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班委 职业素质 管理机制

论文摘要: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最终目标,提出“十佳”班委的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建设与管理机制,并对其设置意义和运作方法进行讨论。

在成功组织的管理要素中,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管理核心,或者说,组织的核心影响力,对组织的成功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助手的班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验过某种学生干部角色的孩子,一般要比普通学生进步快,在后期实习和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适应性也更强,取得成功的机会更多。可以说,目标性班级管理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把“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引入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对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养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十佳”班委设置目的

中职学校的和谐德育,从学生角度讲,应定位于适合这个群体特征的教育方法;从社会角度讲,应定位于使这个群体养成适合未来职业准入要求的培育手段。“十佳”班委就是基于此而设置的。

(1)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和谐德育、不断改进教育与管理机制的进程中,在班级层面,建立了和谐班级N’项创建机制,在学生个人层面,拓展并完善了“人人做品优生、三好生,人人当十佳生”的成长激励制度,但在学生干部管理层面,仍然停留在“优秀学生干部”评比上。用和谐德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原则来考量原有的班干部管理机制,仅仅是对某个独立角色的评比制度,是对学生个体的归结性激励,没有上升到班干部队伍管理与建设的层面上,也不能完全体现有目标的过程性成长教育理念,更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其中渗透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在保留对班干部个体评价与激励制度的基础上,以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为目标,以班干部队伍建设为基本承载,增强了班干部团队管理意识,拓展了班干部管理内涵,其和谐德育的功效而显得饱满和有力。

(2)“十佳”班委的概念更加强调了班干部作为一个群体的组织性、团队性,强化了成员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使命感,提升了优秀学生干部评比的意义,让评比变得少些功利与唯我、少些形式与浮躁,让每个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合作中的快乐、感悟踏实中的平和、理解付出中的获取、领会挫折中的福祉,以此强化未来职业人的素质。

(3)“十佳”班委建设与管理机制不但融入了班干部团队潜在的价值诉求,还承载着班集体成长的共同愿景。对每一个学生干部来讲,因有了明确的方向,使得自我管理意识更加强烈,自我教育的行为更加自觉;对班委、班级来讲,班干部工作成效,既与班委每一个成员的素质有关,也与班委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关,又与全班同学的配合、支持密不可分。班委只有把负载着全班同学最基本利益的神圣责任,真诚、负责地承担起来,民主、公正地履行起来,才能获得班级多数成员的信任、理解、支持与配合。所以,做好班委、当好“家”的第一要任,就是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通过班级建设为获取“人心”做好铺垫。实际上,我校和谐班级“N,,项创建机制、以班徽班训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催化了“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的产生,而“十佳”班委作为和谐德育体系的重要元素,对促进和谐班级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也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2“十佳”班委建设的具体运作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十佳”班委建设与考评机制包含“十佳”班委评选条件、活动具体要求、评选办法和原则等具体内容,是集指导性、激励性、目标性为一体的班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教育手段。

(1)根据“十佳”班委的设置条件,从班干部基本职能到动态管理,从队伍管理制度到和谐班级建设,从班干部以身作则到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从班级建设活动到资料整理收集,从班级特色性管理到学生个性化成长,在内涵延伸上,应力求做到教育引导的“两个树立、三个学会、四个结合、五个懂得”,即,使班委成员树立大局和全程意识,树立反思与创新意识;学会在规范行为中实现效益管理,学会在主动学习中养成好习惯,学会在正视挫折中解决问题;注重基础建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班委活动与学生会、学校管理运作相结合,统一规范与个性包容相结合,学生主体与班主任指导相结合;懂得助手与榜样的关系,懂得自身发展与团队成长的关系,懂得激励与鞭策的关系,懂得挫折与成长的关系,懂得现实与长远的关系。

(2)在遵循设置条件的基础上,“十佳”班委建设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体现教育的指导性、建设的激励性、过程的动态性、发展的灵活性、体验的真实性、成功的共享性和实践的实效性。具体来讲,与和谐班级创建相同,学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一活动初始的指导与培训,班主任应承担起全程的引导与教育工作。即在每年10月完成对上一学年学生工作总结表彰的基础上启动本项活动,对高年级以鞭策激励促进再建,对新生班级以示范展示带动班级初建;每年10月至次年6月为实践阶段,期间对新生班级进行包括“十佳”班委、班徽班训创建等内容的班级建设与管理培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放展示等活动,并通过班级管理月总结、学期中段总结等动态性过程,给予达标指导;每年7月至9月为总结评比阶段,评比结果在全校公示;每年10月为表彰阶段。

在具体申报要求上,全校班级都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决定是否申报开展“十佳”班委创建活动,但申报的班级,必须以创建和谐班级为前提。申报班级必须做到:一是要进行班干部动员及召开主题班会,制订班级创建方案,经全班通过后将方案在教室公示。二是要根据班级实际,建立达标管理制度(可融合到班委管理制度中),全体班干部通过。并通过开展“十佳”班委创建工作调查分析(形象管理)等管理活动,及时做好改进、调整工作。三是应重视过程的实践意义,追求创建中自我成长的真正价值,杜绝走形式、弄虚作假。四是积极倡导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2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素质;体系构建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技工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要坚持“德技双馨,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围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技工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成人成才诚信”育人模式,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意识培养为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联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多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职场要求,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技工院校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职业素质培养是技工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技工院校,其任务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过去,我们往往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第一位,然而,从世界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国际教育领域的职业教育本位观经历了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变化,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目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技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技工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只有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才会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才会赢得社会对技工教育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技工教育走上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2.职业素质培养是现代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技工院校的改革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技能人才不仅强调技能符合国家相关的职业标准,取得国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具备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能够胜任岗位工作,更加强调的是高素质;长三角地区100家企业对外招聘员工的职位要求描述中,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以生涯规划、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职业意识,以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为重点的社会能力成为各个企业的普遍要求。“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这里的“德”实质上就是指职业素质。因此,职业素质已成为企业衡量用人标准的主要内容。

3.职业素质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技工院校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多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对自己定位不准、选择专业盲从、惰性心理强、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他们往往被边缘化,甚至屡屡受到打击和歧视,他们最缺少的是爱护和尊重,因而自卑感较强,既想展示自我又缺乏自信,既想参与又缺乏勇气。因此,技工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亟需从道德、心理、意志、价值观等诸多方面改造提升。

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定位、需求第一、服务诚信”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契机,致力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学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职业素质教育已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由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和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组成的,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核心能力建设为内容、以成人成才诚信为宗旨、以职业素质达标证书为标志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开发学生职业素质课程。学院成立了学生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研发课题组,研究国内外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总结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对用人单位、在校学生、实习和毕业学生以及学校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与预期的调研分析,探索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开发以企业用人标准和学生发展需要确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形成素质教育方案。建设职业素质教学活动中心,以教学系为单位建设教学场所,配备必须的硬件设施,制定教学活动方案,形成教学活动记录,明确管理职责,信息及时传输到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并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认证。

(2)编写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校本教材。创新教材编写理念,编写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培训》、《法律基础》、《礼仪训练》、《心理健康》、《6S品质训练》、《班组管理》、《团队协作》、《演讲与口才》、《理财指导》等)。以职业素质训练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的优良品质,具备交流表达、信息处理、团队合作、革新创新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并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精神。

(3)建设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创立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式平台,收集、制作典型企业文化(企业招聘员工现场实录、企业分工协作生产、科研场景等)教育光盘;编写优秀毕业生事迹、技能大赛选手成功之路专题连续集、企业专家访谈连续集并在学院校报和校园电视台进行系列报道,有针对性地形成系列专题片。

2.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构建

(1)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文化环境。建设以职业技能大赛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制作学校在世界、国家及省市技能大赛冠军选手、名人名师、优秀毕业生宣传画、宣传手册;建立获奖选手、名人名师、优秀毕业生校园灯箱文化走廊。

(2)搭建和完善学生自主活动的社团组织平台。大力发展学生社团,规范社团管理,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校、系两级各种学生社团,社团文化活动覆盖或影响50%以上的学生;每个系、每个专业群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开展相关活动。

(3)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建立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师资队伍。依托学院中心教研组、各系文化课教研组建立专兼结合的职业素质课程教师队伍。通过内引外培等措施,打造一支集教学、组织、管理、评价于一体的能够胜任职业素质课程教学工作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辅导员队伍。以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度管理、系部各相关职能科室现场管理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为主线,以学生管理干部和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干部和团干部为重要补充,建立稳定的、能承担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活动的辅导员队伍。深化校企合作,聘请深度合作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参与教学过程、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创业培训、6S品质训练、班组管理、模拟员工训练等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建立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4)“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建设。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测试中心,并根据需求,开发有效解决学生生涯规划、人才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自主职业发展的意识、市场择业能力,使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调控素质。组建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组建由学校和就业职能部门专家具体参与、学生自发加入的社团组织,全面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建设创业实践和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学生创业实践和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成为汇集创业政策、资源信息的枢纽,评估学生创业潜力并给予全面创业指导的智囊,开展各类学生创业活动的载体。还要在创业培训、创业场地、创业资金、创业项目、中介服务、咨询辅导、学习交流、创业导师、创业典型等众多内容上提供服务。

3.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1)制定职业素质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素质达标证书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制定学生职业素质学分制度和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等;修改完善学生手册。

(2)编制职业素质评价方案。探索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式;研究以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职业素质课程、参加社团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工学结合或定岗实习等职业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结构;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评价方法,开发评价工具。确定职业素质评价流程,有序进行职业素质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并纠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研发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应用软件。利用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研发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电子系统,力争校内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信息准确及时。采集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评价信息,采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信息,力争使评价达到全方位、全覆盖。探索学校、企业、社会三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评价数据信息化的途径、方式、方法,为建立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数据库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质的标准越来越高,技工院校应始终坚持高端引领、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立足成人在先,积极探索“现代技工”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健全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 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 邓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

技术教育,2010,(2).

[3] 贾茹.探析高职院校素质教育[J].商情,2010,(4).

[4] 张连绪.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06,(1).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训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此,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重大。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人才水平。笔者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多年,现把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质

做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这样才能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包括心理、思想、道德、科技文化、专业、社交适应、学习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实训教学是按照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某一个工种(岗位)的操作技能进行实际训练,这就,必须要把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习惯等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实训教学之中。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做为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实训教学过程。要使学生了解该职业(工种)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工作范围等情况,介绍该职业(工种)中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产生学技术、学榜样的兴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制观念。结合学院校园文化手册、就业指导等方面知识内容,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是立业之本。

三、掌握职业技能

所谓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力。由于劳动的本质是工具的使用,人在劳动时的肢体动作能力主要是对工具的操作,因此,技能也可称之为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是指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职业技能的特点开展教学。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截然不同,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灌输,而技能一定要在具体工作实践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进行训练和培养,所以,实训教学要针对该职业(工种)的关键技能,周密合理地设置实训操作项目,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为指导,改革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通过动手练习掌握职业技能;把肢体动作能力的两个要素即智能与体能的培养体现在实训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操作的要领,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领悟操作技巧,注重智能的培养训练。实际上,智能是构成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可能离开技能而单独存在,技能的提高和智能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只有通过智能的提高才能实现技能的提高。

四、提高职业能力

掌握了基本的肢体技能,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就业、服务社会的职业能力,但是,职业能力不单纯体现在肢体技能的高低,它还表现在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信息能力等等方面。在许多岗位上,人的职业技能更多的是靠知识的运用、信息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形式的技能被人们称之为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出现,反映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职业技能的变化。实训教学要有意识地对以上能力进行培养训练。可采用班组长轮值形式,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组织能力的锻炼,提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操作技能训练中,由学生自己设计要加工的工件,激发创新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五、养成职业习惯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4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部分,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小而言之,它关乎学生的个体发展,大而言之,关乎国家富裕,民族振兴的大业。

首先,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这必然加剧国际竞争,目前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之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宽厚的基础和最坚实的支撑。(注②)据统计“十五期间”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2200多万名毕业生。(注③)因此这些即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劳动的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其次,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加大了就业压力。从目前劳动和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过去那种“一技定终身”的职业模式和“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学习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等职业因素。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谈得上学生个体发展,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具备这些素质,才是对学生一生负责。

再次,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志,它所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输入到社会、企业,就会受到欢迎,就会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资本而创造出经济效益,就会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占有市场,才能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呢?

从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智育领域的问题,而应把它放到“人格质量”的大的德育范畴中去探讨去发掘。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仅就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等心理成分的综合,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而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难免偏颇,在升入职校之前,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平时多搞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教学影像资料,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如我带的工程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穿着、发型都要严格要求,而有的学生喜欢操个性,不愿穿校服,班主任要给他们从职业的角度做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在语言和行为举止方面,由于近年来,职校生源下降,学生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与职业相悖的行为习惯,而且根深蒂固,要想革旧布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细致、全面、周到有序;如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带脏字不会说话,坐立行走很随便,为了使学生符合职业要求,我打算在班上建立语言文明积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总结,并反馈给家长。这样使在这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处于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之下,一直坚持下去,以养成符合专业要求的良好习惯,谈吐文明,举止礼貌;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方面,我们抓住每天的值日,要求达到检查标准,一开始,都做不到,作为班主任就要教他们做,逐步养成习惯。总之,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把职业渗透到每一件事物中去,并且贯穿始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发挥集体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

形成团队精神,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即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等因素都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在与人交往中养成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集体性强的活动,如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实践活动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校内实习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认真严格的要求,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加强教育的开放性。

职校学生由于其具有双重身份和角色,即学生和劳动者的特点,因此他们的思想行为更接近于现实社会,更讲究实际,更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能只限于老师的说教,而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成功的在受教育领域就业与发展的毕业生或从事行业的模范人物到学生中间现身说法,这样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新晨

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职业素质的影响,把对学生的性格再塑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心理等因素,许多职校的学生之所以在职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不能掌握学校规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由于他们态度消极,受自我控制能力及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缺乏持续性,勤奋影响学生参与职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可使一般素质的学生达到较高能力水平,而懒惰则相反,因此需要班主任老师的细心观察,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使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

引言:

高职院校是知识和技能的储存地,能够让学生获取到许多有益知识,增长应用技能,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正确培养,对他们日后向社会实践生活迈进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但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管理育人模式上,相对于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学生无法从校园文化中感受到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促使未来进入社会实践的适应时间变得更长。因此,开展校园文化课堂研究,让校园文化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间得到有机结合,必然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大帮助,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重要方法。

一、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影响

1、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仅有3.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意义,2.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而入学前11.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意义,8.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会影响到自身的日常学习生活.由此可见,学生在校期间所受到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

2、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甚至是一些本科院校中,绝大多数的新生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开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将一个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校园文化构建出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下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3、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影响

对一百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入学时期,有70%的同学认为自身实力平平,5%的同学认为自身实力较差;而在实习前调查中,40.8%的学生认为自身实力平平,2.05%的同学认为自身实力较差,由此可见,学生在步入学校后,随着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渐让学生的职业能力上的自我评价及竞争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培养[1]。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1、立足校园文化

此处的校园文化所指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和学习文化等诸多学校教育教学性质的文化。思想道德文化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校园内以学生道德品质建设为基础的横幅标语、课外活动以及学生读物等展示,它是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撇弃德育课堂教育以为最为主要的方法。而学习文化则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勤奋、创新、求实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数量度和节能学习情况而开展的各类学习兴趣小组、成果展示以及竞赛活动等。

2、贯通社会文化

高职院校在当今社会中作为一种实体存在,只有以社会为基础才能够得以生存,社会文化作为另一种存在体,较为抽象化,具备一定的弥散性,会向社会中的各个角落进行扩散,当然也同样包括高职院校。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家庭,在学业结束后又会向社会迈进,高职院校爱将知识、技能以及就业能力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同样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2]。因此,校园文化和向学生们积极灌输和展现在学生眼前的社会文化有着非常密切联系,只有在对学校自身对社会适应和服务能力进行提升,才能让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得到加强,从而才能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渗透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在高职院校中走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需要到相关企业中进行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工作。因此,在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前进行熟悉和了解,并对他们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进行不断培养。而想要实现这点,就需要高职院校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而让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衔接得以实现。在高职院校中,大都是运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3]。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作风和原则以及职业素养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才能够让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提前做到了解。例如: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提供实习产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提前到企业中进行实现,促使学生在熟悉岗位的同时,企业也能够挖掘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不但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高职院校能否实现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素质型人才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眼小校园文化不但要展现出职业特色,还要能够突显出校企合作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从而才能借助于校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优化和发展,进而我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永刚.基于校企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素质养成模式——以酒店管理专业“0+3”试点班养成教育实践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70-73.

[2]许玲,李峰,王小许.创新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21-123.

职业素质养成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素养 汽修专业 培养方法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86-02

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目标是合格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业院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人才竞争市场占有先机和一席之地。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升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笔者结合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对如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什么是汽修行业职业素养

1.1 职业素养的一般含义

一般来说,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为以下方面。

1.1.1 职业信念

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组成。

1.1.2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

1.1.3 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1.2 汽修行业职业素养的特点

汽修行业职业素养与一般行业有着共同的基础,如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等,还要有汽修行业特有的职业素养。

(1)热爱汽修行业,对汽车业前景充满信心,愿意终身从事汽修相关行业。

(2)具有基本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在技能方面,求知欲强,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维修技能,而且关注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3)言行举止具有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在工作场所衣着整洁,操作规范,对待客户热情周到。

2 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基础

根据长期的观察与了解,职业院校刚入学的学生基本素质有以下特点。

优点:能吃苦耐劳、待人真诚,心理承受能力强,不怕挫折。思维活跃多变,对新事物敏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动手能力强。

缺点:做事耐心不足,坚定性不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不感兴趣。文明意识较差。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语言表达不规范,待人接物方面,对人无正确和礼貌的称呼,不知道如何关心人、帮助人,与人难有合适的沟通;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

形成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基础的原因为:职业院校学生有六成以上来自农村,有约30%来自于贫困地区。农村来的学生有城市学生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但由于从小所处的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状况,加上农村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使得他们基本没有成型的文明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基本素质与汽修行业职业素养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汽修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和接近汽修行业职业素养的要求。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掌握相应的方法,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合力,才能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当然了,汽修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3 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基本条件

3.1 环境条件

主要从实训环境上创设职业氛围。一是实训教室的企业(工厂)化实景布置;二是实训设备现代化;三是实训场地张贴职业理念的各种标语和现场管理看板,四是教师职业化着装。

3.2 师资条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师者,不仅要授业,更要注重传道。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教师自身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相结合,大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自身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是职业道德要高尚,在实训教学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弱而对学生进行言语打击或不耐烦,真正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形象。

二是专业技能要高超。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和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是职业行为要规范。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在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职业和人文素养,努力提升人格魅力,当好学生的表率。

4 培养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具备基本条件之后,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同素质基础和不同职业素养要求的学生培养方法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针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主要在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上下功夫。

4.1 职业信念的建立

良好的汽车维修职业道德是现代汽修业能够正常生存的立业之本。目前,从有关媒体资料披露的信息和在汽车维修企业耳闻目睹的不完全情况看,各种不合理的“黑”修车行为仍然不少。为此,要高度重视学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形成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当中,更要结合实际,在组织实训教学的时候,学习一定的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在训练中提升对职业素养含义的理解以及巩固,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4.2 职业知识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立足点。

一要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训操作时先自练后示范,让学生体验到了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灵活运用,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训的全过程,时刻把握实训场地情况,合理安排,让绝大部分学生行动起来,如利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在实践中培养合作、奉献、创新的意识,从而在职业能力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要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学生除应具备职业活动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知识外,更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如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自理能力等等。要把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协调起来,使之成为一种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开展励志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职业院校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接受了过多的压力,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造就健全人格。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4.3 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在具体的实训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实际的工厂企业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已经有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因此,实训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较多考虑到了工厂企业的要求,在环境的布置和渲染上要更加贴近实际。环境布置和渲染可以是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现代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工序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如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按照企业“5S”管理的要求做好工具、场地的清理、整洁等,使之成为学生的正常操作,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与企业工人的“零对接”。同时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鼓励教师走进工矿企业,将最前沿的技术和要求带回学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5 建立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功能,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切实有效的保障。因此,应建立一个有利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顺利进行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丰富评价内容。要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在学生日常评价中,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内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都要纳入评价系统,考试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这样便可引导日常教学向学生素质的方向发展。除考试这种定量评价外,还可采取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此外,充分利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并以此来磨练学生,让他们做到知心合一,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对自己的最后检验。

参考文献

[1] 尹凤霞.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