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1

0 引言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依托之一,近年来其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峻,最终导致作用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有效保障国有企业有序的进行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资金流失[1]。为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现将研究内容论述如下。

1 国企改制与国有资产

1.1 国有企业改制

国企改制就是指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内的公司和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自身的相关体制,最终建立国有资本参股、相对控股、控股以及不设置国有资本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改制的最终目的是便于企业适应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1.2 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是指归国家所有,或者能够为国家带来一定效益的多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是国家财产权利和所有的一切财产的总称。该资产由国家的产生而生成,其项目包括国家资本、资本公积、国有法人资本以及盈余公积等,其终极所有权属于国家。

2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国企改制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本文对其中几大重要问题进行如下阐述[2]。①缺失产权主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很多国企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和董事会等权利机构不完善,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较为混乱。②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这主要因为经营者素质较差所致,而一些国企的各机构之间也缺乏权力制衡机制,最终导致决策不当,或者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③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很多国企的产权市场发育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产权交易行为缺乏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管理模式,最终致使产权交易过程出现资产流失问题。④缺少监督管理机制。监管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流向不明。其次,监督和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较轻,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最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没有全程监控模式,对资产评估、审计、产权转让以及股权配置等内容均未做到严格把关。具体的监管行为缺失主要表现为在制订国有企业改制相关方案时,因为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从而导致改制方案不完善,或者操作办法和细则不当等,这就为资产流失提供了漏洞。上述监督不力主要是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不足所致,还多因为监管部门“敷衍了事”所致。⑤管理层收购行为存在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评低国有资产,最终引发收购行为弊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⑥评估、审计工作不严格。国企一些资产评估人员缺乏系统的评估知识和能力,造成评估业务混乱,致使资产评估偏离真实性和公正性。此外,相关的资产审计工作也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能力也较差。⑦国企改制过程中,对评估人员和审计人员存在很多的制度束缚,致使相关工作受到阻碍。

3 应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

3.1 实行国有资产全面管理措施

首先,在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上建立涵盖责、权、体一体化的国有资产全面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国有产权制度,进一步扩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权,建立针对性更强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实现机制。加强资产管理,做好有效监管。不断推行国有资产三级经营体系,进一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政资较少、政企不分等问题。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3]。①建立预算全面管理模式。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预算经营,重点对控股企业、全资企业的大型经营活动进行经营管理,在经营预算中新增成本、投资、利润以及融资等预算内容,细致做好预算工作,同时加强预算审查和监督力度。②构建规范的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在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委派产权代表参加决策过程,确保该代表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全部过程。③正确选择经营者。依照人员、资产统一管理、相互制衡的原则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任免和考核。

3.2 建立完善的改制流程,对产权进行准确界定

首先,建立资产登记、使用和报告制度,对资产进行有序的登记和报告,实行制度约束,深入做好清产核资。在这一过程中对产权关系要明确,同时建立资本效益考核和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的结构、总量和效益情况进行统一的把握,有序处理好国有资产挂账、损失、潜亏等问题。其次,构建完善的工作流程,在制度的约束之下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把握经营状况,对其存量分布进行管理。最后,对产权关系进行正确界定。设立专门的部门统一处理有异议的产权,同时对投资主体不清的所有者的权益进行管理和调查。

3.3 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

目前,国内的市场机制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法规也正在不断完善,虽然企业改制后,企业产权主体缺失现象正在逐步得以消除,但是仍然需要更为系统的监管体制来强化监督和管理。可以说,国企改制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部署和监督,在法制建设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的监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消除不良操作行为,建立良好的竞争氛围,消除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资本运营体系,确立保值增值责任制度。对经营者选择、资产收益等决策进行妥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保护法人财产权,将其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引入市场竞争中。最后,构建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管控机制。调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综合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资产运营和管理的质量。

3.4 做好企业资产评估与审计工作

首先,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评估和审计人员,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具备良好的执业道德水准,能够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审计。其次,建立评估和审计相关制度,应用相关对策对资产的所有环节进行评估,确保评估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对评估的组织进行统一的管理,增加其职权,消除不当的制度束缚。接下来,适当公示评估结果,使评估结果接受监督和审查,如果评估结果真的有误,需要公正、客观的进行重新评估。最后,对资产经营者实行离任审计制,理顺资产流失问题发生中的当事人的责任,如果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应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

3.5 规范管理层的收购行为

为了有效地规范管理层收购行为,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控制管理层不得买入企业的股权。②股权不得自买和自卖。③确保公开和公正竞价,保证进场交易,在管理层买入产权时必须确保同股同价。④经营者不得向自身企业借款,不得抵押收购的企业资产用于银行贷款。在收购时要保证具有真实资本,不可转移风险至银行身上。⑤不得擅自抵扣安置职工的资金自价款。在对管理层的收购行为进行规范的同时,还要控制主管部门的权力,杜绝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2

关键词:企业 资产管理 措施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的背景下,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尤为激烈,对于企业来讲,财务管理特别重要,其必须使用专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日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

一、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一)传统的资产管理体制,造成我国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管理形式的多元化。政府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向企业发号施令,目前的形式是政令由很多部门发出,并且企业要同时向多个政府部门汇报工作,但是针对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工作,却没有哪个部门是真正对其负责任的。

(二)由于所有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同时企业方面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其企业的产权是全部归政府部门所有的,由于政府部门并没有单独设立出一个部门来对企业进行监管,以至于出现了任何部门都会来管一管的情况。然而,当真正出现问题时,却找不出任何一个部门来为问题负责。另外由于政府部分公务繁多,所以很多时候其对于公司的了解只能够通过企业责任人汇报这一种途径,消息的闭塞加上缺少实际调查,使得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堵厚重无比的墙,而这道墙上只有一个门,而掌管门钥匙的就是有责任人而已。当出现问题时责任人欺上瞒下,等到政府发现在想补救也已经为时晚矣。

(三)资产使用率较低。资产使用率较低是企业经营中对常见的一个问题,由于企业缺少对资产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的意识,使得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混乱不堪,设备的重复购置,使得企业流动资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与此同时重复购置的设备所替换下来的固定资产,转卖出去会造成财产损失,不转卖出去就要对其进行保管和维护,从而又增加了财务支出。大量的资金购置的设备无法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而成为了“摆设”,使得企业资产使用率过低,从而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了难题。

(四)资产流失严重,目前企业资产流失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企业帐外资产方面流产;企业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无效资产的增加出现隐性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合理造成资产流失;企业无形资产发方面资产流失;由于企业对流动资产管理不当造成资产流失;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二、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企业在资产的管理方面,对资产内涵理解不充分、不全面,过于关注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购置,对资产价值的变化和转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比较注重的是资产总量计算,而忽略了资产动态价值管理。一提起资产立刻就会讲到物质实物和仪器设备。完全混淆了资产和固定资产两者间概念,把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丢掉了,认为企业的管理范围内不包括这些资产,随着企业改革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由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转变为多种经营模式。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应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按企业各部门,统一做好登记上账,做到一物一卡,对于大型仪器需建立设备档案,表明来源,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其次,对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按种类划分可分为有形和无形资产,按性能可分为专业设备和通用设备,将企业的专利产品和科研成果列入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最后,对企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手段,将企业资产分类进入网络,供企业各部门使用和查询。

(二)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以定期或抽查的形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年度决算进行项目清单和资产审核。通过细致的审核,来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约束,避免企业为寻求一己私利而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与此同时,税务部门也充分发挥出其职能,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查,核查企业是否根据其实际资产的营利情况进行了税款的缴纳,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部分企业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而出现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的行为,工商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出资情况进行核实。政府部门应对监督情况进行优劣的评估,责任划分清楚,对造成企业资产损失严重的,以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部门为开展为公众服务和日常政务的需求,以规范的、正确的程序和方式接受服务或购买工程和货物的行为。在我国的多个城市中已经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实践表明,政府采购制度对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形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大力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作为国内最大采购主体的政府部门,其采购的频率、品种和数量,对国民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政府部门的采购重点和对象的变化,优化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和分布结构。2、从政府采购的对象可以看出,集中在公众服务、工程和货物等项目上,政府部门购入和采购后大部分构成国有资产。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后,保证了这部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管理,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3、政府采购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公众利益及政府职能,而且还可以减少财政的支出,即使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4、造成国有流失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公共部门的支出和购买活动中最长出现的问题就是。而政府采购制度中明确规定采购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方法和方式进行,并且采购活动的细则必须对社会大众公开,实现政府采购的透明化。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在制度在源头上就有效的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规范改革改制行为

规范改革改制程序。为了实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将资产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不仅要对企业资产范围进行合理、清晰的划分,还应该做好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资产的核算工作,并建立其独立于企业当中的设计部门,来对企业的所以资产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与核查。在审计与核查过程中,如果出现财产损失,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将财产损失数目、类型以及其他具体情况上报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是一个企业所应该做的本职工作。相对而言,企业资产管理的却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其不仅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强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还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其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其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点工作来抓,从而达到企业全体上下都能够将资产管理工作看成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从企业的各个层次、各个角度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实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军.浅议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3,07:47

[2]程玉荣.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91-192

[3]初凤荣,金研.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2,20:51+49

[4]颜永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4:103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3

[关键词] 资产经营公司 资本经营 企业管理

随着国有企业集团的战略转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结合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和实际情况,有必要对下属的辅业单位资产、对外投资股权、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组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求辅业与主业的同步发展。

一、设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宗旨

1.理顺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管理体系。集团公司下属辅业单位业务多元化,各种矛盾和遗留问题多。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后,集团母子公司架构体系更为清晰。企业集团负责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及管理,主业和辅业分业发展,资产管理公司抓好辅业生产经营。

2.有利于辅业的发展和管理。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辅业资产经营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对辅业的管理,以资产为纽带,重在引导辅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引入辅业单位职工持股,实现辅业改制分流。

3.可构建新的融资平台。目前,大部分企业集团资金紧张,对辅业等非经营性单位投入不足,资金缺乏已严重制约辅业单位的发展,另一方面辅业单位资产分散,未能形成整体,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可开辟银行借贷融资渠道,而且通过寻求战略投资者,引进外来资金,加快公司发展。

4.规范辅业与主业的业务往来。长期以来,辅业单位与主体之间存在大量的业务联系,但其模糊性和不规范性比较突出,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这个平台,与主体公司签订相互服务项目的协议,为辅业的发展提供业务支持。

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关系

资产管理公司为集团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唯一出资人,以投入到资产管理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行使所有者的权益,对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理和收益分配权。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子公司,力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资产管理公司不设股东会,集团公司作为资产公司的唯一出资人,行使股东权利,股东对资产公司行使下列主要职权:

1.向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2.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

3.与资产公司签订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

4.审定资产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变动的重大事项,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等;

5.审定资产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

6.对资产公司的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进行监督;

7.审议批准修改资产公司章程的决议;

8.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公司股东的部分职权。

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运营管理模式

1.把握重点,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管理

按照公司治理的法定程序,为实现对股权的管理和监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董事和监事,推荐总经理和财务主管,并接受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考察和监督。为加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制定包括任职条件、任前考察、任免程序、履职程序、廉洁从业、定期述职、业绩考核、奖惩制度等相关工作制度或工作指导意见,使他们切实履行对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职责。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原则。考核期末,子公司负责人对经营业绩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分析报告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依据经审核的公司财务决算报告和经审查的统计数据,听取监事会对公司负责人的评价意见,对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形成子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奖惩意见建议。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如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虚报、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重大决策失误等问题,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除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外,还要酌情扣减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收入。

2.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治理结构

企业的发展要靠制度来保证,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所属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适应的基础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指导和监控所投资公司的经营行为。针对过去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须逐步建立并完善涉及所投资企业方方面面的规章,出台一系列涉及公司投资决策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同时,所属子公司、参控股企业又根据上述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行业特点、要求和运作情况,建立起各自的办事程序和业务操作规程,形成双层的制度网络,确保公司的规范化运营。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运营的内部规则。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和监控,主要是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形式来实施的,因此所投资公司的“三会”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与否决定了企业经营决策是否规范和科学,也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子公司要完善对重大事项、重大资产运作、重要的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支付的决策程序,健全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对于重大事项要及时上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使公司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做出管理决策。

3.推广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监管

下属企业进行规范化建设,改制为现代化公司,并归属于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此阶段,推行预算管理是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作为母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等,管理模式是一套由预算编制、执行、内审、评估与激励组成的可运行、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全面预算可以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标杆,企业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及控制风险、提升收入与节约成本的主要手段。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应采取上下结合式。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提出发展战略目标并重点审核各子公司的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等,对其进行考核与监控。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各子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要符合程序。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行使股东的权力,发挥委派董事、监事的作用,对批准的年度经营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方案要进行定期检查,帮助企业分析经营中的问题,提出完成年度经营计划的意见和建议。

4.加强财务管理,健全监督制度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财务预算控制、重大资本与财务事项控制、财务主管委派、财务报告与审计监督等。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每年以综合经营计划的形式对子公司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凡属重大资本与财务事项均需经本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才能办理,并报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备案。子公司重大资本与财务事项包括: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合并、分立、转让、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制改建、注册资本变动、工资制度制定、财务预算及资产损失处理等。

对子公司的财务主管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其任职资格条件由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决定,考核管理亦由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需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检查。对于检查出的财务问题,要求纠正并限期反馈纠正情况。涉及个人责任追究问题,将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5.制定经营业绩指标,进行绩效管理

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制定经营目标体系和管理办法,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考核,维护投资者权益,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将由反应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的指标体系构成,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效绩基本评价结果。以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为参考基础,结合产业特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制定出有各自特色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在实践操作中,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上缴款项和应收账款回款率等几项较为简洁的经营指标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基于考核结果,提出相对应的奖惩意见和建议,将结果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4

日前,财政部正式《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等金融财务制度同时废止。

《规则》共分11章,66条,从风险防范、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财政部门的财务监管职责,金融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权;提出了风险控制标准,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金融企业筹资、投资、资产管理及财政资金的处理等作出规定;明确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了财务分配制度;完善了重组清算财务管理;明确建立财务评价制度,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作出规范;明确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等。

《规则》适用于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等。其他金融企业参照《规则》执行。

此次的《规则》相对于原有金融企业财务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改革财政监管企业财务的方式,强调财政部门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责,通过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维护金融企业及其相关各方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二是适应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需要,通过废止原有财务制度在成本,费用及资产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自,为不同类型金融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界定了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的内涵,明晰了金融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以促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四是丰富并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五是改革了财务分配制度,规范人工成本开支范围。建立职工激励机制,取消税后利润提取公益金的规定,明确职工以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六是整合提升了财务制度的层次。形成了以部门规章为依托的财务制度体系。为完善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七是明确要求金融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应用财务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表示,为贯彻落实《规则》要求,财政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和各类金融企业要认真做好《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为实现新旧金融企业财务制度的充分衔接,财政部还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三是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以《规则》为依据,在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四是为了维护《规则》的权威性,确保《规则》实施取得实效,财政部门还将不定期对金融企业执行《规则》的情况进行检查。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颁布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2项具体准则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对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作出的操作性规定。应用指南的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应用指南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对各项准则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具体解释和说明,着眼于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包括32项具体准则的应用指南和一个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应用指南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二是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的定位更科学。

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人表示,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财政部将不再具体的衔接规定。各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实施新准则的具体办法和方案,企业自身的核算规定,信息系统也要相应调整,以确保新旧准则平稳过渡。

第十七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在土耳其召开

第十七届世界会计师大会11月14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大会以“会计师: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与稳定”为主题,来自全球会计界的5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率中国代表团出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创新发展理念,服务经济社会”的主题演讲,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会计职业发展的三项战略主张:一是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推进会计服务的国际化;二是坚持互动发展,进一步加快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三是坚持稳健发展,进一步强化会计职业的风险防范。

《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颁布

国资委日前颁布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的重组;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围绕突出主业,积极推进企业非主业资产重组;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的重组;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出资企业之间的重组。

《意见》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调整和重组至80-1 00家。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意见》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确定具体的行业和领域,出台相应的产业和企业目录。

证监会将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当前要积极研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他表示,自2000年以来,深圳证券交易所一直没有停止创业板市场的准备工作,当前要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的要求,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颁布创业板建设规章,制定创业板制度框架,创新创业板的发审、交易、监察等设计,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

尚福林表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是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更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他提出,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继

续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扩大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规模;整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积极推动发展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证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稳步扩大基础证券;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

银监会《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实施

《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近日由中国银监会正式对外,并已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

《细则》全面体现了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取消非审慎性规定,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明确了外资银行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包括从事人民币业务的条件、申请程序和审批时限;明确了外资银行初次经营人民币业务仍须满足“开业三年、连续两年盈利”的条件。

副部级央企中邮集团正式成立

伴随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进程,一个新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称中邮集团)日前成立。

中邮集团为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副部级央企,暂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公司注册资本800亿元,总经理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领导班子成员,几乎全部来自国家邮政局现任高层。现任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出任中邮集团第一任总经理;同时设置四名副总经理,分别是现任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张亚非、李国华、冯新生,以及原四川邮政管理局局长刘明光。另外,国家邮政局原副局长马军胜被任命为国家邮政管理局局长。目前,副部级单位国家邮政局仍挂靠于国家信息产业部,但是后者并不管理其业务。

中邮集团将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各省的邮政公司将作为中邮集团公司投资的子公司。根据此前邮政改革方案,中邮集团正在落实其业务整合,邮政速递局(又名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即EMS)、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邮政储汇局(即未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集邮总公司,邮政航空公司,邮政广告公司等公司都要纳入中邮集团,实行专业化经营。

美证交会拟放松萨-奥法退市管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执行规定达成某种妥协。萨-奥法规定,如果外资公司在美拥有股东数超过300个,即使从美国市场退市也必须在SEC注册,并且其相关行为受制于萨一奥法。SEC建议,将原规定中“股东数超300个”这一条,修改为在美国市场拥有股份占比超过5%的外资公司必须退市注册。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将使外资企业将更易通过退市手段“规避”严厉的萨-奥法。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5

第一条 严格执行《会计法》、《审计法》及《关于印发<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县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县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财务管理有关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各类实施细则,厉行节约,压缩开支,勤俭办事。同时,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规范票据审核,对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票据坚决不予报销,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第二条 财务支出实行“一支笔”审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规定权限审批。300元以下由公司经理直接审批;300元至1000元经公司负责人同意后,上报粮食稽查大队领导批准后,方可支出;1000元以上提交公司董事会议研究决定后,上报大队领导批准后,方可支出。报销条据必须是符合规定的正规票据,由经手人签字,并说明支出事由,报账员初审,按支出权限审批后报销。

第三条 凡能通过电话、信函办理的事务不派人出差,一人能办的事,不派两人,能合并办理的事不得分别办理;职工出差前要填写派差单,由派差领导签字后方可外出,出差期间的车船费、住宿费超过报销规定标准以外费用由个人自行承担。

第四条 外出参加会议、培训,单位原则上不安排车辆,由参训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往返交通工具,乘坐飞机要经稽查大队领导同意,按规定标准统一订票。参训期间,由举办单位统一安排食宿的,不得报销会议、培训期间的食宿费和市内交通费,只报销往返会议、培训地点的差旅费。

第五条 实行月报账制度,报账员提前通知干部职工整理上交报销票据,经分管领导统一审核后,汇报主要领导审定后,按程序报账。

第六条 办公用品购置,由出纳定期统计制定采购计划,汇报公司经理签字同意后统一购买,属政府采购的按程序进行办理;个人未经同意在外购买的任何物品,一律不予报销。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细则范文6

一、唯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能走正路、走新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改革调整,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重新绽放出活力,国有经济牢牢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从零起步,经过蓬勃发展,其产值比重、劳动力比重已占到半壁江山,一批现代化的私营企业竞相涌现,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与众多欠发达国家和危机频发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拥有一支公有制经济“主力军”,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自主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本制度条件;同时,中国打造出一支非公经济的“生力军”,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生产力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功能上来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作出的现实选择。一方面,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这对于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全盘私有化作为改革发展的选项。另一方面,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从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任何设计都不能主观地超越这一阶段。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可割裂,更不能对立起来。忽视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落入私有化的陷阱;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才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正路,才是振兴和发展我国经济的新路。

二、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变化,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指出:“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国有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做优、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是否可以发挥好各项功能。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许多国有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位居一流,在国际上也属于较好水平。如今,中国优秀的国有企业已经与各国一流企业比肩而立。201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占了44家,其中不乏处于完全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五矿、中国电子等。除了经济绩效的长足进步,国有企业在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等落实国家战略方面也走在了前头,在保障民生、抗震救灾等承担社会责任之际更是作出了表率。

有人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优异绩效来自其垄断地位。事实上,如今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垄断性国有企业只占少数,而且要执行政府定价,不能通过垄断价格获取超额利润。也有人提出,国有企业必然滋生腐败。应该说,企业腐败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在任何所有制企业中都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出现的腐败问题要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制度监管、严肃党纪国法加以解决,但不能因此就断言国企必然腐败,更不能以私有化的方法反腐败。还有一种认识,将国企发展与改革倒退画等号,认为唯有削弱国企,实现“国退民进”才是推进改革。这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国企改革绝不等于“去国有化”或“去公有制”,更不能以所谓“国际经验”为依据,要求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将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到10%。正如反复强调:“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为更好地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适应新的形势、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体现国有资产“全民所有”的性质,《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对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推进重大信息公开;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职务消费等。这些举措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发挥作用。

三、从多个层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既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联系,又与多个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接,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在机制上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提高效率,而且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市场需求多样性、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这些年来,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使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模持续扩大。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注册资本占全国总额的四成。在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6家私营企业上榜,在纺织、钢铁、有色、家电、汽车、电信设备制造和金融业等市场化的主要领域赢得了一片广阔天地。十年前世界500强企业中还看不到我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如今已经有8家企业进入这一梯队。华为等一批领军企业已经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优质品牌,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增长一分,公有制经济就会萎缩一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的,30多年来尽管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控制力在增强,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当前在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市场准入制度不统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同时,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在治理结构、经营行为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逐步改善。应该说,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需要鼓励、支持,也需要加强引导。为此,三中全会《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在政策支持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鼓励混合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加强引导上,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当然,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改善宏观外部环境,更有赖于各个微观主体练好内功,在具备条件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要紧紧围绕“两个毫不动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打通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融合的渠道,可以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可以促进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些观点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看成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零和博弈”,这是不符合三中全会《决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位的。有人将发展混合所有制解读为是要稀释国有经济成分,减少国有经济比重,也有人担心推进混合所有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目的则是实现“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