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1
一、保洁范围
办公楼的所有区域(公共区域、办公楼、办公区域、宿舍)的墙壁、地面、大门、楼梯、楼梯扶手、窗户玻璃。
二、保洁时间早上07:00~11:00下午13:30~16:30
三、保洁作业标准
1、每天上、下午拖扫办公楼楼道、楼梯、大厅、玻璃门,各一次。做到洁净无痰迹,无杂物、无异味、无蛛网、无积灰、无积水、无卫生死角,当日垃圾当日清除完毕。
2、每天上午打扫副总办公室、会议室、公共卫生间、车间及办公楼周围打扫各一次。做到地面无杂物垃圾,墙壁无蛛网、无积灰;副总办公室、会议室桌椅摆放整齐、干净;公共卫生间的便池无黄垢,地板无青苔、污垢;洗手池、洗澡间无污垢、无垃圾;车间及办公楼周围无纸屑、无落叶、无其他废弃物。
3、每周一打扫、整理总经理房间一次。做到整齐、干净、无杂物垃圾、无异味、无蛛网、无积灰、无卫生死角。无人在时,要确保所有电器关毕,方可离开。
4、每周二擦洗公共场所及副总办公室的窗户一次。做到无积灰、无水痕,干净、明亮。
5、每周三协助食堂人员全面打扫食堂的卫生。做到地面无油垢、无污物、无积水,用具、工器具无污垢、锈迹;门、窗、风扇、墙壁无积灰、无蛛网;桌子、摆架、灶台整齐、干净。
6、每周四拔除办公楼及车间周围墙角和地面缝隙的杂草。做到整洁、无任何杂草。
7、每周五修剪办公楼前两块草坪。做到高度适宜,无枯枝烂叶。
8、公共环境遇突发事件及时报告综合办
①遇到电线、插座等电源问题
②遇到水泄不通、水龙头损坏
③遇到有损坏公物的或其他突发事
9、每天由综合部不定时进行检查,如有工作不到位的,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给予严重警告,第三次将辞退。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控制生产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在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宜于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生产车间;
5.具体要求:
5.1.人员卫生管理
5.1.1.从事食品企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合格者,方可参加工作。
5.1.2从业人员应做到“四勤”,即勤洗耳、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和勤洗衣服。
5.1.3.从业人员不行佩戴手饰、耳环及其它装饰品进入车间。
5.1.4.进入车间必须整齐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和口罩。
5.1.5.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到水洗双手酒精消毒后,方可上岗。
5.1.6.从业人员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的闲杂物品进入车间,从事生产。
5.1.7.从业人员中途离岗,再进入车间必须重新消毒后方能上岗作业。
5.1.8.严禁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子及口罩离开车间到其它场所。
5.1.9.从业人员的衣帽等衣物必须是干净清洁且经过消毒处理的,方可穿戴。
5.1.10.严禁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大声喧哗及交头接耳。
5.1.11.设有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卫生监管。
5.2.车间卫生管理
5.2.1.保证车间内外环保卫生清洁,无杂物,坚持每天清扫。
5.2.2.要求车间四壁门窗洁净,地板及天花板保持干净清洁且无漏水,墙壁无脱落物,墙裙无青苔污渍。
5.2.3.生产过程中,严禁开启门窗。
5.2.4.生产车间所用器具生产前后都应保持整洁并合理放置。
5.2.5.生产用刀器具、水池、工作台要求清洁,不得残留铁锈、污垢。
5.2.6.严禁车间内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生产无关的物品。
5.2.7.严禁车间内吸烟、进食及随地吐痰。
5.2.8.严禁患五大病症者应及时脱离岗位,待全愈后方可上岗从事生产。
5.2.9.严禁闲杂人员入内。
5.2.10.严禁上岗人员串岗打闹及从事与正常工作无关的事项。
5.2.11.必须做到生产后及时清理废物料及垃圾离开车间,严禁车间内存在垃圾死角。
5.2.12.排水沟应及时清理,做到流水畅通且无废渣残留及污水污泥。
5.2.13.当天废弃物应盛放在规定地点规定密闭容器内,做到当天垃圾当天处理出厂。
5.2.14.各种生产生活用水储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保证用水质量。
5.3.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5.3.1食品生产使用的原辅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3.2.生产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制定可行的配方投放用料且做好详细记录。
5.3.3.生产工艺的各种参数指标由专人负责监管并且详细记录存档。
4.3.4.由卫生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工具及容器清洗干净后消毒等进行监管符合卫生要求方可使用。
5.3.5.各工序使用的工具器具容器应加以区别并标志着生与熟用工器具分开,不得混用以防止污染。
5.3.6.食品生产操作中各工序应严格按原料、半成品先来处理的原则,以免因积压过多而发生变质现象,加工过程中注意剔除和避免混入一切杂物,加工下来的废料,废品,必须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5.3.7.食品生产使用添加剂时,必须使用由国家指定工厂的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和非指定工厂的产品。
5.3.8.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作业现场有充足光线。
5.3.9.生产作业现场不允许存放与生产无关的东西。
5.3.10.生产用水的各项卫生指标检验应符合国家用水标准
包装间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控制产品包装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在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用于产品包装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包装车间;
5.具体要求:
5.1生产部负责产品包装及包装车间、冷库、包装物料间的保养和清洗卫生;
5.2生产部负责冷库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5.3品控与技术部协同采购部负责对保装物料进行验收。
5.1人员卫生
5.1.1进入包装间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包装鞋、帽子及口罩。
5.1.2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到水洗双手并泡消毒液后戴上包装专用手套酒精消毒,方可上岗进行作业。
5.1.3包装人员不得佩戴手饰、耳环、手镯及其他装饰品进入包装间从事作业。
5.1.4中途离开岗位,再进入包装间必须重新消毒后,方可上岗。
5.1.5严禁穿戴工作服、鞋、帽子及口罩等衣物离开包装间到其他场所。
5.1.6工作服等衣物必须是经过消毒的且是干净整洁,才能穿戴上岗。
5.1.7包装作业过程中,从业人员不得大声喧哗及交头接耳。
5.1.8进入包装间作业后,不得随便进出,直至包装结束。
51.9包装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换衣服,勤系衣服。
5.2包装车间卫生管理
5.2.1保持地面清洁、干净、无灰尘、污垢及闲杂物。
5.2.2天花板保持干净清洁,无蜘蛛网悬挂且无漏水。
5.2.3包装间要求四面门窗洁净,无灰尘,无存放废弃物。、
5.2.4合理整齐堆放各种已包装成品并及时入库,防止堆积。
5.2.5严禁包装期间开启包装间及挑选间门窗。
5.2.6严禁与包装无关人员入内。
5.2.7严禁包装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串岗、打闹及从事与正常工作无关事项。
5.2.8患五大病症者应及时脱离岗位,待痊愈后方可上岗从事工作。
5.2.9包装间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质及与包装无关物品。
5.2.10严禁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进入包装间。
5.2.11严禁在包装间内吸烟、进食和随地吐痰。
5.2.12做到包装后,机械设备及用器具清洗干净,无残渣、灰尘存窗。
5.2.13包装完毕后,残留废料垃圾及时清理离开车间。
食品仓库及冷藏保鲜库卫生管理制度
1.目的:控制产品储存过程的卫生条件,防止产品受到污染;
2.适宜范围:适用于产品储存过程的卫生控制
3.主责部门:生产部;
4.负责部门:仓管;
5.具体要求:
5.1食品辅料及成品库卫生管理
5.1.1食品原辅料进厂必须具有食品合格证。
5.1.2进厂的食品原辅料须由品管部门人员验收合格后,并记录验收结果,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5.1.3仓库地板应保持干净清洁,做到地面无灰尘,屋顶无蜘蛛网悬挂。
5.1.4食品入库后,按入库先后批次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并对库存食品定期进行卫生质量检查,做好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5.1.5成品库存放食品时,要按批次存放,做到先入先出且不得挤压。
5.1.6严禁库房存放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和危险物品。
5.1.7食品储存工程中,应及时防霉及库房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5.1.8食品在仓库中的堆放要有足够间隙,不可过分密集,库房应铺木制垫板,食品放在垫板上并与地板墙壁间保持一定距离,熟食品不能着地。
5.1.9过期及发霉虫蛀腐败变质的食品原辅料、成品,不能存放,应及时清理出库。
5.1.10、贮存食品原辅料、成品的库房不得残留异味。
5.1.11、应定期对仓库进行清扫与消毒,消毒前应清库并注意消毒剂对食品的污染。
5.1.12、库房应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库房漏水。
5.1.13、库房应做好防鼠、防虫措施。
5.2、冷藏保鲜库的卫生管理
5.2.1、冷藏库设有精确控制温度的装置,要求温度恒定,按温度要求准确控制,尽量减少温度的波动。
5.2.2、冷藏库周围场地和走廊及空气冷却器应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冷藏库及工具设备应保持清洁,注意搞好防霉除臭和消毒工作。
5.2.3地面应经常打扫清洗,做到不残留污水污泥。
5.2.4、食品应按入库日期批号分别存放,先入先出,防止冷藏食品超过期限,在贮存过程中,应做好卫生质量检查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
5.2.5、库房应定期消毒,可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消毒前将食品全部搬出,消毒后经通风凉干后方可使用。
5.2.6、库房不得残留异味。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2
关键词:集中空调;运行期间;卫生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R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15204
1引言
某宾馆是集客房、餐饮、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饭店。为保证其室内的冷热舒适性及人体健康,防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可能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而引起的空气传播性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病态建筑物综合征”及“空调综合征”。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等法律法规,通过对该饭店的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调查、检测、评价,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其运行期间卫生质量符合要求。
2对象与方法
2.1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WS/T395-2012)以及该宾馆提供的相关材料。
2.2评价范围
该宾馆主楼1~20层,西楼1~5层。
2.3评价内容
现场调查宾馆周围环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新风入口、空气处理机组机房、终端设置、新风阀、混合静压室、空气过滤器、冷却盘管、冷凝水滴水盘、风管、空调冷冻机房及冷却塔。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处理机组、机组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口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新风终端口新风量,冷却塔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汇总分析评价。
2.4评价方法
根据该宾馆集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现场调查以及检测结果对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作出评价结论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利于公共场所经营者解决问题,改进卫生管理措施。
2.5质量控制措施
现场检测仪器经过计量检定合格,仪器使用前经校准,现场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均持证上岗,空调系统的危害因素均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3结果
3.1基本情况
该宾馆于1988年建成,占地面积20000m2,总建筑面积22000m2。宾馆主楼包括大厅、中西餐饮区、会议区多功能厅、客房和设备层。宾馆裙房共2层为中西餐饮区。宾馆西楼共5层,1~3层为某银行租用,4~5为客房。宾馆综合楼一楼为浴室,二楼为餐厅。
3.2现场调查
(1)周围环境。宾馆东临湖滨路,距离该路段最近直线距离约20m;西邻无锡汽车西站;南面正对无锡广电中心;北临梁清路,距离该路段最近直线距离约20m。周围50m范围内无工厂,交通导致的噪声、尾气和粉尘等污染为影响该饭店周边空气的主要因素。饭店采用市热电厂集中供热,厨房的气源为柴油,生活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备设置和布局。主楼1层大厅使用空气混合处理机组,2层会议区多功能厅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3~17层客房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18、19层为技术设备层,20层日本餐厅使用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主楼裙房共2层使用空气混合处理机组。西楼1~3层为某银行,其空调系统自装,4~5层客房使用风机盘管+新风机组。宾馆主楼空调冷冻机房设于主楼负一层,西楼的空调机组设于西楼的冷冻机房。主楼有15层客房,有15台空调新风处理机组,西楼有2层客房,有2台空调新风处理机组。
(3)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热源。饭店的热源统一使用热电厂集中供应的管道蒸汽,冷源分别由主楼的两组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量400冷吨)和西楼的两组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量200冷吨)提供(均为一备一用),以氟利昂为制冷剂,7个角型横流式冷却塔分别设在饭店裙房顶和西楼冷冻机房外阳台。
(4)新风入口。主楼和西楼的客房共有18个新风入口(主楼15个和西楼3个),每层客房1个,位置均在大楼每层独立设置的外阳台上,直接取用饭店外部空气,客房新风入口距离地面均超过2m,周围环境整洁。饭店大堂的新风入口位于饭店内花园墙面上,周围有绿化,但新风入口距离地面只有30cm。新风入口与机房内机组无管接,机组新风管至每个房间独立送新风。
(5)空气处理机组机房。空气处理机组均为落地式,设有百叶窗、初过滤网、表冷器冷却、冷凝水排放装置、送风段、消声器,设置了防护网,无消毒装置。各机房内基本清洁、干燥,没有存放无关物品。
(6)终端设置。客房送风口用条缝形散流器及可开式百叶回风口。终端冷却、冷凝水盘管坡度合理,滴水盘与排水管连接完好,送风口周围基本无水迹和发霉现象。
(7)风管。无破损。
(8)冷却塔。主楼的冷却塔位于饭店裙房二楼,双良(品牌),引诱式,逆流型;西楼的冷却塔位于西楼冷冻机房外阳台,良机(品牌),引诱式,逆流型。冷却塔运行正常,冷却塔内均有少量沉淀物。两个冷却塔和两栋楼房的新风口不直接相对,直线距离也均超过20m。冷却水处理外包给专业水处理公司。
3.3卫生检测
3.3.1抽样
根据空调通风系统类型及数量,不应少于空气处理机组对应的风管系统总数量的5%,不同类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每类至少抽1套。按比例抽取2套空调通风系统。每套系统抽取风口总数的5%~10%,且不少于5个,风管抽取主风管(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中至少选择2~5个代表性断面。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和冷凝水分别不应少于1个部位。
(1)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选择6个代表性风管表面进行采样。
(2)送风。抽取检测时正在运行的10个送风口空气样品。
(3)冷却水。抽取主楼2件冷却塔水样品。
(4)新风量。抽取5个房间的新风终端口。
3.3.2检测指标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PM10。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新风终端口:新风量。
3.3.3采样、检测方法
(1)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H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I进行采样检测。
(2)送风 采样点。送风口下风方向15cm处,在集中空调正常运转条件下,关闭门窗2h。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D、E进行检测。PM10:PC-3A型激光可吸入粉尘连续测试仪测定送风中PM10,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C进行检测。
(3)新风终端口。新风量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A进行检测。
(4)冷却水。采样方法:采集冷却水500mL。嗜肺军团菌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附录B进行采样检测。
3.3.4检测结果
(1)冷却水。现场采集了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结果见表1。
4.1评价
(1)该宾馆有限公司周围300m内无较大工业污染源。集中空调新风源周围空气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浴室、包厢均设有排风口和新风入口,有效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通能力,基本可以控制此类污染。卫生间设有废气排放口通至侧墙排放,厨房废气经处理后排至屋顶,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在可控范围。场馆内部环境污染在可控范围。
(3)所有新风均直接取自室外。饭店客房的新风口位置均在大楼每层独立设置的外阳台上,直接取用饭店外部空气,各层新风口距离地面均超过2m,周围环境整洁,符合要求。但饭店大堂的新风口位于饭店内花园墙面上,周围虽有绿化,但新风口距离地面平均只有30cm,高度不够,不符合要求。集中空调新风口设置和布局部分合理。
(4)各类空气处理机组主要功能段设置基本具备,但机组送风前未设置消毒装置。有应急关闭新风装置、关闭回风装置,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冷凝水排放畅通。单层百叶送风,回风口为双层百叶,气流组织形式上送上回。约克风冷热泵机组提供风机盘管冷热源。
(5)集中空调系统使用制冷剂为氟利昂,发展中国家国际禁用。
(6)共抽检2件冷却水,检测嗜肺军团菌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抽检6个风管内表面样品,检测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抽检10个新风口空气样品,检测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可吸入颗粒物项目,真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1套新风机组对应送风口细菌总数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经整改复检后,不同送风口细菌总数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的要求。共采集5个客房新风口,新风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7)机房内基本清洁、干燥,没有存放无关物品。机房卫生基本符合要求。
(8)终端冷却盘管已清理,冷凝水滴水盘坡度合理,滴水盘与排水管连接完好,送风口周围基本无水迹和发霉现象。终端冷凝水滴水盘无明显的积水、漏水、渗水。
(9)冷却塔运行正常,运行过程中偶尔有水雾外散,但冷却塔和主楼、西楼的新风口并不相对,而且直线距离超过20m,对新风影响不大,但仍需控制水雾的扩散。冷却塔气溶胶和噪声对周围和该饭店环境无影响。
4.2建议
(1)大厅的新风口距离地面太近,考虑到修整的可行性,应抬高新风入口距离地面1m。此外,因新风入口与机组无管接,所以保持机房内干净整洁尤为重要。
(2)集中空调系统使用制冷剂为氟利昂物质,发展中国家国际禁用,应使用其他制冷剂替代。
(3)空气处理机组应完善其功能段,在机组末端安置空气消毒装置,防止空气污染物通过机组进入通风系统。
(4)卫生抽检送风口细菌总数不符合卫生标准。宾馆1988年建成,开业早,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后该宾馆于2010年由专业的清洗公司清洗,除了送风口细菌总数稍超出标准值,卫生状况总体还不错。但是建议宾馆应定期对风管进行检查、清洗、维护,保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洁卫生。
参考文献: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3
关键词:桐子林水电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桐子林水电站是国家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境内,系雅砻江下游最末一个梯级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下游综合用水要求。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最大坝高69.5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015 m,总库容0.912亿m3,具有日调节性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9.75亿kW・h。
2精细化管理是圆满实现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紧邻攀枝花市区和省道S214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做好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以下简称“环保水保”)工作尤为重要。环保水保工作贵在管理理念,重在策划与落实,“细”、“末”之处见真功,不管多么好的管理理念,要达到多么高的目标,其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环节上,这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每一个管理要素,控制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把每一项工作、做细、量化、落实在行动中,用精细化的意识、观念、态度,狠抓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只要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统筹兼顾,所有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3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
3.1明确环保水保目标,制定环保水保工作规划
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即确立桐子林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树环保形象”的管理目标。根据环保水保工作整体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建设单位编制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规划》,确定了电站建设期的环保水保工作指导思想、管理目标、工作重点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将工作内容按年分月进行细化,明确相关工作控制目标及参建各方职责,按照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和节点进度进行落实。每年初召开环保水保管理专题会,制定年度环保水保工作计划,并有序推进实施。
3.2引进环保水保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组织体系
为做好桐子林水电站建设中的环保水保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安全环保部,负责统筹环保水保管理工作。通过招标引进专业环保水保管理机构,组建环保水保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环保中心”),负责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环保水保技术服务;在施工区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督促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协助建设单位与国家各级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实行环保水保监理制度,由环保水保监理具体负责环保水保措施的施工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日常检查等。引进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施工区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施工单位成立了环保水保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环保部,负责本单位环保水保相关工作。
按照“建设单位主导、环保中心管理、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主体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和环保中心的管理作用,强化环保水保责任落实;高度信任并依靠监理,树立监理工程师的权威;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反应施工区环境质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落实各项环保水保举措,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3制定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为做到环保水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环评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的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组织编制、印发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环保水保定期检查考评与奖惩细则》、《合同项目完(竣)工环保水保验收细则》、《环保水保技术实施细则》、《环保水保信息管理细则》、《环保水保措施费管理规定》等制度并严格执行,从环保水保职责、检查考评、完(竣)工验收、信息管理、措施费管理等多方面规范了环保水保管理行为。其次还编制了《环保水保工作手册》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汇编》,通过摘录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环保水保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归纳环评、水保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具体要求等,指导环保水保管理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3.4狠抓环保水保日常管理,实行月评季考
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中精心督促落实、严格把控。日常工作中,形成了环保水保月度检查及例会制度、现场巡查制度、定期报告及考核制度。每周现场检查2到3次,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或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制度严肃处理。每月末建设单位组织环保水保工作月度检查,并按监理单位组织月度考评和建设单位组织季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季度考评,对考核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实施处罚,奖惩实行季度兑现,并将季度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奖励。
3.4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水保宣传教育
建设单位非常重视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宣贯环境保护“三同时”实施方案、环保水保管理制度、工程建设期环保水保工作规划,举办环保水保知识竞赛,要求各承建单位按季度编制环保水保宣传简报,在施工区设置环保水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对参建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在施工区营造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保水保的良好氛围。
3.5 深入开展 “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 建设工作
建设单位围绕“树环保形象”管理目标,组织开展“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工作。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完成《桐子林水电站“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总体要求》和《“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考核细则》。施工单位按要求编制《“花园式施工区、花园式工厂及生态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经审批后有步骤、有计划实施,重点打造坝区左、右岸道路及边坡绿化,上、下游围堰堰顶及进场道路绿化,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和生活营地等区域。
4环保水保精细化管理成效
4.1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零排放
导流明渠、围堰防渗墙、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三级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冲洗,废渣清至围堰内侧干化后运至渣场堆放;新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用于营区绿化浇灌;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经二级沉淀并加药中和处理后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砂石系统骨料生产废水通过刮砂机进行石粉回收,溢出水流入辐流式沉淀池,经加药沉淀,上清液溢流至清水池后全部回用,底泥经刮泥机进入废渣沉淀池干化脱水,运至渣场。施工区生产生活废(污)水实现“零排放”。
4.2施工区空气质量良好
混凝土生产系统中粉煤灰、水泥等粉状物资采取封闭式运输;枢纽工程施工区采取两辆洒水车对围堰道路,左、右岸沿线公路,渣场进行洒水降尘;砂石骨料生产系统骨料入料口、中碎、细碎车间安装了喷淋设施,进场道路及交通洞内安装洒水降尘设施,专人维护管理,料场无用覆盖层清理过程中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区道路由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文明施工队伍进行日常清扫维护。
4.3声环境控制有效
料场开采和基坑开挖通过采取控制单响爆破药量、单次爆破总药量、修建隔音墙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工区运输车辆严格限载、限速、禁止高音鸣笛。
4.4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
通过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垃圾处理协议,各施工现场、生活区及主要办公区设置垃圾桶,施工区由环卫部门收集,业主营地由实业公司收集,运至盐边县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按要求运至指定渣场堆放。
4.5.人群健康保护
参建人员进场前进行健康检查,并每年定期体检,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实行动态更新;工区作业人员劳保用品配套齐全;食堂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人员一律持健康证上岗,员工宿舍不定期消毒等。
4.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枢纽工程区左、右边坡实施永久防护,二期上游围堰迎水面采取挂网喷混凝土护坡,下游围堰迎水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堰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左岸坝肩边开挖边支护,左坝肩和料场边坡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处理,开挖弃渣全部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渣场相继实施沟水处理工程、拦渣堤、排水系统及进场道路硬化措施,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堆渣过程中采取先拦后弃、分层堆放和碾压。及时对施工区排水沟进行疏通、完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有效。
4.7绿化效果显著
枢纽工程区左、右岸边坡支护完成后随即实施绿化,边坡支护设计时提前谋划,预留种植槽,临空面砌混凝土块挡墙,种植槽内回填种植土,种植油麻藤、爬山虎、炮仗花、迎春花、三角梅、黄连翘、小叶女贞等植物,采取下爬上挂工艺,为防止因混凝土坡面温度过高烤伤植物,坡面布设竹条网辅助攀援植物向上生长,并全部安装滴灌系统,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右岸临江侧公路沿线全部实施绿化,种植黄花槐、桂花树、三角梅、美人蕉等,精心挑选绿化植物,达到花色搭配,行距整齐美观效果;砂石骨料生产系统沿线公路种植小叶榕,废渣沉淀池周边栽种芭蕉树,料场坡面播种银合欢实施绿化,植物长势良好,绿化效果显著。
5结束语
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需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建设单位在开发水电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花园式工区”建设工作,践行 “流域统筹,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取得了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对其他水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永东,水电站环保水保工作管理与实践,科技风,2011年第14期;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4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四城”建设的要求,以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名镇、生态型现代化中心镇为契机,以提高镇品位、营造良好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巩固镇、村、组联动和单位、企业、居民共建的成果,深入开展集镇和村(居)级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巩固四条标准,全面提升农村环境。
继续开展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四条标准”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逐步提升完善到“八条标准”。重点抓好五个先行区域:安置区、安置区、新村、东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实水、陆两支环卫保洁队伍,并实行年度末位淘汰制。划定镇村保洁管理界限,不留死角、不留边角、不留垃圾,继续保持“全覆盖、全天候”保洁方式,提升保洁水平与效率,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坚持“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基本形成房屋有新颖、村容有新貌、环境有新形,乡村有新风的格局。
2、围绕“双六”目标,全面落实去冬今春绿花任务。
加大绿化种植和管护力度,年全镇要完成新种60万棵树、600万株花任务。要求每户在家前屋后平均种5棵树、30枝花,主要集中在村主要道路两侧、河道两旁等公共场所以及二个示范村庄;平均每个企业完成2000枝花;平均每个市镇单位完成300株花;镇完成30万棵树、350枝花。镇重点建设项目是5个公园、8条道路。要合理布局,做到五个结合:景观同增绿结合、常青树同落叶树结合、陆地花卉同水生结合、高杆乔木、灌木同多年生地被结合、亮点和扩面结合,形成移步换景,景和点交辉映的风景观赏带。主干道沿滩岸扩大芦苇等水生花卉的种植。各村、各单位要适时、适量培育花草资源和栽种面积,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同时加强绿化管护配备人员,做到适时修剪、除虫、施肥、除草、松土、无缺棵死株,确保种一棵、管一棵、成一棵。
3、加快推进集镇改造步伐,提升全镇的形象和品味。
紧紧围绕“洁、齐、美、亮”要求,实施镇容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推进以整治道路、改造绿化景观、粉刷立面、梳理管线、规范广告、亮化美观完善市政设施、整治市容秩序等内容的集镇区改造,年内要完成好虹桥路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通过整治改造工程的实施,使集镇区基础设施有质的改善,同时,功能有较大提升。做好新建的住宅区、商业建筑安装灯光,做到建一幢亮一幢、建一片亮一片,并完善主干街路河的亮化景观建设,营造白天一幅画,夜间一片景的效果。
4、对照要求,加强管理,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1)、继续开展“一个街区、一条道路、一家工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五个一”整治工程,按照“巩固试点、推进全面”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街区、道路、工厂、社区、学校的整体容貌。
(2)、深化“以洁净家园、美化城市”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争创市容环境红旗镇和安全卫生小区。
(3)、进一步开展“天堂杯”市容管理达标创先竞赛活动,认真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扩大宣传教育广度,加大督查管理力度,争创市级达标路和示范路。
(4)、加快垃圾压缩站改造,加大四个集镇和工业集中区环卫保洁力度,增添环卫保洁机械化装备,保持大街小巷清洁。对集镇主要道路增设夜班、延长保洁时间,对路面、下水道、照明设施等破损的应及时修复和疏通。整体改善街巷环境面貌,提高街巷功能,方便群众生活。
(5)、企业和市镇单位要对照“四城”建设要求和镇年工作目标,认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确保环境整洁、招牌设置规范、灯饰亮化、绿化美观。落实签订镇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和垃圾清运合同,并按照规定缴纳环境卫生费。
5、加强对市镇公用基础设施的监管。
(1)、对镇域乱设置店招店牌、乱设摊点和跨门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垦乱种、乱涂乱贴、乱停乱靠(车辆、船只)、乱开乱挖、乱设广告、乱开店、乱收购、乱牵乱挂等违规行为加强教育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一点、二场、三条路管理工作,规范交通秩序,对全镇道路景观路灯,每周组织二次亮化的检查。
(2)、加强基建工地和占挖道路现场施工及周边管理。整治基建工地周边环境,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加强垃圾残土密闭化运输管理,从严查处乱卸残土和拉运残土沿街、沿道撒落行为。
(3)、严格执行对主要道路、集镇街道开设门店和各类工程的前置审批手续。对主要道路门店开设、破墙毁绿、占绿开店和禁止开店的继续实行前置审批工作。加强对各类工程的前置审批,工程前置审批的主要内容是:管道、线路铺设、绿化建设、门店装饰、各类建筑工程和土方运输等工程,在动工前,必须到镇建管所、城管中队办理开工的手续,对辖区内主干道和集镇区新建房屋及水上作业船只接电通水,必须到镇建管所、城管中队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对乱搭乱建的违章户和无证照经营户不予接电通水和联接广电、电信。加强巡查,对违章搭建及时发现,配合建管部门加大查违处罚力度。
6、继续抓好镇域河道保洁和河道疏浚工作。
加大镇、村二级河道的保洁力度,抓牢重点镇域主干河道,攻克难点,保持长效管理,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滩岸边垃圾,同时对照水系规划编制好年度计划,做好疏浚畅流工作,达到河道洁净目标。
7、继续开展省级卫生镇(村)、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市健康镇(村、企业)创建活动和市卫生达标家庭(单位、社区)的评比活动。
进一步巩固提高省级卫生镇(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除病防害、环境保护,加强镇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健全环卫基础设施。同时,年创建省级卫生村三个(、消泾、),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一个(),积极动员单位、社区家庭,通过开展“卫生达标单位、卫生达标社区和卫生达标家庭”评比活动,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民健康意识,健全单位和社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领导小组是全镇环境长效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全镇环境管理年度实施意见和有关措施;研究解决全镇环境管理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的问题,打造环境建设新亮点;协调、督查、检查工作;考核各村(居)和有关部门年度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开展环境检查活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环卫、城管、绿化)。各村(居)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把村级环境整治“四条标准”逐步提升完善到“八条标准”。
2、加强宣传教育。巩固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栏、社区活动、民间娱乐、健康行动、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从而营造“整治环境,全民有责,人人参与”氛围,把全镇干部群众引导到投身于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的活动中去。
3、继续实行机关干部和市镇单位与村蹲点、挂钩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巩固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成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各自实际,认真履行职能。继续实行“镇三套班子、机关科室负责人、市镇单位与各村(居)蹲点、挂钩制度,指导和督促各村(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巩固典型。
4、健全村级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管理机制。
(1)、加大考核力度。村干部报酬与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的实际挂钩。年终村主要干部报酬的考核,环境建设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对全面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表彰鼓励,对管理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领导责任。
(2)、围绕“四城”建设和打造环境新亮点的要求,对照清理“八乱”标准,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签订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系统目标管理体系。
(3)、加强督查考核。督查考核的内容为“四比四看”,即:比环卫设施,看垃圾房、垃圾桶设置是否配齐;比绿化美化,看花草栽种、树木种植是否成景、成荫;比村容村貌,看“八乱”整治,环境是否整洁有序;比制度建设,看村环境整治,制度是否健全到位。每月三次,由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暗访;每月1次,组织各村(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管护专业队长检查考评;镇定期采用不同形式对环境整治进行大考评。对每次暗访和检查考评的情况予以通报,并采用《简讯》的方法,不定期地刊出全镇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情况。
(4)、各村(居)要加强保洁和绿化管护队伍管理。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制,采取确定保洁(管护)面积、确定保洁(管护)人员,责任到人,做到日常检查和考勤结合,质量与报酬直接挂钩,对保洁员考核年度采用末名淘汰制。村要设立专职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管护的专业队长,其报酬实行村和镇主管部门双重考核。
(5)、对各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和开展环境优胜奖评选活动。以奖代补资金,逐月考核拨付,以奖代补细则另行制定。各村要设立专项科目,认真管好、用好、收好环境整治的资金。
环境建设和整治优胜奖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鼓励奖设若干名。其评选办法和考核内容另行制定。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5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高,城市垃圾的产量在不断增长,垃圾成分变得日益复杂。中国作为世界发展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长,每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达亿吨。生活垃圾不仅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而且还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垃圾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环境公害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还刚刚起步,处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还不完善,从而产生了垃圾的实际有效处理率低,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等一系列问题。怎样结合我国国情,采取适合的垃圾处理方法和资源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3年的660个,市镇人口由1.7245亿人增加到5.2亿人。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与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供给则严重不足,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则更加突出。目前,垃圾处理方法在我国主要为填埋,占85%;其次为堆肥,约占10%;只有3%-5%为焚烧处理。
其中,拉圾填埋历史久远,是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现在已经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可以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
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与国外相比,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和管理政策都存在着不足。
(1)“填埋法”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生态环境。与国外相比,我国填埋垃圾占全部垃圾处置总量的80%。绝大多数城市简单的垃圾填埋处理不仅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的土地使用受限,垃圾不易腐烂分解,而且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了现实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还存在着沼气爆炸灾难的隐患。同时由于缺乏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措施,造成垃圾资源的流失与浪费。
(2)“堆肥工艺”污染土壤,肥效不明显。堆肥与填埋法相比,我国在堆肥技术上投资费用高,肥料中的重金属和玻璃含量超标,已造成土壤污染,同时由于垃圾混合收集造成堆肥肥效较低,成本高,产品销路不畅。国外许多国家不是盲目的采取垃圾堆肥技术,而是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再进行垃圾的堆肥处理,这样既保护了土壤,又充分得到了垃圾的价值。
(3)“焚烧工艺”热值低,运行前景不佳。我国城市大部分生活垃圾是混合收集,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达60%,且含水率较高,导致垃圾热值降低,达不到焚烧要求,不利于焚烧;并且国产焚烧炉及净化设备对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技术尚未解决。
3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规及制度
我国现有的城市垃圾管理政策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文件;部委级颁发的行政规章文件;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必须遵循的国家大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此为,还有一些国家部委制度的法规性文件也对城市垃圾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同时,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市垃圾管理的实施细则,以及与其有关的地方法规。
各种法规政策制度的目的可以划分为三类:首先是管理政策,为城市垃圾管理体制提供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政策思路是鼓励“政企分开”,实施“分级包干管理”的政策。再者是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对不同的垃圾处理技术提出推荐意见。第三是垃圾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个人可以根据这些政策建立处理垃圾的企业,从事合法经营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管理体制并不利于改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困境。
(1)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制度,即谁生产了那一种产品,并销售到市场,谁就要对这一产品从生产过程直到该产品使用结束成为垃圾而负责,并对其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支持;而我国城市垃圾清运处置只是由城建环卫部门主管,不但城市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的任务重,而且环卫部门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对城市垃圾的削减、回收和再利用问题没有综合考虑。
(2)垃圾治理缺乏资金,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政府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工程,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预定目标。
(3)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未引起重视。我国目前还未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采取行动,一次性商品从消费到垃圾只一步之遥,不仅增加了垃圾产生量,同时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产品的过量包装和一次性产品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如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便是一例。有些国家已经通过对垃圾袋的高价收出,使得国民因不愿付多余的钱买垃圾袋而把垃圾分类倾倒在垃圾桶中,这样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提高了垃圾的回收率。
(4)法规不健全,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国外居民已把垃圾分类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这样不但节省了回收时分类的时间,又保证了环境的整洁。要处理好城市垃圾问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在一个全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好的社会,各项管理规章、防治措施才能得到顺利实施。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的建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应从过去的那种垃圾处理处置的比重大,回收利用低,减量和避免垃圾产生的比重小,转变到新的垃圾管理目标,形成分类回收处理管理体系,从单纯的收运、处置转向垃圾避免和回收循环利用,直到最后和环境相协调的处理。
(1)加强源头处理,促进垃圾减量化。应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来源入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如用玻璃杯代替塑料杯,用瓷餐具代替纸餐具,用海绵代替纸巾等;尽量减少包装垃圾。
(2)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促进垃圾资源化。提倡居民在家中将抛弃垃圾分类;在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机场、车站等地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的容器,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分类收集。使回收物资加工企业有可靠的废品来源,也便于有害废物的单独处置。
(3)建立健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开征垃圾处理费,要制定科学的计收办法,加强收费管理。各地可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的方式,或与水费、电费、房费、燃气费等联合征收的方式,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费的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达到补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成本,并使垃圾处理企业有合理的利润。
工厂卫生管理与细则范文6
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品的制造商、销售商等行业主题必须以食品安全责任为保险标的投保,特定的保险人必须承保并且对食品安全事件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一种强制性责任保险制度。
二、我国构建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国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从企业角度来看,一旦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付出巨额赔款,严重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破产。从政府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因此,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由于当前的索赔手续复杂,特别是一些不法商家企图逃避赔偿责任更加大了受害消费者的索赔难度。面对一些不甚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索赔。而当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时,当事企业面临巨额赔偿,由于其赔偿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给予受害者充分有效的赔偿。以强制方式推行食品安全保险后,鼓励消费者购买已投保食品,一旦发生事故,消费者可直接向专业的拥有足够保险基金的保险公司索赔,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保费增长点
一种险种以强制方式推行后,其业务规模必然迅速扩大。以交强险为例,2006年7月我国正式施行交强险制度,此后,交强险的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218.8亿元猛增到2015年的1570.98亿元。如果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能够做到科学经营,将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三)减轻企业负担
一旦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企业将面临巨额的赔款,造成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因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于2009年破产的三鹿集团是典型的案列。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食品企业没能有效分散食品安全风险。企业通过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可以把不确定的巨额赔偿化为固定的少量的保费支出,并摊入成本或流通费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由保险公司出面赔偿,减轻了企业的赔偿负担,切实保障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四)减轻政府压力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后,政府不得不出面善后。特别是当企业无力赔偿时,需要政府动用财政对受害者给予补偿。以强制方式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可以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保险公司介入,在事故发生前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在事故发生后可以减轻政府的赔偿压力。
(五)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事前防范远远重于事后补救。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险费率杠杆,设置免赔额、推行不出险优惠政策等手段提高食品企业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自身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企业生产活动,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引领整个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三、我国构建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强制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呼声已久,然而,这项政策的可行性直到现在才逐渐具备。
(一)法律基础已现雏形
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重点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同时授权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具体办法。
(二)交强险的成功推行给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提供了参考依据
交强险制度实施后,保障程度逐步提高,初步实现了其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目的。交强险的可喜成绩给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推行提供了依据和经验。同时交强险的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诸如经营亏损的问题也给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提供了前车之鉴。充分吸取交强险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设计出更为合理的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产品。
(三)已经实行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国家地区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思路
2013年6月19日,我国台湾地区修正公布《食品卫生管理法》。该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类级别及规模的食品业者,应投保产品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及契约内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同时,对于违反投保产品责任保险规定的,在第四十七条中明确相应的惩罚,视情节轻重分别处以罚款、或歇业、停业或废止公司、商业、工厂登记事项或食品业主的登陆等处罚。从目前来看,台湾地区的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构建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我国保险业已具备相应的承保能力
2015年,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到2015年底,保险业总资产已达总资产123597.76亿元。保险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承保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经从事了多种责任保险的经营,积累了大量的经营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资金规模、人力资源、技术实力。
四、我国构建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给出构建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构建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过程中,目前已经有《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保险法》等主要法律,但还缺少配套的法规以及细则。可以对应《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构建《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使之成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将极大地促进食品安全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行。
(二)加强监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需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监督保险公司开发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的是否合法合理,并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进行备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及时披露有质量问题的企业。建立黑白名单制度,给消费者以提示,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据此实行差别费率。
(三)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我国的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保费可能给其带来一定的财务负担。政府应该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投保积极性。对投保食品责任保险的食品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保费补贴。同时,给予保险公司一定补贴,促使保险公司降低保费,使得保费在食品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科学定价,开发合理的保险产品
不同的食品企业规模、经营种类有很大的不同,面临的风险大小也大相径庭。按照统一标准制定费率,对中小企业来说负担较重,同时也易造成逆选择。这要求保险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食品企业性质、规模、经营种类、经营地区等因素确定差别费率。同时,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确保保费在食品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又保证自身获得合理盈利。这样才能维持业务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