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设计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1
[关键词]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特点 设计原则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简单的说网络课程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课程的功能。因为网络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以要在了解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程。
一、网络课程的特点
1.交互性
在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一改以往书籍、报刊等印刷信息以及广播电视等电子信息的单向传递方式,网络信息载体具备双向传递功能,这种双向交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发送E-mail或与教师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同时学习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者,可以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还可以为多元化的评价提供可能。
2.开放性
网络课程由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任何网络学习,学校已经从一个有围墙的实体转变为一个覆盖全球的知识网络。网络课程不仅是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更是对所有个体的开放,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3.个性化
在充分开放的网络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检索学习科目。在每一门科目中,也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状况,目前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与自己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资源,自定步调地通过网络学习。同时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从而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4.协作性
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更能体现协作的优势。网络群组管理员(通常为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促进、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也提高了网络课堂的交互能力、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单纯的人机“刺激反应”的交互形式。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多媒体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课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使交互形式更丰富、更逼真、更直观。多媒体化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而激发思维灵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6.超文本性
网络课程的超文本性打破了传统教材组织的逻辑性、线性顺序结构,以非线性、非结构、网状结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这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一致,更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
二、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在实现终身教育与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但调查显示, 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 都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经过对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研究,对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缺乏系统性,缺少目标和方法的指导
目前的网络课程内容非常的丰富,各种媒体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也从过去单一的文本、图像和PowerPoint的讲稿形式,转变为多样化。但网络课程不同于网络资源库,它不仅要提供教学内容、教育资源,网络课程首先的属性是“课程”,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网络课程的学习因缺少了老师的现场引导,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该细化到每个新的知识点,具备可操作性,必要的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
2.网络课程在教学组织方面缺乏协作学习环节的设计
在学习某些教学内容时,学习者缺少相应的学习环境, 这使得他们不能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不能向教师提出遇到的问题, 无法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无法进行实验、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等。学习者会因为不适应这种情感的缺失对网络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
3.网络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单一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 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 即目标、内容、策略( 活动、媒体、资源等) 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但是关于网络课程评价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
4.网络课程忽视导航系统功能的设计
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资源的超连接组织形式而且没有教师的及时指引,都会导致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候迷航。因此网络课程中简洁明了、方便易用的导航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迷航提醒。
三、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我认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
网络教育特点决定了网络学习即使是协作学习也要在学习者的独立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中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并适当地留出空间让学习发挥自由思维活动,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减少网络学习可能给学习者带来的情感缺失等问题。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设计的网络课程应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建构主义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事物的了解或对知识的掌握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没有必要给学习者设定一个固定的学习起点。还要给学习者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习者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成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者,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有更强烈的归属感,成就感。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网络课程要给学习者提供和显示与其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以利于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索或、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的质量。建构主义强调真理的相对性,重视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网络课程要尽可能的提供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2
关键词:Protel电路软件;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1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Proel软件已经成为电子设计的至关重要工具。在很多本科院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熟练掌握Protel软件设计和应用,并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已经成为了自动化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文主要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提出改革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Protel电路软件设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特色。《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离开了实践教学,授课的内容多是纸上谈兵,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学生通过实践,再加上教师及时地讲解和指导,使得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掌握重要知识点的应用,从而提高了《Protel电路软件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
2.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可操作能力。要理解和掌握《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必须不断动手操作。因此,学生们在实践当中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电路板制作的过程。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掌握绘制原理图、制作电路板的整个过程。
3.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理论教学中,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因此,通过学校的就业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路板相关单位,带领学生参加电路板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但可接近实际操作,而且也能亲自体验其中制作电路板的最大乐趣。
二、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在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设备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自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专业教学的不断改革,逐步改进和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改革。理论教学体系改革还必须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法、方式等等。而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量,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的内容及形式,突出专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并且获得相关证书。
三、《Protel电路软件设计》实践教学建设研究
1.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如下:本科院校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要以应用、就业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也是提高本科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程教学目标要围绕这个总目标而确定,是让学生通过Protel电路软件设计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原理图及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制作、检查以及创建立自己的新原理图库和元器件封装库等基本操作,可以独立完成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设计,拓展就业方向,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原理图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原理图库设计、元器件封装库设计和电路原理图仿真等等作为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在于原理图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两方面。
2.实践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①实验实训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实训教材也是工科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因此编写《Protel制版实训教材》和《Protel制版课程设计》等等指导书。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典型的实例作为学生认识实践的参考对象,采取模拟的实践方法,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电路板设计能力。②加强Protel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校外两种实训基地的建设。本科院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学校之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按照教学规定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承担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见习的任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任务。③加强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是落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本保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Protel电路应用软件的考试为例,考试包括理论、实验实训和平时作业及考勤。其中理论部分占50%,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理解、应用、综合、分析的能力;实验实训占30%,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平时作业及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做作业情况、认真态度问题。此外,还要通过相关等级考试,学生必须获得中、高级证书,才能颁发毕业证书。④培养一批有企业实战经验的《Protel电路软件设计》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是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来完成教学相应任务,特别的是来自企业的一线的,熟悉基于Protel DXP软件的相关项目开发的工程师。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进修,签定相关合同来支持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实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另一方面,鼓励积极从企业引进具有Protel DXP软件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和扩大教师队伍。还应为受训教师提供充足的训练时间,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再次,适当提高的双师型比例,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阎金铭,房庆平.改革课程内容构建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新体系[J].交通高教研究,2000,(3).
[2]郭翠菊.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3]居吉乔.“电子CAD”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3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出基础牢、思路清、知识广、能力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人才。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电路设计、电路测试与验证、版图设计、PCB板开发等各个不同的应用范围。而当前“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置多数侧重电路设计部分,即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数字电路。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具非常突出的特点。
1.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
有广度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电子设计自动化所包含的各个不同的应用环节都要让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把握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真正含义,以便于他们建立起一个全局概念。有深度即在教学过程中紧抓电路设计这个重点,着重讲解如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硬件电路,使学生具备电路设计的具体技能,并能够应用于实践和工作当中。
2.突出硬件电路设计的概念
在众多高校开设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中,多数是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作为学习重点的。而VHDL语言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语言,与C语言、汇编语言等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语言与前期所学的其他语言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如CPU的设计及制造过程,让学生明白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的真正用途,并将硬件电路设计的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必须两者并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学习中要突显语法要点和电路设计思想,[2]并通过实践将这些语法与设计思想得以加强和巩固,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方法总结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以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世界
电子设计自动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这个世界中,并了解这个世界的大概,从而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是每个老师在这门课授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授课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由于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一些比较直观的内容来让学生了解这个领域。从学生最熟悉的电脑CPU引入,通过一段“CPU从设计到制造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流程与方法,并引出集成电路这个概念。通过早期的集成电路与现在的集成电路的图片对比,引出EDA的概念,并详细讲解EDA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使用EDA技术实现的当前比较主流的产品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EDA的具体认识。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对EDA相关的产业有了相应的了解,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踊跃地投入到“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学习中。
2.以实例展开理论教学
“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学习内容包含三大部分:[3]硬件描述语言(以VHDL语言为学习对象)、开发软件(以QUARTUSII为学习对象)和实验用开发板(以FPGA开发板为学习对象)。硬件描述语言的学习属于理论学习部分,是重中之重。对于一门编程语言的学习来说,语法和编程思想是学习要点。在传统的编程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将语法作为主线,结合语法实例逐渐形成编程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会使学生陷入到学编程语言就是学习语法的误区中,不仅不能学到精髓,还会因为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倦感。如何能使学生既能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又轻松掌握语法规则是一个教学难题。笔者改变传统观念,将编程思想的学习作为教学主线,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以具体电路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分析电路的功能入手,熟悉将电路功能转换为相应的程序语句的过程,并掌握如何将这些语句按照规则组织成一个完整无误的程序。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入新的语法规则。由于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重点都放在电路功能的实现上,而语法的学习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也不会产生厌倦感。由于语法时刻都需要用到且容易忘记,因此在后期的实例讲解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巩固之前所学过的语法现象,以避免学生遗忘,以此让学生明白,学习编程语言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电路设计。通过一些实践,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此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将硬件电路设计的概念贯穿始终
硬件描述语言与软件语言有本质区别。很多学生由于不了解硬件描述语言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之前所学的C语言等软件编程语言的思维惯性的应用于VHDL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这对于掌握硬件电路设计的实质有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最初引入到最后设计电路,都要始终将硬件电路设计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在讲述应用实例时,需要向学生分析该例中的语句和硬件电路的关系,并强调这些语句与软件语言的区别。以if语句为例,在VHDL语言中,if语句的不同应用可以产生不同的电路结构。完整的if语句产生纯组合电路,不完整的if语句将产生时序电路,如果应用不当,会在电路中引入不必要的存储单元,增加电路模块,耗费资源。[4]而对于软件语言,并没有完整if语句与不完整if语句之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的if语句对应的硬件电路结构特性,可以通过一个小实例综合之后的电路结构图来说明。
如以下两个程序:(1)entitymuxabisport(a,b:inbit;y:outbit);end;architecturebehaveofmuxabisbeginprocess(a,b)beginifa>btheny<='1';elsifa<btheny<='0';endif;endprocess;end;(2)entitymuxabisport(a,b:inbit;y:outbit);end;architecturebehaveofmuxabisbeginprocess(a,b)beginifa>btheny<='1';elsey<='0';endif;endprocess;end;(1)(2)两个程序唯一的不同点在于:程序(1)中使用的是elsif语句,是一个不完整的if语句描述,而程序(2)使用的是else语句,是一个完整的if语句描述。这一条语句的区别却决定了两个程序的电路结构有很大的不同。(1)综合的结果是一个时序电路,电路结构复杂,如图1所示。而(2)综合的结果是一个纯组合电路,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如图2所示。通过综合后的电路图比较,学生更深刻理解这两类语句的区别。强化硬件电路设计的思想,可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规范、高效、资源节约的设计风格,培养一个优秀的硬件电路设计工程师。
4.通过实践拓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用实践训练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使他们达到能够独立设计较复杂硬件电路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强化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即将进入大四,此时他们的毕业设计已经开始进入选题,开始了初步设计的过程。笔者先在实验课堂向学生布置一些常用硬件电路设计的题目,比如交通灯、自动售货机、电梯控制器等,让学生体会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分组组建实践小团队,让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较复杂的电路系统,比如遥控小车、温度测控系统等,鼓励他们将所做的内容与毕业设计对接。其中大部分同学通过这些训练都可以掌握硬件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有一部分同学还能设计出比较出色的作品。此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以后的继续深造和工作做了铺垫。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4
【关键词】课程建设;特种执法通信;思考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期,特别是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信息化侦查的需要,更要求培养的警务人才具备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为公安系统培养各类急需的复合型、实用型的创新性人才。
近年来,随着刑事犯罪的智能化、技术化、隐蔽化程度的提高,公安通信技能在执法过程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安通信及应用技能是我们培养数字化警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之一。因此,特种执法通信课程紧密结合公安实战,正符合整个时展的需求,是侦缉专业学生学习的必备专业知识。通过对《特种执法通信》的教学,使得侦缉专业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特种通信的手段运用到实战中,同时通过《特种执法通信》的教学,要逐渐培养学生发现与公安通信相关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通信保密意识,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要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创新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到实战中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一、结合公安特色,构建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
根据现阶段警务工作的特点,要达到快速、准确、机动、灵活地处理警情,实时信息共享以及快速的协同作战,离不开公安通信。在侦缉过程中,要实时获取情报,处理和分析情报,以及作决策都离不开通信技术。特种执法通信课程正是为了适应现阶段公安的需要而开设的,对我们的专业教学来说,构建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以适合特种执法通信教学的需要。首先,通信基础知识不可缺少。通信基础知识是特种执法通信的前提和基础,是课程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将通信基础知识讲透彻,便于更好地理解公安通信技能及其应用;其次,介绍公安通信系统及通信技术在侦缉中的应用。在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公安通信系统基础理论以外,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通信技能运用到侦缉工作中去。最后,重点介绍特种通信技能,譬如语音加密通信、手语通信、莫尔斯码通信等技能,这些是侦缉人员在执法作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具备了这些技能,警员在危急时刻可以及时传递信息,化被动为主动。
二、以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为目标,构建紧贴实战的实训教学体系
特种执法通信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实训中设计贴合实战的实训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首先,设计多层次递进的实训环节,通常我们开设的实训课更多的是基础实训科目,譬如对讲机的操作,基本话务联络等,这些只能体现某些知识点,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综合实训科目不可少,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设计实训项目必须推行,只有构成了这样一个“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创新设计实训”的多层次递进的实训环节,才能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知识点上升到知识群,认识到实训的内涵。为此,我们可以利用通信指挥中心实训室现有的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训课。譬如基础实训科目侧重于操作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式;综合实训科目侧重于模拟实战通信演练,目的是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创新设计实训科目侧重于创新性综合应用,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给学生们提供创新的平台,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创新应用,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编写详细的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是学生能够自学、自己动手实训的前提条件,也是实训安全、保护设备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是一个重要方面。
三、与时俱进,丰富特种执法通信课程的内容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警务应用型人才,特种执法通信课程的内容不仅要贴合公安实战需要,还须与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相一致,所以有必要在每学年授课中增加一些新的公安通信内容。
1.跟踪公安通信最新发展技术,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科技日新月异,我们高等教育传授者们必须不断跟踪公安通信最新发展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常开常新。教学内容不仅要覆盖到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更要涉及到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通信装备在公安领域中的应用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用较短的时间接受到最新公安通信技术。
2.结合教材内容增加贴近教学内容的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很难与现在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和公安对通信技术和装备的需求相适应,增加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扩充很必要。现在教材后的参考文献都是一些教材书目,很多都是陈年老书,与现在的科学研究水平不相适应,而增加适量的阅读文献,可以使得我们及时了解最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动态,使得我们可以追溯公安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各个专家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学会发现问题,学习他人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这对于我们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尤为重要。
四、适应现代要求,优化特种执法通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善于选择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与我们的教学相得益彰。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广博性、针对性、师范性、实用性和灵
活性等特点,比较而言,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应注意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强化教育专业课程、重视实践课程、增开选修课程和精简学科专业课程。
一、发达国家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课程设置的广博性
宽厚的知识基础是教师职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文化要求和素养,也是当今教师职业趋向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博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增强教师专业学科教学的底蕴和拓展力。为了培养师范生这种宽厚的知识基础,发展其综合素质与能力,许多发达国家大都是设置广泛而又实用的普通教育课程。
在美国,职前教师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必须完成60个左右学分的普通教育课程的学习,占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全部学分的一半左右。尽管各州各大学在普通教育课程的名称与内容方面各有差异,但基本都着眼于要求学生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打好宽厚的基础。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课程约占全部课程的45 %——50%,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日本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普通教育课程一般也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三大类,学生对普通教育课程不分院系和专业均需学习。通过这样一种广博的课程设置方式,体现了文理渗透的特点,实现了文科学生学理、理科学生学文的基本要求,避免了学科与专业之问形成壁垒和隔阂。此外,在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中,也十分注重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普通教育课程的设置。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在普通教育课程方面广博宽泛的设置方式,在加深学生对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方面大为有益。
(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方面。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设置学科专业课程时,面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十分明确,所设科目与中小学课程对应,门类齐全。同时,不少国家实行主修专业和副修专业,使学生获得一个学科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美国本科生在大学前两年不一定确定专业,在二年级结束时决定主修专业和副修专业,主修和副修不一定在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系进行。师范生在四年的本科课程中,可以专攻一个主修课程和另一个副修课程,也可以同时专攻两个主修课程。不论是主修与副修课程,或者两个主修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确定,并没有固定的安排。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要求,又能为学生不同知识结构的建构提供空间。
职前教师教育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的设置反映了教师教育的“个性”并彰显了教师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针对性。
(三)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通过师范性课程(即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师范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教育、教学的原理与规律,提高师范生观察与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爱好。所以,许多发达国家对师范性课程设置予以特别重视,以此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如在美国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师范性专业课程要占据所有课程比例的20%左右(不含教育实习)。这些师范性课程一般分为教育专业指导课程、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以及临床实践课程等四类。教育专业指导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点、教育工作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学校组织和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
在其他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师范性课程的内容也都比较丰富,并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综观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加强课程的师范性已成为各国师范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色,充分表明了教育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
(四)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无论是教育理念的形成,还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塑造,均要指向应用才能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国外许多国家的师范性课程设置非常注意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希望师范性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指导。
如美国的师范性课程中有很多把目标定位为培养教育的“临床专家”,要求通过训练,未来的教师能够形成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分析、诊断、假设及开出“处方”的能力。在俄罗斯的师范性课程设置中,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与实用知识的比例为1;3, 其目的就是旨在使毕业生进中小学工作之前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再如,作为英国师资培训课程主体的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课程,各专业都设置了“教学法”课程,这门课程的直接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教学过程中必需而具体的实用知识,因此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五)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课时安排上。发达国家的教育专业课程很少有像我们采取的一门课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授课方式,课程多是以专题形式出现,课时根据各门课的特点及需要灵活掌握,没有统一具体的规定。如美国俄亥俄州首府大学的青少年至青年教育专业中涉及的中等学校的哲学与组织、为了学习的阅读、阅读困难的诊断与分析等都没有规定教学时数,往往是根据需要具体而定。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结构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十分注重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在新加坡小学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就分列了四类课程—核心类课程、必修类课程、自由选修类课程以及实习类课程。其中核心类课程又包括必修教育研究类课程、课程研究类课程和由学生根据兴趣与特长选定后必修的学术性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专业而对各类课程规定不同的要求。
二、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启示
(一)拓宽普通教育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广博性
第一,要增加普通教育课程的门类。在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中,普通教育课程不仅学时比例高,而且门类较多。因此,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普通教育课程,要继续增加门类。第二,适应当代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潮流,积极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如哲学、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等课程,以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文明教养,激励意志,造福社会。为便于操作,注重实效,配合此类课程的开设,宜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应知应会要求。如大学四年中应阅读对人类社会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一百部中外(教育)名著,并写出读书笔记等。第三,按照加强基础的原则,开设交叉性学科,促进文理渗透。文科学生要学习一两门综合性自然科学课程(如自然科学概论等),以了解现代自然科学与科技发展的概况与趋势,理科学生也要重点学习一两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课程(如中外通史、哲学史等),以掌握基本的哲学社会概念。
(二)强化教育专业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发达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非常重视教育专业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相比之下,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教育专业课程则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以来,教育专业课程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三门课,其学时在总学时量中平均占到5%一6%,教育见习与实习只有6—8周时间。如此课程设置,反映出我国本科院校对教育专业课程的极其漠视、轻视,显然不利于学生教育素质的培养。
因此,应大力强化教育专业课程,其学时数要占到总学时的20%——30%左右。具体设想是:第一,开设多门教育理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如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中学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等等。通过开设上述课程,使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教育思想,拓宽教育视野,提高对教育对象、教育实际的认识,初步掌握教育规律,特别是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便能从较高的角度明了教育的真谛、价值与意义。第二,有针对性地开设教育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高教师工作的专门化、现代化水平。如学校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等,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三,从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出发,开设班主任工作与德育、中学教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咨询等课程,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上手,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
(三)重视实践课程,强化课程设置的实践性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它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是师范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锻炼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把实习基地的建设作为首要的问题予以重视,更新教育实习观念,把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通过政策协调,结成三位一体的长期合作关系。把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教师科研实验基地、青年教师锻炼基地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四位一体的稳定的教育基地。其次,规范教育实践课程,把学校组织的具有教育实践价值的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第三,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可从现在的6周延长到一个学期左右。学生在教育实践课程中,不仅对教育与社会进步、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能有更多了解,而且,通过切身地感触教育实践,能够逐步地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
(四)增开选修课程 加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课程设计特点范文6
关键词:电子实训 Multisim 10 仿真 PCB设计
中图分类号:T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164-02
电子实训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电子元器件选用、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计算机仿真测试、电路板焊接与装配,电子产品调试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我校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课程结束后都安排了电子专项实训,教师提出设计要求,让学生自己从设计到装配、调试都经历一遍,所以电子专项实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1 Multisim 10和Protel DXP软件的比较
在电子实训过程中使用较广的EDA软件是Multisim和Protel ,这两个软件都具有电路设计和仿真功能,但是Multisim软件的长处是电子仿真,而Protel软件的长处是PCB设计。美国NI公司推出的Multisim 10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能力,既可对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进行仿真,也可进行数模混合仿真,尤其新增了射频电路的仿真功能。Altium公司的Protel DXP软件具有强大的电路设计自动化功能,其印刷电路板设计模块的设计规则和检查工具比Protel 99 SE更加完善,为设计高质量的印刷电路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本文以设计一个模拟声响电路为例,论述Multisim 10和Protel DXP在电子实训课程中的综合运用。
2 电路设计和仿真
2.1 电路设计
电子实训中要求设计一个模拟声响的电路,这个电路主要是通过两片555定时器结合简单的器件来实现。按照设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设计出较多方案,模拟不同的声响,这样学生在电路设计中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不局限于一个电路,电路初步设计好之后,通过Multisim 10来仿真。图1所示为其中一个电路,555定时器U1、U2分别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元器件参数确定后,根据多谐振荡器的频率计算公式,U1的输出波形频率是680Hz,U2的输出波形频率是9.345KHz。由于U1的输出端接U2的复位端,故只有U1输出为高电平时,U2振荡器才振荡,U1输出为低电平时,U2停止振荡,通过U1的输出来控制电路最终的输出,使扬声器发出9.345KHz “呜呜”的间歇声响。
2.2 Multisim 10仿真分析
因为电子仿真是Multisim软件的长处,所以图1的电路在设计时,要求学生用Multisim 10软件来绘制,这样就把设计和仿真贯穿起来。电路绘制结束后,选择虚拟仪表双通道示波器来仿真U1、U2的输出波形。示波器的控制面板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微调时间基准(time base),设定通道A(channel A)和通道B(channel B)的量程如图2所示,设置完毕后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波形如图2所示。由于在设计时已经理论计算出波形频率,根据仿真波形图测算出的频率与理论值基本相等,设计得到验证。
3 网络表生成和PCB板设计
3.1 网络表生成和修改
根据实训要求,电路原理图设计好之后学生需进行电路板的布局布线设计,这就需要使用Protel DXP软件,而采用Multisim 10绘制的原理图的数据要导入PCB设计系统中需要一座桥梁——网络表。由于Multisim中选取的元件部分是虚拟元件,仿真所用仪器也是虚拟仪器,这就会出现和Protel不兼容的情况,所以在生成网络表之前要先去掉虚拟仪器,部分虚拟元件也要用连接器代替。在本例电路中,虚拟示波器XSC1需去除,5个虚拟电容也要用连接器代替。电路修改之后执行菜单“Transfer/Export to PCB Layou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类型“Protel(*.net)”,输入文件名之后就生成了电路对应的网络表,如网络表无法生成,一般问题都在虚拟器件上,根据提示修改即可。
网络表生成后,运行Protel DXP软件,新建工程,调用网络表并把它添加入新建的工程中。考虑网络表中原有元器件封装与设计要求不符,需要修改封装,元器件封装的选取根据设计的实际情况来定。
3.2 PCB板设计
作为桥梁的网络表修改确定后,在工程中添加一个PCB文件并且设定电路板尺寸,执行菜单“Design/Import Changes From *.PriPCB”导入网络表,所有元件就被更新到PCB板上,检查元件正确后,根据设计和工艺要求布局布线,从而完成PCB板的设计工作。图1中电路的PCB版图如图3所示。
4 结语
把Multisim仿真和Protel 制版的结合作为电子实训的辅助设计工具,既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进行方案选择和参数确定,又可以练习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在电子实训中引入这种设计方法,大大丰富和优化了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新知识,得到更多锻炼。
参考文献
[1]王连英.基于Multisim 10的电子仿真实验与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