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破窗效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破窗效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破窗效应

教育心理学破窗效应范文1

关键词:破窗效应;防微杜渐;注重细节;修补及时;针对教育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破窗效应”:如果有人破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又维修不及时,别人就可能受到一些暗示性的纵容去破坏更多的窗户玻璃。久之就会造成一种无序的环境,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一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同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班风、学风等方面有效管理好班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借鉴“破窗效应”并运用于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不良言行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树立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现谈谈一些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及时发现不良诱因

学校无小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有“破窗”的因素出现,这就要求班主任尽职尽责,放开眼光,善于发现这些不良现象发生的一些规律,以便进行矫正、引导、改治。这些因素会出现在以下情境:

1. 课间缝隙

在课间,特别是三餐、晚休息(住校生)期间,老师多已下班回去,学生缺乏监督,张扬的个性、平时的小积怨、偶然的冲突等都会造成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谈情说爱、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的现象容易滋生。例如,我在这时段几次“偶遇”到两位男女同学一起就餐、并行散步。对于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我是支持的,但早恋是不允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和学习情况的表现,断定他们不属于正常交往的范围。如果被遮住了视线,其他同学暗中效仿,那情况将会糟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2.课堂纪律

个别不安分守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一些非重点科目的课堂,不遵守纪律,看不良书籍、传递纸条、窃窃私语、打盹睡觉等等,严重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任课老师有的不怎么严加制止,于是这种坏风气就蔓延到所有课堂,上课效率大打折扣。班主任要有全局意识,经常在教室外巡视,不要因为某些科目不重要就忽视了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否则就会造成所有课堂的差乱,高效课堂从何谈起?

3.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关系到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作业要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听课认真、笔记调理、纠错及时等。如果学生中有作业拖拉或不做、上课走神做白日梦、笔记不做或潦草、笔记是纠错等不良现象发生而得不到纠正,由于人天生具有一些惰性,别的同学也会跟着偷懒耍滑,日积月累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后就积重难返,形成"破窗效应"。

4. 考风考纪

良好的考风能树正气,带动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进步。如果考风不正则会造成学风滑坡,学生有通过努力取得胜利的竞争心理,这是值得肯定的风尚。但是当看到那些不用功靠作弊获得高分的同学得到嘉奖,心理会形成不平衡。投诉又没证据,于是也试着去作弊,一次成功便觉得很容易,不劳而获得很轻松,就会重复这种行为。结果弄虚作假之风盛行,班风学风败坏。

5. 言行习惯

不同班主任管理下的各个班级都其独特表现。有的循循善诱,学生言行得体。有的疏松懈怠,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就会辐射开来,例如有的班级学生互相攀比、追求虚荣,这些都是由一开始没被注意的不良节点带动起来的。如果这种风气盛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危害。

“破窗效应”具有动态性、连锁性的特点,因此,预防第一扇窗户被打碎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班主任不能有效地处理第一起或初期的学生违纪行为,就可能起到反面示范作用,使其他同学产生侥幸、模仿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形成气候。对于蔓延的不良行为,班主任会觉得难以管理,可能采取放任态度。等到问题特别严重,学校不得不对已然成风的违纪行为进行集中处理时,其难度增加,付出的代价也将加大。因此班主任应充分重视班级管理中可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扭转,不能让其形成规模。

二、有效采取防治措施

要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应该标本兼治,从事前宣传和制度建设、事件的及时处理和抓源头、事后的经验总结几个环节来做好。

1.班级制度建设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班级也又有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中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且能够严格执行,就可以在源头阶段有效抑制"破窗"因素,为班级以后的日常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制定班规时,根据教育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校规校纪等,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先和班委仔细讨论,然后在班会课上由全班同学进行表决,修订完善。报给学校审批后在全班公布,大家共同遵照实施。

2. 精细管理到位

班主任应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不要错误地认为,学生人数众多,一个人偶然的、轻微的违纪或不文明行为无关紧要。而事实正相反,在同学眼中,每一名班级成员都代表班级的整体形象。如果看到一名同学抽烟却没有得到该有的惩戒,那么另外的同学中有的人也会效仿,导致整个班风败坏。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要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中出现的“第一扇破窗”。比如说,自习课有两个同学小声讲话,影响了他人学习,班主任如果不追查原因进行处理,后来就会更多的人讲话,声音越来越大,纪律混乱,最后就会嘈杂得使人无法去自主学习,这种现象并会蔓延到正课上,结果造成一个“乱班”。针对日常类似的小事,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防微杜渐。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罚做到“有依有据,惩前毖后”,使坏风气、坏习惯无机可乘。对于以上提到的自习课乱讲话的事情,我立即找来当事人谈话了解情况,当天下午开了一个小型班会,讨论自习课讲话的事。经大家讨论,一致同意自习课不得乱讲话,保持安静,有问题找老师或课余解决。经过及时处理,班级的自习课很是安静,给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3. 爱心修补“破窗”

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因此,对过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应体现教育性、关怀性及可弥补性。对学生初犯错与屡犯所得到的惩罚应有严厉程度上的不同。惩罚是为了完善其人格,对其今后发展有益。批评应以爱心为原则,始终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例如让过错学生利用其特长为同学、班级服务,或承当一定的义务劳动等。对班级做出了一些贡献之后,该学生既得到大家的认可,又找回了自尊自信。这种惩罚措施的意义在于学生一方面会慑于班规班纪,不敢于继续犯错;另一方面,他又能从惩罚措施中看到希望,能勇于担当过失,乐于改过自新。所以对犯错学生应给以严格要求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4. 善用方式方法

一是要主抓亮点,正面宣扬。班级管理中对过错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告诉他错在哪里,而且要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以及该怎样做,所以品学兼优学生的示范作用就非常重要。通过对比一下,过错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找到自身的亮点。抓住了这个点,就找到了该生进步的动力并将之大力发扬,班级管理也就及时修补了一扇破窗,避免了不良影响。利用好亮点逐步推进,创造和谐团结、昂扬上进的班风。

二是要及时修补,防微杜渐。班主任有时由于事情较多,对于过错学生的较轻错误行为会拖到几天后才进行处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几句就了事。但是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及时、彻底。一旦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有效期,就难以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甚至会阴奉阳违,事实上依然我行我素,其他学生看到这种情况也会效仿,为日后的教育留下后患。及时教育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效率事半功倍,也能将“破窗”效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班级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

“破窗效应”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只要有问题出现,不管事情大小,要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多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要诚恳地告诫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谨防小错的累加蔓延,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班级秩序的好坏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秩序良好,学生就会得到积极的暗示,遵章守纪,进而更好促进班风建设;如果秩序混乱,学生就会得到消极的暗示,一个看一个地效仿,不良行为盛行,班风就会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要坚决防控“破窗”因素,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其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励其勤奋学习,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军.《教育理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唐全腾.《创智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教育心理学破窗效应范文2

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现象

多媒体课件能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能把微观的、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感觉到的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常规教学方法的缺陷,因此被广泛应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这种泛滥化现象必将为落实生物学科的培养目标带来隐忧。

把泛滥的课件图片充当生物教学实物 在生物课堂上,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不少教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图片。讲解花的结构时,整节课都利用课件上精美的3D动画,层层分解花的结构,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绚丽的图片与高超的技术上;讲到植物的器官时,不少教师选择利用课件展示玉米、白菜、萝卜等图片,让学生通过读图辨认植物体可食用的部分属于什么器官;在讲到种子的结构时,将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剖面图一起展示,让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区分这两种种子的结构……把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实物拒绝在生物课堂门外,单一泛滥地使用多媒体图片。

名为实验活动,实为多媒体视频 初中的生物实验主要包括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生物课堂上教师打着要进行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的名堂,实际上在演示多媒体视频的情况不胜枚举。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动手实验,很多生物教师出于对实验准备工作繁琐、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好控制等因素的考虑,直接利用多媒体插播实验视频或模拟动画来上课。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屡见不鲜。

舍弃教材的“本”,而追逐课件的“末” 教科书不仅是教师用于教学的文本,还是学生的学习用书。但是,现在有不少教师喜欢扫描教材的核心内容加插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抛开课本而循着课件学习。例如,在讲授《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时,学生品读的图片都来自多媒体课件,并利用课件上强化记忆组成各个系统的器官名称;还有,不少教师倾向于直接舍弃课本上设置的思考题与课后习题,在课件上另行补充大量的课堂练习,把即时反馈和巩固练习极端地设计成“题海操练”。

动态多媒体课件板书全盘替换传统板书 不少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否定了传统板书的作用,全盘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传统板书。例如,讲《体循环和肺循环》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了两个循环的路径图,并没有在黑板上逐步生成并让它始终出现在黑板上,当课件换页的时候,下一张幻灯片就替换了路径图,学生走马观花般看课件板书,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构建核心知识结构,只是浅尝辄止地捕获了知识结构的粗糙映像。

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的危害

自然直观的学习体验减少 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直观、语言直观和间接直观。自然直观手段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自然实物进行学习,例如,通过观察鲜活的花,解剖花并说出花的结构。运用多媒体课件属于间接直观手段,间接直观往往只动用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忽略了学生的触觉、味觉、嗅觉等真实体验。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必将导致学生自然直观学习体验减少,失去了情景真实、印象深刻的实物学习体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泛滥化应用毫无疑问致使学生错过了体验生活实际的机会,浪费了丰厚的生活课程资源,背离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引导学生更多地体验自然直观学习的理念。

探究性学习在泛滥化氛围中举步维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兴盛,逼真精彩的生物实验视频随处可得,极大地便利了生物教学。实验视频虽然可以清晰地呈现探究的过程,但“‘视频’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物课堂上多媒体实验视频泛滥化已致使探究性学习举步维艰。多媒体视频泛滥化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实验,不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提高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抛开课本,完全按照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极易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学生一般是参考教材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若课件对知识点的编排不恰当,与学生预习后的“前概念”交错,会徒增学生的迷思概念。学生整节课都关注课件,没有了阅读教材、眉批旁注知识的时间,部分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在课本上无迹可寻,更有甚者一学期下来根本不知道知识在课本的哪个单元。

增大了系统构建知识的难度 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其内在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而板书、板画是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在生物课上,适当辅之以必要的传统板书、板画更符合七、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传统的板书、板画依靠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呈现出来,这一过程缓慢有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加工知识。教师在板书、板画的时候往往会加以阐述,反复强调板书上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全盘使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增大了学生系统构建知识的难度。课件板书虽可图文并茂、面面俱到,但却让提取信息能力较差的学生抓不到重点、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的多媒体切换还会导致学生的视觉产生疲劳,持续久了,学生的视听专注度就下降了。

防治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的对策

主张实物教学为主,图片展示为辅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课堂应主张以实物教学为主。讲花的结果,其实大可以让学生每人都带一朵真花到课堂上来,分小组展示花并说出花的结构。真花多姿多彩、形态万千,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种真实的情景体验多媒体课件怎么代替得了呢?又如,讲到植物的器官时,教师不妨从家里带一个菜篮子到讲台,里面放上分别属于植物的根的萝卜、属于茎的甘蔗、属于叶的白菜、属于花的西兰花、属于果实的桔子以及属于种子的花生,学习的效果与看多媒体图片一定大相径庭,还可通过现场掰掉白菜的叶子来纠正学生对茎和叶的认识误区。

堵起实验教学过度虚拟化的“第一扇破窗” 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教育心理学表明,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潜在的心理影响,正如学生所说的:“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创新、探究、思维、自主都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堵起生物实验教学虚拟化的“第一扇破窗”,防治破窗效应引发的一系列不良效应,可以为探究性学习营造氛围。首先,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用具、专业实验员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其次,教师也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开设好生物实验;最后,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教材提前做好植物黑暗处理的操作,在课堂上分小组设计多种方法检验产物氧气和淀粉,渗透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运用技巧。

倡导围绕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行为 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要实现新课标倡导的“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要基于学情制订合适的学法与教法。例如,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层次时,要考虑到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已经获得了种群、生物群落等概念,初步形成了自学习得的“前概念”;还要考虑到部分学生参观过深圳动物园、仙湖植物园,或在家里有过饲养小宠物或种植花卉、小盆景的经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整合教材、学情资源,有效设计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善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 在生物课堂上,知识网络的构建不能只依赖于多媒体课件板书和传统板书这两种形式,还应把新颖的思维导图有机渗透到传统板书中,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陈卓纯老师在讲授《花的结构》时,以花结构的思维导图(如下图)作为板书,涵盖了结构与名称,图文并茂,使学习的内容更加深刻,延长了学习者记忆的贮存期。

综上所述,一线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课堂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现象带来的不良辐射,紧扣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念――“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教学设计,有效防止多媒体课件应用泛滥化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善禄.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中学生物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俞如旺.生物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