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内部转移价格;分权管理;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79-02

本文从内部转移价格存在的背景、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原则、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来一一探析,能使同学们释疑;同时借此呈文与同行探讨。

一、内部转移价格存在的背景

(一)集团化下的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大企业集团日渐增多,企业集团内部分、子公司趋多,管理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复杂,而以往的集中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此种情况下,现代分权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分权管理,就是将生产经营决策权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同时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经济责任下放给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使其都能对日常的经营活动作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以便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行分权管理,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实行分权管理会使各分权单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决策自,这样有些分权单位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其他分权部门甚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而责任会计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各责任中心加强独立核算。各责任中心之间常常转换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和责任结转时,发生诸如此类事情时,它们之间应如何确定价格标准,成为了责任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各责任中心之间转换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和责任结转时,引入了内部转移价格,将各责任中心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量化管理与核算。

(二)外部市场价格与内部转移价格有别

外部市场价格,是两个不相关联“买”“卖”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而确定的价格。双方是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价格的高低往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内部转移价格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同一个企业集团下,属于关联方,内部转移价格是在企业集团的指导下双方协商的结果。内部转移价格的变化,会使”买卖”双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呈反方向变化。也就是说,提高内部转移价格,一方面会增加“卖”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另一方面会相应减少“买”方的内部利润或提高它的购买成本。但是,调整内部转移价格,”买卖”双方内部利润的一增一减,其数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从企业集团总体来看,内部转移价格无论怎样变动,企业利润的总数是不变的,变动的只是利润或内部利润在各单位之间分配不均。但是,内部转移价格为了简便起见而不能就用外部市场价格,这样,有利于上游责任中心,而不利于下游责任中心,往往会使企业集团顾此失彼,影响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对下游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应强调集团企业的整体利益。由于内部转移价格直接关系到各子公司经济利益的大小,各子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对自己不利时,会改变行为,从而偏离原定目标,或引起内部矛盾与冲突,使集团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下降,进而影响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站在企业集团角度上,各责任中心应有时牺牲局部利益来维护企业集团的大利益。

(二)自主性原则

在企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认同各责任中心相对独立性,必须给予各责任中心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如生产权、技术权、人事权和理财权等,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也考虑各责任中心的意愿,以便在双方利益都得到体现。

(三)公平性原则

在企业集团的指导下,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体现其真实性与公允性,尽可能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等价原则,高质高价,低质低价。如果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不合理,就会影响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四)重要性原则

企业需要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的对象往往成百上万,甚至更多。如果事无巨细,都制定一个详细、准确价格,不但不必要,而且也很难实施。因此,企业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应“大宗细,零星简”,对那些品种少,但价格大,耗用频繁的对象,尽可能地科学地计算,从严定价;对一些品种多,但价低量多,可以从简定价。

三、内部转移价格制定方法

(一)以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有一方涉及到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地以市价为基础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处理,可以使企业的“内部市场”产生竞争性,将“内购”与“外购”对比,从而作出最优购货决策。

以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主要有市场价格定价法、协商定价法和双重定价法。

1.市场价格定价法。这种定价法是直接根据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来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将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给“买卖”双方提供主动权。但一般来说,内部转移价格不能高于外部市场价格,对于“卖”方来说少付出销售费用、运输费用等。这样,“买”方在同等条件下,也乐于接受“卖”方提供的产品,因为内部转移价格低于外部市场价格,降低了购成本。

2.协商定价法。即“买卖”双方以正常的市价为基础,共同协商,确定双方满意的价格。它一般低于市价,高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对于“卖”方来说节约了销售费用,减少了税金,将经营风险降低了。对于“买”方来说,“内购”的诱惑力强于“外购”,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双重定价法。所谓双重定价法就是在产品或劳务出现几种不同市价时,或为了同时满足不同责任中心的需要,“买卖”双方所发生的购销活动,可分别用不同的计价基础进行结算。如“卖方“可用较高价计算,“买方”可用较低价计算,其差额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处理。这样“买卖”双方都按自己可接受的价格来确定成本与收入,有利于“买卖”双方维持长久的买卖关系。

(二)以成本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成本中心相互间提品或劳务,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应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该成本通常指标准成本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其优点是简便易行,责任清楚,不会把供应单位的浪费或无效劳动转给耗用单位负担,有利于调动双方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1.标准成本法。该法是以各中间产品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方法可以将管理和核算工作结合起来,并能避免上游责任中心将其工作业绩或缺陷转嫁给下游中心的现象。能明确供需双方的责任,有利于责任中心的管理和考核,而且可以及时办理内部转移手续,减少相互等待时间。

2.标准成本加成法。该法是在标准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用这种内部转移价格不仅能避免成绩不足的转嫁现象,便于分清双方责任,且能调动供应部门的积极性,但利润的确定仍是一个问题。

3.变动成本法。该法以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一种方法。明确指示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有利于各责任中心调控可控的成本。

四、实施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企业集团下各责任中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地开展各自业务,它们之间会经常相互间提品或服务。制定科学合理、能客观反映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内部转移价格,一方面可明确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另一方面可有效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经营积极性。同时内部转移价格是一个价值量,那么各责任中心对自己的责任与业绩可进行量化的管理,在业绩的考核时清晰明了,排除了人为的因素。从集团整体利益来看,集团总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资金配置到集团战略发展所要求的项目上。各责任中心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实现自己本中心的最大利益,也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同时,各责任中心协商合作,实现集团协同效应。

总之,内部转移价格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内部转移价格制定不得随意,要遵循制定的原则,要考虑“买卖”双方的利益,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1.

[2]财政部.中级财务管理[K].北京: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06:12.

[3]潘国兵.内部转移价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8.

[HJ1mm]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l transfer prices of re-understanding

KUANG Zhao-hui,LI Yin-ju

(Yunf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econdary schools, Yunfu 527300,China)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人本主义 基础教育改革 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36-02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弗罗姆等。人本主义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学习问题,即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自我实现及个人意义角度思考学习问题。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过程,主张学习者积极、自发学习,重视需要、动机、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经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一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学校和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看作‘人’,相信他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也反对那种认为学生具有自私的、本能的主张”,强调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与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为学生的人格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仅将他们视作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做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十分重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不同经验的儿童对于某一特殊事物的反应方式和反应水平往往是不同的。儿童的知觉带有高度的个人特点,而这些特点常常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完全无视个体的种种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个人的意义,这是对学习过程的简单化诠释”。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认为没有感受的学习不是人类的学习。这里的感受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感知,它既不是单纯地听,也不是单纯地看,而是思维和各种感觉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没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任务中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 人本主义的教师定位

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帮助者、鼓励者、倾听者。罗杰斯认为,“个人通常是根据事物与自我概念是否一致而表现出不同行为方式的。一个人如何看待他自己,这对于理解他的行为很重要。一个人做什么,甚至他的学习达到什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看法,通常会影响学生对他自己的看法,进而反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起到支架的作用。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倡学会学习的思想,倡导有意义学习的理论,弘扬情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主张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的自我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视为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台会说话的微型计算机,随心所欲地往学生头脑中移植知识。要知道学习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缺乏情感的认识是肤浅的,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枯燥乏味、失败的教学。只有重视情感教育,才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

2.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要达到此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学习。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主宰了整个课堂。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一个有独特经验和价值的生命个体,要为学生营建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罗杰斯指出:“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教师要积极关注并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用心去倾听、去体验,更多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们。

3.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类社会中,人的个性的独特性是人类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全体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总体的创造力也就越大。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没有个人个性的充分发展,没有无数个性独特的人才的健康成长,就没有人类社会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平凡的教育是教育者期待受教育者成为预想的那种模式,卓越的教育是教育者期待受教育者成为使教育者大吃一惊的人物;平凡的教师让学生听懂,卓越的教师让学生创造;平凡的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卓越的教师使学生成为自己灵魂的工程师”。

4.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就构建师生关系的目的和影响作用而言,师生相互作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师生的身心素质,是一种向学生一方倾斜、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通过认知、情感沟通和行为目标协调而形成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以别无选择必须相互接纳为前提的师生双方整个精神世界的碰撞和交流,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又有一般人际关系无可比拟的崇高目标指向和科学的交流方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和睦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生长和人格充分发展的条件。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第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第四,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参考文献

[1]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3

论文关键词:坚韧人格;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中介作用

坚韧人格是1979年Kobasa提出的术语:指一组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应激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特质。坚韧人格是一种瞄准于发展性生活的集认知、情绪、行为为一体的人格特征,是一个贯穿于动态过程中活跃的人格结构。坚韧人格可以缓冲压力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使处于高压力情境下的个体保持身心健康。

护士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特殊职业,在其工作中必然存在较大压力“,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护士作为医院的重要支柱,其工作绩效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因此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意义重大。

本文就坚韧人格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护士的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东省6所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75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

1.2调查工具

1.2.1坚韧人格量表。由卢国华等人编制,包括四个维度,共27个项目。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2.2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根据美国Wheeler和Riding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编译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5个方面,共3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信效度较高。

1.2.3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NJSQ)。该问卷包括5个因素,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整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筛选,去掉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643份。数据采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护士工作压力程度

测得总样本各测量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一般,呈中间水平(中间值为2.5)。这与以往一些人的研究结果(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一致。其中,工作环境及资源压力、管理及人际压力相对较小,说明护士工作环境比较舒适,资源比较充足,管理及人际相对和谐。

2.2坚韧人格、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问的相关关系(见表1)

工作量及时间压力、总工作压力与坚韧人格(包括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病人护理压力、专业及工作压力分别与投入之外、控制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负相关;专业发展、工作成就感及总工作满意度与坚韧人格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与挑战之外的坚韧人格变量呈显著正相关。总工作压力与总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根据变量间相关程度大小,我们引入坚韧人格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坚韧人格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2.3坚韧人格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时间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工作压力为预测变量,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为后果变量。在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前,先对直接效应进行检验。采用模型估计的方法,首先估计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再估计工作压力对坚韧人格的直接效应以及坚韧人格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

以上估计的各直接效应均显著,各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为-0.28,工作压力——坚韧人格为-0.27,坚韧人格——工作满意度为0.4l。

根据直接效应检验结果,确立了要拟合的中介效应模型,经检验,以坚韧人格为中介变量的模型拟合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达到所推荐的标准,z2/df的比值均小于5,RMSEA值小于0.08,GFI、NFI、IFI、TLI、CFI值大于0.9,模型可接受。

观察模型图3发现,模型中各路径系数显著;工作压力一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8,也就是说在控制了坚韧人格后,工作压力到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下降,但仍然显著,因此,坚韧人格部分中介了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效应。其中,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直接效果为-0.18,通过坚韧人格产生的间接效果为-0.09,总效果为-0.27。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 劳动力市场 对接

改革开放的开展以来,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稳步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源源不断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却出现了问题和矛盾。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因为这一矛盾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阻碍了高校人才的发展。如何寻求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和谐对接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与劳动力市场人员紧缺的矛盾

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这么一幕让人费解的矛盾:毕业生总是喊着找工作难,而劳动力市场总是喊着人力资源紧缺。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矛盾问题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专业限制原因,有的高校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专业不对口,许多的行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的操作技能,没有涉猎过这样专业的求职者往往被拒之门外,有心想去工作,却没有资格去,导致这个行业劳动力资源短缺。二是冷门、热门工作应聘人数不均匀的原因,待遇好的工作使高校毕业生多到挤破头皮去应聘,大批的毕业生就得不到工作;待遇差的工作门可罗雀,少的可怜,造成人力资源的紧缺。

(二)缺乏有效的机制调节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响应了政策的号召,中国高校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进行高校生源扩招,相应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在增加,而且每年的增幅都很大。由于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庞大的毕业生大军每年都会有大量剩余,而劳动力市场也年年紧缺人力资源。许多毕业生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导致常年失业,大批的人才资源被浪费,劳动力市场也由于劳动力紧缺而被阻碍了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往往是缺乏指导,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导致每年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无用武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属于供应者,劳动力市场属于需求者,高校培养的人才相当于商品,高校、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供求关系,现在这种供求关系链由于缺乏一个整体调节机制,导致及其的不平衡。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调整,帮助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劳动市场的发展需求,帮助劳动力市场有效的接纳高校毕业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吻合。

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的意见和建议

(一)增加毕业前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

高校应增加毕业生毕业之前的实习实践活动,多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回到学校能及时的进行补充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使自己毕业之后能具有适应企业的需求的技能。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将课堂开设在市场中、企业中或者公司中,通过真实的环境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高校还应该在大学课堂上多增设就业指导课程,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讲师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培养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就业设定目标,为实现理想的目标作出合理的规划,为将来毕业之后就业工作架桥铺路。

(二)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应该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签订合作意向,不断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整体的企业行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向劳动力市场输出的人才应当是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在高校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引进一定数量企事业家,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培训能切合实际,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发挥企事业家的榜样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学生向优秀企事业家学习的欲望,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各项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的素质高、业务精、基础扎实的优质全能型人才。

(三)完善相应的机制体系,调节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吻合

机制体系的完善包括:高校内部机制体系的完善、企业监督调节体制的完善和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体制完善。高校应当完善相应的体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优质性和与时俱进性,人才培养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要建立监督机制,及时的将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反馈给高校,让高校及时作出调整,适应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先性,开辟大学生就业路色通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完美对接。

三、总结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大学生 个人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如何管理知识,如何使知识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信息查阅或知识学习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学习变得简单,只需轻划指尖,无论是别人推送过来,还是自己主动获取,海量信息触手可及。但看的多了,听的多了,能够记在心里里的却少之又少,灵感与感悟转瞬即逝,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价值的信息很容易流失。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为6.2亿。手机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5.2%。①其中大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使用人群。同时,对大学生来说,他们迫切希望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来建立移动的个人知识库,但往往又不善于系统地进行知识的管理。

1 移动互联网与个人知识管理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即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②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更大的能量。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个人的知识从收集、分类到存储、管理再到利用、创新的一个有序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个人吸收知识并把隐含的知识变成显露的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互联网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很快,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用者可以仅通过点击保存或者分享按钮,就足以完成知识的传播。③在信息海洋中,灵感一闪而过,对有价值知识的有效管理就成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的基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知识管理迫切要求移动化。以移动技术、无线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持设备与后台门户中心进行知识的获取、搜索、联系、组织和创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支持。④

2 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注重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渐渐变得越来越受重视,知识工作者层出不穷,合作与竞争的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知识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注重知识的时代,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如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每天接触的知识信息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必须具备从信息的大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能力。把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这一过程就是在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大学生还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紧跟时代的步伐。而要想在实际中应用和创造知识,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因此,不管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还是信息量剧增的原因,亦或是知识应用与创新的社会需求所致,当代大学生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方能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3 大W生个人知识管理流程的探讨

现如今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借助这些设备,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获取知识、分享内容并能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也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价值不一,真伪难辨,要及时找到所需知识并非易事。鉴于此,笔者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作了探讨,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3.1 分析个人的知识需求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在本科学习期间的专业要求和课程设置决定了他们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有的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满足,还有一些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或其他方式来解决。除了专业方面的需求,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阅历、兴趣爱好、原有认知结构等也会影响到他的知识需求。基于此,大学生可以综合这两方面来分析自身的知识需求。同时,为了能够精准地“对症下药”,可以把自身的知识需求按照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分类不仅仅指简单的分为几个大类,而是进行树状的层级分类,达到知识的细化和具体化,这样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即为整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个人的知识需求。

3.2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

确定了个人的知识需求后,接下来就该探讨搜集知识的途径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M-learning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网络检索、社交活动、记录备忘、与人沟通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体现为对手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就个人知识管理来说,大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来做以下事情:访问各个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登录高校图书馆网站,下载各类数据库中的文献;安装手机阅读器,学习知识内容;收集各类App上有价值的资源;从社交软件上获取别人所分享的信息等等。现如今,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同时也有不少的伪知识。所以在知识收集时一定要辨别真伪,切不可全盘接收。

3.3 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后,就该考虑如何管理这些知识了。在计算机中,我们可以借助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树状结构层级文件夹或者某一知识管理软件(如OneNote、PKM2、CyberArticle等)来管理各种格式的文件。同样,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可以进行知识管理的手机App,如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这些手机版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存储、管理及分享知识。同时,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其中一款或多款并用的方式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4 建立并维护个人知识库

安装了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后,就要开始充实它了,即建立个人知识库。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应该制定一套分类存储,及时更新、修改、删除及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规则,便于以后快速查找与利用。然后在实践中逐渐扩充与完善,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知识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需要不间断地对个人知识库的内容进行调整,如补充、更换、删除,使之更符合自身的需要。

3.5 应用并创新个人知识

此外,创建个人知识库的目的是在合理运用自身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在与他人进行信息分享交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改善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创新。知识唯有通过实际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不能通过实际检验的知识就相当于没有用的垃圾。对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不仅要知道积累知识的方法,还要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学习、工作、生活相联系,付诸实践。让学到的知识产生更大的价值,让所学的知识成为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发展。此外,还需要及时地补充更正原有的知识,从而创造出可以适应新环境的新知识,也就是知识创新。在这个知识就是金钱的时代,知识创新格外吸引世人的关注,创造知识就是创造财富。大学生要在注重积累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同时,能够创造新的知识。

4 结束语

从前面的分析,可得知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不间断的过程,需要随时添加的新的资源、更换甚至删除失去价值的信息。所以说,在个人知识管理系y中,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是相对的,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得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搜索信息或浏览网页时,如果没有及时保存和管理所需信息,之后再寻找的话往往花费很多倍的精力也不一定能找得到。手机上移动的个人知识库因其随身携带性,在信息的保存、灵感的记录方面要比传统的计算机上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更为便捷和及时。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多,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能高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知识创新。此外,大学生利用App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个人的成长。

注释

①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01-22.

② 吴彦国.移动互联网浅析[J].轻工科技,2013(9).

个人对礼仪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认知风格 场独立 场依存 网络环境 英语自主学习

引言

认知风格这一认知心理学术语是由Allport 于1937年首次提出的,而最早致力于认知风格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A.Witkin等对成人知觉领域的研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认知风格的分类不尽相同,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给予最多关注的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它们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是认知风格的核心。Witkin等人于1974年设计的镶嵌图测试法是区分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著名方法。他把那些过于依赖环境而作出判断的人称为场依存者,把那些以自身为参照而作出判断的人称为场独立者。近些年来,关于认知风格的应用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尤其在外语教学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研究认知风格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关系。

一、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基本特征

Rod Ellis(1985)总结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主要特征:场独立型者①凭借自己所处生活空间的内在参照,从自己的感知觉出发去获取知识、信息;②能够把一个场(field) 的某一部分(例如一个图案中的一部分)看作是一个独立于周围环境的整体,即分析法;③不依赖周围环境,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④不善于人际交往,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缺乏经验。而场依存者①依赖自己所处环境的外在参照,从环境的刺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②不能把一个事物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场的组织结构决定着他们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感知,即采用整体法或综合法;③对自身的认识依赖于周围人的观点;④善长人际交往,有着较广的社会关系。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称学习者自主(英文名称learner autonomy/self-access learning)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Henri Holec引入中国,国内外很多著名学者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学习者自主的理论背景,给出定义,并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提出建议。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语言水平、语言需求、性别、态度、信念、动机、认知风格、策略、角色等),教师的个人因素(如态度、信念、策略认知风格等),以及文化因素(转引自徐锦芬,2004)。

2.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司,2004:1)。由此可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陈美华(2007)在其实证研究中指出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的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该模式加强了课外上机和教师辅导的自主学习,因此该环境下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转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学习动机、学习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发生一系列相对明显的变化;另外,该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更能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如前所述,影响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认知风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认知风格究竟是怎样影响它的,许多学者对此作过研究,并且看法也不一致。吴一安、刘润清(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场独立型的学生语言测试成绩要比场依存型的学生好。徐伟成(1999)的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而文秋芳认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包括自主学习)通常具有两种风格。

我个人部分地同意文秋芳的观点,但我认为: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自主学习有利有弊。由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由课外上机和教师辅导两部分组成,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说,在课外上机方面比场依存型的学生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擅长独立地解决问题,更沉稳内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明显喜好,教师对其影响力小,对外在环境不敏感,对批评与表扬反应不明显。因此,在没有教师组织真实教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下,他们同样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场依存学生来说,他们开朗、活泼、敏锐、参与意识强、回答问题踊跃、完成速度快,他们崇尚近距离的直观的生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期盼老师的赞许与同学的认同。因此,他们在教师辅导方面比场独立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各自存在不利的一面。场独立型学生虽然思维严密,但反应速度较为迟缓,因此,课外上机会耗费更多的学习时间,且学习效率不高;他们参与意识弱,因此教师辅导的收效不显著,提出或回答问题不积极,很少主动发言。表现在微观方面,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相比之下,场依存型的学生思维敏锐但不够严密,喜欢回答问题但准确率不高;敏感、遇到挫折消极情绪明显;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受阻后容易放弃;对程序化的人对机的学习步骤感到厌倦,没有兴趣和动力。这就造成了他们虽然听说能力强、但读写能力弱的缺陷,这一弊端在阅读枯燥的科普文章时尤为突出。

四、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启示

针对场独立和场依存认识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设计不同的网络自主学习方案,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

1.先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学生进行认知风格的分组。

为了使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扬长避短,教师应该从不同途径区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教学。从测试方法来看,目前主要为镶嵌图形测试(EFT)、棒框测验(RFT)、团体隐蔽图形测验(GEFT)。场独立型者要比场依赖型者更快地找到隐蔽的图形。从观察角度来看,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各种外语学习任务的偏爱程度,对测验或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推断他们认知风格的倾向。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某一个学习者彻底地归类为某一种认知风格,因为有的学生属于“双重认知”――即能控制两种认知刺激,因此,我们只能就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生认知风格的大致倾向作一下区分。

2.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发挥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下,教师应该是辅导员(counselor)、促进者(facilitator)和资源提供者(resource),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和监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目的性教育或目标指向型(target-oriented)教学

具体操作如下:从新生刚入学时就告知他们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社会需求,及不同教学模式的异同和他们自己的认知风格,使他们首先实现对自我的认知。

(2)进行学习策略培训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和批判性思维;元认知策略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监测和调节等策略,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和学习环境、同伴学习和寻求帮助等外在学习条件。

(3)进行学习过程监控和辅导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和辅导是英语学习自主性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监控辅导的内容大致包括: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针对场独立型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其在网络学习外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如讨论法、会谈法。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场独立型学生在课后多与他人交际,如参加英语角、英语俱乐部或戏剧社等活动。针对场依存型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其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法、指导法,改变其依赖思想。

(4)对自主学习进行促进和提供资源

教师作为促进者,应该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对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给予自主学习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包括:关心、支持、耐心、容忍、同情心、豁达、不武断等;具体包括鼓励场依存型学生承担义务,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随时与场独立型学生进行网上互动,避免直接操纵、干预或控制他们,消除他们对学习者与教师角色的成见,帮助场依存型的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技术上的支持包括:分析学生的语言需求,确定长短期目标,帮助学生计划并开展独立学习,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同学测评等。

(5)进行自主学习过程评估

教学法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教学评价侧重点。如对于场独立型学生而言,教学评价应侧重于他们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趣、完成学习任务、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等方面。而对于场依存型学生而言,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对其学习知识、技能、策略等方面,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建立或完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

网络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 center)是伴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新事物。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配套的环境设施。具体措施如下:购置硬件设施,电脑和网络支持是必要的。网络教材的使用应当充分,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课件的开放相当重要,课件的制作应当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配置专职语言学习辅导教师及若干行政和技术管理人员,负责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和技术指导或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有着不同的影响,无论哪一种认知风格都有利有弊。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来说,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在教师监控和辅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和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提供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辅导及评价等。而对于政府或学校来说,建立和完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是大学生顺利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美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要素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2]戴运财.对第二语言习得中场独立/依靠研究的再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9).

[3]洪云.场独立与场依赖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2003,(9).

[4]华维芬.学习者自主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2,(3).

[5]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

[6]黄旭光.英语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

[7]彭飞.重视学生认知风格差异――因材施教[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8]徐锦芬,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