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1
1 趣味型作业
例1 在2002―2003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比赛的九轮比赛中,尤文图斯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例2 有一只老鼠在园湖的岸边上碰见一只猫,它想跑回洞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跳入湖中企图逃走,但猫在岸上等着它,假若猫在奔跑时的速度是老鼠在湖中游泳速度的4倍,请你仔细想一想,这只老鼠有没有办法逃掉?
启发和点评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鲜度,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 例1把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足球联系起来,例2将枯燥、单调的行程问题改为一个场景生动的猫追老鼠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运用综合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2 开放型作业
例3 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小明和小李,他们的家分别离学校5千米和10千米,问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几千米?
例4 一个正方体,剪掉一个角,剩余部分还有几个角?
启发和点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放型作业是一种新兴起的作业形式. 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等方面. 例3是一道条件开放的探索题,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果作各种不同的设定,不同的解法可涉及到自然数相加,有理数相减,圆的几何轨迹等数学知识. 例4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其实题目本身却会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会通过截面的不同位置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而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 实验型作业
例5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橡皮筋类似弹簧,在一定范围内,它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请用橡皮筋、铁丝、硬纸板等,设计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制成后通过测量算出比例系数,并在班上开个展览会,比较一下哪位同学的测力计制作的更精美,刻度最准确,使用更方便.
例6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评价:_______ .
实验目的: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生活中的测量距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实验器材:测角仪、卷尺.
启发和点评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要减少课外书面作业,学生课后动起来. 因此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验型作业,让学生尽量动起手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业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耐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及体会成功的喜悦. 上述实验作业器材易取,操作并不复杂,实验易成功,效果却是其他题型难以达到的. 初中数学这样动手的实验型作业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发挥其作用.
4 想象型作业
例7 图2是小莉骑自行车回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象出她回家路上的情景吗?请写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描述小莉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在你的故事中,描述小莉在不同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事情.
例8 利用一条线段、一个圆、一个正三角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所表达的含义,小组比一比,看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启发和点评 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例7把数学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里面经常体现,对于这个作业题,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描述, 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使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例8让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画图,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创意得到了发挥. 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可以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来抽象出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感受数学美.
5 信息型作业
例9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地球上人口从1600年至1999年底情况统计如下:
根据上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写出至少三条信息)
启发和点评 当今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对外界纷繁的数据、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数据进行推断,作出裁决,并利用数学知识恰当的估计生活中的事物和数据.
6 应用型作业
例10 我将要迁新居,家里的住房结构如图3,现在我打算把卧室和客厅铺上地板,请你帮老师算一算,我至少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A)12xy (B)10xy (C)8xy (D)6xy启发和点评 数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首先就要改变教学内容(包括作业)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 数学作业设计要结合生活、 生产中的数学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分析、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再运用 这些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从而对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又能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7 观察型作业
例11 你骑自行车时,想过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能是“鸡蛋形”的呢? 为骑自行车时能够感到方便,两个轮子装的位置安装得是否有标准要求?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例12 走进用瓷砖铺地的房间时,你注意到这些瓷砖的形状吗?有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有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那么是不是任意形状的多边形瓷砖都能把地面拼得没有缝隙呢?把地面拼得没有缝隙的图形形状有什么特征?启发和点评 数学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源泉. 经常性、有计划的布置一些观察型作业,可以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的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上述两例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长期有计划的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体会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看的到、摸的着、有用的.
8 探究型作业
例13 在一次数学实验探究课中,需要研究两个同心圆内有关线段的关系问题,某同学完成了以下部分记录单:(单位:cm)
(1) 请用计算器计算AB・AC的值,并填入上表的相应位置
(2) 对半径分别为R、r的两个同心圆,猜测AB・AC与R、r的关系式,并加以证明.
启发和点评 数学的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作业设计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使学生不仅要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且在不断的获取知识的同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例13这道探究性作业,其背景比较直观,设计较为合理,入口很宽,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学生解题过程涉及估计、猜测、代数运算与几何证明等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9 教育型作业
例14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大家应倍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钟会滴下2滴水,每滴水约0.05 毫升. 小明同学在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当小明离开4小时后水龙头滴了______毫升水.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例15 就“父母回家后,主动给他们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主动倒水的有多少人?偶尔倒水的有多少人?不倒水的有多少人?并用统计图表示你的调查结果.
启发和点评 学习的过程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思想受到影响、熏陶的过程,设计作业时多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现象,通过学生的解题,能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作用. 通过例14一些具体数据的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倡人人都节约用水,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优秀品质. 通过完成例15的调查活动,了解别人为父母主动倒水的情况,理解到父母的艰辛,促使自己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劳动,养好良好的道德修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10 实践型作业
例16 取一枚图章在纸上盖一个清晰的印迹,分析印章上的图案与印在纸上的图案有什么异同. 你能设法用土豆块或橡皮刻两个字“乙丁”吗?并为自己刻一枚印章吗?
例17 请你向父母亲调查,你家近五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1)请你用三种统计图,把你家近来的家庭收入情况表现出来.
(2)对近五年的家庭收入变化,你有何感想?
启发和点评 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 实践型作业的特点是使学生不仅能在纸上做数学,而且能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数学,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开展调查、收集、选择、分析、解释信息活动. 例16用图章来反映镜子改变了什么,既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去研究完成,达到知识目标,激发内在的智力潜能和数学兴趣,又让学生利用知识去制作属于自己的印章,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例17用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达到知识目标同时感受到数学来即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11 阅读型作业
例18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 秦汉以前,人们所使用的“古率”误差太大,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值的分数. 若设想祖冲之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密率的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请谈谈你从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发和点评 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科普知识或科学著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领略创造的方法,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情感意志,还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体会到数学名人的成就来之不易,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 布置阅读型作业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内容,还可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感兴趣的科普资料,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
12 层次型作业
例19 探索规律
将连续的偶数2,4,6,8……,排成如下表:
A档题: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16有什么关系?B档题:设中间的数为x,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和. C档题: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可框住另外的五位数,其它五位数的和能等于2010吗?如能,写出这五位数,如不能,试说明理由. 启发和点评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例19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将十字框层层深入、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而且不断提高其层次,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想做,我能做,我会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13合作型作业
例20 以本地区今年3月春季气温变化情况为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并展示研究结果.
附 调查记录表
1.从哪里搜集到有关的数据?( )
2.今年3月本地区气温情况统计表:
3.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现最鲜明具体?( )
4.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2
一、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全面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的策略,是对整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最优的选择,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各环节最优策略,为教学活动制订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设计等环节。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传递给学习者的知识,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信息技术知识点;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和学习者学习之后,学习者自身是否有进步,是否将教师教授的内容掌握,其拥有可行性,而对每个学生而言拥有梯度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习者掌握内容而选用的行动方法,包括教授法和学习法;教学媒体是教师讲授的知识通过某种方式展示出来的工具。
二、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一)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策略――课程教学内容微课化。本着遵循模块化课程的宗旨,把原来基本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微课,先将准备讲解的教材整体内容按单元的模式编排内容,形成教学单元模式,各单元之间相互衔接,再将教学单元内容分解为课时形式呈现,然后将课时分解成知识点,完成教学内容的分解。
(二)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1.突出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根据基于微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选择学习,学生还可以提前得到信息技术微课来进行提前预习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在课上主动地参与讨论,总结和归纳学习内容,课后主动地拓展学习,收获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在学习完微?n之后自身知识内容和学习习惯将会发生改变。
2.突出教学目标设计可行性
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具体的实践指导意义,只有设计出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才可以保证其教学具备可行性,使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3.突出教学目标设计的梯度性
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要突出其梯度性,要让基础不同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三)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选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比如在运用讲授法过程中,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内容时就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点时要循序渐进地讲解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要求来进行。课后练习法就需要依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规律,教师在使用课后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时就要充分考虑让学生使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2.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成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要选择合理的、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四)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媒体设计策略
1.微课视频的呈现方式设计策略
微课视频在视听觉方面的呈现方式设计策略研究如下:视觉风格一致性原则,就是要求整个微课视频设计过程中每个微课的风格都要一样(包括文字大小、色彩与字体样式等,页面颜色,页面排版,动画的动作衔接等),都需要保持一致性;听觉一致性原则,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才更加有利,使学生不容易产生认知负担。
2.微课视频的交互设计策略
微课视频的交互设计策略研究从学生与视频界面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知识内容之间的交互来看,学生与视频界面的交互设计包括在视频中设置播放控制功能,包括播放、停止、暂停、前进、后退操作,学生在学习时遇到需要记笔记、填写任务单、没听懂的想重新学习的情况,就可以点击这些功能按钮进行再次学习;在实现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则需要借助教师专门建立的信息技术微课互动QQ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发送到QQ群,教师会将问题统一整理出来,在课上给学生解答,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互相促进学习。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3
一、信息技术可促进化学教学
1.有助于课堂呈现方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之间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创造更加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形象地展示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物质反应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布设场景,并且利用视频、图片和动画效果,使化学知识更加具体、形象;利用多种渠道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呈现从污染物排放到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QQ、BBS论坛以及班级校友录论坛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积极开展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有助于模拟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模拟不宜实际操作的化学实验,由教师单一授课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性知识讲解过程中,可采用Flash技术手段来制作虚拟实验:在学习了反应原理后,引发学生从试管、玻璃管、酒精灯、酒精喷灯等仪器中选择仪器进行模拟实验,并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实验装置。通过对上述虚拟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还原反应中反应原理及仪器选择方法,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3.有助于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组织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学习、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比如,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先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实验完成后能够发现、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3~4人一组为宜,每个小组共用一套实验器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发现问题后再改进。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参加讨论,然后对进程进行观察,了解问题和及时解答。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教学整合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实验教学会耗费较长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可以有效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铁生锈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铁钉生锈现象,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直观呈现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铁生锈原因,呈现出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H2、CH4等物质的纯度不高,可能会发生爆炸。此时,可利用多媒体视频实验讲解、利用Flas播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其安全可靠性,而且更加容易理解。酸、碱生盐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没有明显的现象,比如,2HCl+Ca(OH)2=CaCl2+H2O,不仅可以采用动画方式演示微观层面物质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等仪器在电脑上绘制温度变化曲线、pH变化曲线等,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当然,教师应当根据知识教学特点确定整合方式,从安全性、时效性以及反应现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结合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两者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可熙.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中的学生适应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2]罗德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5(04).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解决信息共享和协同设计的问题,建筑设计公司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团队需要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被引入中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团队的重视,业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够掌握BIM技术的人,然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好的BIM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BIM与传统CAD的区别、BIM课程体系架构两个方面来谈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BIM和CAD的主要区别
(1)BIM并不意味着只是一个软件,是多种软件之间协同工作的结果,所以需要有集成技术框架来支持BIM;CAD技术可以用单独一个软件来代表,如AutoCAD。在传统的 CAD 设计模式下,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和衔接都靠 CAD 图纸来进行,这些图纸都采用二维的方式进行呈现,造成设计人员之间沟通不畅,专业之间配合不紧密。BIM 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 CAD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BIM 技术将协同设计的思想融入到整个设计的全过程中。
(2)BIM具有相关联的特性,一个部件信息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联的部分被自动更新;而CAD不具有这种功能,每个相关联的部分都需要单独修改。
(3)CAD可以创建3D模型,但单一的3D模型并不是BIM,BIM不仅是一个三维形状的表达,BIM表达可以是多维的。
(4)BIM具有参数化建模功能,以项目的基本单元(例如墙、梁)为对象利用参数形式进行表达,既有几何信息,而且还包括非几何信息,如材料、成本和设备的信息;CAD不具备此功能,只是表示基本单位的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又通过点、线、面来表达。简而言之,BIM的建模方法是通过组装元素,CAD更多的是绘制。
(5)BIM涵盖工程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统一了不同阶段和行业间共享的信息;CAD模型只能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阶段分别搭建模型,由人工完成模型间联系。
(6)CAD 绘图是静态的,不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更不要说进行模拟。但是借助BIM 技术制作的虚拟建筑模型,则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把这些信息输入到模拟软件中,就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和相关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建筑物的空间效果进行模拟。
二、BIM课程体系的架构
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中引入BIM教学内容为了保证BIM课程开设的效果和充足的教师力量,BIM技术的引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内容事实变革,合理安排该课程的内容,引入BIM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观察 BIM 的教学效果。
设置BIM课程内容时,必须考虑到现有的课程,如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CAD教学,建设装饰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量计量与计价。上述课程内容可以并入BIM的教学中去。由于BI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BIM知识,设计教案要合理,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建议从理论课程教学和案例课程教学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课程教学由在校老师来承担;在案例教学中,可从专门做BIM项目的公司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辅助指导。
根据目前BIM的主要应用领域,并结合实际学生就业情况,案例教学可通过对支持BIM的多种设计软件的介绍,并辅以实际项目工程BIM案例和学术讲座来满足学生对实际应用技能学习的需求,具体如下:
(1)介绍目前支持BIM的各类设计软件,如Revit,Architecture,ArchiCAD,PKPM系列软件等。
(2)讲解BIM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可以选择美国Architectural Resources公司皇后社区精神病服务中心为节能设计案例进行演示教学。
(3)讲解BIM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典型应用,例如上海中心大厦,墨尔本Eureka大厦,北京水立方等。
(4)邀请业内知名学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BIM工程应用学术讲座。
(5)讲解BIM在建筑生命周期的管理的作用,如采用BIM技术如何提高建筑物预防自然灾害的性能,做好建筑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和评估。
(6)介绍BIM在施工过程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如Graphisoft公司的Virtual Construction虚拟施工软件的4D 施工管理模拟。
三、BIM课程教学建议
(1)结合现有教学计划,合理规划BIM授课顺序以及课程体系。BIM的内容应实现跟各种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科学设置高职三年中的BIM课程内容,开设时间,实现课程间的合理衔接。
(2)结合已有的BIM教学条件,合理设置覆盖BIM知识体系的课程范围。对于已有BIM教师资源,已开设过BIM基础课程,尤其是想把BIM技术作为培养人才的特色工程管理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BIM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相关课程的涵盖比例;相反,可适当缩减BIM的内容。
(3)重视BIM工程专家讲座的作用。通过开设专家讲座,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变一些教师的态度,为进一步BIM课程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BIM教学改革各方面的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刚,周力坦.将学习进行到底--BIM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J].建筑技艺,2011,(Z1):121-125.
[2]何永祥,潘志广.BIM技术在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3,5(2):15-22.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具体的考试内容又主要如下: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同时掌握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2)教学实施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6
论文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一定要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这是教学辩证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使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服从于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扬弃,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把学生的学习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比如对于教材的使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做到教材、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处理好课堂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确定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求活求趣,而应从每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分式通分”这一内容时,就应设计“自学自悟—类比发现—启发讲解—强化训练”的教学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时,恰当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动手实践(画图度量一感知新知,剪图重组—发现新知)—自主探究(证明结论)—交流评价(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变式运用(巩固新知)—自主小结(积累经验,升华思维),这样设定的教学方式就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自探索和发现,就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数学截一个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让学生利用马铃薯做成的立方体自己来切一切,看一看,这样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初中数学形式服从内容很重要,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几个关系,唯其如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