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1
当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处于更新换代的重大变革期,宽带化、三网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快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交融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走向以光网、无线宽带为主的新阶段。高速、宽带、融合、无线的新一代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现实,满足随时、随地、任何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以及所有人或物的联通。随着光网和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各项信息化应用开始向更多领域延伸,拓展到社交、娱乐以及商业活动中,提供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
电子政务的普及促使了政府行政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由注重履行政府职能,向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转变,更强调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更广泛、更快捷、更全面的无缝服务,使得传统政府由多层次、多部门、以“管”为目的向一个“智能的”、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转变。园区政府信息化以政务网络为依托,建成园区统一的网站编辑平台和平台,在继续加强园区门户网站的建设的同时,完善多语种网站服务,注重服务效果的提升。通过网上政府,促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面向政务的管理和服务流程,减少管理环节和层次,促进政府组织扁平化,实现对整个业务链的一体化管理,从而极大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通过政府信息化实现无线招商门户,开办招商引资网络洽谈会,创新数字化招商引资途径。通过园区公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承载基础地图数据,在各有关单位设远程工作站建立基础数据与应用管理支撑平台,实现园区管理“一套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深入应用,形成无所不在公共服务环境,逐步整合共享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电信、有线电视、银行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形成园区便捷高效的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政府信息化工作重点向服务转变,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为园区居民提供及时、虚拟化的生活服务,促进形成公平、和谐的园区社会氛围。
随着园区信息化需求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园区的信息化节点很多,有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如政府体系内的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公安、一站式服务中心、进出口口岸等,另外还有企业、电信运营商开发运用的网络。但这些独立封闭的节点相互间能共享信息资源的不多。在这种构架下,不同业务信息系统可以与上级条线联通,但不利于一站式服务,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互联不畅和资源浪费。电子政务方面,园区政府各局办、直属单位按照业务属性和有关规范标准,分别做好网络接入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建成集政府信息与查询,在线办事咨询、交流、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网站群系统。园区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接收、数据安全、数据质量等数据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逐步形成统一的数据接收、存储和机制,实现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实时交换与共享。同时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目录,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满足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实现常态化的数据共享交换模式。加强与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逐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支撑业务协同。进而整合园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建设园区数字中心,联合企业机关的计算资源,建设具有高性能计算、存储能力的、面向园区企业、组织开放共享的云服务数据中心,开展计算、存储、备份、咨询、托管、测试等多种业务,使有效整合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随着园区管理机构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园区工作重点从事务向服务逐渐转换,企业信息化成为政府关心的重点。智慧园区建设抓住“两化”融合的契机,不断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试点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生产方式,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和产业升级。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园区之间的便利沟通,实现园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同步发展,帮助园区建立起基于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提高园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智慧园区的竞争力。园区管理机构将重点引导企业通过信息化途径,加强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企业合作、企业管理,推进云计算服务和支撑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着力提高智慧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研发孵化平台、多元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企业建设管理服务系统和网络销售系统,培育智慧园区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智慧园区总体架构
当前园区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园区经济转型、社会和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与融合,提升园区政府的管理、服务、引导能力,提升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园区运行的智能、顺畅程度,提升园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水平,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园区建设重要的部分,也是可以直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智慧应用体系分析、整合园区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是园区运行更加智慧顺畅,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应用体系包括一个支撑平台和四个应用体系。
智慧应用支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等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分配到终端用户手中。“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安全高效的的电子政务体系以网络为依托,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以“政府就是服务”为出发点,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理、服务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中,帮助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快速、高效地解决各种事务,协调各种关系。电子政务体系包括网上协同办公、联合行政审批、行政监察、经济运行调节、市场监管、招商引资管理等多种政府管理、服务功能,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从“一个政府、多个部门”向“多个部门、一个政府”模式转变。
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构建更为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理念及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成果,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特别是探索在尽可能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信号灯、电灯杆等)上,附载以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型感知终端,全面、实时、准确获取城市运行的相关信息,在园区安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应急指挥、能源管理等方面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提高城市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深入智慧的两化融合体系是园区推动经济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两化融合体系包括提升传统产业智慧化水平、扶持壮大新型融合智慧产业、建立扶持有利的公共服务体系等。
全面便民的数字化民生体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事业、电子商务向社区、街道延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公共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为园区群众构建亲民、便民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应在园区已有的政务信息化基础上,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智慧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下,依照“一体化”集约共享的建设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关键,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通过安全、通畅的信息资源交换,实现园区各单位间资源共享,达到业务协同。
信息资源数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四大基础数据库,其次是园区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各类主题数据库,例如市政数据库、决策支持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数据还包括视频监控、传感器、RFID等感知层上传的数据。
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规划和完善园区内各类主题的应用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交换和共享的业务资源指标体系,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的资源共享。
共享交换平台是业务系统间无缝共享数据、连通信息孤岛的高速公路,为实现应用层各种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目录服务系统、交换服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和导航服务、平台管理服务等。
集约共享的信息资源利用体系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从部门级到区域级的提升。通过加强数据的统一管理,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数据的共享交换,实现了智慧园区运营的高效协同,实现了由数据转化为价值。
通过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园区内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实现园区内的部件、人员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奠定了泛在感知的网络基础。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全面覆盖的感知层和泛在的传输网络层。
全面覆盖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采用的感知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信号、ID和位置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对园区主要的公共场所、野外水源、家庭住宅、生产场地和移动车辆等实现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园区各元素的各类信息均可接入到传输网络层。
泛在的传输网络层建设以泛在接入、高速传输、安全融合为目的,高标准、高起点、集约化规划和建设面向未来的FTTx网络,大规模部署高速无线宽带覆盖,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的融合,构建大宽带、全业务融合的有线无线高速的全覆盖网络,实现多种方式随时随地接入。
智慧园区安全体系需准确建立在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数据规范交互基础之上,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角度提出安全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安全防护策略,以“整体合规、资源可控、数据可信、持续发展”的生存管理与安全运维模式,详细分析智慧园区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界定智慧园区网络区域边界范围、安全保障技术路线、安全防护策略等,以此为园区服务机构、管理机构及社会公众等提供安全有效、规范合规的信息服务。
智慧园区的典型应用
园区公共云服务平台。园区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不足,IT预算有限,无法体会到昂贵的IT设备和应用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如今,云计算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大企业级的技术与设备,价格则相对可承受,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便捷。一方面,由园区政府建立面向中小企业公共云服务平台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首先,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省IT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其次,云计算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的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服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云平台还可以为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享平台,通过投资建设、资源整合等多种渠道,开放网络数据通讯、数据中心、软件构件库、安全服务、软件评测、在线与离线培训、集成电路设计服务、软件出口、嵌入式软件技术服务、多媒体软件技术服务等服务或功能,支撑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作中的普遍需求,提供共性的技术和服务。
以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为例,园区公共云服务平台功能是在创新过程中,开展检索、查询、实验、测试、试制、中试等活动提供设备、仪器、场地、咨询、认证和技术指导等专业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群体。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利用社会服务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其典型应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电子认证公共技术服务。以国家电子签名证书策略为核心,搭建证书策略体系实现框架和技术方法;在证书策略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经过认证的数字证书之间的互信和互认;建立电子签名证书资料备份库,为电子认证行业监管信息采集与数据服务、数字证书和可信数据电文统一验证及公共服务提供支撑。
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资源共享、技术交流、行业服务等内容的服务平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质量检测平台、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资源库。智能移动终端软件资源库,包括智能移动终端软件的案例库、缺陷库、标准规范库、政策法规库、开发资源库、质量信息库、软件版权库和技术人才库,相关资源库以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为窗口对外提供服务。
园区公共云服务平台充分体现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大量整合了云中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封装成不同类型的服务提供给相关企业。从用户体验角度划分,园区公共云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分为三层,基础设施层IaaS、平台层PaaS和应用层SaaS,三层相互独立,提供的服务不同,面对的用户也不尽相同。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2
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供应厂商良莠不齐、定制能力差、操作应用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难题。
如何建设出符合各个业态需求,满足客户定制化和一站式需求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是当前客户最迫切解决的需求。根据智慧建筑发展背景及当前遇到的问题,虹信技术服务公司提出了打造“一体化智慧建筑”解决方案。
智慧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虹信技术战略转型产品。虹信技术服务公司以智慧建筑解决方案为抓手,以弱电集成服务为目标,形成“软件平台+解决方案+集成服务”模式。
为了满足智慧建筑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该方案提出针对于六大行业具体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系统架构共分为如下五层。
用户层:定义产品的使用对象,包括公众用户、物业管理人员、运营支撑团队、系统维护人员。
应用层:定义产品的业务应用功能,包括6个具体行业应用,智慧社区应用、智慧园区应用、智慧商业综合体应用、智慧医院应用、智慧校园应用、智慧景区应用。
集成层:定义产品的平台集成功能,将IBMS智能化平台、物业办公平台、智慧社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集成。
系统层:定义产品的具体系统功能,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公共广播、多媒体会议、安防系统、车辆管理、机房管理等。
设备层:定义产品的前端终端,包括基础设施、网络设施、感知设施等。
“解决方案+软件平台+集成服务”的智慧建筑服务模式,实现用户需求与系统的高度一致,以及软硬件的高度兼容,提升建筑品质、服务效率和水平。
统一的管理平台及高度的集成联动,有效降低了管理的工作量以及成本,提升了效率和质量。全面的应用平台,智慧建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物业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对于服务品质、管理效率以及用户感知都有积极的提高作用。灵活的系统扩展,便于新系统的增加及原有系统的扩容,为楼宇建筑品质的持续提升预留了空间。
一诺仪器光纤熔接机
广电网络建设选择:View4M双芯皮缆光纤熔接机
View4M熔接机外部采用覆胶设计,可在多种恶劣环境下维持正常操作,机身采用铝镁合金设计,轻便牢固,其内部采用工业级四核CPU,GPU内置WcatPro图形加速器,响应速度更快,View4M配有4.3英寸高分辨率LCD电容触摸屏,使用更便捷。此外,View4M拥有精确的多芯包层对准技术,是市场上最可靠的熔接机之一。
View4M功能特性:特殊V型槽设计,可熔接单芯、2-4芯带状光纤、2-4芯皮线光缆,适宜广电FTTH入户建设需求;熔接时间快达14秒,加热时间快达20秒;无反光镜设计,缩短对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拆卸式SOC加热夹具;3年质保,4S服务车全国巡检。
城域网建设利器――View12R带状光纤熔接机
View12R最大特性是兼容多种带状光纤,其标配12芯、6芯和4芯带状光纤夹具,选配2芯、8芯和10芯带状光纤夹具。不仅涵盖城域环网需求,且匹配国际常规FTTH带状熔接需求。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3
2013年国内外重点园区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新一轮的进展,新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园区更是斗志昂扬,美国硅谷以智慧化服务机制换智慧园区公共实体平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借助AT&T、印度电话工业公司、Tulip电信等电信企业巨头共建多样化数据中心,满足园区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外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智慧园区建设进入完善提升阶段,国内各大园区在借鉴国外智慧园区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突出重点。
综观2013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阵营日益扩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成果明显,中关村海淀园、苏州工业园等典型园区持续优化园区智慧化环境,智慧园区建设阔步前行,逐步探索适合本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园区也正加快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及实施步伐。
智慧园区建设集中在东部沿海
从智慧园区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布局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所带来的智慧产业发展、便捷园区管理以及高效的城市管理将会吸引更多的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的行列中来。一方面,东部大量的高新区、经开区将会在借鉴兄弟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经验的同时,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其智慧园区建设浪潮。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影响下,更多的产业园会(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开始着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基础设施依然是建设重点
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以基础网络通信、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为重点。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
其次,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个性化应用建设热度不减
2013年3G、光网、无线互联等新兴通信技术和理念正在通过运营商和业界的努力,被广泛应用到园区管理、企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无线智慧园区、信息消费等一系列新兴的通信理念和应用扑面而来,加之园区政府、企业、民众对智慧化服务需求的热度高涨,涵盖智慧决策、智慧办公、智慧生产、智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园区应用建设得到各大园区的广泛关注,并着手进行部分工程建设。
2013年国内各大园区智慧化建设依然处于探索式前行,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信息消费试点工作的推行以及智慧城市试点的快速开展,2014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势必将会迎来全速的扩张期,新技术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新产业将会得到井喷式发展、产城融合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特色专业园区方兴未艾
当前我国智慧园区建设主要由国家级园区主导,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国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级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行列中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园区将会全力推进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实施。另外,智慧园区建设浪潮的推进会加快国内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智慧化装备的进程,特别是伴随着东西部、南北地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技术对接、园区对接日益频繁,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饱受智慧化要素的外溢沐浴,智慧园区建设将会集中起步。
新技术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信息化新浪潮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的催化剂,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要素的高端集聚。未来“云物移大智”技术将会更深入融汇到智慧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各个领域,更多的园区将会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移动、三网融合等技术规划、升级、整合园区已有软硬、技术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园区服务模块,并提供智能服务。2014年各大园区紧抓“云物移大智”的技术变革大势,加快“云物移大智”技术智慧化应用进程,势必将会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
产城融合新趋势
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它是智慧园区领域内高、精、尖技术的融合,会带动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兴起,并借助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为园区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获取、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业务高效办理。2014年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质是产城融合典型代表,尤其是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领域持续的推陈出新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基础,深化园区智慧应用,丰富园区智慧化服务内容。
相关链接
智慧矿山建设回顾与展望
我国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一直较为落后、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在经营过程中,矿山企业逐渐认识到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转而追求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矿山企业能够获取更多利润并降低安全风险,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先进、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矿山企业正快步迎来智慧化时代。多家矿山企业实现了井下应急调度指挥“一呼百应”。智慧矿山系统实现物联网技术在采矿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井上、井下通信调度一体化和快速应急指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事件反应速度。因此,矿山企业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将数字矿山建设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改革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采矿业,不断开创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农产品;三农问题;一体化
农业体系相关概念
(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运作形式所衍生的农业产业链新生态,也是集产供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使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目前,农产品除了在主流的B2B和B2C电商平台交易外,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相继成立。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并非只是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而是相关主体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进行精准预测而进行的差异化生产与经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各方面,使得传统农业的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远变化,并为农业业态增加了物流、信息、金融等新要素,使得农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提升其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设备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进行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智能分析、精准种植、危险预警、远程诊断和指导等功能。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安全,使得农业生产和交易等过程更为健康可持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智慧农业是国家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金融扶持。2018年全年,国家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成立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财政支出逐年递增,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财政支出的支持,也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进步。仅2018年来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明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明了农业发展方向,即通过互联网推动对农业精细化生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应用,加快智慧农业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提升其智能感知、监测、分析、诊断、预警、作业和控制等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模式。二是大数据平台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与地理、气候、土壤、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模式和经验不能完全复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有限、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2015年底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作物、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导和监测,帮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三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的崛起。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技和技术要素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一大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农业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软件开发企业,中游为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设备维护和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农业作为我国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仅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目前专业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大部分务农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农业智能化趋势的认知程度和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意愿更是有限,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度匮乏。二是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从农村电子商务角度探析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一)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重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规模效益,不仅让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互联网+农业”,原本的农业经营主体也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获得更大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涌入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使得智慧农业需要的软硬件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同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快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带动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企业的成长。二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转型。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农业的产销结构,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销售规模都成倍扩大,带来的规模效益更是显著增加,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显然无法与之匹配。相关主体必须通过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思路,培养创新意识,以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经营成本,引领绿色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培育智慧生态农业。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加快了农业产业链的高效链合。农村电子商务得益于信息技术,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农业管理、经营、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更加快捷,同时降低边际成本;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元素的加入使得行业上下游成为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大趋势驱使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四是农村电子商务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农村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以销定产的模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损耗,同时电商平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以及消费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农业生产、销售、服务更为高效和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为智慧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5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由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和商业)管理运营的越界品牌文化产业园已经脱颖而出。锦和商业到底有什么样的杀手锏?
智慧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多地了解锦和商业,记者来到了锦和商业旗下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蒙自路路口的越界・智造局一期园区。
记者了解到,越界・智造局一期是锦和商业经营管理的23个项目之一。园区充分利用原上海紫光机械厂厂房的空间布局,采用ART-DECO设计风格,用连廊将园区内功能不同的建筑串连起来,形成特色鲜明的“街区式”建筑群,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锦和商业各个园区面积虽大小不等,但企业入驻率均超过95%,并仍以每年2~3个项目的速度在全国开拓市场。
锦和商业公共关系部经理顾燕告诉记者,锦和商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锦和商业提供的是全价值链一站式服务,即从项目承租,到后续的项目定位、设计改建、招商、运营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商用物业服务链,而非一些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只是负责招商。值得一提的是,锦和商业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多样的文化体验线下活动,让园区真正做到“创意办公、文化体验”。
第二,锦和商业较早涉足文创园区管理领域,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创品牌园区开发模式和品质运营标准体系,并且以品牌化的方式将这些管理经验输入到新的园区。园区在不断完善商业配套设施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锦和商业在园区改造方面别具特色。顾燕介绍,锦和商业在园区设计方面非常用心,大多是邀请国外知名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符合文化创意企业对建筑风格的喜好。比如,越界・智造局一期就是邀请加拿大LSK国际建筑事务所进行规划设计。
第四,通过智能化建设强化园区的软实力。这种智能化包括三方面:一是园区本身的智能化,比如引入智能停车系统;二是构建内部运营管理平台,对园区房屋和客户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进而实现对园区入驻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三是公共服务平台“i越界”的搭建,可以实时、便捷地满足园区客户的多样需求。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模式
锦和商业的内部管理平台,也就是园区服务平台,选择了由用友网络建设。顾燕告诉记者,锦和商业之所以选择用友网络作为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的合作伙伴,主要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解决方案在个性化方面做得不错,能够很好地将锦和商业的各种经营理念落地到系统中。用友网络房地产及园区行业事业部专家王培虎补充说,用友网络园区服务平台是基于用友NC研发的,是个开放性的平台化产品,除了提供基础应用,用户还可以轻松地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
第二,用友网络在智慧园区领域做得比较好。值得一提的是,用友网络的解决方案能够让锦和商业之前建设的相互独立的IT系统互联互通。顾燕解释说,因为历史原因,锦和商业采用了由多个软件供应商提供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导致信息孤岛严重,这成为锦和商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瓶颈。
第三,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锦和商业各种需求。王培虎介绍,园区行业是用友网络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分支,用友网络在该领域已经拥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用友网络在服务万达、上海恒隆和上海金桥等众多园区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刻了解成熟园区的应用需求,因而用友网络园区服务平台能够覆盖用户所需的各种基本功能。
第四,用友网络可以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
据悉,锦和商业的园区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门户网、项目管理、招商管理、租赁管理、物业客户服务管理、CRM、资产管理和BI等模块。根据用友网络提出的分步实施策略,项目一期主要实现对房屋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二期主要为了实现对园区入驻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后期还要扩展工程成本管理、移动设备的信息化应用、智能硬件的应用、园区支付一体化应用。
如今,园区服务平台帮助锦和商业对内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分权管理等功能集中起来,并通过与第三方OA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业务的统一管控。园区服务平台帮助锦和商业优化配置园区资源,降低入驻企业的成本,并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与此同时,平台的应用使得锦和商业的数据报表不再受人为因素影响,变得准确而又高效。
不仅如此,园区服务平台还帮助锦和商业快速复制成熟的管理模式。“我们新项目都通过园区服务平台快速复制运营管理模式。”顾燕进一步补充说,当前锦和商业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园区,园区服务平台将大大节约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复制成本。
关注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
在各种有效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锦和商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顾燕透露,近三年锦和商业的业务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在此背景下,锦和商业还将加大智慧园区的投资力度。接下来锦和商业将更多地关注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
首先,将所有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整合效应。
智慧园区一体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规划构思;空间布局;发展措施;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75-01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示范引领、改革创新”为主线,高举现代农业旗帜,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加强科技创新,突出示范推广,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呈现出示范引领能力持续增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成立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1 规划构思
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商水县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国家最先进的示范基地。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2 空间布局
以汤庄乡1 333.33 hm2高效示范园区和水上邓城为重点划分成以下园区。
2.1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商水硕博果业、顺吉农业、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为基A,继续引进若干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生态良性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引领、促进商水县、周口市及河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把现代的高新技术集开发区于一体,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集约化、简便化、信息化,把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加速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建成周口市唯一、河南省超前、国家一流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结合现有的高新农业技术参数,试验遴选出适合本区的精良品种及肥水一体化、植保信息化、质量标准化技术,通过开发区引领商水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周口招宝刘老根休闲生态农庄项目不仅产供销一体化,而且把自己生产的大量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产品进行加工,开发成特色餐饮、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就地销售各种农产品,创造出比以往传统的养殖业、种植业高出许多倍的经济效益[1-2]。
2.2 高新技术展示区
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及华中农大等相关研究机构的高技术成果为依托,以智能温室为平台,展示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3 发展措施
3.1 构建智慧农业平台
通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加速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实现农业的精准化、标准化和简便化。开发区建立生产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环境控制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数据分析及数据模型、远程专家诊断系统、生产追溯系统、电子商务体系等,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与市场接轨,使商水县农业快速走向国际化道路。近年来商水县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为载体,特邀北京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安徽朗坤集团和商水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近2 700 m2的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土地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指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市场需求为依托,开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向专家咨询,开展网上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商水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为商水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尽快探索一条既能保障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又能富民强县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3-4]。
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2014年启动,开始建设商水县级农业大数据平台,2015年农业部发文全国推广和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商水县智慧农业包含农牧人商城、土银网、物联网、农创空间等。2015年12月,商水县智慧农业亮相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马化腾等互联网界“大佬”也饶有兴趣地到展位参观。商水县发展智慧农业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新华社等央媒也给予了重点报道。2016年1月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年会上,商水县十大名优特农副产品正式亮相,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大型国内会议的平台把产品推广向全国乃至全球。2016年,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搭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列车,遇到了国家发展“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国家重点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登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商水县把“互联网+”落到实处,让130万老百姓得到实惠,为商水县在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的彻底脱贫助一臂之力。县委县政府亲自抓“互联网+”,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新的国家战略。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实现提出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让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农业”在商水县这个试验田结出硕果。
3.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地
商水县智慧农业搭建的土银网、农牧人、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商水农业基金,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掀起一场县域互联网农业双创。
商水县计划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大楼建设“互联网农业孵化器”,申报“国家互联网农业创业基地”,在2015年建设农创空间的基础上,向全国招募互联网农业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举办“第一届商水县优秀青年互联网农业创业大赛”,以在商水县的文化科技青年人才为主,号召从商水县走出去的青年才俊返乡创业,也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人才到商水县实现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创业。县政府给大赛设立奖金、颁发获奖荣誉证书,孵化器内提供免费办公室、风险投资基金入股支持和创业导师服务,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提供品牌策划和推广方面的支持,农牧人商水商城提供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
通过创业大赛,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为商水县农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化提供推动力,通过这些团队的运作,更好地把商水县的产品通过农牧人等互联网平台推向全国消费者,卖一个好价钱,带动农民致富。这些未来的青年企业家会是未来带动商水县农民致富,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力量。
4 参考文献
[1] 史鹏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2-13.
[2] 史延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