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2

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建设诚信企业。纵观中华传统文化,“诚信”是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诚信”文化源远流长,成为推进民族进步的源泉。

健全市场经济,必须建设诚信企业。健全的市场经济必然是诚信经济,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竞争规律强调的优胜劣汰等,无不以“诚信”为根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诚信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市场的青睐。

抢占制胜先机,必须建设诚信企业。当今企业之争,占先机者胜。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

微软公司因为率先抢滩电脑操作系统平台而建立了强大的软件帝国。而要抢占先机,首先必须有识别先机的慧眼。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国外公司蜂拥而至,国内公司虎视眈眈,竞争先机何在?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先机就是诚信。

建设富有竞争力的诚信企业

建设诚信企业,是事关企业组织运作和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工作,应全面规划,整体推进。

加强个人信用管理,打造诚信员工队伍。建立企业员工诚信管理“三机制”:

——建立诚信教育和培训机制。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

一是重塑诚信理念。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从业理念;二是引导诚信行为。精心策划和深入开展“刹歪风、树正气、讲诚信”活动,有效引导员工的诚信行为;三是培训员工,向其灌输信用知识。

——建立信用征信和评估机制。企业员工个人信用征信,除社会消费信用外,还应侧重于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信用行为,并应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人员的跟踪监控。

——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奖惩机制是确保员工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员工队伍的关键环节。企业应该对诚信等级高的员工在待遇、荣誉、职位上给予适当倾斜,使“诚信”成为员工在企业立足和发展的“通行证”。

建设诚信机关,夯实诚信基础。机关是企业的“中枢”,建设一个高效、廉洁的诚信机关,关键是推行“阳光行政”,提高机关“诚信”指数。

——建立决策信息通报制度,强化职工监督。高度重视落实职工知情权,增进信任、集民心、聚民意。

——建立有效制衡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建立中层以上干部的动态廉政档案,在考核、选拔干部时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树立机关的诚信形象。

——开展“开门评议机关”活动。机关主动请基层单位员工给机关“挑毛病、找问题”。坚持经常性地“一评一议”活动,对群众意见较大的部门进行劝勉和教育,限期整改。

打造诚信服务文化,铸就诚信强势品牌。

——总结实践经验,完善诚信理念。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诚信理念体系,使“诚信”文化内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特质。

——更新服务观念,满足客户要求。明确“既是卖方,更是买方”的观念定位。使每次为客户服务的过程都变成一次积累信息、自我剖析、不断完善的过程。

——实施客户抱怨、满意管理。坚持“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制度,形成服务质量全面评估的有效机制,尊重客户意见,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风险管理,规避外来信用风险。能否按期收回客户账款,直接关系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正常运转,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因此,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诚信风险管理。

——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内部风险责任。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客户账款催收责任制,量化细化帐款回收责任,并以帐款回收实绩作为相关人员业绩评定的依据。相关人员要肩负起动态跟踪监控客户付款状况和能力的责任,有效规避费收风险,使整个帐款回收流程实现“无缝对接”,确保运转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建立预警机制,控制潜在信用风险。建立和完善客户资信档案,对其注册信息、财务报表、银行开户情况、付款记录、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信用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跟踪,随时判断出资信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客户付款能力降低、存在信用隐患的问题,要果断采取措施,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静态定额一直是在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采用的,但是由于一部分建筑企业仅仅把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结果,而忽视了信息化的过程.即企业单方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各种工程造价的相关软件,来提升整个信息管理的效率,从而忽视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动。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技术人员不能深刻认识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当成完成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其的重视也有很大缺失。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仅仅把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当成一种“面子工程”来建设,大力的建设只是因为一些规范要求或舆论压力,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认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各个建筑企业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

2.建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目前建筑企业还没有较为统一和全面的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类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储存与管理。虽然说大部分建筑企业内部都有了较为丰富的造价信息数据,但是因为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这些信息数据只能封闭的进行储存与使用,失去了其必要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此外,目前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数据基本上都单单掌握在少数群体的手中,并且随着项目工程的变化其变动也较快。信息缺乏沟通与共享将直接带来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建筑企业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动一般都较快,没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就会使得企业难以掌握最新的工程造价信息,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计算出现失误;第二是建筑企业之间信息堵塞将会直接影响到各个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各个部分的价格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有序发展。

3.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素质低下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大工程,所以也需要一些高素质的信息人才进行综合的管理工作。但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人才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即企业内部资格较老人才的技能与理论一般都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没有太大的联系;而大部分的新人才由于其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将信息管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技巧,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缺乏。此外,建筑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大部分企业都单单依靠定期的各种会议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教育,这对于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二、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意识

对于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来说,其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是整个造价管理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认识。第一是充分认识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信息化建设不但要管理好管理中各个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等问题,并且其身为建筑企业的重要部分对管理任务的完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需要信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相应理论知识,还要把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联动部门相关职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信息管理:第三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劣与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与整合,明确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完善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

就我国目前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库。但是因为这些资源库的质量不一,并且数量上也不够,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所以说,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把其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些信息的整合和联系上,从而进一步的完善信息资源库,从而给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提供资源基础。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系统对信息的抽取和管理效率,从而满足各个层次的工程造价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3.构建工程造价信息标准体系

由于我国各项经济正处速发展时期,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因为其独特的效率性和全面性,己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中。但是因为目前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表针,从而其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共享也存在着阻碍。所以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应该先针对电子软件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把各个部分有效的联动起来,最后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

4.增强企业之间信息的相互联系

目前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大部分混乱基本上都是因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共享,从而使得工程造价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基于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建立一种企业间相互联系的信息共享交流体系。在这之中,主要应以建筑企业的建造方与供应方为主要基准,把各个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体系联系在一起。在这之中,因为建筑企业的供应方拥有各种建筑材料的造价信息,而建造方承担着整个工程的建造过程,所以供应方和建造方的深度融合能够大大增强工程造价信息的透明程度。此外,在这个信息共享交流体系中,对于供应方和建造方的监督等各类工作,应该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独立的监督工作。这样以后就能够大大的降低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内部的资源分配,从而增强各个建筑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同性。

5.加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人员的培养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是一个交叉性较强并且过程繁琐的一项工作,所以其直接的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应对信息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培养高复合型和素质性的人才,就成了目前建筑企业各项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人员的数据库,并把各类人员按照其自身的素质进行必要的排名;其次是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引导内部人员组成一个网络体系,并分析各类造价信息人员的流动情况及原因,从而对本地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预测,进而基于此对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最后建筑企业还应该积极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和网上授课等等,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造价信息人员在日程生活中都能得到技能和经验提升,进而增强建筑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以后必将有更宽广的研究前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的掌握,积极借鉴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紫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21期

[2]沈天文.让工程造价信息化更好地为建筑企业服务福建建筑,2008年4期.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企业文化;诚信;创新;措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能够永久生存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冀用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一、培养诚信、创新的文化理念

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无信不旺,社会无信不稳。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缺失了诚信,就会失去市场。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它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而现实的意义。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是企业兴旺的灵魂。企业不能只顾生产产品,要把产品送到销售市场,变成商品,使企业获得利润。这就要不断地更新技术,改变理念,打造品牌企业,创造名牌效应。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运用先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营业绩,去拼搏,去创造;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公司。任何企业文化建设都应该以“诚信、创新”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我们要教育每一位员工遵守企业礼仪,形成崇尚诚信,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大部分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创造、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作用,并积极开始建设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企业文化的政治化。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有些管理者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的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个别人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嘴上,不考虑实际工作效果。企业的政治就是管理好企业,创造效益;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讲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企业文化雷同化。独特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它应该代表企业独有的特征,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涵。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由于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对企业现有状况把握不准确,盲目照搬照抄,企业文化似曾相识,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

(三)企业文化形式化。一些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实际中往往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而仅仅作为一种面纱来对待。

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去。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认真抓紧抓好。在工作中定期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和员工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学习研究,掌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增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工作格局。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在机构改革中,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代;努力探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把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二)要精心组织、策划,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组织者、培育者、倡导者、示范者的角色。因此,要重视通过脱产培训和在岗学习、观摩交流等方式,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要精心策划企业文化活动,宣传企业形象,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借鉴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象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协调和统一企业内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所在地的文化相适应。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加强对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维度激励的导向力、渗透力和约束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1.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倾向,在“人”和“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表现出“重人轻物”的价值取向。正如孔子所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认为其他一切的活动和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统治者历来重视人才,而且也经常提倡民本思想。现在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这与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极其吻合。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有价值的东西,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2.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中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人追求人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国家和民族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美好的境界。和谐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这一理念,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我国企业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相应的有益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灌输以和为贵的思想,并将这一理念纳入企业管理中,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要求企业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提倡互帮互助,坦诚相待,团结协作,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企业内部产生荣辱与共的协作精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论语》中也强调“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这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必须积极进取,增强自身竞争力。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

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义轻利的思想,这一思想倡导人们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且重视仁义和道德,而且强调仁义道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忘掉“义”和“道”。运用这一思想对企业进行文化激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会促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见利忘利,不择手段的谋取私利,这有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也启示我国的企业领导者要适当地采用道义激励,而不能一味地用物质激励员工,否则会让员工形成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想。

5.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诚信

诚信是市场经济并不相违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应该讲诚信。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典故源远流长,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短期看,企业遵守诚信未必能给其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从长远看,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在经营活动中讲求诚信的企业才能获得赢得别人的信赖,占领更有利的市场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立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不仅不能长久发展下去,而且还会给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

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周易》中讲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人要有大地一般宽广的胸襟,以承载万物,兼收并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渐形成这一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养成了包容万物、落落大方的气魄。我们在建设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这一厚德载物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要厚德载物,对社会要厚德载物,对企业员工要厚德载物。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更加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7.总结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本地本民族的文化,势必难以形成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重视诚信,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当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能够吸收和借鉴的东西还远非如此,广大企业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诚信企业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廉洁文化 建设 繁荣发展

引言:

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督促全体员工自觉廉洁从业,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廉洁经营的思想理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之和;它无形地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廉洁文化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使之共同为企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一、企业文化与廉洁文化的关系

(一)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洁文化的文化核心是基于诚信、廉洁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共同体,是企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廉洁文化也可以作为主流文化,企业文化把廉洁文化充分吸收和融合,才能达到健康健全发展。相反,如果企业文化拒绝吸纳廉洁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就毫无核心可言。在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廉洁文化建设的同时,实现同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二)企业文化与廉洁文化共同服务于企业的追求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同样的廉洁文化也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廉洁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一样,形式是“外化于形”,本质是“内化于心”,只有使廉洁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为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行动指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目标一句话可以概之:始终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百年老店”,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利益。

二、浅谈如何使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

(一)拓宽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通道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职工群众所面临的舆论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要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考验。廉洁文化建设一方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崭新的发展机遇,只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以创新,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善于利用新兴媒体,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拓宽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通道。

网络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要及时有效地利用好网络平台,构建廉洁文化网站。网站要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就是要反映时代特点,不死板教条,叫人生厌;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人读来有收获,成为职工群众的良师益友;创新性就是要创新栏目设计,丰富网站功能,时常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吸引群众不断关注与参与。

(二)打造阵地,凝心聚力

通过这种多阵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廉洁文化活动,不断把全体员工和广大党员干部凝聚起来,扎实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不断使党员干部和员工群众自觉地团结在一起,全力推进企业的快速和谐发展。同时,要以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廉洁文化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参与面,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企业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内容,提升品质

要把廉洁文化与社会先进文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不断创作符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富有鲜明行业特点、员工乐于接受的高雅或通俗的廉洁文化作品。我们在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反腐倡廉的规律,挖掘廉洁文化精髓,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源泉。促进廉洁文化从推动走向互动、从参观走向参与、从文件走向文化,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廉政文化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