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1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 美发与造型 教学方法 探究

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最为流行的专业就是人物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也是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朝阳专业。2010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2010年美容服务行业产值为2600亿元人民币,而且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机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年均增长率为31.91%,同比国民生产增长率总值的9.5%,从业人员高达1600多万名,更好地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因为现如今婚纱影楼、形象设计、美容领域、化妆品领域等行业都需要专业知识较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就增加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而且现代人对美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时尚发型、高档化妆品、个性化服饰等方面,而是需要具备专业高度的人士对自身整体形象进行客观的定位还有设计,所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很有前途,而且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被大家所关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有自己专业的课程,如发型设计、化妆、服饰搭配等课程,尤其发型设计是形象设计师入门的最基础课程,也是所有课程的核心。而发型设计是技术与艺术两者相结合的技能,发型师除了要有熟练的技术外,本身还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时尚的掌控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如何上好这门核心课程的问题。专业教师要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起来,注重实践的教学环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具体的实践教学方式:

1 采用一种单元素练习的教学模式

把发型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分为一个单元素来进行学习,如按照发型设计的基本步骤洗发按摩修剪烫发、染发吹风造型整理发型等练习,即为单元素练习。学生分别把发型设计的每一个步骤的技术和技巧按照单元素练习的模式分别都熟练的掌握,掌握后再把这些单元素的练习融会贯通整合到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发型步骤。每有一个新的单元素练习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把以前的练习都要再实践一遍,然后再进行下一项练习,这样即可以温故知新,又能强化学生美发的技能,从而真正意义上能达到融会贯通,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一个单元的练习中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实践教学来论证之前的理论是否符合,从而达到使学生记忆深刻的目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记得所学到的知识。

3 在教学中逐渐形成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教学互动模式

学生如何能够在互相攀比的气氛中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点,就要根据老师最后的点评了解自己的在这节课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的不足点。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课堂示范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更加生动的体现美发技巧的应用。为了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就要经过两组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4 教学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又关注时尚前沿内容的开发

因为时尚发型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技术,无论是技法的运用、色彩的搭配、风格的表现等方面都随着流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老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把握时尚的脉搏,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料的时候要选择能够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资料,老师要提前准备好电子和纸质等发型造型图片,搜集一些有代表性和欣赏价值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这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5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先模仿后创作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上课初期,老师要教会学生对技术要领的掌握,这个阶段老师应该让学生多临摹一些基本造型来提高学生对发型技巧和色彩的运用能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示范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后,学生就会逐渐掌握基础造型,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各种风格的发型变化。

6 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作为一名优秀的发型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首先要让顾客对发型师产生信任,才能顺利完成后面的美发造型工作。学生们必须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顾客讲解这样做的目的和优点,还有就是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培养快速并准确的观察人的能力,帮助自己判断模特的性格,气质,皮肤等方面的特征,以此来确定造型的风格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发型师的综合素质。

7 通过鼓励学生参赛、课外实践等教学辅助手段,巩固学生的技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自主创业,在学校进行创业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为全校师生服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也是事半功倍的方法。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过: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充分说明了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中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尺。在2012 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获得了金奖的优秀成绩,本专业的其他学生就积极向获奖学生看齐,利用课余时间自觉的练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为参加以后的比赛做准备,也能锻炼学生意志,通过高端的高水平的比赛开拓他们的眼界,弥补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更加坚定,因此会下定决心做一名合格的形象设计师。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牢固的掌握美发技巧,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通过改变一些基础美发课程的上课方式及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为学生成为今后时尚界优秀的形象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报告,2010年12月.

[2]崔智慧.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基础化妆课程实践教学八法[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民族元素;人物形象设计;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旁支,当代艺术设计中存留的难题,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能够得到映射。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差强人意,有着明显的剽窃以及仿制的痕迹,往往对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生搬硬套”,而展现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尚属凤毛麟角。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内涵以及存留的疑问

人物形象设计是服务于社会各阶级的,其是特色化、差异化为特征的新兴领域,其服务的范畴是对个体形象实施整体设计以及引导,参考不同个体的情况,比如:人体色、毛发色、脸部五官外形、身材等等,透过专门的诊断用具,寻到最为妥帖的头型、妆容、服装颜色和风格样式的配搭办法;并依照个体的角色需要以及场合需求来设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设计外部呈现模式包含:妆容设定、头型设定、服装设定以及配搭等等。中国形象设计师的技能水准与外国优秀的设计师相比,在能力以及熟悉程度上已经不落下风;然而在文化内涵、设计创造性上,就不能相提并论了。而对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的设计师设计不出蕴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其自我思维以及创造性无法凸显。而怎样在形象设计方面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的风韵与当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开创出一条属于我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形象设计之路,是人物形象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其丰满的表现力、多元化的形式、饱含深意的潜台词以及让人回味无穷的文化底蕴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然而一百个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就有一百种。由于涵盖面大,其它国家的文化都不具备对比性。其包括:中华书法、文字、雕篆刻印、山水画、莫高窟壁画、京剧脸谱、丝绸工艺、风筝、木雕、窗花、功夫、兵马俑、青花瓷、景德镇瓷器、唐卡、蜡染等等。此外,中国独有的传统节庆、礼仪以及风俗,56个民族都具备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其构成了我国内涵丰富、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元素;此外,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催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上述提及的魍澄幕可以作为激发我国人物形象设计师的灵感的元素。一部分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才能够填补我国人物形象设计领域民族元素使用的空白。

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融入

从大多数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高校来看,其课程主要设置有: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速写、构成、图案等;专业课程,如化妆、美容、发型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整体造型设计等。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写生、采风、毕业设计、实习等。

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建立以表现形和色的技术构成、培养灵感的思维构成和完善主题的概念构成的三大知识构成模块。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就建立起保护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少数民族的模特着少数民族的妆容、穿戴本民族的服饰、头饰进行展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此模特面部五官表情或妆容特征,并牢记这一民族人物形象中的细节标志等,以素描和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民族民间器物及服饰中色彩的配置要点及文化内涵,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民族服饰、头饰、手工艺品进行色彩写生,然后将完成的写生作业进行构成的练习转变,如提取民族服饰中的图案、色彩完成图案设计、色彩构成,提取民族服饰的造型和工艺品完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民族元素的中的形、色、质、点、线、面,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塑,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积累素材。毕业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终的实践课程,也是检验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学生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包含妆面、发型、服装、饰品四个方面的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作品,并通过静态摄影和动态走秀的形式来展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创意,但创意不是简单的假想和思考,以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创意应该是一个带有策划性的系统思维和结构体系,包含了设计师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感悟。我们身边的每一件民族元素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不断的激发创意灵感和创作热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化石性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教师可以多用民族元素和文化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尽可能将毕业设计选题细分,以点带面。例如,“侗族织锦色彩与纹样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土家族摊堂戏面具形象在舞台人物造型中的应用”、“传统发饰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价值研究”等选题都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某个特色元素,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主题去搜寻和了解一个民族或一种造型元素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等,并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思想与创意。

化妆、发型、服饰搭配等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技能,学生既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时尚的掌控能力,又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因此在教学模式上,遵循理论讲授、多媒体范例欣赏、教师现场技术示范、学生练习、学生互评、教师解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又有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竞争的态势。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模仿后创作,在模仿掌握经典造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时尚前沿内容的引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把握时尚脉搏。

三、结论

民族元素与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深厚底蕴的体现,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资源。将民族元素融入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元素的创新设计的方法,还能借助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充分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推动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光. 浅析高等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1):160.

[2]韩雪,马丽群,何歆.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策略[J]. 辽宁高职学报,2016,(05):25-26.

[3]康晓婷. 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6,(08):76-78.

[4]陈晶晶,陈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77-278.

[5]栀梓. 立足民族化基础 探讨人物形象设计的国际化发展[J]. 鄂州大学学报,2016,(02):56-57.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形象设计 教育 思考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形象设计”这一新兴行业发展壮大,形象设计教育应运而生。为顺应时代潮流,培养更多的形象设计从业者,高校在开展形象设计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采用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从业资格认证门槛以确保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重点介绍形象设计的发展历程及高校提升形象设计教育质量的技巧。

一、对形象设计的阐述

形象设计是指由形象设计师通过各种美化手法使事物在人脑中形成比较完美的印象的一种装饰手段,使其在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善与提高。由于人的意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这些手段对于人脑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从而形成对所认识对象的比较欣赏。形象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期望通过对对象有目的地美化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好的形象设计既可以凸显设计对象的个性特点,又可以在事物固有的特质的基础上产生统一、和谐的整体感。形象设计包括企业形象设计、城市形象设计、产品形象设计及人物形象设计,每一个形象设计领域都是由专门的人才所构成的,在继承前人优秀设计理念与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由于形象设计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难以从全局上进行系统而详细的阐述,因而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探讨人物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等内在元素的外在流露,它能够调动他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外在形象使他人认识、了解自己,而他人也正是通过对于周围人的外在形象的观察,从而慢慢做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判断。对于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适合人物个性的妆容、发型及服装搭配,它还包括对于人物的谈吐、举止、生活习惯、气质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设计。形象设计师又称为形象顾问,其工作就是针对每一个设计对象的先天的形体特征,如面容、身材等特征及气质、社会角色进行专业的评估判断,找出其最合适的风格类型及色彩范围,从而为设计对象匹配合适的发型、服装、配饰风格与搭配。

二、高校提高形象设计教育水平的技巧

形象设计是西方国家在其经济、技术和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色彩、形象理念成熟应用的结果,它的重要性体现在通过好的形象设计可以迅速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品位、气质涵养,因而形象设计师在西方国家具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随着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它在我国也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多专业成功人士都追求自己的形象风格,请专业的形象设计团队为自己量身打造适合的形象。高校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的习得的基础上了解、学习形象设计是大势所趋,因为好的个人形象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社团活动参与机会,而那些即将毕业、踏入求职应聘行业的学生更是需要学习形象设计以便在求职过程中给应聘单位留下好的印象,增加其求职成功的砝码。因此,大学形象设计公共选修课必须保质保量。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高校形象设计课程教育质量的技巧。

1.选择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料

形象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研究经验是有限的。目前,国内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美容、美发、化妆等单科职业培训,然而形象设计融合多门艺术学科,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可适应新观念、新生活、新的设计理念的需求。目前,国内暂无这种全面的教材,各高校的形象设计教学中教师只有选用国外教材,或尽量找其他的资料来自编教材,但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工作者的水准千差万别,因而上述两种方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育部门应尽快组织学者、专家在结合国内高校学生学业水平的情况下参考国外先进的教材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形象设计教材,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设置合理的形象设计专业课程

在形象设计教学中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是必要的。各门课程的比重是相当严谨的,是在总结国内外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并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入学水准后得出的。某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完善,实际上却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比如某些专业课程多而学习时间少,对于一些知识要点点到为止而不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讲解,造成知识点的笼统概括。形象设计作为一门艺术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因而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课堂安排才能使学习者循序渐进、充分吸收学科知识,最终成为优秀的形象设计师。

3.形象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与宣传内容一致

形象设计教育是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学科,其教学内容相当严谨,绝不等同于美容美发等单科性操作教育。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扩大招生,盲目跟风时尚潮流而不考虑其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基于形象设计的热点,很多美容、美发学校以形象设计为招牌而实际上仍以美发、美容或化妆为单科教学内容。因此,必须规范管理,使高校形象设计教学内容与其所宣传的内容相一致。

4.合理安排形象设计培训时间

社会的发展要求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应相应提高,形象设计已发展成为一种手艺加思维的艺术,作为艺术,它必然包含多种专业元素,如构成学、专业色彩训练、美学、服装、摄影、化妆、绘画、灯光等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习得和熟练运用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即它必然以足够多、足够长时间的实际操练为代价,短期的培训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形象设计的真谛。因此,高校应合理安排形象设计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时间。

5.落实形象设计的实习场地

高校形象设计教育必须以稳定的实习场地来巩固教学成果。传统上,高校职业教育培训大多采用理论为主、实习为辅,讲多于练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操练的重要性,而形象设计恰恰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训,这给形象设计从业人员以后的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目前,高校的理论教室基本合格,而实际操作则采用封闭或游击战的方法,这使学员在紧张的奔波中疏于学习,也影响市容市貌,同时,由于气候和操作环境的影响,学员往往容易丧失良好的心理感觉,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各高校必须有固定的实习场地,以便学生有较佳的实习操作氛围。

结语

总之,高校形象设计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努力进取、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实习机构的鼎力配合。因此,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步伐,才能培养专业的形象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涂途.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施帕拉.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基础[M].李萌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多媒体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人物形象设计学科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探索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发展新方向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时代下的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从而可以获得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获得的效果,成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方式,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形式的信息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并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强调的是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技术,而从本质上来说,多媒体技术具有三种最重要的特性:信息的多样化、信息的集成性和系统的交互性。所谓多媒体教学,也被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2.1 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性

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往往以老师的讲解、示范作业的讲评为主,大多为形象的想象、图形的变化、技法能力的传授等理论性的知识,有时也会采用模特、打幻灯片、放录像等手段,但造型所表现的意境、创意的新奇、视觉的美感等等,并不是靠语言就可以说明白的,因此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通透,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的特殊性正在于实践性和技能性,远远不止理论性和知识性。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组合到一起,将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和思维立体形式,从而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图形生动化、具体化,并且使得原本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能够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初始设计意念在电脑教学的帮助下广泛地分解组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2 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

人物形象设计师一门视觉艺术,那么课堂上所传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要转化成实物来演示、讲解。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45分钟的一堂课内,只能对一个模特的整体形象设计,从中还要穿插各种知识信息,这样就会花掉很多时间。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供更多新鲜的、可靠的等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所需的各类信息,使得课堂的信息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人物形象设计课堂的教学效益和质量,这是提高人物(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16页)形象设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大大节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所需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来欣赏和讨论,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设计技能。

2.3 多媒体教学的资源多样化

在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更侧重于对各种专业课程以及对人物形象设计的技能的学习,相应地缺忽略了对设计信息、资源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时代特征的脱节。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开放的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教师及学生便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学习触角进行延伸,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来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加广发和独特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避免造成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

并不是每一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都适合于采用媒体教学的手段,如人像素描、化妆造型等这些基础课程,除了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老师的直接演示,以及学生的实际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就这些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不是很适合。同时,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这样反而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另外,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完成后,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使用这个课件,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时代的脱节,缺乏新意和创意,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新内容、新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还体现在,部分教师以为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越性,却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3.2 避免造成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缺失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准备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另外,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容量大,画面却换速度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极大地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 实践教学 项目导向 综合实训

目前,国内高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都是按照艺术设计课固有的模式进行的。每门课自成一体,教师各自独立地进行课堂讲授和实训,学生实际上并不理解这些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之间的关联性。如此周而复始的单一训练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具体实际的设计目标,无法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旦需要在实际中应用时,学生就暴露出了对解决问题束手无策的缺陷。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分解人物形象设计工作岗位具体要求,确定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把学生职业能力放在首位,针对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综合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把理论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对本专业市场状况、技术应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新娘妆造型》是形象设计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综合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代表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核心教学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客观上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高校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该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目标单一、以单项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了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

(二)《新娘妆造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及就业方向。通过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直观了解实际的新娘化妆业务流程,并在实际形象业务中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理解整个设计流程及客户需求,对今后进行实际项目操作具有借鉴意义。

二、《新娘妆造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从“单项技能”转向“综合项目”的训练。

传统新娘化妆专业教学将技能训练放在实训课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完理论后对技术进行单项逐一训练。这种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真正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进行综合项目训练,在投标、策划、文案、造型、设计、实施、完成等各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二)从“学科式”转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训练。

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将形象设计概论、艺术基础、人际关系、化妆设计、造型设计、晚装盘发训练、服饰搭配训练、化妆设计训练、造型设计训练、大赛化妆造型训练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到各项具体任务中。

(三)以大赛项目引领实践训练。

经过前期真实任务各个环节的训练后,我们将针对大赛类新娘化妆项目进行综合实训,其目的在于以参加比赛为任务,在准备比赛、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除专业技能运用以外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自我管理及发展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推进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建设和利用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工作室实习的建设与利用

校内工作室实习主要由专职教师指导,专科、本科多层次学生交叉实习、相互借鉴;自主经营高校保本创业实习店,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往届优秀毕业生主持,以“师带徒”的形式开展。在真实任务实训过程中,校外专家主要负责各种社会资源,如“完美新娘”摄影集团公司运作模式、工作流程、培训课程、资金、装修实训场所、指导实训场所的建设等。校外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负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行业协会、影视剧组人员的需求信息和项目任务,以及工时、住宿、报酬等接洽工作;专任教师和学生一道参与实践活动,专任教师在本阶段还担负建立稳定的校外基地的任务。兼职教师负责提供行业动态和行业大赛、大型活动等信息,提供订单和订单课程,专任教师参加行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大赛、大型活动和开展订单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兼职教师负责指导。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又让专任教师直接接触了市场、参与了企业实践,并为与行业专业人士共同开发产品和课程提供了机会。课程结束后,学生实习需要有专、兼教师的共同评价。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类专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结合教学分层次、分阶段、分项目地安排建设。一方面,先后在校外建立“完美新娘”摄影集团公司、“金夫人婚纱摄影”等一系列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每个实训基地均指定多名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要求企业对实习学生和随队学院专职教师按企业员工标准进行要求和管理。另一方面,与多家美发店、影楼、文化娱乐公司等企业建立实训协议关系,主要作为学生工学交替顶岗的实训基地。

(二)教材建设。

教材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新潮流、新技术的应用。

(三)创新教学途径,结合专业特点,应用主导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设定任务,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完成任务的情况取决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更有利于产生创新成果。

2.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

专业技能课教学注重“实战性”,情境教学法符合其学科特点。在“白纱新娘”这节课的教学中,模拟店面场景,让学生以各种角色进入设定岗位,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学习内容的性质,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通过训练,学生亲自参与、配合、协调,从不同角度掌握专业知识,减少学习与完成任务之间的落差,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3.同步实景教学法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范文6

[关键词]本土视觉素养 高职 艺术设计 课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图”、“文”在信息传播中的平衡被打破,图形图像已经取代文本,成为当代视觉信息的主要载体,视觉信息的表达与传播空间也从原先真实空间转向数字化的赛博空间。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可视性被广泛看重,当今人类的经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

当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随处可见以振兴本土传统文化为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传统民族文化成了一种吸引眼球的华丽包装。另一方面,我们的视觉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图形图像,这种西方视觉信息的富裕也体现了一种深刻的本土的视觉文化匮乏。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探索和实践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中内容创意的重要资源,在产业发展和本土品牌打造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培养艺术设计领域实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面向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职业人,“应从‘全球化――本土化’的双视角出发,放眼世界,合理采纳和运用世界文化和文明财富,立足本土,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资源,从视觉信息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培养视觉素养;也就是说,这些能力决定了他们在本土文化传统语境下,对于借助‘图’传达的视觉信息和视觉文化,能看懂什么,看懂多少,如何运用”[1]。一般而言,视觉素养是指“可以获得的理解和创造视觉信息的能力”[2]以及“视觉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载体,也是培养艺术设计类高职生视觉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的类别

“从基础到应用,把专业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4]的“三段式”结构,仍然是当前国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类的呈现状态。而“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结构,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根本原则。打破现有的‘三段式’结构,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过程分析开始,以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为主要目标,结合各年级学生现有及应达到的目标,可以将课程分为三个类别[5]”。

第一类是在技能传授基础上的任务驱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本地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达到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相关技术,对该资源做风格化方面的创新。

第二类是以项目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这类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阶段,主要通过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开展校内教学。课程在既定主题的安排下,将校外委托项目、教师研究课题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纳入课程,并且将实际项目的时间进度、技术标准、提交产品等作为课程考核的规范。区别于第一类以技术传授为基础的任务驱动课程,此类课程注重对实际项目的整体性把握和创造性完成。

第三类是“假期课堂”。它是利用假期集中时间开展的一种灵活的设计实践活动。这类课程以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主要场所,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包括企业项目参与、校际假期交流课程的开展、国际交流课程的开展等鼓励打破专业限制,多方面、多角度实现的体验设计实践。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

“对本地文化发展的研究和探索是对生活在这一区域内人的自我文化身份的认识,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引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可以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关联性都有所提高,并构建属于个人的丰富的经验世界”[6]。结合上述课程分类,本文作者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三种存在形式,并形成了一种课程内容组织方法。

其一,以造型设计基本元素为主的存在形式。本地传统文化类别中拥有丰富的、且独具艺术风格和高视觉辨识度的视觉元素,如陕西皮影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物运动方式、苏州桃花坞年画中的色彩配置与形象设计等,无论形象被直接应用还是被归纳提取,都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二,以故事为主的存在形式。针对以叙事为主的专业课程,如动画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本地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故事可以经由资源转换运用在课程内容中。这类设计主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向观众传达设计者的观念和意图。传统文化中丰富且广为流传的故事资源正是当代动画及影视广告设计课程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如200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麋鹿王》即改编自《山海经》原创故事,加上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麋鹿’形象,使《麋鹿王》一经推出就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

第三,以行为为主的存在形式。提出从行为方式上分析和提炼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初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本土化问题上,中国“著名导演特伟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提出他的理解,‘最初,我们对民族形式问题理解很浅,以为在背景上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或者在拟人化的动物身上加一个中国式的肚兜,在服装上加几块传统的装饰图案就是民族风格了,还要在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动作姿态以及语言上都力求具有中国民族的特点’”[6]。二是,随着当前互动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本地传统文化引入课程,必须从行为和活动方式上研究一些非物质传统文化,如民俗活动中的特殊活动、传统游戏中的活动等,并将这些行为方式转换到交互设计中,促进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进而设计出符合现代人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产品。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上,依据艺术设计类工作过程的特征,并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一种模型,即迭代式模型,对课程内容进行新的组织和架构。通过螺旋型的一个项目的完成,实现第一个迭代,并在之后的课程中,通过每一个完整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如上所述的课程类别,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使用哪一种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都需要要求学生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资料形式,对设计或制作对象的造型特点、历史文化背景、造型结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等进行研究。在获取资料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实地调研、博物馆参观、图书或音像资料搜集、网络搜索等方法。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主要作为一种背景资料的形式存在于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课程,视觉素养的培养着重在视觉信息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即解决所见到的“是什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拓宽“课堂”概念,不仅将当代社会生活中丰富的视觉信息引入课堂,更要鼓励和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用自己的眼睛,也就是通过运用自身观察力、视觉辨别与理解能力去体认周围真实多彩的传统文化,以此深入认识和理解自己所表现的对象。

另外,一些以设计和再创造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对引入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是简单的利用新手段进行表现,更多的是需要从这些资源中抽象或提炼出一些元素。这其中包含着视觉视角下的设计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者可以从此类传统文化资源中提取色彩、形式、材料、肌理、结构、图式等多种元素,组织成设计资源,通过元素的结构与重构,指导学生对设计主题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尝试。我校教师“以秦淮灯彩展览馆主题项目为引领,将秦淮灯彩图形设计、秦淮灯彩标志设计、秦淮灯彩展示设计、秦淮灯彩宣传包装设计总和为一个整体进行实训课程教学”[7],这一系列设计就在对“秦淮灯彩”这一主题的应用上涵盖了多种元素的分析、提取和应用。

三、实施效果

1. 基于课程的艺术设计类高职生本土视觉素养培养效果问卷设计说明

本次调查以开展课程实验的三个自然班级为调查对象,专业方向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虚拟现实设计)。共发出问卷88份,有效回收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4%。被调查者中男生33名,占43.4%;女生43名,占56.6%。所有学生均为二年级学生。在内容设计上,主要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文化的学习提高了视觉信息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视觉表达能力。

2. 数据分析

①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资源再认度较高

在对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再回忆的调查中,有45位学生可以回忆起课上所涉传统文化的名称及基本内容,占总数的72%。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直接引入课堂,可促进学生们对此视觉信息资源的识别和再认。

②对直接纳入课堂的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类别不足

对回忆出课上所授传统文化内容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36.8%和27.6%的学生可以对所授资源的内容从建筑造型特征和图形特征两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而对资源中色彩特征、工艺造型和叙述故事的理解和认识分别只占到13.2%、15.8%和5.3%。可见,学生们从造型设计基本元素出发对传统视觉信息的认识理解类别不够全面。

③普遍掌握2-3中视觉信息的创造技术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由于目前均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普遍掌握的视觉信息创造工具包括photoshop、3ds Max、Illustrator。因专业方向不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一般掌握上述第一种和第三种工具,游戏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方向)学生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工具。学生们对上述工具均有1年左右的使用经验,掌握程度良好。

④要有针对性地教授在设计实践中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

在对学生传统文化资源使用情况调查时发现,五分之二左右的学生能将图形、配色、布景结构运用到作业中,另有23%的学生会选择资源中的故事用在作业中。在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方面,近五分之四的学生选择按照“资料中的某些部分”和“根据资料,进行改编”来做,其中14.5%的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对资料的理解,重新做设计”。

⑤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但自我探索实践较少,对作品风格的认识不足

调查中发现,学生们的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60.9%的学生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性,没有一位学生在此调查栏目中选择“无所谓”或“不希望”。但在对课余时间个人设计实践探索的调查中,90.5%的学生表示,课后有1到2次的设计实践,没有一位同学有过3次以上的自我设计实践。在对作品风格的认识方面更表现得五花八门。学生对作品可能呈现的风格的认识处于极其个人化的感性认识阶段。

结论

本项目以培养高职生本土视觉素养的课程设计将现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将本地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程,并将其分为“以造型设计基本元素为主”、“以故事为主”、“以行为为主”三种存在类型,并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上提出依据艺术设计类工作过程的“迭代式结构”。

从课程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引入,学生对直接引入的内容再认度较高,但对内容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虽然学生们个性化视觉表达意愿强烈,也掌握了一些视觉信息的创造技术,但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用在各自的设计实践中仍然存在困惑,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自我设计实践,有针对性地在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作品风格探索方面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舒予,王帆.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J].当代传播.2008.4.

[2][3]殷宝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徐国庆. 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徐俊.高职艺术设计类“工作室”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6]徐俊.论国产三维动画片本土化探索历程[J].电影文学.2013.4.

[7] 顾燕.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运用[J].轻工科技,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