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预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工程预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工程预算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深入了解,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笔者的自身认知,本文将电子信息工程定义为“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能够通过信息电子化方式完成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这种功能使得其本身在我国当下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我们生活中手机通信的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等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范畴[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本身具备着便捷性较高、信息处理准确率较高、涵盖面较广等三方面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能够较好发挥自身功能的原因所在。具体来说,在便捷性较高这一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中,信息的批量处理、较高的信息处理效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等都属于这一便捷性的具体表现;而在信息处理准确率较高这一特点中,其能够有效避免人工信息处理具备的无法及时发现、无法保证准确性的问题出现,这些自然使得其能够较好的实现自身应用;而在涵盖面较广这一特点中,在多种领域实现信息的利用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这一特点本身也属于电子信息工程最明显的特点,直接关系着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处理服务能否实现较好的展开。

二、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每天产生的信息量都在不断增加,而为了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身想要信息的获取,电子信息工程就必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大量数据在短时间内的快速传播。对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其本身的信息传输安全性能够实现大大提升,这种安全提升是其他技术不能给予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本身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往往能够不断给予电子信息工程更好的支持,其本身也能够满足电子信息工程的更多要求,这自然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能够较好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信息传播。

2.2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有过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经验的人们能够清楚发现,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着较大安全漏洞,这一漏洞的出现本身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之所以电子信息工程会出现较多的安全漏洞,主要是由于网络环境中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影响所致,网络系统不完善、网络传输线路漏洞等都属于这一问题表现多样化的具体内容,而为了将这种漏洞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就必须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的安全漏洞就能够实现较好的隔离与排除,相关安全漏洞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够实现较好的降低。

2.3在技术层面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应用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层面也能够实现较好的应用。事实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局域网技术,这种技术具备着应用范围较广、用户量不断增长的趋势本身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也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对于这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光缆是其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的确认主要受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远程的数据传输所致。2.4设备开发中的应用。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备开发来说,由于设备本身需要实现自身的网络化与社会化,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必须得到应用才能够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具备这一功能,由此可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必要性较高。

三、结论

在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电子信息工程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结合这些论述信息我们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具备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1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将管理学、建筑学、经济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综合在一起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从而让他们在项目决策及全过程管理等方面成为集复合型、开拓性及外向型于一身的人才。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工程管理日渐步入大众的眼帘。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技术,它的发展水平与日俱增。对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来说,两者的有效结合对其双方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依据科学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并进行加工及整理,除此之外还包括决策技术。当今社会,计算机已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问题,而不是是否应用的问题[1]。在现代化工程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既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储存、修改和查询信息,也有助于在施工中跟踪预测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导致的进度和质量问题。采用信息技术不但能使复杂的程序简单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应用于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保留项目的投资、规划及进度。而这些任务基本上是由项目经理来完成,所以公司项目经理能够通过该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依据包括计划评审法及关键路径法等在内的一系列的网络技术,将计划系统直接提交给公司项目经理并对关键路径报告进行整理。之后将各种资源的分配及工程进度等情况传输给工程管理人员,便于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应用于物资管理系统。对存货实施精准预测和分析材料可用性等功能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材料报告。所以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物资系统管理操作。计算机电子技术能有效地分析和统计全球范围内的货物及信息,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它能有效地分析行情摘要系统,对货物的价格信息、购买分析信息及投标状况信息等进行梳理和归类。另外,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让货主与买主实现跨距离的交流与沟通。这有助于项目的物资管理和决策管理。

(三)应用于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时,会依照预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来进行,因此各种施工情况都会随着工程的进度而随之出现,比如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关键活动表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公司项目经理应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从而有效规避意外风险。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能有效地统计和梳理这些情况,这样,项目经理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情况,进而使其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科学计算及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有效结合在一起,其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对于工程来说,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设计工程项目图纸,也可以说是整个工程流程的设计图,这项工作离不开详实的预算。就拿石油的工程设计来谈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首先石油工程的设计要考虑工艺过程工程程序,这一程序包括通用过程系统程序和其优化程序、蒸汽及煤气的热和物料平衡程序、配管分析和定量计算系统,及图形输入分馏模拟程序。这其中的每一个程序都需要有大量的计算。机械工程程序中的锅炉和管道热交换程序,需要对燃烧设备定量和空气冷热交换程序进行计算,以求达到合格的目标;在压力容器工程程序中需要对容器的大小形状,以及在工艺过程中的最优化程序进行计算和设计配置;控制系统工程程序需要对孔板计算程序以及安全阀定量进行计算;最后还要对其环境工程程序中的噪音等级,厂内外噪音程序等进行计算[2]。

四、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遍布于工农业、科技及军事等每一个角落。以下是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具体表现。

(一)对控制对象的操作。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主要是指计数机通过计算所要控制的装置或设备的递函数表征、放大系数、惯性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等结果,从而实现对他们的监控。

(二)对执行器的操作。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是根据调节器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真线位移或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能量,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预定要求,而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可以边计算边调,实现执行器的准确执行。

(三)对数字调节器的操作。计算机通过对由传感器和测量线路转换而成的某种形式的信号的测量,将得到的数值储存到数字调节器中。数字调节器是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它的控制规律是由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它有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两部分组成,输入通道包括多路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输出通道包括数—数转换器及保持器。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通道实现其自动化的控制[3]。

五、结语

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程科学计算、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动控制。实现计算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硬件资源及编制系统程序的大力支持,不过在进行系统编制的初始阶段比较困难。因此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工程管理信息进行编制时,既要对各部门间的信息流进行分析,也要统计、分析和累加工程管理各方面的历史数据,只有如此才会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工程管理能力并获得更高收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振亚.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45—46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28-01

1.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1.1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性特点而成为了人们工作以及学习中的“助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从以下几点:一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科技的融合更加的紧密,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对于人类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为了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性能,会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的元器件升级,以此实现产品的升级。三是,智能化、自然化、集成化的软件深入开发。四是,为了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会进一步加强,并且安全保密问题也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计算机和现代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其应用范围也不断的加大,不仅仅用于数值、数据的处理,还包括有电子商务、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等。

1.2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的发展是极为快速的,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在电子信息之中应用电子学、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电子信息工程对各个阶段的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发挥在那,不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影响,同时对人们生活方式也带有深刻的影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由于,电子信息工程还没有得到有效普及以及应用。

1.3 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特点

1)复杂且繁琐。该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复杂的技术层面。因为在一个工程之中,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每个内容都包含着不同的技术,因此整个工程包含着多个技术,因此十分的复杂且繁琐。二是,复杂的组织层面。因为一个工程之中包含了太多的组织,因此在工程管理之中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十分的复杂;三是,复杂的程序。工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还需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因此程序变得十分的复杂。

2)范围广阔。工程在进行管理时会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并且通过利用多种资源,了解、分析、掌握、协调并且决策均需涉及多个层面。因此工程管理的特点还包括有:既需要维持高水平的技术,还需要保持稳定的生产。

3)不确定性。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项涉及多个因素的集体项目,不仅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有内部环境。但是这些因素,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均表现出不确定这个特征,且因素一直处在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因此,电子信息工程的管理属于动态的管理,需要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2.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 加强工程管理的技术创新应用

对电子信息工程管理时,需注重技术方面的创新。因为随着工程管理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的电子管理软件营运而生。在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之中,P3是其主要的软件。因为P3不仅仅替代了传统的绘图技术,还能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在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工艺、复杂的信息量以及复杂的人员关系问题,需要加强工程业主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共同监管和管理工程。

2.2 工程管理之中EXP信息技术的应用

EXP信息技术是目前工程管理之中最为常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它不仅使得工程的管理变得条理化和系统化,还能有效地将数据信息变得简易化。将EXP技术应用于工程的优化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的进度、安全系数以及质量。除此之外,还能够及时规避突发状况,避免工程延误。

2.3 工程管理之中RDF技术的应用

RDF技术是目前工程管理之中最能诠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它能够有效的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在工程管理之中,能够对数据信息层次进行判断,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查阅,使得数据变得更加的清晰和明朗。

3.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安全的保护工作并不是依靠用户个人的安全意识提升就能完全解决的,相关部门与相关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团队,做到实时监控、实时排查等管理工作,同时要重视引进与培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最终提升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关于计算机安全的管理,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定期对网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定期检测与处理,对网络系统进行维护时,注重账号、网络访问的控制。第二,定期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检测,并进行修复,使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少。第三,对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杀毒软件、防火墙安装于计算机中,以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第四,定期对病毒库进行更新,了解最新计算机病毒,以便于进行针对性防范。第五,对院内网络的访问进行相应限制,对于一些可疑网站不能随意打开,不随意将来历不明的U盘插到计算机上。第六,对各个科室的网络安全管理权责进行明确,加强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其能够规范使用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的风险减少。第七,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依赖于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因此,应该加大对管理团队的组建力度,对相关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对计算机网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维护的技巧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及时了解计算机出现故障的环节,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计算机出现故障后,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故障出现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处理。此外,除了对现有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外,还应该积极引入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以提升计算机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进而使计算机维护、安全管理效率提升。

4.结论

在现代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安全对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了保护个人用户的重要信息数据安全,我们应当要高度重视安全信息环境的建立,提升计算机的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安全漏洞,最大限度的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加快我国现代化计算机安全的建O工作,企业与个人都应当针对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我国的数据信息安全性,保障企业与个人信息的网络环境稳定性,为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环境支持。

参考文献

[1] 佟文.探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运用;发展

一、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应 息时代,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信息的作用

一、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应 用特点

1 具有网络化特点

计算机和信息的有效融合,也就形成 了网络。计算机的运转和互联网关系密切, 世界也在网络的作用下变成了更加紧密的 有机整体,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换。 在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发展中,这就为计算 机电子工程等技术的形成带来了可能性和 发展契机 [1]。

2 具有高效化特点

计算机电子工程的开发和应用,需要 将收集到的信息流整理和储存,才能进行 下一阶段的创新研究。信息流的整理和储 存就要运用到计算机技术,提高了信息管 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 具有智能化特点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 加便捷的生活,人们越来越追求智能化的 生活,这就为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 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计算机电 子工程这项技术在发展中可以通过对人类 思维模式和语言进行模拟,分析具有逻辑 性的问题,以最高效的分析方式迅速满足 人们的智能化需求。

二、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具体应用

1 在管理规划、系统信息维护等工作中的应用

就功能用途而言,计算机电子工程这 项技术不仅可用于管理规划工作中,也可 用于系统信息维护的工作中。我国企业发 展中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的业务也 越来越多,时时刻刻都有大量数据产生。 在大数据时展中,企业要想保持更 快更稳定的速度发展,必然要借助于计算 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繁琐杂多的业务。 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作用就逐步凸 显,它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处理模式,不 仅仅可提高工作的效率,也能降低工作的 错误率。当然,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 的深入应用,可根据企业发展方向提高数 据分析的精准度、实时性及安全性,分析 处理数据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可实现过程 的监督,以便于发现潜在风险问题时可及 时采取应对方案,减少损失。如今已是信 息时代,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信息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掌握 信息源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为此,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尤为重视信息的获取和 信息的管理,并在信息的处理分析中运用 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解决面临着的各 种问题,这就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信 息共享得以实现。不可否定的是,计算机 电子工程这项技术在维护信息的完整性和 安全性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2 不受行业限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现阶段,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在 电力行业、日常生活、医疗行业及建筑行 业等都均有着一定的应用优势。当前社会 离不开电力行业,其电力系统结构又是比 较庞大的,对电力系统运行方面也有颇高 的要求,运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对系统 运行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电力行业的改 革和发展,增加了对电子工程、网络通信 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关注,在电子信息技术 和计算机基础上运用电子工程技术,用于 电力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和运行。计算 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应用,通过在线监 督各个环节,只要任一环节出现异常就可 将信号传递给值班人员,以便于相关技术 人员及时解决。远程控制技术以远程监督 和远程调度的方式便于集中管理,只要有 故障发生,就可以在线和专业人士沟通, 及时得知最佳最科学的解决方案。这就说 明,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在我国现代 电力行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日常应用中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也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上 的应用。当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网络 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手机付款、医 疗卫生工作、学校教务管理等都离不开网 络。各类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借助于计 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更新结构设计和提 高产品性能质量 [2]。

3 在提高通信设备软件性能中的应用 单片机作为集成电路芯片,结合超大 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 RAM、CPU、ROM 及定时器等集成于一块硅片上,其形成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也称作单片微控制器。单 片机质量轻、体积小,多用于工业控制领 域。当然,单片机硬件也有多个电器元件, 在设计单片机时需要连接到计算机上,然 后储存数据信息。单片机的通信设备和通 信方式的选择,都需要运用到计算机电子 工程这项技术完成相应的功能。

三、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1 发展趋势

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紧追时 展潮流,在对智能化产品功能优化时, 也应突出产品性能的优越性。如计算机电 子工程这项技术在可视化计算领域中的应 用,就要结合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对系统进行可视化加工,借助于三维图形 方式和虚拟环境技术创设虚拟化情境,以 便于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当然,计算机电 子工程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中也要注重用 户体验,优化用户界面,满足人们的个性 化需求。

2 发展策略

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我国法律 法规的约束。在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未 来发展中,应切实保障计算机电子工程这 项技术的安全性,重视其知识产权。为此, 企业也应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时改 变发展模式,重视计算机电子工程这项技 术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3]。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应 用广泛,不仅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 系,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计算机 电子工程这项技术,政府给予其国家政策 的支持,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和相应人才的 培养,才能确保我国电子工程技术不断进 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晓冬.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与发展[J].电子测试,2015(13):55-56.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0-227-0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使得高校原有的陈旧的基础设施、教学科研设施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各高校近些年来对基础设施、教学科研设施的改造和扩建工程持续投资与建设,以适应与承载校园规模的扩大。而每一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工作也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扑面而来。为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控制工程造价,教育部多次相关文件,要求高校审计部门加强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未经结算审计的建设工程,不予支付工程尾款。那么,高校的审计部门和基建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在进行结算审计过程中,结算审计资料的完备程度、各自的立场角度、审核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结算审计的难度、速度与质量。本文单就结算审计的第一步即对资料的审核重点加以梳理与分析,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并提出完善的措施与意见。

一、报送结算审计的资料不全面,漏补现象多

竣工结算,指在工程完工后,根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和现场洽商变更与签证等所有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编制的最终工程造价,是项目或各分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最终总结,应确保结算范围、内容及计价标准与合同范围相一致;竣工图纸所示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相一致,并进行精准计算;完成的工程和服务、供应的物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并通过验收。没有完全齐全的资料所作的结算是不完善的结算,而没有完整齐全的资料所进行的审核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达不到审核所要达到的目的。

审计部门对于工程报送审计都有一份详细的资料清单提供给基建部门,要求提交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变更设计通知书、监理签证资料、设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合同及各种材料单价的签证等,在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之前,会对其进行整理、归集和分析,并进行详细的了解。但在实际结算报送审计的资料中,经常遇到如下重点问题障碍影响审计的工作?_展。

(一)结算书内容不完整

高校内修缮工程较多,规模小造价低专业单一的工程,总包单位的结算书内容能够涵盖其所施工的全部,但大型的修缮工程以及高校内新建或扩建工程,由于规模大造价高且专业工程多样化,总包单位编制的结算书往往差强人意,不能反映实际的工程建设内容,特别是涉及专业分包工程经常漏项未报。甚至结算书有多本,总包一本,各专业分包多本,没有整合出一套完整的结算书。

(二)工程合同签署不严谨、条款界面不清或前后矛盾

高校内大型新建、扩建或改造项目的合同,以及小型修缮工程合同多采用建设工程合同范本,根据项目的特点甲方可在“专用条款”中提出特别要求。在合同资料的审核中发现诸如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中条款不一致、总包与分包或分包间施工界面不清、前面总价合同后面单价合同或以审计结果为准、没有合同签署日期等不规范现象,特别是一些实质性条款,涉及合同价格调整、综合单价调整、暂列项暂估价的确认办法等在“专用条款”中没有描述清楚,都会导致竣工结算时需重复计算落实的工作量大,争议项多,审核与被审核双方博弈时间拉长。

(三)洽商记录单与签证单内容不详实或短缺

高校内扩建、改造、修缮项目由于时间限制只能在暑假期间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先干再说的现象普遍,很少有项目不发生洽商变更的。结算报送的洽商记录单只有施工单位一方签署,设计、监理、建设方签署不齐全,结算时互相说不清楚。签证单内容不清晰,有的只写内容没有工程量,有的有工程量但内容含糊不清,或不签意见仅签名、只签结果不记录施工过程状况、甚至直接签价格无法核量等情况,易引起双方在结算时因为各自理解不同而产生扯皮。

(四)竣工图编制不规范

高校基建工程的竣工图编制责任者均是施工单位进行编制。竣工图编制的不及时、不规范问题凸显。签字不工整写“草书”,编制单位不是单位全称,而是“简称”。竣工图缺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签字确认的现象普遍。甚至于一些修缮工程竣工图以白图或手绘示意。

(五)竣工验收单滞后

通常大型的建设工程送审资料中“竣工验收单”的签署与时间与合同上约束的时间基本吻合,即使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工期延后,竣工验收的时间也是符合建设程序的规定,只有小型的修缮工程、改造工程,时间短,工程干完就完了,缺少正式的竣工验收程序和资料归集,在送审时因为审计处的资料要求必须有“竣工验收单”,只好补。开竣工的时间要么未填,要么填的时间随意,和实际不吻合,使得一个项目的开竣工时间有多个版本。

二、审计完善资料措施,提高审计效率

一套完整的结算审计资料,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高校审计人员对于在审核初始资料时发现的诸多问题,应从内部制度建设和外部咨询配合两方面着手抓起,专人负责督促对结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完善。特别是目前教育系统推广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将审计的触角伸至项目资金所系的每一个细节,这也就为审计人员对项目资料从生成到完整完善都可把控得到,只有将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这个基础做扎实了,后续的结算审计工作才能高效,才能顺风顺水。

(一)审计内部对结算资料的管理要求要实用、可操作性强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审计部门正日益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高校内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修缮工程的结算审计均有相应的审计管理办法,特别是对于结算资料的交接均有一定的交接清单与资料登记表。但对于这些资料交接清单与资料登记表中各项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及资料的深度,送审方如果专业能力不足则不一定完全理解。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要本着为学校负责、为工程真实造价负责、与基建方利益一致的原则,有义务有责任向基建方及时宣讲,将对于需提交的每一项结算资料的要求格式一一讲述清楚,强调其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使得基建方每个项目负责人都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各类资料,哪些需要收集、哪些怎样签署完整、哪些要盖章到位都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从执行上有据可依。

(二)审计关口前移,强化咨询与服务意识

高校工程预算计划管理是目前教育系统推行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作为一名高校审计人员,应了解学校每年度工程的建设与修缮规模内容、招投标计划、开竣工时间计划等,提前介入服务,将审计关口前移,并作出相对应的审计工作计划表,标注项目竣工结算提交审计的时间节点,增强审计咨询与服务意识,在竣工节点时或之前适当提醒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好完整的结算书及相关资料。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对工程资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实时性进行监督和指导

(一)合同签署应规范和严谨

审计人员审查合同应在合同正式签署之前,包括甲方与乙方签定的承发包施工合同、?甲方确认的乙方与第三方签定的分包合同、各类补充合同、合同附件、合同协议书等,对发现的每一条问题,都要提出审计建议,并监督一一更正,特别是一些实质性条款,涉及合同价格调整、综合单价调整、暂列项暂估价的确认办法等在“专用条款”中都要描述清楚,总包与分包以及各分包间的界面更要分清楚,不留死角。合同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密切关注合同执行情况,需要变更或补充某些合同条款的,要及时建议甲方签署补充协议。

(二)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应完整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紧张,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问题,甲乙双方在变更金额上在短时间内很难达成一致,但双方着眼于达成进度目标,只好积压到竣工结算时再处理。或者对工程变更先斩后奏,不及时申报变更内容也是积压到竣工结算再补资料。跟踪审计人员就要积极配合甲方,提出审计建议,并督促完善工程变更资料和现场签证的完整,包括有施工单位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的签名以及单位盖章,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审核每一份变更所附的预算,为甲方实时签署变更提供支撑依据。

(三)核查工程资料的归集与整理,完善签收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在结算审计前最理想的成果就是监督甲乙双方形成一套完整合乎规范的项目资料。审计人员接收结算资料时仍要认真核查,并严格执行签字签收手续。递交的结算资料一般以复印件为原则,如果提交的是原件,一定要标注是原件。履行资料签收手续的目的,一是能够证明结算资料已经在某个时间点送达,二是能够证明报送的结算金额及结算资料的内容、种类、份数、原件还是复印件等。

送审单位应对所提供的竣工结算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性作出书面承诺并对此负责。

电子工程预算范文6

[关键词] 鼻咽癌;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b)-0081-04

Meta-analysis of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by using PET-CT and MRI

AI Fen CHEN Zhe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Wuha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s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PET-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of Chinese patients by a meta-analysis. Methods By computer retrieval of Wanfang database, China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 and VIP database from January 1989 to May 2013, they were brought into clinical diagnostic tests about PET-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the Meta-Disc was used to a meta -analysis. Results Five tests about a total of 636 patients were used into Meta-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ET-CT in the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95%CI of sensitivity (SEN), specificity (SPE) was 35% (33%-37%), 94% (91%-96%), SROC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0.7247, SE(AUC) of 0.2399; and MRI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95%CI of SEN, the SPE was 35%(33%-37%), 84%(80%-87%), SROC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0.7654, the SE (AUC) of 0.1154.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MRI, PET-CT in Chinese transfer diagno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has lower misdiagnosis rate, but slightly low diagnostic value.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diagnostic tests, PET-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nationality are both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PET-CT is superior to MRI in misdiagnosis rate, but slightly low diagnostic value. Thus, combine those two method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astasis.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ET-CT; 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astasis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高发的头颈部肿瘤,其发病率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位,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因肿瘤易复发和早期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1]。目前,NPC的常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I较CT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优点,能更好地显示NPC侵犯的范围,可准确评价鼻咽癌转移的情况,能够判断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此外,它还可以鉴别放疗后组织纤维化和复发的肿瘤,复发肿瘤呈不规则的块状,可同时伴有邻近骨或(和)软组织结构的侵犯及淋巴结肿大;而放疗后的纤维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块状或局限性的不规则的斑片状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分界不清,因此,MRI还能积极参与放射治疗计划的制订[2]。然而,MRl检查依赖于肿瘤病灶的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诊断,这种判断标准易致假阳性和假阴性。自2001年问世以来,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影像学技术,在肿瘤学、神经病学、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高敏感性和高准确性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和认可,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3]。然而,PET-CT和MRI在诊断鼻咽癌转移的价值孰轻孰重,仍处于未知数。因此,笔者拟对PET-CT与MRI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进行Meta分析,以期为我国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包括:①包含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②是否为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参照标准为病理学检查或通过随访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及临床症状等共同确认。③文中能直接或间接提供数据,可分别计算出对于转移病灶或转移例数的真阳性值(true positive,TP)、假阳性值(false positive,FP)、真阴性值(true negative,TN)、假阴性值(false negative,FN)。④遇到重复发表为文献,选择数据详尽或最近发表的文献。⑤文献中病例数≥8。

1.2 排除标准

包括:①排除未提供充分原始数据且索取无结果、只有摘要而无全文、重复发表的文献。②采用综合影像学评价方法,无法区别PET-CT及MRI各自的诊断效能的文献。

1.3 检索策略

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1989年1月~2013年5月,以“PET-CT、MRI、鼻咽癌、转移”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再对所获文献的标题、摘要进行分析,如摘要初步符合纳入标准则进一步查找并阅读全文。

1.4 筛选策略

由3名研究者共同制定文献的筛选标准,分别筛选、阅读原始文献标题、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认真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最后3名研究者交叉核对文献,如遇分歧可由第三者决定是否纳入研究。

1.5 质量评价

采用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QUADAS)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定,包括14个条目:疾病谱组成、选择标准、金标准、疾病进展偏倚、部分参照偏倚、多重参照偏倚、混合偏倚、待评价试验的实施、金标准的实施、试验解读偏倚、临床解读偏倚、难以解释的试验结果和退出病例[4]。评分细则为:若认为所选研究符合条目,则评价为“是”。若所选研究的选择标准没有明确报告,那么应评价为“否”。若研究仅报告了部分选择标准,并且现有信息不足以将该条目评价为“是”,则应评价为“不清楚”。每一条目评价结果为“是”的记为1分,总分14分。

1.6 资料提取

提取文献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限、研究对象的病例数、年龄、性别、是否盲法、是否属于前瞻性研究、是否存在证实偏倚、PET-CT或MRI是否采用定量分析、按照转移病例数或转移病灶数,计算真阳性值、假阳性值、真阴性值、假阴性值、灵敏度及特异度。

1.7 统计学方法

利用Meta-Dis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选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汇总灵敏度(sensitivity,SEN)、汇总特异度(specificity,SPE)、汇总诊断优势比(diagnosis odds ratio,DOR)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S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本研究的评价指标。通过AUC的大小比较PET-CT和MRI的诊断价值,SROC曲线越接近坐标轴的左上角,说明曲线下面积越接近于100%,表明该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越高。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按照以上检索策略,在万方数据库检索到50篇、CNKI检索到35篇,维普数据库6篇。3名研究员独立阅读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篇文献[5-9],共636例患者。文献检索步骤见图1,所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Meta分析结果

PET-CT对鼻咽癌转移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94%(91%~9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7,SE(AUC)为0.2399。表2异质性检验显示,合并DOR为3.40,I2=95.4%,表明存在高度的异质性。

MRI对鼻咽癌转移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84%(80%~87%);SROC(AUC)为0.7654,SE(AUC)为0.1154。异质性检验显示,合并DOR为3.77,I2=95.3%,表明存在高度的异质性。见表2。

表2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转移评估指标的汇总比较

注:MRI:核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SEN:汇总灵敏度;SPE:汇总特异度;AUC: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DOR:汇总诊断优势比

3 讨论

鼻咽癌主要高发于我国南方,尤其是广东省是世界高发区,因此探讨我国国人鼻咽癌这一恶性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鼻咽癌的治疗疗效依赖于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措施,而合理有序的治疗以准确地判断鼻咽癌的侵犯转移范围为关键因素。目前,诊断鼻咽癌转移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B超、CT、MRI和新兴的PET-CT[10-12]。基于此,本文针对MRI和PET-CT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方面的价值做一Meta分析,结果发现PET-CT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和94%,表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65%和6%;MRI的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和84%,表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65%和16%。由此可见,PET-CT和MRI在诊断鼻咽癌转移的漏诊率方面没有差异,而PET-CT较MRI具有较低的误诊率。然而,MRI的SROC曲线靠近坐标轴的左上角,曲线下面积较大,表明MRI在诊断鼻咽癌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针对以上结果,PET-CT未表现出较高的漏诊率原因可能在于PET-CT与肿瘤细胞的糖代谢相关,坏死组织增多,肿瘤组织血供不足,组织营养成分缺乏或缺氧,肿瘤细胞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癌细胞的吸收和浓集能力降低,导致部分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与正常组织不能通过对比显像检查出来。而MRI表现出较PET-CT更高的诊断价值可能在于PET扫描图像时噪声较高,图像重建后存在边缘失真,组织分辨率较MRI低。此外,PET-CT借助CT平扫定位,其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也不及MRI。因此,这些原因可能影响了其诊断鼻咽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前,针对国内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较少,本研究仅纳入5篇文献636例患者,所得出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Meta分析只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量化分析,其客观性和准确度有赖于高质量的文献支撑。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①尚缺乏一个诊断的金标准,各纳入文献都是以病理检查结果或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随访作为诊断标准;而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病灶通常为多个,而临床上不可能将所有的转移病灶全部做病理检查。②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本研究虽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但所得结果仅仅只能作为参考,并未绝对性的依据;究其原因可能在于PET-CT与MRI所应用的设备仪器及成像原理、成像参数等不一致所造成的。因此,未来的临床诊断研究可进一步规范化成像技术,尽量统一成像参数,未来可以进行相关的亚组分析等。③评价指标单一,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对比PET-CT和MRI对不同部位、不同转移病灶直径等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完善两者的临床诊断意义。④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少,异质性较大,因此未进一步做敏感性分析;漏斗图是目前研究发表偏倚最常用的方法,但一般需要纳入文献为9篇以上,因此本研究做漏斗图分析很难辨别分布是否对称,因此未做漏斗图。未来可纳入更多的文献进一步分析发表偏倚。⑤未进行费用-效益分析,PET-CT检查费用成本高,作为常规性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根据现有的诊断试验,PET-CT和MRI均是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误诊率方面,PET-CT优于MRI;但诊断价值稍低。因此,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鼻咽癌转移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 Lee AW, Ng WT, Chan YH, et al. The battle against nasopharyngeal cancer[J]. Radiother Oncol,2012,104(3):272-278.

[2] Abdel K,King A. MRI and C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Am J Roentgenol,2012,198(1):11-18.

[3] Sharma P, Singhal A, Kumar A,et al. Evaluation of thymic tumors with 18F-FDG PET-CT: a pictorial review[J]. Acta Radiol,2013,54(1):14-21.

[4] Vorre MM, Abdulla J.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radiation dose of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Radiology,2013,267(2):376-386.

[5] 杜超.MRI和PET-CT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0):1474-1476.

[6] 张国义,胡伟汉,刘立志,等.PET/CT与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和N分期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81-384.

[7] 胡伟汉,张国义,刘立志,等.PET/CT与 MRI 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J].癌症,2005,24(7):855-860.

[8] 张国义,魏伟宏,李贻卓,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在鼻咽癌远处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5):294-298.

[9] 郭立兵,石卫民,宋维舒,等.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和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080-1082.

[10] Liu T, Xu W, Yan WL,et al. FDG-PET, CT, MRI for diagnosis of local residual or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hich one is the best?-A systematic review [J]. Radiother Oncol,2007, 85(3):327-335.

[11] Lee AW, Lin JC, Ng WT. Current manage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J]. Semin Radiat Oncol,2012,22(3):23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