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1
论文关键词: 竞争情报分析员 职业道德 规范素质培养 从业资格认证
1前言
1.1竞争情报分析员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企业自身及对手、环境、竞争策略”为要素的企业竞争情报,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对广大企业来说也就有了非常特殊的意义。而随着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增多,竞争情报分析员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它是指“围绕本企业或组织机构的竞争战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研究,提升为竞争情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决策的专业人员。”根据他们的职业定位,要求他们要具有专业的情报采集能力,归纳提炼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般项目的分析工作。竞争情报分析员不仅要对原始情报资料进行鉴别、剔选、整理、存储,而且还要根据企业情报内容的需要对企业宏观环境进行正常性分析,根据要求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企业决策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2竞争情报分析员的作用和地位
情报分析员是OS(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角,有价值的情报最终离不开系统和专业人员。因此,在建立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时,要选择合格的情报分析人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情报活动愈演愈烈,范围愈来愈广,作为CIS主角的竞争情报分析员也受到极大重视。竞争情报分析员作为企业高级管理决策阶层的一员,直接向最高管理决策者负责,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的情报人才往往被限定在政治、军事或图书馆等狭小的领域,企业中真正拥有竞争情报系统的还很少,企业的“情报”与“反情报”意识相当薄弱。很多企业甚至对是否开展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在观望、徘徊当中,为实现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部门搁置一边,其工作由销售、物资、厂办等部门取代,或与标准档案、经营、甚至后勤合并在一起。据专家称,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79.86%已有竞争情报部门的企业存在竞争情报人员不足的问题,另外,情报行业的薪酬待遇呈纺锤形,从业人员中高薪人群很少。
1.3竞争情报分析员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1)竞争情报自身具有对抗性特点,即在对方不协调,甚至反对的情况下,去了解、分析对手信息,如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目的是最终战胜竞争对手。由于这一特点,许多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从业人员就很容易将正当、合法的竞争情报活动与不正当的“工商间谍”活动相混淆,导致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
(2)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各界发生业务联系,这虽然增加了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其保护的困难,但同时也给竞争情报分析员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竞争对手情报的途径,而从多渠道收集、分析情报资料就要求情报分析人员具有更高的从业素养。
(3)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滋生了非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出现,一方面对情报的控制降低,从而出现虚假信息、劣质信息,给情报人员的情报收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情报获取可能采取更多的不道德甚至非法方式,如通过监视、跟踪竞争对手邮件,恶意攻击对方网站,获取对方情报资料等行为。
2竞争情报分析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在英美等一些竞争情报活动开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竞争情报的职业道德准则。如在美国,1998年组建了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该协会对其成员发表了有关竞争情报职业道德的准则。2002年4月1日,英国图书馆协会与英国情报科学工作者协会合并,成立了英国图书馆情报专业人员特许协会(CIUP),CILIP也为其成员指定了职业道德准则。另外,国外也先后出现了一些专门提供竞争情报服务的公司,如著名的美国Fuld&Company公司,他们也经常通过一些研究调查活动对竞争情报相关道德问题做出分析。
CIUP和SCIP有关职业道德的准则在对一些基本的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上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1)重视信息行业的良好声誉,持续努力地增强对本行业的认识和尊敬;(2)对相关机密和隐私的保护;(3)在信息分析、处理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4)在履行个人责任时应尽量避免利益冲突,如努力寻找实际或潜在客户需求与雇主合理性要求之间的平衡。
2.2国内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情报工作作为企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情报人员道德规范和从业素质问题也成为了我国情报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一些行业协会和企业分别制定出了各自的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如竞争情报分会于2006年制定出了《竞争情报分会会员职业行为道德规范》(试行)。另外,国家对专业竞争情报人员的教育培养也予以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本科、硕士、博士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而且招生人数较多、规模较大,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已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类)专业教学点380余个。开设的情报学专业硕士点达到40多个,但是人才培养质量还不是很高。综合来看,有关我国竞争情报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乏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现有的竞争情报职业道德规范多是一些行业协会或组织内部制定的,只是针对本组织内部会员。并且,现有的规范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处理机制。企业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关于竞争情报工作道德方面的培训,很多人不知道竞争情报工作中哪些是违法的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许多人将竞争情报等同与工商间谍,出现了诸如宝洁公司和国内某些公司争抢对方商业秘密的“间谍活动”。
(2)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①复合型人才不足。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员,既要掌握企业情报和竞争情报的专门知识及特殊技能,又要通晓有关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知识,还要精通外语、计算机。然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所谓情报人员,大多是由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来兼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②专业整体力量薄弱。国外的竞争情报源自商业情报,而我国则是从科技情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从事竞争情报的人员大多具有MBA背景,且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如日本工商竞争情报专家协会会长中川十郎,曾从事国际商业情报20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知识,是擅长市场分析的专家,其研究成果极具实用性,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我国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原来的科技情报人员和高校情报专业毕业生,缺乏对商业和市场的了解,缺乏领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际经验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3提高竞争情报分析员职业道德与素质的方法
3.1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
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出来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保护条例》等对我国竞争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范,但是仍然不够健全,许多有损公平竞争的行为还无法可依,不能依法加以禁止;另外,司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不力,这就为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非法活动提供了机会。因此,必须加快竞争情报的立法工作,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3.2制定职业道德准则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制度发展不是很完善,仅仅通过法律方式来对竞争情报分析员进行规范还不太现实,因此,各企业或组织机构可以制定适合本组织情报活动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实现对本组织内部人员的规范。例如,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scic)作为我国唯一全国性竞争情报专业组织,已经于2006年年初通过了该协会所制定的《竞争情报分会会员职业行为道德规范》。
3.3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情报人才
一方面,对竞争情报从业人员进行伦理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增强其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竞争情报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能力的素质教育或培训。主要包括:(1)知识素质。情报分析人员除了掌握基础的文献信息学知识、专业及专业相关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知识,另外还应了解一些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知识,以完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2)能力素质。首先要有较强的信息吸收能力,增强信息意识,保持对新事物、新知识、新理论的敏锐感悟力,能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信息重组、加工。其次,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行业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后,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营和公关能力,现代企业所引进的IRM(信息资源管理)、CIS(企业识别系统)等现代管理模式,使情报分析人员在竞争中练就经营管理能力,并借助各种公关活动,建立人际情报网络,扩大情报竞争情报活动的社会影响,使用户信任、依赖情报分析,从而将有效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2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资料管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须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实施。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内容控制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的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馆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志在致国际国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员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是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的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新晨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东方等.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6):12-16
2、倪春发.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3):32-33
3、林九如.情报继续教育的类型内容与途径情报学刊,1993,14(6):473-476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 教书育人
1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1.1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体育教师的工作的任务、对象和教学过程决定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上理论课,而更多的则是在操场上身体练习课,因此,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另外,体育教师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担负大量的课余训练和群体竞赛工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才可能出色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素养。
1.2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而劳动效果的模糊性,中介性又决定了其劳动不易被人们充分理解,而且得到的却往往低于他们所付出的。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得失,在这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发扬“蜡烛”和“人梯”精神,才是这种道德规范的生动体现而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
2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2.1体育教师的知识构成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其三是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前两种知识构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内容,后一种是教师驾驭教育过程,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一个理想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需要具有上述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他只有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有才能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才可能培养学生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只有掌握心理学科知识才能正确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
2.2广而精的业务能力,并做到积极进取,学而不厌
体育教学以其特有的运动手段和固有的教学形式来达到培养和教育人的目的。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双边活动。它包括教、学、练三个方面。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的任务。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和指导各种体育项目的竞赛,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较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并精于某一项或几项,才能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利用自己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优美的动作示范,树立起自身的威信,提高学生对教师敬佩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实践证明,不少体育教师开始重视教育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自觉地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身心发展和学生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取得来显著成绩。
2.3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较为复杂,每位教师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能否处理好偶发事件是教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机智来源于高度的自我控制力,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分析,来源于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和分寸感。
2.4教师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体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努力实践已知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未知领域。另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过程品质和个性特征。教师要重视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自身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及时处理生活及工作中各种情况,善于与人相处,能正确对待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挫折,在各种环境下都经得起考验,不断调控心理状态,以适应探索未知领域和创新领域的需要。
3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4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21-02
就业,是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能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市场对求职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高职院校在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不能真正融入并适应社会,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而言:在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时,在培养要求上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只有这样,在对问题的破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
一、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的分析
铁路行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看应聘者专业基础知识,更看应聘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民族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甚至后者比前者更为看重。通过笔者的走访及向铁路行业企业招聘负责人咨询发现:正因为在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不足,已成为铁路行业企业对其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走访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统计
1、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素质要素分析
课题组对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公民素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人际交流、个性品质、创新素质等6个方面的操作化得到铁路行业企业的认可,并将特质分为46个特质要素,但是这些特质要素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每一项特质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各特质要素在各项特质中的重要性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形成了特质要素重要性分布表。(表1)
在了解了各特质要素的重要性分布情况之后,课题组就挑选哪些特质要素来作为特质的组成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查,95%的企业员工认为可以将最重要的前3个素质要素作为各项特质的组成部分。
根据表2数据显示,我们认为,公民素质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3个方面进行评价;科学思维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尊重事实、理解能力强、遵循逻辑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际交流这项特质可以从诚实守信、有亲和力、能换位思考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文素养这项特质可以从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做事认真、人格独立3个方面进行评价;个性品质这项特质可以从宽容、吃苦耐劳、孝顺有爱心3个方面评价;创新素质这项特质可以从积极进取、创新意识、喜欢质疑3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对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得的结论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铁路行业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岗位要求,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尊重事实、诚实守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事认真、宽容、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因此可见,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需着重就上述能力的形成下工夫。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通过在校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个人访谈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目前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令人满意,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表现在择业上,往往是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的关注,在城市工作、丰厚的薪金是学生们的共同愿望,从而导致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无人问津;表现在敬业精神上,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比较强调索取,缺乏实干精神和基本的敬业精神;表现在创业上,自主自立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进取,缺少吃苦和奋斗精神。
三、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分析的差距,基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和“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就业指导”、“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以开展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拓宽教育途径,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育
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个职业人。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纪律等,把专业课堂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之一,使职业道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其次通过教师自己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择业。
(三)充分利用实践、实习环节,在实训中完成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通过真正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考虑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践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
每年,我院轨道交通系都会组织学生到相关制造企业或者铁路行业进行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强化学生基本职业技能。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5
一、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系
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比2007年增加37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逐步显现。无疑,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就业政策、制度滞后、就业环境不理想等等,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的诚信素质等道德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上海青年报》也在报道中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候更加注重道德考核,道德标准已经成为继能力认证后的第二大用人考核标准。而据智联招聘网的相关统计,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道德标准列入人才考核项目,几乎有半数企业在招聘中都会涉及孝心、诚信问题。许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拔尖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中应聘者的职业道德观。
做好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百万学子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高校转变观念,把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的大学生道德状况
就目前而已,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及自律意识较弱;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性趋向;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协调发展。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有敏锐的感受力,但同时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又决定其在心理上缺乏调控能力,极易受社会环境的左右而在道德认识上出现偏差,产生思想道德上的困惑;道德标准选择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判断的模糊化倾向比较明显;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德规范的认识和内化缺乏深度,也影响了在生活中的抗惑力,进而在外界的干扰下就轻而易举就放弃了道德追求,使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产生了“知行脱节”的现象。例如,从笔者所做的学生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评价不高,认为“好”的只有11%,7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19%的大学生认为较差或者很差。85%的大学生对“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表示认同,但在具体问题上,这一认知却大打折扣。“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的调查表明,只有46%的大学生表示“痛恨,坚决不作弊”,同时却有26%的大学生认为“考试作弊虽然不对,但有机会自己也会作弊”,更有28%的大学生认为“作弊在大学里是常见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找些潜在的考试作弊者总计达54%。当被问及“当您发现坐在旁边的同学考试作弊,您会怎么办”时,只有5%的大学生会向监考老师揭发或者暗示他在作弊,却有78%的大学生虽然看不惯,但碍于情面不表现出来,或者事不关己,干脆不管不问。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小事上的道德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其道德行为与道认知是不符的。学生应该怎样做,愿不愿意怎样做,应不应该负责任等问题时,其认同率达到87%。又例如,愿意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大学要重视学习、不虚度光阴;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但当问到你是否这样做了,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时,认同率仅占38%。道德责任认知水平与行为表现不相统一、不协调。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适应市场需求
(一)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在长达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凸显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培养民族精神,最核心的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于其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苦难斗争历史的教育,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正视困难,消除消极的心理。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而形成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道义上的人格的最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信用危机”,诚信教育成为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课题。一是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二是要通过加强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平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法治理念。三是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群体的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
(三)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等的向往,如果大学生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其次,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克服脱离社会价值,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把自己的需要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道德因素的培养不容忽视,要想使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我们就必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想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要十分的注重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广大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上述各方面工作的实践,提倡德育创新,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道德因素的发展,为社会造就合格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邹海贵,周玉林,就业思想教育:高校德育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一期.
职业道德与素质范文6
关键词:就业;职业素质教育;社会评价;目标
学校一直以来把学生就业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之中。我们针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积极与相关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协作关系,成立学生实习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同时,还专门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重在解决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心理上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社会评价调查
为了真实地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要求,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信函、座谈及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旨在调查现有课程体系结构、人才培养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意见反馈:由于在校期间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大部分能胜任一线的生产制造工作。在对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坚持了客观、真实原则,学生对教学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达到了90%。
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中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措施
通过“两课”、形势政策教育和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设计项目实训课程结合了工程设计思想,在上机操作、软件编程、编码中将物联网工程师的规范纳入课程教学。在每一个项目教学中,每个实训项目库的所有开发文档均按公司实际开发规范完成,为学生在项目实训中的规范养成奠定了基础。
组织学生参加“盛群杯单片机设计大赛”、“TI英特杯”竞赛、“重庆市高职技能大赛”、“挑战杯设计大赛”和创业设计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坚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主题班会和班团活动的形式,对两课、形势政策进行学习,特别在学生党员中,推广“一名党员一面旗子”的活动,在教师和学生党员中成立示范岗,在系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2.使传统道德观深入人心,加强学生感恩、诚信教育。在上半年,我们配合学院开展“诚信校园,诚信人生”系列教育活动,结合了本专业学生的特色,还开展了“拿什么感谢你――我的父母”主题班会。通过诚信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的规章制度,明辨是非,抵制错误的思想和拜金主义。
3.以“三风”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系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以实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学风促班风,以班风、室风带动学风的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以树立职业理想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就业导向。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我系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针对大一新生,我系组织了“谈理想,定目标”活动。通过了解“质量兴校,特色强校,自足市场,依法办学”和“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校技能人才”,让学生从大一的入门阶段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5.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着力点,激发学生兴趣。在大二的提高阶段,将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职业类别及其发展趋势、职业心理及其测试、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求职材料的制作、求职礼仪的告诫等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就业。同时,通过模拟招聘和暑期社会实践使本系学生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应聘心态,对自己的职业有进一步的定位。
通过到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对社会人才市场有了更实际的了解。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将积极地采纳业内人士提出的宝贵意见,在充分掌握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以进一步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应用电子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