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研究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研究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电商互联网交易是电子商贸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这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本文对完善电商互联网交易的战略性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求进一步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稳步发展。

一、电商平台的相关概念

电商平台是为交易双方提供电子商务贸易的平台,交易双方通过在电商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进而完成双方之间的电子交易。电商平台集信息交流、数据交换、协商购买、物资流动等众多环节于一身。可以说,电商平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买卖双方能够进行及时沟通,确保交易双方沟通交流的安全保密性同时,为个体或者单位提供便捷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电子贸易。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出现,电商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相比于传统交易平台,电商平台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实时、边界服务,避免了由于时间、地点、天气等因素对贸易沟通造成的阻碍。除此之外,电商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商务贸易沟通交流的成本,降低了买家的花销的同时,增大了卖家的所收利润。

二、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基础理念框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首先,互联网金融交易中涉及客户、商家的众多重要信息,一旦这些重要信息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窃取,对交易双方的打击无疑是十分沉重的。而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交易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受到不法分子袭击,所以在增进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中要对互联网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其次,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差异,加上人口分布不均与等影响因素,直接导致我国不同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拖慢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性发展,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是极其不益的。除此之外,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年龄分布极为不均,消费的主力军为16岁至32岁人群,40岁以上年龄段进行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消费者十分少,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较为单一,这对于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最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等对其进行强制性保障,而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三、增进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对策

1.增进电商互联网交易的基础建设增进电商互联网交易的基础建设对于提升互联网交易的安全可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电商互联网交易系统的管理建设,不断增进其安全性能。再者,可以建立电商互联网安全评估体系,对互联网交易进行实时、有效评估,不断排查互联网交易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商平台。再者可以通过完善互联网交易政策,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进而提升双方交易成功几率。最后,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形式,了解消费市场的实时需求,进而增进消费者的购买力度。2.改善电商互联网交易客户关系数据库的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单位进一步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而进一步增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企业单位需要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对产品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互联网交易的方向,进而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再者,企业单位需要对消费群体动态进行实时了解和掌握,不断更新客户关系数据库,通过产品访问量、被关注度、被收藏度等指标来进一步衡量电商互联网交易的发展走向。3.创造独具企业特色的电商互联网交易要想在激烈的互联网交易中站稳脚跟,企业单位必须不断创造独具自身特色的电商互联网交易,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及时了解消费的市场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电商互联网交易方案,并不断通过实践反馈来完善电商互联网交易方案。增加产品的可用性和创新性,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创造出独具企业特色的电商互联网交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4.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有效借助第三方电商的平台中小型企业的电商互联网交易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定位,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方案,有效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安全沟通交流。通过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还可以节省中小型企业的电商交易的投资成本,将中小型企业电商互联网交易利润提升至最佳。在选取第三方电商平台中,中小型企业单位要注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企业发展走向的,进而提升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结束语我国现阶段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还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我国电商交易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发展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求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好地在互联网金融中使用商务平台,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增加产品的可用性和创新性,进而不断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馨元.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J].中国商论,2016(14):63+65.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 金融 冲击

一直以来,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有时会受到金融政策的影响,但是收益依然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大潮席卷而来,金融行业也难逃其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也是归因于互联网经济的安全与快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根据大数据进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分析和预测,这在行情较为多变的金融行业是尤为重要的。再加上网上支付、第三方存款等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情形,可以说是引领了一种新式的金融潮流。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对比

互联网金融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阔,包括类似于支付宝、易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包括信用等级。网上信贷、电商等等,这些都属于互联网金融,总而言之,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主要依托来实现资金流通以及资金投资的经济模式。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B2B、B2C这些金融平台与金融消费者联系的模式也已经取得非常巨大的成效,而且小到每个人手机上的理财软件、电商软件也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围。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两者对互联网的依托上,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应用自然不用赘言,但是传统金融模式几乎没有应用到互联网这一相对较为新兴的时代产物,包括银行、个人信贷机构、股票以及贵金属买卖等等一系列货币的流通与交易。

两种金融模式各自的特点非常的明显,互联网金融走的是符合现代互联网经济、快速经济的路线,也是时展的产物,目前来看与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方向非常契合。而传统金融模式则是依靠着自身强大的稳定性以及较为真实的可靠性而立足,依然占据着金融市场上的半壁江山。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安全事故频发

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较晚,而且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市场监管的漏洞会比较多,很多不法分子就抓住这些漏洞进行互联网金融诈骗,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法律维护的因素比传统金融要少的多,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模式众多、发展渠道非常广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在金融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互联网发展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传统经济发展经过长期的变化,已经稳定在一种模式之中,而互联网经济至今都在快速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模式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壮大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模式,其中包括通过客户资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并且进行双方资金的交易与流通;以现在很多的传统商业银行为基本的经济承托,而开发互联网金融的各种社会金融平台,以拓展出更多的盈利模式;以及通过将客户资金以快捷、安全、方便的方式存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账户,形成一种新型的货币模式,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客户资金利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一种良性的金融循环。

(三)与传统金融并驾齐驱、互相促进

互联网金融一出现,就渐渐吸引了客户人群,通过不断的吸引更加年轻的客户人群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统金融行业抢占市场,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日渐进入稳定阶段,开始与传统金融模式并驾齐驱。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分析

(一)给传统金融制造了巨大压力

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扩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抢占传统金融市场的过程,而且不光是在银行资金交易方面,在小额信贷、电商发展、移动平台APP的部分也对传统金融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传统金融市场的整个市场份额被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较为正式的特性,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入到了很多客户人群的生活细节之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不断的给予传统金融日渐巨大的压力。

(二)冲击了传统的银行体制

在只有传统金融模式的年代,传统金融统治者整个金融市场,但是自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传统的银行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取款限制以及各种传统银行的规定,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这对本来已经趋于稳定的银行体制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当然也在为传统银行体制敲响警钟。

(三)将金融事故的风险扩大化

传统金融模式中国金融风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会使得传统金融模式的金融风险降低,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并没有减小金融风险,而只是将金融风险转移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中,甚至还会增加金融风险的数量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

(四)形成了新型的融资、信贷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抢掉了一部分传统金融市场的客户群,而这些客户群通常会选择以互联网金融的手段进行融资以及信贷活动,为这些客户群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活力的融资及信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算作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大的进步。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虽然影响着传统金融行业,但是金融行业统为一个市场,只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相借鉴,才能共同组建一个健康、向前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崔聪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辽宁经济,2016,(01).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3

关键词: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客户细分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移动互联技术不断创新,在不同行业和领域都出现了突破性的应用与发展。近一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就是移动互联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催生了多种多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融通、支付结算、货币发行等。以银行、电商、互联网企业等为发起主体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方兴未艾,掀起了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潮流。

然而,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浪潮中,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服务业的典型代表,传统金融业务已经经历了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定位变迁,以客户为中心也早已成为线下金融领域竞争的核心要义。当传统金融业务转而通过互联网介质谋求发展,不同名称、各具代表性的创新性互联网产品不断出现,并由最初的“新”逐渐转为“乱”,究其根源,未能准确定位发展中心、一味追求快速出新是造成混乱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热度高涨之际,思考其定位与发展问题,未尝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捷径。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只是介质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无需白手起家、从头做起,而应充分参考与借鉴传统金融业历经上百年发展所积累的经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重心经历了从“产品”到“客户”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则应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发展,进一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互联网这一现代化高科技介质,更好地为客户提品与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与服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依托对客户需求的全面收集与深入挖掘,形成精准的、基于需求的客户细分,从而为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服务的配套与跟进等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成为吸引客户的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率先精准定位细分客户,将赢得指向明确的发展先机。

在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态势下,涉足其中的各类客户也处于不断摸索与适应的过程中,正在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与方式,一些企业已经通过对细分客户和细分市场的分析与挖掘,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核心竞争力。

一、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兴盛与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领域,都已经展开了面向客户的研究与分析,以支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探讨与研究。

国外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较为典型的围绕客户要素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客户使用互联网金融渠道及产品时的行为意图(Laran和Lin,2005)、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渠道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Barati和Mohammadi,2009)、客户接受度技术检测模型(Viehland,2007)、客户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时的体验(Valcourt、Robert和Beaulieu,2005)等方面展开。多数此类研究都支持了互联网金融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创新性意义(Riivari,2005),且应从客户需求的视角人手进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与提升的观点。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跨越式发展,学者们也分别基于不同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客户要素展开研究。巴曙松等从客户细分的视角出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与营销等环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互动与融合的精准客户匹配的思路。吴晓灵提出以客户细分视角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思路,认为在与传统金融业务竞争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单笔金额小、整体数量多等特点,应从较为熟悉的客户群体人手,定位熟悉的细分客户市场,从而增强竞争力。刘峰等将客户行为分析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中,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客户行为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来继泽在其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中引入了客户数据挖掘的理念,运用对通过互联网积累的大量客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偏好的思路,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类似的研究揭示并引领了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化、精细化与体系化的研究趋势,也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二、基于需求的客户细分基本思路

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广与普及,数据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互联网金融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数据优势,具有支持数据挖掘技术的良好应用基础。同时,因互联网金融的介质独特,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主要侧重于信用风险评价等方面,在客户细分方面的应用探索还比较少。

基于需求的客户细分(如图1所示),是围绕互联网金融客户在不同层面上(如产品、营销、流程、渠道、售后、结算、金融与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的诉求而展开的深入分析、分类与挖掘,基于需求的异同界定不同客群的边界,针对不同客户群的无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旨在通过指向精准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不同客户全方位需求的满足,实现对客户的吸引、粘合与持续性保留;同时,结合盈利性分析,定位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目标客户群,围绕这些客户群的实际需求研发、配套对应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细分与需求挖掘的交互提升,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一定规模的数据基础,基于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客户细分所需的数据一方面来自于线上交易数据、线上行为数据的收集,日常数据的充分积累能够为数据挖掘提供良好的支持,此类数据主要来源于存量客户的日常交易行为,对存量客户的细分与差异化维护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持。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仅仅停留在存量客户的维护上,更多的还是要不断拓展客户、吸引新的客户。因此,产品与服务的研发设计还需定位于大量潜在客户。日常线上交易所积累的存量客户数据就难以满足需要,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数据挖掘所需的数据。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购买等形式获得所需数据。后面两种数据来源往往指向性较为明确,对数据挖掘结果的精准性大有裨益。

基于需求的互联网金融客户细分主要可以从两个思路入手,即强制性细分和探索性细分。通过这两个思路的分析与研究,在得到不同的客户细分维度体系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不同细分维度下客户的属性特征和需求特征集合。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户细分方法与强制性客户细分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在收集客户需求时,细分维度是不确定的,是面向样本客户收集需求后再分析其属性特征;而强制性客户细分方法中,在收集客户需求时,细分维度是已经确定的,是面向特定属性的客户收集需求。在实际业务应用中,需要两种方式配合,建立较为全面的、体系化的客户细分体系。客户细分体系可以直接作为业务部门制定客户差异化维护策略的依据,如业务部门可结合整体发展战略,锁定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并结合该群体客户的需求特征进行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以及服务方案的制定等。

三、基于需求的强制性客户细分

基于需求的强制性客户细分的主要思路(如图2所示),即通过对典型客户维度指标进行收集、归类及汇总,选取标志性区分维度(如客户个人属性、行业属性、经营与财务属性、金融消费属性等)作为分析基础,同时对目标客户在产品、营销、流程、渠道、售后、结算、金融与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定位与收集。通过对同一区分维度下的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进行比较,找出需求差异化较为明显的区分维度,并作为典型单一维度抽取出来。

例如,通过对处于不同区域的客户在上述诸方面的需求进行收集、汇总与比较,若发现处于不同区域的客户在产品、营销、结算等一项或几项需求方面的差异化明显,那么区域维度就可以作为典型的单一维度被抽取出来;反之,若不同区域客户在任何需求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化,说明区域维度并非典型细分维度,可不予抽取。

在实际业务应用中,不会仅仅用单一维度指标对客户进行细分,往往会采用多维度指标对客户进行分片、划块,甚至更复杂维度的切分。因此,在单一维度需求分析的同时,还需要进行交叉维度的需求分析。结合具体业务需要选取要进行交叉的维度,通过对可行交叉维度进行需求差异化分析测试,找到具有明显需求差异化的交叉维度,并作为典型交叉维度抽取出来。通过将抽取出的典型单一维度与典型交叉维度整理汇总,同时对上述维度划分下客户的需求差异进行分析与记录,形成强制性客户细分体系,并通过建立常态化体系优化机制,对强制性客户细分维度体系不断进行完善。

具体业务实践中,客户细分维度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中。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选取典型资产类客户细分维度为例,对强制性客户细分的思路进行分析。

在实际差异化比较过程中,分布趋势是分析的主要侧重点,如图3所示。两个区域的客户对还款方式的需求除在随借随还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外,在其他方式上的需求分布基本类似,则区域因素在分析产品的还款方式因素时为非典型维度。但因两区域客户在随借随还方式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需求差异,则应将区域维度作为分析随借随还方式时的典型维度,在实际业务分析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存在此类单一指向维度,也应将其纳入强制性客户细分维度体系中,此类维度往往对客户细分及其应用更具现实意义。在实际操作中所选择的城市类型会更为复杂,但分析方式和结果类似。通过研究发现,区域、行业、资产规模、年销售额、持有产品等因素在基于需求的强制性客户细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在区域与行业、行业、资产规模与持有产品等交叉维度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典型性。

然而,一经建立的强制性客户细分维度体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客户的消费习惯等行为要素是不断变化的,随时间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原本不是典型细分标准的维度,也可能会变成典型维度;原本属于典型细分标准的维度,也可能会变成非典型维度,这也说明客户细分工作需要不断地优化与调整,通常调整周期为6-12个月。

四、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户细分

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户细分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选取一定的样本客户,样本客户不应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属性特征,而需能够代表客户全体(如图4所示)。通过问卷等形式收集客户在产品、营销、流程、渠道、售后、结算、金融与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在问卷中通过客户属性问题的设置实现对客户属性的多方面描述。基于样本客户在上述需求方面的偏好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多个客户群体,在对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同时,分析不同客户群体在客户属性特征方面的共性特征,并结合属性特征与需求特征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界定,从而构建探索性客户细分体系。而探索性客户细分体系也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完善。

本研究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依托,抽取800名目标客户,以互联网金融客户对资产类业务的相关需求为例,对互联网金融客户细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通过聚类分析的相关指标发现,样本客户可以被分为五类,结合其属性特征及需求特征将其分别命名为:结算型客户、基础型客户、发展型客户、竞争型客户和综合型客户。

通过分析,各类客户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就是基础型客户(322人,占比40.25%),其次是发展型客户(254人,占比31.75%),综合型客户(103人,占比12.88%)、竞争型客户(68人,占比8.50%)和结算型客户(53人,占比6.63%)。

通过对五类客户在贷款需求、产品定价需求、产品额度需求、产品还款方式需求、产品期限需求、渠道需求、结算需求和综合需求这八个方面特征的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①结算型客户的贷款需求较弱,因此其在产品额度、还款方式等方面的敏感性不高,但其结算需求非常强,因此其在渠道方面的需求也偏强,但其综合需求较弱;②基础型客户具有很强的贷款需求,对产品定价和产品期限敏感性较强,但对贷款额度和还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同时,此类客户的结算需求很低,综合需求也较低;③发展型客户整体需求较为均衡,具有一定的贷款需求和结算需求,在产品具体要素需求和渠道需求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综合需求较前两类客户有所增加;④竞争型客户具有明显的贷款需求和结算需求,但与发展型客户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产品定价敏感性不高、对产品期限要求较短,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综合需求,属于典型的优质客户;⑤综合型客户具有中等偏低的贷款需求和中等偏高的结算需求,对产品额度和还款方式要求较高,对产品定价和期限的要求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需求。

上述客户的需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属性特征相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偏好多数可以通过对其属性特征的分析来解释。在对五类客户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五类客户在成立年限、资产规模、年销售额、风险水平、互联网金融习惯五个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定位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①结算型客户成立年限一般在三年以上,资产规模、年销售额较低,风险水平也较低,此类客户尚不适应互联网金融方式;②基础型客户成立年限相对较短,一般在三年左右,资产规模中等偏低,年销售额处于中等水平,但此类客户的风险水平较高,少量此类客户对互联网金融方式有所涉足;③发展型客户的成立年限一般是三到五年,资产规模、年销售和风险水平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此类客户对互联网金融方式有一定的接触;④竞争型客户的成立年限一般也都在三年以上,资产规模居中,却具有较高的年销售额和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同时对互联网金融方式的接触程度在五类客户中居于首位;⑤综合型客户成立年限较久,一般在七年以上,经营相对稳定,具有相当的资产规模和年销售额,风险水平较低,对互联网金融方式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接受度。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在五类客户中,竞争型客户具有明显的贷款和结算需求、对利率敏感性不高、风险水平适中,属于典型的优质客户;且其对互联网金融接受度较高,占客户构成比例却又较低,因此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属于互联网金融应积极拓展的战略性客户类型。

其次,应重点发展综合型客户,此类客户经营年限长、整体风险低、持有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有利于结算与理财业务的拓展。同时,此类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也有较高的接受度,在总体客户构成中占比也相对较低,适合加以拓展。

锁定具体细分客户群体后,应结合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进行差异化维护策略的制定,如产品方案的研发设计、渠道方案的拓展设计、营销策略的匹配设计、增值服务的提升设计、投资理财等金融与非金融服务配套设计等,生成指向明确的业务提升方案,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核心竞争优势。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因为起具有的共享性、便利性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给人民的经济财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制定红线。本文力图通过各个方面的论证来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一些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对市场进行监管,是基于理性市场的一些悖论,对市场放任的基础是市场是理性的,但是理性是有前提条件的,包括: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能够使每个人做出最为理性的决策,从而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这么做,从而实现了市场平衡,在平衡的条件下,价格能够充分反应市场信息;市场价格所含信息完整且准确,市场主体能够依据价格做出理性判断;市场中存在完整的退出机制,能够实现效率低下的企业的破产清算;市场主体企业会充分考虑用户的风险厌恶,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在互联网金融中,这些条件是否具备。

(一)互联网金融中,个体行为非理性。P2P是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体现,但是细究就会发现,在参与者中是投资者对个人的信用贷款,但是个人信用贷款由于没有准确的评估机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个人投资者由于只看到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会忽略掉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造成非理性投资。

(二)市场中个人理性和市场理性的错位。在市场经济行为中,有时候实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现在很多第三方平台推出的货币型基金,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随时赎回。但是投资者所投资的标底是货币型基金,在货币市场中头寸是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如果需要快速赎回,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折扣。假如货币市场出现一定的波动,个人出于风险的考虑,则会选择快速赎回,但是在市场中看来,货币基金就会出现挤兑,则流动性就会出现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存在一定的悖论。

(三)我国市场对于风险定价机制的缺失。计划经济时代的确定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我国市场中投资者对于投资有着刚性承兑的需求,导致我国市场中很多的投资产品有隐形存款担保,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我国的风险定价机制是缺失的。

(四)互联网金融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在今天的市场中,互联网金融参与的人数之众多,规模之大已经完全超出了预期。一旦出现问题,其清算退出将会带来重大问题。一段时间之内甚至会对金融基础设施带来影响,从而对市场产生系统性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金融市场的高危险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从当前来看,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市场主体,很多没有风险意识,平台资金与用户资金没有实现有效隔离,完全依靠经营者道德进行约束存在很大危险,另外一方面资金去向的信用评级,投资者风险呈现能力的评级都存在缺失。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特殊性研究

1.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显著特征就是依赖的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在带给投资者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危险。病毒、黑客、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的危险,钓鱼、信息窃取等等都是存在巨大危险的因素。具体而言包含了:自然原因导致的危险、信息系统危险、管理缺陷导致的危险,或者员工导致的危险。

2.长尾风险。长尾危险是指互联网金融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同时也带入了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传统金融行业对参与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对信用的评级都相对严格。但是互联网金融大大突破了这一限制,互联网金融具有的参与人数众多,投资小而分散的局面,会大大加大市场中不确定的因素,搭便车现场的存在,会使得金融市场纪律缺失。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

(一)审慎监管

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外部性。互联网金融的外部性是指信用风险的外部性以及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性。审慎监管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引入一系列的防线防控手段进行管理。

1.监管信用风险的外部性

监管信用风险的外部性是为了监控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承担了信用中介平台的作用。在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直接介入资金链条,为贷款人提供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贷款人的信用风险,这一类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旦破产,不但会影响借款人,贷款人的收益,也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为了监管这一风险,我们可以采用的措施为计提资金的方式。计提的资金有两种方式:资产损失准备金和资本,具w的标准可以依据平台公司规模来进行计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风险保障中提到资金池的作用,其本质和计提资金没有区别,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也需要注意计提的规模需要和业务规模相一致。

2.监管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性

监管流动性风险的外部性针对的是影响流动性和期限转换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中,通常都伴随着期限转化和流动性。如果一旦发生危机,首先会对债权人以及交易对手带来冲击,更有可能的影响是,货币基金如果以集中的方式要求承兑,则会在短期时间之内对银行流动性带来冲击,同时,信息会进行传染,则金融市场中更多的主体会面临流动性危机。而金融市场中,在面对短时间的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一般会采用售卖资产的方式来进行,则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降,在会计核算中,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监管这一类风险,可以采用量大指标:流动性覆盖比率以及净稳定融资比率,流动性覆盖比率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资产方面留有充足的流动资产储备,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评,保证流动资产储备能够满足企业一个月内的净现金流出。

(二)行为监管

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除了利用经济指标进行监管之外,也需要对股东、管理者进行行为监管。在持续交易运营的阶段,严格控制股东、管理者和机构之间的交易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有星.互联网金融法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4(4).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5

关键词:经济转型;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日

一、引言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组洗牌,磁带、胶片、唱片陆续消亡,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样,在金融领域,互联网也推动着传统金融业发生巨大变革,产生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冲击与影响。从金融形态上看,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成为网络支付的重要力量;在信贷领域,P2P、众筹融资等新模式异军突起。在数字化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正呈现出多元化模式、创新频现的发展态势,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将深度改变传统金融业,重新构造金融生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1995年第一家虚拟银行“美国第一安全银行”的建立,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的雏形。美国作为互联网金融业的先驱国,近年来一直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着这一新型金融服务形态的潮流。从美国经济转型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经济结构上,美国相对自由的市场机制能够让各行各业来根据市场进行资源的调配。其中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产业:金融和科技,在竞争下得到均衡发展,既相互交融又专攻其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发展格局,为经济转型提供发展创新的动力;二是制度上,美国的金融监管组织从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上着手,形成了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体制。在其监管体系内,各种法律法规相互配合协调,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下所产生的监管要求,能够有效的涵盖和接纳,从而更好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需求进行监管,提高运行效率;三是从金融市场来说,美国的金融市场历经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能够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更是积极利用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的服务特征,进行金融服务创新,迎合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传统金融体系所不能满足的金融需求。

然而,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中国那样蓬勃发展,相比之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则是一片更大的沃土。《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6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互联网支付占比迅速扩大至31.2%,电商小贷贷款规模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电商逐步涉足金融领域,相关的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向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中国已经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模式和产品,这种中国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最大限度地支持本土产业发展,并小微企业服务相结合。互联网金融必将给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红利。

二、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经济转型升级

(一)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与互联网金融互动关系。经济转型升级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互联网金融正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传统金融的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将会成为经济转型的新推手。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动因源于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导致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融资结构、资源配置效率、服务水平等产生巨大变革,要求其在功能、流程、客户、产品、效率、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盈利模式等各方面加以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了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得以持续创新。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日益提高的财富管理需求也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丰厚的资本回报,进一步拉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经济转型升级也有着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作用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互联网金融促进社会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配置,填补经济转型升级中传统金融所不能满足的金融需求的过程。随着各国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成功也证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创新,互联网金融扩大金融服务的界限,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的功能逐步显现出来,并在不同方面影响着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蓬勃发展。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投向。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交易程序便捷、效率高,这些特点引导着大量闲置小额资金流向需要进行资金周转的个人创业以及中小企业,也为投资者创造了新型投资环境;二是推动互联网技术创新;三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二)经济转型依靠小微企业成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最大的问题在于金融没有有效地去支持经济发展中的高效企业,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而其中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极其重要的载体,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国家税收、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都需要依靠小微企业的成长,同时,在小微企业的成长、更替过程中,经济也不断成长转型。而当标准化、规模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时,小微企业灵活多样的特点恰好填补市场空白、增强市场活力、满足市场需求。曾说道,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是就业的最大吸纳器,政府会继续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环境。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发展好了,就会为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

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多银行人士认为,融资渠道不畅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首先,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其次,间接融资渠道狭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实现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不高、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其融资难度也大大提高。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曾表示,“截至2013年6月末,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由2005年末的1,436亿元增长到2013年6月末的1.14万亿元。”虽然总额不低,但是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元以下”就算小微企业贷款,对真正的小微企业来说,门槛仍然过高。融资难的问题使小微企业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龙永图曾表示,目前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为了实现大目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中小微型企业,如果不大力发展中国的中小微型企业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由此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能否改善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关。

(三)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与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渠道融资难的问题相比,互联网金融的门槛要低得多,以P2P、P2B、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拓展了新的路径。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提供者可以通过贷款者的消费、收入等历史信息或通过第三方获取借款者的信用信息,大大降低借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而提高融资效率,小微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被更便捷高效的满足。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可以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小微企业需要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围绕小微企业需求丰富金融服务方式,实现金融创新。

阿里小贷是互联网贷款的典型代表,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小额信贷等业务。它所开发的新型微贷技术是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所在,数据和网络是这套微贷技术的核心。阿里小贷利用其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资信调查模式,形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那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同时,阿里小贷微贷技术也极为重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其中,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即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阿里小贷的微贷技术包含了大量数据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运算,判断买家和卖家的信用和风险等,同时也降低阿里小贷的运营成本。另外,对于网络的利用,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手续、环节,更能向小微企业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并使得同时向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这也符合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借助互联网,阿里小贷在产品设置中支持以日计息,随借随还,便利小微企业有效掌控融资成本,更提升了自身的资金运作效率,得以在有限资源内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止到2013年年末,阿里金融旗下的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约为1,500亿元,累计客户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也超过125亿元。贷款质量远远胜于传统银行,贷款发放24小时到账,其运作效率也是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

(四)互联网金融填补经济转型的金融需求。作为互联网和金融创新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出现和发展源于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以及产业升级阶段,经济领域的这些动向产生了多样化的资金需求。“网络信贷”应运而生,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所占份额日益提升。以阿里小贷、人人贷产品为代表的众筹产品的出现弥补了市场资金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所反映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需求驱动,通过经济转型产生的金融需求促进了金融产业的竞争和发展,并且在促进消费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动力。

从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联手推出余额宝,到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共同发起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从东方财富、大智慧筹备网络券商业务,到移动金融和电子支付的全民服务,互联网金融已经从居民消费渗透到了实体经济,它的创新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催生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五)互联网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1、互联网金融发展缺乏外部监管,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多样化的产品种类和业务模式对于法规和监管的规避性较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元化的业务主体也给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政策带来了挑战。其中,互联网信贷监管缺失问题最为严重。由于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信贷业务尚未出台明确的法规,因此该业务实质还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2、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高,融资模式不规范,征信体系不完备,存在非法集资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目前缺乏规范的融资模式和完备的征信体系,系统性风险不可忽视。首先,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方大多是没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互联网企业或民间金融信贷公司,其经营合法性尚待官方认证。其次,在征信体系方面,互联网金融还无法形成有效的惩戒机制。由于民间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其本身对借款人真正的信用水平、贷款用途和偿还能力缺乏有效的资质审查,容易导致信贷坏账率高,债务追偿困难等问题。

三、结论与启示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模式影响着中国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黄震曾说道,互联网金融会迎来未来希望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领域升级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金融逐渐往里面渗透,任何一个产业要升级必然接触到金融。同时任何一种产业它的信息化升级之后就很方便打通互联网金融。所以,如何引导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控制其系统性风险,营造更加适合互联网金融经济生态环境,关乎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上海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20条建议就提到,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鼓励金融创新,形成竞争发展格局;坚持营造发展环境,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坚持规范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增强合规经营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机制。积极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时代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金融将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填补金融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

[3]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支持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J].金融论坛,2009.9.

[4]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5]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金融天地,2012.5.

[6]谢子门.当今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进一步思考[J].金融视线,2013.5.

[7]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

[8]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交战互联网金融[J].时代金融,2013.1.

[9]蔡凯龙.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和启示[EB/OL].,2013-12-10/2014

-08-14.

互联网金融研究范文6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1.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金融行业还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始终是重点问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中,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维护的更应该加以重视。网上购物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项消费活动,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互联网的企业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包括客户的消费理念、交易习惯、现金资本等。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这些信息无疑为金融领域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创造了资本,但是如何能够有效的保护客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成为了电商们首先解决的问题。除了信息风险外,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现金宝、余额宝等产品的推出时间尚短,没有完备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客户的风险提示以及教育等都不够完善,缺乏经验。

2.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制度不完善

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风险的行业,所以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业务的规模以及市场的占有率不断的在扩大,在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管控制定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却未能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脚步,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比如,P2P形式的网络贷款平台,其关系到借贷双方的利益,所以风险相对于其他的金融业务来说更高,与传统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其具有信息对称性、成本低以及放款效率高等特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很多借贷平台都推出了多种形式的理财产品,以此来吸收更多的民间资金,进而实行金池业务的开展,这种金融形式造成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为非法集资埋下隐患。同时一些借贷网络平台刚上线几个月就夭折,使得网络金融中的借贷方式使人担忧。

3.法律监管处于空白状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了金融监管机构的新课题。如何能够在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严守风险底线是监管机构和金融业极其关注的问题。从当前的法律监管制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制度严重缺失,不仅监管的主体不够明确,行业自律性也难以保证,当前央行的监管范围只有第三方支付领域,而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出现也使得有限的监管漏洞百出。值得欣慰的是当前互联网监管问题已经纳入到了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日程中,这些部门也针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非法吸储和非法集资的两条底线。并派遣研究小组赶赴互联网金融的聚集地上海、杭州去进行调研。当前互联网金融涉及面比较广,交叉和渗透模式普遍,要进行分类管理存在诸多的困难,所以如何开展互联网金融监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

1.强化对互联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当前已经被金融机构认可和推行,同时我国相关的机构和部门也都开始着手设计和安排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比如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意识,在制度的制定、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规划中都需要将消费者的权益考虑其中。首先,消费者的信息隐私权益保护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者需要能够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防护系统建设,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防止发生信息泄露、买卖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在互联网的投融资方面,企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风险提示以及教育等信息,使消费者全面的了解投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全面、有效、准确的信息披露,从而为消费者的理性决策提供依据,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最后,为了使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需要扩大监管范围,纳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使互联网消费者的维权能够有法可依。

2.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渠道,但是金融行业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互联网金融服务者必须要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和建设力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网站安全管理、风控体系、担保机制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来完善制度,对风险的识别技术和应急管理措施进行强化,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可行、全面。其次,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中需要严守风险底线,加强对监管和自律法规的认识,杜绝非法集资以及非法吸筹的现象发生。最后,完善客户准入制度以及第三方保险业务。为了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需要建设和完善客户准入制度,在客户进入时,必须要确认其具有进入的资格。同时对于一些出现可能性比较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保险来降低风险。

3.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明确监管机构

在大数据和高科技的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是需要以有效的监管做为发展的前提。互联网金融本身的风险比较大,所以要想能够健康的发展,需要有具体的行业规则以及监管标准来保驾护航。首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界定进行理顺,从而对监管的主体进行明确,防止出现监管漏洞。其次,需要建设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服务制度,并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防范体系,为全面、有效的监管奠定基础。此外,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成立自律协会,以此来形成一种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的良性监管体制。再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以市场的规律为基础。也就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以市场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做到监管适度,不能以硬性的条款来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