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1

救护车收费管理制度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要制度。但是广大群众对江苏省救护车收费管理现状颇有成见。拟从现有江苏省救护车收费管理制度入手,分析各市救护车收费管理制度优缺点,为完善江苏省救护车收费管理制度制定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省;救护车;收费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0303

救护车作为医疗机构实施急救行为的必要交通工具,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救护车收费与管理更是涉及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等敏感话题,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本文拟从《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试行)》、《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等相关政策文件入手,根据江苏各市救护车收费管理现状调研情况,分析江苏省救护车收费与管理现存问题,结合江苏省实际和救护车运营情况,提出江苏省救护车收费管理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制定和完善救护车收费管理政策体系、规范救护车收费行为作参考。

1江苏省救护车收费政策简介

《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是根据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救护车收费的出台及规范是伴随着《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的出台和规范而开始的。

1.1江苏省救护车收费政策出台背景

为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2000年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计价格[2000]962号),2001年10月23日,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将医疗服务收费纳入规范的举措。此举是实行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中规定,救护车收费含来回里程,不含院前急救,按照公里或小时来计算价格。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救护车收费从规范开始就是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结合。

1.2江苏省救护车收费政策雏形

江苏省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计价格(2000)962号]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2190号)等文件的精神,以《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为基础和指导,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测算、专家认证,结合江苏省各市的意见汇总,于2005年出台了《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以下简称“价格手册”)。

江苏省在救护车项目收费的范围和计价方式上均与全国项目规范保持一致,为“含来回里程,不含院前急救,按照公里计价”,不同的是,江苏省规定省内基准价格为2元/公里,并备注“省定基价,具体收费办法由各市制定”。这体现了江苏省贯彻了国家关于救护车收费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结合的性质,并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

1.3江苏省救护车收费政策调整与现存缺陷

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实行之后,江苏省乃至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众多问题。随后,2006年10月国家层面针对性逐步开展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2007年,经过严格评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订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和修订项目”;2012年,正式对外《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

在此基础上,多年来江苏省也及时对《江苏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修订、调整。如,江苏省现行版《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即为2010年最新修订版。但是,该《价格手册》调整内容对针对一些检查项目、诊疗类项目的收费,而对救护车收费的调整微乎其微。以具体收费标准为例,《价格手册》规定:“含来回里程,不含院前急救,包括负压救护车,监护费用除外,按2元/公里计价,省定基价,具体收费办法由各市制定”,与2005年救护车收费标准基本保持不变。迄今为止,共计9年从未调整。

综上,从国家到江苏省的救护车收费政策及调整来看,救护车收费标准较老,且未进行增补。而救护车使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更为广泛,尤其救护车非院前急救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具体收费内容省内各市制定又使救护车收费在江苏省13个市拥有不同的收费管理方式,这导致救护车收费现状混乱,矛盾纠纷不断。

2救护车收费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近期,群众反映救护车收费管理不规范,救护车收费矛盾时有发生。本文根据江苏省物价局相关统计数据,选取江苏省典型市县进行救护车收费管理的实地调研,收集并分析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完善救护车收费管理政策作参考。

2.1国家、江苏省系统性政策法规的缺乏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认识到急救立法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急救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规范急救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本国的急救医疗服务法律,一些地方立法机构以国家法律为指导,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急救立法活动,如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州、省及大城市都制定出各自的急救法律,甚至中小城市、县也制定了地方性急救法规。例如,德国法律制度完善,出台了多部有关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联邦政府出台的《民事保护法》以及州政府出台的《灾难保护法》、《救护法》和《公民保护法》等多部法律,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各级政府参与公民保护的职责。

我国急救医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在部分大、中城市成立院前急救专业机构,其功能只是简单的初级救护和单纯的转运。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10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95年4月卫生部了《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2年9月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江苏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急救医疗管理政策文件,例如《江苏省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站)评价标准》等。

尽管国家、江苏省政府制定了急救相关的管理规定或办法、政策等,但仍缺乏像西方国家的、系统的关于急救医疗整个服务体系的立法,特别是救护车收费管理立法尚处于空白状态。各省市的急救医疗管理办法、急救医疗管理规定以及急救医疗处理意见等都是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至今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统一法律法规。救护车收费管理作为急救医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来规范、指导其收费管理行为,导致救护车收费管理没有制度保障,矛盾纠纷不断凸显。

2.2收费管理方式混乱

目前,江苏省救护车收费是由省物价局规定基准价格为2元/公里,具体收费价格由各市自己制定。根据现有各市急救中心提供资料显示,江苏省13个市救护车收费也存在以下三个不同点:

首先,13个市中大部分市的救护车出院、转院用车采用协商收费的方式。由于协商收费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价格、里程等都有所不同,加之出院、转院救护车运送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是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矛盾的聚集点。

其次,13个市虽然基准价格一致,但是每个市价格实行范围不统一,救护车起步的价格和里程都不同。淮安和扬州的定价方式基本相同,镇江和宿迁的定价方式基本相同,除此之外,定价方式、范围都不相同,13个市救护车收费大部分是不同的,收费方式混乱,这也使得同一救护车在出院、转院过程中跨区域转运收费的不同,增加了矛盾。

最后,对监护救护车收费苏南地区有区分,苏北地区没有政策。救护车区分车型收费主要是南京、无锡、常州,且收费标准不统一。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急救中心的运转,鼓励新型救护车的引进与推广,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患者的急救费用。

由此看来,江苏省13个市的救护车收费有较大的不同之处,这与各个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救护车收费管理方式不同有关。但收费的差异的存在和协商收费使得救护车收费混乱,矛盾突出。

2.3急救中心财政投入不足

急救中心的财政缺口是指急救中心除去财政拨款之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对于全额拨款的单位,财政缺口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财政缺口=财政投入-总支出。

下文以南京、常州、徐州、连云港为例,根据调研数据,分别计算四市财政缺口,分析四市财政投入情况。

由图可见,只有南京在2011年、徐州在2013年的财政投入是正值,说明足够急救中心支出。其他情况下四市急救中心的财政缺口均呈现负值,财政投入都明显不足。尤其是常州,财政缺口始终低于其他市,在2013年,其资金缺口达到了-820.69万元。

结合各急救中心提供资料可知,江苏省大部分市急救中心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加上高空车率等各种原因,造成各市急救中心的运营困难。徐州财政统筹50%的政策使得徐州急救中心举步维艰,滋生出不正当的收费途径和收费方式来维持急救中心正常运营。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急救中心的发展;而医院和急救中心的“双赢”导向,更是助长了医院乱收费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3完善江苏省救护车收费制度

3.1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财政应该保障急救中心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指挥调度设备、急救车辆、车载医疗设备等经费的投入。纳入统一管理的急救点(急救分站)的车辆、医疗设备,由市急救中心、县(市)急救站或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管理,并根据工作需要予以更新添置。市急救中心、县(市)急救站或120急救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的人员、工作经费等按同类事业单位标准,由当地财政予以年度预算保障。依托医疗机构的各急救点(急救分站)的业务经费,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并由当地财政按“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划拨到市急救中心、县(市)急救站或120急救指挥中心,再根据各站点平时运行情况与年度考核予以下拨。

3.2细化收费项目,强化收费监管

针对目前收费项目混乱、长途转运收费混乱等的情况,应该细化收费项目,强化收费监管,包括认真清理救护车收费项目,合理制定延伸服务收费标准,严格结算清单制度等。

3.2.1规范急救收费项目

明确延伸服务项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担架服务费、救护车等候费、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等延伸服务收费。除省统一明确的延伸服务项目外,不得自行设立陪人费、搭乘费、清污费、消毒费等。

规范监护费用。“救护车费”项目除外内容的“监护费用”是指使用仪器、设备对救护对象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监护的费用,包括心电、血氧饱和度、血糖等项目,不得按急诊监护费收取。

3.2.2规范非院前医疗急救用车收费

医疗机构所配置的救护车用于接送、转运伤病员的,由医务处(科)管理调派,市区范围以外用车需经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并由财务处(科)或物价办核定里程表的起始数,到达终点后,需经病人或其随从亲属签字确认达到后的里程表数。省物价局制定最高限价,各地不得高于最高限价(含过路、过桥费)制定具体标准,已制定标准的,不得提高。

3.3建立新增延伸服务项目收费省级统一立项制度

江苏省各市应该设立救护车延伸服务项目及收费的审批小组,报江苏省物价局统一立项。各市严格执行江苏省制定的救护车收费项目的价格,除此之外的新增延伸服务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向各市物价局报批,递交审批资料,审批通过之后方可执行。

市物价局每年将新增救护车延伸服务项目向江苏省物价局递交汇总资料,如果各市同一时间段里均上报同一个项目,且收费标准相差不大,经过审核具备省物价局统一设立收费标准的条件,省物价局可以将该延伸服务项目纳入《江苏省医疗项目服务价格手册》中去作为增补项目。设立新增延伸服务项目省级统一立项制度,有利于江苏省物价局实施动态调整,监控各市增补合理的延伸服务项目,制定合理价格。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赵伟,侯剑锋,等.救护车统一规范管理与急救工作效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7):122124.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2

【关键词】 军队医院;卫勤管理;野战医疗所

野战医疗所是军队机动卫勤分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医院战时执行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的重要力量[1]。在建设过程中,我院结合驻地实际和未来可能承担任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总部考核中取得974分达标,并经受住了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卫勤保障考验。

1 领导重视是抓好野战医疗所建设的关键

1.1 统一思想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野战医疗所建设,坚持把野战医疗所建设和训练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是军队医院的根本职能,不把服务战场、保障打赢放在首位,军队医院的建设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2]。成立了由院长、政委负总责,分管副院长任组长,机关四部领导为成员的抓建领导小组,用军队职能凝聚人心、用使命任务鼓舞斗志,用实际行动确保效果。

1.2 合力抓建

为不使野战医疗所建设挂空档,战备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全程跟踪问效。机关突出重点抓建,把任务分工到部,任务到科,责任到人,限时完成。各医疗科室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战备工作,选派业务精、品德好的医务人员参加野战医疗所。职能部门将各科室完成任务情况与绩效考评挂钩,按月兑现。做到了党委决策部署到位,领导小组谋划到位,业务部门落实到位。

1.3 营造氛围

针对医院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医务人员战备意识淡漠,战斗精神不强,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比较普遍的现象,医院依托办公自动系统、闭路电视等媒介,利用院周会、月课教育、安全形势分析会、节前教育等多种机会,积极开展经常性战备教育。机关精心筹划,领导亲自辅导,给大家讲清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讲清新世纪、新时期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讲清医院地处边疆面临的反恐维稳的长期性、复杂性,营造了抓建氛围,克服和平麻痹和等靠要两种错误思想倾向。

2 科学管理是抓好野战医疗所建设的保证

2.1 规范管理

针对卫勤分队抽组要求高,标准严的特点,为了少走弯路。医院指排派人到全军各大医院参观见学,并邀请上级业务机关来院当面指导。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订方案,依据标准突出重点,进行正规化建设。强化野战医疗所日常管理规范化、制度上墙图表化、库室设置架子化、物资存放箱子化,器材管护标签化,训练工作经常化[3]。

2.2 科学抽组

针对抽组人员主要集中在外科、急诊和手术科室,卫勤训练与医疗工作争人员、争时间等重点难点问题,医院确立了“平战结合,业务对口,突出重点,综合配套,能分能合,便于机动”的抽组原则[1],采取“科室推荐、民主评议、党委决定、正式预任,严格管理,替补轮换”的方式[3],抽组野战医疗所人员。针对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要求高等特点,专门制订管理规定,要求参训人员当年不得休假、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并建立替补制度,确保了人员在岗在位,解决了人员抽组寓而不任,任而不实的问题。

2.3 健全制度

由院领导牵头,抽调机关人员,并外请院校专家做指导,从抓规范入手,修订管理、训练、值班等8项基本战备制度,做成图版上墙,编印成手册下发到每个队员手中,并不定期抽查和考核的方式,使制度入脑入心,成为队员遵循的规范。制订管理规定;新订《平战共用装备管理规定》、《药品动态储备规定》、《设备器材定期查对》等规定9项,促进战备物资管理规范化发展;编写20万字的《野战医疗所工作手册》,发放到机关、科室和医疗所,使所有队员做到“三清”,即清楚职责、清楚任务、清楚标准。从而在制度上、措施上确保了建设的有效性。

3 加大投入是抓好野战医疗所建设的基础

3.1 新建库室

针对医院面临的新形势和卫勤保障的需要,医院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军队医院不能只盯着扩床收容和对外有偿服务上,医院楼盖得再高、钱挣得再多,关键时刻用不上,医院建设也不合格。医院在新建医技外科、综合内科大楼,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0余万元新建了库室,使战备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3.2 配套物资

在上级配发骨干卫生装备和保障装备的基础上,自筹资金300余万元,解决了战救材、战常材、医疗设备,军需物资、营房装备,通讯装备6大类物资500余台件。将平战共用医疗设备平时用于临床,由使用科室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确保执行紧急卫勤保障任务时能随时召回。将平战共用药材纳入职能科室管理,要求药剂科、医学工程科、消毒供应科和手术麻醉科指定专人管理,及时更新轮换,实施动态储备。

3.3 培养人才

为提高野战医疗所队员综合素质,采取岗位上练、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法加强卫勤人员培养。近年来,医院共选派10名骨干到第四、第二军医大学举办的卫勤提高班学习,安排16批50余人(次)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班。邀请13名卫勤管理、军事学专家来院讲课,极大地提高了野战医疗所全体人员的卫勤理论和专业技能,初步形成了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卫勤人才队伍。

4 严格训练是抓好野战医疗所建设的核心

4.1 结合临床训练

医院坚持按纲施训,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针对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多,战备训练与临床工作争人员、争时间等突出问题,将战备训练计划化整为零,即将共同训练课目分解到机关各部,将专业训练分解到各科室,将野战医疗所训练分解到各组,细化训练内容,提出训练要求。在训练方法上,把机关训练与分队训练相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地演练相结合,把专业训练与卫勤技能训练相结合,把室内分组推演与野外综合演练相结合。在组织实施中,安排卫勤分队人员参加乌鲁木齐市120急救队、担任医院总住院医师、参加岗位比武竞赛活动,从而使每个场所、每个岗位都成为提升急救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练兵平台[3]。

4.2 科研攻关储备

医院瞄准未来战场和医院卫勤保障的实际,贴近战场、贴近实际、贴近使命,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卫勤指挥、战时政治工作、野外生存、远程机动,高原高寒、沙漠戈壁条件下战创伤救治、伤病员后送等课题研究,得到总部、军区和医院三级科研经费资助,获得一批研究成果,为野战医疗所建设培养了人才、储备了技术和知识。

4.3 综合演习强

医院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每年组织野战医疗所野外驻训,把连贯作业与综合演练相结合,在训练中突出“三防”、创伤、烧伤和中毒等专业重点。组织骨干参加军区“西部”系列演习,尤其组织野战医疗所全要素、全过程、全装备远程机动5000余公里,到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与部队卫生机构对接演练,大大提高全所远程机动、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队员野外生存和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5-6.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3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4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5

一个人突然发生心源性猝死大多由心室颤动导致,及时进行规律的电刺激,心跳就可能恢复正常。若能在1分钟内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成活率可达90%;每延误1分钟,成活率就会降低10%;5分钟后,成活率将无法得到改善。

作为对心脏进行除颤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自动分辨心源性猝死是否由心室颤动引起,如需除颤,仪器会自动放出高能量电流到病人心脏,进行电击除颤,自动完成抢救。

有统计显示,猝死已占急性死亡的一半,其中,因为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425万人因此丧生。而在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医生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曾成功抢救了一名心跳骤停的美国老人,人们纷纷夸他是“中国好医生”。唐医生说,之所以能够最终挽救老人的生命,是因为美国公园内安放了AED,“大概按压了10分钟,就有人拿来了AED,协同操作下,给患者进行了两次除颤。患者自主心跳恢复之后,慢慢就能正常呼吸了。”

很多人都知道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但是,及时除颤是迄今公认的制止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方法。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对病人进行AED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挽救生命。

公共场所配备AED

AED问世于1979年,在美国早已普及,在人群出入众多的场所(如机场、购物中心、赌场、运动场、游乐场等),AED悬挂在醒目的位置。每辆警车上也都配备AED,要求交警和消防员熟练掌握使用方法,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也会向民众广泛宣传普及。有报道美国警察使用AED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为58%,而急救医师抢救存活率只有43%,原因是警察比医生能更快到达现场进行施救。日本政府也以立法的形式推动这项工作,目前已成为心脏除颤器设置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公共场所几乎每步行几分钟,便可找到一台。

2006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部分地铁站、国际会议中心、体育场馆、游泳馆等公共场所配备了AED,填补了我国公共场所缺少心源性猝死抢救设备的空白。但这些上万元的救命设备,会使用的人很少。有的仪器旁边还贴有提示:本套设备只供专业人员使用,从而限制了能使用设备者。

尽管如此,值得欣慰的是,海口美兰机场确实曾经使用过AED救治患者。目前国内许多马拉松赛事,也引入携带AED的急救员,并在危急时刻成功营救过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

学会使用AED

AED包括全自动、半自动和专业版。前两类AED就像是相机中的“傻瓜机”,是给非医务人员使用的,而医院和急救车上多配渥ㄒ档AED。

AED操作简单,美国心脏学会在社区训练中心开展AED的培训课程不过三四个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了学习正确使用AED之外,还能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因为在实际抢救过程中,两者连用才有效。参加培训者不仅有消防员、警察、航空公司职员等,还有更多的普通民众。

AED有三个按钮,两个一次性粘贴电极。它的操作仅需四步。

第一步,打开机器的绿色电源开关,会有文字显示和语音提示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二步,打开盖子,取出电极片。让患者仰面平躺,按要求正确粘贴电极片,“A”电极片贴在病人左胸前壁,覆盖心尖,“S”电极片贴在病人右肩胛下区或右锁骨下胸骨右缘。

第三步,按黄色分析按钮,仪器将提示“正在分析”病人的心率,确定是不是室颤状态。

第四步,如果机器分析病人处于室颤状态,它会提示“现在处于室颤状态”,建议除颤,并进行自动充电,此时操作人员需避免与病人身体接触。当机器充电完成,充电键会变红,并提示按下红色电击按钮进行除颤,这样一次电击除颤的治疗就完成了。如果患者因其心脏基础疾病在除颤后无法恢复心跳,此时自动体外除颤器会提示没有除颤指征,并建议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立法和普及

美国在1995年进行了有关公众电除颤的立法,在公共场所安置AED,并鼓励普通大众等非专业人员接受培训,从而能随时使用AED。与此同时,各州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州还通过了《好撒马利亚人法》(俗称“好人法”)来保护每一位善良的施救者,写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让人在做好事时没有法律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及时对需救助的病人予以帮助。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6

时间犹如间隙中的沙一瞬间便消失无踪,很快就到年底了,很快就要开展下一年的工作了,肯定感想颇多吧,该总结这一年的得与失,为下一年的工作奠定基础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安全质量整治年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质量整治年终工作总结一

20xx年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医改政策,以“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目标,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排查医疗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

(一)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了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保障体系,科主任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务科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提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医院建立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节假日院长、职能科室、科主任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实现医疗业务量:门急诊xx人次,同比增长xx%,住院xx人次,同比增长xx%,床位使用率xx%,各类手术xx台次,同比增长xx%。住院治愈好转率xx%,抢救各类危重病人xx人次,抢救成功率xx%。全年完成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和部分单位企业职工的体检工作,共计xx人次。全县慢性病体检xx人次,残疾人体检xx人次。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完善了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医院整洁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开展了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病历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住院病历甲级病历率xx%,无丙级病历。

(四)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相关要求,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对口腔科、手术室、急诊科、内镜室和检验科等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加强管理和监控。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本》,成立了院感质控委员会,加强院感防控染管理工作,在生物监测、消毒、医疗废物回收、销毁等方面严格落实有关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率为xx%,医院感染率为xx%,全年开展现患率xx次,实查率为xx%,开展生物监测xx份,合格率xx%,每季度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xx次,参学率xx%,全年xx次院感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xx%,全年无大型院内感染发生。

(五)加强急诊、急救工作。

成立了以中医药人员为主的急救队伍,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加强我院科室间协调能力,以适应复杂情况下应急抢救工作需要。

(六)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加强输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用血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制定实施了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全年输血xx人次,输血量xx毫升,成份输血100%,无违规用血和输血差错事故发生。

(七)加强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科室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满足了临床需要;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八)、传染病管理工作。

按相关要求、规定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全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xx例,死亡病例xx例,无漏报、迟报和谎报病例。疫情信息网络运行正常。

(九)加强医师定期考核。

按卫生部规定,每两年对医师定期考核一次,对医师建立不良行医行为、污点记录档案,要求医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继续教育学分达标。20xx年对xx名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进行考核,全部合格。

(十)临床路径管理。

针对医院实际,医务科制定了医院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规定,并牵头制定了xx个试点专业,xx个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全年进入路径xx例,入组率xx%,变异xx例,退出路径数xx例,临床路径例数占全部出院病例数比例xx%.平均住院日xx天。

(十一)中医药指导工作。

在县医学会的协助下,举办了xx次全县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会,培训乡村医生共计xx人,教学xx学时,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二、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坚持每月护士长例会;每季度护理质量管理会议;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专题会;护理、医疗、后勤多部门协调会等,严格按工作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总结上月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坚持每季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继续在住院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住院病人满意度为xx%。全年完成业务指标:抢救危重病人xx人次,抢救成功率xx%,住院病人数xx人次,门诊观察病人xx人次,静脉输液xx人次,输血xx人次,静脉推注xx人次,肌肉注射及各类皮试xx人次,导尿xx人次,口腔护理xx人次,洗胃xx人次,氧气吸入xx人次,超声雾化xx人次,手术台次xx台次,中医护理(拔火罐、艾灸条、中药外敷、中药熏蒸、功能锻炼、骨折愈合仪、耳穴埋豆、tdp等)xx人次。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xx%,急救物品完好率xx%,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xx%,褥疮发生次数为xx,病人满意率为xx%。

三、后勤及安全管理。

以坚持“强化素质、完善管理、物尽其用、服务临床”的原则,保障后勤供应。加强了医疗设备、器械、水、电、车辆、和院内消防设施、通道管理,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管理。

开展全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了医疗安全意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办法》,我院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医院定期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全年共上报xx件。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全年无医疗纠纷。

安全质量整治年终工作总结二

一年来,安全质量技术部在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两个方针,把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按照部门负责人与施工队签订的20xx年度安全、质量生产责任书及各项责任目标,不断加强安全、质量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了我所各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我部门与兄弟部门通力合作,共同顺利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文明施工

围绕着所全面安全工作要点,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施工生产安全行为,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防范能力,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召开安全会议在安排施工生产的同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1、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严格按照“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和“铁面、铁规、铁腕、铁心”的工作要求。在全所范围内查找安全隐患,共排查各类隐患15处。均已整改完毕。

2、对机务段的消防器材进行了更新,保证每个灭火器都可正常使用。

3、坚持每月一次联合兄弟单位对机务段停放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维护。

4、在会上多次强调在施工生产安全中要有忧患意识,督促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永远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一线施工生产人员安全教育的力度,严格做到按规范施工,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都是“安全员”。

5、签订了10份施工安全责任书,把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施工安全零事故。

6、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年初签订了10份扬尘防治责任书。

二、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保障工程质量

1、在开工之前签订了10份质量责任书。

2、在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坚持开工报验制度并且全过程跟踪管理,做到了从基础开槽、基础结构到面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按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每做完一步结构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步施工,在巡视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及影响质量的及时下达了工程质量通知书2份,责令按质量技术规范施工,使工程分部分项每个工序达到了质量技术规范及施工工艺要求。

3、我们在质量管理中加强细部管理,重点对检查井及收水井的升降,要求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按技术规范加固,铺筑沥青混凝土前对检查井进行高程测量,完工后对其进行实测实量。对质量问题严重的通报施工部门进行维修。

4、针对今年夜间施工较多的情况,我部及时作出人员调整,保证重要工序施工时,有我部质量管理人员在场旁站监管,保证质量监管不留漏洞。

5、加强对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年初对我所主要材料供应商进行了考察。原材料到场后对进行抽样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零容忍,坚决不予使用。

6、截止到目前对30个已竣工工程进行了质量验收。对部分不符合施工质量规范的工程部位进行通报,要求施工部门整改。

三、20xx年工作设想

1、加强我所质量监督制度的建立实施,督促施工部门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自检。

2、质量监控方面,重点监控侧缘石的施工质量问题。

3、加大安全检查频率,切实保障我所安全工作零开始零结束。

4、加强部门内部培训,增强职工业务能力。

安全质量整治年终工作总结三

按照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总体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我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积极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部署,明确任务。

1、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年初,制定了《20xx年农业局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方案》,明确了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重点,确定了以农业投入品和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并组织召开农口部门、各镇主管领导专题会议,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细化巡查、检测等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完善了检测程序,确保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到实处。

2、制定应急预案。结合今年实际,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了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增强应对我市突发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能力。

3、安排各节假日值班表。在元旦、春节、国庆等各节假日,安排监管站人员进行值班,密切注意全市农产品生产地的生产情况,对各种植地的水果、蔬菜采摘上市前的进行检测,保障全市农产品上市前的安全。畅通信息,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门报告存在的异常情况。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编人员3人,全市4个镇也分别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市级监管站、检测站主要是承担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测任务,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镇级检测服务中心主要承担辖镇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市扩展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分别在12个镇各建设5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农贸市场、超市的果蔬进行农残检测。

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今年来,截止到12月,市级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862个,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为99.2%。各镇也完成2320个检测数据,合格率为98.6%。市镇两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四、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1、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