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的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的提升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1

(一)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学校的应届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具较高的备理论知识,却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而一些餐饮行业内的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却因为学历原因,不能成为在校编制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二)实训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结构不高的现象。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老师的底学历层次则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就是实训教师学历的提升。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

随着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现行的餐饮行业就业需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餐饮服务技术与管理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得以在理论教学的想象空间里,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巩固和强化餐饮管理各项服务技能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就业时有比较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较快较好的投入到社会餐饮服务行业中,并可以将能力和优势迅速发挥出来。针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容,结合学校培养服务类管理人才的方向,可以从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两方面着手,重点部分放在管理能力方面。

(一)服务技能类实训培养

服务技能包含餐饮服务中的各项对客服务和餐饮服务标准动作分解,内容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1)餐饮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动作规范和礼貌用语等;2)摆台。包括西餐早餐摆台、中西式零点餐摆台、中西式宴会摆台等各项规范;3)上菜。包括西餐上餐程序、中式上菜程序;4)酒水服务。包括各类酒水的服务规范等;5)撤餐和撤台的服务要领;6)对客服务技巧。所述以上几项内容都有相对规范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在教学实训中,首先让学生切实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和要求,再按服务的进度安排学生逐一进行实际操练,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项服务内容都得到实际动手练习,并且熟练掌握,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从概念性的认知到切实的掌握。

(二)管理能力类实训培养

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服务型管理人才,餐饮服务的管理能力教学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课程的设立和实训的形式均应该以餐饮服务技能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来开展。要提高学生的餐饮管理能力,必须让学生的角色认知和定位提升到管理者的层面。前提是学生必须详尽掌握好餐饮的各项服务技能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从而以一个餐饮管理者的身份,将各项事务进行计划、分配、落实和控制等实质性的学习和练习。通常的实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餐饮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

实训教学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餐饮部门各个岗位的合理安排和设置进行实际模拟,从而了解和掌握各岗位设定理念和各岗位职责要求和职能。例如餐厅面积的大小不同,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会不同;而早餐、正餐与宴会的不同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则会导致餐厅服务品质的差异等。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能对餐饮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内涵有深刻的认识。

2.餐饮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餐饮部门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但与其他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部门间的关系以及沟通方式,并进行角色扮演,重点是对各类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了解和熟悉,有助于系统知识的升华。例如和厨房的沟通。让学生模拟特殊菜品菜单的生成、下单到出菜以及客人意见反馈的整个过程等,熟练掌握各环节中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基于以上的实训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各项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职业能力,学校配备和完善开放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设立餐饮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实训场所。餐饮实训室根据餐厅服务管理的需求确定了相应岗位,如设有见习店长、主管、领班、高级服务员、服务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全部由学生组成,进行角色轮换,全面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的对客服务、经营管理和销售工作。由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餐饮实训室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学生在对客服务的实践工作中,增强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的餐厅实训内容的教学课程。

基于餐厅实训教学的课程及内容,考核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可以给整个教学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训教师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提升。此外,在专业实训室建设、实验室技术设备改进和创新、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等方面,实训教师均可积极参加。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现今,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的内涵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一线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管理人才,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只有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三、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实训教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水平,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时,就不能进一步延伸到相应的知识点,不但课程枯燥无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所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习惯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标准,又是学生的监督对象。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近距离的,长时间的,全方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的大。当实训教师发现问题时,能与学生共同讨论,能倾听学生的意见,能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又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餐厅工作经验,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而从学生能否在餐厅服务管理实训中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标准,就可以对实训教师有一个基本的考核。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必须要从事一定时间的企业一线工作,才能胜任实训教师的工作。并且固定一段时间还要继续到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了解餐饮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要求。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能力

针对餐饮行业的特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可根据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场景和任务导向,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完成,实训教师则从理论分析、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总体指导。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不但要勇于创新,还要有能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职业素质提升

(一)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引入制度

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普遍注重高学历,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才可以担任教师。而在现实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因此,在高职院校里,真正具有高技能、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数量非常少。例如:校内西餐实训室里负责西式点心制作的西点师,有技术但无职称,不符合引进标准,就只能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要提升实训教师职业素质,需建立实训教师引入制度。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聘请到餐饮行业一线高技能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培训

由于餐饮行业发展很快,新服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不做好在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在岗培训,容易造成其知识技能固定,从而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有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是做好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保障。通过与知名餐饮企业建立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挂职进行继续培训或参加实训基地建设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与餐饮行业有及时的接触,时刻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此外,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邀请合作的餐饮企业的知名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员、到校兼职或举办讲座,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前沿技术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餐饮职业素养、创业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理论

科研水平学校可以采取选派实训教师到职业技术师资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实训课程教学技术和创新的需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理论教师探讨教育规律,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交流,可以提高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素质。通过听课、示范课、公开课、讲座等多种形式,使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加强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教学管理

在当今餐饮行业中,高技能人才非常多。他们普遍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却普遍不具备高学历,可以说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只能采用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会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在教学上有好的效果,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理念,积极学习,不断拓展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改变教学方法及手段,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的能力,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

(五)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质量评价体系,尽可能细化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以量化的指标来评判,既能保证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学质量,也能促进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上课时各环节的教学监督与考核,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可以合理地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通过教学质量评价表的信息反馈,教师们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对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教师个人来说,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2

关键词:就业;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对策

根据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1 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1 企业需求标准逐渐提高的原因

随着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表现出选人者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目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部分高职就业学生存在工作不踏实,缺乏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又有眼高手低、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不强又没有危机感,或者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

1.2 高职学生自身素质欠缺原因

通过对一系列的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数认为目前自身所欠缺的职业能力包括:岗位技能、职业经验、职业知识、职业兴趣等。并且在与高职学生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大多存在普遍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等现象。也就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不高,这些职业素质的欠缺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采用各种有效对策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在就业中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2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对策

2.1 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其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第一,探索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通过参与课程标准的讨论、研究,深入了解职业岗位对课程、职业素质的要求,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第二,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学评价,发挥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导向作用,优化课程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探索构建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在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中,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过程考核,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动态监测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2.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发展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保证。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要加强对职业素质培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熟知大学生的就业管理业务,掌握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方法。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学校有关部门还要对职业素质培养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2.3 基于职教平台扩宽学生顶岗实习渠道,锻炼实际职业能力

通过职教平台,加强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扩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渠道。借助职教平台的资源,大力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提高学生职业业务能力类课程。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将来的工作环境,接触企业文化,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并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

2.4 采取多样化辅助措施,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73-05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由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人,2016年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当前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显迫切。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原因,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较低。职业素质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对毕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探究构建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价值体现

大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职业素质是指工作者在身心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自我实践等方式养成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具有相对稳定内在表现化和起决定性作用等特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从大学生的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两类:一是专业职业素质,即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方法技巧等职业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综合职业素质,即职业观念、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等非技术职业素质。大学生职业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教育质量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涵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是大学生在校内专业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设置于课程内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实践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过程,其实质是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进行实际验证,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职业技能并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应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有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探索形成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组织吸引了大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渠道,是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职业观念,调适自己的职业定位,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强化个人的职业技能。在学校期间,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毕业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一)调查的组织方式及调查内容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探究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系,笔者编制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调查方式:主要是调查问卷和专访被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调查组主要在广东选择12所不同层次的本科高校的学生和30所高校的老师,选择41间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调查时间:2015年4-10月,共七个月。由课题组成员和学生组成调查工作组开展调查工作。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924份;向高校教师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54份,向企事业招聘单位发放调查问卷90份,有效回收83份。此次调查范围比较广,数据比较准确,可靠性比较强。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提到“你清楚自己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如何?”问题时,数据显示,选择“不太确定”和“没有考虑”有84.3%的学生,选择“很清楚”和“比较清楚”有15.7%的学生。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太明确,认知程度比较低。关于“你怎样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选择“有很大作用”的占71.6%,选择“有作用较大”的占25.3%,还有3.1%的大学生选择“没作用”。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好处很多,更有助于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自我认知,有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调查中问及“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对你的职业定位有帮助吗?”的问题时,选择“非常有帮助”的有56.1%,选择“帮助较大”的有30.3%的学生,而选择“帮助没明显”和“基本没帮助”的有13.6%的学生。调查说明,有少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依然处于迷茫状态,不知所然。这部分大学生出现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职业定位是否有帮助回答不明朗,可能是目前就业压力太大,感觉不好定位。但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职业定位有很大帮助,通过社会实践更能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3.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对学生调查时我们提到“当你在求职过程中心理上遇到重大挫折和困扰时,你会如何面对?”问题,调查数据显示,43.4%的学生选择“逃避”,30.3%的学生选择“无所适从”,18.3%的学生选择“面对现实”,8.0%学生选择“无所谓”。说明学生对碰到困难问题时没有心理准备,心理素质比较差。问及“你认为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从事职业过程中的自信?”时,调查结果显示,55.6%的大学生选择“非常有帮助”,31.2%的大学生选择“帮助较大”,只有13.2%的学生选择基本没帮助。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还有一些学生面对重大挫折和困扰时的自我效能感较差,他们都希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以对应目前就业复杂情况。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在问及学生关于“你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技能?”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选择“非常有帮助”有68.3%,选择“效果较大”的有20.2%,选择“效果不明显”的占9.6%,选择“没有效果”的也1.9%。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的专业技能,距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也说明学生所学得书本知识运用到岗位操作,这一转化过程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关于提到“你认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对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影响”问题时,62.3%的学生选择“有决定性作用”,有21.7%的学生选择“很有益处的”,10.9%的学生选择“可能会有作用”,只有5.1%的学生选择“无关紧要”。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对顺利就业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极少数学生仍然对自身职业素质的培育不够重视。问及“你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训”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有45.8%的学生选择“没有参加过任何有关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训”,有32.1%的学生选择“有机会一定会参加”,有59.1%的学生选择“参加过,但未重视,只是为了拿学分”。结果表明,高校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提供相应的条件,而大学生个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和改善自身的职业素质。

5.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职业素质存在的不足,职业能力比较低。在问及学生“你觉得自己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那些不足?”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有83.3%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78.2%的学生“社交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锻炼”,有76.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有32.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有2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还比较差”,有4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协作意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有19.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基本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对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也有较好较全面的认识。

6.招聘单位认为学生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不足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在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关于提到“用人单位从单位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的缺陷是什么”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占82.6%,选择“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占69.3%,选择“专业技能不足”占85.6%,选择“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占54.6%,选择“不善于社会交际”占68.9%。说明招聘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比较重视。在提到“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过程中最看重那方面”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有82.2%选择“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有73.9%选择“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有40.1%选择“专业技能证书”,有12.2%选择“在校学习成绩和奖学金等荣誉”。说明他们对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这一职业素质内容的重视,而对专业技能证书、在校学习成绩和奖学金等荣誉并不看重。

7.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比较看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关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问题时,数据统计显示,有82.3%选择“沟通协调能力”,有74.1%选择“职业技能”,有69.6%选择“工作经验”,有57.9%选择“克服困难的能力”,有57.1%选择“解决问题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很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创业激情、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社交能力与应变能力、工作经验等。

8.用人单位认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很重要。关于问及“用人单位认为哪些措施可促使高校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多项选择问题时,统计数据显示,79.9%选择“优化专业设置增强教学的实用性”,78.0%选择“加大校企合作力度”,76.5%选择“建立校企教学科研基地”,86.3%选择“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79.4%选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79.9%选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更新,对毕业生的要求比较高,对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的措施也比较实际,具有一定实效性。

9.高校大学生求职中职业素质不重影响就业。为进一步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组对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进行问卷和咨询了解。关于对“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看法”问题提问时。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很有必要,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占84.6%。认为“有一定意义,但作用不大”的事13.2%,认为“没必要”的占2.2%。结果表明学校老师已经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关于提到“您认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缺少的因素是什么”的多项选择时,调查数据显示,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的占86.1%,选择“获取职业信息量少”的占55.3%,觉得是“求职方法技巧欠缺”的占43.2%,还有52.1%选择“专业知识不足”。说明老师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认为社会实践比较重要,同时也说明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范围不广,效果不明显,对就业有很大影响。

10.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系不健全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在问及老师关于“您认为当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哪些问题”多项选择问题时,调查统计显示,86.1%选择“学校重视不够,缺少制度支持”,76.9%老师选择“实践时间短,效果不明显”,77.0%老师选择“师资队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不高”,66.3%老师选择“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脱节”,89.2%老师选择“社会实践基地缺失”,76.4%老师选择“缺少社会实践培训”,76.0%老师选择“选择学校安排活动经费少”。结果表明,高校老师已经意识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实践基地、活动经费、激励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对高校在提升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已经有一定的看法和认识,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整改提高。

三、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运作都取得较好成效,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高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单位、社会以及学生对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高校方面: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的传输,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认为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独立的课程。因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单位方面:主要是社会有关单位及实践基地单位,他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这种短期活动行为未能给单位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效果也不明显,往往不愿意接受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的就算愿意接受开展活动,也只是形式上的应付,实践效果不是很好。社会方面: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担心子女受苦受累,不是很支持学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山区艰苦的地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方面: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以学习为主,实践活动意义不大,而且没有时间和没有经费参与各种活动。

组织管理上不够科学。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不灵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的高校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基本上由学校团委一家组织实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多,其他部门参与比较少,在管理工作中缺乏部门协同。社会活动内容主要是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学生自由组织的小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运作上,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在参与实践之前只是注重于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作用、形式等,对实践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时间的意义和目标认识也不是很清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在运作上不规范,规划上缺失,工作上应付。

参与实践活动上未能普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少,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主要是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学时间内安排,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学院为单位,一般组织少数学生参加。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项目数量有限,参与学生不多,学生受益面过窄。

(二)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实践经费投入极少。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的特点,就是参加人员相当多、涉及部门比较广、活动内容不统一、活动地点偏基层、持续时间不固定等。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要有大量活动经费,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学校年度预算安排中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太少。实践活动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这些资金仅靠高校自身来筹措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也不明显,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有一定困难。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缺乏保障,这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带来困难,影响到大学生社会活动的效果。

资金使用不够规范。一些高校在社会实践资金项目管理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大,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的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只对资金作出安排,分配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忽视学生对资金使用和后期监管,未能正确引导学生对项目资金的使用,造成有限的资金得不到的效使用,使用效率低,影响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进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够稳定

实践基地不能满足需求。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数量少,质量差,在目前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科专业设置更细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增多,对基地多样化要求提高,而目前有些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对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社会实践需求。

社会实践基地流于形式。一些高校在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社会实践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获益的贡献情况,总是以学校单方面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组织建设,未能考虑对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对一些已经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流于形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和单位双方对于各自定位、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也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双方没有实现共赢的目的。因此,在管理很多方面都得不到协调,发挥不出应有的社会实践效果。

(四)社会实践内容方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多数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都集中于社会调查、农村支教、政策宣讲、文艺演出、参观访问和实地参观等形式方面,没有深入进行真正的实践工作,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脱离问题也严重存在,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并不得到验证,造成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社会实践效果不显著。

此外,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的社会实践较少,不能契合社会需求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实践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社会实践活动规划不够科学

高校实践规划不够科学。实践活动的科学规划是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期基础条件。有些学校缺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科学规划,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社会实践在高校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未能体现出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学生实践的实习期、实习单位、能否掌握技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是否对口等都没有充分论证和准备工作。困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主要还是在校团委组织下,安排二级学院行政领导或者辅导员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很少有专业教师带队参与,导致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常常会出现过于简单问题。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特别是专业性较强问题时,很难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不能及时就地解决学生困难问题。

实践工作缺乏经验交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及学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和开展经验交流,对实践中存在问题没有提出整改方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优秀的团队没有加以宣传,示范作用,以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六)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标准不统一

没有形成统一考评标准。目前,高校都实行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考评工作,参照本校原先制定的社会实践方案进行检查、验收等工作,但每个高校的考评标准都不同,对实践成果的要求标准也不同,各自制定考评标准,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不同层次高校的科学考评标准,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标准不统一,产生应付了事的情况,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考评社会实践激励措施不明显。有些高校没有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定材料和成绩计入学生的成绩档案中,优秀学生未能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得到表彰,激励先进。有些高校指导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也没有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物质鼓励和职务职称评聘方面得不到优先。激励机制不完善,很难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积极性,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途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的有效路径。高校要构建以机制保障、基地建设、职业指导和科学考评为一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强化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完善学生实践保障机制

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为组长,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科研处及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为成员,真正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机构,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安排下,全方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学生的权益保护,加强学生的自身安全与经济保护管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个人权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评估制度。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环节进行评估。严格执行检查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实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合理整改,排除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制度。学校所有的学生全部学生都要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并规定参与活动时间,规范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做到全民参与,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最大限度,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受益最大化,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3.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及专业情况实行定额规定,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满足活动的需要,在学校财务预算中安排专款,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使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发挥最大效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基金,在活动经费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社会组织及单位积极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费的捐助,提供便利,减轻高校及学生的经济负担,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内容

1.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扩展大学生实践基地,增加实践基地数量,加强实践基地的类型建设,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不同类型的需求。在扩展过程中,要充分摸清地方企业及部门的实际需求,重点建设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基地,达到基地功能的互补,实现双赢效果,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2.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双方协作。高校要注重与实践单位的合作,应本着合作共建合作共赢的宗旨,一方面要安排专门负责的教师进行与单位长期联系,跟踪了解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保障实践基地规范化运作。充分利用高校的才智优势,多出学术专家,多些提供技术,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另一方面要发挥实践单位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一个主体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条件,促进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科学设计社会实践内容形式。社会实践内容方向方式关系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程度。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与方式,更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内容设计上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贴近专业、满足学生,做到侧重点不同,开展组织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要突出如下几方面:

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重要事项,让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采取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现状,探讨问题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查研究成果。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开设社会调查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明确调研思路,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高校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新载体,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基层、为社会服务;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等项目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

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实践与专业对接,是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办法。高校要组织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尽量与大学生专业对口,锻炼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大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缩小与校外现实社会的差距,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的职业精神,强化职业能力。

扎实开展勤工助学。勤工助学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高校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校要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进一步拓展校外勤工助学两个市场,学校和社会要广开渠道,努力帮助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开拓创新思维能力。高校要多些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活动,运用项目化管理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从实践活动的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采用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运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开展就业创业实践。高校要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适宜的软环境,在全校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先导,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高校要打造一体化创业服务平台,建成集招聘、培训、面试训练室、就业指导、职业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为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要建设创新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提供农业科技创业平台;开展创业比赛、组织丰富活动、培育创业类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业锻炼搭建了平台。

(三)完善社会实践指导体系,提高指导教师职业能力

1.提高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体系中比例。高校要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目标为导向,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规划,将社会实践纳入整个学生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保证社会实践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的比重,规定学时和学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划,明确学生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体系。

2.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师指导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高校要积极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长期合作关系,在政府、部门、企业以及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人员,作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活动的兼职指导老师。此外,要加强学校和实践单位之间互动的模式,学校老师到企业培训员工、传授知识、指导企业技术改造等。企业专家到学校授课,介绍企业单位转型升级情况、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等。

3.提高指导教师职业指导水平。高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去企业挂职或顶岗,参加企业实际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指导老师开展社会实践专题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指导水平;加强学校指导老师的经验交流工作,发挥老师的专长,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构建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标准。高校要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来制定社会实践的相关事项,如社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总结和考评等,在社会实践的考评阶段,要细化考评指标,重点考虑把学生的需求和受益,考虑学生的专业和需要,考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和目的。

2.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在考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直接与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和优秀毕业生等评选结合起来。表现突出的优秀生,给予表彰,宣传事迹,示范作用,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4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教育部提出的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政策将于2017年在全国高考中推行,也就是英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进行,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同时按成绩来划分等级,最好成绩计为最终成绩,这将成为高校招生的参考标准。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平、竞争和自由,并使英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英语高考的社会化的趋势下,提高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也势在必行。我们知道,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职业素质是英语教师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了,那麽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也有了重要的提升和保障。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升,这是高校英语教育长远并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毋庸置疑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深入透彻的分析目前的英语教学和考试的趋势,分析高校英语教师最应具备的哪些职业基本素质,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策略,最终推动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的进步。

关键词 :高考社会化;提升;英语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50-03

基金项目:内蒙社科规划项目(2014B130)阶段成果

1 什么是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

2014年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英语将退出全国统一高考,英语将进行社会化考试,也就是说高中生可以从高二自行选择英语的考试时间和次数,一年有两到三次机会,最好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此成绩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和依据。这样的改革将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教师队伍的素质体现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水平,教师素养在教学质量中有着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素质是有关于一个地方,学校质量的最本质的问题。如果想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具备高素养的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关注力度对于教师职业素质。实施有效措施来高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2 高校英语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教师职业素质

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师德。我们都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盛大的称号,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重大而又光荣的责任。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有不同于其它的职业,这个职业具有独特的关键性。因为英语教师搭载着一条大学生传播外国文化的桥梁的天职。教师职业本身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师德;以及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职业本着以身作则的原则一直带有勃勃朝气,饱满的热情,积极奋发的心态去迎接一切事情,为所有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学生做好教学工作,这些我们绝不是打口号,而是必须说得出做得到。所以对英语教师就要严格要求,首先,当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须遵从党的教育领导,忠于教育事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工作上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很光荣的去培养积极向上,高素质的,有责任感的人才,始终把这一项任务作为最高目标和责任,恰到好处的鼓励和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作为教师而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始终有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更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内心充满奋斗向上的情绪,不管在事业上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勇敢面对!

有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看来,如果一位高校英语教师要想博得所有学生对英语课程的热爱,那就要耐心的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以及他们对学习英语上的困难,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去关心所有学生,最起码要有感情的交流,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更要用心去创造令大家都公平平等的学习机会,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看在眼里。绝不可以随便打击他们,而是多写些褒扬。

要有夯实的文化基底,巧妙的教学方法。我们可想而知,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只有有着夯实的文化基础你才能运用自如的去把握英语教学,这是一个基础。体现一个高校英语教师较高的水平,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其实更重要的是口语的交流,我想这一点往往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所欠缺的,但这一点更为重要,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一定要把准确的发音教授给予学生,不能一张口满是地方语音。高校英语教学中,也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是具有国际教学特点的,即我们需要广泛的学习各国知识,从中摸索出中外文化差异,尤其是对于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习俗特点,社会历史的发展背景我们要格外掌握。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高校英语教师,所讲的课一定很精彩有趣,譬如,当学生们感觉光听老师讲课有些枯燥,这是老师可以给学生来一小段插曲,讲一些与主要英语国家有关的故事,这样既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有了解了课外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能力,精心安排好每堂课的内容,最大程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吸收课堂知识。要根据课堂需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师来说想做好大学英语教学的工作不是很容易的,我们需要不停的为我们的大脑充电,汲取知识,做好基本功,最基本的就要精通英语语言层面的知识,譬如:英语的语法结构,语音,常用的次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的意思,以及语用等。阅读和书写,听力和口语,笔译和口译都要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才会更好地为学生授课。近些年,我国的教育部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各个高校的英语教师可能会迎接更多的挑战,我们要做到的不只是学到了英语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有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所以这很理所当然的要求英语教师具备渊博且广泛的中西文化知识,我们知道,语言学和文化的密切程度很高,语言很好的诠释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文化习俗,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且广博的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很娴熟的找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原因,把文化和语言紧密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很容易的使学生们对语言产生高度的敏感性,并准确运用。现代教学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同学们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更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情景。

要有教学创意,反思教学方法。高水平的高校英语教师要时刻怀着有创意的心态,负责任的进行教学,学会与学生交流,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路子。同时要有科研精神,在学习中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时刻树立科研意识。对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的一个新要求就是有科研精神和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比较灵活的学科,有关于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是不断更新的,作为一个英语教学者,在教学中要开拓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 当前的英语教学状况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这一过程逐渐深入发展着,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在这场改革路途中,我们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紧随步伐,英语教学取得明显的进步。各种英语教学设备很先进,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很可观的一面。但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现实,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的教学理念有些陈旧,非常需要改变。有些教师对于教学理念的认识并不清晰或不够深入,他们只是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的写作能力够强就可以,口语会说几句就可以,考试的时候达到及格就行。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安排不够精心,内容过多往往又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越来越不上心。课程教育体系也有问题,无论什么考试都是统一,这样的形式太片面。这样很容易抑制学生潜力的发挥。我们要端正我们的教学目的。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都很激烈,所以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提高。对于他们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所以自然而然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压力。学生能力的高低总是凭借分数的高低来界定,也使得教师们很困惑,因为他们总要花费精力去研究考题,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们适应做题,从而教学目的发生偏转,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是在锻炼他们的做题能力,所以出现学生英语高分低能的显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英语教学应该多注重实践练习,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上的进步,还要注重听和写的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用英语交流沟通。但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是很传统,总是很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虽然教师总是很努力地在传授知识,但缺乏与学生的英语交流,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高考英语社会化趋势下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策略

首先,加强教育引导。英语教学本身就融合这多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学改革推进的难度是很大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学理念,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才会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带动学生总出传统的学习方法的束缚,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所以对教师进行教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教师要掌握学生之间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课堂积极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变得更有信心。其次,加强教师培训。虽然每位老师都是很卖命的工作着,但还是需要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们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英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培训,是教师的眼界更直观的得到拓展,教师运用自如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同时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共享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这样会很有效的提高教育学的效率。掌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很方便的就把教学内容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摆脱掉形式陈旧的烦恼。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科学的教与学的规律,也要适当多些口语实践的活动。教师一定要多给每位学生鼓励,让他们勇敢的讲出,耐心的指导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每个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机会,多举办这样大家一同讲英语的活动。譬如我们可以做角色扮演,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会让学生很容易的记住英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能力。最后,加大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积极引导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学习,使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更高,持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教学能力也随之进步。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不断的更新,摆脱掉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还要学习其他的先进的科学教研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熏陶自己的文化素养,时刻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以促进鲜活的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的研究中,探索和把握学生们的学习心理特点。我们必须鼓励每位学生,褒奖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形成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尊重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个性特征。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合到学习氛围中,很好的途径就是创造各种同学们一同学习的机会,这样促使他们相互交流,营造更和谐,同进步的发展趋势,教师还可以给同学们更全面的指出缺点。师生之间建立了更多交流的场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成果自我进行调整学习规划和方法。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不管哪个行业都会涉及到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由于教育部不断提出我国的英语教学需要改革,并有新的任务,所以各个高校为了紧随改革步伐,当然也是教学要求,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英语。因为教师对改革方案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师的职业素质和素养的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是一个传授者,教师实施着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他的文化素养,谈吐举止在熏陶着他的学生,所以它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很重要,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在当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具备哪些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大家都应该很关注并注意培养。

总之,高考英语社会化趋势下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角色是一个复杂的称谓,总体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的。他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早期的教育模式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教师滔滔不绝的灌输知识向学生,孰不知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现在必须改变这种形式,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当她发现有任何问题时,师生之间要多一些互动,甚至可以安排一些课程叫学生讲解,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学生将知识记得更牢固,另外让他们体会和感受教师的辛苦甘劳。所以教师和学生的的角色是可以随时调换的。这种角色的交换,更适合现代的教育改革潮流,打破过去那种单调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5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生;职业素质

作者简介:赵海燕,女,汉族,职称:副教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临床医学、护理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部分学校的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素质培养方式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对自身教育不足之处的检讨,以期可以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符合教育大纲的要求,同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式。学生通过职业素质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继而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另外,学校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可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知名度,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专业设计

在目前的高校专业课程设计中,缺乏科学性的专业设计,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学校的课程设计中,不能有效的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采用灌输式教育,难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在课程设计中,与企业的发展形式脱轨,难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1]。

(二)缺乏职业化团队

在高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中,由于缺乏职业化的团队,导致职业素质教育的成效不理想,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在高校职业素质教育队伍中,存在缺乏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缺乏素质教育经验等问题,限制着职业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2]。

(三)缺乏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难以摆脱高考失利的心态,其文化基础相对较低,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自卑的心理,致使其缺乏学习的兴趣。另外,学生存在缺乏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等问题,限制着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同时不利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3]。

(四)缺乏职业道德的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缺乏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工资待遇与福利条件等,在职业道德方面却缺乏有效的重视,致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一)科学性的专业设计

在高校的专业课设置中,部分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科学性的进行专业设计,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首先,学校要加强职业能力的教育,要在课程设计中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性培养,要在课程设计中结合企业的最新发展形式。

(二)加强职业化团队建设

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职业化的团队建设,以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力度,以便可以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使教师可以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最后,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使教师可以更好的投入到素质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加强高校职业化的团队建设,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职业素质教育工作。

(三)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是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但是在现在的高职院校教育中,部分高校缺乏对职业意识的认知,难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使学生可以正确的认知自身的不足,并且可以积极的改进自身的缺陷。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体育竞技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目标意识。要使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继而可以更好的向着目标而努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讲座、交流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最后,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以便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岗位实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在高校的教育中,只有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的凝聚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可以聘请管理人员来介绍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其次,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添加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加入社会企业的实践,以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结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专业设计不合理、缺乏专业化团队、缺乏对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缺乏职业意识的培养等问题,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国高校可以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观念,并且可以从思想、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进而可以更好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越,吴存凤.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4(12):48-51.

[2] 蒋萌,蒋旋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2(02):5-8.

职业素质的提升范文6

[关键词] 电力企业;女工素质;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 F42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18-1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电力企业对职工的素质包括女职工的素质非常重视。电力行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女职工的素质,激发她们的工作潜能,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是社会对女职工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摆在电力企业女职工组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女职工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女职工在电力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女职工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些女职工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制约着素质的提升,与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绝大部分女职工扮演着双重角色,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同时还有各类社交活动,多方面分散精力。在工作和家庭这个天平上,更倾向于家庭,放松了对工作的要求。

二、提升女职工素质的重要性

女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素质就看这个国家女性的素质。女性是家庭、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女性的素质的提升都是不能忽视的。女职工只有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找到个人优势、社会需求和时展的结合点,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发展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对电力企业来说,提高女职工的素质无论是对增强女职工自身的自信力、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风采,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女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思想道德建设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力企业可以结合本行业的实际,通过创建学习型、节约型、安全型、清洁型、和谐型班组活动,通过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女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女职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女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为推动电力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习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女职工必须克服不思进取的缺点,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多读书看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电力企业要为女职工的学习搭建平台,为女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通过鼓励女职工通过函授、自学等学历提升的途径,不断拓宽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平台。电力企业还可以利用本行业的优势,组织女职工“走出去”,到优秀的企业去参观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才干,实现自我价值,造就出一支适应时展需要、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巾帼精英队伍。

(三)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电力企业女职工应当熟练掌握本行业的各种技能,善于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能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有关问题。一方面,通过开展多层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聘请有技术专长专家授课,提高女职工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创建“巾帼建功立业岗”、“巾帼标兵岗”,在女职工中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女职工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女职工立足岗位学好专业技术掌握过硬本领的热情,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女工。

(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使部分女职工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引发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引发心理不平衡的非健康状态。所以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电力企业的重视和关注。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教育大课堂等活动,及时掌握女职工健康现状,指导女职工合理健身和平衡膳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女职工的身体素质。有些女职工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各方面不如他人,可以通过在女职工中进行“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聘请专家或心理医生,为女职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各种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女职工正确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压力,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以良好的形象愉快、高效率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塑造坚强的职业女性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李秀杰,陈海丽.浅议提升女职工素质的迫切性与途径[EB/OL].http:///Articleshow.aspx?ArticleID=105831.

[2]毛晴川.提高女职工素质推动企业和谐发展[EB/OL].http:///sdjy/show.asp?id=444,2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