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1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能力;提高;训练

引言: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强调了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劳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也决定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通用职业素质,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帮助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好的通用职业素质,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一、通过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由来

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需要人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的和普遍的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与职业理念一起构成了所谓的通用职业素质。

通用职业素质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因此,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联合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了“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题组,研发出了一套适合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准备在全国技工院校进行推广,而我校有幸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学校。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讲授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7个要素。职业理念是人们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的指导观念,由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两个要素构成。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应对将来职业发展的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保障就业成功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利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这四种手段的有机组合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后的状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

三、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体会

(一)此课程教学方法新颖、实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填鸭式教学,它更多的是采用户外体验式教学、电脑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更多的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二)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学生提高最明显的就是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

此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训练项目都是需要学生组成团队来共同完成,一个训练项目的成功与否也是以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完成来衡量的,这就在最大程度上灌输给了学生团队的概念。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服从,也了解到了团队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大,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一个真正的整体。

(2)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此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先体验后总结,这就给了他们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先从各个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然后在之后的课堂分享中再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学生做完活动的总结阶段,老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时要有优点、缺点以及今后要怎样改进,而总结别人时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要把活动中的不足都推卸给别人,要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另外,此课程中的一些活动并不只有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创新空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对今后继续开展此课程的一点儿建议

(1)行为训练中的活动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灵活,以及技校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某些活动项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另外,针对技校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此课程最好能分别制定出适合三个年级学生分别使用的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2)需要进一步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

此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行为训练和课堂分享两个环节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的师资培训。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一些体会,我认为该课程的开展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指引。我相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全国技工院校系统的普遍推行,将会大大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技校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指导 工作单元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1

Abstract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 is the support and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urrently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iculum into the symbol of the new stage, it is because the new, so need to be innovative and pioneering in many way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base unit,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is topic.

Key words career guidance; work unit; professional ability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是集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实验基地,它的基本职能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强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与职业培训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就业和探索学校职业指导的新经验”。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①强化职业指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就业率。

1 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

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的要求,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整合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资源,开设有以下教学实验项目。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内容共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二、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三、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指导。模块四、创业素质测评与训练指导。模块五、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

1.1 职业规划能力训练与指导

(1)人格测评训练。在职业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倾向性测评。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性格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帮助学生客观、真实的了解自己所适合的职业,从而拟定职业群。(2)职业探索训练。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拟定的职业群进行深度体验。通过CETTIC就业服务平台的职业图谱或其他评估办法,分析职业特点,缩小职业数量。(3)决策技术训练。在职业指导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掌握CASVE决策循环技术并将此技术应用于职业抉择之中,最终确定职业方向。

1.2 通用职业能力训练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结合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实际,将以上内容归纳为3个训练项目。

(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系列团队活动,如:通过无声传递情报、盲人走路等,并对活动加以辅导,使学生体验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和技巧。帮助学生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规则,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训练。通过对系列集体活动项目的体验,如:相互支撑、蜈蚣行走等团队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合作的技能和原则,体验组织管理和解决团队问题的方法。体验团队合作中组织管理、问题解决和分析判断等技能,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原则。

(3)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一系列游戏,如:火柴难题、扑克宝塔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

(4)求职技能训练。在求职体验中心,进行招聘信息查询、求职简历制作能力训练,通过对比分析和专业人士评价等方法,提升大学生制作简历的能力。同时,进行个人面试训练和无领导小组面试训练,借助微格教学设备、眼动仪等对面试过程逐一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提升大学生应对面试的能力。

2 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单元架构

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紧紧围绕“科研导向、服务教学、突出内涵”的原则,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②因以上功能所致,高校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应该具备以下9个工作单元:

2.1 人格测评中心

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和创业素养的测评。人格测评中心主要功能有:性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创业素质测评等,为大学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提供帮助。测评采用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正式评估中,使用北森职业测评系统、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CETTIC职业测评系统等;在非正式评估中,采用北森职业测评分类卡、结构化工作表等进行测评。③

2.2 职业体验中心

职业探索是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深度地职业体验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体验中心主要功能有:一是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的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组织环境的探索,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方法包括:视频观察、网络查询、职业人物访谈、查找资料库等。二是对大学生职业认知状况进行测评:借助CETTIC就业服务平台中的职业图谱测评法进行正式评估;采用职业分类图、JobSoSo职业分类信息技术等进行非正式评估。④

2.3 素质拓展中心

素质拓展中心是提升大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训平台。其功能:一是通用职业能力训练与测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界定,通用职业技能包括: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8项技能。二是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与测评。自我管理能力(品质)包括: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等。在职业评估中,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进行正式评估;采用无领导小组面试等方法进行非正式评估。同时,针对测评后发现学生技能上的不足后,采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中的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训练。

2.4 求职体验中心

求职体验中心具有三个职能:一是搜索招聘信息。借助招聘信息搜索软件,根据学生求职意向,能够快速查询到招聘信息。二是训练学生制作求职简历的技能。通过比较训练,使学生能够制作出规范的、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三是训练学生面试技能。借助微格教学设备和眼动仪等相关设备,分析学生求职面试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训练改进,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2.5 企业咨询中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总企业数的99.6%,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71.2%,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58.8%。⑤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已成为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由于这些单位缺乏必要的用工经验,存在盲目招聘,造成“招不去,留不住”,“用工荒”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一是对来校招聘单位的资质、信誉进行审验,保障学生就业安全。二是对企业招聘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招聘专业、层次、待遇、上升空间等进行协商,帮助企业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实现“招得去、留得住”,以缓解中小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三是对中小企业开展企业诊断和EAP服务等。

2.6 创业指导中心

创业指导中心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引擎,引导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创业指导中心功能主要有:一是创业心理测评,确认创业特质。二是创业能力测评,对大学生创业准备程度进行评估,降低盲目性创业。三是采用ERP综合系统、企业运作电子沙盘、电子商务模拟、市场营销等仿真软件,⑥对创业项目进行集成化模拟管理,使大学生体验创业全过程,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2.7 职业信息分析中心

职业信息分析包括对就业失业、职业供求、工资价位和社会保险等在内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等,从而为社会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招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也可为高校专业建设和招生提供指导。职业信息分析中心利用专门的统计工具:一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二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三是对劳动保障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是职业指导教学实验基地的信息中枢。

2.8 职业培训项目开发中心

培训项目开发中心重点围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开发课程和教材,对培训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培训合格的学生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核后,颁发《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还承担教师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组织工作。

2.9 首席职业指导师工作室

职业指导作为一个技术团队,实施首席专家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头作用,提高工作质量。首席专家主要任务:一是利用专用的测评工具,对有异议测评结果进行最终测评;二是利用专门训练方法,对其他专门实验室训练效果不佳者,进行新的矫正训练。三是对职业信息分析报告、创业计划书等进行必要的最终确认。四是对团队人员实施技术督导。五是组织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科研工作。六是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帮扶。

注释

① 姜献群.校企对接条件下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变化[J].南都学坛,2012.2:86.

② 韦华.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5(2).

③ 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6:59-60.

④ 钟谷兰等.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2-83.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召回服务政策;岗前培训课程

截至2009年9月,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我国的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虽然中小企业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步入市场经济时间短,企业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低级的、原始的管理层次上,还未能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进行规划。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缺乏研究,落后的管理观念,严重地束缚了中小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造成中小企业人才大量、频繁地流动,极大地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在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缺乏持续的人力资源来源,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作为提升员工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员工培训,本应成为改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受中小企业自身局限和当前用人环境受制等因素影响,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不积极:

首先,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投资不够。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难以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太多资金。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按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培训经费的要求。其次,员工流动性强影响了企业培训的实施。调查发现,另一个影响中小企业实施培训的因素是员工的频繁跳槽,该因素占访谈对象的90%。现在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需要人就从社会上找,到别人的企业里挖。最后,在内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很多中小企业里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由于其管理者的能力不高,也没有好办法来进行员工培训。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困境的解决之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有两大职能,即进行职业性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性学历教育,由于这一体制比较健全,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而另一重要职能――职业培训,在很多职业院校并不被重视。这一重要职能的缺失,也是造成当前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样的现实,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适时提出两大措施:“毕业生免费回校培训政策”与“岗前培训前置服务项目”,为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中小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从而为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

(一)毕业生免费回校培训政策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04就提出“毕业生免费回校培训”政策。这一在当时还比较前卫的政策,在政府、兄弟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各方面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10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为此还作了专门报道。

当前,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局限和环境的影响,大都无力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其让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社会上四处寻找价格昂贵的培训机构,倒不如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也是对用人单位负责。既让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为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作出了贡献,节省了开支。

据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统计,这一政策实施6年多来,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至今,已有100余名毕业生接受学院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召回服务”。有学者说,此举至少令三方受益:学生在不断“回炉”中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了;学校在动态的调整中与市场贴得更近了;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人才更优秀了。

(二)岗前培训前置服务项目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能力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重视“专业技能培训”,而对员工职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通用职业能力培训”普遍缺乏的现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的要求,积极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需要。

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和中小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把企业“岗前培训”的内容整合到课程的建设中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按照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的原则,选取“职场执行力”、“职场心理素质”、“职场竞争与合作”、“职场交往与沟通”、“职场形象与礼仪”、“职场表达与自我推荐”等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岗前培训”课程模块的内容,分项目、分阶段安排教学,贯穿学生在校3年,构建了一个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化的“准职业人”培养模式。

在“岗前培训”课程模块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职场观念、方法、意识等态度性素养,光有知识的提供还不足以形成。因此,在课程实现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不仅加强了课堂的“教”与“学”,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等新型教学方式下得到通用职业能力体会与发展,更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做”与“养”,通过促进学生在课堂的“做”与“养”,使学生了解知识、体验经验和养成习惯,最后成功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内在的职业素养。

如何实现“教、学、做、养”一体化,以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在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的感悟对其进行素质培养。与此同时,我们将职业元素引进校园,以“生涯发展”管理统筹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制度化、课程化校内各类职业实践型社团活动,以助理身份参与校内岗位实习、勤工助学等,使校园同时成为“职业”的场所,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环境气氛的影响。

为了促使学生能主动地融入社会进行“训练”,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和毕业证书“三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是获得毕业证书的前提性条件;“工作经历证书”的获得,必须完成800小时的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由学院印发),以此促进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在校外用人单位实实在在的“做”、“养”,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素养,提高职业素养。

由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在提高学生“通用职业能力”方面持续的努力,再加上“毕业生免费回校培训政策”的深入开展,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0年9月,在对全院5437名毕业生的工作称职度的问卷调查中,100%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评定为称职,其中优良率占92.99%,用人单位尤其对毕业生岗位适应、职业态度、诚实守信、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给予了正面评价。

虽然改善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困境,只靠高职院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但作为人才提供的重要基地,就当前的现实来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此而作出的种种努力,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刘铮,陈菲.我国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N].新华网,2009-12-24.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4

关键词:旅游人才;职业化;职业素质模型

一、职业素质模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素质及职业素质

素质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天生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心理学把素质解释限于通过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炼,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职业性,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个体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学习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及职业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3)内在性:职业素质是主体对其内涵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它的作用的发挥是一种自觉。(4)整体性: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等。(5)发展性: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从业者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

2.职业素质模型结构

职业素质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职业化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通常的员工素质结构或者能力素质模型相比,它的视觉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另外,职业素质模型描述的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通用素质,并且它与企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职业素质模型的两个特点是职业相关性和企业文化相关性。职业素质模型主要有三个模块构成: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

(1)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职业素质模型的基础。思想素养从员工价值观念出发,描述员工与特定岗位和特定行业相关联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态度等。思想素养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高度一致,如诚信敬业、学习创新、认真负责、忠诚求实等。

(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重点描述作为职业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为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通用素养是所有职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时间管理技能、有效沟通技能等;专业素养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知识等。

(3)行为素养。行为素养描述的是员工在办公场所和面对顾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风格、精神风貌、言行举止、职业习惯等。行为素养的核心是职业习惯,塑造职业习惯,并在职业习惯指引下展现职业行为,是行为素养与通常所说的商务礼仪的本质区别。

二、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各个职业种类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大量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文作为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研究系列工作的开端,仅基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归纳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通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

1.旅游人才的思想素养。

根据旅游业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要求旅游人才以为他人提供服务为根本,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而要求他们热爱旅游业,并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

(1)客户中心意识是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的基本职业意识,旅游人才要求能够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之不同,“消费者”以商品为导向,“顾客”以满意为导向,职业化的旅游人才能够引导并且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安排顾客旅游的任务。

(2)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业人才的根本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性,从而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例如,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解中用语要文明,不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讲低级庸俗的故事,不带领游客到“黄、赌、毒”场所等。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不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3)诚信敬业是旅游人才思想素养的根本。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服务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确定性大、面临的诱惑大等特征,从而对其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要求高,尤其是要诚信敬业,这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2.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对人文地理、艺术宗教、民俗文化、建筑摄影等知识有所涉猎,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在能力要求上重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随着我国逐渐成为旅游大国,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2)人际交往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游客,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各样心理需要的人,他们的处事态度、个性特征往往差异很大,为了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同他们广泛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同旅游接待单位的人员打交道,处理好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担当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每一次参观游览活动,都离不开导游人员的组织以及和饭店、景点还有旅行车司机等方面的协调。为使整个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旅游接待计划的内容顺利得到实施,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旅游人才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等,既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下次购买的决定。

三、旅游人才职业化素质模型的应用

1.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建设

首先,职业化素质模型的两个输入变量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要求旅游企业职业化模型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目的,至少不能背弃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贯穿整个模型,是模型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制度,所以,以旅游企业的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将是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

其次,员工的职业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由思想到外在行为的锻造过程,思想是基础,行为是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要求和最终目的。在职业化内化阶段,要求企业加强与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强制推行,结合企业文化的推动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

2.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旅游人才职业化的直接手段。旅游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在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体系的开发。旅游人才职业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模块:思想素养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行为素养课程。思想素养课程旨在引导员工建立旅游价值观和旅游职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旨在向员工强化具体岗位员工顺利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岗位的不同应该包括以下子课程: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业务、酒店管理、客户服务等。行为素养课程包括社交礼仪、习惯塑造等课程。

(2)培训效果的评估。旅游人才职业化模型为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评估问卷等都可以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当然,该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标准,通过差异化比较培训效果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温卫宁,林增学,黄国良.酒店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素质观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103-105.

[3]杨秀丽,颜萍.刍议旅游人力资本与旅游业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3-74.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5

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创新办学理念

技工院校要潜心研究和探索适合激烈市场竞争的创新发展体制,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活力,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院校政府办学、市场化运作、服务企业、面向社会的体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的逆向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市长在想什么,厂长在想什么,家长在想什么”的问题,按照政府要求,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骨干院校作用,确立地位;按照企业和学生要求满足就业需求,奠定根基,确立“符合政府要求,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办学理念,并以此作为技工院校跨越式创新发展的基点。

调整办学结构,创新发展多元化办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技工院校要调结构、促转型、强内涵、高引领、增后劲、促发展,建立“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发展模式,坚持技能人才增量培养和存量培训并重,学制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协调发展,着眼专业建设和社会就业需求,拓展多元化办学,凸显技工院校发展特色。

第一,坚持高端引领,努力提升培养层次。

技工院校作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要努力提升培养层次,坚持高端引领,牢固确立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层次上,突出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学制教育和技能提升培训,打造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特色,形成在职业教育中的高端引领新优势。

一方面是注重学制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增量培养。突出以高级工、技师为主的在校生学制教育,为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是校企双元制的高技能人才存量培养。发挥技工院校校企结合度高的优势,利用弹性学制政策,面向企业开展员工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第二,用好用足就业政策,拓展社会职业培训。

一是通过整合培训政策资源,拓展社会职业培训,推进就业创业。二是建立延伸到规模以上企业的职业培训实名制信息化平台,与当地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信息化对接,校企联合开展企业在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和研修,开展“金蓝领”技师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考试、技师社会化考评培训,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各种培训项目,将社会培训延伸到各个企业、行业、农村,实现社会全覆盖。

第三,围绕专业建设,拓展多元化办学项目。

技工院校要建设和完善产教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多元化办学项目与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拉长专业链条,促进专业建设;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训能力;促进教改教研;加快多元化办学步伐,促进办学结构调整,形成多元办学的新格局。拓展发展增长极,增强综合实力,实现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

由政府主导,与产业结合,

创建新型校企合作机制

技工院校要积极发挥在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探索并不断强化“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坚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人才同步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途径,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以稳固的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为技工院校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立稳固校企合作机制。

一是政府主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调当地政府为技工院校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与当地发改委建立新上项目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定期协调机制。紧紧围绕当地重点项目、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协调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推动校企合作的机制政策,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职能,根据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发展建设规划,定期向技工院校下达招生、培养任务,形成“项目投产,学生进厂”的紧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当地重点项目、央企、大型国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三是拓展合作领域,承担政府职能。大力开展行业性培训合作,积极开展政策性培训,协调当地人力资源部门,拓展跨地域人才交流。

第二,融入经济,服务企业,加速市场化校企融合。

在推进校企共建的过程中,以融入经济和服务企业为合作的切入点,提升企业对技工院校的信任度、依赖度,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一是建立和完善校企交流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座谈会、毕业生双选会、校企考察、校企技能竞赛、校企文化共建等形式,与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二是靠改革加速办学过程市场化,实现与企业的市场机制性对接。选派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进企业挂职,调查研究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经营体制、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特殊工种、专用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对技工院校的客观要求,以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去撞击办学机制和调控办学方向。三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全方位合作。校企联合招工招生,专门投资为企业培养特殊工种和专用设备操作工,送教进企,开展企业转岗培训和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

大力开展“三项改革”,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技工院校在加强外延发展的基础上,要强力实施内涵建设工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技能培训质量为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构建成熟、稳定的准员工教育体系。

第一,推进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行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将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和模块,通过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题研发和教学实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合一,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推进企业通用职业素质培养改革。

从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把文化基础课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结合起来,从价值观、社会技能、方法技能、体育技能等方面入手,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能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准员工教育体系。

第三,推进企业化学生管理改革。

按照企业7S管理标准制订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常规管理目标;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修订学生管理制度;按照企业职工规范,从宿舍、教室、实训车间、食堂、课外活动等各方面实施企业化管理,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

第四,实现常态化的技能竞赛。

构建完善的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教学新模式。将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化,把技能测试、技能考核融入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形成“以赛促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新机制,利用赛式教学激励和提升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内训外引,建设“双高”师资团队。

以提高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为重点,组织开展外派挂职、校内培训、高端培训、一体化教师培训等形式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实现培训全员覆盖。多角度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中层干部,大力引进高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通用职业素质培训范文6

一、“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院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点,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的深度融合,增强学院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企业实施专业调研,进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及相关资料收集,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合作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岗位知识、能力、工作态度等要求进行充分研讨与论证,系统构建了“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三实”人才。按照“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要求,学院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了“三实”(品质朴实、技能扎实、体格健实)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是系统构建了“四层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按照“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过程规律,结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将专业课、工艺课等理论教学内容和德育融入实践环节,系统构建了“四层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见表1),即:基本技能训练为班级建制,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综合课题训练为小组建制,在校内实践基地(“校中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实行“准导师制”,在校外企业进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资源积累和流程优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劳动技能。

二、“五契合”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一是建立契合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完成4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建成11门具有“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

二是实施契合生产过程的教学过程。根据企业典型生产任务设计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产品件(零件、模块、单元)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独立完成作业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模块,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艺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三是营造契合企业环境的实训环境。学校实训中心与“校中厂”高度融合,场地共享、设备共用、文化互通,学生实训即生产,入学即入厂,从着装到动作规范、工量具摆放等方面受到严格训练,真实体验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为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提供保障。同时,着力推进以企业文化、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岗位自信。

四是建设契合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牵头组织企业、社会多方参与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结合专业建设编写校本教材27本,3个重点专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及网站等多介质的立体融合。

五是完善契合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推行因材施教,以能力为核心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推行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将生产任务工时、技能竞赛成绩等纳入学生学业考评,将学习工作态度、思想道德品质、顶岗实习表现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将心理辅导引入日常教学,开展全过程导学、助学、促学。目前,学习过程学分、替代学分占学分总量的50%以上,通用素质训练课程覆盖率达100%,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三、搭建基于校内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以“四层次、五契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学院系统构建了基于校内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一是深度利用校办企业优势资源,建立产教融合综合协调机构——产训事业部,着力推进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深度融合。

二是营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过程与企业生产作业过程全程融合,为“三实”人才培养构建良好的运作平台。

四、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创新

学生实训考核推行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制度,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重点操作技能和技巧为考核的核心内容。

对教师实施产训工时考核制度,产训任务与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加工,规定带班的“1+1双师”有责任带领学生按产品工期和技术要求完成生产任务,产训结合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理念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如图2所示。

五、“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是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学院立足“外引内育、提升质量、创新机制、科学管理”,重点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国模范教师2名、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6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6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天津市技术能手14名、天津市新突击手3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获得天津市技工学院系统“示范课”10项。学院教师在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和中国职协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参加全国及天津市技能竞赛并且成绩显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部级奖项一百余个。

三是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的认同,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得到企业普遍认同。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适应能力强,岗位对接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快地接受企业生产的新技术。

四是校企深度融合,拓展了校外企业的宽领域合作平台。学院以“人才互用、资源共享”为核心,完善了宽领域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了六大校企合作任务:人才定向培养、职工综合培训、师资协同培训、技术共同研发、课程共同开发、设备场地互用,如图3所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天津市第五机床厂克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严峻、制造成本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依托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深挖校企资源,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通过产训,不断扩大产品及外加工生产任务,连续多年保持年产值1 500万元以上。

五是持续推进产训结合教学改革,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与天津第五机床厂及校外企业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产训结合方面开创了新思路、新举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国内外职教同仁的高度评价。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太原技师学院、厦门技师学院以及韩国济州技能大学、加蓬、埃塞俄比亚职教专家代表团等五十余个国内外院校或团体到我校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办学及校企合作、产训结合经验。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瑜.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