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素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职业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职业素质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1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 中职护生 职业素质教育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防治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护理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任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内科护理专业教师,除了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外,更应义不容辞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护士职业素质教育。

一 护士职业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包含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质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医院的一部分,不论在什么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实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领导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好的态度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奉献的、乐于助人的等,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二 中职护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护生对护理职业意识的淡薄和护理职业素质培养难这一问题十分普遍。众所周知,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知识学和专业操作学习任务。由于医患关系差和社会舆论“护士即高级保姆”等原因,再加上独生子女因素,少部分学生对护士有厌恶情绪,学习不感兴趣,沃尔特等人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对学业不感兴趣是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最主要原因。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来学校“被学习”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来到学校该做什么,对学习的目的、将来人生道路如何走,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些问题造成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的状况,不仅使学校教学及日常管理面临着许多难题,也影响到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三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加强护士职业素质的培养

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中职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是医院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相匹配,以满足医院需求作为培养护生职业素质的教学起点。

1.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慎独”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在讲到肺炎球菌肺炎病人要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时,借助临床护士“偷工减料” (通过在化药液时故意将抗生素减量,剩余的药拿去倒卖)案例引导学生强化“慎独”精神。在讲到传染病章节时,通过某医院“甲流病人被电热水器触电身亡后一宿才发现”案例,教导学生在单独上班时要按护理常规要求及时巡视病房,遵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通过“胸腔穿刺抽液”操作,培养学生学会与病人和医生的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2.加强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基础理论知识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好于动脑能力,理论学习与表达、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那种“黑板上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这些差异决定了中职卫校要培养出医院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坚持“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四级教学法”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中职卫生学校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值得借鉴。对中职生的教学要做到“宽基础、活知识、强实践、高素质”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上课“一言堂”和“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动手操作。少讲多练.边讲边练。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技能该学,该怎么学,切实达到“能做”、“会做”的能力要求。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临床上护理的重点是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学性的情景病例,如在冠心病、糖尿病等典型病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的扮演。设置一些关于护士经常遇到的如病人对护理工作不理解、病人的不遵医护行为或病人病情突然变化需要护士处理、病人出院前的健康宣教等问题。然后请同学来谈谈感受,如扮演病人的学生就能体会到病人的痛苦;扮演病人家属的学生会体会到医学护理知识缺乏;扮演护士的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医学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现拥有知识不足的遗憾。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情景案例表演的效果,从中找出学生表演的优点给予鼓励和发扬,对不足的地方给予引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相互沟通,唤起对患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中学”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来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是中职卫生学校内科护理教学进行能力培养时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加强护生业心理健康教育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境,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和较强的自控能力。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护生具备优秀职业素质的内在要素。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的情况。学生一旦踏入医院,必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难以适应医院的文化,难以适应护理岗位,难以适应恶劣的医患关系等,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这样给他们从学生到护士这一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结合“肺性脑病病打护士”一例,教导学生在遇到这种病人时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其次是要理解病人的行为是由于疾病造成的,能予以包容。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保持正确的自我认识、进取心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与社会协调一致,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又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护理人才。

总之,中职护生择校期间是其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学校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德育教育和学前职业观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的老师,更应该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至始至终都要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内容中。希望通过不同途径来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高水平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生命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邱红娟.深化整体护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3]李冬梅,张静,杜艳玲,林苏.中外健康文摘,2009(7)

[4]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8

[5]陶榕.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关系――兼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6]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6)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2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改革

职业素质是评价一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重要标准,而《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今后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看《护理学基础》是否能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1]。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护理技巧,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也要逐步向这方面转变。为此,本文将研究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以期教学改革能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35名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学制四年,年龄在20至22岁,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目标,实施改革教学。

1.2方法

2014级护理专业245名学生继续实行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而2015级学生从教学设置、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实行护理教学改革,实际操作方法如下。

1.2.1教学框架设定

成立《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小组,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分别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护理学基础理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衔接,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护理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绪论、护士与患者、健康与疾病、护理记录等;技能方面包括:饮食营养、输液、输血、脉搏血压测量等;教学与临床结合则包括:急诊处理、病情监护、护理程序等。

1.2.2采取多元化教学

结合三部分教学板块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系统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1.3评价方法

基础理论知识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再者是平常表现,如课堂参与程度与作业完成情况等,一百分满分,考试成绩占60%,平时表现占40%。护理技能评价则根据护理基本操作规则与评分标准为主,从操作前准备情况到具体操作过程,再到终末质量进行操作评价,一百分满分。最后是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创设就诊情境,学生演示护理过程,内容从就诊到接受治疗再到出院,其中有接待病人、护患沟通、急救处理与记录、护理日志等,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打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成绩对比分析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方面均高于2014级学生。具体如表1。

3.讨论

由上表可知,采用教学改革施教后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各项成绩优于2014级学生,可见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有以下优点。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传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于学生而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枯燥乏味[2]。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护理基础知识的讲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长此下去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加之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容易把所学知识生搬硬套到实际护理操作中。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采取教学改革后,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学习护理基础的兴趣。特别是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教学导向,将课本知识与临床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性。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基础理论和职业热情为主,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护理技能的教学以操作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则注重临床应用,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演练进一步提高学习成效。3.2提高学生临床实操能力。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缩短了理论学习时长,增加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护理操作,对于护理手法与操作顺序及时发现错误和不足,给予正确指导,学生也能从老师处学到更多实操经验[3]。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应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旭慧;林梅;姚金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8-2139.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年10月第7卷第10期:447-449.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3

【关键词】护理教学 教学质量 职业素养

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学科,护理学课程是护理职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知识构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实习和工作。要培养出能够尽快胜任临床工作、满足临床需求的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护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因此,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人才的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于“护理如何教”的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充实课堂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体系,融入护理学前沿的新内容,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大实践应用内容的比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事例。把一些重点、难点部分,难用文字表达的知识或近代科技应用,用插图表现出来,增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感性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把现代护理知识以通俗的方式融入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护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护理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丢掉了护理这门学科多姿多彩的生机和趣味。所以,需打破老师一人讲的局面,采取“生本”教育,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在内容,扎实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探寻学生的所思所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加强多媒体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极为重要,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以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在护理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使得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去探讨。要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讲课模式改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另外教学中可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护理人物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引入伟大护理人物的感人事迹,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向上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因材施教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入学时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护理课程要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试题各有自己的侧重与特色。根据不同护理门类的设计与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制订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计划,配备使用相应的教材,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特色调整教学重点,对学生要求掌握的护理学知识也可有所不同。

6.开放性实践教学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走进医院,根据所学的理论去观摩、实践。定期让学生进入医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现实践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方式能适应现代护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贯彻;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7.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护理学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职业素养,主要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这些都在护理教育中得到生动具体的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护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4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素质;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6-0322-01

护士专业素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普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护生专业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要加强护生专业素质培养,使护生都能具备护士必须得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中职学校护生专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校护生素质现状:①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兴趣缺乏②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沟通能力薄弱④人文素质缺陷⑤文件书写能力差⑥缺乏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

1.2护理教师素质对护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占课程的二分之一。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教师是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启蒙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不规范的语言行为对护生正确实施护理技能和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认识有重要的影响。护生上实验课不穿护士服,留长指甲,佩戴首饰等行为体现了护理教师对学生的不严格要求。这充分说明了部分护理教师对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认识不够。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加强护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实验课中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邀请临床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内容,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平凡和伟大,激发她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献身护理事业。其次,护理教师通过组织护生观看医疗战线上护理先进模范事迹的录像,使护生认识到崇高德职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验课教学中,护理教师把那些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病人心理和身体上伤害的医疗事故穿插在讲课中,让护生体会到职业道德是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2.2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缺陷是当今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综合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1]。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护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怎样利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期望能得到心理上的理解和帮助。因此护理教师定期让护生临床见习,与病人交流,激发他们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使她们今后实习中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增进对病人的人为关怀。

2.3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1注重培养护生沟通技巧

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沟通能力的培养却是中职护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护生沟通的基本技巧。护理教师主要从操作前如何对病人解释,操作中如何用语言让病人配合以及操作完毕时如何对病人的交待等方面进行讲解和训练。护理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沟通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学习,以提高护生的道德修养、医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人身修养。[3]在护理实践操作中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学生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的感觉。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护生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3.2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能也必须经过模型、实体不断操作才能得以强化,护生结合临床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见习与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接触,激发学生的同情、热情和责任心,可使学生能站在为患者着想的角度上主动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患者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鼓励护生多提问多思考,提供临床护理案例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提高护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求护理教师定期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

2.4.1在护理基础实验教学练习中重视护理礼仪的培养。

护理教师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有关护士礼仪的教学录像。在技术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培养其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

2.4.2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1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4.3中职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是对护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临床学习与实践,才能使教学不落后于临床护理。所以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护理教学任重而道远,护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其秀.加强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与素质培养.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7):624

-625.

2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杂志,2004,1(19):.

护理职业素质范文6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质;管理原则;管理对策

护士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加上科学化职业管理,是促进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士人才整体水平的“最佳组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水平的职业管理,可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促成职业心理素质及职业效益的良性循环。护理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护士身心健康为重要目标

护士作为人类“健康使者”,随人类健康需求迅速增长所承受的压力渐增,其身心状况不容乐观。除特殊职业性质、特定环境氛围可给护士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压力,我国相对于众多人口的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部分“健康使者”的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罹患心身疾病。相关调查显示,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其工作量大小、工作紧张程度、个体的职业角色适应性等密切相关。如急诊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相对较多;而其身心状况又对其工作对象具直接、重要影响。因此,以人(尤其是患病的人)为工作对象的更高层次的职业管理,只有高度关注本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把促进其身心健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贯穿管理过程始终,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总体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即为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开发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如运用管理的激励原则,较好把握“内激励因素”,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护士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在积极性、保持身心健康,更使职业管理事半功倍。

二、情理兼容方式为基本手段

深究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既有职业环境因素,也有个体人格因素。职业环境因素,主要指护士所面对的日常超负荷工作量、持续性紧张情境刺激、经常面对身心失衡和求医心切患者的某些冲动性言行等。个体人格因素,则指某些护士自身人格结构中所具有与职业角色的不协调成分,且其又是护士本人并未觉察的潜在影响因素。如情绪易激惹个体面对一系列职业紧张刺激时,常常欲冲动又因职业需要而自我抑制,久而久之可致身心状况不良。毕竟护士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尽管其常需为胜任职业角色而忍辱负重,但护士面对各种压力时,也有常人一样的情感体验甚至更剧烈的内心冲突、心理失衡。因此,对护士身心健康问题及其职业心理素质偏差,职业管理尤应注重“以人为本”、情理兼容。

三、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管理对策

与管理原则相比,管理对策更强调管理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建立心理档案、实施先进模式、注重“人-岗匹配”、强化岗前培训等。

(一)建立健全护士的心理档案

护士的心理档案,指运用心理测量等科学方法所获得、能较全面反映护士个体职业心理素质的各种客观资料和测评数据。 护士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可体现个体与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相关的各种心理测评结果,如个体的一般状况、成就动机水平、气质类型、性格倾向、人格特质、应激能力、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身心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资料数据。 护士心理档案对职业管理的主要作用如下:

1.有助于全面、动态地掌握实情

护士的心理档案,应能从总体上全面、动态地反映某机构所属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概貌,如护士的心身疾病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发病的高峰年龄、区域及特征等资料,可协助管理者清晰掌握易发生心理失衡、职业心理偏差护士的身心状态,随时给予其必需的健康指导和帮助。

2.有益于实施因人而异的对策

护士的心理档案,还可为各层次管理者科学合理地管好、用好护士提供第一手资料。如根据护士的人格特质而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管理方式,指导护士在职业行为模式中扬长避短,因人而异地分配护士的工作岗位。

(二)实施人才管理的先进模式

建立、健全护士的心理档案,旨在不断增强护士人才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具体可体现为护士人才管理模式的3个转变。

1.传统、经验型模式向“科学为主,经验为辅”的结合型模式转变

传统人才管理模式对人才的岗位选配,大多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如手术室护士长因看中某实习护生灵活、利索,就在其毕业分配时首选其到手术室工作的做法,即属于经验型选才模式。选用人才主要凭经验的做法,与伴随科学技术进步迅速提升的职业管理水平显然很不相称,人才管理模式必须随时展而更新,不断尝试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但强调科学的同时绝非排斥宝贵经验。如有言道:“经验诚可贵,科学价更高,优选好人才,二者结合牢”。

2.“先入为主”的印象型模式向客观、公平的鉴别型模式转变

护士的岗位选配,不仅关系选才准确与否、用人得当与否等,其效应更体现在对护士队伍整体建设的影响。“先入为主”的印象型模式,指部分专家或管理者根据其对人才的熟悉、了解或赏识程度,凭直觉选拔骨干人才;客观、公平的鉴别型模式,则指使每个护士机会均等地参与骨干人才的选拔竞争。尽管实践证明某管理者经验丰富、选才准确率高,但不利于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应逐步摒弃。以“鉴别型模式”选才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形成人才的公平竞争机制,激励护士人才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