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典型零件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25-02
收稿日期:2013-07-09
作者简介:何宁(1955―),男,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装备设计与制作研究。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首先,教学方法与方式和手段密切相关;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学任务的特点;再次,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维度上的内容[1-3]。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此,探讨“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结合之前关于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梳理,有助于形成对本门课程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与总结。
一、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当某件事情的方针、目的确定后,能否达到预想的结果,方法就成了决定因素。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成败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就可以“免得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使工作收到最佳效果。反之,便会事倍功半,给工作带来损失[4]。
此外,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更会对学生今后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学生智力增长和能力增长的获取方式。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往往取决于是否选取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了解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对于推动教学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学方法的选取,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不同,相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知识目标中提出了“准确陈述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要求;再比如该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这一要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让学生在一定的实践情境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不同的课程,其性质和特点往往不同,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其特点也不相同。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符合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强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能够针对现场实际,解决生产一线零件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问题,这就决定了该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较多地使用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以及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此外,针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原理、概念、原则、规范等知识性质的内容,主要采取讲授法。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机械工程训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实习”等课程,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实践知识及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典型零件(如轴类、盘套类、箱体类等)为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
(四)学校的环境条件和设备状况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学校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状况将制约教学方法。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针对零件的工艺设计,专门制作了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示教板,一是使抽象的、实践性强的零件加工过程形象化;二是可以对同一零件的不同工艺规程进行比较。同时,实验室制作了专用夹具标准定位元件,如定位销、V形块、支承板等,学生在进行定位设计时,可以在实验室搭建其实际的夹具定位模型,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
三、构成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
在明确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之后,还有必要清楚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构成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包括语言、实物和实践。
(一)语言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的。没有语言和文字,教学就根本无法开展。因此,教师的口头语言(也包括学生的口头语言)和文字构成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讲义、课件、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等教材)是构成教学方法的首要因素。基于语言在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在结构、内容安排等方面,吸收了编者近几年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陕西理工学院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长期从事高等工程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善于运用专业的、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开展教学,为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语言保障。
(二)实物
文化的传递和传播,不仅依靠语言文字,也要依靠实物。以语言文字结合实物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真实的实物(即实物原形,还包括实物所在的现场)和实物的形象(如图片、模型)等,构成了教学方法的第二个要素。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拥有典型零件(轴类、盘套类、箱体类、齿轮等)的工艺规程示教板,有零件加工过程中零件变化的动画,同时还有专用夹具标准定位元件,如定位销、V形块、支承板等,学生在进行定位设计时,可以在实验室搭建其实际的夹具定位模型。
(三)实践
技能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如实验、实习、独立观察、生产技能等)的传授、培养和掌握,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亲自操作与模仿练习等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成为构成教学方法的第三个要素。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由课程实验、专业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几个方面组成。客观上决定了该课程在完成相应教学内容时,主要采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革新教学方法的策略
针对目前工程教育学中普遍存在的“六多六少现象”(即“科学理论多,结合实践少;虚拟演练多,动手操作少;教师灌输多,学生参与少;提供结论多,探究问题少;集中思维多,发散思维少;单一分析多,综合运用少”),“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授课引导、自学探究、研讨深化、实践验证”的方法。
(一)以运用为主线
针对以往工程教学中“科学理论多,结合实践少”的现象,“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例如在课程中开设工件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和工艺系统刚度测定实验,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中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奠定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的
在课程的各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环节,并从考核标准中提高学生操作成绩的比例。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通过实习接触了解生产实际,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虚拟演示多,动手操作少”的问题。
(三)以兴趣为动力
改革以往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产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的兴趣。
(四)以问题为导入
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教学中的智慧行动即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就是课堂上的智慧行动、问题解决、实验研究,而不是传授现成知识的程序。“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在教学中以问题的提出为导入,以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解决方案的规律性为总结,以点带面,由强调静态的观察到强调动态的问题解决,避免了教学过程中“提供结论多,探究问题少”的现象,使学生始终保持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欲望。
(五)以创新为目标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吸纳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解决“集中思维多,发散思维少”的现象。
(六)以综合为导向
“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课程是在学生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并在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解决典型零件实际生产工艺问题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工艺及工装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学生的专业只是培养阶段,以综合项目为切入点,以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将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单一分析多,综合运用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3:452-455.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98-299.
[3]游正论.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86-88.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2
家居空间设计是综合性能力及实践性的专业,家居空间设计在追求各自设计风格,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注意设计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追求空间中物质与精神的最佳组合,是空间处理的追求。其教育目的的能力培养是为未来执业时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学生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就必须通过家居空间设计课程目标及其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其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与策略是作为学习评量的检验机制,更是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活动,为此教学方式为其教学的主要特色。
家居空间设计课程的特点
家居空间设计为室内设计主要的课程科目作为教学内容,其课程修业的时数及学分数更是占专业必修学分相当多的比例,且家居空问设计课程贯穿了整个年级,因此也显示出家居空间设计课程科目在家居空间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性;家居空间设计课程科目在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专业领域中,课程目标是为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而教师通过教学将课程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及专业知识付诸行动的教育活动;其教学策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沟通重要的桥梁,因此本研究针对家居空间设计系所发展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以探讨并了解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学习评量。
家居空间设计的综合核心是室内空间为范围,以不影响原建筑物的机械或结构系统为条件,运用自然元素以及人造材料,为调和人与人的活动有关的有机系统以及物与物功能有关的非有机系统而进行的创意构思;而这创意构思的结果必须通过适当的媒介正确而清楚的表达出来,以作为装修人员具体呈现的依据。
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家居空间设计不仅仅只是装饰及呈现使用者的风格,更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目的,通过设计者对于室内构造、空间规划、材料、家具、设备、工法…等等,并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目的及机能性,所进行的综合性的专业活动。因此,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为是由教学目的衍生而来,是可测量及观察的名词,其原则包含:(1)教学目的与目标应能反应出与早订立的课程目的及目标的关系。(2)根据认知、情意及技能三个学习领域予以具体化,并能同时确认高层次与低层次的学习,但着重于高层次的学习内容。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循课程的目的与目标而来,且课程目标与目的所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各个年级,因此,通过建构出家居空间设计课程科目的课程目标,以能了解家居空间设计课程内涵及教学模式及策略。家居空间设计课程强调的是设计是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期内涵包含艺术、人文及工程各层面,通过分析、归纳、判断及整合的设计行为,也就是设计是一种有实用、美观及独创等诸多条件的综合计划设计行为。
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影响的因素包含:目标、教学者、教材、进度、评鉴、学生、环境、方法等因素。针对家居空间设计的课程目标,即计划内学生所必须学会的科目内容、经验,包含系上和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教材内容、设备等,并着重于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与其所执行的教学策略,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资源及评量内容的探讨,因此是以教师为主的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专业课程教育的内容相当多元且涉及多种学习领域,设计的教与学通常有实作、思维训练、实务和创意发展等内容,其课程大多强调做中学来累积经验,以工作室与设计案(project)的模式当作授课的主轴。设计工作坊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绘图、问题解决、沟通及规划流程等能力,使学生揣摩像设计师般思考,并用图像、模型和视觉语汇来呈现或解决设计案中的问题。而设计教育理念包含:(1)创造力与敏锐性;(2)设计的根源;(3)工程与技术国际观与本土观;(4)全球化的设计;(5)设计经验的培养等。
PBL模式在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1.问题导向学习(PBL)内涵
国内家居空间设计教学方法相关文献鲜少,目前文献中仅有以问题导向是学习于家居空间设计教学上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针对此学习分法做了解。问题导向学习(简称PBL)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PBL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问题解决能力,故此种学习方式,对于像家居空间设计这类的应用设计科学而言,应具有相当的采用价值。而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生活上的种种案例或是情境模拟为架构,学生与老师之间教学互动上,通过案例中的练习,从中发掘问题,使得问题的思考得以加深加广,并思考问题解决方针。问题导向学习的主要特征:(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2)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非结构式的问题(ill-struclured problems);(3)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4)偏重小组合作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5)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后设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2.应用策略
家居空间设计的教育强调的是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将实务与理论结合,从中学习并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并结合人文美学、艺术、工程与技术等专业领域,以符合执业需求。家居空间设计是由设计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空间感知、艺术美学、自然科学等各基础能力所综合的核心能力,其能力在于培养可适用于从事家居空间设计时的所需。因此将家居空间设计专业能力与学术的学习架构进行整理比较,家居空间设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项目。
从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术架构,皆有共同的能力需求也包含了未来于执业时所需具备的能力,并且反映出学习家居空间设计应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也是作为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上的课程规划与其执行的教学策略,是否落实及反应在教学目标上,俨然是重要的课题。
家居空间设计包含多元化及跨领域的问题,家居空间设计在开始计划之初,往往为非结构性且模糊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BL培养学生了解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及归纳能力至为重要。问题本位学习模式在国内又称为问题引导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实务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基本上,问题导向学习是种另类的教学方法,它是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的环境中,将所发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形成案例,大家共同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之道。所以,学生不只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知识,最重要是在小组中学习。构思、立意,可以说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室内设计通盘构思,是指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从总体上根据家庭的职业特点、艺术爱好、人口组成、经济条件和家中业余活动的主要内容等进行通盘考虑。例如,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还是显示文化内涵的传统风格;是返朴归真的自然风格,还是既具有历史延续性,又有人情味的后现代风格: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当然也可以根据业主的喜好,不拘格、融中西于一体混合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但是都需要事先通盘考虑,即所谓“意在笔先”。先有了一个总的设想,然后再着手地面、墙面、天棚怎样装饰,买什么样式的家具、灯具、窗帘、床罩等宅内织物和装饰小品。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学生来主导整个学习的进行,建构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而培养自我导向终身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团体合作的方式。因此,PBL基本上建立在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及建构主义三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学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通过教师从旁辅助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及真实案例的题目操作,培养学生了解问题、问题解决的能力、主动学习研究、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发展多元的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评量的方式是包含学生整个学习历程,并纳入以自评及同侪评量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的学习。
结论
总之,因此家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师在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取向,且PBL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习的接口及连接,作为引导学生从体验到实践与成果评量的种手段及技术,并且通过教学的规划及教师所施行的教学策略以达成课程目的与课程目标。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学;程序设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2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环境竞争的不断深入,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并精通第二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紧迫任务。尤其对于高新科学技术产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如计算机领域、生物领域等,更应在该领域教学模式的探索上先行研究与实践,以满足国际环境竞争对这一复合人才的需求。
本文首先探讨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以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基础及SQL程序设计》来说明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双语教学与计算机专业
双语(Bilingual),在《Cambridge Dictionary》(剑桥高阶)字典中的解释为(of person)able to use two languages for communication,or(of a thing)using or involving two languages.(人)熟悉两种语言的。而双语教学就是在各种非外语语言类专业课程中采用原版的非母语教材,创造外语学习氛围,应用外语进行教学。[1][2]
计算机领域十分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这个领域的领跑者和领先者是欧美发达国家,新知识和技术的主要载体是英语,中英双语教学培养和强化学生直接获取外文技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打下基础。
因此,在高职高专的计算机类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培养精通外语和专业技术,能用英文检索、阅读、理解相关技术性理论及操作说明,甚至与国外技术人员简单交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此,我以程序设计课程《数据库基础及SQL程序设计》为例来说明在高职高专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二、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关于教材。选用引进的原版教材与国内优秀教材相结合,《数据库及SQL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可以选用进口的原版经典教材《Pro SQL Server 2005》。该教材由有着丰富程序设计实践经历和教学经历的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SQL Server和Visual Basic顾问Robin Dewson编写,他还是ASPToday网站的撰稿人,英文专业词汇撰写准确,语言阐述也较为浅显易懂;加之张鑫燕主编的《SQL Server2005程序设计》一书为辅助教材,采用这种中英文教材结合的方式,加之在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细致的讲授下,高职高专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来阅读和理解英文教材的主要内容,掌握核心的专业词汇。
2.关于教学方法。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方式的思考都应从这一主体出发去考虑,对于在我校开展《数据库基础及SQL程序设计》这一门课的双语教学来说,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我采用“讲解”、“讲读”、“讲演”、“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讲读”,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本节课程英文关键词,以期他们能在课堂上理解和记忆关键词;“讲演”,这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演示其程序设计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时,我将借助中文教材与英文教材结合,对于简明扼要的操作步骤,以学生的英文水平,辅以我的理解说明,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其含义,每理解一步,我就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一步,而一些对于操作步骤或变量的解释性描述,学生可以通过辅助的中文教材去完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应用之前学到的关键词,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操作生动形象地看到语法的应用及软件的操作步骤。
3.“讲练”,对于一门程序设计应用课程来说,单纯的听讲解、看演示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因此除在教师对操作进行“讲演”外,还应选择机房进行教学,让学生现场进行实操,教师以英文及中文各一遍讲授操作步骤及程序语法,学生在实验机上跟着讲解步骤进行操练,教师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场重复易错步骤或语法,使学生对该节课所授内容现场掌握,活学活用。
三、关于教学手段
该门双语教学的课程,由于其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殊性,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丰富、形象、生动、立体性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演”、“讲练”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实践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现学现用,直观地感受到程序语言的巨大功能作用,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
四、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严重缺乏,能胜任计算机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为既懂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外语及流利外语口语表达的教师,这一水平层面上的教师是目前高职高专学校严重缺乏的。
2.如何激发学生的双语求知欲。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没有踏入社会,并未理解外语在专业领域及其职业生涯中能发挥的重大作用,而专业课学习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再加之外语这一部分学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担,因而在对知识的渴求度上,会有所匮乏。
五、结束语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未来技术类人才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进一步思考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使师生双方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得以同时进步。
参考文献: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 教学设计 技术规范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5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培养网络布线施工,工程监理和企事业网络维护人员。本课程布线施工测试要求动手能力强,培养现场施工应变能力,对施工工艺和工程监理等反映高职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正是由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高,工程技术执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学习的信息需求量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使用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本文以该课程的实训项目教学“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为例,探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1 教学设计任务
1.1 课程概述
本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单元是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的“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项目实训课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水平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水平子系统的工程技术规范。本部分教学内容又通过水平子系统布线路径和距离的设计,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计;通过线槽的安装和穿线等,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
1.2 实训项目任务
本次教学设计提出的任务有:①设计一种全部使用线槽布线的水平子系统施工图;②列出实训材料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③列出实训工具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④安装弯头、阴角、阳角、三通等线槽配件的方法和经验;⑤水平子系统布线施工程序和要求;⑥使用工具的体会和技巧。
2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计划课堂实训安排连续的4学时。教学所需材料、资源与环境包括:教材、教学用PPT课件、教学用动画素材、精品课程教学网站、Internet网络资源、理实一体化综合布线实训室等教学环境。
2.1 教学过程
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以网络工程布线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识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的教学规律。实训教学流程分8个环节:需求交流、制定计划、图纸设计、器材准备、工程施工、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点评反馈。
2.2 信息化应用于课堂设计
课前准备:①提前一周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研读实训指导书,搜集、浏览课程教学网站。②实训指导教师在网络综合实训室模拟墙做出实训效果样板。③采取分组实训,3人一组,自由组合,指定组长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
本次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
3 总结
以上通过具体课堂结合课程教学网站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散理论、突出技术规范的学习,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围绕当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基本概念、规范,布线工程中传输介质和器材、工具的使用,布线子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图纸的绘制,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等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最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会设计、会施工、会监理、会验收”的目标。
高职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教师以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将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规范分解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娜.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车辆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校企合作实训课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15-03
随着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培育企业高技能人才”思想的引领下,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是当前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当今大部分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大多基于实验室与课堂练习,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难以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如何通过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从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出发,探索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设计。
一、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机会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而大部分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来设计教学,往往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教学偏向理论知识讲授,无法给学生提供真实岗位情境,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大都停留在知识认知阶段,无法有效掌握岗位技能,提升岗位综合素质。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需要具备具体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亟须改革创新。
(二)职业素养培养缺失
在招聘时,企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喜欢录用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毕业生。电商客服岗位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技能素质,要求具备一定的营销技巧、电脑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平台交易操作流程及规则和产品知识;二是心理素质,要求了解客户的购物心态,能倾听客户需求和意见,并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三是职业道德,具有较强时间观念及服务意识。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对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要求,但最终细化并落实到教学设计中的却不多,获得较好效果的更少。电子商务客服岗位属于一线销售人员,对学生的岗位素质要求更高,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实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够
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教学中,电商客服实操课培养模式单一,主要体现在教学授课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学授课者均为学校教师,缺乏企业导师;教学设计多以教学案例和模拟情境为主,缺乏真实项目实战;教学内容选取多以教材、网上资源为主,内容选取过于陈旧,与电商企业客服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教学方法大多依托模拟软件、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年级顶岗实习时学生的技能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归根结底是学生缺少学以致用的环节,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缺少提升相应实操能力的环境。
二、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设计
近年来,广西工商技师学院与电子商务企业共同成立工作室,引入真实项目,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训课程及其教学方法,并带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达到有效推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目的;二是校企合作工作室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三是为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环境,促使教学与实践应用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教学对象是电商专业二年级学生,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客户服务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在网店运营中客服人员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客户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直接面对买家的销售员。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客户沟通技巧、客户服务技巧、客户投诉处理、客户服务关系管理、呼叫中心服务、在线客服等内容。面对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企业专家针对客服岗位为校企合作工作室运营设计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客户服务课程的培养方案(大纲、计划、教学设计),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一定的岗位要求。针对企业岗位要求,笔者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前设置过关任务,实现知识传递;课中探究典型任务,实现新知构建和内化;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达到巩固、拓展知识的目的。如图1所示。
(一)课前设置过关任务,实现知识传递
教师首先应根据上节课的反馈数据进行教学反思,再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具体工作如下。
1.教师
(1)岗位分析。根据真实项目下客服岗位需求,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筛选并学习任务。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根据真实情境岗位需求收集授课所需课件、学习指导资料、企业岗位要求。
(2)教学设计。首先,进行学生学情、项目实施进度背景分析;其次,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根据校企合作项目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再结合校企项目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并突出本节课岗位技能要求。
2.学生
(1)课前预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在线预习。
(2)回忆旧知。通过回忆旧知及项目实施情况,学生再思考课程知识点,从而带着疑问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学习。
(二)课中探究典型任务,实现新知构建和内化
在教学中,学生不能是被动参与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知识构建中最重要的是将职业岗位要求和教學进行对接,这更有利学生将来就业。知识构建的过程,除了外界刺激、创设情境外,更重要的是老师课堂引导,组织学生探索。课中教学设计如下。
1.教师
(1)任务导学。课前虽然已设置过关任务,实现知识传递,但学生并没有达到构建新知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中结合项目进展选取典型客服岗位任务,通过创设情境、疏导、激活、讲授等,按照“课程引入(旧知回忆)—任务导学(旧知+新知勾建)—应用探究(建构新知)授课”等环节进行客服岗位的任务导学,帮助学生实现新知构建和内化。
首先,课程引入,让学生进行旧知回忆。教师应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创设情境并抛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此时,教师需结合上节课考评数据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应带着相应问题在旧知基础上进行课程学习;教师进行实时观察并记录,对下一步的任务学习起铺垫作用。其次,任务导学,让学生进行旧知和新知构建。学生应以小组的形式,探究教师布置的任务。探究的具体步骤为“个人分享—小组讨论—总结发言”。分享指每位学生回忆旧知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分享时,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考评员应做好记录、考评工作,把其考评数据上传到平台上,并进行本节课的过程评价。此时,教师还需及时对本节课进行相应点评,以帮助学生学习。最后,应用探究,让学生建构新知。在此环节,教师主要起到课堂创设情境,并进行引导、考评、组织教学实施的作用;学生则是建构的主体,他们不断探究并进行新知构建。
(2)实践指导。任务导学后,学生还未掌握真实工作情境下的客服岗位技能,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实训(新知拓展),以帮助学生提升客服岗位技能,最后通过作业小结,布置课后(新知实践)任务,达到教师课中导学的目的。
2.学生
(1)任务学习。学生通过课前过关任务的学习,已对本节课程知识有基本认知。课中完成教师布置典型任务,经过“联系旧知—参与思考—新旧知构建—反思提问—新知构建”等环节完成课堂知识内化。
(2)项目实践。完成典型任务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真实项目客服岗位要求进行新知拓展实训。在小组协作实训中,经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讨论,完成实训任务以掌握客服岗位技能的目的。最终,学生将逐步转变为客服岗位的熟练技术人员。
(三)课后布置拓展任务,达到巩固、拓展知识的目的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思考本节课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教学提供依据。
1.教师
(1)评价考核。教师课后通过收集真实项目实训拓展作业进行评阅,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对学生课中表现、课后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赋分;最终联系企业检验实践效果。
(2)教学反思。首先,是否根据学情结合客服岗位需求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实施环节是否合理,能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探究其解决方案以达到客服岗位要求,实现学生新知构建和内化的目的;最终教师是否进行有效的考核反馈并及时做好教学总结。
2.学生
(1)实训拓展。学生应完成客服实训作业,并及时向教师和企业导师咨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拓展新知的目的。
(2)技能提升。在课后结合真实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客服岗位技能,达到教学设计与客服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上述提出“课前(岗位任务分析)—课中(岗位认知+实战)—课后(反思+实训拓展)”的教学设计,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载体进行实训课设计,达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人才的目的。
三、典型教学设计案例简述
以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课程项目六、任务二“处理交易纠纷”为例介绍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前,教师与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电商客服岗位需求筛选及收集与本节课“处理交易纠纷”有关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二年级电商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重点为交易纠纷类型和交易纠纷处理,难点为如何高效解决交易纠纷。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交易纠纷类型及交易纠纷处理步骤;(2)能力目标,能识别交易纠纷类型并有效处理交易纠纷达到企业岗位要求;(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耐心、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相关课前预习任务。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 ARCS;英语精读;教学设计;层次分析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2. 12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2- 0219- 04
1 前 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授课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MOOC、微课堂、翻转课堂等花样繁多的授课模式令人目不暇接,不断人们对课堂的固有认识。MOOC使学生摆脱时间、空间和身份的限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微课堂将课堂时长缩短到5~10分钟,利用时间的碎片化,维持学生注意力,加强授课效果。新的授课模式表面看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但其本质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教师利用新的教学媒介和授课方式将课堂的掌控者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需求、偏好和学习体验等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传统课堂典型代表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要如何跟上时展的步伐是很多英语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将ARCS学习动机模型引入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受到认可的解决方案之一。在ARCS模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换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促进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动机设计是Keller教授ARCS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执行包含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认为,动机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四个,即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执行策略以及评价策略执行的效果。因此,为有效地将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引入到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科学直观地评价动机策略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由于ARCS动机策略设计的多因素性和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的多样性,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执行结果的评价中,发挥其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优势,为大学英语精读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客观可比的参考结果。
2 ARCS模型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的背景
ARCS动机模型的创立者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ohn M Keller。ARCS动机模型是在价值理论和期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基于这样的一种基本假设:如果人们认为活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自身具备积极获取成功的态度时,人们在活动中就会有更高高度的积极性。Keller将上述心理学理念引入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习动机的生成归因于四个动机过程,注意力(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这四个因素之间既是层次递进关系也是等高关系,具有可循环性。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中,注意力主要指教师通过使用与精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奇人异事或新鲜观点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学媒介的变化,语音语调的变化,幽默的使用等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身性主要指教学设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需求和学习方式需求。英语精读课的中心任务在于通过“读”文章带动“听、说、写、译”的练习,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课程中心任务与学生学习目标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并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应为教学任务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讲和小组讨论等,迎合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另外,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将学生个人经验融入到教学中。
自信心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难度的控制上。为学生设计与其能力匹配的课堂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培养成功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树立对自身学业能力的信心。
满足感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学生使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如讲授精读课本中的文章之后,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分角色扮演、为故事设计新结局或主题辩论等活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由教师给出公平的整体评价,同时分析个体在活动中的进步表现和有待提高的方面。教师的中肯点评与鼓励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见,ARCS动机模型作用于英语精读课程的实践层面,教师从心理层面的动机生成机制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在ARCS模型视角下,动机的激发不是最终目标,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对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评估是ARCS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3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及实例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萨迪教授首次提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该方法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以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的分析方法。AHP 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非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是根据具有递阶层次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部门等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来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层次分析法包含四个基本步骤:①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②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③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向量。最后得出的组合权向量结果即可作为决策的定量依据。本文选取L省某财经高校英语专业3名教师采用的基于ARCS模型的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验证将二者结合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1 基于ARCS模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在ARCS动机设计模型指导下,根据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特点与内容,构建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3.2 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如图1所示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层次结构模型,由专业能力强、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各层次平行选项间进行两两比较,获得成对比较矩阵。如第二层B的各因素对目标层A的影响两两比较结果如下。
由此可得两两比较矩阵:
A=1 1/4 1/2 1/34 1 5 42 1/5 1 1/23 1/4 2 1
基于ARCS模型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综合评估的两两比较矩阵共有17个(一个4阶,16个3阶)。
3.3 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单层判断矩阵构造后,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ξ,然后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获得同层各评价指标相对于上层某一指标重要性的排序权值,此过程即为层次单排序。构造的判断矩阵应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由一致性指标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确定,当CR
通过计算得出模型中17个两两比较矩阵B,C,D层各指标对应的特征向量ξ(各层指标单排序权重)。
表1为模型中B层四个指标的单排序权重:
3.4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
根据上一步骤得出的数据,3个英语精读课教学设计方案的总得分为:
教学设计方案1:0.357
教学设计方案2:0.250
教学设计方案3:0.389
通过比较可知,教学设计方案3的得分(权重)最高,教学设计方案1的得分次之,教学设计方案2的得分最少。通过权衡可判断教学设计方案3为最佳教学设计。
4 结 语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出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执行结果的准确评估。评估方法科学准确,有效地将主观判断因素转化为可用于计算分析的客观数据。评估结果可应用于横向比较精读课程各平行班间不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计的执行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间可以有针对性地交流教学经验,互通有无,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可将其用于纵向评价,教师可在教学中尝试精读课程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案,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形成最优教学设计方案,提高自身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作为科学直观的评价方式,该模式还可推广到其他类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5) :91-97.
[2]陈俊翰,郑燕林.ARCS 模型视角下小学单词教学游戏的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92-96.
[3]肖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设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8):47-48.
[4]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2):51-57.
[5]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