效率相对较高,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相对较低。本研究只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满意程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三种治疗方法总的治疗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率分别为46.09%,35.94%和17.97%.所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可以根据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复发率和患者感觉的满意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Dandy WE. Concerning the Caus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J]. Am J Surg, 1934, 24(6):447455.
[2]Jannetta PJ. Arterial Compression of the Trigeminalnerve at the Pons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J]. J Neurosurg, 1967, 26(1): 159162.
[3]薛庆澄. 神经外科学[M]. 第1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79.
[4]王占.甘油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11.
校园环境治理范文6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以网络和手机为主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大学生广泛使用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自身存在的特点给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丰富了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但有效引导学生思想的难度加大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限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微信、QQ、博客、论坛等新媒体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逐渐显示出其独特优势,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高校辅导员可以将重点的教育内容灌输到网络教育中,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将先进的思想灌输到客体中。与此同时,网络几乎集合了所有媒体的优势,无论是音频,画面,载体,都将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生动而实体化,使对象接受的效率达到最高。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无限制性与多样性,一些落后腐朽、片面浮躁的思想和文化也乘机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肆传播,给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的各类信息影响着大学生个人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易使处于心智成熟初期阶段的大学生产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这就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掌握与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带来了考验。
2、新媒体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但也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持续关注学生的QQ、微信、微博等动态更新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学生所持的态度。另一方面,当学生处于迷茫阶段或者在思想上出现困惑时,可以通过网络匿名向辅导员提问,或者给辅导员留言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这样,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更为自由平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辅导员在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研判网上学生思想动态,成为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迎接新媒体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1]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路径
1、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从“事务型”转变为“学习型”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离不开许多日常性的事务,但辅导员如果仅仅只沉浸于完成事务性工作,则会丧失总结、学习、提升自我的机会。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可以始于日常事务,但不能止于日常事务。[2]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学习,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要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会并善于利用新媒体,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再次激发对于日常事务的兴趣,促进自身对于新情况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充实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高校辅导员需加强新媒体文化素养,提升自身应对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强、局部放大效应明显是高校学生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3]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综合运用讲座、实践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开展培训工作,帮助辅导员不断进步,提高辅导员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自身要与时俱进,学会并善于运用新媒体,将新媒体真正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切忌浮于表面。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要切实提升自身媒体文化素养,首先要能够正确解读、批判吸收、有效传播媒体信息,从而进一步帮助大学生鉴别真伪、分清是非、因势利导,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和的发生,最终达到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此基础上,高校和辅导员需要主动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保持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持续关注,针对其反应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做出回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升应对能力。
3、高校辅导员要能够在服务中管理学生,形成科学的工作方式
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双方其实都是独立人格的交往主体,因此,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沟通模式。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通过QQ、微信等平台同学生交流,区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模式,交流过程中辅导员无法通过表情、语气等判断学生的心理情况,这对于管理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辅导员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调整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建立更为科学的育人模式。在服务中管理学生,让其感受到平等与尊重,逐步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主动寻找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留言等逐层渗透,充分利用新媒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此外,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积累的经验对学生开展管理、教育、服务工作。这样有时在处理问题时难免表现得过于主观化,这就使得对于问题的处理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可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此,高校要注重对辅导员工作方式的系统化、科学化培育。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的辅导员未能把握好尺度,没有看到经验在遇到新的情况时的局限性,没有达到正面教育的积极效果。“实践出真知”,我们不否认对于教育实践总结所得的教育经验,但是高校辅导员需要仔细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经验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把握教育规律,让经验升华为科学,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新环境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邹金铃.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5.65-66.
[2] 陈勇,吕娜,李胜,陈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02.137-139.
[3] 信玲玲.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长江丛刊,2015.34.136.
[4] 张代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2.20.48-51.
【作者简介】
彭晓蓓(1982.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