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绘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形测绘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形测绘学习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1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建立区域大地控制网能力;

3.具备熟练应用测绘软件完成数字化地图制图的能力;

4.具备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操作能力;

5.具备测绘仪器设备基本检验、维护能力;

6.具备测绘工程项目设计实施及相关技术文档编制能力;

7.具备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实施能力;

8.掌握地形测绘能力;

9.掌握工程施工测量能力。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两大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一是铁路、公路、水利、建筑、电力等工程类项目建设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二是测绘、地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房产测量、地理信息系统高科技公司等地理信息获取及加工的企事业或部门。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建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建筑/建材/工程;

3 计算机软件;

4 其他行业;

5 环保;

6 新能源;

7 物业管理/商业中心;

8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土建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土建工程师;

2 工程技术人员;

3 工程技术员。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已经确定了相应的信息产业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测绘学产业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测绘学专业已经从间断产业效益转向直接产业效益,而这一转变为在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专科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2

关键词:测绘教育;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P20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引进和实践先进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技术日新月异,并且迅速渗透到现代教育的各个方面。现代测绘学是一门实践行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的应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展示测绘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测绘学教学质量。

一、概述

现代测绘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自然和人工物体、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制成各种地图(含地形图)和建立有关信息系统。现代测绘学的技术已部分应用于其它行星和月球上。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图、文、声、影响活动等方式丰富形象的传达教学内容,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现代测绘教学中广泛深入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测绘教学中的地位

测绘学教学课程中涉及到很多抽象概念以及空间概念、动态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讲这个抽象和动态的概念清晰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现代测绘学教学方式就面临着巨大挑战,改革是必然的,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针对测绘学专业的特点,讲抽象、动态的教学内容以语音、图文、动画、文字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一种交互式的教与学的环境。

现代测绘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一个巨大的教学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课前做好电子教案,教学时直接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展示教案,省去了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节约了课堂时间,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讲解中。这样课堂时间更多,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

2.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测绘学中抽象概念和一些动态的过程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展现出来。为学生理解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3.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案运用到一些丰富的图片和新鲜有趣的教学材料,既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又能使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次,教案中可以展现大量的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图片,既弥补了学校资金有限无法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又弥补了教科书上的陈旧和落后的介绍。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还配备了话筒和音箱,能够使整个大教室的学生都能清晰的听到教师的讲解。其次,投影仪较大,能使坐在最后排的同学清晰的看到投影仪上的教案,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既省去了教师嗓音不够大,在较大的教师教学的时候不能使每个角落都能清晰的听到教师讲课,也省去了教师在黑板上面板书,坐在后排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或者教师字迹较为潦草,导致学生要努力去识别板书。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很轻松的解决了这类问题,尤其是测绘学需要大量图表和计算说明,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师生互动。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测绘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培养良好的现代教育理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方位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所营造的是一种教学互动、真实再现、资源丰富、时空选择方便、信息处理便捷的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使得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拓展更加机动灵活、丰富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测量学教师正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长期使用的幻灯、投影、录像、视听系统等现代教学手段,较好地处理了测绘学科与其它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测量学电子教材》做为测绘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典范教材给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为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测绘新知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尤其是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等内容,对于资金短缺、仪器设备落后的学校,是一个较好的解决的途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测绘学中的应用适当缓解了学时紧张的矛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很好的将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施工测量等内容,结合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和测绘专业软件,以及现场施工的放样实例,用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

3.善于利用教学录像片辅助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选取测量学教学录像片中的部分内容,结合录像片备课,采用看讲结合的方法,授课前向学生简要介绍片中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传授基础测量、专业测量和现代测绘技术等多个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解决了许多课堂讲授中难以讲述清楚的问题。同时,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通过暂停播放功能由教师补充讲解,或重复播放相关内容,以便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其中重点内容可静止画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录像片播放结束后,教师再次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提问、分析、讨论、解答等形式,使学生对所观看内容初步形成的印象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既可有效发挥教学录像片的优势,又能克服其节奏快、思考余地小、消化理解困难等弱点,充分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搭起互动平台

现代测绘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通过网络信息查询最新有关资料,了解最新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相关的院校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实现科研成果、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交流互动平台,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并且可以互相交流、互通信息,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

参考文献

[1]臧德彦、赵吉先.面向21世纪谈测量学教学改革[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8(增刊):60~62

[2]王晓光.电教片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8(增刊):73~75

[3]侯宝生.谈如何加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转型;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41-02

Teaching Reforms on Engineering Survey of Non-Survey Specia-

lized Subject based on College Transformation//WANG Haoyu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teaching system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of the new curriculum,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teaching model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时展的要求。在高校转型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1]。这种新的形势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学生的测绘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工程测量是土建类非测绘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广泛应用于土建相关的各个行业,也是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让他们熟练掌握测绘基本技能和知识,这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如何使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跟上时展的步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 目前的工科类或者开设土建类专业的高校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单一。土建类专业一般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学、工程造价以及勘查技术与工程等[2],课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一,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测量科学技术。根据对部分生产单位的调研发现,对土建类非测绘专业人员在测量技术的要求上,主要在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放样、变形观测与竣工测量等。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基于理论课结合课内实验课程,再加上课程后的实践实习,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上述的这些专业虽然都学习工程测量,学习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但是各个专业方向对于测绘的应用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各个专业在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侧重点。目前的工程测量教学各高校几乎是基于同一个教学模式,这种粗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专业重点细分不到位,最终导致工程测量的学科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考核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工程测量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一般由理论和平时成绩各占百分之多少比例来构成。虽然有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内实验课程表现情况[3]。一般来讲,考试成绩都占有60%~80%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实质上就是以考试为主的相对比较单一的考核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依靠一次理论考试来定学习的好坏,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都很难体现出来。

仪器设备相对滞后,学生动手能力弱 当前测绘学科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也在飞速发展,测绘仪器逐渐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形态。面对当前的测绘新技术、新仪器,课程体系内主流的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显得相对落后,虽然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但是在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上比较欠缺。大部分高校的测绘仪器只能满足测绘本专业的学生的使用,很难同时满足非测绘专业的使用需求。

2 课程培养新模式探讨

不同专业制订不同培养方案 由于专业性质不同,所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也不一样,工程测量课程体系要结合测绘技术在各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和要求来建设。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工程测量所侧重的是水准测量、角度测量以及建筑物的定线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要掌握的重点则是地形图的识别,尤其是对野外地形地貌的判读。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细分,不同的专业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细分对待,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精。

注重过程评判标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工程测量是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考核上要注重过程的评判,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实践成绩要占到一半甚至更多。在成绩考核上把上课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情况等统筹起来,把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试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光要重视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会动脑,也会动手。

校内外实践场地建设 目前的用人单位对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学生以课程实习为主,很难有机会进行真正的生产实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弱。一般的校内实习都是以巩固课程教学为基础,校内的实习基地和真正的生产项目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很难跟得上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需要建立和生产环境相似的校内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选择自己建设,也可以选择和生产单位进行合作,定期输送学生到生产项目上进行实践。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对于师资力量这一块,需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要“双师型”,也要“双师结构”,使得每一个学生既有校内的老师,也有校外的师傅。光提“双师型”其实不能够真正解决高校的教师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能力的问题,“双师结构”就可以解决。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合作发展联盟,分派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学习、产教融合。积极拓展学校与校外单位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形成协同创新、互惠多赢的良好局面[4]。

3 结束语

当前社会需要技能型的综合人才,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成绩考核、实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当前测绘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5]。

参考文献

[1]青小琛.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80.

[2]荀勇,吴发红,殷勇.我国土建类专业布局及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M]//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8:435-444.

[3]曾妍,黄瑾,顾永清,等.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农垦医学,2010(3):285-286.

[4]顾永安.校地互动视域下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常熟理工学院和常熟市的调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6):1-6.

[5]刘凯,张向萍.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1,37(6):245-246.

[6]马翠玲,孙颂旦.“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25-126.

[7]赵艳敏.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128-129.

[8]廖丽琼,罗德安.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3,2(2):54-56.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4

【关键词】能力达成;测绘工程;课程体系

我国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学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以及就业质量不高,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基本思路就是“参考国外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地方、明确定位,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就学生、服务社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与工业界对接,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辽宁科技学院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学校结合教育部、辽宁省高校转型指导意见,制定了《辽宁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测绘工程专业列为进行工程认证的转型试点专业,学校将支持该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认证标准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为实现途径,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的的认证理念,与学校向应用技术型教育转型的思路一脉相承。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阈下的工程教育改革,对于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规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标准,为其进入工程专业领域提供了前瞻性的引导。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12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工程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保障体系。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具体化,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学校定位、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能够充分保证学生能力达成。

一、作测绘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分析

作为新建地方院校,相对老本科,资源配置不高。測绘工程专业是重点专业,多年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的专业特色,形成了专业教学理念和有效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环节。学生通过在学校接近实际工程环境的实习训练,以及在生产单位的工程测量实践,培养的学生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在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工程测量、矿山测量人才培养的一些特色,但是,特色不明显,应考虑充分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立足行业、地方,兼顾原有冶金矿山的特色,错位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教学体系等方面发展自己的特色,提高专业的知名度。

(2)虽然在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课程体系还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教师教为主,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随着测绘学科的发展,各测绘企业越来越需要掌握一定新测绘技术的本科毕业生,但当前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

(4)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紧密度不够。课程设置过于松散,相关度不强,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要基于能力达成构建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能力达成的课程体系

经过测绘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调研分析,虽然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广,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群为:各测绘公司、各行各业的工程局、各矿山公司、铁道部工程局、建筑公司和路桥公司等。结合学校定位、专业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和要求,对接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四方面构建了基于能力达成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学时分配表如表1所示。

(一)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为人文社会类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包括:政治类课程(其中课程实践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实习分级教学)、体育(实习体育俱乐部形式,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等。

公共选修课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和生态环境类等课程。

(二)基础课

基础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模块、工程基础类模块和专业基础类模块三个模块。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模块包括:高等数学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B(1)、大学物理B(2)、计算机应用I(A)、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地球科学概论等。

工程基础类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AutoCAD(3)、土木工程概论、采矿工程概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等。

专业基础类模块包括:测绘学概论、测绘学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图制图学、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数据处理及程序设计、GNSS原理与应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遥感原理与应用和摄影测量学等。

(三)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工程测量1(工程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2(线路工程测量)、工程测量3(工程变形监测与预报)、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学、测绘专业外语、地籍与房产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高等测量平差、测绘技术规范、道路勘测设计、数字地球概论、测量仪器学、测绘案例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仪、土木工程计量与计价、不动产管理概论、精密工程测量、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与水体测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工程规划概论、工业测量原理与应用、低空飞行器摄影测量等。

(四)实践课

实践课包括:工程(专业)实践类模块和素质教育模块两个模块。

工程(专业)实践类模块包括:专项实习1-地形测量实习、专项实习2-数字测图实习、专项实习3-地形图编制实习、专项实习5-测绘数据处理应用实习、专项实习6-控制测量实习、专项实习7-GNSS测量实习、综合应用实习1-工程测量模拟实习、综合应用实习2-矿山与地下工程测量仿真实习、综合应用实习3-不动产数据采集与数据库仿真实习、生产实习1-测绘地理信息类企业文化实习、生产实习2-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素质教育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思政实践模块A、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毕业教育、文献检索与利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数学模型竞赛、测绘技能大赛、测绘程序设计比赛和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等比赛项目。鼓励学生参加测绘各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获得各类等级证书,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注:各比例計算的分母皆为总学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占15%;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至少占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基于能力达成,按照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具体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每个大模块内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任务目标的分析将其分解成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小模块;每个小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要素;能力要素封装后为成为一个个的教学模块。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分布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上,结合就业岗位群,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以跨学科的方式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和整合课程体系,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首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大数据分析,以培养测绘工程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工程认证毕业生能力要求体系设置课程体系。

其次,基于能力达成为目标对已开设课程进行归类。由能力达成与所需支持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构建关联矩阵,确定课程所培养的能力。将培养相近能力的课程归类,明确教学内容与能力达成之间的关系。构建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对具有相近教学内容的课程进行整合,做到课程内容规划不重复、不遗漏,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特点明显。

再次,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调整。根据测绘工程实际生产过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安排教学,遵守认知过程的自然规律,对教学安排进行合理调整,解决现在专业课内容与专业基础课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先基础知识,后工程应用”的原则。

最后,新课程开发与创新。结合测绘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定义新能力指标,由企业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审查和评估及其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根据现代课程理论实现课程与课程体系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努力求新、求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5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7-02

一、前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主导的教改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与现代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涵盖宽及依赖工具”等特点,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历了“模拟测量”、“数字化测绘”,并逐步走向“信息化测绘”,每个阶段均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2]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测绘专业课程普遍被压缩,还存有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体系在当前的教学计划下很难保证较为系统地完成测绘专业培养目标,更谈不上实施“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环节。笔者根据培养测绘类卓越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改革方案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不断整合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面向卓越计划进行实践教学科学定位,逐步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二、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有一些问题。

1.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传统测绘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很少使用,以致课程教学内容老化,很多教材目前还未涉及现代测绘仪器装备技术,无法让学生及时熟知新的知识,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离。

2.学校实验设备的更新得不到保证,教学实习仪器陈旧,无法接轨现代测绘需要的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内容,很难实现技术领先和卓越。

3.校内实习场地狭小,综合实习困难,实践教学环节松散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在校期间很少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训,缺乏对测绘工程项目的整体认知,更谈不上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及方案

1.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测绘学科的办学经验,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实施“3+1”的培养模式,即3年学校集中学习,期间穿行企业实习(计入对应课程学分);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充分参与下,联合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工程专业人才[3]。重视校企联合平台在测绘实践体系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根据测绘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调整课程设置,制订合理的实践计划,建立有特色的测绘实践体系。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培养具有“信息化测绘”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采取相对自由的实践模式,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建设开放式校内实习场,拓展实践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利用校内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各类实验室的共享与开放。充分发挥各专业原有实习基地的作用,促进学科交叉建设与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专业兴趣和团队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教学单位和实验室的教师在不影响日常课间实习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时间和人员。这种相对灵活、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开放的实践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供了一个发挥平台[4]。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内教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技术优势,让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脱离物理时空的限制,构建虚拟化的实验室环境;还可利用校园网将一些常规实践操作性过程进行视频播放,学生可以随时查阅。根据开放式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开放式实践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缓解实践教学设备不够的问题,实现校内教学实习的现代化。

(2)通过学科专业竞赛促进大学生实践教学。我校很早就尝试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来促进测绘专业实践教学,会同相关测绘仪器公司联合举办了9届学校测绘技能大赛,并在中国测绘学会举办的3届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全国测绘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建立了大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测绘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还能发现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测绘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测绘工程基础的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课程相关专题设计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数字测图实习为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举办一次软件应用比赛,让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扫描矢量化过程,还能在数字测图外业操作的基础上,能够应用软件进行大比例尺图式符号的设计,熟练掌握地物、地貌的绘制方法。结合学科专业竞赛,学生迅速从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一个企业工程师的角色。

(3)产教研结合,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属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产学研结合是途径,建立校外实践中心可为学生参加实际生产作业奠定基础。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挑选一些技术实力强、项目类型多的单位,这样的单位涉及的科研课题多、项目类型全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广泛接触课题的机会,实践操作技术正规,可给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加强实践教学,我校与多家测绘企业签订了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测绘行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框架协议,共同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学习方案,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将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到企业讲授,学生现场观摩和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工程设计、运营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企业导师定期来校讲座或增设“工程实例型”选修课程,将典型的工程案例和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及时引入课程教学。指导集中实习或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突出工程教育,注重能力训练,以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科技开发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极为有效。

(4)基于导师轮换制度的测绘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校内外实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为依托,以项目总负责人为导师制度,导师轮换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各测绘小组间导师定期的轮流交换。通过校企联合的运作模式,项目总负责人做整体指导和讲解,实施分组作业的导师引导模式,各分项负责人引导学生参与项目技术设计、现场踏勘、组织人员设备、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和成果提交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该类项目从开始到最后成果的验收的整个过程,也是宏观认知项目管理的过程,使学生100%接受工程训练和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同类型项目的把控能力[5]。

四、实践教学过程考核

学校和企业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监控与结果评议相结合,对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达标进行评估。任课教师(包括实验室人员、指导教师)对每门课程是否达标负责,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实践进行过程评价和考核。实践考核对象应从实习小组细化到每位学生,全面考核学生的测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可以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合理的考核机制可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6]。

五、结语

“卓越计划”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改革举措,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为实现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测绘学科工程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通过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S].2009.

[2]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7.

[3]朱庆伟,孟鲁闽,留蓉洁.地矿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初步实践[J].测绘科学,2012,37(5):229-231.

[4]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

地形测绘学习范文6

摘要: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对测量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应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目的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完善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中职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中职;土建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现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发展应用,地理产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测绘形成了强力冲击,测绘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以GPS、GIS、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应用到各种工程建设中,测量学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经典测量学与当代测绘高科技从理论到实践在测量课程中得到体现,如何使其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不同的培养层次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教学工作的依据。测量学是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及利用的科学,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现在出版的土木工程测量教材有十多种,到底选用哪一种教材对学生比较合适,一直是我们在探索的问题。为适应课程建设的需要,由我院主编,其他几所职业技术学院参编,共同编写了职业院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程测量》(非测绘类),并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论述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自编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等辅导教材,使教材配套齐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的改革 教学目的的转变长期以来,对于土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小范围地形图测绘及具有一定施工放样能力”是测量学教学的目标。但是,随着测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3S”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测量定位、导航、国土与城市管理等领域里的推广应用,拓宽了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与研究空间。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专门从事测量工作的人数不是很多,大部分都会在施工现场工作,原来的教学目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对现代测量技术的要求。对于土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测绘在本学科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测量成果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这应该成为改革测量学教学、全面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要从以“测图”为教学主线向以“用图”为教学主线转变。 教学内容的调整空间定位技术、地面信息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些与地理空间信息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相关学科对土建类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开设测量课程的非测量学科的学生而言,应把测量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工具,所以,测量学课程应该提供先进、适用、多样性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的方法与技能,为本学科所用。在测量学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处理好测绘新技术与经典教学内容的关系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及时传递测绘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的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工程建设第一线工作,现在建设单位用到光学仪器很少,对于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面可以简单讲一下,重点放在全站仪和GPS等新仪器的讲解和操练上,使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实践环节的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实践环节起着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方便学生实习、实验,我们在学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埋设了导线点,通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获得了实习基地导线点的精确三维坐标和数字地形图。 在实验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固定在实习基地的一个测区,每次实验都在划定的测区内进行。有了实习基地的所有数据,每一次实验结束时,每个组的实验数据都要有实验指导教师的签字,实验才能结束。 理论课程结束后,有两周的实习时间。长期以来,实习都是以地形测图为主线,占了实习时间的一大半。我院测量实习改革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压缩地形测图,加强精度分析和土木工程测量的内容。实习时,每个组仍在原实验的测区里,实验观测的数据在实习时都可以派上用场,大大缩短了测图的时间。同时,重点增加了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及建筑物测设数据计算等用图内容,同时还增加了测设轴线桩、设置龙门板及测设龙门板的标高等施工测量的内容,把重点放在土建施工测量上。 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及职业道德。在测量课教学中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测量的数据都含有误差,对于每一项观测都有允许的误差,对于超限成果,要引导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区别情况加以改正。如果发现学生私自更改数据,甚至编造测量记录,一定要严肃批评教育。这种错误如不及时发现,不仅学生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而且还可能养成不良的恶习,遗患无穷。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测量成果都是在测量人员认真负责、仔细操作和分工协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只有领导重视,教师热心,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在教学中不断试验、总结和提高,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土建工程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