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1
关键词:旅游人才;职业化;职业素质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91-02
一、职业素质模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素质及职业素质
素质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天生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心理学把素质解释限于通过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炼,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职业性,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个体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学习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及职业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3)内在性:职业素质是主体对其内涵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它的作用的发挥是一种自觉。(4)整体性: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等。(5)发展性: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从业者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
2.职业素质模型结构
职业素质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职业化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通常的员工素质结构或者能力素质模型相比,它的视觉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另外,职业素质模型描述的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通用素质,并且它与企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职业素质模型的两个特点是职业相关性和企业文化相关性。职业素质模型主要有三个模块构成: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
(1)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职业素质模型的基础。思想素养从员工价值观念出发,描述员工与特定岗位和特定行业相关联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态度等。思想素养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高度一致,如诚信敬业、学习创新、认真负责、忠诚求实等。
(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重点描述作为职业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为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通用素养是所有职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时间管理技能、有效沟通技能等;专业素养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知识等。
(3)行为素养。行为素养描述的是员工在办公场所和面对顾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风格、精神风貌、言行举止、职业习惯等。行为素养的核心是职业习惯,塑造职业习惯,并在职业习惯指引下展现职业行为,是行为素养与通常所说的商务礼仪的本质区别。
二、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各个职业种类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大量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文作为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研究系列工作的开端,仅基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归纳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通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
1.旅游人才的思想素养。
根据旅游业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要求旅游人才以为他人提供服务为根本,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而要求他们热爱旅游业,并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
(1)客户中心意识是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的基本职业意识,旅游人才要求能够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之不同,“消费者”以商品为导向,“顾客”以满意为导向,职业化的旅游人才能够引导并且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安排顾客旅游的任务。
(2)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业人才的根本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性,从而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例如,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解中用语要文明,不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讲低级庸俗的故事,不带领游客到“黄、赌、毒”场所等。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不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3)诚信敬业是旅游人才思想素养的根本。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服务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确定性大、面临的诱惑大等特征,从而对其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要求高,尤其是要诚信敬业,这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2.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对人文地理、艺术宗教、民俗文化、建筑摄影等知识有所涉猎,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在能力要求上重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随着我国逐渐成为旅游大国,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2)人际交往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游客,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各样心理需要的人,他们的处事态度、个性特征往往差异很大,为了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同他们广泛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同旅游接待单位的人员打交道,处理好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担当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每一次参观游览活动,都离不开导游人员的组织以及和饭店、景点还有旅行车司机等方面的协调。为使整个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旅游接待计划的内容顺利得到实施,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旅游人才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等,既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下次购买的决定。
三、旅游人才职业化素质模型的应用
1.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建设
首先,职业化素质模型的两个输入变量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要求旅游企业职业化模型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目的,至少不能背弃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贯穿整个模型,是模型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制度,所以,以旅游企业的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将是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
其次,员工的职业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由思想到外在行为的锻造过程,思想是基础,行为是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要求和最终目的。在职业化内化阶段,要求企业加强与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强制推行,结合企业文化的推动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
2.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旅游人才职业化的直接手段。旅游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在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体系的开发。旅游人才职业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模块:思想素养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行为素养课程。思想素养课程旨在引导员工建立旅游价值观和旅游职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旨在向员工强化具体岗位员工顺利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岗位的不同应该包括以下子课程: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业务、酒店管理、客户服务等。行为素养课程包括社交礼仪、习惯塑造等课程。
(2)培训效果的评估。旅游人才职业化模型为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评估问卷等都可以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当然,该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标准,通过差异化比较培训效果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 温卫宁,林增学,黄国良.酒店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素质观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103-105.
[3] 杨秀丽,颜萍.刍议旅游人力资本与旅游业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3-74.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岗位;二维四步五解;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杜怡萍(1969-),女,江西樟树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号:201401003),主持人:杜怡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9-0008-07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必备的本领,以及在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思维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又称为“综合职业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和表达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础和关键。因而,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鉴国内外各种职业能力分析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即“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
一、国外职业能力分析法的比较与借鉴
众所周知,美国确定了高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国家职业标准,英国有著名的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德国形成了以工商会IHK证书为代表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澳大利亚有基于能力标准、国家资格和鉴定指南的培训包,等等,这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职业标准是以能力分析为基础的,由此,这些国家也产生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如北美的DACUM分析法(Develop A Curriculum)[1]、德国的BAG分析法(BeruflicheArbeitsaufgaben)[1]、英国的功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2]、澳大利亚的技术领域分析法[1]。DACUM分析法最初是一种课程开发方法,后来被运用于企业、政府和军事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供应建筑中心,等等。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运用功能分析法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德国的BAG分析法重在获取企业实践专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比较国内外各种职业能力分析法,有三点启示。
其一,谁是职业能力分析的主体[3]?不同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对分析主体有不同的称谓,如:行业企业专家、企业实践专家、优秀的工作人员、雇主、技术人员等。可见,尽管称谓不同,但其共同点是职业能力必须源自于行业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客观反映,而不是职业教育教师自我的主观臆断。
其二,如何描述职业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和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然是一种内化了的个体品质,但能够在相关的职业活动中得到外化,是在现实的职业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各种职业能力分析法都是通过职业活动这一能力外化的载体来描述职业能力,并运用职业能力图表反映。各种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图表结构略有所不同,如:DACUM分析法的职业能力图表包括岗位名称、能力领域、单项能力和能力评定等级四项内容构成;功能分析法的职业能力图表由主要目标、主要功能、可能的标准组成;BAG分析法的职业能力图表由发展阶段、代表性工作任务及其对象、工具、方法、组织、要求组成;技术领域分析的职业能力图表由技术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行为标准。
其三,如何获得职业能力?一般有头脑风暴法、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和参观企业等方法途径获取职业能力,其中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是重要的途径。通过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职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框架,再通过文献法、咨询法等途径不断丰富职业能力,这样获得的职业能力更为准确、完整。
二、“三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内涵
(一)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的目的
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实现职业教育的“五对接”。职业能力既是行业企业用人的要求和标准,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以产教深度融合为重要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其专业设置要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要与职业证书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教育对接,实现与体现这“五对接”的关键因素就是职业能力。发达国家的国家职业标准很健全,对职业能力描述非常具体,职业院校就可以依据职业标准建立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等等。我国在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分类的合理性、职业标准的覆盖率、权威性、实时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源头性的资源缺失,使得职业能力分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系统、清晰、准确地描述职业能力,才能真正建构起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开展职业能力分析的具体目标如下:
1.确定专业应培养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依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有层次地、清晰地表达职业能力,而且这些能力是可评可测的。既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也使得目标成为了专业评估评价的重要依据。
2.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毋庸置疑,课程结构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变量。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要与工作的结构有机地对应起来,由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孕育而生。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必须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因为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形成职业能力,使能力构成的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结构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找寻典型工作项目、任务,获得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可以明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为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内容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是通过头脑风暴、文献查询、个案分析等多种途径,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通过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细化为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细化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细化为职业能力四个步骤,再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分解分析职业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内容结构
1.“二维”是指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表述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包括能力构成中的技能和知识要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能力,如一名会计人员“能够做账”,就是指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是能力构成中的态度要素,其与纯粹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关系的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而且能够促进人们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如“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一名会计人员的素养要求,而且这一素养也促进会计人员不断发展,以及很好地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在职业能力分析过程中,先分析专业能力,最后分析各岗位共同的职业素养。
2.“四步”是指职业能力分析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一般一个专业对应4-6个职业岗位;第二步,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领域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一般每个岗位有5个左右工作项目;第三步,将每个工作项目按其工作步骤或内容事项细化成若干工作任务,一般每个工作项目分为5个左右工作任务;第四步,确定完成某一任务需具备的具体能力要求。专业能力的分析需要以上四个步骤,由于职业素养是各岗位通用的能力,职业素养的分析只需两个步骤:一是,借鉴各国对职业素养的不同表述,如德国所指的关键能力,英国所指的核心技能或软技能,本方法从沟通交流、数字应用、革新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责任(安全)意识、外语应用、其他十个方面细化职业素养;二是,对每个职业素养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要求进一步细化为职业能力点。
3.“五解”是指从五个方面解析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上述第四步骤以及职业素养第二步分析中,根据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要达到的素质要求,从需具备的技能、需使用的工具、能运用的方法、注意的工作要求、具备的理论知识五个方面分解分析成职业能力。由于能力的内隐性特征,在分析时,必须尽可能外显化表述。一般采取动宾结构的简短用语来表达职业能力,如“能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用高压水枪清洗全车外部大块泥沙”、“知道一般打蜡器材功用及操作守则”、“能及时准确传达客户要求到相关部门”,等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组织
“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首先要运用头脑风暴法召开职业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型;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法,丰富职业能力;最后形成正式的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一)职业能力分析会的准备
1.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可以通过企业的个案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或座谈,以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种途径,能够比较完整地获得专业职业岗位群信息。由于多种原因,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多种多样的,如图2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和图3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去向所示。要确定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需要依据三个原则:关联性、就业比重、适量性[4],即与专业有关的岗位,就业比重比较高的岗位,一般一个专业对应4-6个岗位。据此,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岗位群为会计、出纳员、财经文员、收银员、业务员、仓管员,其岗位覆盖率达74%。高职汽车运用专业的目标岗位为:机电工、钣金工、美容喷漆工、服务顾问、保险理赔员、备件管理员,其岗位覆盖率达94%。
图2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5]
图3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去向[5]
2.邀请行业企业专家[6]。参与职业能力分析会的专家必须是来自行业企业相应岗位的优秀员工代表。应注意:(1)邀请具有该岗位具有丰富的、直接工作经验(至少有3年工作经历)的实践专家;(2)专家应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是主管这一级的人员;(3)每一岗位至少有2位来自不同类型企业的实践专家,这样分析结果才更具有代表性;(4)一场职业能力分析会最好邀请10-14位专家参加,这样更有利于营造较热烈的会议氛围。例如中职会计专业的6个岗位邀请14位专家召开一次职业能力分析会,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6个岗位分两次,每次3个岗位邀请10位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
3.职业能力分析工具。首先,按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使用的分析工具如表1,该表体现了“二维四步五解”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体现了岗位、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四个步骤,还体现了职业能力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解析方面。通过EXCEL软件将该表用于分析会的现场记录。其次,当将专业对应的所有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完毕时,将所有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合为一张表,表格结构与表1相同,表的名称为“XXX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4.布置会场。职业能力分析会一般采取U字型的会场布置形式,如图4所示,会场必须配备电脑、投影、打印机等设备,便于现场及时记录和修改。值得一提的是,职业能力分析会尽管行业企业专家是主角,但职业能力分析会也是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必须列席会议,教师们才能充分了解、理解行业企业专家所述,才能够为后续开展整理工作,乃至课程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列席人员不参与会议讨论,并能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二)职业能力分析会的召开
职业能力分析会采取头脑风暴法,即,主持人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采用没有拘束的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意见和见解。分析会的基本步骤就是“二维四步五解”的内容,包括以下步骤:(1)列出各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即分割岗位工作的领域或划分岗位工作职责;(2)将每项工作项目细化为5个左右的工作任务,即完成每个工作项目的步骤或事项内容;(3)从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分解分析完成每一步骤或事项应具备的职业能力;(4)从沟通交流、数字应用等10个方面分析岗位的通用能力,即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5)对每项工作项目和每项职业能力的完成(达到)程度进行评定。
“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有效运用,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要有一个精干的主持人。主持人必须具备四个特质:一是专业,主持人不仅要非常熟悉职业能力分析法,而且要有深厚的课程开发功底;二是热情,能够创造轻松而紧张的研讨氛围,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积极发言;三是灵活,具备非常强的引导、归纳和调控能力[7];四是耐劳,主持人几乎要同步地将行业专家对工作的描述转述为动宾结构的精炼语句,一天超过8小时几乎不停的讲,是非常辛苦的工作。(2)必须要有技艺娴熟的电脑记录员。电脑记录员除了具备与主持人相同的“专业”和“耐劳”的特质外,尤其是要非常熟悉EXCEL软件的使用和快速的打字速度,能够将主持人的表述按要求迅速地记录下来,并能做出必要的修正,还要配合主持做好打印等其他工作。
四、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形成
职业能力分析会是获得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通过确定工作的典型项目和任务来呈现完成这些项目和任务的能力表现,对专业所对应的特定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条目化分析。但毕竟一两场职业能力分析会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获得系统化、精确化的职业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对职业能力进行整理和丰富。包括:(1)对表述不当的用语进行修改;(2)对没有分析完整的工作内容请行业专家补充;(3)参照国内外的相关职业能力资料,修正、补充、完善,常采取的方法包括:文献查询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如图5所示,利用多种渠道获得职业能力信息,吸收有更高质量要求或更能体现人才培养水平的职业能力描述;(4)形成正式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将所有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合并在一张表中,对于不同岗位相同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归并,选择更为准确、科学、详细的描述,将表头改为“XXX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最后对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转为正式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格,并进行编码。如表2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节选)和表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节选1),所表述的主要是专业能力,表4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节选2)是对职业素养的描述。
图5 获得职业能力途径
“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吸收了国内外职业能力分析法的思路,形成于广东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实践。在广东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以及中职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历经了20多个专业30多场次的职业分析实践,该分析方法的思想、内容、步骤、要领才逐步清晰,得以定型。同时,这一方法也对广东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专业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如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包括39个工作项目、123个工作任务、526个职业能力点和69个职业素养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有74个工作项目、314项工作任务、1716个职业能力点、58个职业素养点;等等。这些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成为了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内容开发、组织教学、质量评价、师资培训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郑予捷.现代职业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3-8,207-215,221-230.
[2]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87-89.
[3]鲍洁,高林,赵楠.高职课程开发中职业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27):5.
[4]杜怡萍.财经商贸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13.
[5]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11,117.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3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 职业素养 现状调研 预设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42-02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一、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民生关注的焦点行业——医疗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受到了挑战。近十余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关于医疗行业中医德医风问题,医患关系中的不信任、不和谐因素,医疗卫生人才职业素养的缺乏等相关报道层出不穷,说明中国的医疗行业在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着与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相关的突出问题。
面对窘境,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作为。台州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滨海城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其医疗事业发展、医务工作者职业化进程将对台州人民生命健康、台州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台州各地市综合性医院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面对梳理出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关于台州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发问,让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台州市范围综合性医院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行应对之道的深入剖析。该研究项目的相关成果,将为各家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相对全面的认知信息,同时为各家医院转变职业素养观念,建立职业素养培训体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二、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医疗行业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相关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学者从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人格、人文关怀、医德医风、伦理修养、阳光心态等方面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讨。
在查阅关于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相关科研论文文献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医疗届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现状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担忧,对如何培养医学职业素养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涉及,但大多局限在医学生、护学生校园教育领域,对已经步入临床实践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探讨不多,同时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讨不足,其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特别是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学进行信息数据分析等较为客观的形式探讨职业素养方面的研究不多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次科研项目探究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国外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最新研究。2010年,Frederic W.Hafferty等以Abraham Flexner的系统观点为基础,提出了理解医学职业素养的一套复杂理论。他们将职业素养定义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提出7种分类的职业素养,指出医务组织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当今医学中的焦点问题,揭示出了不是一种而是很多不同的相互矛盾的职业素养在起作用。他们还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型,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职业素养进行分析。
三、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台州各大医疗机构职业素养现状实际及相关培训制度建立情况,以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姜恬教授对职业素养调查研究的步骤和内容,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台州市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现状,及时对调查现象进行梳理、总结、评价,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设计,以提升医务工作者职业意识和素养,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患和谐度。
1.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1)被调查医务工作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技术领域、工作年限、籍贯、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等;(2)自身职业素养状况:医德医风: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人道主义:包括尊重他人、具备同理心和同情心;导向行为:患者利益的位置;患者自主及家属知情同意;提高业务能力;为患者保密;与患者保持恰当的职业关系;提升科学知识;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对职业尽责;社会化专业水准:伦理修养、法律知识、沟通能力、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该部分预计设计30道题目,以案例形式或中性式提问为主,避免取向性暗示,引导被调查者客观、不受干扰的判断,以求所答即所思,符合被调查者真实想法。30道题目答案按程度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或不知道)、不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为5-1分。其中的26道题为正向题,总分为130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素养层次高。还有4道题目为反向题,即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1-5分。(3)与职业素养相关的问题调查:包括职业素养提升渴望度、提升的途径、今后职业素养发展趋势与方向以及自我评估、目标设定等,该部分为多选题,医务工作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选项数不限。(4)开放性问题:调查被调查者所在医院关于职业素养方面培训情况现状以及对医院的要求。
2.资料处理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取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自身职业素养状况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用方差分析(F检验)对不同属性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3.技术关键: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台州市综合性医院医务工作者大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医务工作者自身职业素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能为各家医院管理者确立可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方法。
四、预期目标
通过对台州市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现状的调研,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方面的相对全面的认知信息;通过对相关素质培训模式的分析,帮助管理者转变职业素养观念,剖析职业素养提升影响因素,使其及时对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状况进行总结、评价和重新设计,促进职业素养培训体系建立。该项目最终预期目标:为化解医患关系中的不信任、不和谐因素,减少医患纠纷;为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队伍自身形象的提升;为台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五、计划进度安排
1.成立科研小组、进一步查阅国内外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形成正式调查表。
2.统一科研人员培训,进行预试验,进行重测信度和内容效度检验。
3.正式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统计分析,进行总结、评价、调整和重新设计,更新素质培训管理理念,为科学地干预管理提供依据和方法。
4.整理问卷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撰写,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杨千朴.职业素养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刘芳,代安琼.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探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
3.Frederic W.Hafferty,Brian Castellani.The Incrersing Complexities of Professionalism [J].Academic Medicine,2010 (2)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旅游从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是我们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企业对我们的学生持怀疑态度,旅游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数觉得我们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欠缺,我们的学生去了企业后往往不能直接上岗,必须经过企业的继续教育培训后才能上岗。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塑造和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要想决定这个问题,只有进行职业相关的课程开发,即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正是这一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课程开发模式。
学习领域是理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它是“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课题单元”。据此,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至少包括三项内容,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这些内容应该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领域来完成的。一个学习领域由描述职业能力的学习目标和描述工作任务的学习内容所构成, 同时包含相应的学习时间。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行动导向教学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实现,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定位
《旅游市场营销》是导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营销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营销手段与方法,具备旅游市场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相关企业的产品服务开发与调整、旅游市场调研以及促销、沟通工作打下坚实的任职基础。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想
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确立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即:在行业专家和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以旅游市场营销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基于旅游营销计划制定的工作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设计了4大工作任务11个子工作任务训练项目的教学内容。
2.课时分配
3 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三、课程考核
(一)《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及方式说明
学生的成绩评定以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为指导,以评奖激励为手段,主要根据理论认知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60%)、考勤(10%),课堂讨论的参与度(20%)、作业、实践报告(10%)等四方面构成。除理论认知和考勤外,其他两部分的考核要遵循态度与业绩兼顾、规范与创新兼顾的原则,必要时可吸收合作企业的评价意见,做到客观公平。
(二)《旅游市场营销》过程考核说明
1.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2.考勤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考核的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
3.作业、实践报告是指每个教学单元要求学生完成的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报告,市场营销组合方案及市场营销计划书等作业。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
四、课程具体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要改变以前老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在于:一切为了应试,关注于对知识点的灌输,对考点的背诵。由于没有和实践相结合,没有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都空洞而宽泛,很少有细节能力和品质保障。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实地操作、“体验式”教学、“融入式”教学等方法。同时,利用师资优势,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5
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护理人才。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所以我们全体妇产科护理教师组成团队,根据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重新全面有序地进行改革,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适应新形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工作者,承载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并将其化为自身的行动,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在临床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合格护理工作者。
2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与方法
(1)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培训;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资深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等。再次通过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在实践中深刻体验职业道德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给职业道德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使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与临床护理零距离。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职业道德教育于理论教学环节中,在妇产科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及,通过改革,将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注重专业课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
1)案例教学法,在分娩这章的教学中,强调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要认真观察孕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认知。如一位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在产房进行2小时观察,期间几次向当班护士反映切口处疼痛,会有些坠胀感。护士认为是产妇娇气,没有引起重视,也没去查看切口情况,直至接班医生来时才发现阴道后壁有一较大血肿,只能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后重新缝合。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就能给这位产妇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以人为本,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讲解分娩期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时,教师描述了临床的一个场景:一位产妇宫口已开全,但由于剧烈的宫缩痛没有正确运用好腹压,而是大喊大叫,以至产程进展缓慢。接产的人员表现出十分气愤,甚至大声训斥该产妇。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让学生思考这位护理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并且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这名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产妇?如果自己是这个产妇,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理人员、产妇、家属等不同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3)加强教育引导,融职业道德教育于实践教学环节中,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如学生在模型人身上练习产科检查时,有些学生拿人模型嬉戏、玩闹,态度不严谨。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人模型是为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临床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护士应该懂得珍惜这些模型教具,把它们当做真正的产妇来练习各种产科操作,从而提高今后进入临床护理动手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爱动手,嫌脏怕累,针对这种态度教师应严格进行批评教育,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许多妇产科医生,护士,为了抢救新生儿生命,用口将新生儿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尚道德情操。
职业素养的描述范文6
一、信息碎片的含义
信息是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1]
“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是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多元化的体现。[2]
信息碎片就是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的信息。我们每天浮光掠影的捕获大量、琐碎、随机的信息,由于没有及时对信息进行深刻的认识、加工和储备,信息碎片只会游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离散的信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而不可能帮助我们构建具体的、庞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现阶段高职学生处理信息的特性
1、泛滥性。一般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手机网络、日常交流等。高职生通过上述途径获取了大量信息,而这些有用或无用、真实或虚假的信息充斥学生的眼球,难以集中精力甄别、提取的信息。
2、局限性。客观上,大量的信息进入视野,获取信息显得如此简单、容易。可主观上,对于文化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超过10页文档的文字,就没有耐心看完,即使看完,也没有时间梳理信息。
3、间隙性。通常,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加之90后高职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信息获取的不连续,导致无法及时对收集信息进行回忆、梳理。
4、片面性。有时,仅仅道听途说,学生将错误信息残留在脑海中。但由于信息来源不可靠、信息传递的失真、信息表述能力或理解能力的差异,致使信息最终获取不完整或不真实。
可见,由于收集、处理信息存在局限性,学生自我知识结构建立不完善,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信息碎片整理的方法
信息碎片化趋势愈演愈烈,我们无法阻碍信息时代的巨大变迁,恰恰可以借助传统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种信息及其属性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来说,传统信息碎片整理分成三个步骤: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总结。就高职教学来说,可把上述三个步骤具体化,培养学生信息碎片整理的能力。以学习《计算机概论》章节为例,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碎片整理职业素养。
收集信息:计算机领域博大精深,对应的二级学科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种类繁多,即便是同一知识点、同一名词,各学科描述也不一样。例如开始讲述“计算机的概论”课程前,学生对电脑的概念比较模糊,仅会简单开关机、使用QQ聊天、听说电脑可以编程。这些来源于生活支离破碎的信息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总之,计算机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迷幻。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材、搜索互联网、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计算机概论”的知识,如“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等信息碎片。
分析信息:从使用价值来看,信息分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从重要程度来看,信息分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对有效的、主要的信息,我们应该重点摘录。面对收集的“计算机诞生”中的“计算机定义”千奇百怪的描述,我们无所适从。到底“计算机是什么?”就需要从五花八门的信息碎片合并与提炼。例如,同学将计算机描述为“编写程序的工具”;工程系老师将计算机描述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调度机器”;图书馆计算机教材将计算机描述为“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电子设备”;互联网百科将计算机描述为“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由此看来,不同知识背景的描述是有差异的,抓住计算机的本质特性,可定义为“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因此,在“计算机诞生”这个大的信息碎片块中,存在“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雏形是算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等小块信息碎片。
总结信息:总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进行信息碎片合并,去粗求真,浓缩成短小精悍的理论,便于记忆,为第二阶段做准备。例如:在“计算机诞生”知识点,对信息分析时的“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雏形是算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等小块信息碎片进行整理,即为“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处理信息的电子计算设备”。第二阶段,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梳理。例如:将“计算机诞生”、“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等大块信息碎片进行整理,形成完善、系统的“计算机概论”的知识框架。
四、信息碎片整理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中,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的模型意义深远。古往今来,我们对“信息碎片整理”并不陌生。远古社会,人类钻木取火。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寻找木材和石头,挑选易燃的木材和易摩擦生热的石头,通过两块石头摩擦时,最终产生的热量点燃木材。其中,寻找木材和石头是信息收集、选择合适的引火材料是信息分析,而摩擦生热是源于信息总结后的实践。由此而知,“信息碎片整理”对人类认识事物、完善自我是非常有必要的。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