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量土地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土方;三角网;方格网;质量
1、概述
在国家大力度城镇化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土方测量作为工程建设不可缺的部分,为前期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土方测量的准确性为甲乙双方提供的公平的合作平台,减少了因为方量出入产生扯皮现象,从而耽误工期或影响工程质量。特别是有山、河、塘、树的复杂地形,土方测量的精度最容易出问题。只有控制好土方测量的质量,才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2、准备工作
2.1测量仪器的选择
现在,土方测量最常用的仪器有全站仪和RTK两种,往往地形比较复杂的测区,有山、河、树木等,通视情况比较差,单独用全站仪测量,如果工期不紧张,是能胜任测量工程的,但效率很差,测量成本很高;如果单独用RTK,测量效率很高,但如果有树,并且树比较高的话,影响GPS信号,RTK没信号或出现浮点解、单点解,将无法测量或者测量精度不够,有些可能会将有树的区域不测,内业处理时进行内插点,出现地形失真,计算方量误差大。因此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全站仪和RTK配合使用,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卫星信号好的地方用RTK采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在卫星信号弱的地方,用全站仪采集数据,弥补RTK的弱点,这样就能全面真实的采集所有地形点的数据。
2.2控制点正确性验证
一般城镇测量控制点都是甲方从当地所属测绘部门购买或者实测引点的,控制点三个为最安全可靠。土方测量前必须对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检校,检校控制点的平面误差和高程误差,避免由于控制起点的错误而导致整个测量工作报废。
2.3确定计算方法
土方测量的计算方法有断面法、方格网法、三角网,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带状地形采用断面法计算,较为平坦的地形用方格网、三角网,复杂地形采用三角网计算。
2.3.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的数学模型是将实际地形抽象为一些正方体的集合(见图1)。其中正方体的高度为:(HA+HB+HC+HD)/4,其中HA,HB,HC,H D为A,B,C,D四点高程与设计高程的高差。这里用(HA+HB+H C+HD)/4代替了凹凸不平的地面,这种代替在地形复杂的时候将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2.3.2三角网法。三角网法是将相邻的最近高程点组成三角网,计算每一个三棱锥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三角法直接采用野外测得的离散高程点(包括地形特征点)构建三角网来计算土方量,在野外测量地形特征点,具有描述地面模型逼真,保持原始数据的原有精度的优点。而且根据地形采样高程点自由度比较大更加方便,另外三角网也可以考虑地形线,提高了土方的精度,工作效率也高。
由以上原理可知,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三角网计算方法最为适合。如果工程性质为高尔夫球场等工程实体亦为不规则的地貌,可以采用三角网法中的两期土方计算。
3、外业数据采集
土方测量外业数据采集工作与地形图测量基本一致,都是根据地形或者根据甲方的要求用方格网采集地形离散点和方格网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复杂地形土方测量的外业工作注意以下几点:
3.1注意杆高和仪器内高的统一
RTK测量中移动站的杆高可以固定,如果出错可以在后期数据处理中修正,但全站仪测量过程中,由于通视的原因,棱镜杆是不断变化的,这必须要求观测员和跑尺员有良好的沟通,仪器内高的输入必须和棱镜高必须一致,否则会使测量点位高程值失准,造成土方量计算错误。
3.2采集的数据点要清晰合理
复杂地形如上文提过宜采用三角网法,所以采集数据点要把握地形的特征点,比如陡坎的坎上和坎下高程点的密度不匹配,或者坎上或坎下漏测,会发生三角网构网不合理,网形失真,产生计算错误。
跑尺人员采点要条理清晰,方便内业清楚成图。很多测量从业人员认为土方测量最终只是提供一个准确的填、挖方量,外业仅记录所有特征点即可。如此会容易发生漏点的情况,而且不利于内业计算时检查、判断点位高程值合理性。
4、内业数据处理
内业数据处理是土方测量的重要环节,在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4.1图面检查
查看整个测区采集的高程点,检查高程点的重复和遗漏情况,删除、改正错误的高程点。如果测区比较大,一般是几组人在共同测量,难免会出现测量结合区域重复或者遗漏的情况,由于棱镜高和仪器内高不统一,产生错误高程值,由于信号或仪器问题,或者由于外界环境干扰,产生个别“飞点”的情况,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测量高程失准,所以在内业计算时必须认真检查。最直观的检查方法就是生成等高线,当测量点出现高程异常时,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如图2,一圈圈密集的等高线就说明该点发生了地形突变,根据测区的地形就可以判断该高程值有问题。
4.2采用多种计算软件计算核对
土方计算对工程设计意义重大,不仅设计到规划设计,还牵扯到工程量的结算,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其计算结果必须精益求精,因此在计算时要采用对最终计算结果可采用多种软件对算的方法检核。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用南方CASS软件的三角网计算方法,其计算土方量的误差在甲乙双方承受的范围之内。
5、结论
土方测量从测量准备,到数据采集,最后内业数据处理计算,每一步的过程控制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土方计算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只要按照测量操作程序施测,数据采集合理,计算方法选择适当,才能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本文提供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土方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希望对从事类似工作同行有所帮助,不到之处请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不均匀土壤 水平分层 镜像法 接地电阻 测量
一、引言
随着防雷工作的不断发展,很多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被大量使用,诸如两点法、三点法、三极法、四极法、大电流法、倒相法、变频法和钳测法等。以三极法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接地引线的互感、地电流、电磁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建立在均匀土壤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文献[1]明确提出,如果土壤是非同质的或接地极电流极为复杂形状,则函数难于计算,此时要用计算机计算。因此在山地、河边等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情况下,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测量,肯定会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按照土壤电阻率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不均匀土壤视为为水平分层和垂直分层两种情况[2]。本文采用镜像法就水平分层情况下三角形布电极法和三极法布线法进行分析。
二、镜像法原理
在接地极接地电阻的测量过程中,当土壤分层界面时,用三角形布电极法或直线布电极法测量困难,且误差较大,需要对辅助接地极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减小测量误差。镜像法是建立在唯一性定理的基础上的一种不均匀土壤电阻求解方法,适用于解决导体或者介质边界存在点电源或线电源的问题。本文就是通过镜像法把水平分层不均匀土壤情况简化成均匀土壤模型来确定辅助接地极的位置。
三、三角形布电极法在水平分层土壤中的应用
3.1计算方法
如图2所示,根据2.3式可得出待测接地极在电压极P上产生的电压UGP为:
参 考 文 献
[1] GB/T 17949.1-2000.接地系统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一部分:常规测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 冯志伟,影响接地电阻测量的因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3] 李中新,袁建生,张丽平.变电站接地网模拟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5):76-80
[4] 吕昆坤,周延洲,王心中.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时电压极补偿点位置探讨[J].通讯世界,2015(3上):183-184
[5] 许聪颖,接地网接地电阻近距离测试原理及测试装置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
[6] 孟刚、于宝和,防雷接地电阻偏离真值的探讨[J].吉林气象,2008(2):26-27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特点;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
0 引言:
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也随之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内河有着排洪涵养地下水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如果房地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将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水土保持是城市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1 项目概况
雅居乐从化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位于从化市良口镇热水村105国道地段,北临105国道,东侧为热水村,其他两面为自然山体。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综合服务区,8栋A型、23栋B1型、8栋B2型、22栋C1型、3栋C2型、37栋D1型低层高档客房、3座配电房及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项目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从化年平均气温19.5~21.64℃,平均年降雨量2116.9mm。项目区内土壤以赤红壤为主,地带性植物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2 地理条件
从化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市内主要的山岭和河谷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与区域大地构造的走向一致。在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的控制下,主要的河谷沿构造线方向发育,形成以北东方向平行岭谷为特征的地貌骨架,最高点为良口天堂顶,海拔1210m,最低点为太平镇太平村,海拔16.2m。从化属丘陵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全市地貌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和水域等6类。本项目位于从化北部,场地为山地,项目区西、南面均为自然山体,南面高于北面,场地有较大高差,现状标高57.1~109.9m之间。
3 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2006年广东省水利厅对全省的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从化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3.3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5%;其中自然流失面积73.24km2,占流失总面积的87.90%;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0.08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2.10%。我单位接到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任务后,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及周边的土壤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周边敏感区域等进行了调查。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场地为山地,南高北低,存在较大高差,用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园地、林地及裸地,地表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总体上项目区水土流失轻微,土壤侵蚀模数值能达到500t/(km2・a)。
4 水土流失预测
4.1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为项目区建设范围,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和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施工营造区及临时堆土区6个分区。
4.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包括场地平整和土建施工等,进入试运行期,水土流失发生轻微。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主要为防治责任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施工营造区及临时堆土区。
4.3预测内容和方法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结合本工程建设特点,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主要包括:
(1)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的测算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报告以及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并通过对工程区进行野外实地查勘,对施工过程中开挖、占压土地及破坏林草植被等面积按照不同地类进行测算统计。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的测算
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进行界定,通过现场调查,统计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在地面坡度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50%以上的区域,造成水土流失量超过500t/(km2・a)以上的,列入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范围。
(3)弃土弃渣量的测算
工程因建设产生的弃渣量主要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土石方情况确定。
4.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通过现场调查,并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开挖、占压土地及破坏林草植被等面积进行测算统计,本项目共扰动、破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积12.5546hm2,其中损坏植被(草地、园地、林地)面积10.9841hm2。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草地、园地及林地,共10.9841hm2。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对于在地面坡度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50%以上的区域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壤流失量超过500 t/km2・a以上的,必须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本项目需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土地面积共计4.60hm2,按1.0元/ m2计费,则水土保持补偿费共计4.60万元。
(3)弃土弃渣量
本项目挖方总量32.50万m3,主要来源于表土剥离、山体及水域景观开挖;填方总量30.99万m3,填方主要用于场地抬高回填、平整。弃方总量1.51万m3(剥离表土),全部用于建设后期绿化覆土。本项目无借方。
(4)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通过预测,本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2530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389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建筑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及边坡防护区占水土流失总量的90.33%,土建期的水土流失量占53.45%。因此,建设期间,建筑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边坡防护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域,该区域须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和防治措施实施进度,确保水土流失在可控状态下。主体工程区(建筑区、道路广场区、绿地及水域景观区及边坡防护区)的场平期和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时段。
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5.1 防治体系
本方案根据工程各防治分区占地类型、用途、占用方式、工程施工布置及建设顺序、工程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及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特性,确定各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充分利用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在新建措施配置中,以工程措施控制集中、高强度流失,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兼顾美化绿化要求,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5.2 分区防治措施
(1)场平期
根据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设计对场平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场平期的临时截、排水及沉沙设施等措施缺乏;二是主体设计对表土的剥离及防护尚未考虑;三是主设对运输车辆出入使用的洗车池等从水土保持角度尚未提出相关要求。本方案将主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补充设计,并提出相关的水土保持要求。
(2)施工期
场平期结束后,主要进行建筑物、道路广场及绿化工程施工。施工期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要为施工后期的排水工程和绿化工程,在工程施工结束后,道路、建筑、广场等设施地面已经硬化,植物恢复等措施也发挥了功能,主体设计的防洪、排水及地下管网已完善并发挥作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为防止土建施工期降雨及基础开挖土方对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本方案主要考虑土建期建筑物地基开挖土方堆放的临时防护、山体等开挖形成边坡的临时防护及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
(3)新增防护措施工程量
除了主体工程已计列的工程量外,经计算,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2。
表2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6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6.1 基础效益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得到恢复和改善,原有的土壤侵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4.393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3.1091hm2,直接影响区1.2840hm2。
6.2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得到有效防护,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行,为该项目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6.3 生态效益
按照方案设计的目标,通过实施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防止了土壤养分流失,保持了土壤肥力。工程完工后林草植被的恢复,增加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当地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项目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此外,随着植物措施效益的日益发挥,特别是工程建设后期植被的全面恢复,各类植物除尘、降温、调节径流和改善小气候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体现,并将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6.4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减少工程维护费用等,间接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7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护城市的水土环境,就要建立相关的机制来约束房地产开发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加强执法监督,突出示范工程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先拦后弃”、“先拦后填”的原则,必须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因水土流失而对周边敏感区域造成不良影响。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在施工招投标文件中必须有水土保持的内容,在签定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明确施工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参考文献: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4
[关键词]GPS RTK 征地 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08-1
1前言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或征用。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地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与各地方政府所做的大量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土地征收或征用工作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工作本身要求十分严谨、细致,又具有繁琐的特点,在征地土地测量中,引入了GPS RTK测量技术后,改变了传统的皮尺丈量模式,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本文将通过项目实践介绍RTK在征地工作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2 GPS RTK原理及实施应用
2.1GPS RTK原理
GPS 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传统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GPS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传统RTK根据数据链的通讯模式有电台模式、网络模式。
网络RTK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多基站技术,它在处理上利用了多个参考站的联合数据。该系统不仅仅是GPS产品,而是集internet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和GPS定位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中心、固定站和用户部分。
电台模式特点:
(1)作业距离一般为:0~15公里,在山区或城区作业,传播距离会受到影响;
(2)电台信号容易受干扰,所以要远离大功率干扰源;
(3)电台的架设对环境有非常高的要求,一般选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而且基站架设得越高,作业距离越远;
(4)对于电瓶的电量要求较高,出去进行外业之前电瓶一定要充满电或有足够的电量。
2.2实施应用
我们知道在征地工作中,传统的土地面积测量方式是先用皮尺丈量地块的每条边,并画出地块的形状草图,把丈量的每条边的长度标于相应位置,待全部边长度标示完毕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地块,不仅丈量困难,而且计算十分繁琐耗时,完成一块土地面积的测量往往需要3人以上同时协调工作。而在采用RTK技术后,地块面积的测量一般只需要一个测量人员,测量员只需按着地块形状打出地块相应的拐点坐标,然后在测量仪器手簿上调出属于该地块的所有坐标,再点击计算按钮,地块的面积即可马上得出,省时又省力。可以断定,随着GPS RTK测量技术的普及,在大面积的征地测量工作中,传统皮尺丈量将成为历史。
进行测量前,首先要设置基准站的各项参数,如卫星高度角、采集间隔、数据链波特率、启动模式等;设置移动站参数,如:水平精度、垂直精度、卫星高度角、观测模式等。
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过天宝GPS5700基准站和接收机,也采用过华测X91基准站和接收机,两类仪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但操作步骤略有不同,各有优点,为保证测量精度,我们还要在手簿里进行内业校正,校正点采用作业区域内布设的七个E级控制点,校正精度如下表:
校正完毕,等待移动站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固定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测量一块土地面积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的第一块地命名为a地块,它的坐标点分别是a1、a2、a3…,第二块地命名为b地块,它的坐标点分别是b1、b2、b3…,依此类推,沿着该块土地的形状打坐标点,把地块形状打出来,然后可以在手簿里选地块相应的坐标点计算面积。
3总结
在征地工作中应用GPS RTK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为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也有利于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但在征地工作中应用GPS RTK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RTK技术适用于征地面积较大,由于RTK仪器本身贵重,成本高,在小面积中应用,相对与传统皮尺丈量来说,成本太高;传统RTK也有它的局限性,表现在用户需要每天架设本地参考站、流动站和参考站距离受到限制、距离越远初始化时间越长、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降低;RTK技术受与GPS卫星有关的因素影响,卫星发生偏移时,初始化相当慢,在卫星或电台信号遮挡严重的地方,如树林底下、建筑物旁、大片水域旁等,容易引起周跳,也很难初始化。卫星观测时段不好或者遮挡严重的地方难以测量,必然造成农户的等待,影响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毋晓艳.论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6).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5
关键词:土地确权;界址点;GPS
一、土地确权测量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控制”的原则,可布设成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各种网形。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主要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的规定,地籍控制点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1/45000。
(二)碎部点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等基本情况,包括地籍要素和地物要素测量。地籍要素主要是获取界址点坐标、界址线长度、地类、宗地权属、宗地坐落等信息,地形要素要复杂一点,主要选取与地籍相关的重要地物作为地物要素,包括控制点、房屋及构筑物的轮廓、道路、水系等设施。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考虑到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界址点的重要程度,将界址点分为不同的等级(见表1)。
(三)GPS技术的测量精度,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地籍测量中。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GPS技术布网方式灵活、速度快,精度高,并且不受天气限制,可以全天候工作,目前,GPS静态测量已经成为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的主要手段。GPS技术的单条基线测量精度可达:±(3mm+1ppmD),(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km)。当基线边长为8-10km时,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技术,精度可达1-2cm,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二、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一)GPS网形设计时,应采用由独立观测边构成的闭合图形,以便于进行检核,增加网的可靠性。
(二)GPS网尽量与原有的地面控制点重合,不少于4个重合点,便于进行坐标转换
(三)为便于观测,GPS点一般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四)对于测区内已有的高等级控制点,在布设GPS网时应尽可能将它们分布在GPS网的四周,以保证GPS网的解算精度。
三、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建立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常采用GPS-RTK技术,基准站的选择是RTK能够顺利进行测量的关键,在设置基准站时,应尽量避免无线电干扰较强的地区,同时,为了减弱多路径效应,基准站周围应无GPS信号反射物(如大面积的水塘、大型建筑物等)。
四、GPS-RTK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采点速度快,RTK技术能够大大减少野外观测时间,实时差分定位出每一宗地中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位置,用时不到1s。
定位精度高,在一定作业范围半径内(移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一般不超过4km),RTK的平面定位精度可达cm级。
工作效率高,普通地形条件下,一次设站即可完成作业范围达4KM的测区,大大减少传统测量方式所需的控制点的个数,以及仪器的搬站次数,移动站只需1人即可完成工作,并且多台GPS接收机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劳动强度低,速度快。
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仪器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即可非常方便的获取点的平面位置,并可实现与计算机以及与其他测量仪器的通信。
五、GPS在地籍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一)卫星信号接收较差时,会造成测量数据的不可靠,产生伪值。为了满足GRS 技术的准确性与精度要求,需要至少接收到5颗卫星信号,才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测量精度。因此,在高山、密集森林地区或者高层建筑比较密集的地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相对较弱,不适宜采用该技术进行测量,可配合全站仪一起进行数据采集。
(二)该技术在易受磁场干扰,因此在利用GPS-RTK技术施测时,应远离高压线、信号发射塔、移动基站附近。
(三)RTK技术在进行实时动态测量时,可能会出现卫星信号中断、信号受阻等情况,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容易造成误差的积累。为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度,初始化以后,需要重测一定数量的点来检核初始化结果的正确性。
(四)高温天气作业时,电离层活动活跃,电磁波易被电离层吸收、折射和散射,造成信号畸变,影响GPS定位精度,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作业。
六、总结
农村地区土地权属信息较为复杂、繁琐,面积大,范围广,GPS技术作为土地权属测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定位精度高、速度快、控制范围大,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土地确权的效率,并且满足土地确权的精度要求。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6
【关键词】地籍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模式
一、前言
本文从地籍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地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现代化地籍测量的新技术,希望对地籍测量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地籍测量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地籍测量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三、地籍测量重要性
地籍测量是保证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给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地籍测量技术水平及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积极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地籍测量工作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数字地籍”阶段,即进入一个集内外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全解析的机助作业时代。该时期的地籍测量就技术角度而言,实质是一个综合空间定位技术(GPS)、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RS)、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等技术于一身的系统性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的工作。
四、地籍测量的目的
地籍测量的目的,最为关键的形成地籍图,在图中主要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地籍要素是在地界中,界址的具体方位、土地的大小和土地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别制定出地籍图。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土地的类别较多,图形的绘制难度较大,无法在图中将所用的土地具体内容进行一一的描述,因此在对地形、地物进行描述时,有针对性的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土地要素,将原有的图形改为土地的派生图。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测量数据和地形图相互结合,使用相同的作图规范准则,实现测量数据材料的多次有效利用,避免出现重复的工作。
五、地籍测量监理
1.外业实测
对调查队提交的地籍图、界址点成果,根据日常巡视的情况,兼顾均匀的原则,随机选择测站,利用RTK、全站仪等仪器,采用同精度或高精度方法检测界址点、地物点坐标,并与已有坐标进行比较。采用钢尺检测相邻界址点间距,并通过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界址点间距误差、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误差、地籍图的精度等指标评定地籍测量精度。
2.内业检查
内业检查是将提交上来的一些文件像地籍图进行检查,我们需要判断很多东西的准确性。从界址点观测记录是否完整、误差是否超限、图幅号是否正确、地物要素和地籍要素是否齐全、图式是否正确、注记是否完整和规范、整饰是否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内业检查,确保成果正确、合理。
3.数据库建设监理
我们的土地调查数据都是要输入到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使用和查看。但是由于有一些地方的土地调查实际进行使用的时间比较短,为了能够让了解到的数据准确记录下来,土地调查的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调查数据检查队伍。队伍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统一配发数据采集软件,更好方便进行调查数据的统一检验,防止调查数据出现问题。数据库建设监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加深对其的重视
六、地籍测量中的新技术
随着现代仪器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广泛应用计算机支持的现代仪器和设备,确保自动化程度高。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现代测绘技术和应用程序集成的方法。地籍测量技术是一种常见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误差理论和平、大地测量学、空间定位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
1.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中,常由于访问数据准确足以影响测绘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在现代地籍测绘工作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操作过程中更少的干扰,因此在数据采集方面是很容易的,有很高的准确性。通过摄影测绘数据可以实时更新,获取大量的信息,在线绘制地图,有明显的几何特性,数字清晰,可读性强,不受能见度条件下的条件。
2.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迅速发展数据采集的方法,测绘地籍的快速发展可以绘制图线和各种专题地籍图,并通过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地籍测量提供一个参考的快速及时的更改。采用专有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能够得到信息丰富的地籍图,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能,不仅符合的几何特征线绘制地图,还符合数字视觉可读性,并能提高地籍图的管理,避免可见性的限制条件,包括行业可以不包括GPS控制和所有权的地籍测量工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的度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应用GPS技术在地籍测绘的控制。使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地籍控制的精度和密度分支,还可以实现GPS 地籍控制网的建立以及布网原则和观测方案的拟定。基准设计和数据处理也是将GPS 新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4.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型。扫描数字化方法现有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数字地籍要素,根据网站的坐标点的测试数据,这两个模型的网站也可以直接点坐标数据到电脑,然后叠加两种数据,通过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将数据转化为地籍图和列表。
七、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大量实践工作,作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
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
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市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结束语
地籍测量工作的技术良性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我国土地的利用率,也反映出了我国现存土地的问题。充分的为我国经济做出贡献。测量方式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地方要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式。
参考文献
[1]来丽芳.浅谈第二次全国地籍测量市级农村地籍测量数据库的建设流程[J].科技资讯,2010(S1):54-56.
[2]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10,(04).