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财务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1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的现状

据了解,早在2006年《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已由农业部的办公厅进行印刷以及发行。在规范化管理办法中所提及的,实现规范化以及民主化的财务管理,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在2013年,提出对农村三资管理加强,也在中央1号的文本中有所体现。所谓农村三资管理就是:资源管理跟资产管理以及资金管理。根据各地方的农村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情况,找出适合并且相适应的政策,能够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更好。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都有一些普遍性问题存在:较为薄弱的会计基础。对于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存在2个方面。会计人员的设置,以及会计机构的管理进行规范。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村级的管理机构,按照需求对会计结构进行配置,专业会计人员的设置。要对账款进行分开设置,会计人员不能同时担任出纳。对不够规范化的会计账务进行处理。由于在科目的设置上欠缺规范化形式,使会计的数据账单出现漏欠的现象;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很容易导致资金的流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有:在审批费用开支时不到位。在对资金进行拨付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没有按照审核的流程进行批设,甚至出现不通过审核就使用的现象。非生产性的费用金额过大,一些村干部为了满足个人需求,把集体资金转变成个人私有财产,导致严重的资金流失现象发生,让村民整体的利益受到影响。

2分析新农村建设管理中问题的形成

对职权责任的认识不清晰,有着较为淡薄的财务管理意识。一些村级干部或者财务人员,由于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重要性,这就会削弱财务管理的落实制度以及执行力度。一些财政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权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很容易造成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现像,给一些不法贪污干部开启了方便之门。不规范的用人设置,降低财务管理的整体素质。农村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由村干部直接任命的,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培训,更有甚者对税法以及会计法的认识都不够清楚。在记账的过程中,也没有采用正规的复式记账方式,大多数都是采用流水记账的方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命也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与干部之间存在着一种依附性的关系,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大的实权,缺乏判断性以及独立性等。

3新农村建设管理的解决对策

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发展,前提就是要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财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对法律教育以及思想道德进行提高,要明确自身的价值,有着较高的责任感,对于一些违法现象要敢于举报。对财务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加强法律知识和充实财务知识,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整体的业务素质。在选拔人员方面,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进行审核,确保不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对于财务的管理可采取公开的方式,提高工作的透明度。采取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既能体现出干部人员的光明磊落,也可以让村民对财务进行共同监督,能够方便村民第一时间知道资金的流向以及使用状况。在对经费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村民的询问要积极如实解答以及回应,对于村民所提出的建议,要进行合理的采纳。对于公开化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体现出村民的民利,还能够更好的对村民利益进行维护,使相关干部人员在村民中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建立起完整的体系监督,才能够使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变得越来越好。

4总结

要想保证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农村进行改革建设是必然发展趋势,其目的是能够让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对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现状,相关政府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监察管理,防止贪污现象的出现,保证人们的利益不会受到伤害。建设民主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发展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必然使命。

参考文献

[1]肖玉秀.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24):59.

[2]陈润如,杨文璇,牟小容.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24):223-225.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制;经管水平;稳定。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大集体时期,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的今天,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单位各部门务必要从构筑"和谐安仁"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在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基础上,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把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街道)统一核算和监督,是新形势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村级债务增加、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乡镇(街道)财经统计站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管水平,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进一步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总体思路

农村经济管理必须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实施"转变、拓展、提升"①三大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持与时俱进,创新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新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力争在农经工作"三大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三项指导"(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承担的任务

(一)创新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考核办法及财务管理规定,进一步创新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我街办针对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财务公开为基础、财务审计为主体、民主理财为依托、"双代管、双监督"为保证的制度和措施,在从严控制备用金限额、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开支审批手续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审计监督。二是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为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财产安全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探索创新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了农村会计聘任制,进行了电算化试点尝试,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可行。三是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把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实行重点清理。我们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实行了严格的"三清三查三改"。"三清"是:清理收支往来帐据,清理集体资金、存款、有价证券,清理集体财物;"三查"是:查非生产性开支,查村干部报酬和补贴,查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招投标;"三改"是:改变农村财务工作无人管理、无章可循、无人监督的状况。在清理工作中,我们把专业清理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清理整顿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那些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上访村,必须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扎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要积极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并印成明白纸,以片为单位,逐村进行张贴、广播、宣传,进一步维护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以规范引导为重点,保护农户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禁止反租倒包。要以换补发经营权证为契机,切实搞好土地承包专项治理工作。

1、建立土地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2007年我街办全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完善了家庭承包土地台帐、机动地承包土地台帐和其他承包土地台帐。土地台帐附有各户家庭成员情况、地名、土地四至、长宽、实际及折实亩数。通过建立台账,确保责任田的实际面积、地块、承包合同、经营权证书四者相符。土地台帐输入完毕后由市经管局统一打印,以乡镇(街办)为单位分发到各村,由各村文书负责核对后由村文书、支部书记、微机录入员共同签字后分发到各家各户。全面实现土地台帐微机化管理,开展土地仲裁工作,使农民因土地承包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上访明显减少,也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发补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2、搞好土地规范流转。土地延包之后,随着农村新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建立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已成为当前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内容。各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必须经过村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时间不超过10年,必须报经管站备案,以确保各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3、健全规范化档案,加强调查研究。土地延包后,乡镇(街办)、村两级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都建立了规范的土地延包档案。但当前土地流转、机动地承包建档工作还比较薄弱。财经统计部门要深入各村,帮助指导村流转土地户双方签订规范合同,处理好双方及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掌握当前土地承包及流转的动态,履行职责,为党工委、街道办提出建议和措施。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妥善调解处理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

(三)健全落实规章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1985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86:1扩大到了3.28:1。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成为检验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要重点整治好诸如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全面落实四项制度,强化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即: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向群众公示的内容要全面、准确、合法,公示形式要贴近群众,切实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在严格核定学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村级报刊杂志的征定费每年不得超过当年村级管理费的10%;农民负担案件"追究制",要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建立预防和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的长效机制。要严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关,保证粮食直补、柴油化肥补贴及市街办两级转移支付资金款能够及时足额拨付。要突出抓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办法,明确"一事一议"工作流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加强财经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经人员素质。我街办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经营管理的特点,转变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结合目前街办村两级财经队伍现状,把对街道村两级财经人员的业务培训作为农经管理工作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农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2007年在市经管局的精心安排下,我街办78个村及财经统计站6名干部全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仲裁、农村会计学基础及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等。通过培训,参训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也都学会了熟练操作微机。财经统计站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电算化软件处理财务,村会计能够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开展农业病虫害咨询、大棚菜价格查询等,为广大村民、蒜薹贮存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提供了方便,为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街办村两级经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农经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支工作责任心强、勇于开拓进取的农经干部队伍,适应了新形势下农经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为提高农经执法水平,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山东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定》等法律、法规,在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上下工夫,建立起四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农经岗位责任制度。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二是建立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制度。根据涉及农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到事发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快速预测和发现问题苗头,及早向党工委、街道办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实施"阳光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和村级事务契约化,提高政务透明度。我街办实行"阳光村务星期一"集中办公制度,每逢星期一,各村村两委成员、两个议事会成员都按时在村委办公室集中办公议事,把各村应该公开的事项如村务收支、土地承包、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等纳入议事日程,扩大了村级民主,深化了村务公开,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化解有关农经不安定因素的各类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制订并规范实施了村级所有重要事务必须实行民主决策的契约化制度:即所有招标项目和村级承包合同、土地调整和经营活动必须签订正式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三日内报街道财经统计站备案存档。通过村级事务契约化,我街办把大量可能诱发干群矛盾和纠纷的村级事务,用契约化形式约定下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引进发展龙头企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依托区位交通、农业基础等优势,吸引了瑞士先正达、荷兰安莎、以色列泽文、北京欧阁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业公司纷纷落户。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蔬菜、种子、食用菌等农业一条龙型经济为重点,摸清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积极谋划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龙型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今年要重点抓好我省确定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四)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针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党工委、街道办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三大战略"是2005年12月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代表农业部党组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详见2006年第3期《求是》杂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即:

(1)"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3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主要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村帐乡代管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村帐乡代管工作。下面,我就村帐乡代管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行村帐乡代管工作的重要性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关注的热点和民主管理的焦点,也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难点问题。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1996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县先后推行了各项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了显著加强。

但是,一些村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农村财务管理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财务制度执行不严,现金管理混乱,公款私存、坐收坐支、公款私用、挪用借支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村级收支和重大经济事项不能按规定程序进行,该理财的不理财、该公开的不公开、该上墙的不上墙,群众意见很大,个别村因财务问题不断,给县、乡(镇)、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有的村管理混乱,村级招待费、办公事务费过高,不仅损坏了党员干部形象,影响了村两委班子的团结,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从全县看,近年来在农村发生的案件中有近80%是由财务问题造成的,因财务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移交司法处理的案件也为数不少。

推行村帐乡(镇)代管,是中央、省、市为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维护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源头上和机制上彻底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治本之策。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有利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保护干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保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事实证明,推行村帐乡(镇)代管,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湖镇、珍珠乡自2005年试行乡(镇)集中村级财务会计账务和业务以来,因财务问题而上访的案件明显减少。全县上下一定要从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对推行村帐乡(镇)代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扎扎实实地做好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行村帐乡(镇)代管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村帐乡(镇)代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范围

(一)基本原则。“村帐乡(镇)代管”是在保证村级资产的自、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受村民委员会委托,村帐乡(镇)代管中心对村级财务资金、帐簿、凭证、报表等会计业务实行统一管理,使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行“村帐乡(镇)代管”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五权不变”原则: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自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权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审批权不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二是坚持村帐乡(镇)代管中心统一开设专户,各村开设基本帐户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的原则。

三是坚持民主理财原则,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大财务公开透明度,确保村民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

(二)管理范围。“村帐乡(镇)代管”管理的范围是村级集体所有的资产、帐务和资金。具体包括:资产管理、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

1、资产管理。村级资产管理是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使用情况监督管理和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包括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土地、机械设备、办公设备、经济林木、农业基础设施及其他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300元以上的相关资产。

2、收入管理。村级收入管理是指对村级集体资金的取得进行资金来源渠道监督管理和核算的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范围有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村组各项承包收入、“一事一议”资金、租金收入、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集体积累资金、归还的应收款及欠款、各种捐助资金、变卖资产收入和其它村集体收入等。村级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要全额缴入乡镇“村帐乡(镇)代管”专户。各村向单位和农户收到现金和款项时要手续完备,使用《湖南省农村公益事业筹资专用收款收据》,收取款项时收据要统一加盖各村财务专用章、乡镇“村帐乡(镇)代管”中心财务专用章、报帐员章,这类收据实行统管核销,收款事项一律由报帐员办理。收到款项后,报帐员要限期上解乡镇“村帐乡(镇)代管”专户,然后持交款回单到乡镇“村帐乡(镇)代管”中心填制一式三联的代管收入入帐单,代管中心返回报帐单位一联。往来结算、上级拨款都要在开收据的同时填制往来报帐单。

3、支出管理。村级支出管理是指对村集体资金和村专项资金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核算的财务管理活动。支出内容包括办公费、村组干部报酬、党员工资、村公益事业支出和村专项资金支出等。实行“代管”后,村级原有的和今后发生的各项现金收支统一由乡镇“村帐乡(镇)代管”中心代管,存入各村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基本帐户内。

三、瞄准目标,精心组织,确保村帐乡(镇)代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各乡镇、村、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衡东县“村帐乡(镇)代管”实施方案》、《衡东县“村帐乡(镇)代管”管理办法》及2009年第33号《衡东县人民政府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的要求,突出重点,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确保10月底全县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和20个居委会全部完成村帐乡(镇)代管工作任务。

(一)理清思路,全面启动村帐乡(镇)代管。一是认真清理村级资金和账务。为确保“村帐乡(镇)代管”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必须抓好村级财务的清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村帐乡(镇)代管中心负责组织各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各行政村、居委会现有资产和前段尚未清理的帐务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完毕后要及时将清理结果张榜公布。二是依法进行委托。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由村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代管中心受理,实行财务、资金双代管。三是全面接管。乡(镇)代管中心采取“三加一”的模式对村级财务实行代管,实现记帐、代管村级资金、代管会计档案与提供会计服务于一体。代管村级集体资金必须作为村帐乡(镇)代管工作的重点,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需要明确的是,各村集体资金存入村帐乡(镇)代管中心专户下的村级基本帐户中,取款或转账要由代管中心加盖公章才能生效,代管中心不能改变村级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而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管,规范村级行为。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是根本;只有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才能实现管钱、管物、管事与管人的有机结合。一是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承包合同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并对村级管理费、招待费和交通费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二是严格票据管理。村级各项收入必须使用《湖南省农村公益事业筹资专用收款收据》,乡(镇)代管中心将对票据的“领、用、存”设立台帐,明确专人管理,实行收款票据的统一领用、核查、销号、归档,坚决禁止白条抵库,切实从源头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三是严格村帐乡(镇)代管报帐制度。各村要根据经济往来情况,严格报帐时间,业务多的村每月报帐不少于2次,业务少的村每月报帐不少于1次,报帐时间由村帐乡(镇)代管中心根据需要进行时间安排。四是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统一制定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时间,各村的财务公开表由村帐乡(镇)代管中心统一打印,及时公布公开,增强财务透明度。五是统一建档立卡。乡(镇)代管中心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档案柜,档案柜要做到一村一档,统一对村级财务资料实行建档管理。

(三)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村帐乡(镇)代管工作规范运行。村帐乡(镇)代管能否规范运作并取得实效,强化监督是关键,要把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结合起来,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着力建立一套便利、可行、有约束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群众监督。经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在报账前对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实行认真审核,并签字盖章,确保财务的真实性。二是加强审核监督。代管中心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村级财务进行严格的审核监督,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报帐前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并向村民理财小组反馈情况,对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县经营管理局、乡镇经管站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确保村帐乡(镇)代管工作规范运行。

在强化监督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推行村帐乡(镇)代管,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乡(镇)代管中心既要接受主管部门及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认真听取他们的质询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代管工作,同时又要把工作的重点和注意力放在为村集体、为群众服务上,建立便民服务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管好、用好、监督好村级财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财务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更好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推行村帐乡(镇)代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尤其是村帐乡(镇)代管中心,作为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作为直接面向农村基层的“窗口”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村帐乡(镇)代管工作的始终。要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为民、便民和服务基层的措施落到实处。建立“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等制度,保证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要搭建便民平台,将办事程序、内容、要求上墙公布,方便群众办事。代管中心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农村财务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不予办理,并向村民理财小组反馈情况,同时要主动接受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

四、加强领导,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水平

一、健全“三资”管理长效监督机制,确保“三资”管理持久有效

(一)会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

鄞州区自1997年逐步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制,多年来会计委托对规范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区农村会计服务站各项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各镇(乡)街道会计服务站工作经费已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健全了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会计角色从以前的记账、做账为主转换到以监督财务和参与管理为主,部分镇(乡)街道会计机构已逐步向“三资”委托中心过渡。

(二)农村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多年来鄞州区的农村审计工作在促进村级财务规范、打击违法违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区农村审计工作量大面广,为此区农村审计工作室确定了“上访村重点审计,隐患村主动出击,常规审计突出抓整改”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审计工作,树立农村审计权威。对群访审计事件投放重点力量,加班加点开展审计,为区委区府驻村工作组和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对存有财务隐患的村进行主动出击,开展审计,严历指出存在问题。对每年要求各镇(乡)街道完成的“三年一轮审”审计任务,突出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并同每年的村级财务考核进行密切挂钩。

(三)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坚强后盾。近几年来,鄞州区村级“三资”民主化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一是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村级资产资源发包、村级基建工程开展等主要经济事项的操作都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民主理财活动进一步规范。2010年4月,全区分6期对全区约500名理财小组组长开展了系统理财培训。通过培训,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理财意识和理财水平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民主理财活动开展进一步规范。

(四)信息化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

鄞州区村级财务自2006年开始统一实行会计网络化记账,村级财务监管网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及统一业务操作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9年,在原来网络基础上又成功实现区、镇、村三级联网,全区各村出纳现金及银行日记账于2010年1月份开始统一实行网上记账,村级日记账的记账效率和记账质量都得到质的提高,并且区、镇二级可通过网络对村级资金流动情况随时随地实行监督,村级“三资”网络化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

推行村务财务公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鄞州区的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深入人心,全区99%的村已达到“五化”标准,做到了公开时间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场所标准化、公开设施整洁化、公开程序规范化。每季度财务公开日,成立由两个区委副书记和一个副区长带班的三组检查组,进村入户开展财务公开检查。通过公开栏这一“窗口”,广大村民对村务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2010年4月,全区又印发了《鄞州区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公开实施细则》(鄞农财办发[2010]2号),对村级财务公开时间、内容、程序、形式及公开日接待和监督逐项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

二、确立考核为“三资”管理抓手,促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

强化措施,从严考核是促进鄞州区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有力支撑。2006年,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的考核领导小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三资”管理情况实行考核,几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区大多数村“三资”管理水平已达到省级规范化创建标准。考核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强强相争、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

全区22个镇(乡)街道分A、B、C三组进行考核,每组全年综合测评前2至3名的单位确定为先进集体,由区委、区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每组考核未位的,如果未能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或因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引起群众集体上访的,确定为重点管理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实行排名通报制度

每次检查排名结果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在《鄞州日报》进行公开刊登,借助新闻媒体力量扩大社会影响面。排名通报制度不仅表彰了先进,同时对名次相对落后的镇(乡)、街道更是有力的鞭策,促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当地村级“三资”管理还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采取突击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手段,确保考核评分公平、真实

每次检查,都对检查评分标准的核定、检查人员的挑选、检查步骤和检点等都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检查人员公平、公正开展检查活动。同时也通过开展各项专项突击检查活动如货币资金突击盘点、村级财务月公开检查等,有效打击了部分村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注重应付常规检查、忽视长期日常性管理的思想。

(四)建立培训常规化机制,加强“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锻炼业务素质过硬的“三资”管理队伍,加强对镇、村相关干部培训,是确保村级“三资”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几年来鄞州区采取“分级培训、多方渗透”的方式,在全区建立了一张完备的村级“三资”培训网:一是加强对村主要干部的培训。村干部是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提高他们对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提高他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是确保全区村级“三资”规范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此从各个层次、多个渠道对全区村干部开展培训,无论是区委、区府组织的村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村工作指导员培训班,还是各镇(乡)、街道组织的镇、村主要干部培训班都开设了村级财务管理这一课,极大提高了广大村干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村级文书、出纳综合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村“三资”规范化水平的高低。几年来始终把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重点工作加以开展。2008年开始,通过分期分批培训和综合考核,全区实行了村级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出台《鄞州区村级财务人员上岗资格证管理办法》,对全区900余名村级文书、出纳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村级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效克服村级财务人员调换随意频繁的弊端。三是加强对会计业务培训。近年来确保每位会计每年有两次受训机会,不断提高会计的综合业务素质。

三、村级集体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村级基建工程项目规范化操作程度日益提高

各村在工程的发包程序、合同签订、竣工验收及结算上做到了合法规范。原来在少数村社存在的为逃避公开招投标而将工程拆分、非正式工程发票入账等现象也得到消除。

(二)村级资产项目在发包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合同兑现率显著提高

许多镇(乡)、街道出台了合同兑现率同村干部报酬相挂钩的考核政策,促使村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催讨应收承包款,确保村级经济收入正常流入,提高资产质量。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承包总收入从2008年的7.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6亿元,其中下应街道2009年应收承包款4600余万元,当年合同兑现率在99%以上。在提高合同兑现率的同时,不少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也得到有效清理。

(三)村级财务民主化管理程度日益提高

通过实行村级重大事项经济议案决议书制度,规范民主理财活动,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等措施使得广大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体现,村干部权力受到了较好的监督与约束,在财务问题上犯错误现象明显减少,群众对村级财务的信任度明显提升,全区因村级财务问题而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减少,促进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促进行业行风建设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渔村;三资管理;对策

近年来,舟山市始终把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加强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举措,按照“五化”要求,不断完善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广大渔农民的合法权益。

1全市渔农村集体“三资”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市渔农村集体“三资”总量为:村级集体总资产达66.20亿元,村均231.15万元,其中村级集体货币资金达到23.76亿元,村均836.62万元,村级集体农用地总面积99.38万亩。目前,已实现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全覆盖,岱山县和定海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做法

2.1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法人治理。2.1.1完善组织机构。全市各县(区)都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三资”管理工作,全市36个乡镇(街道)均已设立“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承担监管服务职能,配备工作人员87人。2.1.2健全法人治理。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依法确立村经社为农村集体“三资”的法人主体,全市已构建起由社员大会、社管会和社监会组成的法人治理机构,共建立社管会326个、社监会326个。2.1.3形成制度体系。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若干意见》、《渔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及财务管理若干制度》、《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权力清单和行为规范管理办法(试行)》、《村级财务支出管理办法》等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货币资金管理、经费开支审批、财务公开等方面的要求。县(区)和乡镇(街道)层面,结合各地实际制订了工程招投标、招待费、差旅费、干部工资、支出报销入账等方面制度。2.2加强日常监督,提升监督实效。2.2.1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清账理财,并出具相关理财结果。加强财务公开,坚持村(社)财务按季(月)公开制度,对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社)财务收支要求按月公开,公开内容要做到逐笔逐项流水账式,方便群众看懂。2.2.2强化会计监督。规范“村账乡管”,充分发挥乡镇会计委托机构的“管账”功能,开展村集体资金支付网上审批和使用村务卡试点工作,理顺资金审核审批环节,将会计监管功能前置,实现资金先审核后支付。2.2.3强化审计监督。实施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较多的村(社)由县(区)级部门进行直接审计,对一般村(社)采取乡镇交叉审计、乡镇自审、第三方审计等方式,2019年,全市共审计村(社)182个,审计金额7.78亿元。2.2.4强化网络监督。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四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四级农村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查询与监控,使各渔农村集体“三资”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直接、全程监管。2.3坚持财务公开,促进阳光透明2.3.1完善公开网络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以数字化传播路径把村集体“三资”情况适时向村社员公开,接受群众监督。2.3.2规范公开标准。将财务账目数据、原始凭证照片、资产资源实物取证、民主决策过程等全方位、多层次公开,为群众进行相关查询提供方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2.3.3提升公开效益。借助渔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和转让纳入规范化管理,防范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确保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最大化。2.4实现保值增值,发展集体经济。2.4.1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管理科学、流转顺畅、运营高效”的要求,完善政策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以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机制,引导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完善股权证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股权收益分配及管理,确保渔农民权益落到实处。2.4.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实施“一村一策”,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元路径,通过盘活乡村资源、发展物业经济、开展土地整理、发展有偿服务等方式,着力推进渔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48亿元,村(社)均25.13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245个,占总村(社)数的85.07%。2.4.3积极推进渔农村产权交易。坚持将集体资产的租赁、转让等纳入渔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分级交易”。完善渔农村产权交易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受理、信息、交易签约、档案管理等日常运行行为,切实做到交易过程公开公正,交易服务便捷高效,确保交易活动规范有序运作。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通过产权交易平台累计交易501笔,交易金额1.25亿元。

3当前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制度执行不严格。一些村对于村集体“三资”制度和规定,仅仅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停留在文件上,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现象受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影响,一些制度不足以全面细微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管理环境。3.2监管功能不到位虽然实行了“村账乡管”,但有的乡镇对村(社)只是实行了帐目的代管,“三资”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只注重村级财务收支核算和审批程序管理,财务事项的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弱化[1]。有的村干部对财务政策和规定不了解,存在不合规开支,但成了既成事实,乡(镇)会计也只能被动记帐。3.3村务公开不到位。目前村务公开情况不容乐观,一些村村务公开走过场,村务公开仍然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个别村只单纯强调财务公开,而不注重资产资源处置上的公开,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公开还不全面。3.4“三资”管理力量薄弱。多数经管人员身兼数项工作,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上。在会计方面,主要是人手不足,流动性大,一些乡镇(街道)因工作部署安排等原因,时有轮岗转岗。在村(社)报账员方面,主要是业务能力偏差,难以胜任工作。大部分村报账员身兼出纳、文书、内勤、统计等多项工作,但待遇不高,对其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

4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进一步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农经人员岗位和职责,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重点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的合理性,重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集体资产、资源出售、承包、转让的合法性。4.2进一步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县(区)、乡镇根据有关规定,继续制定完善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和责任追究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4.3进一步完善“三资”信息监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省级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全过程的信息化运行和实时监管[2],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信息公开,让村民通过网络、电子触摸屏、移动设备等形式,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资产资源交易等环节;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4.4进一步稳定“三资”管理队伍建设。督促各地配齐配强农经干部,落实专职专人。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脱离村级制约,将会计人员的报酬待遇纳入县、乡镇财政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制度,将会计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相挂钩,形成考核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性。4.5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业务培训。一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的意识教育,宣传中央、省市的“禁行令止”、廉洁奉公等规定,提高他们的守纪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组织对乡镇经管人员、会计、出纳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等开展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制度和相关要求,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3]。

参考文献:

[1]李志明,雷震,洪曙光.关于对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制度的一些思考[J].营销界,2020(52):96-97.

[2]沈波.探析农村“三资”管理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商讯,2021(03):174-175.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范文6

XX年我镇的农经工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农工办、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中心人员立足本职,发挥部门职能,紧紧围绕“争先创优”为目标,把服务于“三农”放在首位,开展群众满意站所活动,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工作,不断强化农村财务的管理,加大自身考核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XX年度工作总结

一、强化管理

1、农村经营管理:一是严格控减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促进政策透明化、负担合理化,做到严格按审批方案分解、统一测算到户、不追加、不提高收费标准,规范填写监督卡,“一卡一书”入户率100%,到户盖章率达95%以上;费用收取与往来结算使用省统一票据及筹劳登记薄;二是建立规范土地流转体制和合同管理,根据农村税费改革的精神,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我们已拟写了鲁垛镇农村承包合同的管理办法,对全镇各村承包合同进行了收交归档,并建立规范的台帐进行登记,对年度的合同实施进行跟踪。对全镇各村承包合同进行收缴整理归档265份;同时组织学习宣传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并依法调处土地承包纠纷,协调分配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三是负责农业产业化指导。建立农民经济人队伍从业台帐,同时做好一站式窗口社会化服务,并完善了相关制度。

2、农村经济管理:一是以开展“三村”联创为抓手,全面推进小康村建设,认真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并进行统计;二是积极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利用“三资”调查统计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鲁垛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是土地流转机制的进一步探索,为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收陈欠往来的有效途径;三是搞好农民增收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农村财务管理:一是规范“双代管”。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有效地促进双代管的正常运转和规范管理。二是严格财务工作“三日制”。即每月28日为结帐日,1-2日为记帐日,5日为财务互审日。三是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取消村级招待费;四是坚持民主理财。理财人员持证上岗,在理财中规范使用统一印制的理财登记簿,对清出的问题逐条登记,认真处理,处理情况公布于众,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五是实行财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做好以“四个一”工程为主的财务公开工作,结合村务公开,重点推行财务公开,在形式上做到村村有公开栏、意见箱,组组有公开榜,基本上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六是认真抓好财务互审中问题的处理。互审后,我们用通报的形式将互审情况反馈给镇领导和各村,对存在的问题当场处理,对不符合报支的费用不得入帐报支,不仅为领导提供掌握各村财务情况,而且促使各村边查边改,有力地杜绝了村级不合理的开支。七是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做好集体资产年检工作。认真开展年度的集体资产增减年检,有效控制集体资产流失;不断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促进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八是及时上报各类动态信息及有关报表资料;九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十是实行对会计工作的责任考核。针对村主办会计在农村工作的特点制定考核办法细则,使农村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财务管理趋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围绕中心

1、强化集体债务的管理,促进两项往来的不断下降。为有效遏制我镇的村级债务增长,严格加强票据的管理,借款入帐严格执行由镇党委、政府分管农村负责人审批制度,使村级债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2、围绕经济工作,重点抓好资金上缴。中心人员集中精力,分片分村跟踪服务,定期检查资金上缴完成的情况,切实搞好资金代收分配工作。

3、认真宣传农村税费政策,及时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做好水稻直补资金面积的核实、调查工作;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共处理来信来访20多次,结案率100%,促进了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

4、搞好劳动力资源调查,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年初按县委的统一布置对全镇的劳动力结构、技能、去向进行全面调查。

5、立足部门,关注社会。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等重大社会捐赠活动。

三、文明服务

优化为民服务环境,提供全天候服务,对来本中心办事人员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首问负责制,不推诿扯皮,做到耐心接待,详细记载,规范答复,认真处理。

四、廉洁自律

1、强化中心工作人员政治学习,思想教育。

2、严格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3、狠抓目标责任考核。

上述工作,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取得的,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应该看到工作中还有不足之处:

1、村组间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我们的业务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

2、村帐镇管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3、农村合同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以上所做工作主要是在县委农工办、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存在的问题,学习先进单位的长处,进一步理清思路,带领一班人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开创农经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XX年工作计划

总的思想以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争先创优”目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中心人员的自身素质,做好依法管理,履行服务职能,重点强化“三大管理”,继续抓好“三项工作”及“一个围绕”,树立中心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三大管理:

1、农村经营管理:一是严格控减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促进政策透明化、负担合理化,做到严格按审批方案分解、统一测算到户、不追加、不提高收费标准,规范填写监督卡,“一卡一书”入户率100%,到户盖章率达95%以上;费用收取与往来结算使用省统一票据及筹劳登记薄;二是建立规范土地流转体制和合同管理,对全镇各村承包合同进行收缴整理归档;三是负责农业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窗口服务”。

2、农村经济管理:一是以开展“三村”联创为抓手,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认真调查研究、统筹规

划;二是积极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利用“三资”调查统计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搞好农民增收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农村财务管理:一是规范“双代管”,严格财务工作“三日制”,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坚持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集体管理,做好集体资产年检工作;四是及时上报各类动态信息及有关报表资料;五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实行对会计工作的责任考核。

三项工作:

一是认真搞好“一站式”窗口的社会化服务及资金代收分配工作。

二是继续扎实开展强化集体债务的管理和化解村级债务的工作,严格财务制度规范化,促进两项往来不断下降。

三是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协调和示范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