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1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成立之初,水务局科学制定了长远的目标和近期规划:“一年打基础、二年促提升、三年求突破”,“强思想、转作风,强基础、促提升,强效率、求突破”,狠抓重点工作,补齐短板弱项,力争年底考评摆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省垫底的窘境,实现排名靠前的目标。2020年底,县水务局实现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跃居全省第一方阵、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稳居居全省前列的目标。此外,徐楼闸除险加固工程先后获得“禹王杯”奖、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最高奖“黄山杯”奖。2021年上半年,县水务局积极与省厅、水利部等部门对接协调,将南坪闸除险加固工程纳入包浍河治理项目,四铺闸、仲大庄闸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约3亿元 ;争取国开行贷款约25亿元用于地表水厂建设、河西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申报2022 年度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示范点,试点县中央资金补助 1.2 亿元,现已进行初步勘查、设计;申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绿色团队奖、绿色项目奖、优秀组织奖,“**县河长制办公室”作为安徽省唯一名额争创团中央国家级优秀组织奖。

靶向发力,攻坚克难

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县水务局积极推动供水城乡一体化和地下水源置换,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新模式。一是制定完善了《**县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财政补贴方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等,编制了《**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规划》以及《淮北市**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为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更好服务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依据。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积极推进全县范围内117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二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对单村水厂实施联网、并网和提升改造,我县现有运行中的规模水厂11处,单村水厂33处,主管网长度达4463.579米,支官网长度3949.887米,全县供水主管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用水户数近30万户,供水覆盖总人口达96.74万人,集中供水覆盖率由2019年的77.9%提高至93.77%。推动张圩、谢店、五沟水厂改扩建工程,临涣水厂、三供一业管网延伸工程,大田家水厂巩固提升、新增入户以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修复老旧水厂工程,着力解决老旧水厂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投资381.6万元新建水源井物探及探采井工程,解决水厂水量、水压问题。三是重组**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以**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各镇村政府协调配合属地管理、县水务局进行监督管理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四是加快地表水厂建设进度。全面摸清全县农村饮水地表水源情况、供水现状,确保从“源头”到“龙头”底数清、情况明,并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制完成了《**县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6)》,把“取水工程、水厂建设、管网完善”作为主要建设内容。规划新建地表水厂1座,取水点2处,水源地2处,总占地面积1470亩,设计日供水规模20万m3/d,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15.7764亿元。为保障“十四五”时期**县群众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实现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分类施策,治理有成

一是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重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2021年**县委、县政府投资80万元积极推进乾隆湖国家级示范河湖建设工作。按照“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目标,通过实施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将乾隆湖建设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二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水惠民生,水兴产业,从河(湖)保护的制度机制层面狠抓组织体系建设,从河(湖)治理的成效层面狠抓河(湖)水域环境质量的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全面推进“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水美新村建设,为全县人民逐步呈现“人水和谐、幸福宜居”的水生态宜居环境。三是在河(湖)治理中,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据《**县河湖保洁清理专项工作方案》和《**县河道清障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先后组织65人对萧濉新河、王引河、乾隆湖等河湖进行河面保洁和河道清障,共清理岸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3吨,清理渔网12处,打捞河面漂浮物103处;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和春季河湖“三护”等专项行动累计排查上报问题83条,整改销号率100%。2021年上半年,按照省、市总河长1号令要求,对全县9条行洪河道开展为期6个月的“专项行动,全面排查辖区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存在的“乱堆、乱建、乱采、乱占”等涉河突出问题,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标准,并由县河长办负责督查指导不断让全县河(湖)水域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遏制。

智慧赋能,提能增效

一方面,科学配置基础设施,提升洪涝灾害预警预报能力。2020年,**县投资590万元新建6个自动水位监测站、8个视频监测站、11台套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6套基层防汛信息展播设备等,该项目质量和先进度在同类型建设项目中位居全市、全省前列。极大的提高了我县洪涝灾害预警预报防御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防汛预警预报能力。另一方面,加大防汛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力度。2020年先后推进孟沟下段中小河流治理疏浚工程、朱寨沟闸拆除重建工程建设完工,作为全县唯一开口工程的大庙沟闸新建工程,水下工程已完成,闸门已安装到位;2021年7月,拆除王引河刘桥段河道围堰,拟定了《**县王引河刘桥段采煤沉陷堤防裂缝应急处理及修复实施方案》及时修复贯穿于左右两岸的横缝,确保了两岸农田安全,消除了河道行洪隐患,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2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能。

近些年来,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和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调度和水质监管,城乡饮用水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存在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隐患,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乡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率大于85%;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00万人;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全面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农村合格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城乡饮用水供给水量满足生活需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安全保障。

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水利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国土资源、卫生等部门,抓紧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县(市、区)要完成当地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或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建设部门要牵头编制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水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

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综合防治水污染

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镇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任务。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其他乡镇和农村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各级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达标排放或搬迁。

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依法及时查处破坏生态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全面推进水系、主要湖库、河网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制度,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

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物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全面完成关停转迁;限养区内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治理任务,畜禽存栏量削减到控制范围以内,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全面实施其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快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改造,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严禁施肥养鱼。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投饲养鱼,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投饲养鱼,鼓励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综合整治。

三、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

继续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适应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原则,加强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市供水中的积极作用,宁波、温州等以水库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联库、多管联网供水,嘉兴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远期引水水源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统,减少供水漏损和管网二次污染,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和膜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应当提出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制定水厂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点推进分质供水。水源建设和引水有困难的海岛及沿海地区,要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具备相应地理条件的地区,要制定并实施城乡一体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企业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应半

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要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设施运营的规模经济水平。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区域集中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有条件的丘陵、山区和海岛地区,在人口集中的单个或多个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实现供水网络的互联互通。要优先解决资源性缺水、取水难度大等地区的供水问题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传染病高发地区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饮用水困难的边远山区和小岛地区,要积极通过下山脱贫和“大岛建、小岛迁”等办法,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对人口相对集中、短期内无法迁移的地区,要通过雨水集蓄等供水设施建设,解决饮用水

困难问题。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对饮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质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城乡各类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城乡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公告制度。环保、水利部门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具有饮用水功能水库的水质监测。建设部门要加

强对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涉及饮

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各级都要抓紧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测。对城乡饮用水日常监测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五、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广泛开展节约用水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供给,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要进一步理顺节水管理体制,完善节约用水各项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严禁建设高耗水项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的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至高于供水价格。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促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促进

企业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都必须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并尽快将收费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营。加快建立按企业排污浓度实行分档计价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

六、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

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水资源及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由省水利厅牵头负责。要合理选择部分大型水库和江河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县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区要结合承压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应急开采井,作为饮用水应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库和河网地区,应制订枯水季节的用水方案,优先安排饮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制定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健全技术、物资、人员保障系统和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要严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当地人民政

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3

一、2013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防汛工作

2013年,我局围绕一个中心和五个确保,积极做好防汛工作,夯实防汛基础,确保全县水工程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安全。

一是制定了万方以上山塘和中小型水库度汛方案,落实了防汛责任人,明确了目标任务。全县七座中型水库分别有县政府七名副县长担任行政责任人,县水利局七名助工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小(一)型水库由县领导担任行政责任人,所在乡镇水枝员担任技术负责人;小(二)型水库由所在乡镇领导及村长担任行政责任人,乡镇水枝员担任技术负责人;万方以上山塘由所在乡镇干部及所在一名村干部担任行政责任人,所在乡镇水枝员担任技术负责人。

二是修订和完善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防洪预案,山塘电站防洪预案明细表,在责任上、制度上、措施上、保障上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三是各乡镇对水库安全管理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择优汰劣,强化了水库安全员巡查观测、查险、报汛、水库日常管护的学习和操作技能;计划3月初,对乡镇水技员、水库安全管理员及简易雨量观测员进行培训。

四是维修了通讯设施,设备运行正常,防办工作人员能熟练运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查询信息,正确率高;

五是进一步健全了水库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防汛值班制度,水库报汛制度,防汛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突发险情处理制度,防汛会商制度,防汛抗旱宣传制度,防汛抗旱物资器材管理使用制度等十一项规范性制度,做到防汛工作规范化,良性运行管理。

六是县水利局安排了由局领导带队,技术人员、乡镇分管领导、水技站长、工程管理人员为成员的防汛汛前检查组,对全县小型以上水库,新建、在建、续建工程及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等沿线的万方以上山塘逐座地进行汛前安全大检查,查隐患,除险情。

(二)水利“双安”工程建设工作

1.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1)2012年县规划内重点小(2)型水库23座,批复投资4476.82万元,2012年7月6日完成招投标工作,2012年7月25日签订施工合同,2012年9月底开工建设,截止目前为止,23座水库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4137.28万元,占批复投资的92.42%。

(2)我县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共有22座,2012年8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及审查工作,批复投资2637.62万元,11月进行了公开招投标,流标后,进行邀请招投标,2012年12月31日邀请招投标确定了施工单位,2013年1月7日签订施工合同,由于天气下雨和临近春节,截止目前为止,根据各水库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天气因素,4座水库开工建设。

2、农村安全饮水和农村自来水规划工作

(1)认真做好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编制,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下基础。

我局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工作,把规划作为地方发展的头等工作抓实、抓好,把农村自来水规划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保证进度和质量,委托专业设计单位(五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并协助设计单位按照初审意见进行了规划修订,3月9日,规划完成并通过了省发改委、水利厅组织的审查。

(2)提前制定方案,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双安”工程建设的意见,围绕2012-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通过2013年努力,全面解决我县规划内剩余12.9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其中农村居民5.17万人,学校师生7.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并从组织领导、资金筹措、技术报务、建设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2013年继续大力推进规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建设“千吨万人”供水工程4座、并延伸部分供水工程管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2.97万人(其中农村居民5.17万人、学校师生7.8人)。在认真抓好2012年度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提前委托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建筑分院做好2013年度拟实施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为加快实施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好基础。

(3)加强建后管理,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年前,我县与省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草拟了《县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合作协议书》,年后,主要领导多次向县领导请示汇报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设想。《协议书》签订后,我县将开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城乡自来水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运营管理交由省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三)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工作

我县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于2012年10月9日完成招投标工作,2012年10月25日工程正式开工。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渠道改造长216.21km,其中完成衬砌渠道长154.08km(含U型槽衬砌67.65km、现浇砼衬砌84.94km、浆砌石衬砌1.49km);新建渠系建筑物完成370座,改造完成77座;完成小型引水堰维修3处;完成更新改造提灌站2处合2台套;累计完成工程投资2138万元,约占工程建设任务的95%。

(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我县在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小江镇防洪工程,该项目批复总投资2364.37万元,该工程拟疏浚治理河道长6.5km,新建防洪堤4.21km,护岸3.06km。截止2013年4月10日,已完成防洪堤填筑2.16km,疏浚河道5.26km,护岸1.69km,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为159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25万元,省级21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50万元。截止目前为止,共完成投资1170万元,占批复投资的49.5%。

今年,我局还启动了县新田镇金鸡河段防洪工程招投标工作,计划4月中旬完成。

(五)水资源管理工作

2013年以来,我局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河道采砂巡查,征收2012年7-12月水资源费,编制2012年水资源公报,并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出台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赣市水利字[2011]71号),我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9亿立方米(2011-2015年),围绕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

一是按水量分配原则进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审批事项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系统,未通过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建设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对擅自开工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

二是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严格限制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工业项目,凡达不到用水定额标准的新上生产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兴建,加强对用水5万吨以上的用水大户的监控,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是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排污总量超过水(环境)功能区纳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和重点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江河行政区界断面用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站网建设。

(六)其他水利工作

1.五洋电站建设

五洋水电站工程建设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至今已经完成左岸一期围堰的填筑,填筑土石方3万立方米。大坝左岸一期三孔半溢流坝及消力池基础开挖全部完成。同时进行厂房基础开挖,厂房基础开挖已经完成90%,工程基础开挖土方3.3万立方米,开挖石方10.78万立方米,完成大坝砼浇筑1.733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8868万元。

2、其他几项工作

(1)完成了我县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的编制工作。

(2)完成了我县2012年小农水专项工程(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建设方案及标准文本的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天气等不利因素,导致工程进展相对较慢,部分工程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工。

2.项目太多造成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力量严重不足。

3.有些乡镇政府在空库、征地、取土及进库公路等问题上协调力度不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三、下一步打算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苏区振兴发展,主动对接,大力争取项目;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我县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切实抓好防汛工作

1、组织水利工程安全检查。对全县重点山塘水库、水电站、河道、渠道进行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整改,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应急措施,以确保来年防汛工作安全。有关乡镇、有关部门按职能要求加强山洪地质隐患、尾矿库(塘)、非煤矿山、低洼村庄、土坯房、学校等工程安全大检查,除隐患,保安全。

2、抓好预案和各项物资准备。认真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和防汛机械设备落实工作,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类预案。

3、加强业务培训。对乡镇防办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使全县所有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水雨情查询,预警预报正确及时,提高业务水平。

(二)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2013年第二批23座列入国家专项规划投资4476.82万元的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2座县投资3500万元的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三)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和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

1、农村安全饮水全面解决。县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总任务数为19.42万人,其中农村居民11.62万人,农村学校师生7.8万人。

2013年6月前完成2012年计划,新建千吨万人以上农饮项目7处,百吨千人以上农饮项目4处,解决不安全人口任务数为7.5498万人任务(其中农村居民4.5285万人,农村学校师生3.0213万人),工程建设总投资347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805万元,需地方自筹资金1670万元。

2013年解决本年度农村不安全人口任务11.87万人的任务(其中农村居民7.09万人,农村学校师生4.78万人),工程投资830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98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329万元。

2、完成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编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四)稳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

1、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整治专项规划的总投资2364.37万元的小江镇防洪工程基本竣工验收;

2、2013年10月前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整治专项规划的新田镇金鸡防洪工程、古陂镇防洪工程、安西镇防洪工程、西河县城段防洪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300万元。

(五)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

1、实施完成2012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309万元,其中中央850万元,省950万元,县450万元,农民自筹1059万元。改造灌区共有54处,恢复灌溉面积1.5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2万亩。

2、争取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852万元,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44万亩,改善面积3.53万亩。

3、实施完成2013年脐橙基地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4、争取龙井水库扩容改造项目完成初设审查并开工建设。

(六)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围绕苏区振兴规划,做好对接,积极跟踪水利项目的落实,2013年争取项目资金比2012年增加50%以上。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4

(二)防汛抗旱工作得到加强。立足防御大洪水和风暴潮,全面提升防范水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北大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完工,全市累计完成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33公里的蓄滞洪区撤离路建设。全市汛情平稳,无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发生,汛期抢蓄雨洪水2.26亿立方米。农业抗旱效果明显,全市农业引蓄水6.17亿立方米,使160万亩小麦普浇2~3遍水,近400万亩春播地得以适时播种,为农业增产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三)农村水利发展掀起新。按照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市、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农村水利投入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新建防渗明渠和低压管道120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100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农业蓄水能力810万立方米,新建和维修桥闸涵256座,更新改造扬水站点175座,新增和改善灌排面积50万亩,治理农田沟渠67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特别是武清、宝坻灌区节水改造走在全市前列,蓟县、静海、宁河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汉沽区、宁河县在供水管网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市政府批准实施《*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全市12个区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获批实施,塘沽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深入开展淘汰非节水型产品活动,建成31个节水型企业(单位),完成3个旧居民小区用水器具改造,新建成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组建3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建成8个工业节水减排示范工程。开展地热水、矿泉水取水许可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在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实施了地下水源转换,压采地下水1100多万立方米。完成宝坻井灌区IC卡水表计量示范项目建设。加大了节水宣传力度,节水观念深入人心。

(五)滨海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热潮,积极介入,主动服务,全方位提供安全的水利保障。引滦入开发区供水检修管线工程开工建设,天铁集团、东北郊热电厂供水工程竣工通水,与*开发区化工产业区签订了供水协议。临空产业区被列为我市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编制了滨海新区水利综合规划,出台了围海造陆防潮工程建设与管理规定,完成了滨海休闲旅游区临海新城围海造陆防潮堤工程。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5

为理清思路,有利于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进行,先对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作以下探讨。(一)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二十字”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全面性综合性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深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的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各级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现代中国农村。

落实到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引导和帮助农民向城镇转移;同时“四位一体”,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在农村区域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深化细化各项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二)村庄整治

根据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的指导意见》,村庄整治是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各级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立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资源,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社区、改造旧村落,改善村容村貌的具体工作。

落实到成都市,村庄整治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对现有村庄的整改,而是建设部门按部门职能承担的统筹城乡资源、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参与农村“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农民转移和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具体的关系。因此,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绝不是把村庄整治与推进城乡一体割裂开另搞一套。

(三)新居工程

“新居工程”,是特指成都市在中心城区、14个县城、30个重点镇本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按“六统一”的方式,提前建设的专用以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居住小区。即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性质和标准,统一配套小区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商贸、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城镇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并实行统一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满足被安置农民和进镇落户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居工程是成都市推进“三个集中”的创新性实践,是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最终转变从业方式、居住生活方式,改变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居民的重大建设项目。

(四)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是按照成都实际,在农村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

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把农民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转变为城市居民。同时,对仍以农业产业为主,需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提高农民聚集度,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农村区域农民居住生活的一种先进形式,是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体内容,是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基本形式,也是村庄整治的主要模式。

(五)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由此可知几者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各个方面的总体战略任务;村庄整治是总体战略任务中的部门工作任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在总体战略任务中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重要内容;新居工程已不再属农村范畴,而是统筹城乡建设,在特定区域将农民直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建设项目,是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最高层次。

二、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式

(一)新居工程建设

新居工程是成都市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变、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重大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转变农民身份的综合性工程。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__年,农民变市民中心城区达到100,14个县城和13个优先镇达到70。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政策性强,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专门的办法,由政府组建“新居工程”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和项目建设的主体,政府先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公司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多渠道筹资、融资,对土地进行整理,在土地征用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收益,返还其土地整理成本。新居工程实施方案要经三分之二的农民同意,符合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建。

(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式,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农村范围(即县城、重点镇之外的区域)到20__ 年,农民集中居住度平坝地区达到60,丘陵地区40。农村新型社区按乡(镇)总体规划布局定点,并确定其聚居规模。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为载体组织建设,其实施方案,经三分之二村民或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建,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组织分步骤地实施建设。

(三)旧村落(场镇)改造

旧村落(场镇)改造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补充形式,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按规划予以保留,但环境较差、设施不全的现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和院落,以及已撤消建制的原场镇片区,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对环境、设施和建筑实施综合整治,并吸收附近农民进入建房居住,成为符合宜居要求的新型农村居住社区。旧村落(场镇)改造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四)移民新区建设

是我市边远山区建设新农村的创新形式,即不宜集中居住,也不宜发展二、三产业的山区,农民无法依靠当地资源增收致富,在较大的区域内,统筹区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迁移到适宜集中居住、有利产业发展和创业增收的片区,按规划和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新区建设,到20__年山区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40。移民新区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按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基本措施

1、以规划为先导,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区域“三集中”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整个村域为单位,对农村生产生活各要素、各项设施全面统筹,综合整治。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予以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帮助和指导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进行相关的专项设计。依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终极发展目标一步到位,而建设按产业集聚程度,分区域梯次推进,分步

2、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为依托,大力引导农民集中。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同步进行,在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实施中,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各区(市)县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各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步跟进,配套实施,抓好项目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的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在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的同时,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风貌协调的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小区,引导农民改变居住方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农村转向城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没有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区域暂缓实施新农村建设。这就是成都特色。

3、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调控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新增的耕地,所有权归全体村民共有。但不分配到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其经营收益,一部分分配给村民,一部分用于村农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新农村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在现阶段,需要建立必要的社会调控机制,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和存在的矛盾。农村社会调控主要靠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就需要有基本的经济调控能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管理的措施

1、以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按照新农村“五化一配套”(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社区洁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各部门从技术上和政策上指导、配合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强化村内主要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重点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县级统一组织处理、乡镇负责组织清运、村级组织收集);配建排污管道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2、以农村危房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消除农村建筑安全隐患。

各区(市)县建设局组织力量,指导和配合乡镇政府,对村内危房和私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治。教育和帮助农村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向规划的新社区集中居住。

3、以延伸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创新村镇建设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项目均由县级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并依法予以业务监督和技术服务,统一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各区(市)县建设局改革村镇建设管理体制,打破当前城乡建设二元分割格局,建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统筹联动的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建设局村镇科(办)的综合作用,协调各相关科室,把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向农村延伸,建立新的村镇建设管理模式。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式,以“统规统建”为主要方式,淡化“统规自建”,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执行。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现有工匠队伍维持现状,不再新增村镇建筑工匠,鼓励和引导村镇建筑工匠向建造师转化。

4、以加强技术服务,塑造多样化的新农村建筑风貌。

新农村建设防止“村村一张图,村村一个样”的现象,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和房屋建筑要结合实际,依据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地形地貌、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分别进行设计,使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市建委组织专家免费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各区(市)县建设部门加强指导。市、县二级建设部门免费为各地提供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和完善设计,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蓬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镇村供水一体化设施建设,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出户”的镇村一体化供水新体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宜居新蓬街。

二、原则要求

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通过实施全镇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努力实现如下目标要求。

1、统筹安排。就是要把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当作镇党委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工程监理、统一标准验收的三统一要求,统筹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施工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2、分步实施。就是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要求,安排一批供水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优先进行供水管网改造,从2010年至2012年,分三年时间完成全镇51个村居的供水管网改造任务(附件1)。

3、全面覆盖。就是要在供水管网改造中努力实现三个结合。要把村居三级管网改造和镇村主干二级管网改造相结合,提高供水能力,降低漏失率;要把供水管网改造和消防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消防水栓建设,完善布局,提高消防安全水平;要把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和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相结合,加强各个园区的供水设施改造。

4、保障安全。就是要经济合理且安全可靠地向全镇居民、工业企业和各个部门供应生活、生产、消防用水,满足各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要分三年,逐步关停全镇范围内的地下水小水厂,供水管网改造到哪里,地下水小水厂就关停到哪里。通过改造验收合格的村居,镇自来水厂要及时接收,统一管理、统一收费,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安心、周到的供水服务。

三、资金筹集

农村供水管网改造资金由各村居自行筹集,区、镇适当补助。根据区村级供水管网改造试点测算,改造资金为1200元/户,其中,剔除区、镇补助后,村居负担400元/户(户数界定以公安部门登记的常住人口在册户数为准)。未能在2010-2012年内实现改造任务的村居,区财政将不再补助。

异地购房的村民安装水表、一户多表的住户,镇自来水厂可按400元/只的标准收取改造经费。

经审批合法建设的工业厂房,需要新安装供水管线和水表的,根据其自身用地规模,镇自来水厂可按800元/亩的标准收取改造经费。

违章建设的工业厂房,原则上不能为其生产经营活动供水。但发生在2009年以前的,与现行镇村建设规划不冲突,并承诺两年内无偿拆除,行政罚款到位(由蓬街国土中心所出具证明)的违章建设企业,镇自来水厂可按违章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1200元,以上部分5元/平方米的标准加收改造经费。接入该类企业的管网长度超过15米的,超出部分材料和人工费用由要求接入供水管网的企业负担。

四、实施步骤

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从2010年8月开始,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由于改造村居多,工作量大,按每年分批分村居,共分四个阶段实施改造:

(一)项目审核阶段。结合全镇实际,由村居提出申请,镇供水管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定,初步确定改造村居名单,报镇供水管网改造领导小组审定后,制订年度改造计划。

(二)前期准备阶段。镇供水管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年度改造计划,组织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管网设计,编制工程预算,报镇政府审批。各改造村居要及时建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专职联络员和质量监督员,要积极筹集资金,按区政府要求的比例划入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专用账户。各改造村居要一次性清理与镇自来水厂的供水欠账。要求改造的村居在与镇自来水厂签订供水管网改造合同以后,再进入工程的全面实施。

(三)全面实施阶段。村居供水管网改造,严格按照《区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及验收技术要求》执行(见附件2)。镇自来水厂是建设主体,要切实落实好责任,集中技术力量,全面实施改造,确保完成年度计划。

(四)验收移交阶段。村居供水管网改造方式参考区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竣工验收由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办公室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村居在缴清在改造期间产生的村居总表和用户新老水表的水费后,镇自来水厂应及时接收村居供水管网(计量表外)的产权、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待全镇各村居基本完成管网改造后,由物价部门统一核价,实现全镇用水统一价格。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成立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由王耀镇长担任组长,分管城建副镇长梁军华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刘永成、阮冠俊、郭文琴、梁旭、罗永秋、应有根、罗华池、陈吉昌、杨盛满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蓬街镇城建办,主任由陈吉昌兼任,副主任由杨盛满兼任,办公室成员由罗永德、应万标、郑坚、应勇、林保云组成。当年列入改造的村居要切实把村居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或村居委员会主任担任组长,明确一名村居干部主抓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