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用餐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单的用餐礼仪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1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对于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饮食问题也开始进入社会民众的视野。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首次被上升为中国优先发展的国策。幼儿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健康教育更应从幼儿抓起。由于国内教育机构和家庭对食育这一观念的关注度不足,使得许多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没有得到完整的食育,存在大量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健康教育不仅旨在饮食健康,更应该有良好的就餐礼仪。本文即是在分析思考我国当代社会部分幼儿园幼儿食育现状之基础上,结合笔者目前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幼儿就餐礼仪培养经验,对幼儿园幼儿食育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幼儿饮食;食育活动;幼儿就餐礼仪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让我们有注重孩子高品质的膳食结构、营养搭配的机会。尽管由于物质条件匮乏所带来的儿童营养不良等问题逐渐改善,但其他儿童营养问题,如能量过剩、嗜食垃圾食品、饮食行为不良等问题却日趋突出。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上出现偏差,甚至以身示范地养育着一个“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成为了礼貌修养的“绝缘体”,持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令人担忧。因此,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礼仪不容乐观,亟需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一、幼儿就餐习惯培养的原则

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学校、家庭和幼儿共同参与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们捧到餐桌上给孩子享用的不应只是美味的食材,更应把优雅的餐桌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让优雅的进餐礼仪成为孩子展现自我的一张明信片。幼儿时期正是养成教育,礼仪培养的关键期,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就餐礼仪,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若能在幼儿时就习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未来孩子也将终身受益。

为了指导幼儿食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于2012年制定和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该指南在健康教育领域中提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受益终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笔者所在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即采用该指南提出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实际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应注意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等。掌握这些基本原则,可显著提升幼儿饮食习惯教育的质量,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就餐礼仪培养要求

英国一位家庭教育家说“教育始于餐桌”,我园在开设食育活动中,就把餐桌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关注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更进一步具体开展了大量就餐礼仪的培育工作。教育始于餐桌,就餐礼仪在这里开始。笔者归纳整理了我园实际工作中采用的就餐礼仪培养方式,其中对幼儿的实际要求具体如下:

(一)餐前礼仪

1.用餐前,要洗手,手洗干净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手,然后双手互握去拿毛巾擦手。2.致感恩词,感谢小值日生为我们发碗、发勺子、拉椅子。3.就坐时走到椅子右侧坐下然后缓缓转身面向餐桌。

(二)进餐礼仪

1.师长说完“请用餐”,方可进餐。2.食不言,进餐时不交谈。3.播放古典轻音乐,随音乐优雅的进餐。4.一手扶碗一手拿勺。5.吃饭时细嚼慢咽,勺子和碗不发出叮叮咣咣的声音。6.打喷嚏不对准食物或人,大臂内侧掩住口鼻。7.不浪费食物。8.添饭时,保证自己碗里和嘴巴里吃完了方可,不能占有食物。9.餐中保持桌面整洁,餐后人走桌净。

(三)餐后整理

1.餐后自主送餐具,椅子归位。2.用擦嘴巾以正确的方式擦嘴(方巾亲亲小嘴巴,两手相中挤一下,方巾变成长方形的啦!两手拿起再擦擦。)3.取适量水漱口,而后水杯轻放回原处。

三、幼儿就餐礼仪培养策略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总结实际经验,提出一些在幼儿园的幼儿就餐礼仪培养中的具体可行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餐具选用助力就餐礼仪培养

选用瓷碗作为进餐工具。瓷碗本身特点易碎、有重量感,这就使幼儿不自觉地轻拿轻放、小心翼翼,进餐时精力集中。

(二)创设优雅的进餐环境

环境是一个绝佳的隐形教育资源。餐桌上摆放典雅的瓶花,瓷制洁白的杂物盘,小抹布等,给孩子营造一个VIP的就餐环境。我们给孩子一个尊重、优雅、高品质的环境,孩子在这里学到的也将是高雅的文明。

(三)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幼儿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特点。崇拜自己的老师更是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教师有意无意的言行就可能引发孩子的模仿。如果我们教师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幼儿,那么我们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良好的餐桌礼仪。

(四)在食育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要想孩子悦纳刻板的礼仪规则,就要让孩子参与到礼仪的制定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而在食育主题活动中孩子从头参与食物的择、洗、切、制作、摆盘、上桌等,引发食物就是幼儿“小宝宝”的爱护情结,从而自发的思考爱惜粮食;餐具的摆放及对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表达爱的方法。

(五)家园共育―家长进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常常有“五天小于两天”的问题,在进行就餐礼仪教育中,如果家园规范不一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现象。所以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离不开家园观念方法一致。

邀请家长以小组形式进课堂,在教授孩子制作简单的食物的同时,家长也在和孩子共同学习进餐的礼仪,从而让家长把我们幼儿园良好的礼仪氛围带到家里去,家园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礼仪。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食育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改变,就餐礼仪的教育已悄然渗透到孩子的心里,u渐成为常态化的生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教育部门认识到食育对于我国国民的重要性并已经逐渐开始推广各年龄段学生的食育课程,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幼儿饮食礼仪的培养的重要性并给予高度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所幼儿园都会有一整套完整的幼儿食育体系及活动,来帮助幼儿更好更健康的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培养完满的人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2

一、实施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个别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慢慢发展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针对礼仪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礼仪教育方法、原则和途径,以丰富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经验。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生活礼仪

①用餐礼仪:要学会恰当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以及碗内的干净及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②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③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2.公共场所礼仪

大概的了解“七不规范”的要求,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3.学习礼仪

在搞活动的时候要做到会举手、会听,服从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要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轻;学会商量,能够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同伴演出的时候,能够保持安静、守秩序,结束后,会鼓掌表示感谢。

三、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1.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①美化幼儿园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之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②制造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当中,学会礼仪规范。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③利用美好的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要不断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也必须要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幼儿。

2.爱心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爱心是礼仪的重要核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整个实践的过程。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3.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幼儿的思维是比较直观、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我们还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

4.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的机会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实践活动: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②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老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它具有生动形象、生活化的特点。③任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④社会活动: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

5.家园同步教育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3

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少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少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少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开展小学礼仪教育的措施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少儿从早上进入小学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小学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少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少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少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在少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学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少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小学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少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少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少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少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少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少儿文明用语,让少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少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少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少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少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少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少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少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小学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少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小学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少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少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少儿家长宣传少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小学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少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少儿,对少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少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4

那家西餐厅在职场圈很有名,只提供给写字楼高层聚会,以平常小白领的财力很难支付点菜后奢侈的账单,因为那儿提供的可都是正宗的白兰地、威士忌,还有爽口的鹅肝酱。根据众同事传言,习琳可以想象出:那一定是个推杯换盏、衣香鬓影的高级场所。怕老板和同事觉得她“老土”,习琳狠心置办了一套华丽的晚礼服,印满桃心的玫红色薄纱,镂空露背,看起来似乎性感逼人。可是习琳不知,在高级西餐厅里大露肌肤,隐约有点风尘味。一味追求醒目抢眼的习琳,忽略了低调端庄也是一种美。

慢慢地,整个场面显得有些失控,习琳恍若交际花斡旋在老板和同事身边。西餐厅里,侍者让客人点酒或点餐,他会主动走到你的左手边让你做选择,一旦他在你右手边就不是为你服务,是给你的邻桌提供选择机会。可怜的习琳却多次会错意,忽左忽右地跟侍者要餐单,身上的桃心煞是扎眼。

最尴尬的还不止这些。西餐饭桌中,餐巾也属于很重要的道具,起着信号暗示的作用。特别是老板正式宴请属下,那么必由老板率先开饭。他把餐巾铺在腿上就成为正式吃饭的标志,相反,老板把餐巾放在餐桌上,表明你们的餐饮宴会宣告结束。同时,一定要注意,餐巾只能叠成长条形或三角形铺在腿上,这样可避免吃饭时菜肴、汤汁把衣服搞脏。放在别的地方不符合西餐规矩。

初出茅庐的习琳尽管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对这些礼仪却一知半解,不幸地将上述不该犯的错误全犯了。后来,习琳男朋友打来电话,她离开座位去外面接。匆匆起身的她哪懂吃了一半的西餐,刀叉怎么放是有讲究的。跟中国人吃饭拿筷子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一样,西餐的刀叉不能指人,暂停用餐时应将刀叉相对斜放在盘子的左右两边,服务员就不会撤走盘子;吃完一盘后,将刀叉平行放在盘中,服务员会主动收去。正是刀叉位置放得不正确,她面前还没吃完的菜被服务员一收而空……这让习琳尴尬至极。

西餐厅失态,让老板及同事投向习琳的目光不再饱含欣赏。此后一年,她在公司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而她打听回来的消息也证明了她的猜测:自己被认定为“难以掌控大局、委以重任”,一场看似简单的饭局,习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年后的春天,习琳随几位受“冷藏”的同事去往美国分部做苦力,除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外,她还偷师学艺掌握了全套西餐礼仪,包括家宴、自助餐等等。重回公司没多久,公司举办大型西式自助餐会,邀请了不少洋客户及公司的全体员工。习琳一身黑色连衣裙大方得体亮相,带给高层夫人当做见面礼的刺绣披肩也显得品位非凡。

接——在自助餐会现场,习琳也表现出很高的涵养:拿取食物多拿少取;吃多少,拿多少;看到前面有人在拿取食物,她不是紧紧围在旁边,而是保持一点距离,等他人走后再拿去食物;进食程序遵循冷盘-喝汤-吃热菜-水果和蛋糕、雪糕,最后是饮料。

整场餐会习琳扭转乾坤,告别一年前的怯弱,表现得毫无瑕疵优雅自信。她不知道,美国高层夫人始终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女员工的各种举动。风采出众的习琳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她重新被上司关注,派她搞一次夏日新品促销的重头计划。

针对她的逆袭成功,习琳感慨,想做长久的业绩达人既要工作精通,也要学会“吃饭”。记得自助餐临散场前,高层放话说下次会邀请一些员工去参加他们的家宴,习琳暗自决定,她若能在其中的话,一定好好表现!

Tips:西餐细节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5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将英语A、B级的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此应试教育完全不能符合交际的要求,制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发展,难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多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当薄弱,多半不了解西方交际习俗、风土人情、语言文学等,与外国人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无法顺利与外国人沟通。由于受到传统语言学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逐渐形成“纯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相当重视语言和语法知识的教学,缺忽视语言形式的文化学习,在语言的交际法则讲授中无法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仅在于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对考试无关的内容没有真正的兴趣,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当低下。在高职学校教育英语课程教学中,在教材编写中没有明确提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等。

2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1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思维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听说读写作为主要的环节,其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跨文化思维。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体验,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历史事件等,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采取英语短剧、情景对话、讨论、演讲及辩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语言和文化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第一册《HistoryofPizza》中“,Food”作为主要话题,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以下的任务:对比较中、西餐菜谱结构,制作一份简单的中、西餐菜谱;了解中、西用餐礼仪等。在课堂中将学生分为四组,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课前准备的成果。最后通过例举学生制作的中、西餐菜谱,进行模拟餐厅用餐的情景对话。在情景模拟对话中,使学生更加了解东、西方饮食文化,熟悉其餐桌礼仪的差异,确保学生适应类似的公共场合。

2.2高效整合教材资源,促进学生跨文化培养

在高职英语教材中显示了浓厚的语言文化氛围,可适当整合教材,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课堂中遵循教材的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增强其跨文化学习体验。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文章大意,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灵活的活动方式,鼓励学者总结教材语言文化的使用,以提高其语言文化运用能力。比如:在英语教育中开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等选修课,或者是举行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并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英文版报刊杂志等,切实感受西方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扩大知识面等。

2.3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

在英语语言学习中采取对比学习方法,可让学生增强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对比中西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等。为了突出中西文化对比,教师可鼓励学生拓展学习途径,整合学习资源,对语言文化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聘请有中国工作经验的外籍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或者是定期举办外教讲座,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等,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其交际创造真实的环境,以形成正确的文化交际意识等。比如:学习中西方在不同场合的着装情况,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对比中西方在不同场合的着装差异。同时,利用网络、广播、英文歌曲、外文电影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形象的异国氛围,使学生在教学资源中感受外语的魅力,更加解异国的宗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

3结束语

简单的用餐礼仪范文6

关键词:日本;餐桌文化;中国

前言:由于中日之间有着一定的隔阂,所以很多人提到日本就会出现反感的态度,甚至排斥所有日货和日本文化。但是实际上即便是国家之间有着政治上的误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也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餐桌文化就是其中一点。日本的餐桌文化和中国的餐桌文化有着相同之处,但是也有着不同的地方,所以只有相互了解和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的交往过程中更加顺畅。因此本文重点针对中日餐桌文化的差别和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和了解,以此找到相互之间值得学习的地方,为日后跨国文化的交流提供便捷。

一、中国的餐桌文化

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两个国家之间餐桌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来自中日两国人群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世哲学,所以中国的餐桌文化主要就是:在中国,就餐之前,客人需要等待主人邀请了之后才能够坐下,并且不能够立即就餐,需要等到所有人到其之后才大家开始共同就餐,不论哪一种就餐形式都需要遵守以上的要求,即便是有人迟到也要等。而在中国就餐过程中,菜肴上菜的顺序就是第一道是汤,紧接着才是主食,例如:白饭等。然后是酒,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水果,主要就是利用水果促进消化。除了汤之外,餐桌上其他的菜品都使用筷子。筷子也是中国餐桌上最为主要的就餐工具,所以在就餐的过程中不可以玩筷子,更不可以使用筷子敲击其他物品,或者是拿着筷子对人指指点点,也不可以把筷子插入碗中,在中国这是祭祀死人的方式,会被认为非常不吉利。还有就是不能够用筷子在一盘菜中不停的翻动,所以在中国吃饭的过程中都是看准了想要夹取的食物之后,直接夹走,而当使用筷子夹到一块食物的时候,还需要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这也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就餐完毕之后,需要把筷子放回筷子座上。而在饮食结束之后即便是需要剔牙也需要捂嘴,当然尽量是不要剔牙。

二、日本的餐桌文化

日本人在用餐的时候礼仪非常复杂,所以一般人在不了解日本餐桌礼仪的时候,想要继续就餐还不出现错误,最好要注意入乡随俗,留意别人是如何做的,这样也能够避免出现差错。日本人一般在用餐之前习惯性的高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主要意思就是很欣赏这顿饭,这样才可以继续用餐。日本人也是使用筷子,但是在用餐的过程中不会给客人夹菜,不论是家里人还是好朋友一般都是自己吃自己的。一般硭翟谌毡居貌托枰把餐桌上的菜都吃完,这样才是礼貌的方式。同时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一般就是吃饭的声音要非常大,这样才表示这顿饭非常好吃。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主要的餐食包括:一碗米饭、一碗味增汤、两三道菜,配菜越多,这顿饭就越体面,但是客人在用餐的过程中需要每一道都品尝,不能够集中只吃一种菜。在用餐结束的时候,日本习惯说谢谢款待,准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

三、中日两国料理上的差异

(一)料理的食材

在中国一般北方的主要食材是小麦和高粱,面食一般就是馒头、花卷和清蒸的事物,还有油条等油炸食物,南方则是以米为主。烧麦和饺子不分南北,两个地区的人们都比较喜欢。中国人在春节还有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就是由于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人们春节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意思。人们经常把不同的食材作为馅料放在饺子中,以此寄托希望。中国人也比较喜欢吃肉,还有动物内脏和软骨都可以作为主要的食材。

在日本人们在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就是米饭、汤和咸菜,很多家庭在早上也比较喜欢吃面包。日本人喜欢海产品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生鱼片是很多日本人家非常喜欢的食物。日本人还比较喜欢吃面条。除夕夜或者是立春的时候日本人会吃荞麦面,意味着寿命延长和家运吉利。日本人很少食肉,特别人动物内脏,他们觉得比较肮脏。

(二)烹饪的方法

在烹饪方法上,上文已经提过,中国有菜系,还有东北菜,所以在烹饪的过程中煎炒烹炸样样需要使用,一个好的厨师需要掌握的做饭技巧非常多,同时中国在烹饪的过程中还喜欢使用调料。但是日本在做菜的过程中则没有这么复杂,很多时候是生吃,并且在调料方面也仅仅有简单的酱油、醋和糖。

(三)用餐的工具

在用餐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喜欢使用筷子,但是却各有千秋,中国的筷子是平头的,日本的筷子是尖头的,中国人一般是筷子和勺子同时使用,但是日本人却只使用筷子。

四、中日餐桌文化的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餐桌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在用餐之前,中国人讲究的就是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在用餐之前几乎是不说话的,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人们用餐虽然讲话,但是很少向日本一样需要高声表达某种感情,一般都是客人谦让,主人礼貌,这样开始用餐。同时在餐桌筷子的摆放上,两个国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日本人的餐桌上,筷子是横着放的,中国人却是竖着放的。日本人的筷子头是尖的,据说是为了吃生鱼片的时候比较方便。日本人在吃饭的过程中都是一人一份,把饭、菜、汤放在一个托盘中,即便是家人用餐也是这样,所以即使是吃鱼也是一人一块。但是中国却不是这样,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大锅汇,所以很多菜品都是大盘子,放在中间大家一起吃,这也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解的就是团员,所以肯定不会在用餐的过程中进行过分的区分。同时在日本吃饭的时候都不会给客人夹菜,但是中国却喜欢给客人夹菜,觉得客人吃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在中国桌上的菜要满才好,这样才不用担心客人不敢吃,但是在日本却是所有的菜都吃光了主人才高兴。

五、中日餐桌文化的相同之处

中国和日本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礼仪之邦,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对于礼节方面的重视程度和中国相比较,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的在餐桌上也是一样,日本人对于餐桌的文化也非常的重视。自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很多中国学生都来到日本留学,日本在华的留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所以日语热以及日本文化的追捧出现在中国人群之中。但是社会在发展,各个国家也在进步,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每一个国家中的文化,文化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经过长久的发展也自然积累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文化。中日两个国家在用餐的时候都喜欢把米饭作为主食,并且在饮食的过程中喜欢配汤共同食用。同时中日两个国家在用餐的过程中都比较喜欢喝酒,两个国家都认为喝酒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在喝酒的时候日本人和中国人都喜欢互相敬酒,并且说一些客气的话,这样也是代表对友人的祝福。还有就是日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也不会把筷子插在碗的上面,这一点和中国很相同。在吃鱼的时候,两个国家也有着同样的文化,就是不能翻鱼,这也意味着翻鱼就是翻船,会给家里带来灾难。

六、中日两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一)中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中国发展至今有很多文化都被其他国家所借鉴,这也能够看出我国的强大,而在众多文化之中,食文化就是非常著名也是受众各国追捧的一类,这一点无可厚非,甚至对于各个国家都有着比较特殊的影响。中国的饮食目前比较著名的就是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而在近年来有传说东北菜系也成为中国菜品的主流,在这样的影响下,自然很多学者开始关注饮食背后的文化内容,而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浅显的就是餐桌文化,有饮食肯定就有餐桌,所以中国的餐桌文化也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中国的餐桌上,共同吃饭的人,需要长辈先入座,并且按照顺序排列位置,同时在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嘴巴含着饭大声说话,特别是不能够把饭喷出来,这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同时在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翻菜,也不能够集中吃一种自己喜欢的菜,吃饭的时候要互相谦让。并且中国人在吃饭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发出非常大的声音,也不能够对菜品进行肆意的点评。中国人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一般不能够做奇数的菜,这样也是不好的一种兆头。同时在中国用餐的过程中敬酒需要关注到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如果比自己大或者是自己想表示出谦卑的态度,酒杯就不能够比对方高,如果非常高这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满杯酒、半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倒半杯酒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些都是中国餐桌文化的禁忌。

(二)日本餐桌文化的禁忌

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看到菜肴之后不能够表现出非常嫌弃不想吃的样子,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菜品,也需要对其进行赞美,并且表示非常好吃。同时在日本用餐的过程中不能够互相夹菜,也不能够剩饭,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日本人在吃寿司的时候,习惯用手拿着寿司直接放入口中,并且在吃面条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声音则会被认为这碗面条不好吃。日本人一般不吃肥肉和内脏。同时在盛饭的过程中也是一勺就好,而客人则是需要吃第二碗,这样才是有缘分,忌讳只吃一碗。同时日本人不能用筷子接别人递过来的食物,因为日本人只有在收骨灰的时候才这样做,这也是非常大的禁忌。

七、结语

根据以上探讨和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看出,在本文的研究中,中日两个国家在餐桌文化上有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两个国家的特定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在餐桌上的文化自然也变成了自己国家固有的一种形式。而两个国家在餐桌文化上还有这相同的地方,这就是两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之处。所以随着两个国家交往的不断密切,两国人共同出现在一个餐桌上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所以在整个用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对方的餐桌文化,这样才能够尊重国家文化上的传统内容,同时也能够通过用餐的过程建立起更好的两国关系。

【参考文献】

[1]韩浩月.中国餐桌上的文化与情感[J].饮食科学,2016(10):1.

[2]高立霞,李艳.从教育文化视觉下初探中国餐桌礼仪之变迁[J].青春岁月,2016(11):232.

[3]于嘉新.刍议法国餐桌文化与中国的区别[J].经营管理者,2014(34):401.

[4]吴寒,姜黄燕.浅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J].青年作家,2014(20):175.

[5]王婧妮.从《唐顿庄园》到西方餐桌文化[J].文教资料,2014(06):56-57+59.

[6]李国雄,李梦瑶.“家校合一的餐桌文化”对农村寄宿生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8+30.

[7]潘学范.从就餐礼仪看德国餐桌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23):220+222.

[8]苏文俊.试析中西餐桌文化差异[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354.

[9]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13.

[10]王亚红,张定军.发掘不同餐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245.

[11]侯宇,刘建,冉亚维.中西方国家的餐桌礼节与文化的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08):218.

[12]邢丽莎,魏耀章.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方餐桌文化对比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03-204.

[13]陈永玲.谈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