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环境治理亮点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1

关键词 河长制;水生态环境;管理成效;问题;建议;天津市;南部四区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23-02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流经天津市的一级行洪河道19条1 100 km,骨干排水河道109条1 890 km。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污水直排、雨污混流、污水处理不达标排放,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安全。同时,受生活习惯、历史因素等影响,河道沿岸居民随意倾倒垃圾、堆放杂物,造成河道堤岸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河道水生态环境健康和安全。

1 河长制实施情况

为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天津市积极探索并借鉴国内部分省市先进管理模式,2013年正式推行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河长制”。2015年,河长制管理实施全覆盖,大清河处负责南部四区(包括津南、西青、静海和滨海新区)一级河道6条260 km,区管河道40条645 km,总长905 km的考核任务。

1.1 建立组织机构

各区分别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河长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建立了由“河长”负总责的责任制。

1.2 建立管养队伍,落实管护资金

西青、静海、津南等区均成立了街镇或环卫部门负责的河道日常养护队伍,负责河道的基本日常维护工作,保障河道环境卫生。管护资金方面,市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补助各区堤岸水面保洁与水质保护工作,补助比例与考核成绩相挂钩。

1.3 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

按照市级考核办法和细则,各区制定了本区考核方案、实施细则和巡查制度等,明确了各部门管理职责、任务分工、管理措施等,落实到区、乡镇、村等和具体责任人。西青、静海等区建立了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的考核体系,根据市、区级考核情况及打分成绩决定“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对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问责,连续2次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考核结果优秀的“河长”年终进行奖励[1-4]。

2 初步成效

2.1 河道水质状况得到改善

2015年,南部四区纳管河道环境卫生达到优秀的河道长度由362.9 km增加到621.7 km,同比上升71.3%;感官水质黑臭的河道长度由265.6 km减少到85.3 km,同比下降67.9%。

2.2 重点河段部位环境有效改善

西青区结合清水河道行动建设,加大了全区污水管网建设,解决了李七庄街、精武镇和王稳庄镇的污水排放问题。2015年实施水环境治理,清理垃圾434.2 m3,打捞漂浮物260.2 m3,河道水质环境整体有较明显的提升。

静海区针对环境较差的子牙镇、王口镇、大黄庄等沿河村镇,积极协调乡镇实施专项治理工程。筹措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共清理垃圾3.45万m3,水面漂浮物2 000 m3,柴草垛500余个,使多年积存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沿河老百姓拍手称快。

2.3 长效管理得到落实

各区均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如西青区9个街镇成立了水利站或街道环卫部门负责的10~15人的河道养护队伍,静海区组织各乡镇组建了156人的保洁队伍,负责河道日常保洁和管护。

2.4 合力共管的效益已初步显现

各区以水务部门为主体,以环保、市政部门为支撑,开展区域内截污治污工程和污水厂网建设,河道水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在加强河道的整治与管理上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3 存在的问题

目前,河长制推行时间不到3年,仍处于摸索时期,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水生态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相关成员未全部参与工作,职能作用也未充分发挥。二是河道保洁工作不到位,保洁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三是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管理资金不足,经费缺口较大。四是部分河道仍然有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截污工作不到位。部分河道水质问题仍然突出,涉及到跨省市界、区界河道因上下游协调不畅,污水下泄污染问题突出。五是沿河道路、企业、居民集中区等成为河道环境维护的重点,针对河道治理的顽固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同时部分街镇缺乏垃圾处理规划,垃圾的收集、运输与处置脱节严重[5-7]。

4 建议

河长制是河道管理新阶段的重要措施,对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意义显著,并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河长制能够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河道水生态环境管护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改善。针对目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以推动“河长制”河道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地方官员担任总负责人能够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整合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各部门的力量,避免各部门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掣肘,直接提高水环境管理与保护的效率。二是应将治理与管理相结合。以管理促进治理,以治理深化管理,形成河道管理的良性循环。三是建议因地制宜采取管理策略。应结合河道的具体特点,制定可行性高且特色鲜明的河道管理方案,同时充分考虑地区发展与人文环境需求,彰显河道特色亮点。四是建议加强专业化培训,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理念。培养一支专业化河道养护队伍,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5 参考文献

[1] 张嘉涛.江苏“河长制”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水利,2012(12):24-26.

[2] 谢帆,于斌,鲁刚.天津市河道水生态环境“河长制”管理新模式浅析[J].海河水利,2014(4):38-39.

[3] 王书明,蔡萌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河长制”评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8-13.

[4] 任敏.“河长制”:一个中国政府流域治理跨部门协同的样本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3):25-31.

[5] 李耀祖,安艳玲,陈梦瑜.“河长制”实施地区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现状调查及评价:以贵州普定县为例[J].贵州化工,2012(6):36-39.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2

关键词: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世纪之交,我国城乡正在开展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城市核心区功能更新与改造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重点,我们要通过对旧城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建设来重塑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实现区域土地增值。

江门市政府根据建设现代化滨江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围绕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要求突出抓好蓬江河综合整治和沿岸特色文化、特色景观建设,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

1 蓬江河概况

蓬江河,又叫江门河,东起北街西江水闸桥,西至新会区银洲湖,沟通西江和潭江两大水系,全长约23km,习惯上人们把穿越市中心区长约6km的河段叫蓬江河。

“江门”地名的由来是因蓬江河北岸有蓬莱山,南岸有烟墩山,夹河对峙如门,因而得名。因得江门河的水运之利,元末明初,江门墟在蓬江河北岸崛起、繁荣。1902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在北街设立海关。

蓬江河是江门的发祥地,她承载着江门的历史文化,她所哺育的陈白沙与江门学派不仅是江门文化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岭南文化的真正崛起,并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江门学派、岭南文化、侨乡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梁启超曾从这里走上“维新变法”之路,无数华侨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他们有的又返回蓬江河畔建设家乡。

蓬江河是江门传统水文化的体现,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化,但一些街区和河岸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历史格局,如堤中路的骑楼、钓台故址、启明里的传统民居、北街火车站、江门海关楼、仁济医院、北街天主教学等。一些地名也沿用至今,如墟顶、水街、沙仔尾、钓台、头、北等。

2 规划构思

2.1现状分析

为了实现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蓬江河沿岸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的治理目标,结合江门市建设现代化滨江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规划人员多次对蓬江河现状和区位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1.1蓬江河两岸用地功能混杂。由于历史上,江门市是靠蓬江河水运发展起来的,故在两岸分布着很多旧码头、仓库、工厂,而随着小运量河运功能的衰退,两岸的码头、仓储等功能也日渐衰退。沿河发展起来的二、三类工业区与周围的商业、居住区功能混杂,污染环境,水质恶化,河道有退化成城市排污沟的危险,使老城区人居环境质量整体下降。沿河一些工业码头、仓库、货栈、工厂占据了河岸,造成“有水之处难见水,能见水处水难见”。

2.1.2旧城区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陈旧而不足,生活环境质量低下,旧区结构功能杂乱,交通、绿化不成系统。

2.1.3现有的清末、民国建筑外形破旧、质量低下、密度过高。缺乏与其历史地位相称的商业和旅游活动,缺乏活力,无法形成城区的集聚能力。

2.2设计思路

项目组在对现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如用地结构分析、建筑质量分析、景观构成分析等),确定了“生态环保、景观结合,综合提升”的规划原则。项目组的设计思路是:

2.2.1按照以“水”凸现灵性,以“山”展现秀美,以“绿”提升品位,以“侨”挖掘文化底蕴的思路,一方面做好“显山露水”的自然环境文章,一方面做好“侨乡特色”的旧区改造、新区开发的城市建设文章。

2.2.2注重整体规划,复兴蓬江河两岸的岭南文化特色。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历史性空间环境;构筑生态型的居住旅游商业景观。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者效益的协调统一。

2.2.3城市最具竞争力的是文化魅力。通过发掘、创造、体现蓬江河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增强江门人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规划理念

3.1注重地方特色,规划应强调沿河景观与当地文化传统的融合,最大限度地体现蓬江河原有的水域特色和风貌特色。

3.2注重山、城、水、人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合理控制建筑高度、水域景观形体、空间和尺度。

3.3注重滨水地区的共享性和公众参与性,体现水的景观功能、生活休闲功能和生态功能。

4 规划措施

人居环境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行为、技术、文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共生的、协调的概念。创建一个可适宜居住的人居环境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个公民作长期的共同协助和努力。蓬江河沿岸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是对蓬江河的综合整治,是对蓬江河的保护与利用,它包括用地功能整治、景观改造、水环境治理等几个方面。

4.1用地功能整合

规划在功能内容上以增强沿岸地区的活力和完善公共服务为目标,以适应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调查发现蓬江河沿岸地区现状除了一处滨江小广场外,很少有公共活动空间,大部分岸线未被市民共享。因此,本次规划主要通过搬迁旧工厂、拆除临建等措施,增加滨水地区的公共娱乐、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等功能,在分析周边地区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江门市总体规划的定位,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规划以蓬江河为主线,在用地功能上形成以白水带风景区为绿核的带状结构,将蓬江河沿岸土地分为居住、商业功能、历史风貌、公共绿地四大类,共十三个片区。

具体的实施措施有:

a.搬迁旧工厂,建成功能完善的一类居住小区。如北街的机械厂一带,炮台的链条厂一带,饮料厂、食品厂、肥皂厂、电镀厂一带,金溪、北沿河工业区、下沙的味精厂、酱油厂一带等等。

b.拆除临时搭建的窝棚居住区,重建为一类居住小区。如下沙一带。

c.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风貌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如启明里的传统民居、堤中路、堤西路的骑楼历史街区,改造成为历史风貌旅游、商业区。

d.清拆临建,增辟绿地。

e.开发未利用地,如将良化围一带的荒地辟为半岛公园。

f.改造河岸码头和仓储用地,将其建成滨河休憩旅游带,如盐仓码头、日杂仓库码头、煤场一带。

g.整治旧城居住区,增加绿地,拆违建,增加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如停车)用地。如炮台、堤东路、江南片。

4.2景观改造规划。

在岭南文化兼容并蓄、自由、实用这个统一的主题下,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又协调和谐的景观系统。使传统文脉与现代气息相交融。

运用河道原有的埠头营造市民共享的亲水空间。结合旅游业的开发,在适当的河段添置古典式的游轮或酒吧式船上食廊、广东音乐茶座、

船上歌唱表演,并配以灯光装饰和焰火活动形式夜间倩丽多彩的流动景观。节日的龙舟竞渡更增文化气氛。堤中路至堤西路为中西合璧的传统骑楼景观,海傍街设计为现代气息的休闲带,江北路设计为岭南风格的园林休闲带。在靠近白水带山林公园岸段,采用“显山露水”的手法将山林公园的自然景色引入城市中心,以达到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效果。

根据沿岸地区以市民办公、居住为主的特点,亮化设计以柔和、高雅为主色调,注重层次强调变化。其中长堤风貌街是江门市的商业文化中心,也是江门市对外的一个窗口,其规划设计亮化照度最高充分体现华灯绽放热情欢畅的侨乡特色。

4.3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治理包括水体保护、水质保护、水系维持、滨水区开发、水景观设计、水空间营造、水活动组织、水文化展示等。在蓬江河沿岸人居环境改造工程中,我们的重点是在河岸的设计和水污染治理上。

蓬江河洪水季节流量大,枯水季节流量较少,因水位的变化而的挡土墙造成不良的视觉效果。规划中充分结合地形,对河岸进行分段处理:有路堤结合布置的,也有利用高差路堤分级设置,增加垂直绿化,建设亲水平台,使河道景观更加丰富多彩为确保蓬江河不再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规划在蓬江河两岸河床各布置一条截污干管,将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截流至排污干管,排往丰乐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彻底改变河水污染现状。

4.4改造设施、整治环境

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整治道路交通、重新铺设路面、在一河两岸全面绿化并设置座椅等城市家具、安装路灯、建设排污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增建公厕、垃圾站、设置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在釜山公园对面白水带山脚建设体育公园,营造安全、卫生、憩静、方便的人居环境。加强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建设。

5 近期改造建设项目

5.1堤中路骑楼历史风貌保护与开发工程

堤中路历史风貌区是江门的商业发源地,岭南建筑文化――骑楼的集中展示区。计划是整体规划,复兴岭南文化特色。力求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历史性空间环境,构筑生态型的居住旅游商业景观,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者效益的协调统一。规划中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风貌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5.2启明里传统民居风貌保护与开发工程

保持“启明里历史街区”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民居所保留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的河街空间尺度与景观界面特征,保持街区的居住功能,延续并改善、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质。

维护旅游景点的风貌特色,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平,完善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将“启明里历史街区”开发成为一个展示传统居住文化及古玩交易的高品质旅游区。

5.3釜山体育公园与白水带山林公园显山露水工程

规划以适当规模、宜人尺度,创造休闲的、适宜步行的人情空间,依据人的尺度,力求做到山、域、水和人的协调统一。以白水带风景区为依托、尊重现实,着力体现自然美、生态美、使体育公园和自水带山林公园融入整个大自然中,既充分利用水体,尽可能保护基地的生态环境,让市民尽情的享受阳光、空气、水和绿色,又体现“运动就在你身边”的人文理念,力图创造一个悠然自得、宜人的生态休闲区。

5.4海傍街改造工程。

海傍街南临西江,拥有丰富的亲水资源。规划根据不同地段的场地特征,提出“营造多样化景观”的理念,把规划区域划分为三段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段。

第一段为北侧自甘化路口至码头改造区,长度约330m,用地范围较为狭窄,在人行道和江边步道之间布置绿化带。人流活动特点为放松悠闲的江边漫步,稍作停留的江边远眺,安静闲适的倾谈小憩。

第二段为中间的码头改造区,长度约145m,较为开阔,有两座遗留码头可以加以利用,地形较为丰富。人流活动特点是生动有趣的亲水体验,丰富立体的观景角度,互为景观的动静群体。

第三段是南侧接近江滨公园的部分,长约225m,江面最为开阔,接近公园,人流更为集中。设计中强调舒展开阔的空间感受,精细现代的景观欣赏和欢快振奋的氛围营造。

6 结语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3

继组织市(区)城市建设观摩活动后,市委、市政府又组织各市(区)委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专题考察调研城市建设,直接感受周边地区城市建设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认真学习借鉴两地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的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市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把××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目标,强力推进城市发展方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启动润扬大桥、绕城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重大项目外,××又加强了对古运河、瘦西湖和古邗沟的水环境治理力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加强了市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城市干道两侧的违章、临时建筑一律拆徐>,!

镇江是一座具有30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山水城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今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建成一座清新秀丽、充满灵气的江南名城,展现城市山林和大江风貌。今年3月份以来,镇江启动了城建四大重点工程。这四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全长2.8公里、总投资超亿元的引资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总面积1.6本文来源:文秘站 5万平方米的“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工程,全长1.9公里、总投资1.1亿元的长江路二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中山路和解放路美化亮化工程。到9月底,四大工程已全部完工,极大地改善了镇江的投资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城市形象。

在××,××党政代表团参观了荷花池公园、东圈门、汪氏小苑、××市区东出入口环境整治工程和瘦西湖水系整治工程。在镇江,代表团参观了引资大道及其绿化工程、“城市客厅”大市口广场、有“镇江外滩”之称的长江路春江潮广场。考察途中,××市委书记孙志军、代市长季建业,镇江市委书记张卫国、代市长史和平等分别向我市代表团介绍了两市城市建设情况。

一天参观下来,代表团成员坐不住了,就地在镇江市召开学习讨论会。大家话感受,找差距,谈认识。思考得最多、谈论得最多的是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城建更快更好地发展。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4

关键词:郊区 环境污染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郊区特别是东部大城市郊区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城市郊区化不仅缓解了城市压力,而且促进了郊区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经济发展和环境常出现矛盾,在郊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已影响到百姓的生存环境、身心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郊区环境保护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城市出开始现郊区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和办公郊区化也在慢慢显现。伴随着郊区化进程,城市要素迅速向外扩散,工业、住宅、商业用地急剧膨胀。虽然这一过程极大地带动了郊区工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郊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但这种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已严重破坏了郊区原本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亟待我们的保护。保护郊区环境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二、郊区环境污染现状

(一)工业污染严重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商业的发展,城区土地成了稀缺资源,政府为了城市规划和商业价值慢慢将大型企业搬到郊区。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工业企业在城市中的经营成本逐渐加大,出于对利益的考虑,企业自身也开始往郊区迁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城市居民都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像杭州市政府在八十年代出于对风景旅游区环境的保护的动机,开始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将那些用地大、运量大、工业“三废”较严重的新建、迁建项目安排到周边郊区。由于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渥,杭州郊区乡镇企业发达,分布着大量的印染、纺织、电镀、五金、化工等污染企业,同时在农村还有小作坊。这些工业企业都造成了郊区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等污染。

(二)居民生活污染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城市化进程周边农村都拆迁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一般从事的都是脏、苦、累、差、险等活,收入少,稳定性差,只能租住在生活成本较低的郊区。在外来人口聚居的地方密密麻麻分布着各种商铺,有早餐铺、小饭店、菜市场、超市、娱乐场所、洗衣店、澡堂、诊所等等,这些商铺周围总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同时由于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生活习惯不同,可能在自己家乡农村也没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到了大城市郊区也没有提高和改善,对于租住地更没有家园意识,所以总是生活污水乱排,垃圾乱扔,造成了城市郊区环境恶化。本地居民虽然对自己家园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强,但很多地方由于发展限制,没有截污纳管措施,生活污水直接外排,虽设有化粪池但也几十年没清运过,化粪池污水直接渗入地下,造成水、土壤等污染。

(三)养殖业污染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肉类制品需求,杭州郊区发展起了养殖业。像萧山地区有大规模的养猪养鸡养鸭场,余杭区是全省内陆渔业重点产区,黑鱼、甲鱼养殖业繁荣。禽畜粪尿产生量大,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气体污染了大气环境,随意排放的粪尿污染了水环境,甲鱼和黑鱼养殖也都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四)农业面源污染

杭州市郊区农业发达,虽然很多地方土地征用,但人们还是开垦了出了大片菜地,葡萄园、草莓园也比比皆是,这些种植业造成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污染水和土壤。废弃农药包装物也成了不小的污染源。2012年杭州市农药使用量为2699.04吨,杀虫剂使用量1318.73吨,除草剂使用量475.32吨,杀螨剂使用量100.88吨,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分别为70.81、1.14吨。农膜的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白色污染”。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非但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每到秋冬季节,农民焚烧秸秆是杭州周边PM值高雾霾重的重要原因。

(五)建筑施工带来的影响

城市的对外扩张、乡镇的城市化都带来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规划很多形成“摊大饼”式的发展,各种建筑工地星罗棋布,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各种道路快速修建,纵横交错,没有完成的工地四周泥土、尘土飞扬,造成大气污染。各种重型渣土车、工程车、混凝土车轰隆隆地穿梭在各种工地,是一个个移动的噪声污染源,工地施工过程中也产生噪声。

(六)交通造成的噪声、大气污染

除了工地因素产生的噪声外,交通干线向郊区的延伸、扩展和路口立交桥的建成以及机动车的猛增,都使人感受到了严重的噪声污染。穿城而过的铁路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也都给附近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噪声会对人的心理和机体同时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郊区的发展,使有些住在城区的人到郊区上班,有些生活在郊区人到城区上班,造成了双向流动,增加了人流车流量,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环境空气污染。

(七)生态破坏

在现实中,污染问题容易受到关注,而生态问题往往易被忽视,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直观的、直接的,而生态问题则具有滞后性,不易被察觉。当农田变为工厂、商品房、商业区、马路,原来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些地方摒弃了世世代代的耕种方式,开始在土地上大量种植苗木,在苗木被贩卖的过程中也将带走了泥土,使得原本肥沃的土地越来越贫瘠,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了,生态环境恶化。公路部门新开路、维修公路时,沿路两侧乱踩乱挖,不及时处理,裸地、土坑随处可见,在雨水的冲刷下,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三、郊区环境保护对策

大城市郊区化已经开始,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进行。郊区环境问题是一种扩张式的、粗放式的污染,不仅制约经济发展,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郊区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实现郊区科学规划

郊区化过程政府要合理进行拆迁征地,珍惜郊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做好工业、居住、商业等功能区规划和道路建设,避免盲目征地重复建设引起的环境破坏。当地政府指导失地农民科学再就业,从高污染的养殖业、种植业抽离出来,从事污染少的工作。

(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

在中国环境法律制度呈现城市与农村的二元性,郊区的法律性质是农村。这就造成了郊区享受了城市的信息、交通、金融等各种便捷条件,又能够享受郊区经济活动的的低成本,这使得大量的企业选择在郊区。而目前农村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现行的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单行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环保发展的需要。郊区环境污染严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立法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加强郊区环境保护立法,使郊区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是解决郊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导致郊区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城市郊区环境卫生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整治等工程。完善郊区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推动郊区进入健康合理、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市区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在郊区汇集,成为混杂的居住空间而社会管理却很薄弱,居住生活环境脏乱差。完善社会管理机制,由“统治”型转向为“治理”型。发展环境保护自治团体和志愿者,发挥群众自治能力,克服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力不从心,改变脏乱差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四)合理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要始终贯穿“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在郊区的开发过程中,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把握不同地段最适开发程度和环境容量,规划好道路建设,保护绿地、农田、菜地。同时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郊区开发的过程保留原来的河流、草地、滩涂自然面貌和植树造林平衡生态,为郊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社会监管,发挥环保部门作用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是有限的,但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要发动群众的力量,请群众监督身边的环境违法违规事件,同时环保部门保持举报热线畅通,及时处理各种环境举报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对环境违法事件不手软,多走访企业,帮助解决企业解决在环境治理方面遇到的困难。工业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和处理率,环保部门严格进行三同时验收,降低工业企业对郊区生态环境的污染。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倡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通过公益广告宣传、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宣讲等方式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要一味贪图眼前利益而毁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现在工业企业的污染主要是执行“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业企业的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率低,存在偷排漏排现象。我要增强每个人的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理念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提升到道德高度,增强环境保护使命感。工业企业要把污染治理作为自己应做的工作,而不是迫于外在的压力。普通百姓也要有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如少开一天车、少用塑料袋等方面做起,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结束语

郊区经济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发展给郊区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重视郊区环境,通过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方式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郊区经济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良,张文新.北京城市郊区化对郊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4(1):30-32.

[2]杨文,魏海涛.城市郊区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4(3):12-15.

[3]石子伟.农村环境治理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32):204-205.

[4]饶世权.试论郊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制度的完善[J]. 中国发展,2007,7(3):19-22.

[5]何重达.浅析美国和中国的城市郊区化机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9):32-36.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5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是发挥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

水是金华赶超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我市水资源现状看,雨洪资源流失、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单一、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明显,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进一步拓展水资源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发挥水资源战略优势的现实选择。

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雨洪资源流失明显。我市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就有40多条,而且春夏季节雨量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513mm,多年平均年入境水量94亿m3,出境水量170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1?郾73亿m3,但全市821座水库、82747座山塘,总库容只有22?郾3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792座,总库容18?郾7亿m3,正常库容14?郾3亿m3;大小山塘82747座,库容3?郾6亿m3左右;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量只有29?郾8亿m3,由于源短流急,蓄水能力不足,大量水资源入境而过,雨洪资源流失非常明显。

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以致季节性区域性缺水。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mm,最大降水量2000多mm,最少降水量955mm。2—10月降水量较大,特别是梅汛期常常引起洪涝灾害,而秋冬季节降水量偏少,存在季节性缺水。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350mm左右;武义、磐安人均水量比较充沛,义乌、永康、金东等地缺水比较严重,义乌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665m3,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强,区域性缺水比较明显。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水环境治理要求迫切。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治理,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但由于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水环境保护形势和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不容乐观,水源地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从2011年度本区域监测的1083?郾5km、70个控制断面、57个重点水功能区的监测结果看,符合目标水质的水功能区23个,代表河长413km,分别占总数的40?郾4%、38?郾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I~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39个,代表河长668?郾8km,分别占参评数的68?郾4%、61?郾8%。区域内各主要河流流域水质达标率在全省还处在较低水平,金华江干流水质仅为Ⅳ类,义乌、东阳境内的东阳江干流水质大部分已经低于Ⅴ类,大部分河水已不能作为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

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统筹综合利用紧迫。近年来,我市人均年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及农田亩均用水量等主要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我市生活生产用水仍属于粗放模式,水资源浪费量较大。主要表现在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农业灌溉系数低,仅有50%;工业耗水量大,重复利用率低;群众节约用水观念比较淡薄,优水劣用、劣水弃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水资源功能单一化,往往只考虑水的资源功能,却忽略了景观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没有统筹考虑防洪抗旱、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修复水生态、提升城市品位等功能,水资源整体科学利用、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2?郾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更低于发达国家75%的利用水平。2011年,我市降雨量位列全省第三位(衢州、丽水等多山,舟山、台州等多海地区不放入比较,下同),但水资源利用率仅23%,低于全省29%水平。综合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未来用水需求,量增质高,水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10年、2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将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经专家预测和水量平衡计算,《浙中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浙中城市群许多地方的城镇生活需水、乡村生活需水、重要工业需水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优质水缺水情况将非常严重。按90%保证率计算,到2020年除东阳、浦江外,都会出现优质供水紧缺局面。我们必须把水作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持续推进赶超发展的核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借鉴发达地区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综合分析我市水利状况,调研认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已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资源有潜力。我市地处南方丰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mm,列全省第4位,远高于全国628mm的平均水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1?郾73亿m3,居全省第3;人均水资源量为1955?郾57m3,居全省第2。按面积计算,我市每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4万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1万m3和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万m3,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资源潜力。

地理有条件。我市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83?郾3%,平原和盆地16?郾7%,以金衢(兰)盆地为主体,盆地间被丘陵低山阻隔,盆地又被中低山包围,形成东南北部高、中部低,北部低山丘陵和缓起伏,东南部中低山挺拔,中部大小盆地相间错落的地貌特征。辖区内江河密布,河道水库水域面积约600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郾5%左右。主要河流有衢江、兰江、东阳江、武义江、金华江、永康江、熟溪、梅溪、白沙溪、浦阳江、大陈江、安文溪、南江,分属钱塘江、瓯江、椒江3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0859km。三大流域内分布有丰富的区域小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40多条,在主要河流上还有众多的梯级工程亟待开发利用。这样的地理条件,为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提供了良好条件,并将赋予“江南水乡”独特的新风貌、新功能、新内涵。

工作有基础。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千方百计加大水利投入,全面开展了启动钱塘江三四级干堤加固、城市防洪、“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每年水利建设投资规模都在20亿元左右。金东区、永康市、东阳市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数量全省第一,占全省近1/6)。武义县、磐安县等7个县(市、区)列入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婺城区列入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金东、永康、兰溪等列入中央财政农村河塘清淤整治项目县。义乌市通过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专家评估,永康全国率先试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兰溪、永康获得2011年度全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经过两轮811环境专项行动,区域内河流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有较大的下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一步加大,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

文化有优势。自古以来,金华水景观较为丰富、水文化较为发达。骆宾王的《咏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绣湖白鹅嬉水图”,李清照的一曲《武陵春》使金华的“双溪”名闻天下,兰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是历代重要的黄金水道。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三江六岸”景观改造工程、武义“温泉养生节”等建设工程及活动载体的深入推进,我市的水环境不断优化、水景观不断改善、水文化不断丰富,为打造现代江南特色的“浙中水乡”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的基本构想

水资源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提出要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发挥浙中水资源战略竞争优势,必须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状况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从农业水利向城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统筹、规划、管理、利用水资源,为金华赶超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进一步提高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的水平。

基本构想。以“两联两蓄三统一”为抓手,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强化水管理、保障水安全、美化水环境、丰富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努力打造“城水相依、湖库相嵌、江河相连、山水相融、保用相促、人水和谐”的“浙中水乡”。(“两联”就是江溪河网连通、山塘水库连片,“两蓄”就是时空错位蓄水、外引水源蓄水,“三统一”就是水资源统一配置、水景观统一建设、水效益统一开发。)

基本目标。按照“稳政策、增投资、夯基础、促改革、强管理、惠民生”的要求,建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健全基础牢固、组织健全、体系通畅、制度健全和操作规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水蓄起来、水连起来、水活起来、水净起来、水美起来、水亲起来的人水和谐社会,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根据上述构想和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推进规划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各方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因水制宜,兴利除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速度、规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水系实际状况相适应,不断满足防洪排涝、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需求,努力提升水利设施灾害应对和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能力、水务部门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能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水患、水忧、水难、水盼问题。三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按照“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作用明显的区域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城市水库”、“新区水乡”和“清水绕城、活水入园”的建设经验,并及时总结推广,把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度和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各水域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特色,科学借鉴试点经验,稳步推进“浙中水乡”建设。四是统一部署,各方联动。要按照统一谋划部署、分头组织实施、各方联动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县(市、区)要积极参与,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保障;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建设项目开展研究认证、规划设计和组织协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浙中水乡”建设格局。

建设“城市水库”、打造“浙中水乡”的对策举措

在工作部署上,要抓紧建立机构、编制规划、开展试点,加大“浙中水乡”建设推进力度。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由水利、国土、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农业、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市“浙中水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抓好责任落实,为“浙中水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设计、项目策划、任务分解、工作督查等的组织协调。二要编制总体规划。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组织国际招标,吸引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浙中水乡”总体规划,同步开展金义都市新区、湖海塘区块“浙中水乡”试点详细规划,争取6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总规,因地制宜编制水乡建设规划。三要抓好工作试点。积极开展金义都市新区和湖海塘区域水乡建设试点。金义都市新区可以通过对满塘水库的库周开挖、库底清淤、扩建增容等措施,增加满塘水库库容和蓄水量,同时将周边水库、水系串联成网,形成内外相连、全域贯通的活水体系,打造“清水入城、活水绕城”的滨湖、滨水城市。湖海塘区域可以以安地水库为水源,打通拓宽梅溪至湖海塘进水河道,改造湖海塘至武义江、金华江出水河道,清淤扩大湖海塘库容,打造以湖海塘为中心的城市滨水景观。

在政策配套上,要积极探索创新、细化完善、加大扶持,强化“浙中水乡”建设政策保障。一要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浙中水乡”建设。整合水资源开发建设公司、水库管理处、污水处理厂、水电安装队伍等水务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组建金华市水务集团,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务投资体系,以满足水务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二要探索水资源统筹配置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明确跨区域水权交易程序,规范水权交易行为,实现水资源配置最优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各环节水价的比价关系,逐步使水价达到包括资源成本、供水成本、环境成本(含生态补偿成本)的全成本水平,有效发挥水价对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杠杆作用。三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不断完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制定出台政策制度,明确下游补偿上游、缺水地区补偿丰水地区的义务,按照供水地区对受水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

水环境治理亮点范文6

关键词:城镇;给排水;截污工程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胜利园区片区截污管网工程

建设地址: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胜利社区

建设单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市政建设指挥部

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包括埋设截污管网约7459米,配套检查井砌筑,道路开挖及修复等。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约509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资金约4850万元,采用BT方式列支;测量、勘察、设计、监理、监测等相关费用约243万元,采用财政资金列支。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与依据

1、里水镇概况

里水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东北部,总区域面积148.28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2.12万,常住人口24.5万,辖20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里水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地处佛山东北部,东与广州接壤,南距佛山市中心10多公里,坐拥两大中心城市的资源辐射,对广泛接受广州、佛山产业转移,具有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里水镇定位

里水镇在广佛一体化背景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它将依托广佛一体化带来的区域优势和立体交通网络,广泛接受广州、佛山的产业转移,打造广佛中心地区以“休闲、活力、智慧、志愿”四种生活的“广佛生态新城”。里水镇的建设具有窗口示范效应,将成为南海新的经济发动机与城市建设亮点,体现南海的新经济,新面貌、新生活。

3、项目建设的目的

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本片区二级管网,保证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改变目前污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原有的排涝涌及良田灌溉涌兼作为污水排放渠的现状,促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正常运营。协调好排水出口与生活饮用水源等自然水体的关系,处理好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源,保护水资源。

三、项目外部配套建设条件论证

里水镇胜利园区片区截污管网工程,位于里水镇胜利社区,根据地形和河涌的自然分布,本规划区域设置污水主干管收集污水,污水经泵站提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本项目实施所涉及的施工用地、用电、用水等配套条件基本落实到位,并得到当地居委会、村民的积极配合,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里水镇城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日,胜利园区截污管网及配套泵站工程A段等基本建成,为该片区截污管网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四、项目选址

里水镇胜利园区片区截污管网工程位于里水镇胜利社区,北侧以珠江的白坭水道为界,东侧以珠江的水口水道为界,南侧以里广路为界,西南侧以佛山一环为界,污水收集范围390ha。

五、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胜利园区片区污水收集范围390ha,计划建设管道总长7459米,其中:

1.里横路丰岗大桥―胜利餐厅污水管道工程1912米;

2.里横路丰岗大桥―胜利工业区2-6号公涌截污工程2717米;

3.园区主要干道污水管道工程2830米。

六、原材料的来源和供应可能

原材料的选购在兼顾质量和价格的前提下,择优选购。各类原材料要有出厂(场)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同时需得到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方可进场使用。

1、开槽施工管材

采用开槽施工时:管径小于DN1500的管建议采用塑料管,其中DN300~500的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DN600~1500的管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

2、顶管施工管材

部分污水管道因穿越铁路、河涌、城市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或管道埋深比较大,需要采用顶管施工,此时对管材的强度、刚度、耐震动、耐冲击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比较高,目前市面上能满足顶管施工工艺要求的管材有钢筋混凝土管及玻璃钢夹砂管。

由于钢筋混凝土管在管道的强度、耐震动、耐冲击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塑料管和玻璃钢夹砂管,且价格方面也最便宜,另外,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及工程实例,顶管管材钢筋混凝土管的使用情况要好于玻璃钢夹砂管,由于此工程收集的是污水,为了提高管道的过水能力故顶管段的管材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内衬PVC胶顶管。

3、牵引施工管材

牵引施工管材料建议采用HDPE增强中空缠绕牵引管。

七、资源消耗情况、节能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方案从工艺方案选择、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以降耗节能,在设备选型时,杜绝选用国家公布淘汰的产口和高能耗的设备,优先选用国内外已开发的高效节能设备,并注意设备的合理搭配使用,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状态。环境保护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能考虑:

1、管道过道路时对交通的影响

污水管线多处需穿越道路,施工过程中需封闭道路,对道路交通有一定影响,为确保交通畅通,采用顶管或牵引施工,如选择大开挖施工需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管线过主要道路时,封闭道路前需修建临时道路,在道路两段需设置减速行驶标志牌及行驶导向牌,以引导车辆通过。

(2)施工过程中需设专人指挥交通,疏导车流。

(3)管线施工应缩短周期,快速通过道路段,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道路。

2、建筑垃圾和废污水、油渣对环境影响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施工中失效的灰砂、混凝土、建材加工废料等,也包括施工人员临时搭建的工棚、库房等临时建筑物。成分主要为无机物,若处置不当,可能引起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破坏环境景观,污染环境。处理措施为:对建筑、生活垃圾应设置垃圾堆放设施,定期外运焚烧或填埋。

施工期废污水主要由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其中生产废水主要来自砂石料筛分、砼搅拌冲洗、基坑废水、砼养护等。生活污水来自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生产废水拟采用沉淀池处理,停留时间半天以上。处理设施与生产同步进行,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后进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施工期间将产生废油漆和油渣。具体处理措施为:对施工机械、维修车间及简易油库等要设置集油池,集中处理油污,油渣外运。严禁随意弃油、冲洗及焚烧油渣。

3、居民区施工噪音对环境影响

污水管线施工有多处在村庄、城镇居民区通过,为了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易产生高强度噪音的环节尽量避开在夜间施工,并对施工人员采取戴防护耳塞、经常轮换作业等措施。

4、施工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为减少粉尘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区应每天洒水降尘,岩石爆破开挖采取湿法加工,施工废渣妥善处理。土石方外运需采取封闭运输,尽量减少扬尘。

八、城市给排水截污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工程的建设规模

在城市给排水截污工程建设中,工程规模与污水截排流量的明确为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截排流量的计算,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为根据截流倍数来明确截排流量;二为将某一阶段洪水的频率标准洪峰流量来看作截排流量,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把每一年所测的最大一次洪峰流量进行排频计算,从而获得最大洪峰流量的频率曲线,接着在这一频率中选择某一频率洪水标准,并把该洪峰流量看作于截排流量。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实际的建设情况来对截排流量计算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适用与经济的目的。

2、截流倍数与污水量预测参数

所谓截流倍数就是指合流制管网截流得到的雨水径流流量和旱季时污水流量之间的比值。对截流倍数简单形成的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开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环境、经济、气候以及水文等。在城市给排水截污工程的建造中,其污水量的猜测通常是依据面积比流量法来进行猜测。在猜测过程中,应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其开展的远期水质方针,根据以往的建造经历与一样类型工程建造经历来清晰污水比流量,可借助于以下公式来进行预测:

式中:Q是管段的设计流量;F是管段的服务面积;K,是总变化系数;q。是比流量。

基于近期的污水量,按照城市供水量的增长率情况来进行城市后期污水量的推算,接着按照近期城市旱季污水量来进行其近期雨季合流污水量的计算,最后在此基拙上再引入裁流倍数与合流制比例.进一步进行复核计算。

3、截流倍速

合流制管网堵截雨水的实践径流流量和干旱期间污水流量之间的比值成为截流倍数。当地环境、经济、文明、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截流倍数的实践取值。

4、污水截排所需设施

在城市给排水截污工程中,要想达到截排目的,就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截流设施。在污水截排中所需的截流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调蓄池。借助于调蓄池的应用,来减轻在雨天时排水系统出流污染的负荷,该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暴雨期间,集中进行初期出流雨水的收集,在降雨结束以后,再把所储存的这些雨水传送到污水处理厂或者下游的管渠中。第二,截流井。在进行污水截排系统的设计时,截流井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在设计中,不仅要确保截流的这些污水进入至截污系统,实现水环境的整治,同时还要确保在大雨时,不会让超过截流量的这些雨水进入至截污系统中,从而避免下游截污管道中实际流量比设计流量大,防止产生污水冒出问题。第三,截流堰和提升泵站。通过这二者的互相配合,不仅可达到截流排污的目的,同时还可使污水在旱期或汛期等相应的拦截。

5、水污染处理的迫切性与排水设施不健全的矛盾

跟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大多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的疑问,这一疑问致使全国的城市水环境遭受严峻破坏,不只水质型缺水的区域不断扩大,并且水资源供需大幅度的失衡。水污染处理的迫切性与排水设备的不健全也是水污染疑问不能减轻的一个严重的要素,这一疑问已对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健康及城市现代化进程构成了损害。

6、水质相对下降与高标准水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

跟着大家生活节奏的加速,生活方式,对水的需要越来越大。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水净化工艺设备陈腐,导致相对降低,如今的自来水,水质安全日益变成大家重视的焦点。

7、规划不合理

寻求现实和科学有用的计划办法的概念的现实,对城市的实际情况,不深化研究深化的证明,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经济计划缺少计划,建设方针形成的盲目性,对城市的合理开展供给技术支持。

结束语

分流截污排水体系的灵活度明显优于合流式截污排水体系,且能够满足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早期设置截污体系时,尽可能采取分流式。但如果在周围存在过大水体,可持续发展受局限的小城市,或者是在废水可完全处理、雨水较少的地区,可合理设置合流式截污排水体系,也就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截污排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丽.浅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07):62-63.

[2]王小琴.浅议城市给排水中截污工程的建设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