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1
高校学生社团承担着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第二课堂和培养优秀学生干部的职责,它们的良好发展,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一致认同的观点是,以学生社团的优质管理促学生社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社团能否创新管理模式,解决管理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创新”一词在企业家创业和公共组织机构的管理中被频繁地提到,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不断地进行管理的优化和创新是唯一的途径。研究学者和实践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在商业领域和公共管理领域提出了许多的创新管理理论,也通过大量的成功案例证实了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重点分析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创新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有别于工商企业管理,重要的区分点就在于前者的主体是政府(或非政府公共组织),且管理的目的着眼于社会的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周庆行等人对“公共管理”的解释表明其目的是致力于为公民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可参考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原因在于:高校学生社团非营利性的特点以及为大学生群体提供高质量社团活动和社团服务的宗旨与公共管理的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更为直观的理由则是,公共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恰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所面临的。在前期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在政府部门和S高校的实地调研,笔者认为,政府机关部门较为成熟的公共计划制定、政策评估、责任确定、公共服务外包等内容,较好地兼顾了管理效率和管理公平两方面,值得高校学生社团借鉴与思考。
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效率问题
一般认为,效率是指社会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可见,成本与利益的关系是效率的实质。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的效益,可理解为高效率,反之则为效率低下。在公共管理中,所有公共事务都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效率低下应该是每个组织在管理中最突出的负面问题。笔者在调研S高校J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下属的11个学生社团时发现,只有个别社团能做到财务状况良好、社团成员的凝聚力高、计划从制定到落实能快速而准确,情况最糟糕的社团一年都组织不了一次社团活动或服务,社团管理形同虚设。详细分析一个高效的政府,笔者发现:其决策制定是快速、准确而能实施的,且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有一个专门的决策分析、制定和评估部门;任务布置下去各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部门职责甚至有明确的章程说明;权力下放,不做不擅长的事情——政府外包服务项目,培育社会组织机构;规范化的考核和激励机制——360°绩效考核及明确的个人晋升途径;责任落实到人——一直到底的个人问责制。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以及恰当的人在恰当的岗位做恰当的事,保证了政府在一个政策周期内的高效运转。笔者将上述的一些理念运用在J学院的11个学生社团中。社团指导老师、会长和副会长形成决策机构,由于是专业社团,要求会长与副会长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决策提供部分专业意见;决策形成的内容将细化为指标评分,作为360°绩效考核的依据,而评分包括社团联合会上级评分、其他社团同级评分和学生代表下级评分,分数高低将作为社团评优和个人荣誉的重要标准;社团专业性强的活动可借助校外力量,如金融协会模拟炒股比赛的软件则由企业提供,无需学生自行开发。上述举措,辅之以已有的日常管理制度,社团内部松散的风气有所改善,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社团间的良性竞争也促使更多学生干部积极性的提高,由于学生的评价、老师的认可以及工作的完成与自身发展紧密挂钩,学生干部更注重工作质量和服务意识,间接也提高了社团的公众影响力。
2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公平问题
广义下的“公平”的概念被赋予了政治公平、经济公平、伦理公平等多样的形式,而在公共管理的实践视角下,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环境公平和结果公平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公平问题。规则问题时指管理主体制定的规则应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程序公平是指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应遵循正当程序。环境公平是指管理主体应为管理对象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结果公平是指管理主体应保证按贡献原则进行分配。一个注重公平的管理主体,应当在上述四方面的管理中有所体现。考察一个有责任心的政府,其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必然注重其政务的公开程度,这好比古时明君开言纳谏。只有保证了信息掌握的对称性,社会大众才有机会获悉公共政策的信息,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民意表达。第三方监督以及社会公民有表达意愿的渠道,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即保证强弱两方信息把握的公平性。而让更多人有机会投身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则是毋庸置疑且老生常谈的,缺乏竞争对每一个组织的发展而言都是有害的。学生进入学生社团一般不存在门槛高低之分,因此学生社团应当注重的公平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保证信息在强弱双方间的一致性。缺少长远发展眼光的学生社团往往就在活动开展前几天通过发传单、摆摊的方式让学生群体了解其社团动态,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2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工作;中等职业学校
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核心,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要确保学生管理的实效,就必须发掘学生个性中深层次的动力因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既体现“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又体现“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突出以“柔性”为特点的管理理念。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1、 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形式,其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从学生管理角度讲,柔性管理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教育、激励、引导、暗示等非硬性的工作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以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工作方法。中职学生管理固然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刚性管理做保障,而柔性管理则是通过教育的引导、感化等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教育管理提供前提和基础。
2、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是现代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其最大特点在于: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要求人把外在的规定性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加之人的个体差异、历史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可获得相对独立性,对人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 柔性管理的激励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底层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当于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则属于激励因素。”一般说来柔性管理主要满足人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家长以‘中低’(包括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为主要特点;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中的弱势,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不少中等职业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因此,他们在成就动机、求知欲、自信与自尊、综合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其主体性发展水平也受到较大影响。行为习惯差、意志力差、厌学成了他们的“通病”,他们中的不少人没有自我负责的选择冲动,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随着自身体征的变化,滋长出来的“成人感”,使他们的内心体验更加深刻而丰富,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渴望能尽快涉足成人的天地,尽可能地摆脱成人对他们的种种束缚与限制。因此,要以柔性管理来尊重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过程的始终。
三、柔性管理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中职校对学生的管理还侧重刚性管理,即制度的强化,“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侧重于制度、纪律的约束和物质的刺激,凭借学校的规章制度、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新形势下,这种刚性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1、学生管理工作要“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对应的。刚性管理重在制度的强化作用,强调遵守和服从,具有不可抗拒性,多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控制、管理。学校要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
实施柔性管理,并不是用它来否定与取代刚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补充与完善,使学生管理更为人性化。两者是相辅相承的辩证统一体。离开刚性管理,学生管理将陷于瘫痪,流于无序;排斥柔性管理,学生管理将趋向僵化,缺乏生机。在适度的管制范围内,采取宽容、理解、引导和真情来对待学生,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注重个性与共性的融合,从而达到引导和激励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因此,“刚柔相济”重在“柔性”的管理体制才是学生管理工作理想的管理模式。
2、对中职学生管理身教重于言教。
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身教重于言教。在柔性管理过程中,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管理者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管理者高尚的人品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尚品格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依赖感,这样言传身教就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诚信教育。
《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没有信誉,就像车没有轴,不可以行走。本着“教育为本、认识先行”的原则,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组织开展以“诚信与学业”、“诚信稳健人生”等为主题的讨论、演讲、征文比赛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诚信意识,使其牢固树立“人无信不立”和“诚信做人”的诚信观念。
4、加强中职学生心理管理。
当前中职学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抑郁、心理脆弱、学习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才,加强学生心理管理是新形势下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首先,要通过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使学生在专家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演讲、观摩等有效活动方式了解自我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磨练意志品质,塑造刚毅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5、注重中职学生的情感管理。
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柔性管理是感情沟通的纽带。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情感决定了思考的方向,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人的行为是受理智、感情双重支配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柔性教育的管理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注重学生情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做到:一要尊重学生。二要关心学生。三要信任学生。柔性管理正是通过发挥情感的凝聚功能,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使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选择者,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6、注重“教化和引导”管理。
通过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用学生内化的目标、价值观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对学生就不再是简单地支配和管理,而是让学生成为为自主管理的主体。
总之,在中等职学生管理的实践中,柔性管理本着“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执教重于执纪”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增强学生的主动进取的信心。因此,应将“柔性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学生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赵光明,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5.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3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资金投入总的原则是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适当给予补贴,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在充分考虑当地财政状况和经济能力、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尽量保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1. 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要核定各类终端接收站点运行维护经费标准,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级党委管理的党费,要适当向现代远程教育倾斜。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站点,要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落实运行维护经费。
2. 拓宽终端接收站点运行维护资金的筹措渠道。要积极为农业、劳动、文化、科技、司法、卫生、计生、扶贫等有关部门开展业务工作提供阵地和平台,一站多能,综合利用,费用共担。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支持终端接收站点的运行维护。
3. 降低终端接收站点运行维护成本。要规范终端接收站点运行维护费用支出项目,对运行维护资金合理使用,节约开支,避免浪费。要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明确维护服务流程,减少维护费用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为终端接收站点设备投保,降低不可预见的风险给设备造成的损失。要加强与广电、供电、电信等部门和企业的协调协商,争取优惠服务。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经费监管制度,提高奖金使用效率。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4
1.不重视实践教学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课业的繁忙,再加上传统的授课模式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排课的过程中,会把实践课也安排到理论课中,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此外,由于学校对实践的不重视,使得其在实践中的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的环境,在根本上,不能真正地发挥实践课的作用。
2.缺少实践课的教师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由于对实践课程的不重视,实践课教学仍然用理论课的方式进行,而且缺少真正能进行实践课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使得实践课程仍然以理论性的教学为主,造成了实践活动的停滞。有些学校有一些专门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但是由于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掌握实践课程教学的方法。而且各个学校都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头雾水,教师们也没有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经历,因此,也无法真正地促进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发展。
3.不能真正地实施实践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真正地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就算有实践的课程,也大多以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从根本上就造成了实践课程失去意义,而且,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场所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实践教学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不能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
4.实践课程较为单一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但由于人数的众多和经费不足等原因,使得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地开展,使得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所谓的实践也只是看一些案例和进行案例分析,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实践的目的,而且,单调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实践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5.资金的不足
资金的投入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先前的学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也造成资金的投入不足的情况,使得实践课不能很好地开展,一些实践时所需的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实践课的要求。在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的不足,就不能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实践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不能使实践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1.建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要想真正地进行实践课程的教育,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只有在教学制度的约束之下,才能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良好地开展,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能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自己将要就业的岗位,真正地促进学生找到自身的定位,能使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之后的就业中形成自己的优势。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想完成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只有明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的重要程度,才能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保证实践课程顺利地进行。要切实完善实践课程设备,建立好校外的实践基地,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并能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与企业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使学校的实践课程顺利地开展。
3.真正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实践和理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想做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应该切实地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有效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地做到“工学结合”。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实践基地进行企业管理的模拟,等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加强与企业的联合
要想真正地促进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使得学生能真正地了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企业的发展状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与实践,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学校能够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实践能力,而企业能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更好地发掘人才,为企业所用,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保证企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必须大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聘用。所谓的“双师型”人才,就是既能拥有专业的理论素质,又有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断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时,可以不断地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并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具备切实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不断地对实践课程进行改革
要想切实地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改革,保证实践课程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能与企业的专门人员进行交流,制定适宜的、适合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实践课程,拒绝单一的实践模式,真正地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由专业的人士进行实践评估,能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切实地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并据此进行实践课程的改革。
三、结语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5
关键词:主体 客体 良好的责任心 因材施教 创新意识
一、主体-----管理者(教师)的心态分析: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管理者,一是肩负着几十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校领导的重托和家长们的期望。一旦出现问题不好交待,心理负担过重;二是生涯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工作太累太辛苦。班主任付出的不只是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八小时之外仍旧还要操心班级管理工作,处理学生纷繁复杂的事务。要为人师表、当好严师,要全身心地抓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要当好调解员,要协调好任课教师的关系,经常与家长沟通,处理各种矛盾;还要当好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激励并培养学生成人成才,干的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身心疲惫不堪。四是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丧失了工作热情,工作没有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久而久之,老师们的责任心、事业心大大受到影响,学生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客体――被管理者(学生)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源的下降,普高的扩招,招生大战激烈、残酷,招来的学生形形、鱼目混珠。主要表现几个几个方面:一是年龄悬殊大,小的才十三四岁,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家长出发点大都是让学校代管,不出来事,学不学到知识都无所谓。大的二三十岁,外出打工回来求职心切,与大部分学生认识、感受出入很大,加上入校时期望值太高,与现状格格不入;二是生源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或末毕业生、农民工返乡青年,进入校门时间不一,学习成绩不佳,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缺乏自信心。有的忧伤、彷徨、自暴自弃;三是从个人性格来看,他们大多数是调皮、叛逆心强,难于沟通;四是独生,父母大都为了生计,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学生从小由老人托管,无形中养成了学生骄、横、霸、懒、散、拖,等不良行为,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纪律性较差,我行我素。 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等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五是对未来无规划,缺少目标和理想。 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个人的未来没有规划。认为技工院校的学习成绩并不重要,就业又不操心,到时间学校就安置了,在学校就是混时间。等等要素必然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心浮气躁,整天无事可做。这些都为我们管理者出了很大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学生管理需要强烈的责任心
1.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动力和法宝,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责任心强的班主任留给学生的影响和印象特别深!班主任之所以在学生中有魅力、有魄力,就在于他们非常负责任,能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关心帮助学生,每一份关心与帮助,每一次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难忘的烙印。
2.责任心体现细微琐碎的小事上,体现在点点滴滴中。
班主任的责任心要时时有,事事有,处处有。经常深入学生,深入教室、寝室、深入实验室,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把握每一位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学生管理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身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时,既要有常法,又要不走寻常路,要因材施教,不断创新。
1.帮学生重树自信 助学生成人成才
没有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肯定不佳。要促进学生学习,除了逐步养成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自信心。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审示自我。虽然没有考入高中、大学,但这并不等于自己就低人一等。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日的就是学好过硬技术,找到理想的好工作。虽然学习成绩在中学阶段差一些,但并不代表动手能力差、技术差,相信自己――技工也能成英才! 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良好的动手能力,更符合企业用工的需求,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更好就业,更受社会欢迎。在学历上,高级技工享受大专同等待遇,技师享受本科同等待遇。技工院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培训基地,也是培养现代鲁班的摇篮!
2.打造优秀班集体 培养优良班风学风
2.1、严格考勤制度 抓好常规管理
学生入校组建成班后,班主任便要在班上制定班规,人人皆知,共同遵守,互相监督。 要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班级文化特色,让学生有班级归属感荣誉感,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日常管理中严格考勤制度,详记学生上课、出操、卫生、体能考核等情况。并及时公布。
2.2、管理公平公正 奖罚及时分明
校规校纪和班规面前要体现人人平等,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对事不对人,不因个人的主观因素而影响对问题的处理,做到奖罚分明,一碗水端平,让学生心服口服。
2.3、培养得力助手 锻炼管理能力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靠的是班干部。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拔思想进步,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成为左膀右臂。 培养班干部既要树立起威信,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真正放手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并定时召开班委会,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2.4、及时树立典型 形成良好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加各项活动,为班级体增光,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班级凝聚力战斗力。
并及时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对班级的贡献,以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缩小差距。让大家感觉在这个大家庭中荣耀、温暖!
2.5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做好角色的转换
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经济学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体是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价值高、体型大和社会性的一种特殊商品,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建筑体的建设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和各因素的管理活动。建筑经济学是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经济分析,为建筑企业制定各种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经济上的依据。即在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消耗为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结合经济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
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往往各具特点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建筑企业要实现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等目标,施工企业须树立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选用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管理机构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的建设:
着重增强效益观念。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点和获取经济效益的源头。因此建筑企业要摆脱长期以来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管理机构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把握好决策时机,加快资金周转,讲究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工作效率、管理效率,从而赢得时间,赢得效益。
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种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关系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人才不仅指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还包括那些懂建筑市场经营、懂施工技术、熟悉国际建筑条款、熟悉建筑成本核算、施工现场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建筑业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知人善任,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环境,高度重视对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夯实技术进步基础,提供人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获取效益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实施严格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离不开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监理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并规定权限不得突破。
制定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目标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程量。根据整体性施工组织方案(部分项目按优化后的工程量计算)、劳务承包单价、材料调查价、设备租赁单价进行二次预算,对地材、劳务用工等调查工程当地价格。根据二次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定额计算出材料消耗量、用工量和辅助成本的预算。用责任单价与工程数量结合,确定施工队责任成本控制总目标。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成本控制既定目标实施情况。
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要广泛采用包干制度,个人责任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工资的多少。按照工程总量和工期要求,制定出每个施工队和每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量,并根据施工质量合格率和单位材料耗用量定期考核每个施工队和每位职工的绩效情况,以求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单位材料耗用量,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成本。
据行业统计,工程材料成本约占整个项目55%左右的资金比例,因此必须要严格监督材料的采购环节。实行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在满足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采购方采购质量合格、价格经济实惠的工程用料。同时要健全材料的收、发、领以及回收的制度,规范物资的接收、储备、使用和回收的管理。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规划和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各种材料的合理进场时间和数量,避免出现二次倒运材料的情况,并做好可循环使用的物资回收和清点工作。
(三)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因此提高编制质量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的套用以往的类似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分析讨论,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来评定。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工期总进度计划安排、机械设备效率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详实了解工程的各项资料
要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及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熟悉工程的每一个部位的详细资料,在
施工方案的确定时,应先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尽量选用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严控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每一位项目管理者的首要任务。要认真研究建筑工程的质量、工艺和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要因地制宜,靠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实现投入少、效益高,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性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适当加大投入力度,采购或者租赁一些必要的比较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企业施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需要,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的进度和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必须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使之得到有效保证。要加强企业全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知识培训,要增加防护用品和措施的配备,要强化第三方监理制度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易发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对安全事故实行责任制。
总结:认真研究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将经济学理论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立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