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媒体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媒体概论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1

关键词:网络媒体;平面设计;风格;特质

网络媒体作为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媒体形式,以网站为基础,包括了视觉设计、支撑技术、社会化联系以及网络媒体公司本体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理念与技术创新、社会化交互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作为外在表现之一,网络媒体的设计理念与风格也有着自身特点,这与其内在特质密不可分。

1网络媒体平面设计风格举例

网络媒体设计以网页设计为基础,包括了网站策划、网络动画、电子杂志、移动应用以及相关程序开发等多种形式。网络媒体设计属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范畴,具有设计与技术的双重属性。网络媒体设计在版式、用户交互、视觉符号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成为数字媒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网络媒体的平面设计风格是同种类印刷品的延续,比如公司网站的设计风格首先要遵从公司VI手册指定的标志、色彩、辅助图形使用规范,和公司宣传印刷品一样,要使用一些象征性的图片,以表达企业文化与特质。另一方面,由于传播媒介和显示设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油墨转化为像素的同时,网络媒体依赖于超链接手段的超媒体阅读方式较之印刷品的线形阅读流程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视觉设计风格。比如网络媒体设计一般强调主菜单导航和分级页面构建,因此首页设计风格一般呈现集合性、模块性;二级、三级页面则逐步向具体内容展示靠拢。

Facebook简约的蓝白风格也已成为社会化媒体网站的色彩标准。除了视觉形式,Facebook围绕用户的菜单设置也体现了社会化媒体的精髓:注册与登录模块、用户的信息、用户的圈子、用户关注的内容等等,网络与人的关系在这套菜单设置中可窥一斑。Facebook还针对公司团体设定了相应的公共主页,与私人用户形成“信息传播主体与粉丝”的一对多关系,完成了用户的二次聚合。公司主页包括公司识别信息、主题图片、相关介绍等基本内容。除此之外,针对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精选出特殊模块单独放置在页面底部,形成专题,比如粉丝数量(likes)、重要事件等等。较之官方网站,用户在这样的页面中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公司文化的影响以及与自身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公司形象更为鲜活。总的来说,Facebook打造的社会化媒体信息模式较之官网内容的繁密和搜索引擎的简洁有着别样的意义,形式和内容在此有着完美的统一。

Twitter界面设计师维克托・洛伦克(Vitor Lourenco)为该网站设定了简洁而不失艺术细节的视觉风格,打破了以“纯色背景、拒绝装饰”为代表的高访问量网站的设计法则。对于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型博客而言,在发帖文字数量受限的同时,于视觉变化上却获得了一定的释放。网站背景中的平面插画以及类型各异的小鸟标志让这类网站距离用户更为贴近,在时下流行的微博型网站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这种轻松的设计风格。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平面设计风格也蔓延开来,在不同终端形成了各自稳定、延续的视觉特征。一般来说,移动媒体的界面设计更加简洁,适合手指操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在固有网页链接内容的基础上整合页面,精简模块,都做指引性信息,过多的具体内容交给深层链接或者外站链接。有些APP应用甚至颠覆了传统网络媒体的内容展示形式,比如一款名为idaily的iOS应用,一改满是超链接的“大而全”形式,转向每天只推出一幅精彩照片与配图故事,其吸引力不降反升,这与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选择有关。当信息数量到达一定的限度,少而精的获取信息反而是明智之举,毕竟作为当今社会的读者来说,其自身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可以真正关注一件事情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除了视觉风格,典型公司具备的卓越行业洞察力也将成为网站设计的内容与结构策划的参考标准。

软件公司Adobe在官方网站中较早提出了“解决方案(Solution)”的概念,在单纯的产品列表之外优化定义了公司产品的行业属性。“面向需求、给出解决方案”是Adobe网站架构不断更新的指导思想。在最新改版的网站中,Adobe将数字媒体与桌面出版行业划分为商业需求(business need)和行业(industry)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括了数字分析(Digital analytics)、媒体间广播(Broadcast)、数字出版(Digital Publishing)、教育(Education)等多个门类,引入了云营销概念(Adobe marketing cloud)概念。在这份解决方案列表中,Adobe公司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多样终端统一对待,体现产品的无缝连接特性。在当前的富媒体时代,廓清媒体本质、整合媒体资源与优化媒体感受成了每个创意与设计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典型公司给出的答案将极具价值。

总的来说,以Twitter、Facebook、Adobe为代表的典型IT与互联网公司所体现出的视觉形式与行业分析是同行设计的重要参照,代表了网络媒体主流设计方向和默认标准。

除了网页设计类型,网络媒体公司及其所代表的数字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性的潮流,其影响力不可避免的要波及到更多的设计层面。以标志设计为例,在LogoLounge网站的《2012年标志设计趋势报告》中,符号集群(Icon Clusters)、透明叠加(Transparent Links )、虚实结合(Selective Focus)等类别都具有典型的数字媒体特征,体现在电子屏幕化的色彩表现(半透明、纯色和渐变色)、像素化图形、线条以及抽象概念表达等多个方面。

2网络媒体内在特质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网络媒体平面设计风格具有独特性,即便抛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其平面设计风格的特征依然清晰可辨。可以说,包括网络媒体公司与领导者的典型特质在内的诸多因素对其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网络媒体个体往往有着统治性的绝对影响力,也可以称之为典型影响力。典型网络媒体公司简单的名称往往承载着深厚的科技、社会与人文内涵。如搜索网站谷歌(Google),其名称早已上升为代表搜索行为的动词。再以社会化媒体网站Facebook为例,短短几个字母让用户趋之若鹜,他们不在乎是谁打造了这个社会化网站帝国,也很少了解哪些技术支撑起这个网站。Facebook不只代表着公司的名称,也不仅仅是是社会化媒体的“帅旗”,更是揭示了网络的互联本质――人的互联。社会化媒体业界有一句流行语:“Facebook就像一条大河,我们只要做里面的大鱼就可以了。”除非新技术驱动的时代到来,否则面对这些独一无二的名称,网络媒体行业中其他人能做的不再是超越,而是承认与追随,模仿者中可以分得一杯羹的也寥寥无几,这与很多传统行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IT与网络媒体公司的领导者的创新人格魅力是行业绝对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比如,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55-2011)即便在被公司解雇的时期也没有停止探索,重新创立NeXT电脑公司,研发积累了多项新技术,为重返苹果并成功带领公司转型奠定了基础。苹果产品研发一度贯穿着“what’s not a computer (不是电脑的电脑)”的理念,这也成了一种近似于偏执的创新口号。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早在1995年就早已预言了数项科技发展趋势,比如智能手机、屏幕触控技术、云计算等等,即便很多技术没有在微软公司实现,但领导者的洞察力和创新力让人赞叹,这也是微软帝国的精神基石。和网站名称一样,各大网络媒体公司的创始人或领导者的名称也带有极强的典型性,如同在IT业界塑造出来的一幅幅带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在Adobe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退休的时候,乔布斯曾说过:“他是我愿与之打交道的创新者。他走以后,留下的只是一群西装革履的家伙,Adobe公司也变成了垃圾。”言辞虽偏激,却体现了网络媒体这个行业领导者魅力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在众多创新类别中,技术创新是网络媒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种面向技术金字塔尖的淘汰模式使得典型网络媒体大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一时流行之选。Facebook的F8开发者大会所代表的开放性平台就是例证。该平台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公司与个人参与到程序开发,这种人才汇聚成就了Facebook在技术层面保持着“典型性”,代表了公司站立在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

最后,用户也是造就网络媒体典型影响力的重要一环。网络媒体有着强烈的“圈地”属性,即吸引并留住用户,增强用户粘度。一旦吸引了绝对优势数量的用户,其他后继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减弱。法国调研公司Semiocast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社交与微博客服务网站Twitter的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5亿大关,其中,活跃用户也有1.7亿之多。成立短短六年的时间,Twitter能够做到这一点,完全拜网站用户的高粘度所赐。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当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偶像都在使用twitter的时候,也就没有理由投奔别家了。

总的来说,典型网络媒体现象、公司、领导者、技术与用户驱动等一系列特征共同参与造就了这个行业独特的设计风格。

3 助力网络媒体设计理论研究

当前,以数字媒体概论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设计理论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相对而言,网络媒体设计概论研究还未有成熟的理论成果。既然网络媒体有着极强的样本概括特征,可以从典型性特征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典型公司的创建背景、理念主张、领导者影响力、产品特性等等,积累出网络媒体理论研究的基本素材,为相关设计理论的创立提供有益的借鉴。比如,在数字媒体专业的特定课程教学中,可以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以一种行业的代表性公司为主进行介绍,拓展到领导者、产品、关联公司以及相关设计风格等层次,找出设计与行业共性的关系,在数字媒体概论的大框架下细分出网络媒体的相关理论点。

总的来说,除了技术与设计之外,在网络媒体行业影响设计师与用户的软性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将之成为“软精神力”。网络媒体行业绝对影响力,或者说是网络媒体行业的“典型性”作为软精神力的一种对其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在这一新兴的媒体与设计领域,需要界定和探索的方面还有很多。假以时日,将会有更多特征被发现乃至充分利用,推动数字媒体设计行业整体向前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艾萨克森(美).史蒂夫・乔布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2

关键词: 网络媒体 武术 传播

1.前言

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网络俨然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同时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体育事业中,从体育决策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锻炼到体育新闻与宣传、体育科技、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都离不开网络。[1]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术运动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对武术运动进行推广。

2.网络媒体与体育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2]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不受播出时间、版面限制的信息资源。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交流功能,包括个人交流、团体交流等;交互性,使受众个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这种交互性是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录音带等媒体所不能比拟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飞速发展,体育信息也成为许多网站的重要传播内容。国际体育界和信息界对此反应迅速,而网络媒体的开发利用也给信息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1995年国际奥委会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网址,并在2004年成功地建立了外联网,从而使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能够直接获得国际奥委会的信息。[3]此外,各单项组织协会、各国体育组织、各种大型运动会包括奥运会都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世界各国的体育爱好者可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信息。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媒体对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3.网络媒体与武术

3.1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运动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管理的依据都将是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和数据是未来必不可少的方法。由于体育数据是动态的,所以,只有依靠网络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据统计,到2007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62亿,仅次于美国的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31.7%,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4]可见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并且继续以极其飞快的速度增长。

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是大趋势,通过努力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武术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不能总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还应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网络传播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武术运动的传播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为武术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武术的传播与宣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学习武术,必须有一个面向并且适合广大群众的传播工具,而网络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使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3.2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文化的交流

网络媒介是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蕴含诸多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伦理学、中医学、民俗学等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反映和体现。武术作为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与西方体育文化主张的征服自然是一种互补。武术的独特之处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关注,并且把它作为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互联网通过大量对武术信息的报道,通过武术事件、重大比赛、武林人物,在公众中树立中国武术意识,从而对武术的含义作出全面的诠释,使武术文化得到繁荣和发展。网络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并且在冲突和融合中实现文化传播,这个过程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过程。

3.3网络媒体有助于武术产业化发展

体育产业是网络时代的朝阳产业,它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网络时代,由于电子商务在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必然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迄今为止,伴随着网络传播自身的高速发展,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其他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它不仅相对独立,而且渗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这种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使武术产业的运营获得载体和依托。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消费者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他们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生产者的产品开发,他们通过网络获得商品的广泛信息,并通过比较进行选择消费。消费者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喜爱的武术用品。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对武术产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4网络媒体有助于进行武术科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是体育领域的知识创造和探索,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收集,文献的收集可以在网上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在网上消息,得到同行的交流并解决问题。一些武术网站,如中国武术协会、东亚体育史研究协会等,就在网上刊登武术学会研讨会的征稿通知,并开设网上论坛,大大扩大了学术研讨会宣传的范围,增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武术的认识和交流,并普及武术史学的研究成果。[5]为了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我国武术信息工作者必须为大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有价值的武术信息,而其他武术工作者应善于将获取的各种武术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去粗取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

4.结语

武术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现代体育需要开放、沟通与交流,这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无疑给武术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熊斗寅.网络时代与体育[J].体育与科学,2001,(3):1-7.

[2]诗兰.国际新闻界.2000,(6):49.

[3]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9.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3

哪些文科专业就业前景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国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会计专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注册会计师7万多名,而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个数字还差了至少35万。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未来几年我国炙手可热的人才,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

心理学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这个词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心理咨询师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职业。很多人认为心理学专业是专门面向理科生的,但其实,很多师范类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文理兼收的。

教育学专业

主要学习心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等课程。

一部分人从事教师职业,但教育的职业范围已拓展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如: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新闻媒体等。此外还可自主创业,开办各种教育培训、考试培训机构等。

英语类专业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等。

就业目标:教师:在中小学任教 ;翻译:到外事、经贸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导游:在国际旅行社当导游 ;其他:在各类涉外企业从事翻译及文秘工作。

专业未来发展。要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选择一个前景比较好的专业,可以让自己未来的道路更加平坦。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如果选择的专业很难就业,那么大学的意义就变得很小了。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人报考,这就导致了市场人才饱和,毕业生就业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管理模式

从微博到团购,从SNS到电子商务,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行业企业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处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企业的组织变化与调整愈发频繁,时代的变化要求互联网企业必须建立相对柔性、灵活的组织,包括组织架构、人员岗位以及职责的设计。但是在企业快速扩张过程中,人才招聘困难、绩效考核不合理以及薪酬与激励措施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加强改进和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人力资源问题,我们都在积极的探索中。人才是所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新的思路。

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

1、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媒体是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信息的生产、加工、等工作,向社会最大多数人进行传播的专业性组织。所谓媒体人力资源,是指在媒体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媒体活动中运用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媒体对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利用、开发和调配的过程和方法。①

2、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和网络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没有自己的职能,这种管理是内向的、封闭的、没有自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转变管理思想才是当务之急。

网络媒体的人事管理更加重视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协调发展,是一种有关资源配置的战略管理活动。具有以人为本,进行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和协调工作关系等职能。网络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要应用到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远程培训、在线招聘信息等功能。

二、互联网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互联网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网络的力量快速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变着我们的思考模式。很多企业通过网络来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反应力。网络的存在创造了新的人际沟通方式、营造了更加公平的沟通环境,哪怕是企业底层员工也可以随时随地、毫无顾忌地向高层管理人员表达心事、谏言献策等。互联网成了一种表达感情宣泄情绪的渠道、展示思想的平台,从而使沟通变得更有效率。②

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是要保证所有的活动都针对网络传媒企业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职能管理项目,在互联网环境下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说加强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要手段,是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2、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天下无贼》里有一句台词最能反映媒体业的真实情况:“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经济学家们早已知道,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拿劳动对于产量的贡献来衡量”,“现在人类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其余各种形式的生产能力的总和”。③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最终是依靠长期形成的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立足于市场竞争之中,要形成这种企业文化,就要立足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从每位员工身上着手。现阶段网络媒体人员呈现着以下现状:(1)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由于网络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网络媒体企业常常因急需人才而从市场中大批招纳原属其他行业的人员。对于新进员工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整个行业内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2)鉴于各个网站的结构特点和经营状况,大量关键岗位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实现的目标价值。(3)企业内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使用,难于使用人才。外行管理内行;企业用人能上不能下;工资能涨不能降;企业内小山头林立。如此种种现象,导致了网络媒体运作效率的低下。网络媒体在张扬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也必须适时找到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打造能够推动自身持续发展的“体制发动机”。

3、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网络媒体人力资源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这就造成网络媒体经常变动自己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而导致很难制定长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操作简单、程序化、形式化,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二是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度不够、激励机制不足、管理制度僵硬。过分的干预和陈旧的激励手段导致团队静若止水。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宽松的活动舞台和长久的发展空间,更何况是灵活变动的互联网媒体经济。

三、网络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手段

企业之间的竞争,尽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网络媒体的组织和人员配置方式必须减少组织结构的层次和复杂性,鼓励创新和改革。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招聘管理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战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如开拓员工内部推荐渠道;与高校、职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方便输送毕业人才;同时主动关注行业动向,根据需求及时吸纳其他企业的优秀员工;从现有的人员队伍中考察挑选出优秀员工,经过培训提前上岗,实现人才储备。

2、人才培养

由于互联网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运营方面都在不断创新。加强人才培养自然很重要,人才培养策略可以通过单位优秀员工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从而解决单位技术能力的传承问题;“送出去请进来”到更高的平台去锻炼自己,可以请一些同行业的优秀员工来讲学或学习交流一段时间,让员工的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知识,由此建立内部的企业知识库等,使其得以分享、传承和重复利用;通过参加团队拓展训练,快速融入单位的组织,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这种开放式沟通,能激发年轻人的斗志,使创新性劳动的绩效大大提高。要为员工创造“想干事,有事干,干成事”的条件,建立有效的人才晋升通道,搭建企业发展和个人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平台,同舟共济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3、薪酬与激励管理

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岗位设置更为灵活,员工岗位会频繁调整。为解决薪酬评定的问题,要需基于原有岗位的价值评估体系,不能单单因为岗位发生变化,就降低薪资,如果能力素质要求不变,薪酬水平就应保持不变。这样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产出价值,也能体现所在岗位的重要性。互联网企业员工普遍以年轻人为主,需要多种个性化的激励,如弹性工作时间、多层次的精神激励、待遇奖励,以温暖人心;及时公布获奖信息,给予充分肯定。针对企业的战略型人才,可利用各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提高忠诚度。互联网媒体创新需要激励的保障,必须以人为本,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对整个创新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同时跟踪进行绩效评价和反馈,满足网络媒体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绩效管理

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不断调整,因此员工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也需随之改变,考核标准也紧随变动。绩效考核要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管理要具有可行性。管理的可行性主要指对薪酬体系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薪酬体系能够有效的运行,确保前面三个目标的实现。管理的可行性主要包括计划、预算、管理、沟通等主要环节。④要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将考核结果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管理者需要对关键环节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对过程进行管理和方向进行指导,而不必过于关注员工具体的工作方式。在帮助员工完成关键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提升员工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与业绩奖、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①褚多峰、奚春雁:《媒体经营运作实务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49

②马真,《走出互联网企业HR管理误区》[J].《人力资源管理技术》.2000(9):30-32

③西奥多.W.舒尔茨 著,吴珠华 译:《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2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5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网络媒体;引导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这次可以说各行各业的人都做的很好,救援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一线进行奋力救援,后方支持者与关爱者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我们新老媒体也都充分展示了各自风采,取得了新的突破。央视快速派出近一百五十名记者到震区报道,并对这次地震进行超常规的直播。网络媒体不仅通过更新海量信息来报道灾情,还通过博客、论坛、社区等方式对地震进行更深入的报道。这一次媒体的行动比以往在突发事件中报道更显迅速及时全面。正是由于媒体有力的报道传播,不仅国内各大小城市在为灾区募捐,还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援。

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指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因为其突出的表现而博得社会的好品。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引导功能在救灾的后续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一、通过对报道角度的选择,指引人们的思想和舆论

这是一次全国各类媒体的总动员,各地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均竭尽全力投入,尤其是不少媒体派出记者突进灾区,发回第一手的报道,将灾区的情况全面地源源不断地向受众传递。面临重大灾难,网络媒体不仅争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而且通过对报道角度的精心选择,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精神,从而引导社会大众的舆论,为灾难救助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网络媒体及时公布灾情,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直面具体的灾情,点面结合,既有全局的消息报道,又有局部个体的报道。新华网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就了《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应对四川汶川地震》、《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赶赴灾区》的新闻,不到四个小时中国新闻网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约40人赴四川灾区》的报道。对人们关心的伤亡情况滚动播报,对地震的计时也是按秒计算。新浪网让每一个灾区的亲历者都变成了记录者和传播者,网友可以将大量的最前线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网络上。

其次,宏扬人性善良的一面,着重报道灾难中的人间温暖。在报道重大伤亡事故的同时,更进一步发掘灾难事件中所蕴涵的美好、感人的、突出人性美的主题去报道。《女教师怀抱孩子倒在水泥板下》、《生命奇迹:她在48小时的漆黑绝境里拼命保护4个月大的女儿》、《夫妻两人被困废墟下相互支持139小时生还》等等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美、看到人间的奇迹、看到生命的顽强。这一个个的带有浓郁感彩的感人事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事件的本身,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洗礼。

第三,发表图片以尊重人为宗旨,不仅包括对生者的尊重,还包括对死者的尊重。五月十四号,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针对网上上传的一些血腥、残酷、恐怖的图片,比如成排冰冷的尸体,新浪就倡议尊重死者。倡议在展现真实的情景下,不需要展览残酷。这样不仅为了让逝者能够安息,更是为了避免生者的痛苦。

第四,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图片来报道事件,可读性强。对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就是通过一幅幅从不同角度的、典型的现场图片让受众目睹了现场情景,看到了整个震区的概况。许多图片让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震后灾区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失去亲人呆坐在废墟堆里久久不愿离去的老人;那双临死前紧紧拽紧笔的双手等等,让我们看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拉住地震中幸存母子的手、在学校的废墟中捡起学生的鞋子和书包的总理,让我们看到了温总理的亲民为民的赤诚的心,看到了政府的作为。

二、通过发起多种行动指导人们的具体行为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无法对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务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拟态环境”的反应。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环境产生影响。

网络媒体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救灾报道当中,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的活动,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科技、财经、博客、播客、论坛、WAP、旅游、汽车等多个频道和部门参与的报道团队,快速形成了一体式报道机制,每天24小时不停息地刊发汶川地震方方面面的新闻、信息和评论。不少网站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的作用,指导了广大非灾区的人们去如何帮助灾区同胞,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一,开展网络寻亲。在发生地震后不久,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新华网等就开通网络寻亲。比如腾讯网的搜吧,利用搜吧网友一起帮忙寻找亲人。典型事例就是拯救军嫂王琢:十三日一位救援军人在新浪网上发了一个贴子寻找他的妻子,后来网友纷纷转载此贴,在数十万网友间进行爱心传递。终于十五日就有网友说军嫂王琢已找到,并且很安全。后来随着救援工作的发展,网络媒体还加了获救亲人查询和报平安功能。

第二,号召赈灾募捐。这次地震发生后,新浪发起绿丝带行动,呼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关怀和爱心,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和希望。各大网站也都开通了捐助途径,发起募捐动员。网站不仅呼吁广大民众献爱心,它们也积极付诸各种实践。新浪娱乐与演艺界人士联合募捐赈灾;新浪网、腾讯网等还开通了在线募捐,网友可以看到所有的捐款额及可以查看所有的捐款记录。截止五月二十三日,腾讯网网友捐款已达两千两百万。

第三,提供心理援助。心理援助以腾讯为例:腾讯网很快就针对这次地震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去访谈专家;提供专家在线心理辅导和专家解读典型案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告诉你怎样走出地震灾害的心理阴影,怎么帮助身边的朋友亲人走出阴影;介绍是援救人员怎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援助等等。

第四,号召领养孤儿。五月十四日,视频门户网站激动网发起“我要回家”灾区孤儿领(助)养行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用爱心和行动,给那些孤儿一个温暖的家。这一倡议得到广大网友和各媒体的响应,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领养孤儿的意愿及领养的相关事项,新浪网也积极响应,收集有收养孤儿意向的网友的资料,并最终将汇总给民政部门。

第五,开展网友祈福。人民网的“我向灾区人民献祝福”、凤凰网的“祭奠逝者、致哀”、搜狐的“祈福”、“为逝者默哀”等,网友可以写上祝福语,表达他们最真挚的祝愿,表达对灾区人民的鼓励与关心,祈祷灾区的人们平安;也可以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等。腾讯网的网友可以献花、哀歌、点烛、上香、祭酒、祈福,有近四百万网友表达了祈福。在全国哀悼念日的三天,为悼念此次地震中的死者,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等众多网站的首页都呈黑白灰色调,而且在这一期间还禁止了弹窗广告和浮动广告。

三、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通过对报道角度的选择来影响人们的思想以及发起多种活动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将地震对社会带来的损失和伤害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凝聚了全社会的人心。

参考文献:

[1]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网络媒体概论范文6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恢复放假传统,人们开始重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各大媒体也适时予以关注和报道,凤凰、腾讯、新浪等一些门户网站还特地推出清明节专题,可见清明节正恢复其原有的文化影响力。但随着文化全球传播的冲击,清明节正处于尴尬境地,既面临着现代生活的消减,又面临着西方节日和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并传承清明节文化,成为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问题。清明节文化在传统社会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兴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有哪些特征?

笔者以致力于传播中华大文化的凤凰新传媒为着眼点,以凤凰网文化板块节日专题中2010至2012年的清明节文化专题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期解读现代信息社会视域下清明节文化的传播。

传统社会中清明节文化的传播方式

传统清明节文化产生于农耕社会,主要通过超越生死的内省式方式、宗族式的特定习俗仪式和大写意的诗词进行传播。

1.超越生死的内省式人内传播。内省式思考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②清明时节,人们往往将生死并置,慎终追远,进行内省式思考,将对祖先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并置,从而自我传播清明节文化,实现人内传播。

2.宗族式的习俗仪式传播。詹姆斯·凯瑞曾指出,仪式传播“其核心就是将人们以团体或者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③传统清明节正是在人们共享“慎终追远”和“乐生惜春”的文化信仰中,以宗族为团体单位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进行祭奠祖先、踏青郊游等习俗活动,是一种颇具乡土特色的文化仪式。

3.大写意的诗词文本传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就是传播中国清明节文化的诗词文本。综观中国文学史,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数不胜数,“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清明诗词’留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词说清明》一书,就收录了近80首‘清明诗词’”。④这些关于清明节景象的大写意诗词,成为清明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悠久的文化长河里诗情画意地传播着清明节文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凤凰网清明节专题看清明节文化的网络传播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特点有三:一是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二是以户外活动为主,三是兼有肃穆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以户外活动为主的清明节习俗并不适合网络传播。如何实现传统清明节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呢?凤凰网注重延展传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从养生、革命历史、养老、生态保护等现代视角,延展清明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实现传统清明节文化的现代转型。

1.养生角度的延展传播。凤凰网将清明节多种习俗延展到现代人所热衷的养生领域,既将清明踏春等风俗体育运动扩展为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有益运动,也将清明节的时令食品与现代食疗保健的生活之道相联系进行传播,悄无声息地将养生融入到清明节文化的传播之中。

2.历史角度的延展传播。凤凰网将清明节祭祖文化与纪念誓死抗日的东北义勇军、纪念抗日殉国的黄埔英雄、扬威异域的中国远征军和纪念在日殉难劳工、烈士等中国抗战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进行传播,缅怀革命先辈,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

3.社会角度的延展传播。凤凰网将清明节孝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养老问题联系起来,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孝道所宣扬的家庭养老与现代社会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之间的矛盾,并从现代人养老观、中国养老制度等角度寻求解决之道。

4.文化角度的延展传播。凤凰网融合三毛、史铁生、泰戈尔等人的文学作品,从他们的生命价值观突出清明节“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文化主题;从儒、道、法等中国传统哲学中阐释蕴含于清明节文化中的中国人的生死观;并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清明节”。

5.生态保护角度的延展传播。凤凰网通过提倡网络祭祀等低碳方式过节,主张心祭重于形祭,注重剔除清明节仪式中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环节,并针对人们越来越多开车回家过清明节的现象,提倡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远途多拼车或搭公共汽车等,以低碳方式出行,从而将清明节亲近自然的文化延展到生态保护的现代生活方式中。

总之,凤凰网不仅整合扩充传统的人内传播、诗词文本传播和习俗仪式传播方式,而且增添了爱国主义、养生和生态环保等现念,创新传播环境,从文化、社会、历史、生态保护和养生等多维度地传播了清明节文化。

网络传播清明节文化的特征

传统清明节习俗作为一种文化仪式历代传承,其传播倾向于一种参与式的互动传播。而网络传播也偏向互动传播,网络媒体担当传播非物质文化的传统节日的角色时,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有怎样的特点呢?

1.线上互动式传播。到2011年底已有近12万网民参与凤凰网清明节专题中“现代人为什么要过清明节”调查,到2012年4月6日止已有近两万人参与网友评论留言,他们纷纷在清明节遥寄自己的哀思,这样大规模的网络活动有效地调动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

2.虚拟场景式传播。凤凰网在2010年清明节专题设置了祭奠南疆战士的网络专区,传播推广“网络祭奠”这种新媒体形式的清明节新风俗。人们利用网络虚拟空间构建虚拟灵堂、纪念馆和灵堂等,模拟墓地场景,以网络献花、供奉祭品等进行模拟祭祀仪式,可有效替代传统清明节烧纸、放鞭炮、磕头等方式,让清明节的民俗走上更加文明、健康、卫生的道路。

3.多媒体式传播。凤凰网整合新华网、中新网、东方网、新京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整合传播,在文化板块开设图文并茂的清明节专题,在凤凰论坛举行“清明感怀”有奖征文比赛活动,2012年还特别策划“三个人的怀念”视频专题,形成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综合传播局面。

总之,凤凰网在传播清明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借鉴整合传统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发挥网络媒体的特性,赋予清明节以文化时代性,满足现代人的文化传承需求。这种将传统传播方式与网络媒体特性相结合,对清明节文化进行现代性修正的传播模式,值得我们今后在利用网络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实践中借鉴与学习。鉴于网络媒体的文化传播优势,传统节日文化可能在网络传播中迎来欣欣向荣的明天。

注释:

①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J],《民俗文化论坛》,2004年8月版

②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81页

③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华夏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